• 83.50 KB
  • 2021-08-26 发布

【历史】黑龙江省安达市第七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网络检测试卷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黑龙江省安达市第七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网络检测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1.瑞士学者雅各布·布克哈特曾说:“一个奇怪的事实是:这个新文化的某些最热心的提倡者是最虔诚地敬上帝的人乃至是禁欲主义者……所有这些倾向的结果就是:佛罗伦萨的柏拉图学院有意识地以调和古代精神和基督教精神作为它的目标,这是那个时代的人文主义者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绿洲。”这一时期的“人文主义”(   ) A.主张信仰得救,倡导王权至上 B.追求民主法制,反对禁欲苦行 C.体现新旧交替,彰显人性价值 D.抨击君主专制,提倡信仰自由 ‎2.《共产党宣言》的最初出版情况为:最初用德文出版,后来又用德文在德、英、美三国至少翻印过12次;第一个英译本于1850年在伦敦《红色共和党人》杂志上发表,后来在1871年至少又有三种不同的英译本在美国出版。 这主要表明,《共产党宣言》( )‎ A.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B.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C.有利于促进工人运动的发展 D.在欧美引起了较广泛的关注 ‎3.《梦溪笔谈》中记载“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下列对此技术解读正确的是( )‎ A.唐代己运用此项技术印制佛经 B.由宋代平民在实践中创造发明 C.在四大发明中其影响最为久远 D.经海路由阿拉伯地区传到西方 ‎4.1874年,在一次画展上,一位评论家看到莫奈的《日出•印象》时,尖刻地指出:“毛坯的糊墙纸也比这海景完整! ”这充分表明了莫奈的作品( )‎ A.以几何体构形,支离破碎 B.立足社会真貌,针砭时弊 C.另辟蹊径,有悖传统艺术 D.画面混乱.布局毫无章法 ‎5.下表文献中关于唐朝的叙述,表明当时( )‎ 出处 叙述内容 ‎《清异录》‎ 有刁萧者,携一镜……背有字曰:碧金仙,大中九年十二月铜坊长老白九峰造 ‎《三水小牍》‎ 钜鹿郡南和县街北有纸坊,长垣悉晒纸 ‎《乐府杂录》‎ 文宗朝有内人郑中丞,善琵琶……郑尝弹小忽雷,偶以匙头脱,送崇仁坊南赵家修理,大约造乐器悉在此坊,其中二赵家最妙 A.手工业分工越来越细密 B.城市中的坊市界限已打破 C.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D.一些城市出现手工业作坊 ‎6.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推进改革的原则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他引用的名句最有可能出自( )‎ A.《论语》 B.《孟子》 C.《老子》 D.《墨子》‎ ‎7.孙中山曾说:“中国古昔……有所谓‘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由此可以看出孙中山(   )‎ A.强调借鉴欧美政治制度 B.纯粹学习欧美民主思想 C.批评中国古代民本思想 D.否定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8."天子亲耕"缘于《周礼》,明朝在北京永定门内天坛之西建先农坛,作为皇帝祭祀农神和参与耕作的礼仪场所。清朝从顺治帝开始,直至清末,各代皇帝奉礼如常,这反映出清朝( )‎ A.与明朝在制度上一脉相承 B.承袭了农耕文明的传统 C.满洲贵族迅速成为农耕者 D.刻意笼络反清政治势力 ‎9.东周时期,随着诸侯争霸,强国兼并弱国趋势的加强,逐渐衍生出战国七雄,下列史实与所对应诸侯国匹配的是( )‎ A.①地诞生了一种浪漫主义的诗歌体裁 ‎ B.秦王对②地采取了离间计 C.秦王引黄河水淹没③的城墙,一举歼灭 ‎ D.荀子曾在④地担任“祭酒”‎ ‎10.战国时代,齐国君王给予士人优厚物质待遇,吸引了当时几乎所有著名学派汇集稷下,稷下学宫成为百家争鸣极其引人注目的学术场所。各诸侯国羡慕不已纷纷效而仿之,成为当时的一种模式。这主要是由于稷下学宫模式( )‎ A.具有宽松的学术研究环境 B.符合诸侯争霸的政治需要 ‎ C.重视社会大众的道德教化 D.体现社会管理方式的设想 ‎11.古代罗马的公民法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里的“人人”是指( )‎ ‎ A.罗马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 B.除了广大奴隶以外的所有自由民 ‎ ‎ C.仅仅指原来罗马帝国境内的所有公民 D.罗马帝国境内各民族以及外邦自由民 ‎12.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 ‎“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 藩镇类型 数量(个)‎ 官员任免 赋税供纳 兵额与功能 河朔型 ‎7‎ 藩镇自擅 不上供 拥重兵以自立 中原型 ‎8‎ 朝廷任命 少上供 驻重兵防骄藩 边疆型 ‎17‎ 朝廷任命 少上供 驻重兵守边疆 东南型 ‎9‎ 朝廷任命 上供 驻兵少防盗贼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13.1953年,中共中央发布指示,指出社会上流行颇广的“技术一边倒”口号“是不恰当的”,“技术问题和政治问题不同,并没有阶级和阵营的分别,技术本身是能够同样地为各个阶级和各种制度服务的”。这一指示( )‎ A.推动了“一边倒”外交政策的调整 B.为“科教兴国”战略的施行指明方向 C.旨在提高科技工作者的社会地位 D.有利于纠正学习苏联的教条化倾向 ‎14.历史学家钱穆曾提出:大体上说,封建时代,以家为国······只有家务,没有政务。秦汉开始只剩了一家,就是当时的皇室,于是家务转变成政务了。这一转变( )‎ A.体现了周代权力集中于王室 B.顺应了专制体制形成的潮流 C.完善了古代中国的中枢机构 D.稳定了封建社会的政治秩序 ‎15.1963~196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约11%;轻工业产值从404亿元增加到703亿元;燃料、原材料工业建设的步伐加快。上述变化反映了( )‎ A.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重大改变 B.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显著成就 C.合作化运动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D.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逐步解决 ‎16.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如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 )‎ 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 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 二、材料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出版于1719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鲁滨逊出生于英国一个生活优裕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冒险。他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看到当地缺少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在一次航海途中,鲁滨逊遇险漂流到一座荒岛上。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制造工具,种植谷物,驯养动物,经过十多年,生活居然“过得很富裕”。宗教信仰是支撑鲁滨逊的重要力量,且是“在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教导下,通过自己阅读《圣经》无师自通的”。后来,鲁滨逊救出一个濒临被杀的“野人”,岛上居民也有所增加,整个小岛都是他的个人财产。鲁滨逊获救回国后,还去“视察”过他的领地。‎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所谓民本思想,就是重视、承认民众在社会经济、政治、道德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它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具有深刻的人民性和进步性。回首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史,大凡民本思想独树一帜的时候,就会出现政治开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的局面;大凡民本思想偃旗息鼓的时候,便是政治黑暗、经济萧条、社会动荡、百姓生活如火如荼的时候:民本思想不但没有撼动专制政治, 反而加固了君主至高无上的地位。君主要实现对全民的统治,就必须建立严密的等级制。君本民末是实实在在的,民贵君贱则是虚幻缥缈的。‎ ‎——摘编自徐靖诗《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及启示》等 材料二 早期的孙中山对“民”的认识,更多的是同情,是重民、爱民与救民。到辛亥革命时期,则实现了由传统的民本思想向近代民主主义的飞跃。中华民国建立后,他主张“建设一世界上最富强最快乐之国家为民所有、为民所治、为民所享者”。在“民有”方面,是指四万万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在“民治” 方面,是指人民理应拥有四项基本政治权利:选举权、 罢免权、创制权、复决权。孙中山说:“共和国家,重在民治。民之自治,基于自觉,欲民之自觉,不可无启导诱掖之方。”在“民享”方面,是指人民享有作为国家主人的自由平等的一切权利。‎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重要主张,并对中国古代民本思想进行评价。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孙中山民本思想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在权利主体、价值目的两个方面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民本思想产生的原因。‎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抗战胜利后,一些知识分子注重“经济民主”,他们认为,在大多数人基本温饱未能满足的状况下,谈论自由和民主是奢侈的。正如有人所言:“在我看来,在两种民主不可兼得的今日,一碗饭比一张选票实惠的太多了。”在他们看来,在自由主义经济的私有制下,贫富悬殊无法避免。他们认为,一个合理的经济制度应使社会总生产的分配尽可能趋于平均。而这种“经济平等”的要求,只能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之上,他们以“中间路线”相号召颇有声势的力量。但时人评论,“中间阶层和中间党派在中国政治上都不会有重要地位,也不会起什么独立作用”,后大部分中坚力量接受了中国共产党领导。‎ ‎——摘编自《新路》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经济民主思想提出的国内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经济民主思想的主要观点,并予以简要评价。‎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有用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依据题中的“这个新文化的某些最热心的提倡者是最虔诚地敬上帝的人乃至是禁欲主义者”可以推导出这一时期的“人文主义”体现了新旧交替,彰显人性价值,故C项正确。题文中没有“王权至上”、“民主法制”、“抨击君主专制”的相关表述,故A、B、D三项错误。‎ ‎2.答案:D 解析:据材料可知,《共产党宣言》在问世初期时一版再版,不断翻印,使其传播范围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得到欧美社会的广泛 关注,故D项正确。A、B、C三项说法都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 ‎3.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体现的是活字印刷术,这项技术由宋代平民在实践中创造发明,故B正确。‎ 唐代印制佛经主要采用雕版印刷术,故排除A。‎ 四大发明各有千秋,C中“最为久远”说法太过夸张和绝对,而且四大发明中影响最大的是指南针,故排除。‎ 印刷术的西传是通过陆路而不是海路,故排除D。‎ 故选:B。‎ ‎4.答案:C 解析:印象中义画家在户外阳光下直接描绘景物,追求用思维来揣摩光与色的变化,并将瞬间的光感依据自己脑海中的处理附之于画布之上.这种对光线和色彩的揣摩达到了色彩和光感美的极致。材料“毛坯的糊墙纸也比这海景完整”,说明莫奈的作品另辟蹊径,有悖传统艺术,故C项正确。‎ ‎5.答案:D 解析:从材料中的“铜坊长老白九峰造”“钜鹿郡南和县街北有纸坊”“大约造乐器悉在此坊”等信息可以看出,唐朝的一些城市出现手工业作坊,故D正确。‎ A、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是在宋代,不是唐代,故排除。‎ 故选:D。‎ ‎6.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中的“难”、“易”等信息可以看出反映了辩证法思想,结合所学可知,老子主张辩证法思想,故C正确。‎ ‎《论语》、《孟子》是儒家著作,《墨子》是墨家著作,均未有辩证法思想,排除A、B、D。‎ 故选:C。‎ ‎7.答案:A 解析:根据“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可见孙中山想借鉴欧美的政治制度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故A项正确;“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表明孙中山肯定了古代中国的民本思想,认为其含有民权的内容, “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表明孙中山认为中国缺乏有效的制度, 主张学习欧美制度,故B、C项错误;材料只谈到了民权的问题, 没有涉及君主专制制度的论述,故D项错误。‎ ‎8.答案:B 解析:天子亲耕不只是于明朝在制度上一脉相承,而是体现出整体的沿袭,排除A; 各代皇帝都祭祀农神和参与耕作的礼仪,反映出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传袭,B正确; CD不符合材料叙述的主旨,排除; 故选:B。‎ ‎9.答案:D 解析:浪漫主义诗歌体裁出现于楚国,代表人物是屈原,③是楚国,①是赵国,排除A;‎ 秦王对赵国使用离间计,①是赵国,②是魏国,排除B;‎ 秦王引黄河之水淹没了。韩国成成,③是楚国,排除C;‎ 荀子在齐国稷下学宫担任祭酒,④是齐国,故D正确。‎ 故选:D。‎ ‎10.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齐国君王给予士人优厚物质待遇,吸引了当时几乎所有著名学派汇集稷下,稷下学宫成为百家争鸣极其引人注目的学术场所”可以看出稷下学宫模式具有宽松的学术研究环境,因此得到各诸侯国羡慕不已纷纷效而仿之,故A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诸侯争霸,故B项错误。C项是儒家思想主张,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材料体现的是稷下学宫模式具有宽松的学术研究环境,不是社会管理方式的设想的体现,故D项错误。故选:A。‎ ‎11.答案:C 解析:A.材料反映的是罗马公民法的内容,所以不可能涉及到一切自由民。 B.公民法是调整公民之间的关系,不调整所有自由民之间的关系。 C.从材料可以看出,主要是强调公民法,公民法,主要是协调罗马境内所有公民之间的关系。 D.协调罗马帝国境内所有自由民之间关系的是万民法。 故选:C。‎ ‎12.答案:D 解析:由表格数据可知,唐代的藩镇除了河朔型擅自任免官员、拥兵自立外,其他类型的藩镇均由中央任免,并且驻兵防止分裂和异族进犯,维护社会治安。由此可知,“安史之乱”后的藩镇基本维护了唐朝的统治,故D项正确;材料中大部分藩镇是上缴赋税的,并且唐朝除了藩镇的税收外,还有其他财政收入,故A项错误;表格体现不出藩镇彼此攻伐不已,故B项错误;河朔型藩镇拥兵自重、与朝廷对抗,威胁到中央权威,故C项错误。‎ ‎13.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技术问题和政治问题不同,并没有阶级和阵营的分别,技术本身是能够同样地为各个阶级和各种制度服务的”可知在20世纪50年代中共在技术学习上突破了意识形态的对抗,有利于纠正学习苏联的教条化倾向,更好的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D选项符合题意。 一边倒政策属于外交方针,与材料无关,A选项排除。 科教兴国战略是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B选项排除。 材料与科技工作者的社会地位无关,C选项排除。 故选:D。‎ ‎14.答案:B 解析:材料中的“封建时代”与 “秦汉 ”相对应,则“封建时代”是指商周时期,“只有家务,没有政务”突出的是家国一体特征。因此材料前一部分实际上说的是分封制下,天下为众多的贵族家庭所分割:“秦汉开始……家务转变成政务了”说明国家权力已高度集中到了皇帝手中,皇权专制局面形成,故B项正确。 A、C两项对材料理解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分封制下权力分散走向了统一时期的权力集中,没有体现封建社会政治秩序是否稳定,D项错误。‎ ‎15.答案:B 解析: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重大改变,排除A;通过材料可以看出,1963至1965年,我国农业工业产值都迅速增长,这主要得益于国民经济的调整,故B正确;合作化运动出现在三大改造时期,排除C;计划经济体制弊端逐步解决是在改革开放后,排除D。故选:B。‎ ‎16.答案:C 解析:解题时要重点理解材料关键信息的含义。“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即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五四运动后,关于社会主义是否合适中国国情的争论,出现了走资本主义道路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两条路线。通过这场争论,宣传了马克思主义,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使大多数人得到幸福,从而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故C项正确;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开辟于20世纪20年代末,故A项错误;这场争论没有涉及欧美的社会制度,故B项错误;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仍有分歧,“消除”一说太绝对,故D项错误。‎ ‎17.答案:示例:‎ 情节:鲁滨逊遇险漂流到海岛上,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领地。‎ 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近代早期的西欧殖民扩张。‎ 概述和评价:近代西方殖民扩张始于新航路开辟,在亚非拉地区依靠武力等方式强占殖民地,掠夺财富,进行移民,开展贸易。殖民扩张掠夺的大量财富流入西欧,为资本主义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给遭受侵略的地区和人民造成极大灾难,客观上带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要求考生在理解故事梗概的基础上,首先提取一个情节,然后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的历史观象,最后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历史观象进行概述和评价。本题的答案具有多样性,考生可以从冒险航海、建立领地、贩卖黑奴等情节指出任意一个历史观象,然后运用所学知识简述此观象的形成,如“冒险航海”可从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冒险家把航海贸易看作发财致富的主要途径,形成了当时欧洲的“航海热”,之后再结合相关知识进行评论,此“航海热”虽然促进了商业革命的发生和世界各地联系的加强,但同时也给遭受侵略的地区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评论时,一定要史论结合,有理有据。‎ ‎18.答案:(1)主张:孔子的“为政以德”(德治);孟子的“仁政” “民贵君轻”、轻徭薄赋;荀子的“君舟民水”;董仲舒的“天人感应”; 朱戾的“正君心”;顾炎武的“众治”;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 ‎ 评价①进步性:缓和阶级矛质,稳定社会秩序;促进小农经济的发展;从道德上约束君主专制;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思想重要的组成部分。②局限性:民本思想是为专制统治服务的,君本民末为实,民贵君轻为虚. (2)不同①权利主体:古代民本思想把君主作为权利的主体;而孙中山的民本思想则是人民当家作主,实现人民的统治。②价值目的:古代民本论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巩固了封建专制政权;孙中山民本思想则是为了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实现个人的真正价值,实现民有、民治、民享。原因: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影响;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及启蒙思想的影响;孙中山在民主革命实践中注意吸收西方的经验教训等 解析:1.本题考查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和孙中山的民本思想, 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答出儒家代表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朱熹、顾炎武、黄宗義等关于民本思想的主张即可;第二小问,积极方面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去回答即可,局限方面,可据材料一 “君本民末是实实在在的,民贵君践则是虚幻缥缈的”答出其实质是为君主专制服务的,所以不可能真正做到以民为本。 2.第一小问,权利主体不同:中国古代可据材料一“君本”答出,孙中山可据材料二“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答出;价值目的不同:中国古代可据材料一“反而加固了君主至高无上的地位”作答,孙中山可据材料二中“为民所有、为民所治、为民所享”答出;第二小问,可从孙中山自身所受的思想教育、经济发展和政治革命角度去考虑 ‎19.答案:(1)国内背景:抗日战争胜利;经济凋敝,贫富悬殊。‎ ‎(2)观点:经济民主优于政治民主;经济平等;赞同生产资料公有制。评价:注重民生;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不切合实际,在当时中国行不通或无法实现。‎ 解析:(1)本小问的背景,依据材料“抗战胜利后,一些知识分子注重“经济民主”、“在自由主义经济的私有制下,贫富悬殊无法避免”,结合抗日战争胜利及其胜利后的社会经济状况分析即可。‎ ‎(2)第一小问的观点,依据材料“在大多数人基本温饱未能满足的状况下,谈论自由和民主是奢侈的。正如有人所言:“在我看来,在两种民主不可兼得的今日,一碗饭比一张选票实惠的太多了”、“一个合理的经济制度应使社会总生产的分配尽可能趋于平均。而这种“经济平等”的要求,只能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之上”可以得出观点是经济民主化优于政治民主;经济平等;赞同生产公有制。第二小问的评价,依据材料,结合第二小问的观点和所学可知,该思想注重民主;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不切合实际,在当时的中国行不通或无法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