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2 MB
  • 2021-08-26 发布

【历史】福建省福州市八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解析版)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 期末联考试题 完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 ‎1.孔子说:“能无为而治的,我看就是舜吧!他做了什么呢?就是自己恭恭敬敬,南面而坐而已。”这反映了,孔子 A. 强调君王修身达礼有利于统治 B. 倡导老子“无为”的政治主张 C. 违背儒家积极入世的政治诉求 D. 已具备了近代民主自由的理念 ‎【答案】A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孔子推崇舜,是因为舜“恭恭敬敬,南面而坐而已”。这反映了孔子强调君王修身达礼思想,故A正确;孔子主张积极入世,有所作为,故B错误;这一思想没有违背儒家积极入世的政治诉求,故C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此时不可能具备近代民主自由的理念,故错误。‎ ‎2.汉代儒学出现过一股风气,认为谁的章句越多,谁的学问就越大。如习小夏侯《尚书》的秦恭(西汉信都人)增师法至百万言,说《尧典》篇目二字的意义竟至十余万言,说“曰若稽古”四字长达三万言。这风气导致最高统治者屡次下令“减省章句”。据此可知 A. 这种风气有利于儒学发展壮大 B. 统治者开始取缔儒学正统地位 C. 汉代儒生们进行不懈理论创新 D. 此时儒学呈现出空疏烦琐的景象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儒学出现“谁的章句越多,谁的学问就越大”的风气,使儒学缺少务实精神,呈现出空疏烦琐的景象,因此最高统治者屡次下令“减省章句”。由此可知,D正确;这种风气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不利于儒学发展壮大,故A错误;儒学正统地位确立后,统治者一直在维护,故B错误;这一现象和理论创新无关,故C错误。‎ ‎3.朱熹曾上奏章说“我以前读《资治通鉴》,发现其间周末诸侯称王号,却未更正,汉丞相诸葛亮出师讨贼,反而被写成入寇,像这样的事情不是一两处,而是很多(于是我写了一本《资治通鉴纲目》)在评判是非得失时,用了春秋笔法,略示训戒……”据此可推知,《资治通鉴纲目》‎ A. 以尊重事实为编著原则 B. 旨在宣扬封建正统观念 C. 史料价值高于《资治通鉴》 D. 和《春秋》的体裁完全相同 ‎【答案】B ‎【解析】朱熹反对《资治通鉴》中的“周末诸侯称王号,却未更正,汉丞相诸葛亮出师讨贼,反而被写成入寇”,于是写了一本《资治通鉴纲目》,在评判是非得失时,用了春秋笔法,略示训戒。据此可推知,朱熹写《资治通鉴纲目》的目的是在宣扬封建正统观念,故B正确;朱熹的《资治通鉴纲目》没有尊重事实,故A错误;材料信息不能说明谁的史料价值更高,故C错误;“用了春秋笔法”不意味着和《春秋》的体裁完全相同,故D错误。‎ ‎4.梁启超曾说:“炎武(顾炎武)所以能当一代开派宗师之名者何在?则在其能建设其研究方法而已”,并称之为“科学的研究方法”。由此可推知,梁启超 A. 倡导“众治”的启蒙精神 B. 主张经世致用的治学理念 C. 赞扬炎武开考据学之先河 D. 宣扬顾炎武的反专制思想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顾炎武是考据学的开派宗师,其研究方法为“科学的研究方法”。由此可推知,梁启超在赞扬顾炎武开考据学之先河,故C正确;倡导“众治”的启蒙精神、主张经世致用的治学理念、顾炎武的反专制思想都不符合“一代开派宗师”的说法,故ABD错误。‎ ‎5.农学家徐光启所著的《粪壅规则》记载了他在天津试种水稻的情况,“丙辰(1616年)初到天津,用南稻试种,师(学习)孙彪用大粪,每亩八斗,是年科大如碗,根大如斗,而含胎不秀,竟不收。不知是粪力峻耶?抑为新地不当粪力耶?抑这南种土性不宜耶?”这反映了 A. 徐光启严谨认真的科学精神 B. 肥力把控是试种成败的关键 C. 实验的科学方法已得到推广 D. 古代儒生普遍重视实用之学 ‎【答案】A ‎【解析】农学家徐光启曾经在天津试种南方水稻,并做了详细的记录。这体现了徐光启严谨认真的科学精神,故A正确;材料信息不能说明肥力把控是试种成败的关键,故B错误;由材料信息可知,实验是失败的,不可能推广,故C错误;D说法错误,古代儒生普遍重视科举之学,几乎都是轻视实用之学。‎ ‎6.北宋山水画作品《晴峦萧寺图》《雪景寒林图》《早春图》等,章法处理都呈现出宾主分明,众山拱伏主峰的景观十分注重山峰的主客、宾主之位置经营,以及相互朝拱环抱、顾盼有情的画面形象。这表明宋代 A. 商品经济发展繁荣 B. 道家思想受到尊崇 ‎ C. 理学观念影响绘画 D. 艺术呈平民化趋势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学到宋代发展为理学,理学强调的是存天理,灭人欲,以便维护封建等级秩序。材料“众山拱伏主峰的景观十分注重山峰的主客、宾主之位置经营,以及相互朝拱环抱、顾盼有情的画面形象”体现的是对等级秩序的维护,说明理学观念影响绘画,C选项符合题意;商品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冲击等级秩序,A选项排除;道家强调的是无为而治和逍遥的人生态度,材料不能体现,B选项排除;材料中的山水画比较高雅,无法体现艺术呈现平民化的趋势,D选项排除。‎ ‎7.当代学者周汝昌在评论某小说家时说“他是‘复合构成体’——大思想家、大诗人、大词曲家、大文豪、大美学家、大社会学家、大心理学家、大民俗学家、大典章制度学家、大园林建筑学家、大服装陈设专家、大音乐家、大医药学家……”据此可推知,该小说家的著作是 A. B. ‎ C. D. ‎ ‎【答案】D ‎【解析】由材料信息“他是‘复合构成体’——大思想家、大诗人、大词曲家、大文豪、大美学家、大社会学家、大心理学家、大民俗学家、大典章制度学家、大园林建筑学家、大服装陈设专家、大音乐家、大医药学家……”可知,这位小说家的著作包罗万象,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部小说是曹雪芹的《红楼梦》,故D正确;《聊斋志异》的作者是蒲松龄,《儒林外史》的作者是吴敬梓,《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故ABC不符合材料信息。‎ ‎8.“圣人但求有济于天下,则言不必信,惟义所在。无征不信,无信则民不从,故一切制度托之三代以行之”;“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世多是古而非今,故不得不托先王以明权,且以远祸矣”。以上这些观点最有可能出自于 A. 林则徐 B. 康有为 C. 章太炎 D. 袁世凯 ‎【答案】B ‎【解析】由材料信息“故一切制度托之三代以行之”、“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不得不托先王以明权,且以远祸矣”可知,这是康有为“托古改制”的思想,故B正确;林则徐主张向西方学习,但没有付诸实践,故A不符合材料信息;章太炎主张暴力推翻清政府,故C错误;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故D不符合材料信息。‎ ‎9.1919年4月,蔡元培说:“北大不但未提倡‘铲伦常’,而且大倡父子有亲,兄弟相连,夫妇有别,朋友有信;言仁爱、言自由、言秩序、戒欺诈。”据此可知,蔡元培 A. 主张大力弘扬封建礼教 B. 仍受旧思想的严重束缚 C. 并未全盘否认传统文化 D. 发现西方文化存在缺陷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北大不但未提倡‘铲伦常’,而且大倡父子有亲,兄弟相连,夫妇有别,朋友有信;言仁爱、言自由、言秩序、戒欺诈”可知蔡元培并未全盘否认传统文化,故C正确;蔡元培作为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受到西方思想影响,是主张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礼教的,故AB 正确;材料信息不能得出蔡元培发现西方文化存在缺陷,故D错误。‎ ‎10.《新青年》自8卷1号(1920年9月发行)至9卷3号(1921年7月发行)发表的与马克思主义相关文章共68篇,具体数据统计如下表。此表反映了,该阶段 ‎《新青年》部分马克思主义相关文章作者情况统计表 ‎ 文章数量 作者身份 人数(人)‎ 篇数(篇)‎ 共产主义者 ‎12‎ ‎62‎ 非共产主义者 ‎5‎ ‎5‎ 不确定 ‎1‎ ‎1‎ A. 共产主义者是发表马克思主义相关文章的主力军 B. 共产党的诞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相关文章的发表 C. 《新青年》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内部机关刊物 D. 非共产主义者也开始关注并参与宣传马克思主义 ‎【答案】A ‎【解析】由表格数据可知,《新青年》自1920年9月发行到1921年7月,发表的与马克思主义相关文章的68篇中有62篇是共产主义者发表的。由此可知,此时共产主义者是发表马克思主义相关文章的主力军,故A正确;共产党的诞生是在1921年7月23日,故B项错误;《新青年》不是中国共产党的内部机关刊物,故C错误;非共产主义者在辛亥革命前就开始关注并参与宣传马克思主义,故D错误。‎ ‎11.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共产党人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文革”结束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都 A. 丰富了民主革命的理论 B. 立足于各自时代的国情 C. 发展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 纠正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邓小平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都是从农村开始的,这是符合各自时代国情的,故B正确;两个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故A错误;邓小平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故C错误;八七会议纠正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故D错误。‎ ‎12.1901年《汤姆叔叔的小屋》被译成《黑奴吁天录》,译者称“非代黑奴吁”而为爱国保种振志气。1907年留日学生将其改编成话剧《黑奴吁天录》,突出了黑奴与奴隶主的抗争和最后胜利出逃。1961年又被改编为《黑奴恨》突出汤姆的阶级觉醒,临死鼓舞民族解放斗争。反映出 A. 译者同情汤姆的遭遇是其翻译的主因 B. 留日学生改编该话剧目的是宣扬维新 C. 1961年的改编是以“二为”方向指导 D. 时代需要影响文艺作品的翻译与改动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01年为了唤醒民众爱国保种的意识,《汤姆叔叔的小屋》被译成《黑奴吁天录》以振奋志气;1907年为了宣传独立自由,改编的《黑奴吁天录》突出了黑奴与奴隶主的抗争和最后胜利出逃;1961年为了适应反对殖民主义的大潮,又被改编为《黑奴恨》突出汤姆的阶级觉醒,临死鼓舞民族解放斗争。这反映出《汤姆叔叔的小屋》因为不同时代的需要而不断改动,即时代需要影响文艺作品的翻译与改动,故D 正确;译者翻译的主因是适应救亡图存的要求,故A错误;维新运动在1898年已经失败,故B错误;“二为”方向的文艺方针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故C错误。‎ ‎13.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的报道。这一“重大改革”是 A. 贯彻中共八大会议精神的行动 B. 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要措施 C. 贯彻“三个面向”方针的举措 D.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成果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的报道指的是恢复高考。恢复高考是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要措施,故B正确;中共八大是在1956年,未涉及恢复高考,故A错误;“三个面向”方针提出是在1983年,“科教兴国”战略提出是1995年,故CD错误。‎ ‎14.根据如表可推知 世界主要有核国家从成功研制原子弹到氢弹时间表(如表)‎ 国家 美国 苏联 英国 中国 时间 ‎1945.7—1952.11‎ ‎1949.8—1953.8‎ ‎1952.10—1957.5‎ ‎1964.10—1967.6‎ 时长 ‎7年零4个月 ‎4年 ‎4年零7个月 ‎2年零8个月 A. 所用时长越短说明该国科技实力越强 B. 苏联氢弹研制成功后与美国平起平坐 C. 中、美、苏、英是当今仅有的核大国 D. 新中国十分重视核技术领域研发投入 ‎【答案】D ‎【解析】由表格数据可知,中国从成功研制原子弹到氢弹,仅仅用了2年零8个月,远远少于美国、苏联和英国。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了在险恶的外部环境下,新中国十分重视核技术领域研发投入,故D正确;显然,中国科技实力在这几个国家中是最弱的,故A错误;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成为与美国平起平坐超级大国,故B错误;当今的核大国除了中美俄英外,还有法国、印度等,故C错误。‎ ‎15.公元前5世纪以前,希腊哲人主要探讨的是宇宙本原等问题。其后,智者学派另提出一些命题,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皆有丰富的论述,希腊哲学的主题已转移到 A. 宗教信仰 B. 自然崇拜 C. 政治理想 D. 人类自我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由智者学派提出,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皆有丰富论述的哲学主题是对人类自我的认识,故D正确;宗教信仰是宗教改革论述的主题,故A错误;自然崇拜是智者运动前论述的哲学主题,故B错误;政治理想是启蒙运动论述的主题,故C错误。‎ ‎16.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并提出美德一定要践行。王阳明提出道德修养的关键在于“致良知”,为遏制伪善流行,特别强调要做到“知行合一”。这反映了二者都 A. 强调践行美德 B. 重视智慧发展 ‎ C. 注重等级秩序 D. 关注理性思考 ‎【答案】A ‎【解析】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并提出美德一定要践行;王阳明提出“致良知”是道德修养的关键并特别强调“知行合一”。这反映了二者不仅提倡美德,而且强调用实际行动来实现美德,故A正确;重视智慧发展不符合材料中王阳明的信息,故B错误;材料信息未涉及注重等级秩序和关注理性思考,故CD错误。‎ ‎17.圣母百花大教堂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一座伟大建筑,它的穹顶(高106米的八角形圆屋顶,如图1和图2)更是让教皇惊叹其“神话一般”,米开朗琪罗也自叹不如:“我可以建一个比它大的圆顶,却不可能比它的美。”下面对该穹顶解读最合理的是 A. 属于古罗马穹顶和拜占庭大型穹顶的经典复制品 B. 窗洞的圆顶反映出人类摆脱束缚追求自由的精神 C. 设计完全符合天主教会的要求所以得到教皇赞许 D. 米开朗琪罗对美的追求体现了该时期的人文精神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圣母百花大教堂由杰出的雕刻家和建筑师布鲁涅列斯基主持和建造,穹顶的窗洞和圆顶反映出人类摆脱束缚追求自由的精神,是文艺复兴时期创新精神的突出体现,故B正确;穹顶采用了拜占庭教堂的集中型制,穹顶呈八角形,是当时欧洲最大的穹顶,故A错误;穹顶设计突出了文艺复兴的精神,故C错误;米开朗琪罗对美的追求体现了该时期的人文精神,但这不是材料的主旨,故D错误。‎ ‎18.《九十五条论纲》中第四十九条的内容是:“基督徒须知,他们若不信靠赎罪票,赎罪票便是有用的,但他们若因赎罪票而丧失了对上帝的敬畏心,赎罪票便是最有害的。”由此可知,路德主张 A. 因行称义但信仰也可得救 B. 虔诚购买赎罪票就可得救 C. 基督徒必须虔诚信仰上帝 D. 赎罪票是有害的不必购买 ‎【答案】C ‎【解析】材料信息“基督徒须知,他们若不信靠赎罪票,赎罪票便是有用的,但他们若因赎罪票而丧失了对上帝的敬畏心,赎罪票便是最有害的”体现了路德反对通过购买赎罪票得救、主张信仰得救的思想,故C正确;天主教兜售赎罪票是因行称义,是不能得救的,故AB错误;赎罪票是有害的不必购买不符合“他们若不信靠赎罪票,赎罪票便是有用的”信息,故D错误。‎ ‎19.“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念,都被当作不合理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里去了。”据此推知,“他们”‎ A. 撩开教会神学的面纱崇尚人文精神 B. 主张《圣经》代表理性和思想自由 C. 批判神权和封建制度推崇理性主义 D. 揭开自然科学的奥秘制定宇宙规律 ‎【答案】C ‎【解析】由材料信息“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可知,“他们”指的是启蒙思想家们。启蒙运动批判神权、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推崇理性主义,故C正确;文艺复兴撩开教会神学的面纱崇尚人文精神,故A错误;宗教改革主张《圣经》代表理性和思想自由,故B错误;牛顿力学揭开自然科学的奥秘制定宇宙规律,故D错误。‎ ‎20.对于美国《独立宣言》在大革命前法国的反响,有学者评论说:宣言中的学说来自哪里并不重要,无论是来自卢梭,还是洛克(英国),法国读者一定能在《独立宣言》的下述文字中看到法国哲人们的思想:“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被造物主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据此推知 A. 法国读者不了解洛克和卢梭的学说 B. 《独立宣言》的思想精髓源自美国 C. 法国社会中的等级观念已彻底崩溃 D. 天赋人权思想已在大西洋两岸传播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被造物主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指的是天赋人权的思想。材料中,这一思想被美国和法国民众接受,据此推知天赋人权思想已在大西洋两岸传播,故D正确;显然,法国读者不了解洛克和卢梭的学说不符合史实,故A错误;《独立宣言》的思想精髓源自欧洲的启蒙运动,故B错误;C项错在“彻底崩溃”,说法过于绝对。‎ ‎21.17世纪欧洲学者质疑、改变和放弃了欧洲所继承知识中最神圣化的认识。科学革命的思想巨变使他们重新考察和描述宇宙的性质及其力量。在这里,对宇宙的性质及其力量做出“革命”性描述是 A. 哥白尼 B. 伽利略 C. 牛顿 D. 普朗克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科学革命的思想巨变使他们重新考察和描述宇宙的性质及其力量”指的是牛顿力学体系,故C正确;16世纪初,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故A错误;伽利略、普朗克不符合“重新考察和描述宇宙的性质及其力量”,故BD错误。‎ ‎22.某学者评价达尔文时说:“只有睁开眼睛看世界时,你才会开始理解,达尔文无所不看。我们看山看到的是美丽的风景,达尔文看山看出了一种理论。他看到需要一种理论来解释这座山。这是他从来不停止的想法。”该学者在说明达尔文 A. 善于观察并运用理性去思考 B. 解释了物种起源和进化规则 C. 创立了进化论挑战封建神学 D. 从美丽风景中得到科学启迪 ‎【答案】A ‎【解析】由材料信息“达尔文看山看出了一种理论。他看到需要一种理论来解释这座山”可知,该学者在说明达尔文善于观察并运用理性去思考,故A正确;材料信息未涉及物种起源、进化规则和创立进化论,故BC错误;从美丽风景中得到科学启迪不是材料表达的主旨信息,故D错误。‎ ‎23.恩格斯在评价某一文学艺术流派时说:“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属于这一流派的作品是 A. 《唐璜》 B. 《巴黎圣母院》‎ C. 《等待戈多》 D. 《安娜·卡列尼娜》‎ ‎【答案】D ‎【解析】材料信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体现的是现实主义作品的特征。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属于这一流派的作品是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故D正确;拜伦的《唐璜》和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属于浪漫主义作品,故AB错误;《等待戈多》属于现代主义作品,故C错误。‎ ‎24.如下图形象地刻画了1936年美国电影《摩登时代》的主题。该电影 A. 以悲剧手法描绘了工人生活状况 B. 揭示了工人被机器所异化的命运 C. 宣传了《全国工业复兴法》的明显成效 D. 肯定了工业文明带来生产力的急速飞跃 ‎【答案】B ‎【解析】由图中人物形像可知,图中人物左右有别,一半人身,一半机械。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摩登时代》是由卓别林主演的电影,该电影充满讽刺基调,因此图中形象揭示了工人在工业社会被机器所异化的命运,故B项正确;该电影是喜剧,故A项错误;图片和《全国工业复兴法》的明显成效无关,故C错误;该电影反映的是当时社会的弊病,故D错误。‎ ‎25.文化软实力是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力量,是世界各国制定文化战略和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参照系。表面上文化确乎很“软”,但却是一种不可忽略的伟力。下面直接体现美国用文化软实力扩大国家影响的是 A. 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抗衡社会主义阵营 B. 二战后为进一步控制西欧实施“马歇尔计划”‎ C. 政府支持本国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赴非巡演 D. 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多夫》享誉世界 ‎【答案】C ‎【解析】由材料信息“文化软实力是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力量,是世界各国制定文化战略和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参照系”可知,政府支持本国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赴非巡演直接体现了美国用文化软实力扩大国家影响,故C正确;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属于军事实力,故A错误;“马歇尔计划”属于经济实力,故B错误;罗曼•罗兰是法国作家,故D错误。‎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夫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之,不能止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天人三策》(董仲舒回答汉武帝征问的三篇策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教化万民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说明汉武帝根据董仲舒的建议,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材料二 中世纪后期,神学在西欧学校教育中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一些新设学校特别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的教育,古典文学和自然科学课程的地位明显提高。‎ ‎——据《外国教育史》‎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思潮?这一思潮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材料三 严复认为:“讲教育者,其事常三宗:曰体育,曰智育,曰德育,三者并重”。‎ ‎1957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现代教育目标的特点;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教育目标的制定受制于哪些因素。‎ ‎【答案】(1)根本目的:实现政治大一统。‎ 措施:①设置太学;②重用儒生;③表彰六经;④在郡国建立学校;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思潮:人文主义。‎ 背景:①中世纪西欧教育长期被教会垄断;②中世纪后期资本主义萌芽;③文艺复运动兴起。‎ ‎(3)特点:①将德、智、体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②不同时代对教育目标都有所补充、发展。‎ 因素:①时代的需求;②社会生产力水平;③教育的理论发展水平;④受教育者的发展要求;⑤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 ‎【解析】‎ ‎(1)“根本目”,根据材料一信息“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实现政治大一统。“具体措施”,依据所学知识从设置太学、重用儒生、表彰六经、在郡国建立学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角度说明。‎ ‎(2)“社会思潮”,据材料二信息“一些新设学校特别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的教育,古典文学和自然科学课程的地位明显提高”得出:人文主义。“历史背景”,依据所学知识从中世纪西欧教育长期被教会垄断、中世纪后期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运动兴起等角度分析。‎ ‎(3)“特点”,根据材料三信息“讲教育者,其事常三宗:曰体育,曰智育,曰德育,三者并重”“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概括得出:将德、智、体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不同时代对教育目标都有所补充、发展。“因素”,依据所学知识从时代的需求、社会生产力水平、教育的理论发展水平、受教育者的发展要求、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等角度分析。‎ ‎27.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路易十六在狱中曾感叹到:“原来是伏尔泰和卢梭毁了法国”。雨果在《悲惨世界》借用流浪儿童嘲弄的歌词唱到“这是伏尔泰的罪过!这是卢梭的罪过!”。‎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卢梭在启蒙运动中的主要主张。‎ 材料二 《大国崛起》解说词中说到:“卢梭的棺木中伸出的一只手,握着一支火焰浓烈的火把。这支火把很快就点燃了巴黎乃至世界”。‎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卢梭的“这支火把”给巴黎乃至世界带来的影响。‎ 材料三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这是康德的墓志铭,出自其《实践理性批判》一书。书中康德指出一个有理性者的道德行为必须是自律的而不是他律的,必须是从义务出发,有善良动机,而不从行为后果考虑。面对现实中善行并不一定能得到善报,而恶行往往能得到好结果的问题,康德认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要在来世才能兑现,掌管这种责罚的就是神,所以人们也能认识到神是必然存在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启蒙运动所推崇的“理性”在现实中遇到困惑时,卢梭和康德分别做了怎样的调整?‎ ‎【答案】(1)主张:①宣扬理性,反对封建专制和教会神权;②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主权在民”说;③论述了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2)影响:①成为了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导;②直接影响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建立;③成为了亚、非、拉人民民族、民主运动的思想武器。‎ ‎(3)调整:①卢梭质疑理性,主张部分问题要听任本能,开创浪漫主义思潮;②康德主张道德自律,而道德善恶的报应则由神通过来世责罚 ‎【解析】‎ ‎(1)“主张”,根据所学知识从宣扬理性、反对封建专制和教会神权、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主权在民”说、论述了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等角度说明。‎ ‎(2)“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从成为了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导、直接影响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建立、成为了亚非拉人民民族民主运动的思想武器等角度分析。‎ ‎(3)“调整”,根据材料三信息“‎ 书中康德指出一个有理性者的道德行为必须是自律的而不是他律的,必须是从义务出发,有善良动机,而不从行为后果考虑……康德认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要在来世才能兑现,掌管这种责罚的就是神,所以人们也能认识到神是必然存在的”得出:康德主张道德自律,而道德善恶的报应则由神通过来世责罚;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卢梭质疑理性,主张部分问题要听任本能,开创浪漫主义思潮。‎ ‎28.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谁是最伟大的人物——是凯撒、亚历山大、成吉思汗、还是克伦威尔?有人回答:毫无疑问是艾萨克·牛顿。非常正确,因为我们应该尊敬推崇的正是以真理的力量来统帅我们头脑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人的人,是认识宇宙的人而不是歪曲宇宙的人。”‎ ‎——伏尔泰 请根据材料,提炼出伏尔泰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答案】【示例】观点是:应该推崇像牛顿这样认识宇宙的人为最伟大的人。‎ 牛顿推导出“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用理性思考和科学实验完成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对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接触贡献,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而凯撒、成吉思汗等人则是依靠军事征服和杀戮来实现统治的,显然违背天赋人权、违背理性主义,不值得推崇。‎ 综上所述:牛顿这样让人类相信科学、崇尚理性的人才是最伟大的人。‎ 补充说明:①要归纳出伏尔泰的观点②能从真理与暴力(或者认识与歪曲宇宙)两个角度,能够利用科学和理性等考点知识加以论述 ‎【解析】‎ 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解题的思维过程是:首先,认真阅读材料,提炼出伏尔泰的观点,论题要明确;其次结合所学知识对该观点加以论述,要求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观点”,依据材料信息“非常正确,因为我们应该尊敬推崇的正是以真理的力量来统帅我们头脑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人的人,是认识宇宙的人而不是歪曲宇宙的人”得出:应该推崇像牛顿这样认识宇宙的人为最伟大的人。“论述”,依据所学知识从真理与暴力(或者认识与歪曲宇宙)两个角度,运用科学和理性等知识加以论述即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