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50 KB
  • 2021-08-26 发布

【历史】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 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据考证,在江苏高邮龙虬庄、河南舞阳贾湖、山东龙山文化等遗址中均发现了稻谷的遗存,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杆栏式”粮仓(仓中还剩有稻谷)是至今发现的南方最早的储粮设施。这说明当时 A. 水稻栽培技术已相当成熟 B. 水稻是最主要的粮食作物 C. 浙江地区的水稻产量最高 D. 水稻广泛种植并有了剩余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杆栏式粮仓(仓中还剩有稻谷)是至今发现的南方最早的储粮设施”来看,当时有了储存稻谷的设施,代表了水稻广泛种植并有了剩余。故答案为D项。A项材料与栽培技术是否成熟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反映当时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排除;C项浙江一带有最早的储粮设施,不代表浙江水稻产量最高,排除。‎ ‎2.远古时期,传说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反映了这一时期 A. 人们以采集经济为主 B. 社会经济处于渔猎阶段 C. 原始农业出现 D. 个体小农经济出现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本题可采用排除法来回答。根据所给信息“制耒耜,教民农作”得出这与农业有关,排除A、B两项;再从“远古时期”“神农氏”等信息,可排除D选项;因此本题选C选项。‎ ‎3.他是中国古代传说时代的贤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的治理滔天洪水,使人民安居乐业,又划定中国版图为九州。他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这里的“他”是指 A. 黄帝 B. 舜 C. 禹 D. 启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禹是中国古代传说时代的贤圣帝王,曾经治理滔天洪水,使人民安居乐业,故选C;黄帝、舜不符合“历来被传的治理滔天洪水”,排除AB;启不是中国古代传说时代的贤圣帝王,排除D。‎ ‎4.孔子主张“仁者,爱人”但又说“贵贱有序”。墨子则主张“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 A. 所处时代不同 B. 代表的阶级不同 C. 学术思想不同 D. 谈论的问题不同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孔子站在奴隶主阶级的角度提出“仁”的学说,因此爱是有等级差别的,并非一视同仁;墨子站在小生产者的立场,反对有等级的爱,主张真正的博爱,两者不同的阶级利益是造成了两者认识不同的根源,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孔子生活在春秋晚期,墨子生活在战国初期,都是社会大变革时代;C选项错误,学术思想不同只是表象,不是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D选项错误,两者都针对“爱”表达了自己的观点,都对剧烈变化的社会状况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两者讨论的是相同的问题。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5.分封制从本质上说,仍是社群自治的延续……和商朝相比,很多西周封国的中下层社会结构并未发生改变,但是出现了上层的获得天子承认的管理者。据此可以看出,比起殷商松散的联盟制度,西周的分封制度 A. 天子与诸侯形成官僚政治体制 B. 强化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力 C. 依据血缘关系来分享政治权力 D. 中央对地方形成垂直管理形式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中“但是出现了上层的获得天子承认的管理者。”信息可知,分封制下诸侯对天子负有镇守疆土、交纳贡赋的义务,负责管理地方具体事务,强化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力,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分封制下实行的是贵族政治,不是官僚政治;C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西周分封制与殷商时期的不同,并未体现血缘关系;D选项是郡县制的特征,与分封制无关。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6.秦始皇统治时期,王绾、李斯曾经先后担任丞相,位居“百官之首”。为相期间,他们的主要职责是 A. 协助皇帝管理军事 B. 分管中央重要部门 C. 辅佐皇帝处理政事 D. 代表皇帝监察百官 ‎【答案】C ‎【解析】秦朝时期丞相的主要职责是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故答案为C项。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事,诸卿分管中央重要部门,御史大夫代表皇帝监察百官,排除A、B、D项。‎ ‎7.秦统一六国后,建立起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修筑万里长城。汉通过休养生息、解决封国问题、独尊儒术和北击匈奴,出现了“大一统”。从上述内容可以概活出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为 A.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B. 社会变革 C.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发展 D. 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答案】C ‎【解析】秦汉时期,国家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得以确立并巩固,因此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发展,故选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社会危机,排除A;B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和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排除;夏朝的建立标志国家的产生,D不符合题意,排除。‎ ‎8.汉武帝成年主持政务后,频繁换相,并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让他们能够出入宫禁,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汉武帝这样做意在 A. 打破政治上的特权垄断 B. 巩固和扩大统治基础 C. 纠正察举制度的弊端 D. 分散和限制丞相的权力 ‎【答案】D ‎【解析】材料中描述的是汉武帝时期实行的“中外朝”制度,中朝参与决策,于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所构成的官僚机构“外朝”成为执行机构,丞相的权力受到严重削弱,故D正确;这一做法主要是限制相权,并不能打破特权的垄断,故A错误;扩大统治基础主要是面对中下层民众,故B错误;材料属于中央君主集权表现,不涉及察举制弊端,故C错误。‎ ‎9.孝文帝改革在历史上影响深远,和商鞅变法相比,不同点是 A. 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 B. 为统一奠定了基础 C. 制度创新为后世沿用 D. 没有倡导严刑峻法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商鞅变法都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都为统一奠定了基础、制度创新为后世沿用,A、B、C三项都是两者的相同点。D项是不同点,孝文帝改革并没有倡导严刑峻法,商鞅变法中倡导严刑峻法,故选D。‎ ‎10.《资治通鉴》载,唐肃宗时,“平卢节度使王玄志薨”,副将高丽人李怀玉杀玄志之子,推侯希逸为平卢军使。“朝廷因以希逸为节度副使。节度使由军土废立自此始。”这种状况造成的主要影响是 A. 加剧了军营内部矛盾 B. 便利了异族控制军权 C. 开始了藩镇割据局面 D. 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答案】D ‎【解析】从材料“朝廷因以希逸为节度副使。节度使由军土废立自此始。”中可以看出,当时唐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减弱,这说明材料中的状况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故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出军营内部的矛盾,故A项排除;材料“推侯希逸为平卢军使”说明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出藩镇割据发展的状况,故C项排除。‎ ‎11. 有学者认为,从秦汉起,中国官僚体制的核心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独创性举措 A. 提高了决策的周密程度 B. 丰富了官吏选拔的手段 C. 打破了世家的特权垄断 D. 推动丞相制度走向解体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度,三省六部制度能够提高行政效率,能够提高决策的周密程度,减少决策的失误率,选A。三省六部制度的目的不是在丰富官吏选拔手段,打破世家的特权垄断的也不是三省六部制度,推动宰相制度走向解体是在后来的明朝时期,B.C.D是均不能选的。‎ ‎12.“凡百司奏抄,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凡制敕宣行,大事则称扬德泽,褒美功业、覆奏而请施行,小事则署而颁之。”该材料所述中国古代机构应该是 A. 唐朝门下省 B. 秦朝御史大夫 C. 唐代中书省 D. 东汉尚书台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凡百司奏抄,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可知,该机构负责审核政令,可以驳回不恰当的政令,符合唐朝门下省的职责,故选A;秦朝御史大夫负责监察,唐代中书省负责草拟政令,东汉尚书台是东汉的中枢机关,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13.‎ ‎ “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A. 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 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 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 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答案】A ‎【解析】东晋的儒者陶渊明、南朝刘宋道士陆修静、东晋僧人慧远三人属于不同时期的人物,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故事的虚构,表明儒道佛三教文化的共依共存,体现了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A项正确;B项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发生于西汉,时间不吻合,排除;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与材料联系不大,C项排除;D项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说法不符合史实,唐宋尤其是宋代风格以写意为主,排除。故选A。‎ ‎14.《宋代职官大辞典》之《地方行政管理机构》称:“乾德三年(965年)三月,朝廷遣官立转运使,总一道之财赋,此为道一级之设官,”这一举措在政治方面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 削弱了宋朝的中央集权 B. 有效剥夺了节度使的权力 C. 结束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D. 消除了地方割据物质基础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宋代转运使的职责是负责转运地方的财赋、收入,从而起到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这一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B选项错误,这一措施将全国所有地方的财权收归中央,并非只是剥夺节度使的权力,这不是主要影响;C选项错误,藩镇割据的局面在宋初已经结束,不是该措施的影响。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15.“该制度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蒙古族入主中原后其统治者在政治制度方面留给后世的一份重要遗产,亦是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制度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材料中的制度是 A. 三公九卿制 B. 三省六部制C. 通判监督制度 D. 行省制度 ‎【答案】D ‎【解析】从材料“古代少数民族蒙古族入主中原后”、“留给后世的一份重要遗产”,结合所学,材料评价的是元朝在地方上实行的行省制度,故选D;A项是秦朝实行的,B项是隋唐朝实行的,C项是宋朝设置的,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16.宋代四川转运使张若谷等人奏称:“川界用铁钱,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折大钱一贯,重十二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文,即难以携持。”这主要可以用来研究 A. 四川农业生产的状况 B. 宋代纸币诞生的原因 C. 四川工商业发达的原因 D. 古代抑商政策的影响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川界用铁钱”、“街市买卖至三五贯文,即难以携持”可知,材料反映四川使用铁钱,不便于携带流通。结合所学可知,为了解决金属货币难以携带的弊端,四川出现了纸币,故选B;AC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材料无法体现抑商政策,排除D。‎ ‎17.史家认为:“宋词、宋文、宋画、宋代文玩以及宋代理学,构成一个精致而又森严的贵族世界,而在这一世界之外,别有一种文化形态崛起……”“别有一种文化形态”是指 A. 科学技术 B. 市井文化 C. 佛道文化 D. 外来文化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宋代的文化呈现二元化的发展趋向,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而贵族世界之外的世界就是平民,宋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扩大,市井文化得到发展。所以答案选B。‎ ‎18. 某历史著作中有这样的叙述:“在万历的祖父嘉靖皇帝以前,大学士为三至六人,皇帝可能对其中一人咨询较频繁,但从名义上说,他和另外的几位大学士仍处于平等的地位。这以后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张居正名为首辅或称元辅,其他大学士的任命则出于他的推荐……”文中所指的制度或机构是 A. 元代行省制 B. 唐代三省六部制C. 明代内阁制 D. 清代军机处 ‎【答案】C ‎【解析】由题目中的信息“万历(皇帝)”、“嘉靖皇帝”、“大学士”、“首辅”即可知此制度应为明代的内阁制。故应选C项,不选ABD三项。‎ ‎19.嘉靖年间(1522—1566年)实行“海禁”,滨海人民被“断其生路”,“于是所在连结为乱,溃裂以出”。有识之士认识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材料特别强调“海禁”政策的影响是 A. 维护了自然经济 B. 激化了社会矛盾 C. 促进了海上贸易 D. 巩固了专制统治 ‎【答案】B ‎【解析】据材料“断其生路……所在连结为乱,溃裂以出……市禁则商转而为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海禁”政策导致断绝了沿海人民的生路,滋生盗寇,使社会矛盾激化,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海禁”政策维护了自然经济,故A项错误;“海禁”政策断绝了海上贸易,故C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海禁”政策巩固了专制统治,故D项错误。故选B。‎ ‎20. 清嘉庆皇帝说:“我朝列圣相承,乾纲独揽,大权从无旁落。”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 行省制的推行 B. 丞相制度的废除 C. 内阁地位的上升 D. 军机处的设立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的权力空前的强化,导致了君主乾纲独揽,大权从无旁落,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行省制的推行和君主权力的加强无直接的关系,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丞相制度的废除是明太祖而非材料中的嘉庆帝,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内阁,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21.“文字狱”自古就有,但在满清登峰造极,成为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文化恐怖制度。而康雍乾尤为恶劣,“盛世”的箫鼓难掩一个时代的腥风血雨,“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皆为稻粱谋”(龚自珍)。清朝大兴“文字狱”的目的是 A. 为了整顿文化市场 B. 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C. 制造冤狱,破坏社会稳定 D. 禁锢思想,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答案】B ‎【解析】清朝政府大兴“文字狱”,目的是加强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控制,以巩固封建统治,故选B;A不属于根本目的,排除;清朝政府大兴“文字狱”,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并非破坏社会稳定,排除C;清朝政府大兴“文字狱”,禁锢思想,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排除D。‎ ‎22.“松江旧无暑袜店,暑月间穿毡袜者甚众。故郡治西郊,广开暑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筹取值。”从中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包括 ‎①表明明代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②“合郡男妇”完全保持着自己生产的独立性 ‎③松江地区袜子产业水平高,规模大 ④暑袜店商人直接支配了暑袜的生产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根据“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筹取值”可知,明代开始出现雇佣与被雇佣关系的资本主义萌芽,①正确;根据“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筹取值”可知,松江地区袜子产业水平高,规模大,暑袜店商人直接支配了暑袜的生产,③④正确,因此①③④正确,故选B;②表述太绝对,错误,排除,故排除ACD。‎ ‎23.五代时的冯道,先后在5个政权中为12位君主服务,屡屡位居宰相。各种政论和史书均指责冯道不忠,而李贽不这么看,以冯道为吏隐(意思:虽为官,但犹如隐者)。这表明李货的思想 A. 符合道家的处世原则 B. 与主流价值观相悖 C. 深刻影响了当时的社会 D. 挑战了孔子的权威 ‎【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了李贽与传统理学忠君价值观的不同和冲突,故选B;AC两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材料不能体现李贽挑战了孔子的权威,排除D。‎ ‎24.隆庆元年(1567年),明穆宗颁布诏令:凡买卖货物,值银一钱以上者,银钱兼使;一钱以下只许用钱。这表明 A. 明朝出现了银贵钱贱的现象 B. 白银已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C. 白银取得法律上的合法地位 D. 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白银的货币化 ‎【答案】C ‎【解析】“银贵钱贱”是由于白银外流或短缺造成,材料的内容无法体现,故A项错误;“一钱以下只许用钱”不能说明白银的普遍性,故B项错误;由颁布的诏令内容可知白银在法律上得到认可,故C项正确;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白银的货币化无法从材料中体现,故排除D。‎ ‎25.欧美的历史学家曾说,如果不是林则徐禁运鸦片,英国人也会找另一个借口来发动战争,这是可以断言的。英国资产阶级政府发动这次战争,除了保护鸦片走私以外,其更深层次的意图是 A. 变中国为其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地 B. 用武力冲破清政府闭关锁国的障碍 C. 争取同清政府建立平等的贸易关系 D. 将先进的工业文明成果推广到中国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知道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进行了工业革命,迫切需要海外市场,而林则徐虎门销烟只是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所以把中国变为它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是适应工业革命的要求,这是鸦片战争的根本意图,A正确;武力冲破清政府的闭关锁国障碍,只是英国打开中国市场的手段,排除B;结合史实,我们可以知道鸦片战争以后签订的是不平等条约,所以英国的意图不是要与中国建立平等的贸易关系,排除C;英国统治者主观上不会推广先进的工业文明,只是客观上起到了这样的效果,排除D。‎ 点睛:根据题干信息“如果不是林则徐禁运鸦片,英国资产阶级也会找到另一个借口来发动战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不是林则徐虎门销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19世纪30年代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为了扩大海外殖民地和商品市场,英国迫切要求打开中国的大门。‎ ‎26.下图书籍在当时的中国与日本知识界都有很大的影响,其最突出的影响在于 A. 使人们认识到封建制度的腐朽 B. 使人们开始了解西方政治学说 C. 使人们开阔视野、了解外部世界 D. 使人们奋起进行反封建斗争 ‎【答案】C ‎【解析】图示书籍是魏源编撰的《海国图志》,它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引导着人们开阔视野、了解外部世界,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的启迪作用,故选C;《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并非主要介绍政治制度,排除A;B向中“开始”表述错误,排除;D不是《海国图志》产生的影响,排除。‎ ‎27.洋务派在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西方的“强”不是孤立的,而是以“富”为后盾的,在西方国家里,坚船利炮的背后是雄厚的经济实力,只有“富”而后才能“强”,为此 A. 林则徐创办开平煤矿 B. 曾国藩创办湖北织布局 C. 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 D. 崇厚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洋务派为了“求富”,创办民用工业,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就是民用工业的一个代表,故选C;结合所学可知,李鸿章创办开平煤矿,张之洞创办湖北织布局,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ABD错误,排除。‎ ‎28.梁启超指出:“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甲申马江之变(中法战争),而十八省之民犹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酣睡之声,乃渐惊起。”可见,梁启超认为 A. 甲午战败促进了民族觉醒 B. 发动民众进行变革迫在眉睫 C. 经济发展是民族意识提升的关键 D. 国民素质亟待提高 ‎【答案】A ‎【解析】根据“直待台湾既割”“酣睡之声乃渐惊起”,结合相关史实可知,导致“台湾既割,二百兆之款既输”的事件即甲午战争,据此判断,材料中梁启超认为甲午战争促进了民族觉醒,A正确;BCD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 ‎29.“朕今涕泪以告先庙,慷慨以誓师徒,与其苟且图存,贻数万口,孰若大张挺伐,一决雄雄。近畿及山东等省,义兵同日不期而集者,不下数十万人。至于五尺童子,亦能执干戈以卫社稷。”清朝颁布的《宣战诏书》针对的是 A. 英国武力占领香港岛 B.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 日军袭击清军运兵船 D. 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答案】D ‎【解析】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主要发生在京津地区,符合材料中“近畿及山东等省”,且“义兵同日不期而集者,不下数十万人”也符合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义和团的抗争史实,故答案为D项。根据材料中的“近畿及山东等省”可以看出战争发生在北方,香港岛在地理位置上不符合,排除A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与义和团运动无关,排除B项;日军袭击清军运兵船发生在朝鲜海域的丰岛海战,并非在中国境内,也不符合“五尺童子”参战的史实,排除C项。‎ ‎30.20世纪初,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突出表现在 A. 严禁中国人民反帝 B. 中国内地全部开放 C. 同意拆毁大沽炮台 D. 惩办反帝爱国官吏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1901年清政府同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内容中“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斗争”,表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故选A。BCD不符合题意。‎ 二、多项选择题 ‎31.中国古代中央官制中的中枢机构的演变可分为三公、三省、二府和内阁军机四个时期,从中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有 A. 呈现皇权加强、相权削弱的趋势 B. 提高了行政效率 C. 机构越来越完善,对社会促进作用越来越大 D. 这种演变是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相一致的 ‎【答案】ABD ‎【解析】中国古代中央官制中的中枢机构的演变的趋势是皇权加强、相权削弱,A正确;中央决策权越来越集中到皇帝手中,有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B正确;中国古代中央官制中的中枢机构的演变使君主专制不断加强,造成政治腐败,不利于社会进步,C错误;中国古代中央官制中的中枢机构的演变反映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D正确;综合以上所述,答案为:ABD。‎ ‎32.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写道:“中国和它的西方邻国以及南方邻国之间的交往和反应,要比一向所认为的多得多,尽管如此,中国思想和文化模式的基本格调,保持着明显的、从未间断的自发性。这是中国‘与世隔绝’的真正涵义。”李约瑟认为,中国古代科技 A. 接纳和吸收了外来科技 B. 具有明显的独创性 C. 未受到外来科技的影响 D. 受外来科技的支配 ‎【答案】AB ‎【解析】根据“中国和它的西方邻国以及南方邻国之间的交往和反应,要比一向所认为的多得多”可知,中国古代科技接纳和吸收了外来科技,故A正确,C错误;根据“保持着明显的、从未间断的自发性”可知,中国古代科技具有明显的独创性,故B正确,D错误;综合以上所述,答案为:AB。‎ ‎33.《清实录》记载:“(苏州)居人有宴会,皆入戏园,为待客之便,击牲烹鲜,宾朋满座。”这反映出清代的苏州 A. 社会消费出现了奢靡之风 B. 商品经济促进了服务业发展 C. 戏曲的流行丰富了城市生活 D. “击牲烹鲜”破坏了生态平衡 ‎【答案】ABC ‎【解析】根据“(苏州)居人有宴会,皆入戏园,为待客之便,击牲烹鲜,宾朋满座。”可知,清代的苏州社会消费出现了奢靡之风,服务业得到发展,戏曲丰富了城市生活,ABC正确;“击牲烹鲜”体现苏州人待客的情景,无法体现破坏了生态平衡,D错误;综合以上所述,答案为:ABC。‎ ‎34.据明宋应星《天工开物》说“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芜湖县志》记载明嘉靖(公元1522—1566年)年间,徽州巨商阮弼经商于芜湖,设“染局”,雇工达千人。这些记载说明16世纪的芜湖 A. 浆染行业处全国领先地位 B. 沿长江最发达的工商市镇 C. 自然经济解体程度已经很高 D. 局部区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答案】AD ‎【解析】根据“浆染尚芜湖”可知,芜湖浆染行业处全国领先地位,A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芜湖是沿长江最发达的工商市镇,B错误;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错误;根据“雇工达千人”可知,芜湖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D正确;综合以上所述,答案为:AD。‎ ‎35.1895年4月签订的《马关条约》‎ A. 促使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 迫使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 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D. 激化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地区的矛盾 ‎【答案】ABC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促使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A正确;为了支付《马关条约》的赔款,迫使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正确;《马关条约》的签订,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了,C正确;《马关条约》反映了日本的侵略野心,严重影响了列强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利益,激化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地区的矛盾,D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ABCD。‎ 三、非选择题 ‎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科一 在明代,特别是中叶以后……大小商人的数目迅速增长,江南、东南沿海和运河沿岸地区尤为商贾聚集之处,市场上的商品种类为数繁多,几乎任何东西都可能业现在市场之上。不过,从远途贩运的角度来看,除属于国家专控商品的盐和茶之外,流通量和交易额最大的商品,是粮食、棉花、棉布、丝和丝织品。‎ ‎——朱绍侯,龚留柱《中国古代史教程》(下)‎ 材料二 雍正时期时期,各地奏请开矿,清廷经常以“开矿聚集亡命,为地方隐忧”为由,下达控制。‎ ‎1872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上海各工厂“日需外洋煤铁”极多,“可忧孰甚”。他建议清政府“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清政府采纳李鸿章建议,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办“开采煤铁事宜”。‎ ‎——摘编自戴逸主编《简明清史》等 ‎(1)材料一反映了明代市场有何新发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在雍正年间与19世纪70年代矿业政策的差异及原因。‎ ‎【答案】(1)发展:商人数量增加;市场商品种类繁多;长途贩运发达。‎ ‎(2)差异:雍正年间:限制开矿,政府垄断。19世纪70年代:允许开矿,官督商办。‎ 原因:雍正年间: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清廷认为开矿影响社会稳定;政府谋取矿利。19世纪70年代:列强的经济侵略;洋务运动的推动;煤铁等关系到国防、民生,需求很大。(答两点即可)‎ ‎【解析】(1)发展:根据“大小商人的数目迅速增长”得出商人数量增加;根据“市场上的商品种类为数繁多”得出市场商品种类繁多;根据“从远途贩运的角度来看”得出长途贩运发达。‎ ‎(2)差异:雍正年间:根据“清廷经常以‘开矿聚集亡命,为地方隐忧’为由,下达控制”得出限制开矿,政府垄断。19世纪70年代:根据“设法劝导官督商办”“开采煤铁事宜”得出允许开矿,官督商办。‎ 原因:雍正年间:结合所学,可从重农抑商政策、清廷认为开矿影响社会稳定、政府谋取矿利等角度分析总结。19世纪70年代:根据“‘日需外洋煤铁’极多,‘可忧孰甚’”得出列强的经济侵略;结合所学,还可从洋务运动的推动、煤铁等关系到国防、民生等角度分析回答。‎ ‎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此前长达两千年的时间里,中国人控制了东亚地区的政治和经济活动,当欧洲人进入这一片领域的时候,他们并没有特别的优势,中国人也只是把欧洲人视为必须容忍的竞争对手,而不是一个入侵者,这与世界其他地区发生的景象非常不同,这种均衡一直到19世纪中期才被彻底击破。‎ 材料二 2010年7月26-28日,美韩在……黄海水域进行军演。由于黄海演习地点靠近中国,部分中国民众反应激烈;中国外交部和中国军方也相继表态,反对此次美韩黄海演习。‎ 材料三 凡事都有两面性,尤其在历史这方面,有些事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从直接的影响来看,八国联军屠杀中国的人民,掠夺中国的财物,逼迫中国要战争赔款,还要中国开通口岸以使他们长时期的在经济上压榨中国……看圆明园和故宫,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被掠到海外的国宝不知有多少。但从间接的影响来讲,八国联军的侵略行径也同时惊醒了中国这个东方睡狮,让中国人知道了固步自封的危害,也让那些怀着天朝上国思想的老顽固们清醒地认识到,他们的时代过去了,中国必须向世界看齐,八国联军敲开了中国的国门,也让中国从此开始现代化进程,开始参与与全球化。‎ ‎(1)根据材料一,指出“均衡”被打破的标志,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历史的转折”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2)从历史的角度,分析材料二中为什么中国从官方到民间激烈反对美韩黄海军演。‎ ‎(3)材料三中作者认为八国联军侵华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 ‎【答案】(1)标志:鸦片战争。影响:中国大门被迫打开,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历史上,黄海海域发生过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大战、威海卫之战,清政府战败后,被迫割地、赔款、开埠,领土和主权遭到严重损失,带来了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军演地点选择在黄海严重伤害了中国人的民族感情,威胁中国安全。‎ ‎(3)直接影响: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间接影响:进一步惊醒了中国人,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解析】(1)标志:根据“这种均衡一直到19世纪中期才被彻底击破”,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中期爆发鸦片战争。影响: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结合所学,可从黄海海域发生过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大战、威海卫之战,签订《马关条约》、严重威胁到中国安全等方面分析回答。‎ ‎(3)直接影响:根据“掠夺中国的财物,逼迫中国要战争赔款,还要中国开通口岸以使他们长时期的在经济上压榨中国”,并结合《辛丑条约》的影响,可从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分析总结。间接影响:根据“惊醒了中国这个东方睡狮”“八国联军敲开了中国的国门,也让中国从此开始现代化进程”得出进一步惊醒了中国人,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