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7.45 KB
  • 2021-08-26 发布

2020-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刷题: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 1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2021 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刷题: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1. 瑞士牧师慈温利(UlriChZwingli)( 1484~1531)将希伯来文、希腊文或是拉丁文版本的圣经翻译成苏黎 世当地语言;后来,苏黎世市议会决定了《圣经》改革方案,成为官方政策。1525 年苏黎世市议会废止弥 撒,改由慈温利的圣餐版本替代。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 A.慈温利是民族英雄 B.人文主义逐渐深入人心 C.宗教改革取得初步成果 D.启蒙运动冲击传统教权 【答案】C 【解析】题目所述是指在瑞士,《圣经》被翻译成苏黎世当地语言,即可以用民族语言来传播和进行宗教活 动,表明宗教改革取得初步成果,故答案为 C 项。材料不能反映慈温利是民族英雄,排除 A 项;B 项夸大 了这一现象的意义,排除 B 项;材料所述不属于启蒙运动的内容,排除 D 项。 2. 达•芬奇在绘画时常思考,一个人哭时看起来是什么样;笑的时候,身体内在的情形--肌肉、骨头和筋-- 又是什么样子。于是,他对人的遗体进行解剖和研究。这表明,达•芬奇( ) A.旨在进行实验科学研究 B.刻意表现奔放情感 C.探求对人体的理性认识 D.否定天主教神学理论 【答案】C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判断出此时是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在绘画时常思考”、“他对人的遗体进行解剖和 研究”说明达芬奇绘画的理性精神,故 C 正确;近代实验科学的基础是实验验证,材料不能体现出实验科学 的研究,“近代实验科学之父”是文艺复兴之后的伽利略,故 A 错误;“奔放情感”是浪漫主义绘画的特点, 时间是在 19 世纪上半叶,故 B 错误;启蒙运动否定了天主教的神学理论,故 D 错误。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艺复兴的认识,考查考生提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 时空意识和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历史题目中的时间信息有时是人物或事件,比如本题中的时间信息是“达 芬奇”,由此判定本题考查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然后逐项排除即可。这就要求考生对历史的时间信息要高度 关注。 3. 美国学者约翰·梅里曼认为,古罗马诗人维吉尔长篇史诗《埃涅阿斯纪》的主人公埃涅阿斯是罗马公民理 想人格的典范,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对此进行神学解读,他们将埃涅阿斯的旅程诠释成基督徒的灵魂之旅。 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 ) A.推崇罗马神权统治 B.利用宗教表达诉求 C.否定天主教会教义 D.主张灵魂自我救赎 【答案】B 【解析】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意大利人文主义将埃涅阿斯的旅程诠释成基督徒的灵魂之旅,主要目 的是通过宗教来表述对人性解放和人性尊严的肯定,B 选项符合题意。推崇罗马神权统治的说法不符合文艺 复兴时期的史实,A 选项排除。否定天主教会教义是宗教改革的内容,C 选项排除。马丁·路德主张灵魂自 我救赎,D 选项排除。 4. 瑞土史学家布克哈特认为,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是人类意识的全面觉醒时代,是西方文化世俗化决定 性阶段,是世界现代文明各种特征发展的起点,现代人类生活的所有方面都同这一时代发生着联系。这一 时代( ) A.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 B.彻底打破了民众对罗马教会的迷信 C.实现以世俗国家权力代替宗教权力 D.设计了未来社会的理想的政治制度 【答案】A 【解析】据材料“是人类意识的全面觉醒时代,是西方文化世俗化决定性阶段”可以得出,所述为文艺复兴, 由此可知 A 符合题意;B“彻底”说法不正确;C 是宗教改革的结果;D 是启蒙运动的内容。 5. 马丁·路德主张人人有权阅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和上帝沟通,与上帝直接对话。与 路德同时代的中国学者李贽说:“尊孔子,不知孔子何自可尊。所谓矮子观场,随人说妍,和声而已。”材料 中马丁·路德和李贽思想的共同之处在于( ) A.对传统宗教思想进行了批判 B.反对权威,宣扬人的主体地位 C.追求自由平等,反对君主专制 D.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 【答案】B 【解析】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强调人在宗教信仰中的自主性;李贽对正统思想发出挑战,反对以孔子的是 非为标准。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反对权威,高扬人的主体地位。故答案为 B 项。李贽的思想不涉及对宗教 思想的批判,排除 A 项;二者的思想均没有体现出反对君主专制,排除 C 项;D 项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 排除。 【名师点睛】本题属于比较型选择题中的类比型试题,即将同一类性质的事件、人物和观点进行比较,主 要考查它们的相同点。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看各自体现出的特点,再找出两者的共同点。解答时一定要审 准试题的比较点和要求,注意结合课本内容逐一辨析备选项,然后选出正确答案。 6. (2020·榆树市第一高级中学校高三期末)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批判了教会的虚伪腐败,但他们还 是十分宗教化的,并没有发展到否定上帝至尊地位的程度。这说明文艺复兴( ) A.未能彻底冲破神学束缚 B.受到了教会的压迫 C.并未认识到人的重要性 D.推动了神学的发展 【答案】A 【解析】材料中“没有发展到否定上帝至尊地位的程度”表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批判的是教会的虚 伪腐败,没有触及基督教的基本理论及其赖以生存的根基,未能彻底冲破神学束缚,A 项正确。材料并未 涉及教会对文艺复兴的态度,B 项错误;C 项材料不能说明且与史实不符,排除;材料并未涉及文艺复兴的 影响,D 项错误。 7. (2020·武威第六中学高三月考)高举着“人文主义”旗帜,有人说:“人是能够从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 有人说:“我创造了我自己。”还有人说:“我几乎愿意再年轻几岁,这是因为我相信在最近的将来一个黄金 时代就要来临。”上述言论旨在表达( ) A.人开始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觉醒 B.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C.把人从专制和等级的藩篱中解放出来 D.依靠情感恢复人类本善的天性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人是能够从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我创造了我自己”可知强调的是人的主体地位和尊严, 有利于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B 选项符合题意。人开始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觉醒的说法与材料无 关,A 选项排除。理性主义把人从专制和等级的藩篱中解放出来,C 选项排除。依靠情感恢复人类本善的天 性的说法与材料无关,D 选项排除。 【名师点睛】人文主义在各时期的侧重点:古希腊时期侧重于哲学领域,文艺复兴时期侧重于文艺领域, 宗教改革时期侧重于宗教领域,启蒙运动时期侧重于政治领域。 8. 罗马教皇保罗三世(1534-1549 年在位)采取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改革天主教会的措施,如禁止出售教职, 禁止任何主教占有一份以上的薪俸,规定每个教区必须修建一座神学院培训牧师,出版天主教徒禁止阅读 的书籍的目录。这些措施( ) A.旨在应对宗教改革的冲击 B.是对路德新教的公开挑战 C.承认了新教徒的合法地位 D.认可了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答案】A 【解析】根据“禁止出售赎罪券,禁止任何主教占有一份以上的薪俸”“出版禁止天主教徒阅读的书籍目录” 结合所学可知,罗马教皇保罗三世正处于宗教改革时期,天主教会采取的措施旨在应对宗教改革的冲击, 以缓解危机,故 A 项正确;天主教会采取的措施和马丁·路德反对出售赎罪券等有一致的地方,材料无法体 现对路德新教的公开挑战,排除 B;材料无法体现“承认了新教徒的合法地位”,故 C 项错误;在新教的反 对声中,天主教才逐渐禁止出售赎罪券和出版天主教徒禁止阅读的书籍的目录,并非认可了民族文化的重 要性,故 D 项错误。 9. 美国历史学家罗伯兹说:“16 世纪早期,一场深重的危机令西方基督教世界大为震动。它永久性地破坏了 旧有的中世纪信仰统一,加快了王权的整合。”这段话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 A.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展开 B.新航路促进基督教传播 C.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兴起 D.英国发生清教革命运动 【答案】C 【解析】意大利文艺复兴冲破了基督教神学的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唤起了人们的进取精神和创造 精神,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没有实现“加快了王权的整合”,排除 A;材料没有体现新航路促进基督教传 播,排除 B;宗教改革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打破了天主教会一统天下的局面,有利于西欧民族国家的兴 起与发展,故选 C;清教革命运动是 1642 年至 1651 年在英国议会派与保皇派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武装冲突及 政治斗争,排除 D。 10. 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兴办的精英教育学校,女性数量很少,她们学习为教土所反对的“一文不值的事物—— 古典学”,也被鼓励掌握历史,学习骑马、跳舞、唱歌以及诗歌鉴赏等,但是她们不能学习算术和修辞。这 类学校兴起于( ) A.古罗马时期 B.文艺复兴时期 C.启蒙运动时期 D.工业革命时期 【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第一句“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兴办的各类教育学校”便可以确定这类学校兴办的时间是文艺复 兴时期,所以本题选择 B 选项。A 选项错误,古罗马时期这类学校不允许女性入学;C、D 选项时间过晚。 11. 马丁·路德提出:“基督徒具有‘精神的属性’,在精神方面,他们是自由的,只服从于上帝;基督徒还具 有‘肉体的属性’,在物质方面,应当服从世俗权威,可以当兵,可以嫁娶,可以过任何世俗生活。”其主要 目的是( ) A.主张因信称义 B.否定教皇权威 C.反对禁欲主义 D.强调王权至上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马丁·路德认为,教徒在精神上只服从上帝,在世俗生活中要服从世俗权威,结合 所学可知,这表明马丁·路德主张信仰自由和世俗权威高于教会,实际上否认了教皇至高无上的权威和教会 高于国家的思想,因此 B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因信称义是马丁·路德的教义和主张,其目的是否定教会 的权威;C 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马丁·路德对教皇地位的否定,反对禁欲主义是其中的一个表现; D 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比较世俗王权和神权的地位。故正确答案为 B 选项。 12. 1490 年,米开朗基罗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创作了大理石群雕像《哀悼基督》。作品取材于《圣经》故事: 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圣母玛利亚抱着死去的儿子无比悲痛。作品表明作者意在( ) A.歌颂真实自然的人性 B.刻画耶稣的英雄形象 C.宣扬上帝的精神权威 D.呈现人间的母子亲情 【答案】A 【解析】从材料“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圣母玛丽亚抱着死去的儿子无比悲痛”反映了作者将没有感 情的神人性化了,歌颂了真实的人性,体现了人文主义的色彩,故 A 项正确。刻画耶稣的英雄形象材料没 有体现,故 B 项错误。宣扬上帝的精神权威不符合文艺复兴画家特点,故 C 项错误。呈现人间的母子亲情 不是材料主旨信息,故 D 项错误。 13. 1520-1525 年是德国历史上小册子印刷发行的黄金时代,诸如“谈话”“对话”、“公告”“传单”“对公告的回 答”“途中自语…委任状…演说…讽刺”等频频出现于小册子的标题之中,通常这些标题还伴有醒目的图画。 这些小册子( ) A.成为抨击罗马教皇的主导形式 B.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 C.适应了德意志民族统一的趋势 D.利于新教思想触及普通民众 【答案】D 【解析】1517 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从材料信息来看,这一时期的小 册子应当是宣传宗教改革思想,有利于新教思想触及普通民众。故答案为 D 项。材料不能体现是“主导形式”, 排除 A 项;B、C 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均排除。 14. 《欧洲文艺复兴史》在评述人文主义运动时称,“教会之守旧,人文派之复古……古代艺术之爱好者, 甚至为教皇所奖励保护,由此可见新旧冲突非表面而为内心的也”。这里教会与人文派的内在冲突是指( ) A.“因行称义”还是“因信称义” B.遵从守旧观念还是鼓吹复古思潮 C.坚持神权至上还是人性至上 D.王权高于教权还是教权高于王权 【答案】C 【解析】根据“教会之守旧,人文派之复古……古代艺术之爱好者,甚至为教皇所奖励保护”看出,表面上教 会和人文派没有冲突,“新旧冲突非表面而为内心的也”,结合所学,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反对教会禁欲 和来世观,所以教会与人文派的内在冲突是指坚持神权至上还是人性至上,C 正确;AD 是宗教改革时期, 排除;B 不是教会与人文派的内在冲突,排除。 15. 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揭露;马丁·路 德的宗教改革则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自由、平等的人文主义思想。由此可知,该学者强调( ) A.两者都摆脱了宗教的束缚 B.前者反封建的力度更彻底 C.两者斗争的目标大相径庭 D.后者有更广泛的社会基础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文艺复兴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揭露,但此运动只限于社会上 层,宗教改革表达自由、平等的人文主义思想,其主要深入到社会下层,故宗教改革比文艺复兴更有更广 泛的社会基础,D 项正确;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没有摆脱宗教束缚,A 项错误;两者都是反对天主教教 会的神权统治,都是人文主义的表现,材料未体现谁反封建的力度更彻底,B 项错误;文艺复兴主要利用绘 画和文学形式,宗教改革主张信仰方式改变,其目标都共同指向天主教会神权统治,故 C 项错误。故选 D。 1. (2020·四川省泸县第二中学高三月考)恩格斯说:“这位托庇于萨克森选帝侯保护之下的维登堡名教授(指 马丁·路德),这位一鸣惊人声势煊赫而被一团趋炎附势之徒簇拥着的伟大人物,毫不踌躇地抛弃运动中的下 层人民,倒向市民、贵族和诸侯一边去了。”据此可知,马丁·路德( ) A.强烈反对人民群众举行合法运动 B.旨在改变和扩大世俗贵族的权力 C.抛弃下层民众是其阶级本质所致 D.违背了因信称义的宗教改革初衷 【答案】C 【解析】材料无法体现马丁·路德强烈反对人民群众举行合法运动,排除 A;“毫不踌躇地抛弃运动中的下层 人民,倒向市民、贵族和诸侯一边去了”不能说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旨在改变和扩大世俗贵族的权力,排除 B;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毫不踌躇地抛弃运动中的下层人民,倒向市民、贵族 和诸侯一边去了”是其阶级本质所致,C 正确;题干无法体现马丁·路德违背因信称义的宗教改革初衷,排除 D。 2. (2020·安徽省高三二模)美国学者特林考斯在其著作《意大利人文主义思想中的人性与神性》中,对早 期意大利人文主义者思想中的宗教取向做了细致而全面的分析,得出重要结论:“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是一种 基本在寻求将基督教义与世俗思想做出更紧密相连之神学综合的思想运动。”该观点主要( ) A.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仍是宗教信仰虔诚的时代 B.反映了基督教义与人文主义精神具有融合共同性 C.表明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源于宗教改革运动的推动 D.表明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比中世纪思想更为“人性” 【答案】B 【解析】由材料“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是一种基本在寻求将基督教义与世俗思想做出更紧密相连之神学综合的 思想运动“可知,早期人文主义依附于基督教,两者有许多融合的共性,故选 B。文艺复兴批判宗教神权, 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要求将人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排除 A;宗教改革运动开始于 16 世纪,意大 利的人文主义要早于这个时间,排除 C;材料强调的是基督教义与人文主义的共通性,而非差异性,排除 D。 3. (2020·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三月考)文艺复兴后,高耸入云、冷峻阴沉的哥特式建筑不再流行,建筑师们 热衷于重现古希腊的柱式以及古罗马的穹顶拱券,从而营造出欢快充实的空间感受。这表明当时( ) A.几何学发展彻底改变了设计理念 B.建筑的宗教功能和意义被弱化 C.市民阶层追求世俗化的生活体验 D.复古风格成为建筑领域的主流 【答案】C 【解析】材料中“建筑师们热衷于重现古希腊的柱式以及古罗马的穹顶拱券,从而营造出欢快充实的空间感 受”表明文艺复兴影响了建筑师的思想,体现的是世俗化的生活,表明当时市民阶层追求世俗化的生活体验。 故答案为 C 项。A 项“彻底改变”说法绝对,排除;B 项,建筑的宗教功能和意义并未被弱化,排除; D 项, 依据材料“高耸入云、冷峻阴沉的哥特式建筑不再流行”可知,复古风格不再是建筑领域的主流,排除。 【名师点睛】表明类选择题是高考中相对稳定的题型,该类选择题主要借用了“表明”或“反映”、“旨在”、“体 现”一词“相当肯定地显示”的含义。它要求考生获取材料中比较确切的信息,重点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试 题的题干部分一般描述历史现象,考生需要根据所学知识,用简洁的语言准确、清楚地概括现象背后的历 史结论。一般解题步骤有三步,第一步:概括材料的主体信息;第二步:联系选项,进行“等价转换”。“等 价转换”是指第一步概括出的主体信息要与选项完全匹配;第三步:检验其他选项的正确性。 4. (2019·湖南省雅礼中学高三二模)文艺复兴时期,杰出思想家 N.马基雅维利发表《君主论》,从功利主 义的观点出发,把权力作为国家的核心和法律的基础,奠定了近代政治学的基础,使政治学第一次从伦理 学和中世纪神学中分离出来。这主要说明文艺复兴运动( ) A.存在着世俗王权与教权的斗争 B.反对宗教神学对人性的束缚 C.批判宗教神学,主张思想解放 D.以反对君主专制为主要目标 【答案】A 【解析】材料表明马基雅维利使政治学第一次从伦理学和中世纪神学中分离出来,说明文艺复兴文在着世 俗王权与教权的斗争,故 A 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君主论》关于君权与神权的关系,并非宗教神学和人性 的关系,排除 B;C 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启蒙运动以反对君主专制为主要目标,不符合题意,排除 D。 5. 尼古拉・比萨诺是中世纪宫廷文化培育的艺术家,其大理石浮雕《最后的审判》背景有宗教教义描绘的 场景,受罪人被恶魔折磨,受罚或得救的灵魂都以现实个体的人的形象,而非程式化的出现,在大街上能 找到他们的容貌,看到的人可以想象到他们的身体走路或起跑的样子。这一浮雕( ) A.表明基督教仍然严格控制思想 B.蕴含了丰富的人文主义精神 C.描绘了新兴资产阶级的现实遭遇 D.具有典型中世纪宗教画特征 【答案】B 【解析】根据“受罚或得救的灵魂都以现实个体的人的形象”“他们的容貌,看到的人可以想象到他们的身体 走路或起跑的样子”可知,这一浮雕体现出丰富的人文主义精神,故 B 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基督教仍 然严格控制思想”,排除 A;《最后的审判》反映的是宗教故事,并非描绘了新兴资产阶级的现实遭遇,排除 C;浮雕体现了丰富的人文主义精神,与中世纪宗教画有着鲜明地区别,排除 D。 6. 黑格尔认为宗教改革的实质内容就是:人通过自己本身被规定,要去自由地存在。这表明宗教改革( ) A.打破了中世纪的宗教世界观 B.推动了自由观念的发展 C.开启了欧洲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 D.结束了教会统治 【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的“人通过自己本身被规定,要去自由地存在”,可以看出黑格尔肯定的是宗教改革强调个 人信仰自由,使人们获得灵魂得救的自主权。故答案为 B 项。A 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文艺复兴运动 已经开启近代欧洲思想解放潮流,排除 C 项;D 项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欧洲宗教改革的内容。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宣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即“信徒皆 为祭司”的观点,反对罗马教皇、天主教会的特权,提倡个性解放,强调个人信仰自由,强调个人与上帝的 直接沟通。宗教改革否定教皇的权威,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枷锁,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使人们获 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从而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进一步发展和传播了人文主义。 7.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是宣称追求同一目的的两场不同的运动,他们所追求的目的一样,而追求的手段却 截然相反,以致人文主义者和新教徒之间互怀敌意。对二者“追求的手段却截然相反”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文艺复兴投身世俗的怀抱,宗教改革用自己的信念对抗旧的世界 B.文艺复兴自由的追求美,而宗教改革自由的追求真理 C.文艺复兴追求人的至高的权利,宗教改革研究上帝的旨意 D.二者对待神的态度不同 【答案】B 【解析】文艺复兴是提出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 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宗教改 革强调信仰得救,即因信称义,认为人人有权阅读和解释《圣经》,对抗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封建、愚昧和 专制的统治,故 A 项正确;题目问的是选择所采取的不同的手段,而“追求美”和“追求真理”是关于追求目 的的描述,故 B 项错误;宗教改革把矛头对准罗马教会对欧洲的大一统神权统治,要求通过改革建立适应 于民族国家发展的“民族教会”或适应于资产阶级兴起需要的“廉价教会”,它并非研究上帝的旨意,故 C 项 错误;二者反对的是封建教会压制人性,搜刮人民,教权高于世俗权等宗教思想,它们仍旧肯定神的存在, 并尊敬神,故 D 项错误。 8. 《末日审判》是米开朗基罗创作巨幅壁画,绘有约四百个人物。在画中央,基督正气凛然,高举右手, 即将发出最后的判决。然而,巨作中的裸体人物却引起争议,一些人认为此举猥亵了神灵。在米开朗基罗 去世不久,新教皇就下令给所有裸体人物画上遮羞布或衣饰。这说明( ) A.文艺复兴运动走向低潮 B.意识形态被宗教神权牢固控制 C.资产阶级文化建立起来 D.人文主义与神权思想相互较量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米开朗琪罗的《末日审判》描绘了世界末日来临时基督召集万民,善者升入 天堂,恶者打入地狱的情景,材料中“巨作中的裸体人物”就是等待基督“判决”的人,由材料中“一些人认为 此举猥亵了神灵”反映了“基督”与“万民”之间的矛盾、冲突,而“在米开朗基罗去世不久,新教皇就下令给所 有裸体人物画上遮羞布或衣饰”体现了神权思想对人文主义的反击。综上所述,材料反映了人文主义与神权 思想相互较量。故答案为 D 项。A 项,米开朗琪罗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文艺复兴运动走向低潮的 表述不符合史实,且材料信息也不能体现,排除;B 项,材料不能体现意识形态被宗教神权牢固控制,排除; C 项,文艺复兴的本质是宣扬资产阶级文化,由材料中“新教皇就下令给所有裸体人物画上遮羞布或衣饰” 可知,人文主义与神权思想的较量还将继续,人文主义尚未取得胜利,资产阶级文化尚未建立,排除。 9. 16、17 世纪欧洲一些国家的大学分布范围有所扩大,欧洲大学的世俗化和民族化进程加快,大学不再是 教会的附庸,逐渐成为世俗政权的工具,并为国家政权服务,除此之外,大学学术自由开始萌芽。这些变 化主要得益于 A.基督教精神信仰的崩塌 B.唯物主义思想产生 C.宗教世俗化运动的开展 D.文艺复兴走向质朴 【答案】C 【解析】由材料“16、17 世纪欧洲”、“逐渐成为世俗政权的工具”可知,欧洲大学的变化与宗教改革有关, 因为宗教世俗化运动的开展导致欧洲大学世俗化和民族化的进程也逐步加快,故选 C。迄今为止基督教都未 出现精神信仰崩塌的状况,排除 A;唯物主义思想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已产生,这无法解释 16、17 世纪欧洲 大学的变化,排除 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在 16、17 世纪逐步地从质朴走向了高雅、精致,排除 D。 10. 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宗教主题占主导地位,而世俗主题的绘画也在增加,通常是富人或贵族的肖像画, 不过更多的普通人也出现在绘画中。造成绘画主题变化的主要文化因素是( ) A.社会价值观念发生了转变 B.人们的宗教信仰发生改变 C.中世纪传统艺术被抛弃 D.教权被世俗政权取代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市民阶层逐渐扩大,天主 教逐渐遭到人们的反对,社会价值观逐渐从禁欲主义转变为以人为主的人文主义思想,因而绘画的对象中 出现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故 A 项正确。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的宗教信仰没有发生改变,仍然信仰上帝,排 除 B。材料没有涉及中世纪传统艺术被抛弃,而是强调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社会价值观念发生了转变,排除 C。 文艺复兴时期,教权依然凌驾在世俗政权之上,排除 D。 11. 路德教徒视加尔文教为邪教,加尔文教徒也不能与路德教徒合作。因为他们所争的,并不是信教自由的 原理,所以结果仍不过是入主出奴,以一个新威权来代替一个旧威权罢了。这说明宗教改革( ) A.推动了人文主义的发展 B.导致旧教与新教矛盾激化 C.没有真正实现信仰自由 D.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利益 【答案】C 【解析】“因为他们所争的,并不是信教自由的原理,所以结果仍不过是以一个新威权来代替一个旧威权罢 了”说明宗教改革没有实现真正的信仰自由,只不过是用新的宗教权威取代罗马教会的权威,故 C 正确;A 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路德教和加尔文教都属于新教,B 表述错误;D 材料未体现,排除。 12. 新教伦理所表现的现世禁欲精神、合理安排的伦理生活却无意中促进了经济活动的开展,新教伦理赋予 了经商逐利行为以合理的世俗目的;印度教、佛教、儒教、道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等没有经过宗教改革 的各大宗教,其古老的宗教伦理精神对于这些民族的资本主义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上述材料体現了 ( ) A.经商逐利的世俗目的是宗教改革的核心思想 B.只有奉行现世禁欲精神才能发展资本主义 C.没有经历宗教改革的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受到阻碍 D.新教伦理精神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 【答案】D 【解析】“合理安排的伦理生活却无意中促进了经济活动的开展,新教伦理赋予了经商逐利行为以合理的世 俗目的”可得出这种伦理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精神动力,故 D 正确;“经商逐利的 世俗目的”不是宗教改革的核心意思,而是宗教改革承认了这种观点的合理性,故 A 错误;“现世禁欲精神” 对发展资本主义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但不能由此得出只有信仰才能发展资本主义,从本质上说,资本主义 发展要求摆脱宗教的束缚,故 B 错误;宗教改革仅限于欧洲天主教地区,其它地方的发展与宗教改革无关, 故 C 错误。 13. (2020·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高三月考)沈之星、张幼香在《西方文化史>中认为:人们从黑死病大死亡 体验的高度,对生命价值作了重新地肯定。劫后余生者从他人的死亡恐惧之中唤起了对自我生命存在幸福 的追求和对生之权利的百般珍惜。该历史现象( ) A.改变了人们对上帝的虔诚信仰 B.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 C.反映了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 D.导致了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答案】B 【解析】黑死病使人们更加珍惜生命和个人的欲望,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特征,这一思想的萌发推动了以“人 文主义”为核心价值的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故选 B 项;人们并没有改变对上帝的虔诚信仰,排除 A 项; CD 项均无法体现,与题意主旨无关,排除。故选 B。 14. (2020·山西省高三一模)马丁路德宣称,人只要信仰上帝,就可以被上帝称为“义人”,于是信徒就不再 是“罪人”,就得救了。这种主张在当时的主要进步意义是( )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C.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D.使君主和罗马教皇实现了权力上的平等 【答案】C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称义的意义,否定了教皇和神职人员的权威,应该是使人们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 和精神自由,故 C 正确;宗教改革并非废除宗教信仰,故 A 项中“解放”、B 项中“动摇”的说法错误;材料 没有涉及君主与罗马教皇的权力问题,故 D 不正确。 15. (2020·北京高三期末)“尽管宗教改革是基于宗教的一场运动,但是,这个过程仍然具有很强的政治性, 君主们利用宗教问题不断加强国家的实力和他们自己的权力,新教在很多地方建立了教会,它们不再听命 于罗马教廷,《圣经》纷纷被翻译成新教传播地区的当地文字。”据此判断,欧洲宗教改革( ) ①加强了罗马教会的权威 ②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 ③否定欧洲封建等级制度 ④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从材料中的“君主们利用宗教问题不断加强国家的实力和他们自己的权力”“《圣经》纷纷被翻译成 新教传播地区的当地文字”可以看出,宗教改革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而民族国家的形成也有利于促进资 本主义的发展,故②④正确;从“新教……不再听命于罗马教廷”可以看出,宗教改革冲击了罗马教会的权威, 故①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否定欧洲封建等级制度的是启蒙运动,而不是宗教改革,故③错误。选择 D 符合题意;A、B 和 C 排除。故选 D。 1. (2018 年江苏卷)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情绪。“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是 16 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这些谚语( ) A.改变人们对上帝的虔诚信仰 B.引发欧洲首次思想解放运动 C.反映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 D.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答案】C 【解析】“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等谚语是 16 世纪德国社会流行的,这反映出宗教改 革前德国民众对基督教会腐败的痛恨,但人们还是信仰上帝的,故 A 项错误,C 项正确;欧洲首次思想解 放是 14 世纪开始的文艺复兴,故 B 项错误;法国启蒙运动是在 18 世纪,故 D 项错误。 2. (2018 年海南卷)意大利艺术史家瓦萨里在 1550 年出版的人物传记中,记述了 13~16 世纪意大利许多 杰出的建筑师、画家和雕刻家。欧洲北部城市的一位读者在写给瓦萨里的信中说:虽然我未到过意大利, 但感谢上帝,我已经能阅读您的大作了。这表明( ) A.浪漫主义艺术在欧洲各地盛行 B.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觉醒 C.人文主义传播到欧洲其他地区 D.理性原则获得了普遍认同 【答案】C 【解析】浪漫主义艺术在欧洲兴起于 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不符合时间限制,A 项错误;材料主要讲述意 大利一些人物传记的流传,没有体现出冲破教会的精神独裁,与宗教改革无关,B 项错误;据材料“我已经 能阅读您的大作了”,可得出欧洲北部城市的民众对自身价值的肯定,人文主义传播到欧洲其他地区,C 项 正确;17—18 世纪启蒙运动中理性原则获得了普遍认同,与材料时间不符,D 项错误。 3. (2019 年全国卷Ⅱ)下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欧洲 A.文化趋于活跃 B.政治变革加速 C.市民阶级出现 D.新教传播广泛 【答案】A 【解析】根据图片显示的城市数量可知,15 世纪欧洲不少地区出现了印书坊的城市,这说明当时欧洲文化 趋向活跃,A 选项符合题意。15 世纪的欧洲进行政治变革加速,不符合史实,B 选项排除。印刷业的发展 主要和文化繁荣有关,与市民阶级出现无必然关系,C 选项排除。16 世纪初欧洲才进行宗教改革,D 选项 排除。 4. (2019 年全国卷Ⅲ)16 世纪,英国自上而下地进行宗教改革,国王成为英国国教教会唯一的首脑。17 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宣布实行宗教自由,强调英国国教教会的至尊地位。此举旨在( ) A.促进信仰自由 B.巩固君主立宪 C.强化专制统治 D.落实《权利法案》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国王强调英国国教的至尊地位,主要目的是通过思想上的统一进而达到 君主专制的目的,C 选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君主专制,信仰自由说法错误,A 选项排除。君主立宪制 是在 1689 年《权利法案》颁布之后,BD 选项排除。 5. (2019 年天津卷)文艺复兴时期,很多画家以希腊神话中的情节为素材进行创作。在描绘天神宙斯用一 阵“黄金雨”吸引人们时,意大利威尼斯画派的代表人物提香直接用从天而降的一枚枚金币来表现。提香的这 一表现方式( ) A.带有画家生活环境的烙印 B.突出了文艺复兴的精神实质 C.附和了教会宣扬的道德观 D.体现了神韵写意的绘画风格 【答案】A 【解析】由材料可知,文艺复兴时期很多画家在描绘天神宙斯时用一阵“黄金雨”表示,而提香在此基础上用 一枚枚金币来表现,这说明画家在创作时会受到生活环境的影响,故选 A。文艺复兴的核心精神是人文主 义,它突出人中心地位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显然这不能通过一枚枚金币来表现,排 除 B;提香的画作否定了教会宣扬的道德观,排除 C;写意为中国画的特征,排除 D。 6. (2019 年江苏卷)美国学者约翰·梅里曼认为,古罗马诗人维吉尔长篇史诗《埃涅阿斯纪》的主人公埃涅 阿斯是罗马公民理想人格的典范,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对此进行神学解读,他们将埃涅阿斯的旅程诠释成基 督徒的灵魂之旅。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 ) A.推崇罗马神权统治 B.利用宗教表达诉求 C.否定天主教会教义 D.主张灵魂自我救赎 【答案】B 【解析】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意大利人文主义将埃涅阿斯的旅程诠释成基督徒的灵魂之旅,主要目 的是通过宗教来表述对人性解放和人性尊严的肯定,B 选项符合题意。推崇罗马神权统治的说法不符合文艺 复兴时期的史实,A 选项排除。否定天主教会教义是宗教改革的内容,C 选项排除。马丁·路德主张灵魂自 我救赎,D 选项排除。 7. (2019 年浙江选考)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个“需要巨人并且产生巨人”的群星闪耀的时代,这个时代 是以一位“大人物”(恩格斯语)的名字作为开始的标志。他采用梦幻文学的形式,通过幻游三界过程的描写, 抨击教会的贪腐,歌颂自由的理性和求知的精神,成为那个时代的先驱。他是( ) A.但丁 B.彼特拉克 C.薄伽丘 D.莎士比亚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但丁是文艺复 兴的先驱,他的代表作《神曲》,用梦幻文学的形式,通过幻游三界过程的描写,抨击教会的贪腐,歌颂自 由的理性和求知的精神,故 A 项正确;BCD 三项人物的作品并没有涉及到“通过幻游三界过程的描写”的内 容,故排除 BCD 三项。 8. (2019 年浙江选考)高举着“人文主义”旗帜,有人说:“人是能够从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有人说:“我 创造了我自己。”还有人说:“我几乎愿意再年轻几岁,这是因为我相信在最近的将来一个黄金时代就要来临。” 上述言论旨在表达( ) A.人开始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觉醒 B.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C.把人从专制和等级的藩篱中解放出来 D.依靠情感恢复人类本善的天性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人是能够从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我创造了我自己”可知强调的是人的主体地位和尊严, 有利于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B 选项符合题意。人开始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觉醒的说法与材料无 关,A 选项排除。理性主义把人从专制和等级的藩篱中解放出来,C 选项排除。依靠情感恢复人类本善的天 性的说法与材料无关,D 选项排除。 9. (2020 年全国卷Ⅰ)16 世纪的思想家蒙田从教育要培养“完全的绅士”理念出发,强调要注重培养身心和谐 发展的“完整的人”,即不仅体魄强健、知识渊博,而且具有良好的判断力和爱国、坚韧、勇敢、关心公益等 优秀品质。蒙田的教育主张( ) A.体现了文艺复兴思想对人的认识 B.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涨 C.反映了启蒙运动生而平等的理念 D.摆脱了宗教观念的长期束缚 【答案】A 【解析】蒙田的教育主张是注重培养“完整的人”,特别是具有良好的判断力和优秀品质,体现了对人的重视, 结合“16 世纪”可知梦田的教育主张体现了文艺复兴思想对人的认识,故选 A;蒙田的教育主张是人文主义 的体现,没有体现政治要求,不能推动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涨,排除 B;启蒙运动开始于 17 世纪,与题意时 间不符,排除 C;蒙田的教育主张是从培养“完全的绅士”理念出发,不能体现摆脱宗教观念的束缚,排除 D。 故选 A。 10. (2020 年全国卷Ⅱ)15 世纪中叶,西尔维乌斯在《论自由教育》一文中,强调培养身心俱健的人,要求 通过体育、军事训练与合理饮食来强健身体,通过文学、哲学和文艺的学习来丰富精神世界,使人拥有信 仰、美德、知识和智慧。这一主张( ) A.丰富了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 B.重申了启蒙运动的思想内容 C.强调信仰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D.奠定了宗教改革的理论基础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是发生在 14 世纪到 16 世纪的一场反映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欧洲思 想文化运动,其核心是人文主义。因此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5 世纪中叶”、“通过文学、哲学和文艺的学习来 丰富精神世界,使人拥有信仰、美德、知识和智慧”可以判断出是西尔维乌斯这一主张丰富了人文主义的教 育思想,A 正确;启蒙运动发生时间是 17、18 世纪,B 排除;材料强调的是人文主义思想对教育的影响, 未涉及信仰对教育的作用,C 排除;宗教改革的理论基础是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和与上帝直接对话的主张, D 排除。故选 A。 11. (2020 年浙江选考)下为欧洲文艺复兴地图。图中某地被誉为“鲜花之城”,布鲁内列斯奇在此创造了大 圆顶设计建设的奇迹。这里也哺育了认为“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的文学大家和创作出“神秘的微笑” 等传世名作的艺术巨匠。该地位于(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鲜花之城”指的是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布鲁内列斯奇在此创造了大圆顶设计建 设的奇迹。薄伽丘、达芬奇都是此地人。由地图信息可知,该地位于①,故 A 正确;②是罗马,③是德国 的科隆,④是法国的巴黎,故 BCD 错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