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7.50 KB
- 2021-08-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广西玉林市北流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
入学检测试题
一、选择题
1.据记载,公元前892年,西周懿王崩,其叔父辟方以“德望”被宗室诸侯“拥立”为王,是为孝王。“孝王崩,诸侯复立懿王太子燮,是为夷王。”这反映出当时
A. 血缘宗法制是基本政治制度
B. 王位继承依据贤能而非长幼
C. 嫡长子并无优先继承的权利
D. 诸侯争霸导致王室地位衰落
【答案】A
【解析】从材料反映的王位固定在叔侄和父子之间相传,说明当时血缘宗法制是基本政治制度。故答案为A项。材料不能反映当时的普遍现象,BC项以偏概全,排除;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2.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农具与技术的改进
B. 劳动者身份的变化
C. 郡县制的普遍建立
D.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答案】A
【解析】西周时期用耒耜等工具耕种土地,到战国时期广泛使用铁犁牛耕,说明随着生产工具和技术的改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故A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劳动者身份的变化,B错误。郡县制普遍确立是在秦朝建立后,C错误。题中并未反映土地私有制确立对农业生产的影响,D错误。
3.《晋书》记载,西晋文学家王沈“少有俊才,出于寒素,……为时豪所抑”,升官无望,感叹生不逢时。造成这一现象主要原因是
A. 王沈缺乏治国才能 B. 九品中正制存在明显的弊端
C. 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 贫寒之士不得参加科举考试
【答案】B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时间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当时实行的是九品中正制,选官以门第高贵为标准,并不是因为王沈没有才能,而是出身比较低,A错误;材料典型的体现了九品中正制的缺陷,那就是选拔的人才主要以门第为标准,而不以实际才能为标准,故B正确;晋朝没有实行三省六部制度,C错误;晋朝当时没有实行科举制,D错误。
4.关于汉赋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 是汉代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产物 B. 突出特点是专事铺陈辞藻,文采华丽
C. 主要描述下层人民的生活疾苦 D. 以楚辞为基础,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
【答案】C
【解析】汉赋是汉代文学的主流形式,是汉代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故A正确;汉赋的特点是专重铺陈描述,辞藻华丽,手法夸张,故B正确;汉赋以《诗经》和楚辞为基础,是一种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故D正确;汉赋重在描绘上层阶级的生活,故C错误;根据题干要求应选择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故符合题意的选项应为C。
5.当《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朝官员董宗远上奏反对。他说:“国威自此损矣,国脉自此伤矣,乱民自此生矣,边境自此多事矣。”他反对签约的主要出发点是
A. 维护国家独立自主 B. 维护民族利益
C. 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D. 学习西方技术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涉及到的内容来看,他主要涉及到的是“国脉”、“国威”以及“边境”问题,所以他的出发点是维护封建统治,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材料没有涉及到国家独立自主的内容;B选项错在材料没有突出民族观念;D选项材料没有涉及到。
6.1872—1913年中国资本独立开设的新式企业共145家,已知的202个创办人和投资者如表统计。其中买办阶层创办的企业
身份
地主、官僚
买办
商人
华侨
人数
113
50
37
2
比重
55.9%
24.8%
18.3%
1%
A. 成为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掠夺的帮凶
B. 牟取私利并阻碍传统自然经济的解体
C. 是民族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D. 鸦片战争以前已孕育产生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买办是指中国近代史上,帮助西方与中国进行双边贸易的中国商人。材料图表中是数据显示,买办阶层所创办的企业比重达24.8%,说明它是民族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故答案为C项。A项,根据所学可知,“帝国主义”一说是有时间限定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之前是自由竞争阶段,不能称作帝国主义。而买办阶级伴随外国对中国的侵略而产生,鸦片战争前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尚未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排除;B项,买办是受雇于外商并协助其在中国进行贸易活动的中间人和经理人,他们从中牟取私利,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自然经济解体,排除;D项,材料未涉及买办阶级产生的时间,排除。
7.1952年,速成识字法得到推广,大体分为三个步骤,即:学习注音和拼音;大量突击,认识单字;大量阅读、写字与写话,平均每人每天可识字100个左右。该教学方法
A. 引发了人们急躁冒进的情绪
B. 导致了文化领域“左”倾错误
C. 违背了教育事业发展的规律
D. 适应了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2年,新中国经济恢复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即将在全国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急需大批有一定文化的建设者,“速成识字法”正好适应了这方面的需要。故答案为D项。A项,引发人们急躁冒进的情绪的表述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B项,题干并未涉及文化领域,文化领域“左”倾错误集中表现在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中,排除;C项,违背了教育事业发展的规律的表述明显夸大其词,排除。
8.古代雅典社会曾流行一句俗语“请勿就部落论事”。这一句话深刻体现了雅典人心系城邦的公民精神。与此俗语流行直接相关的改革措施是
A. 实行分区选举制度 B. 建立公民陪审法庭
C. 推行财产等级制度 D. 发放公民“观剧津贴”
【答案】A
【解析】实行分区选举制度打破了部落的界限,有利于民主的发展,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陪审法庭、财产等级制度、发放公民“观剧津贴”均与此俗语流行无关联,所以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9.罗马公民法规定,如果死者以使用或租赁的名义借来的物品或是别人寄存在死者处的物品,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继承人认定为遗产而出卖或赠与,新占有人就可以获得所有权。材料体现了罗马法
A. 尊重诚信和善意
B. 保护私有财产
C. 保护财产继承权
D. 重视物权转移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被继承人认定为遗产而出卖或赠与,新占有人就可以获得所有权”可以看出罗马法强调以诚信规范经济行为。故答案为A项。BD项,材料没有体现保护私有财产、物权转移,排除;C项,保护财产继承权的说法忽视了“在不知情”这种特殊情况,排除。
10.下图是反映俾斯麦与德国议会之间关系漫画。该漫画从本质上反映出德国
A. 宰相掌握立法权
B 议会徒有虚名
C. 德国皇帝没有实权
D. 代议制民主不健全
【答案】D
【解析】“钟表上写着帝国议会、各邦议会。俾斯麦自言自语‘我忙着处理国事,忘了给钟上弦了。现在该让它走会儿了’”说明德国皇帝干涉议会的权利,德国君主立宪制的不完善性。D项正确。德国皇帝掌握立法权,并拥有实权,排除AC;B项不是实质的反映,只是表象,故排除。
11.
1961年肯尼迪就任总统后,推行包括减税、增加失业津贴等一系列社会经济改革方案。结果年收入100万美元的巨富,收入增加134%,年收入4000美元的工人,收入增加5.6%,通货膨胀和失业率有所下降。这些措施
A. 利于缩小社会中的贫富差距
B. 突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 满足了美国全球争霸的需求
D. 旨在应对经济滞胀的问题
【答案】B
【解析】肯尼迪政府推行包括减税、增加失业津贴等一系列社会经济改革方案是在践行凯恩斯主义,突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B项正确;“年收人100万美元的巨富,收入増加134%,年收入4000美元的工人,收入增加5.6%”说明社会中的贫富差距在拉大,故A项错误;美国全球争霸是对外政策,而材料的措施是对内政策,故C项错误;经济滞胀出现于70年代,故D项错误。
12.有学者如此评价二战后初期美国政府的一项举措:“美国统治当局似乎找到了一种途径,把‘遏制’共产主义的计谋与制造商、出口商的热情溶为一体。一箭双雕,成了真正的受益者。”这项“一箭双雕”的举措是
A. 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B. 提出杜鲁门主义
C. 实施马歇尔计划 D. 建立“北约”组织
【答案】C
【解析】材料“把‘遏制’共产主义的计谋与制造商、出口商的热情溶为一体”反映了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既控制西欧、对抗苏联东欧,又获取经济利益,故C正确;1944年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不是二战后初期,故A错误;杜鲁门主义属于政治方面,与“制造商、出口商的热情”无关,故B错误;建立“北约”组织属于军事方面,故D错误。故选C。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请辞临时大总统,并在他任职的最后一段时间里主持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用意,“一以表示我党国民革命真意义之所在,一以杜防盗憎主人者,与国民共弃之”…尽管后来袁世凯践踏了这个约法,但它规定了“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不再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不再是任何人所得而私,这便是它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美国制宪者认为,将国家的命运与个人的权利托付于情绪化的民众,缺少一种精英的理性慎思明辩和权力的必要集中,其后果必然是无政府主义的民粹政治……他们关心的更多的是如何建立一个有效力的但又受到约束的政府。代表们既想建立一个有足够权威的中央政府,又要竭力保护各州已经拥有的重要权力;他们既希望联邦政府的权威得到有效的施展,但又要防止不同利益集团对政府权力的垄断;他们既反对贵族或寡头政治,又害怕简单无序的“暴民政治”,正因为有这些忧虑,1787年的宪法格外注重权力的分割与制约。
——摘编自万绍红《共和主义与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目的及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因及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法律制定的因素。
【答案】(1)目的:明确革命的意义;限制袁世凯的权利。
意义: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或体现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民主性,具有重大意义)。
(2)原因:民众容易情绪化,缺少理性;防止利益集团权力的垄断;防止专制、独裁;防止多数人的暴政;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美国宪法制定者的政治智慧。
影响:美国政治制度趋向民主化、法制化;推动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工业革命的发展;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不利于权力集中,容易导致无政府主义。
(3)因素:时代局限性;制定法律者的认知;具体的国情。
【解析】
(1)第一小问“目的”,据材料“ 一以表示我党国民革命真意义之所在,一以杜防盗憎主人者,与国民共弃之”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为明确革命的意义和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第二小问“意义”,根据材料“尽管后来袁世凯践踏了这个约法,但它规定了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不再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不再是任何人所得而私,这便是它的意义和价值所在。”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2)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美国制宪者认为,将国家的命运与个人的权利托付于情绪化的民众,缺少一种精英的理性慎思明辨和权力的必要集中”得出:民众容易情绪化,缺少理性;根据材料“他们既希望联邦政府的权威得到有效的施展,但又要防止不同利益集团对政府权力的垄断”得出:防止利益集团权力的垄断;根据材料“他们既反对贵族或寡头政治,又害怕简单无序的‘暴民政治’”得出:防止专制、独裁和防止多数人的暴政;根据所学知识得出: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例如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通过材料可以看出美国宪法制定者的政治智慧。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得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宪法的制定使美国政治制度趋向民主化、法制化;推动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工业革命的发展;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借鉴;根据材料“但又要防止不同利益集团对政府权力的垄断;他们既反对贵族或寡头政治,又害怕简单无序的‘暴民政治’”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不利于权力集中,容易导致无政府主义。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影响法律制定的因素为时代局限性;制定法律者的认知;具体的国情。
14.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 在西方经济一团糟的时候,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的独特实验。虽然五年(1928—1937年)计划伴有严厉的压制和民众的穷困,但实质上是成功的。苏联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迅速上升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强国。这种前所未有的成就具有国际性的影响,尤其是因为当时种种经济困难正使西方陷于困境。因此,五年(1928—1937年)计划和大萧条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时期里居有突出的地位,它们一者衬托了另一者,两者都产生了至今仍可感觉到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结合所学知识结合,从材料中提取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并做到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一:历史现象:20世纪20、30年代,苏联的社会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概述: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到1937年,苏联工业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评价:苏联的经济实力迅速增长,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但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强调片面发展重工业,存在压制农民、压制地方和企业的现象,不利于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示例二:历史现象:20世纪3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陷于困境。
概述:1929—1933年,从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席卷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演变成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际相继出现经济衰退或大萧条。
评价:经济危机加深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引起社会危机:示威游行、罢工、法西斯势力猛增;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强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世界局势紧张。
示例三:历史现象:1929—1937年,苏联社会经济成就巨大,而西方经济陷于困境。
概述:1929—1937年,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工业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从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席卷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演变成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际相继出现经济衰退或大萧条。
评价:苏联的经济实力迅速增长,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但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存在严重弊端,不利于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经济危机加深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强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世界局势紧张。
【解析】
首先概括历史现象,根据材料“苏联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迅速上升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强国”得出:20世纪30年代苏联经济建设获得了巨大成功。概述,结合所学课本知识,主要强调两个五年计划的影响。评价,积极方面,主要强调苏联经济的高速发展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斯大林模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消极方面,主要强调斯大林模式的发展造成经济发展出现弊端,不利于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答案不唯一,归纳其他历史现象也可,注意概述和评价时一定要对应所列出的现象。
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1789年7月法国发了反封建的人民大革命。政权转到了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吉伦特派手中。吉伦特派掌握政权以后,担心革命的进一步发展会危及自己的利益,认为革命应该停止。所以从这以后,法国经济情况不断恶化,物价高涨,投机商人屯积居奇,大发战争财,而工人连最低生活也不能维持。1793年6月,法国人民推翻了吉伦特派的统治,政权转到了雅各宾派手中。雅各宾派首先着手解决吉伦特派所不愿解决的农民土地问题。把几百年以来被地主夺去的公地归还给农民,无条件地废除一切封建义务。雅各宾派的土地政策,符合大多数农民的利益,使法国从此摆脱了封建束缚,成为小农所有制占优势的国家。另外,在革命人民的坚决要求和斗争下,雅各宾派为改善人民生活,维持社会安定,针对投机奸商的猖狂活动,规定对屯积垄断的大奸商处以死刑,打击奸商的反动气焰。雅各宾派采取的一系列革命措施,赢得了人民的信任。
——摘编自楼均信《法国大革命反思》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雅各宾派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雅各宾派改革的影响。
【答案】(1)背景: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法国大革命的进一步发展;吉伦特派的措施不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2)影响:使法国摆脱了封建束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资本主义发展的环境;改善了人民的生活;维持了社会的安定;法国成为小农占优势的国家,束缚了法国农业的发展。
【解析】
(1)根据材料“1789年7月法国发了反封建的人民大革命”得出:法国大革命进一步发展;根据材料“吉伦特派掌握政权以后,担心革命的进一步发展会危及自己的利益,认为革命应该停止”得出:吉伦特派的措施不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据所学得出: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根据材料“使法国从此摆脱了封建束缚”得出:使法国摆脱了封建束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资本主义发展的环境;根据材料“改善人民生活,维持社会安定”得出:改善了人民的生活;维持了社会的安定;根据材料“成为小农所有制占优势的国家”得出:法国成为小农占优势的国家,束缚了法国农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