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6.00 KB
- 2021-08-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三单元测试 C 卷
1、“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这是《后汉书》中有关我国古代一项
重大科技成就的记载。这项科技成就为( )
A.纺织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条件
B.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技术保证
C.信息记录与传播的革命性进步创造了条件
D.欧洲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创造了条件
2、中国古代典籍十分重视技术经验的总结。下列项中,同时介绍指南鱼和火药配方的是
( )
A.《抱朴子》 B.《武经总要》
C.《萍洲可谈》 D.《梦溪笔谈》
3、李约瑟指出,在科学技术上,“中国的这些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 5 世纪
之前更是如此”。中国古代“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的科技成果有( )
①十进位值制记数法
②《石氏星表》
③简仪
④阿拉伯数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 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
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
这表明( )
A.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
B.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C.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限制农业的进步
D.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
5、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
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
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
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
6、 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过程看,造纸术的改进是在宫廷官员的领导下取得的,并经过皇帝下
令推广。火药虽然源自炼丹术,但炼丹家也是在统治者的支持下进行的。各朝的天文机构——
司天监由高级官员太史令直接领导,皇帝还经常过问天文观测与历法改革。由此可以看出( )
A.古代中国的科技发明是为统治者服务的
B.中央集权制度是古代中国科技发展的重要原因
C.中国古代科技主要是为了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
D.中国古代科技重视实验和推广
7、中国古代有一部文学作品集,下图是其作品来源地域示意图。下列诗句出自这一作品集的
是(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B.长门献赋汉相如,东篱赏菊陶元亮
C.汉代李将军,夺得匈奴马 D.政烦方改篆,愚俗乃焚书
8、中国是诗的国度,每一时期都有内涵深厚、风格新异的优秀作品问世,都有文辞隽永的
诗句流传。下列诗句创作于战国时期的是( )
A.“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B. “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C.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9、盛唐时代,可算得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文学艺术达到鼎盛。后人歌咏唐
代灿烂文化星空中“双子星座”的典型诗文是( )
A.“颜柳二公书尤多” B.“唐之文章称韩柳”
C.“奔放雄杰有若苏辛” D.“李杜诗篇万口传”
10、下图是我国出土的古代杂剧砖雕图案。据此可知,元杂剧( )
A.已经有明确的角色分工 B.演变为后来的京剧
C.以歌舞为主要艺术形式 D.基本取材于宫廷生活
11、清代黄周星评论元曲说:“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发天然而已。”
“制曲之诀无他,不过四字尽之,曰雅俗共赏。”这说明,元曲( )
A. 贴近生活,易受欢迎 B. 寄情山水,意境悠远
C. 句式整齐,语言精炼 D. 内容丰富,包罗万象
12、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文学形式异彩纷呈。明清涌现出著名的四
大小说,其中更有一部大历史境界的“为后人说不尽的奇书”。它是( )
A.《三国演义》 B.《红楼梦》
C.《水浒传》 D.《西游记》
13、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一大贡献,历经三千多年演化与进步,形成的主要字体是
( )
①甲骨文
②行书
③小篆
④金文
⑤隶书
⑥草书
⑦楷书
A.②⑤⑦ B.②③⑤⑥⑦ C.①②③⑤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14、下图是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出土的东汉“射爵射侯”画像石。图中树上有 20 多只雀和
猴,树下两人持弓仰射。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这类画像在汉代石刻中
较为常见。这反映了当时人们( )
A.抑制王侯势力的政治诉求 B.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
C.关注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 D.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
15、 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
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
这种特点可概括为( )
A.天人合一 B.诗画合一 C.情景合一 D.知行合一
16、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
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
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 )
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
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
17、清代有《都门竹枝词》写到:“鼠尾钉头力不坚,竖觕(粗)横细四方肩。逢人便说欧公体,
糟蹋欧公太可怜。……但将二两银交去,看戏何须问主人。谱得燕兰韵事传,年年岁岁出新
编。……公会筵开白昼间,嗷嘈丝管动欢颜。新排一曲《桃花扇》,到处閧(哄)传四喜班。”
据此判断( )
①京剧艺术的特点已经形成
②徽戏进京为京剧形成助力奠基
③戏曲已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④该竹枝词折射出“出鬼入神”的书法艺术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18、 材料一 宋代是印刷术普遍应用时期,也是中国学术史上的重要时期。《十三经》和《十
七史》 的印行,地方史志的编纂,许多数学、工艺、医药和科技著作的问世,大型类书和丛书
的编印,都在这一时期。而学术的复兴又促进了学校和书院的兴盛,加之为准备各级考试,使
得教本、史籍、 韵书、字典等大量印行。据方志记载,宋代进士姓名可考者有 29000 人,其
中两浙、福建等五路约占 82%;宋代印书有地可考者 1500 种,该五路即占 80%。反之,夔州路
仅有进士 103 人,而所印之书只有 2 种。
——摘编自钱存训《印刷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材料二 明代以前,医学对于传染病学的认识都未超出“伤寒论”的范围。明清两代医药学
家, 深入研究传染病等热性病发病原因和医疗方法,创立了温病学说,疗效显著。如《震泽县
志续》载, 乾隆二十一年,“瘟疫遍行,家无不病,病无不危”,名医孙日琏施诊施药,“赖以
全活者计千有余人”。又如《相城小志》载,光绪十七年,“疫症盛行,呕泻螺疮起”,龚霞伯
以四味中药“遍施之,病立愈,活人甚众”。
——摘编自余新忠《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等
1.依据材料一,归纳印刷术普遍应用所产生的作用,指出宋代各地印书种数与进士人数所呈
现的关系。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以前中医治疗传染病的理论来源,明清时期有何新发展?
实践效果怎样?
3.综上,谈谈科技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和标志,影响巨大而深远。
材料一 青铜器作为文字的载体有一个很大的局限就是面积太小,无法刻写太多的文
字,而且铸造工艺也比较复杂……严格地说,轻便而实用的竹简、木牍才是中国文献史上真
正意义上的“书籍”……缣帛成本较高,产量有限,这就使得帛书的使用范围不能像简册那
样广泛,只有朝廷和贵族之家才有条件使用。
——王恩全《论中国汉字的载体演变及其文化功能》
材料二 纸张的轻薄柔韧、价廉易得使其成为汉字书写和传播最理想的载体……借助
于纸张的普及,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的各种书体:篆隶草行楷已发展完备……(唐宋
时期)纸张的运用也推动了印刷术蓬勃兴起。为达到便于阅读的视觉效果,印刷的字体刻意
追求方正规范、整齐划一。
——陈虹《器物载体与汉字书写的美学风貌》
材料三 汉字的传播及汉字系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东亚地区乃至全世界最为
重要的历史文化现象之一。历史上,在以我国为中心的东亚地区,随着汉字的广泛传播和深
刻影响,先后形成了包括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日文、越南喃字等在内的十多种汉字系
民族文字,构成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文字家族和文化宝库。这些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汉文化
和各民族文化密切交流的成果,也是汉字符号多、语言适用性强的体现。
——摘编自王锋《追寻汉字传播和发展的历史足迹》
(1)据材料一,分析简牍在文字载体中一度取得优势地位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技进步对汉字发展的作用。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字对中国、东亚和世界文化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20、[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颜真卿“少勤学业,有词藻,尤工书”。唐玄宗时登进士甲科,历官侍御史等职,因为
人刚直,不附权臣杨国忠,出为平原太守。安史之乱爆发,其以平原一郡独撑河北危局良久。
后任刑部尚书,“军国大事,知无不言”,“累进封鲁郡公”。藩镇李希烈反,颜真卿前往安抚,
面对叛军“不能屈节,当自烧”的威胁,愤然赴火。后被叛军杀害,终年 77 岁。朝廷赠司徒,
谥“文忠”。颜真卿“立朝正色,刚而有礼,非公言直道,不萌于心。天下不以姓名称,而独曰
鲁公”。史书称赞他“富于学,守其正,全其节,是文之杰也”。
唐人重书法,“工书”者甚众,颜真卿“善正、草书,笔力遒婉”,尤为后人所推崇。欧阳修得
其所书残碑,赞曰:“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
可爱也……虽其残缺不忍弃之。”
——据《旧唐书》等
1.根据材料,概括颜真卿的个人品德。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颜真卿书法为后世推崇的原因。
答案以及解析
1 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造纸术的影响。材料的意思是蔡伦用树皮、破麻头、旧布、破渔网等原料造
纸。据此可知此项科技成就是造纸术.造纸术有利于信息的记录和传播.故本题选 C 项。A 项
讲的是纺织业.B 讲的是欧洲新抗路的开辟.D 项讲的是火药传到欧洲的影响.均排除。
2 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军事学著作《武经总要》中提到了指南鱼,同时介绍了多种火
药武器,并且记录了当时的 3 种火药配方。故选 B 项。东晋葛洪的《抱朴子》中提到“火药”,
但没有介绍指南鱼,A 项错误;北宋《萍洲可谈》中记述了中国航船在海上航行的情形,北宋
学者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用磁石摩擦钢针制作指南针的技术,C、D 两项不符合题意,
排除。
3 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十进位值制记数法的国家,①正确;《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
最早的星表,②正确;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制成的简仪比欧洲发明同类仪器早三百多年,③正
确;阿拉伯数字是印度人发明的,④错误。故答案为 A。
4 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说明古代精耕细作追去的是农业收益的最大化,所以本题答案
为 A 项;精耕细作农业推动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故 B 项错误;小农经济为主体的精耕模式
推动了农业的进步,故 C 项错我;材料不能反映出人地矛盾对耕作模式转变的影响,故 D 项错
误。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
【名师点睛】本题以《齐民要术》的总结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中国古代精耕细作的理解和
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通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精耕细作的目的是通过劳动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生产效益,生产工具的改进、农田管理的规
范、农田水利的兴修等都是精耕细作的表现。古代农业生产模式是教材的主干知识,也是全
国卷以及各地方卷命题的高频考点,我们平时复习时要注意。
5 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药学的发展。A 项中“源于”的说法明显错误,排除 A 项;题干反映
了唐代、宋代、明代国家力量都对药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故 B 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不
同历史时期国家力量对药学发展的促进作用,而非商品经济的影响,排除 C 项;材料提及了汉
代和唐代药学的发展,当时宋明理学还未产生,故排除 D 项。
6 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科技,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所述科技的发
展,都没有离开统治者或政府的支持,这体现了中央集权制对古代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所
以本题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
7 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结合图片可知此作品产生地域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再结合图片中各个封国的名称可以
判断出来是西周时期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题答案选 A 项,因为 A 项出自于《诗经》是中国
第一部诗歌总集,最早的记录为西周初年,最迟产生的作品为春秋时期,产生地域以黄河流域
为中心,与图片所含信息吻合,故本题答案选 A 项。“长门献赋汉相如,东篱赏菊陶元亮”指
的是东晋时期,B 错误;“汉代李将军,夺得匈奴马”说明是汉代,C 错误;“政烦方改篆,愚俗
乃焚书”说的秦朝史实,D 错误。
8 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创作了一种新的诗
歌体裁--楚辞。楚辞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B 符合楚辞的特点,故正确。
A、C、D 格律工整,是唐诗,不是战国时期的,排除。故选:B。
9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回忆所学知识可知,唐代灿烂文化星空中“双子星座” 是指唐代大诗人李白和杜甫,
清朝赵翼曾用“李杜诗篇万口传”来称赞李白和杜甫的诗文,故 D 项符合题意。“颜柳二
公”是指唐代的书法家颜真卿和柳公权,故 A 项错误;“韩柳”是指唐代的文学家韩愈和柳
宗元,故 B 项错误;“苏辛” 是指宋代词人苏轼和辛弃疾,故 C 项错误。
10 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戏曲艺术,从砖雕图案来看.各角色有着明确的角色分工.有丑角、旦
角等.故 A 项正确。
11 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少引圣籍,多发天然”“ 雅俗共赏”说明元曲风格以俗为尚,具有口语化的特点,
比较接近民众,贴近生活,人们容易接受,故 A 项正确;“寄情山水,意境悠远”属于山水画的
特点,故 B 项错误;元曲的句式灵活多变、伸缩自如,“句式整齐,语言精炼”是唐诗的特色,
故 C 项错误;“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是明清小说的特点,故 D 项错误。
12 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明清”“四大小说”“为后人说不尽的奇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一部为后人说不尽的奇书,故 B 项符合题意。《三国演义》是一部历
史演义小说,故 A 项错误;《水浒传》是一部英雄传奇小说,故 C 项错误;《西游记》是一部神
魔小说,故 D 项错误。
13 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主要字体有篆、隶、楷、草、行,排除早期的甲骨文和金
文。故②③⑤⑥⑦正确。B 正确,A、C、D 不符合,排除。故选:B。
14 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通过观察题中图片可知,树下两个人持弓仰射树上的雀和猴,而雀与“爵”相通,猴
与“侯”同音,意思是他们两人都想在仕途上有所成就,所以 B 项符合题意。依据对东汉画
像石寓意的理解,仰射树上的雀、猴,并非要抑制王侯势力,而是要获得这些,故 A 项错误;
射杀动物,无法体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所以 C 项错误;图文未体现出尚武健身的信息,D
项排除。
15 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天人合一是董仲舒的主张.不是中国的特点.故 A 项错误:诗画合一是指诗与画的结合.
与材料“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 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不符,
故 B 项错误;材料表明注重用画面来传情达意. 是情与景的结合.故 C 项正确:知行合一是心
学大师王阳明的主张.不是中国画的特点.故 D 项错误。
16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材料信息主要反映的是明代到清代昆曲流行于社会上层,江南士大夫也用昆曲以示高
雅,说明昆曲属于上层文化和官场文化,这也是它流行于明清时期的主要原因,D 对。陆王
心学提倡“心即理也”,事实上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与昆曲关系不大,A 错;
昆曲流行于京剧之前,是京剧的渊源之一,京剧吸收了昆曲的部分元素,B 逻辑错误;昆曲
是“官腔”“雅乐”且很受江南士大夫欢迎,这反映了社会上层的文化取向,一定程度上体
现了社会等级观念的强化,C 错。
17 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材料叙述的是“四太徽班”进京时期的历史,此吋,京剧仅处于萌芽时期。京剧艺术特
点的形成,是在道光二十年以后,即 1840 年以后,故排除①。四大徽班进京促进京剧的形成,
故②正确。材料“将二两银交去,看戏何须问主人”“谱得燕兰韵事传,年年岁岁出新
编”“公会筵开白昼间,嗷嘈丝管动欢颜”“新排一曲《桃花扇》,到处閧(哄)传四喜班”等,
都反映了京剧的受欢迎程度,故③正确。④误读材料,故排除。因此,本题答案为 B 项。
18 答案及解析:
答案:1.作用:促进了学术的复兴;满足了教育的需要。
关系:两者呈现正相关关系。
2.理论来源:张仲景的伤寒病理论。
新发展:创立温病学说。
实践效果:运用温病学说治疗传染病,挽救了许多人生命。
3.相互作用:社会需要促进科技发展,科技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解析:1.根据“中国学术史上的重要时期”“学术的复兴又促进了学校和书院的兴盛”“为
准备各级考试,使得教本、史籍、韵书、字典等大量印行”归纳回答。第二小问根据“宋代
印书有地可考者 1500 种,该五路即占 80%。反之,夔州路仅有进士 103 人,而所印之书只有 2
种”归纳回答。
2.根据“明代以前,医学对于传染病学的认识都未超出‘伤寒论’的范围”回答。第二小问
根据“明清两代医药学家,深入研究传染病等热性病发病原因和医疗方法,创立了温病学
说”回答。第三小问根据“疗效显著”“赖以全活者计千有余人”“遍施之,病立愈,活人甚
众”回答。
3.综合上述材料,可见社会的需求推动了科技的进步,科技的进步反过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印刷术、中医。
19 答案及解析:
答案:(1)原因:面积较大,写字较多;制作工艺简单:轻便实用;成本低;产量高。
(2)作用: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汉字的传播;造纸术的发展促进纸的普及,催生多种书体;印刷
术的发展使字体变得规范。
(3)影响:推动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交融和发展;促进了东亚地区文化的交流;丰富了人类文化
体系。原因:汉字符号丰富多样;汉字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解析:1.据“面积太小”、“轻便而实用”可知简牍一度取得优势的原因主要是面积大,写
字多,工艺简单,轻便实用,成本较低。
2.据“纸张……成为汉字书写和传播最理想的载体”、“印刷术蓬勃兴起……字体刻意追求
方正规范、整齐划一”可知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出现促进了汉字的传播,不断催生了多种字体,
还使字体变得规范。
3.影响:根据“先后形成了包括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十多种汉字系民族文字”、“是
汉文化和各民族文化密切交流的成果”可知推动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交融和发展,促进了东亚
地区文化的交流,丰富了人类文化体系。
原因:结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原因主要是汉字符号丰富多样,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20 答案及解析:
答案:1.勤奋好学,有学识;不附权势;坦诚直言;不畏强暴;忠义守节。
2.“颜体”气势雄浑;注重书法规范,便于后人学习;书法与个人修养的统一;个人品德提升
其作品的价值。
解析:1.从材料“少勤学业,有词藻,尤工书”“为人刚直,不附权臣杨国忠”“安史之乱爆
发,其以平原一郡独撑河北危局良久”“"军国大事,知无不言”“愤然赴火”等信息可以概
括得出勤奋好学,有学识;不附权势;坦诚直言;不畏强暴;忠义守节等品德。
2.从材料“欧阳修得其所书残碑,赞曰:‘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
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虽其残缺不忍弃之’”可以看出书法与个人修养统一和个人
品德提升作品价值;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颜体”气势雄浑、注重法度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