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4.50 KB
- 2021-08-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课时作业28 现代中国的文化、教育与科技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南昌高三诊断]1955年,《人民日报》社论说:“不少的美术家为了强调人民生活中的光明和快乐,显然把生活简单地美化了,使生活过多地成为节日的天真的狂欢,而对于人民在争取美好生活过程中坚决斗争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却很少加以有力的表现。”这表明新中国成立初期( )
A.艺术家深入理解“双百”方针
B.党强调文艺要宣扬社会主义建设精神
C.科学和文学领域呈现繁荣景象
D.“左”倾错误严重摧残文艺发展
解析:材料中明确提出文艺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B项正确;A项是1956年;C项是1956年之后;D项是“文革”时期。
答案:B
2.[2019·咸阳高三统测]1956年4月18日,在一份德国统一社会党的一位党干部谈他们国内遗传学家对过去强制推行李森科学派的反映材料上,毛泽东批示“此件值得注意”。不久,针对此类问题,我党明确提出(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百花齐放”方针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百家争鸣”方针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1956年4月18日”“遗传学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针对此类问题,我党在1956年在科技界明确提出“百家争鸣”的方针,故D项正确;A项是外交政策;C项是改革开放以后提出;B项是针对文艺界提出。
答案:D
3.[2019·开封高三联考]在运用口述史方法调查“老舍之死”的过程中,学者发现有三位自称是老舍尸体的打捞者,他们的叙述并不相同,其中,“只有一个可能真实,或者三个都不真实,绝对不可能三个都真实,因为那样就会在同一时间和同一地点捞起三个老舍”。这对口述史学自身发展的重要启示是( )
A.口述史仅是研究历史的工具之一
B.口述者提供的材料距离真相较远
C.只有调查多位当事人才能得知真相
D.应侧重探究口述者构建历史的过程
解析:材料中的意思是说要证实口述史准确性要对于口述者进行时间和地点以及事件的准确把控,不能单纯凭借口述者进行历史构建,D项正确;材料中是对口述史的辨伪,A项错误;口述史也不是距离历史遥远,应该是最近,B项错误;材料说明是对口述者进行严格审查,不是调查多位当事人,C项错误。
答案:D
4.[2019·荆州高三期中]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早期,香港影片在上海上映时场面火爆,除少数戏曲片外,“几乎场场满座”
。而国产电影,尤其是反映“大跃进”的影片,上座情况却相形见绌。这种反差表明( )
A.国产电影粗制滥造脱离现实
B.香港电影艺术高雅贴近现实
C.“大跃进”运动全面深入人心
D.这一时期文化氛围相对宽松
解析:A项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香港电影不可能反映中国当时的社会现实,故排除B项;到20世纪60年代初期,“大跃进”运动已逐渐停止,故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是中央“双百”方针贯彻较好的时期,文化氛围相对宽松,故D项正确。
答案:D
5.[2019·益阳高三评估]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各级各类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了各种受教育机会。该时期我国( )
A.已经形成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B.已经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
C.颁布法律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
D.建立起新中国人民教育事业
解析:到1965年,我国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国民教育系统,排除A项;材料只是反映“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了各种受教育机会”
,并不等于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排除B项;我国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才颁布法律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排除C项;材料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这就为新中国人民教育事业作出宪法保障,故选D项。
答案:D
6.[2019·广元高三诊断]据统计,1960年中国25万科学家和工程师中,有90%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培养出来的,而在1960年,中国毕业的工科毕业生数量大约是美国工科毕业生的75%。这一现象( )
A.反映我国完整国民教育体系的形成
B.说明我国高校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C.反映我国高校学科建设不均衡发展
D.适应了中国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解析:材料中中国工科毕业生数量增加,只反映出高等教育的发展,不能代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故A项错误;材料时间是建国初期,B项说我国高校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明显错误;材料只反映出工科毕业生总体数量增加,无法看出高校学科建设的均衡性的问题,故C项错误;中国工科毕业生数量增加,适应了国家工业化发展战略的需要,故D项正确。
答案:D
7.[2019·湛江高三质检]毛泽东、邓小平的教育思想一脉相承。毛泽东提出:“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教育本质的体现。”邓小平将该教育思想在改革开放新时期进行了升华,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双重突破。邓小平的“升华”是提出了( )
A.“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B.教育要面向现代化的方针
C.教育要面向世界的方针
D.“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解析: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人民最主要的实践就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此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的方针,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双重突破,故答案为B项。A项是毛泽东在50年代提出的教育方针,排除;C项与材料中的“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双重突破”不符,“面向世界”不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最大的实践活动,排除;D项不是教育思想,排除。
答案:B
8.[2019·漳州高三联考]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提出改革劳动人事制度,各单位招工必须首先从各种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中择优录取……充分发挥现有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的潜力,扩大招生,并有计划地将一批普通高中改为职业高中。这主要是为了( )
A.配合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
B.适应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需求
C.推进教育形式现代化进程
D.全面落实“科教兴国”战略
解析:
1984年我国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为了配合经济体制综合改革的需要,兴办各种职业学校,B项正确;A项是1986年实施,不符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需要;C项教育现代化不符合材料主旨;D项是1995年实施。
答案:B
9.[2019·张家界高三联考]有科学家在回忆录中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科研活动开展得很狭窄,只有地质学、生物学、气象学等学科进行了比较连续的科研活动。”形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
B.新中国成立初期科技水平落后基础薄弱
C.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没有援助
D.新中国初期的科研经费难以得到落实
解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科研活动开展得很狭窄,只有地质学、生物学、气象学等学科进行了比较连续的科研活动”说明此时期我国科技水平极为落后,B项正确;A项和C项不是主要原因;D项科研经费难以得到落实,无史实支撑。
答案:B
10.[2019·亳州高三调研]1956年《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修正草案)》正式颁布,其内容是按照可能和需要,把世界科学的最先进的成就尽可能迅速地介绍到我国的科学部门、国防部门、生产部门和教育部门中来,把我国科学界最短缺而又是国家建设所最急需的门类尽可能迅速地补足起来,使12年后,我国这些门类的科学和技术水平可以接近苏联和其他世界大国。这一规划( )
A.是“大跃进”运动在科教领域的产物
B.表明国家重点发展国防科技的主要宗旨
C.与国家科技教育实际存在着一定差距
D.反映了科技教育落后局面下追赶的愿景
解析:材料“1956年”“使12年后,我国这些门类的科学和技术水平可以接近苏联和其他世界大国”反映了建国初期,科技教育落后局面下追赶的愿景,故D项与事实相符合;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大跃进”运动是在1958年才开始的,故排除A项;材料中把科技、国防、生产、教育均列入其中,而且都要“迅速地补足”,并没有突出国防科技,故排除B项;规划充分考虑到国家的实际,并提出了追赶要求,故C项说法不正确,排除。
答案:D
11.[2019·西安高三质监]下图是1964年10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行的“号外”,头版新闻报道的引题是“加强国防建设的重大成就,对保卫世界和平的重大贡献”。该报道的主标题可能是( )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
C.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D.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64年10月16日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成功爆炸,中国由此跨入核国家行列,加强了国防建设,对保卫世界和平做出重大贡献,A项正确。1958年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与材料强调原子弹的意义不符,排除B项。1967年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答案:A
12.[2019·洛阳高三摸底]为了推动我国高新技术发展,1985年制订了“星火计划”,1986年制订了“863计划”,1988年,中国政府批准建立了53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即“火炬计划”,1991年又制订“攀登计划”等一系列重要计划,并建立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制度,这主要表明我国( )
A.科技发展新格局逐步推进
B.优先发展航天和国防科技
C.体制改革向科技领域扩展
D.“科教兴国”战略得到贯彻
解析:材料中的各个项目都是与科技有关的,说明中国科技发展出现了新的格局,因此本题选择A项。B项错误,53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并不只是航天和国防科技;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改革的内容;D项错误,“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于1995年。
答案: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8分,第14题24分,共52分)
13.[2019·沈阳高三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汉至唐宋,中国科学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明清时期科技有所发展,某些领域仍领先于世界,但总体上已经开始落后于西方。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明代以后,由于闭关锁国、夜郎自大,中国同世界科技发展潮流渐行渐远,屡次错失富民强国的历史机遇,我国落后挨打的根子之一就是科技落后。明清科技发展史中留给我们太多的遗憾,总结其历史教训,就是为了切实重视科学技术,不再重蹈覆辙。”
——刘尚希等《明清科技发展:政府作用与历史经验教训》
材料二 建国初期,初步形成了由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国务院各研究单位、地方科研单位、国防科研单位组成的科技体系。1956年成立国家科学规划委员会,制定科技发展规划……成立国家科技委员会、国防科技委员会等管理机构。在国家计划领导下,原子能、半导体、计算机、航空科技等学科及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诞生和发展。……改革开放后,不断探索新的科技体制,既通过法律、法令形式形成科技政策,也通过党政领导机关或科研管理机构发布科技战略、规划、章程。人才、教育等配套政策不断出台……大量科技成果的涌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成为强劲的发展动力。
——改编自《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科技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秦汉唐宋与明清时期社会环境对科学技术发展产生的影响。(1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以及作用。(14分)
解析:第(1)问,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社会环境对科学技术发展产生的影响主要从当时各自的经济水平、政府的科技方面的政策、科技工作者的研究重心等对科技发展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的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第(2)问,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主要突出党领导科技发展工作、科技发展纳入国家计划领导、科技发展纳入法制轨道、人才、教育等配套政策不断出台等方面进行概括即可,而作用主要从现代科技体制的确立、计算机、航空科技等学科及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诞生和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1)秦汉至唐宋,封建政府大多实行较为开放的政策,经济发展,促进中国科技发展并长期领先于世界,这一时期出现了四大发明等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果,并传播到世界各地。
明清时期,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科技工作者更多注重对前代科技的总结,科举制度和理学思想忽视科技,明清科技逐渐落后于西方。
(2)特点:确立党对科技政策与发展的领导地位,把科技发展纳入国家计划管理体制;将科技政策纳入法制化建设轨道;侧重于人才政策、教育政策和技术政策的统筹改革。
作用:加快了现代科技体制的确立;有利于原子能、计算机等学科和新兴工业部门的发展;加快科技改革规范化、法制化的进程;有利于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国防力量的提高;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14.[2019·宿州高三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记事
公元前6
世纪至公元
前3世纪
《左传·昭公》:“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吕氏春秋》记载郑国邓析办私学;《列子·仲尼》记载郑国伯丰子开办私学。鲁国少正卯和孔子同时在鲁国办私学。孟子、荀子和墨子等都创办过学校,招生讲学
公元前2世纪
蜀郡太守文翁创建的文翁石室,是中国第一所地方官办学校;汉武帝创建太学、乡学,规定《诗》《书》《礼》《易》《春秋》为教科书,设立博士进行传授
19世纪
中后期
1862年,奕等人创立京师同文馆;1866年,左宗棠筹办福州船政学堂;1874年,上海江南制造局设立操炮学堂。1880年,李鸿章在天津设立北洋水师学堂。1870年清廷批准了向外派遣留学生的计划
20世纪初
1903年,清政府制订“癸卯学制”,规定新学制的宗旨“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文学为基,俾使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瀹(渗透)其知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才,各适实用”。1912年教育部颁布的教育方针是:“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主义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1920年,北京大学首次招收女生,一些进步的中学也开始男女合校,甚至同班
20世纪四
五十年代
1949年底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决定建立人民教育事业;1957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20世纪七
八十年代
1977年恢复了高考制度;1978年邓小平提出教育应优先发展的思想,1983年又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1986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摘编自《中国教育简史》等著作
上表反映了我国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发展状况,请任选其中两个阶段,分别概括其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24分)
解析:根据图表选取两个历史阶段,然后分别概括其特点,如选取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根据“天子失官,学在四夷”“郑国邓析办私学;《列子·仲尼》记载郑国伯丰子开办私学。鲁国少正卯和孔子同时在鲁国办私学。孟子、荀子和墨子等都创办过学校,招生讲学”概括出特点:官学衰落,私学兴起。最后,结合所学,分析其影响即可。如选取20世纪七八十年代,根据“邓小平提出教育应优先发展的思想”“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概括得出特点:教育复兴;通过立法保障教育发展;教育改革步伐加快。最后结合所学,分析回答新时期教育发展的影响即可。
答案:(示例一)特点: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官学衰落,私学兴起。
影响: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有利于“士”的崛起,为“百家争鸣”提供了人才保证。
(示例二)特点:20世纪七八十年代:教育复兴;通过立法保障教育发展;教育改革步伐加快。
影响:提高了国民的文化素质;培养了现代化建设人才;增强了我国在世界上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