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8.50 KB
- 2021-08-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河北省沧州市肃宁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
第四次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每小题有且仅有一个最佳选项)
1.中国70周年的国庆阅兵举世瞩目,在这次庆典中向世人展示了新中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其中就有被国人戏称“东风快递”的导弹方阵等国之重器。下列关于建国以来科技成就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中国发展两弹一星是为了和西方大国进行核竞赛
B. 1964年中国自行研制的氢弹爆炸成功
C. 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D. 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是最发达的国家
【答案】C
【解析】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故C正确;中国发展两弹一星是为了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排除A;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排除B;2003年“神舟五号”成功返回地面,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最发达”表述错误,排除D。
2.横向打通模块,制作年代尺有助于历史学习。根据下列年代归纳史实,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A.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供了条件
B. 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C. “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有利于我国外交的发展
D. 世界政治格局已经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
【答案】C
【解析】材料表明,在中国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取得成功后,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及随后与107个国家建交,故C符合题意;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于90年代,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载人航天技术,故B
不符合题意;1991年苏联解体后,世界朝朝多极化方面加速发展,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故D不符合题意。
3.“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如今的中国在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空间科学三大层面都已有重大突破,我们的航空事业可以说进入了快速发展轨道。下列空间技术成就,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掌握卫星回收技术和“一箭多星”技术
②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③“神舟5号”飞船发射成功
④中国开始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
A. ①②④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①③④
D. ②①④③
【答案】A
【解析】①1981年我国首次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了三颗卫星,成为苏、美、法之后第四个掌握“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②1984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③2003年“神舟5号”飞船发射成功。④1990年中国开始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①②④③,答案为A;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4.1956年,中共中央提出的“双百”方针主要适用于
A. 科学文化事业
B. 经济基础层面
C. 上层建筑领域
D. 生产关系方面
【答案】A
【解析】“双百”方针强调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属于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故A正确;BCD项都没有涉及,排除。
5.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时,明确提出:“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我看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双百”方针出台的背景包括
①“三大改造”的完成
②正在“向科学进军”
③社会主义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④出现资本主义复辟危险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答案】D
【解析】“双百”方针是毛泽东于1956年提出的,此时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已经提出。故①②③正确,D正确;当时并没有出现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排除含④的选项,排除ABC。
6.2016年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4%,高中教育毛入学率从198139.56%提高到2016年的87.5%,高等教育从1981年的1.6%提高到2016年的42.7%,这一时期我国教育实现跨越发展的原因有
A. 初步形成了国民教育体系
B. 推行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C. 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
D. 落实了优先发展教育的思想
【答案】D
【解析】从1981到2016年,我国九年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都有巨大发展,这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式教育并落实优先发展教育的思想密不可分,故D正确;1965年初步形成了国民教育体系,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提出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AB与80年代后教育的发展没有直接联系,排除;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与高中教育、“高等教育”关系不大,排除C。
7.邓小平曾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在此基础上,中国政府于20世纪90年代进一步提出
A. “载人航天工程”
B. 新时期的“双百”方针
C. “科教兴国”战略
D. “211工程”计划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即199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故C选项正确;“载人航天工程”主要与我国航天技术有关,材料内容主要强调的是中国新时期教育方面的方针战略,故A选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时期的“双百”方针在改革开放后,即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事情,并且材料内容与新时期的“双百”方针没有直接的关系,故B选项错误;根据材料“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此基础上,中国政府于20世纪90年代进一步提出“科教兴国”战略,而不是“211工程”计划,故D选项错误。
8.公元前5世纪以前,希腊哲人主要探讨的是宇宙本原等问题。其后,智者学派另提出一些命题,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皆有丰富的论述,希腊哲学的主题已转移到
A. 神 B. 自然 C. 人 D. 政治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格拉底强调的是美德即知识和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柏拉图强调的是理念论;亚里士多德强调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三者都突出了人的主体地位,C选项符合题意。AB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9.普罗泰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下列评论不正确的是
A. 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
B. 否定了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
C. 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D. 过于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
【答案】C
【解析】苏格拉底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选项C符合题意;“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了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确立了人的地位,否定了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但是这一主张过分强调主观感受,容易陷入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因此选项A、B、D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10.
苏格拉底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从理性角度研究人的哲学家,他一生都在探求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什么是国家,具有什么品质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治国人才应该如何培养等等,从而实现了古希腊哲学由“自然哲学”向“伦理哲学”的转变。这从侧面反映出他
A. 重视培养雅典公民的理性思维
B. 捍卫思想自由与民主权利
C. 已认识到雅典民主政治的缺陷
D. 试图扩大公民的基本权利
【答案】C
【解析】苏格拉底生活在雅典民主政治衰落时期,民众道德沦丧,材料“具有什么品质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治国人才应该如何培养”体现出苏格拉底重视人道德素质培养,说明此时苏格拉底已经认识到雅典民主政治的缺陷,故C项正确;材料主要是说明苏格拉底重视公民道德培养,不是理性思维,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民众要捍卫思想自由,故B项错误;扩大公民权不符合材料苏格拉底主张,故D项错误。
11.尼德兰思想家伊拉斯谟在《愚人颂》一书中将普通人称为“愚人”,对之满怀同情、大唱赞歌;并借愚人之口说道:“如果生活中没有那种傻得可爱的感官快乐来调剂和平衡,那么……人生就是一个充满优郁、单调乏味、令人讨厌、无法忍受和十分艰难的过程。”这表明伊拉斯谟
A. 开启理性的先河 B. 抗议君主的权威
C. 颂扬生命的激情 D. 批判世俗的享乐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伊拉斯谟对普通人满怀同情、大唱赞歌,反对将人生活得“优郁、单调乏味、令人讨厌、无法忍受和十分艰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表明他赞成人文主义,颂扬生命的激情和幸福,C项正确;材料对愚人的称颂,在于突破禁欲观,不是在强调理性,与君主的权威没有矛盾冲突,其对世俗的享乐持认可而不是批判的态度,ABD三项错误。
12.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针对教师提出的“对比宋明理学和文艺复兴的不同之处”,某学习小组得出下列四个结论,观点正确的是
①前者以儒家道德压制个人欲求,后者提倡思想自由
②前者以农耕经济为基础,后者以工业经济为基础
③前者服务于官僚政治,后者服务于新兴的资产阶级
④前者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后者遭到封建专制王权的压制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文艺复兴时期,资本主义处于萌芽阶段,工业革命也尚未发生,故说文艺复兴以工业经济为基础错误,故第②项排除;文艺复兴主要反对的是宗教神学,所以遭到天主教会的压制,故第④项排除;①③均是二者的不同点,①③正确,故选B;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13.十四世纪以来,画家能够把自己的形象画入宗教作品中,一方面是生动地表明创作者的身份,另一方面是这一时期画家享有一定程度的“自由创作”权利,他们可以像赞助人一样出现在重大宗教场合,表现了他们与赞助人一样高贵的想法。材料表明了这一时期
A. 以人为中心的自我意识日益强烈 B. 自画像成为普遍的艺术表现手法
C. 人与人的社会经济地位日趋平等 D. 教会的神权统治受到了沉重打击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十四世纪”文艺复兴的艺术家们开始,“把自己的形象画入宗教作品”,享受着创作自由并提高个人社会地位,体现了西欧社会以人为中心的自我意识复苏并日益强烈,A项正确;材料提到的是为赞助人创作的宗教画,不是自画像,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赞助人”影响绘画,地位高贵,而不是经济地位的平等,C项错误;绘制宗教题材的作品,不能说明神权统治受到了“沉重”打击,D项错误。
14.宗教改革时期,英国人威克里夫把《新约全书》从拉丁文译为英文,他的几个弟子翻译了《旧约全书》,文字浅显流畅,使普通人可以直接阅读.并形成了自己的理解。威克里夫等人的行为在当时
A. 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神圣地位 B. 体现了马丁·路德的改革主张
C. 破除了人们对宗教神学的迷信 D. 摧毁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宗教改革时期,英国人威克里夫把《新约全书》从拉丁文译为英文,他的几个弟子翻译了《旧约全书》,文字浅显流畅,使普通人可以直接阅读.并形成了自己的理解”并结合所学可知,马丁路德主张人人都可以阅读《圣经》,而英国人威克里夫和他的几个弟子翻译了《旧约全书》,文字浅显流畅,使普通人可以直接阅读.并形成了自己的理解,符合了马丁路德的主张,故B正确;据所学可知,宗教改革后的新教仍然信仰上帝,A、C说法错误;宗教改革摧毁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但材料主要强调的是翻译了的《旧约全书》使普通人可以直接阅读.并形成了自己的理解,D不是材料主旨。
15.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家和艺术家大多数出身于城市贵族或商贾之家,受其作品影响的大多数是城市富人和文化人等社会上层群体,这反映出文艺复兴运动
A. 脱离社会现实需求 B. 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C. 适应宗教神权统治需要 D. 批判封建贵族特权
【答案】B
【解析】据材料“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家和艺术家大多数出身于城市贵族或商贾之家,受其作品影响的大多数是城市富人和文化人等社会上层群体”并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运动的局限性,局限于上流社会,说明它缺乏深厚的群众基础,B正确;据材料不能体现文艺复兴运动脱离社会现实需求,A错误;据所学可知,文艺复兴的斗争矛头指向了天主教会的神学世界观,故适应宗教神权统治需要的说法错误,C错误;据所学可知,启蒙运动批判了封建贵族特权,D错误。
16.“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两者反天主教会腐败、特权的主要目标虽基本一致,但内涵和影响有别,两者互有促进,有先后之序。”可见两者的主要历史作用在于
A. 改变了西方社会的宗教信仰
B. 强化天主教会的世俗权威
C. 在不同领域打破旧的精神枷锁
D. 构想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架构
【答案】C
【解析】文艺复兴主要是在文学和艺术领域进行反对封建,宗教改革从宗教领域打击封建主义,故C正确;二者都没有改变西方宗教信仰,故A错误;宗教改革是弱化了教会的世俗权威,故B错误;D是启蒙运动的意义。
17.伏尔泰曾说中国“文人的信仰(儒学)令人赞叹,既无迷信,亦无荒谬的传说,更没有诅咒理性和自然的教条……四千年来,他们始终把最简单的信仰视为最佳信仰。”以下对伏尔泰推崇儒学说法正确的是
A. 借助儒学批判基督教神学
B. 中法交流频繁促进文化融合
C. 启蒙思想与儒学一脉相承
D. 通过宣扬儒学构筑平等社会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伏尔泰认为中国儒家文化以“天”为自然法则的代表,理性色彩浓厚、宗教色彩淡薄,符合他们崇尚理性、自然和道德的需要。为了反对基督教神学,伏尔泰借鉴中国的传统儒学对基督教神学进行批判,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此时中法交流并不频繁;C
选项错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与中国传统儒学思想有本质区别,并非一脉相承;D选项错误,儒家讲求“克己复礼”,提倡君君臣臣的封建等级观念,伏尔泰不能通过宣扬儒学构筑平等社会。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18.下表为启蒙运动时期欧洲文化水平进步情况表。据此可知,该时期
A. 文化教育进步有助于启蒙运动发展
B. 启蒙思想推动法国基础教育发展
C. 出版业是欧洲文化水平进步的动力
D. 欧洲贵族是推动启蒙运动的主体
【答案】A
【解析】依据表格可知,18世纪中叶的文化水平大大高于17世纪中叶的文化水平,结合所学可知,随着启蒙运动的发展,推动了欧洲文化教育的发展,同时欧洲文化教育的发展又促进启蒙运动的发展,故A项正确;表格无法体现是推动基础教育的发展,故B项错误;CD项无法从表格信息得出,排除。
19.启蒙思想家们用“人权”反对“王权”,用“人道”对抗“神道”,用“人类理性”否定宗教愚昧,用“自由”“平等”代替封建等级专制,这主要是为了
A. 打破欧洲天主教会的思想控制
B. 宣扬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合理性
C. 清除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障碍
D. 启迪人们的反封建意识和斗争精神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启蒙思想家强调“人权”、 “人道”、“人类理性”和“自由”、“平等”,将矛头对准“王权”、“神道”和“封建等级”、“专制”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主要目的是要启迪人们反对封建意识和思想观念,为改变现状而斗争,D项正确;打破欧洲天主教会思想控制是宗教改革的影响,A项错误;启蒙运动是以理性主义为旗帜进行的思想解放运动,其主要目的不是宣扬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合理,也不仅仅是为了发展自然科学,而是要求人的彻底解放,B C两项错误。
20. 启蒙思想家认为“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能够也应该用来考察和解释生活的所有方面”,
“科学方法不仅能够发现自然界的规律,而且能够发现人类社会的规律”。以上观点产生的科学基础是
A. 文艺复兴充分肯定了人的现世价值
B. 地理大发现扩展了人们对世界的认知
C. 牛顿力学体系揭示了物体运动规律
D. 达尔文学说阐明了生物进化的规律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抓住题干中“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的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牛顿力学体系的诞生,显示了人类理性的巨大威力,从而为启蒙思想的兴起提供了科学基础,故C项正确;AB项与题干中“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不符,排除;D项是19世纪中期才出现的成果,与启蒙运动的时间不符,故排除。
21.西方近代发生了两次思想解放运动,16世纪是文艺创新的世纪,18世纪则是思想创新的世纪。后者与前者的最大不同是
A. 宣扬人的地位和价值
B. 提出资本主义政治构想
C. 追求现世生活的幸福
D. 促进了近代社会的转型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十六世纪的文艺创新指的是文艺复兴,十八世纪的思想创新指的是启蒙运动。宣扬人的地位和价值和追求现实生活的幸福都属于人文主义的内容,是文艺复兴宣扬的主要内容,在启蒙运动中也有所体现,并不是二者最大的不同,故排除A、C项;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都推动了近代社会的转型,故排除D项。与文艺复兴相比,启蒙运动中的启蒙思想家们在追求理性和社会公平上大大前进了一步,构建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蓝图,这是二者之间最大的不同,故选B。
22.下列事件按因果关系排列正确的是
①近代科学的兴起 ②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③启蒙运动兴起 ④三民主义
A. B.
C. D.
【答案】B
【解析】近代自然科学兴起的标志是1543年哥白尼的日心说,成为启蒙运动的重要条件,启蒙运动对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三民主义就受到其影响,同时相对论也属于近代科学,故B正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创立是在20世纪,启蒙运动是在17、18世纪,时间顺序错误,A错误;爱因斯坦相对论是在20世纪初,近代自然科学1543年就诞生,启蒙运动是在17、18世纪,C错误;启蒙运动位于近代自然科学兴起之后,D错误。
23.历史学家们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精神层面现代化的进程。这三场运动的共同作用是
A. 彻底摧毁宗教与迷信的精神枷锁 B. 使人从封建愚昧中日益获得解放
C. 促进人类民主、科学思想的形成 D. 推动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
【答案】B
【解析】在基督教会的统治下,人文主义思想受到压抑,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形成了一浪高过一浪的思想解放潮流,猛烈冲击着封建制度和基督教会,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故B正确;彻底摧毁宗教不符合史实,宗教是西欧人生活化重要组成部分,排除A项;宗教改革与“科学思想的形成”不符,排除C;推动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建立的是启蒙运动,排除D项。故选B。
24.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的一场重大革命,他
A. 否定了牛顿的经典力学原理 B. 借鉴了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的学说
C. 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 D. 修正了能量、质量互相转化的理论
【答案】C
【解析】爱因斯坦相对论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相对的,否定了牛顿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故C正确;爱因斯坦相对论继承和发展了牛顿的经典力学原理,A错误;爱因斯坦相对论借鉴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的学说,但“借鉴”不等于“革命”,排除B;狭义相对论给出了物体在高速运动下的运动规律并提示了质量与能量相当,修正了能量、质量互相转化的理论,但“修正”也算不上革命,排除D。
25.下列物理学成就取得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①经典力学的创立 ②匀速运动和匀加速运动概念的提出
③广义相对论 ④狭义相对论 ⑤量子论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④③⑤
C. ①②⑤④③ D. ②①⑤④③
【答案】D
【解析】1687年经典力学的创立,伽利略提出匀速运动和匀加速运动概念,1915年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1900年普朗克提出量子论,先后顺序正确的是②①⑤④③,故D正确;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26.《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对19世纪中期的两个学说有这样的评述:“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其中,“生存竞争”学说诞生的标志是
A. 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 B. 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C. 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 D. 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提出的主张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C选项符合题意;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冲击了托勒密“地心说”的主张,A选项排除;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B选项排除;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主要是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D选项排除。
27.达尔文的进化论对社会政治和社会意识形态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①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 ②优胜劣汰思想影响了被压迫民族的斗争
③沉重打击了宗教神学世界观 ④促进了欧洲理性主义思潮的萌发
A. ②③ B. ①③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达尔文进化论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论影响了被压迫民族的斗争,进化论思想打击了宗教神学的世界观,②③正确,达尔文的进化论出现于19世纪中期,而欧洲理性主义即启蒙思想出现于18世纪,并且启蒙思想才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①④错误;故A正确;B、C和D项排除。
28.19世纪初一则讣告是这样评价一位名人所研制的成果:“……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将有助并报偿后代的劳动。”这里的“它”是指
A. 蒸汽机
B. 发动机
C. 电动机
D. 计算机
【答案】A
【解析】
由材料“19世纪初”“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知,它是指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机械动力源——蒸汽机,故选A。发电机和电动机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C;计算机出现于20世纪,排除D。
29.下列图片中发明反映了人类文明交流的发展趋势是
A. 在时间、范围、信息量、交往方式方面不断改善
B. 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交往与合作更加紧密
C. 经济全球化使人们的生活条件得到改善
D. 在交通和通讯手段方面呈现工业化趋势
【答案】A
【解析】材料图片体现了人类交通、通讯的不断发展,这些发展改变着人类的交往方式,答案为A。材料没有反映经济交往的问题,排除B。材料不能体现经济全球化,排除C。材料知识体现交往方式的改变,没有体现工业化趋势,D错误。
30.查尔斯·穆里在《人类成就》一书所做调查中,瓦特与爱迪生并列排在第一位。迈克尔·哈特在《人类历史最有影响力的100人》中将瓦特列在第22位。二者推崇瓦特主要基于其
A. 引发了科学和技术的紧密结合
B. 推动了工业革命展开
C. 拓展了人们的信息交流手段
D. 实现了人类翱翔梦想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瓦特的贡献。“科学和技术的紧密结合”这一结论主要用于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分析,故A项错误;瓦特的主要成就为改良型蒸汽机成为工业革命时代的主要动力,故B项正确;“拓展了人们的信息交流手段”与瓦特无关,故C项错误;“实现了人类翱翔梦想”指飞机的发明与运用,与瓦特无关,故D项错误。
31.我们习惯上称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所开辟的时代分别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 技术革新的开始领域不同
B. 动力机器的发展阶段不同
C. 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同
D. 对世界市场的形成意义不同
【答案】B
【解析】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为动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为动力,进入“电气时代”,可见是机器动力不同,因此选项B正确;选项A不是划分的主要依据,排除;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都推动了经济的发展,选项C排除;从世界市场角度来看,两次工业革命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前者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后者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因此选项D排除。
32.近年来,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轰轰烈烈,人有评论说实际上每个互联网企业基本都是“互联网十企业”。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互联网已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B. 互联网发展完全颠覆了传统行业
C. 互联网已经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
D. 互联网的发展给一些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
【答案】D
【解析】在信息化时代,传统产业也借助互联网提高管理水平,并通过全球营销和采购扩大市场,因此“互联网+企业”是指互联网的发展给一些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故答案为D项。材料没有涉及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排除A项;互联网的发展并未完全颠覆传统行业,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产业结构的变化,排除C项。
33.18世纪六七十年代,一批德国青年作家发起了“狂飙突进运动”,他们往往取材于本民族历史,在作品中提倡自然、重视感情和个人主义。据此可知,这一运动
A. 深受法国革命影响
B. 对理性主义有所反思
C. 旨在批判拜金主义
D. 体现了现代主义风格
【答案】B
【解析】根据“提倡自然、重视感情和个人主义”可知,这一运动符合浪漫主义的特点,浪漫主义注重对情感的挖掘,反对理性,故B正确;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A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C与材料无法,排除;20世界出现现代主义,排除D。
34.随着时代的变化,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也发生了变化。下列两幅图反映了哪两种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
A.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
B. 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
C. 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
D. 古典主义和现代主义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人间喜剧》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代表作,是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等待戈多》是爱尔兰剧作家贝克特的代表作,这部作品是现代主义文学荒诞派的典范,因此C选项正确。《人间喜剧》和《等待戈多》分别是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其他选项不符合所学史实,错误。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35.威廉·布莱克(1757—1827)是文艺史上一名重要的诗人、版画家。他认为“所有的形式都在诗意的构想中完美,但这不是抽象,也不是来自自然,而是来自想像”,并写下了“在荒原尽头,手指可以触天”的诗句。以下作品与威廉·布莱克创作风格相似的是
A. 《西风颂》
B. 《大卫·科波菲尔》
C. 《老人与海》
D. 《百年孤独》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所有的形式都在诗意的构想中完美,但这不是抽象,也不是来自自然,而是来自想像”可知,布莱克的诗歌属于浪漫主义文学,《西风颂》也属于浪漫主义,因此A为正确选项;选项B、C是现实主义文学,排除;选项D是魔幻主义文学,排除。
36.“热情奔放、极具冲突感,场面混乱但乱中有序。视觉上会给人造成强烈不安的感觉。表现了追求个性解放,反对权威、传统和古典模式,强调个人情感的真实表达。”下列绘画作品体现上述绘画风格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这是浪漫主义绘画的特点,《自由引导人民》是德拉克罗瓦的浪漫主义作品,答案为C;A是立体画派,B是现实主义,D是印象画派,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37.“他们拿起画笔,没有历史的包袱,没有沉重的使命;他们只是要书写愉悦的心情,描绘那些跳动在树叶、水面上的光……他们摆脱了长久以来主宰西方美学的古典符号,他们以自己的语言书写自己的时代。”与该风格类似的美术作品是
A. 《法国大革命》 B. 《拾穗》 C. 《格尔尼卡》 D. 《日出·印象》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他们只是要书写愉悦的心情,描绘那些跳动在树叶、水面上的光”可知这描述的是印象派美术作品,印象派画家注重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主张到户外去,在阳光下依据眼睛的观察和现场的直感作画,表现物象在光的照射下,色彩的微妙变化,故D项正确。A项是德拉克洛瓦的浪漫主义美术作品《自由引导人民》,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是现实主义美术作品《拾穗者》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是毕加索的立体主义作品《格尔尼卡》不符合题意,排除。
38.下表为近代西方艺术流派统计表(节选).其中关于艺术流派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毕加索属于现代主义绘画的代表人物,其作品背景是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危机地人心灵造成创伤,故D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德彪西属于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故A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莫奈是印象派绘画的代表人物,但B选项中的“背景”是浪漫主义艺术产生的背景,故B选项错误;贝多芬是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故C选项错误。
39.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英国出现了文学流派“愤怒的青年”,随后,在美国出现了“垮掉的一代”文学。”这些文学流派
A. 属于社会主义文学
B. 属于浪漫主义文学
C. 属于现代主义文学
D. 属于现实主义文学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愤怒的青年”、“垮掉的一代”等文学流派都是二战后出现的,反对传统的“后现代主义”文学流派,C项正确;因为出现在欧美国家,其只是形式的创新,在内容上不属于社会主义文学,A项错误;因为这些文学流派并不突出感情和想象,没有用批判现实的视角,进行文学创作,不属于浪漫主义或者现实主义文学,BD两项错误。
40.新浪潮电影产生于1958年的法国,一经出现即风靡全球。这类电影刻意描绘现代都市人的处境、心理与爱情,主张即兴创作,大多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下列作品与这类电影表达风格相似的是
A. 对“理性王国”的失望 B. 对社会问题的典型再现与剖析
C. 工业化带来的精神满足 D. 对时代的困惑和迷茫
【答案】D
【解析】
材料中的“即兴创作”“大多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是现代主义艺术风格的体现,而现代主义艺术反映了二战后人们的困惑与迷茫,故D正确;对“理性王国”的失望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的浪漫主义,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A;对社会问题的典型再现与剖析是19世纪的现实主义,不符合题意,排除B;C项不符合材料和历史事实,排除。
第II卷(非选择题,共3大题,共40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塔哥拉
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追求凡人的幸福。忽视或蔑视人的本性、人生目的以及人们的来处和归宿,这对我们又有什么益处呢?
——彼特拉克
人们只有通过信仰,而不是其他任何手段,才能回报上帝。
——马丁路德
材料二 文艺复兴是西方人文主义的复苏与发展。但与启蒙运动相比,文艺复兴运动的革命性相对较弱,文艺复兴运动主要反对天主教会的禁欲主义,以及封建领主的割据状态,企图借助民族统一的君主专制政体来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而启蒙运动除了反对教权以外,还强烈反对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提出自由、平等、人权等理念。并以这些理念为指导建立反映资产阶级愿望的政治制度。
——李义初《高中历史概念教学探索》
材料三 这些哲人开始将理性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规则,他们使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受到理性的检验。虽然这对任何时期的任何社会来说都是一个严峻考验。但是,对于已过了全盛时斯,许多关节嘎嘎作响的法国旧制度,是尤其严峻的考验。因而,这些哲人使法国和整个欧洲的旧制度受到毁灭性的批判的猛击。更重要的是,他们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他们试图从全球而非西方的角度来思考和行动,他们试图发现与牛顿的物质世界的定律相当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法则。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三位哲人表达的人文精神的内涵。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人们将启蒙运动当作西方人文主义成熟阶段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欧洲启蒙思想的历史价值。
【答案】(1)重视人的价值和作用;重视“人”性,反对“神”性,追求现实生活的美好;得到信仰的自主权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2)启蒙运动对封建制度进行了全面的批判;以新理念为指导构建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蓝图;把人文主义发展到理性主义阶段。
(3)弘扬了理性主义,把启蒙运动推向高潮;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理论武器;为人类社会发展构筑了“法治”的蓝图;影响波及整个世界。
【解析】
(1)根据材料一“人是万物的尺度…”得出普罗塔哥拉重视人的价值;根据“我只追求凡人的幸福…”可知彼特拉克重视“人”性,反对神性,追求现世美好;根据材料“通过信仰,而不是其他任何手段,才能回报上帝”可知马丁路德主张信仰与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2)根据材料二“文艺复兴运动的革命性相对较弱…强烈反对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提出自由、平等、人权等理念…反映资产阶级愿望的政治制度”从启蒙运动批判对象、理论构建、发展人文主义精神等角度进行回答。
(3)根据材料三“开始将理性用于所有领域…许多关节嘎嘎作响的法国旧制度,是尤其严峻的考验…使法国和整个欧洲的旧制度受到毁灭性的批判的猛击…他们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结合所学从弘扬理性精神、推动法国大革命、构建理性蓝图及对世界影响广泛进行分析阐述即可。
42.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关系密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牛顿描述的世界中,处处充满着井然有序的规律和法则……于是更多的人开始建立这样一种世界观:既然物质世界有着如此的自然规律,那么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也应该有类似的规律存在,只要能将牛顿破解自然之谜的科学方法,运用于人类社会,那么社会发展的规律也能被掌握。
——《大国崛起》
材料二 霍布斯鲍姆在其《革命的年代》一书中着重表现了19世纪的历史。他认为,19世纪是近代科学的鼎盛期,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技术进步开始真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代科学革命的种子在这一世纪获得了丰收,技术取得了辉煌胜利。
——《英国工业革命的思想对我国社会发展的有益启迪》
材料三 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描述的世界”的理论依据及其在当时思想领域的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19世纪“科学革命种子获得了丰收”和“技术取得辉煌胜利”主要表现。
(3)概况材料三的主要观点。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答案】(1)依据:经典力学(牛顿力学体系)。
影响:有力地冲击封建神学;为理性主义(启蒙运动)兴起奠定基础;
(2)表现:理论上,达尔文创立了生物进化论;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技术上,发明发电机、电动机、内燃机等。
(3)材料三观点:社会需要促进科技发展。
(4)关系:相互促进。
【解析】
(1)依据:根据“在牛顿描述的世界中,处处充满着井然有序的规律和法则”得出经典力学。
影响:结合所学,可从牛顿经典力学冲击封建神学、为启蒙运动奠定基础等角度分析回答。
(2)表现:结合所学回答19世纪的重大科学理论和科技发明即可,结合所学可知,理论上主要有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等;技术上主要有发电机、电动机、内燃机等的发明。
(3)材料三观点:根据“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得出社会需要促进科技发展。
(4)关系:结合所学可知,科学技术促进社会发展,同时社会需求促进科学技术发展,二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4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托尔斯泰出身于贵族家庭,就读于喀山大学,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后来退学回到故乡,在自己的领地上做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年,他去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参加过克里木(克里米亚)战争。几年的军旅生活使他看到上流社会的腐化,而且为以后能够逼真地描绘战争场面打下了基础。
材料二
法国原有一个艺术社团,组织松散,没有明确的纲领,艺术家们聚集在一起,仅仅因为画风比较一致,便于共同举办展览。1874年,他们自称为“无名画家、雕塑家和版画家协会”,在巴黎举办第一次展览。在展品中莫奈的油画《日出·印象》的标题被一位保守的记者路易·勒鲁瓦在文章中借用作为嘲讽,称这次展览是“印象派画家的展览会”,“印象派”由此得名。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托尔斯泰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请写出他最重要的三部长篇巨著及列宁对其作品的评价。
(2)材料二指出了印象派名称的由来,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印象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印象派产生的背景。
【答案】(1)《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列宁的评价:“俄国革命的镜子”。
(2)莫奈的《日出·印象》、凡·高的《向日葵》和《星月夜》。
(3)印象派绘画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受当时光学发展的影响,印象主义画家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应从光的角度来体现,但也离不开与色彩的结合。他们将“光”与“色”作为研究的中心,在画面中造成一种“光”与“色”的生动明快效果。
【解析】
(1)据所学可知,托尔斯泰最重要的三部长篇巨著是《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据所学可知,列宁对他的评价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2)据所学可知,印象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分别是,法国画家莫奈的《日出·印象》、荷兰画家凡·高的《向日葵》和《星月夜》等。
(3)结合所学,据印象派绘画产生的时间19世纪70年代,联系工业革命的开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受当时光学发展的影响等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