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5.50 KB
- 2021-08-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测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 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24小题,每小题 2分,共 48分)
1.福建各地族谱中有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
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 )
A.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
B.大陆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
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
D.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
2.某学者指出,限定宗法制内涵的前提是肯定宗法制源于原始
时代后期的父系家长制,这自然就会将氏族与宗族混同一致来看待。
其实,宗法就是宗族之法。该学者意在说明( )
A.宗法制产生时间相对较晚
B.宗法制建立在氏族基础上
C.宗族的形成是宗法制产生的前提
D.氏族是宗法制产生的基础
3.法国历史学家谢和耐认为:周朝建立后,“商朝自己的世系
却未曾中断过,它继续存在于河南西部的宋国,安阳王权的古老传统
在那里保持下来了”。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商朝的世系没有中断,是因为殷商的后代重建了宋国
B.商朝的首都在河南安阳
C.周朝给商王的子孙以封邑
D.周朝时不但分封了同姓诸侯,也分封了一些异姓诸侯
4.《礼记》中载:“诸侯不敢祖天子,大夫不敢祖诸侯。”这主
要反映了西周( )
A.按地域分割政治权力
B.宗法制与郡县制相结合
C.维护嫡长子的特殊地位
D.天子为“天下共主”
5.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
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
之法。”这主要说明了( )
A.大宗、小宗都有血缘关系
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C.各级政权为一家一姓所掌控
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
6.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
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
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 )
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
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
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
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
7.史学家钱穆曾说:“从前封建时代,政府和家庭,有分不开
的关系,现在则不然了。组织政府的是一个一个人,不再是一个一个
家。”这一变化( )
A.促进了“民本”思想的产生
B.形成了“家国一体”的观念
C.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D.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8.战国至秦汉,爵级繁细,爵位下移,爵秩不再是某一阶级的
专利品,而成了社会各阶层都有权攀登的进身之梯。这说明( )
A.加速了小农阶层的分化
B.促进了社会各阶层的集中化
C.有利于稳定小农经济
D.有利于巩固官僚政治秩序
9.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在实行分封制还是郡县制以及
有关封禅和“焚书”等重大问题上,秦始皇都交给群臣讨论,最后由
皇帝裁决。这种议事制度被称为朝议制度。下列关于这种制度的说法,
错误的是( )
A.朝议有助于提高决策水平
B.朝议有助于减少君主决策的失误
C.朝议是一种民主决策形式
D.朝议对君主专制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10.“太尉”始于秦朝,与“丞相”“御史大夫”并称“三公”,
是中央掌管军事的最高官员。但秦朝实际上并没有人担任太尉。这表
明( )
A.“太尉”可能会对皇权构成威胁
B.秦朝改变了“重文轻武”的政策
C.“太尉”在秦朝主要由皇帝兼任
D.长期兼并战争导致军事人才匮乏
11.秦朝在全国推行郡县制,每个郡设郡守(文官,负责行政)、郡
尉(武将,负责军事与治安)和监御史(显然直接充当皇帝在郡一级的代
表)。这样做是为了( )
A.使地方权力分化且相互牵制,便于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B.使更多拥有军功的将领可以参与国家治理
C.让更多传统贵族拥有分享政治权力的机会
D.将中央官僚系统模式推广至全国,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12.《后汉书·朱穆传》载,“中常侍(注:官名) 参选士人。建武
以后,乃悉用宦……天朝政事,一更其手,权倾海内,宠贵无极,子
弟亲戚,并荷荣任,故放滥骄溢,莫能禁御”。该段材料说明东汉时
期( )
A.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已得到初步解决
B.皇权专制成为宦官专权的制度根源
C.皇权旁落使专制集权制度受到冲击
D.皇权被分割使皇帝的政治地位下降
13.西汉丞相公孙弘在自己的府邸里建造“客馆”,以招揽才学
之士。公孙弘去世后,“李蔡、严青翟、赵周、石庆、公孙贺、刘屈
氂继踵为丞相,自蔡至庆,丞相府客馆丘虚而已。至贺、屈氂时,坏
以为马厩、车库、奴脾(婢)室矣!”这段材料客观上反映出了 ( )
A.中央与地方斗争激烈
B.西汉时丞相更替频繁
C.丞相有任免官员权力
D.丞相权力逐渐被削弱
14.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说:“唐宋时期的国家体制可称
之为中央集权的君主制……中央政府的首脑为宰相,宰相有很大的权
力,和皇帝讨论军国大事、人事任免,甚至皇位继承等问题,并做出
决定。”由此判断,在唐宋时期最有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君权空前强化,相权名存实亡
B.宰相成为国家的实际决策者
C.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比较突出
D.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空前加强
15.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
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
事反映了( )
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16.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论及隋唐政治发展时说:“故隋、唐
之中央集权,可以谓政府地位之提高,而非王室地位之加隆。”这有
利于说明隋唐时期( )
A.皇权得到明显的加强
B.门阀势力进一步衰落
C.王室与政府相互对立
D.宗法制的影响力提升
17.吕思勉《中国通史》中写道:“隋炀帝本好辞华,所设的进
士科,或者不过是后汉灵帝的鸿都门学之类。……这是制度本身的变
化,不能执后事以论其初制的。科举所试之物,虽不足取,然其取士
之法,则确是进步而可纪念的。”以上材料主要反映了( )
A.德主才辅的人才观逐渐形成
B.选官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C.科举从学术研究转为选才手段
D.选官考试内容日趋经世致用化
18.997年,宋太宗分全国为十五路,转运使掌管一路的大权。
1007年后,宋真宗在此基础上陆续增设了经略安抚司、提点刑狱司
和提举常平司等机构。宋真宗这样做是为了( )
A.改变地方割据局面
B.削相权以加强集权
C.强化集体议事制度
D.分事权以相互牵制
19.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
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
映了( )
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
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
20.两宋一反唐朝后期藩镇割据之道而行之,立足于收权,而且
颇为彻底。既“收其精兵”“制其钱谷”“削其支郡”“稍夺其
权”,又按路分设帅(安抚使,掌兵民)、漕(转运使,掌财赋)、宪(提
刑按察使,掌司法)、仓(提举常平使,掌救恤)四监司以收夺州县诸权
和监察地方官吏。下列措施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的是( )
A.“杯酒释兵权”
B.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C.设通判监督地方长官
D.推行二府三司制
21.李孔怀在《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中说:中国地方行政区划,
自秦汉以来,基本上按山川地形的自然境界建置,元朝地方区域的设
置,人为地把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元朝统治者如此
调整地方区域的主要目的在于( )
A.扩大统治区域 B.缓和蒙汉矛盾
C.加强控制地方 D.发展地方经济
22.明朝都察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为正七品官,分区掌管监
察,称“巡按御史”。巡按御史“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主
断。州县官员在巡按御史到来前,“迎跪道旁,倘遇风雨,即知府亦
陷膝泥中”。这表明( )
A.监察官员位卑权重
B.监察官员掌握了地方行政权
C.监察机构庞大臃肿
D.监察制度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23.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
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
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24.北大历史系教授阎步克研究认为:中国古代官制中存在着两
类官职,一类承担兵刑钱谷、监察考选等实际行政职能,即“职能性
官职”;另一类则主要用于安排官僚品位高下,属“品位性职类”。
秦汉以后,官职复杂多变,每一细微变化都折射出相关政治变迁。(阎
步克:《论中国古代官制的品位与官阶》)下列有关解读中不正确的是
( )
A.秦汉“以吏治天下”,禄秩等级从属于职位的色彩浓厚
B.魏晋官僚“士族化”,等级品位因素发展到历史新高度
C.唐宋入仕者皆授官阶,说明已基本摆脱魏晋品位的影响
D.明清以职能官职为主,与专制皇权的高度强化紧密相关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小题,共 52分)
25.(15分)山东省又称“齐鲁大地”,因其地理位置重要,我国
古代各王朝都通过各种方式对其进行了管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
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
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说明山东省为什么又称“齐鲁大地”。(2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体现了哪一朝代对山东省的管辖?从图
中可看出它们各采取了什么行政管理制度?(7分)
(3)结合材料三说明元朝是如何加强对山东的管辖的。(2分)
(4)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逐步完善有何积极作用?(4分)
26.(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古代天子每过五年都要率领百官和侍从们去巡狩四
方,考察地方官员的政绩和公德。夏、商、周三代除天子巡狩外,还
设有“方伯”并“受命于王”,对称臣纳贡的异姓诸侯和分封的同姓
诸侯进行监察。秦汉时期巡视制度的显著特征是分层与分部巡视相结
合,职权分明,各司其职,形成了多维的行政巡视体系(中央设监察
机关——御史台监察地方行政,刺史分部巡视郡级行政工作,郡以下
行政工作由郡国守相、县令长、乡长逐级巡视),即刺史巡视制度,
用该制度监督地方要员。隋唐仍沿袭御史台制度,监察御史代表皇帝
出巡地方,监察郡县,保证了中央集权的统一性。唐朝中央最高监察
机关“御史台”,任务是“掌以刑法典章纠正百官之罪恶”。“御史
台”下设台院、殿院、察院,共司监察而各有侧重。在“一台三院”
的体制内,各部门职责明确,互相配合。唐朝巡视制度形式多元,分
工明确,制度完备,为以后朝代所效仿。明朝的巡视制度在封建专制
史上是最完备的。明成祖朱棣正式确立御史巡按制度,改御史台为都
察院,设六科给事中,成立六个独立的监察机关,负责监察全国官吏,
评论政务,规谏皇帝。清朝沿袭明朝,由监察御史和提刑按察使共同
负责对地方进行巡视。
——摘编自王明高《国内外巡视监察制度之借鉴》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巡视制度的特点。(1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巡视制度的历史作用。(10分)
2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学者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一书中指出,“(清
末‘新政’的)舵手在获得一个新的罗盘以前就抛弃了旧的,遂使社
会之船驶入一个盲目漂流的时代”。他还认为,中国的困难的实质在
于,这种过渡阶段破坏了久经考验的选拔精英的程序,科举制度的废
除破坏了经典教育,严重地削弱了传统价值的影响,代之以毫无章法
可循的局面。
——摘编自萧功秦《从科举制度的废除看
近代以来的文化断裂》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有关科举制度被废除的观
点。(要求:可对观点进行评析,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新观点;观点明
确,史论结合)
相关文档
- 2019历史同步新指导人教必修二精练2021-08-265页
- 四川省凉山州2020届高三第二次诊断2021-08-2612页
- 2020-2021学年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12021-08-2611页
-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2021-08-264页
-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二江2021-08-266页
- 2019-2020学年历史高中人教版必修32021-08-264页
- 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跟踪检2021-08-266页
- 2020版同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培2021-08-264页
- 2020版同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培2021-08-265页
- 2020春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2练习检2021-08-26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