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50 KB
  • 2021-08-26 发布

2019-2020学年新培优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练习:20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 20 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课时过关·能力提升 一、基础巩固 1.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 易……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粮食。”这一措施实行于( ) A.1917 年十月革命时期 B.苏维埃俄国内战时期 C.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 D.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 解析:材料中的“实行……垄断”“禁止……贸易”等信息表明,苏维埃政权实行的是“战时 共产主义”政策。在内战时期,为了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保障国内战争的胜利,苏维埃 政府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答案:B 2.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后,农民隐瞒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的情况较为普遍,这说 明( ) A.苏维埃政权得不到农民的拥护 B.工农联盟已经出现严重危机 C.这种政策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 D.小生产者的自私性暴露无遗 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这引起了农民的不满,隐瞒粮食播种面积和 产量的情况较为普遍,故选 C 项。A、B、D 三项与题干材料含义不符。 答案:C 3.列宁指出:“1921 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 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 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 们实行国家调节。”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 ) 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 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 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解析: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危 机;1921 年春,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它的特点是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据此排除 A、B、C 三项,选择 D 项。 答案:D 4.1922 年,在庆祝苏联成立的活动中,一个农民兴高采烈地对身边的伙伴说今年的粮食丰 收了,他在交纳了粮食税后还剩下了不少的粮食。按照当时的规定,这些余粮 ( ) A.应无偿上缴国家 B.只能由政府收购 C.可以限量交易 D.农民完全有权自由支配 解析:1921 年 3 月,俄共(布)十大决定实施新经济政策,规定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 民纳税后剩余的粮食完全由农民自己支配。根据这一规定,D 项符合题意。 答案:D 5.1926 年联共(布)通过的决议指出:“废除外债,把工业、国营商业(对内和对外的)和整个 信用系统的收入集中在国家手中等。”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 A.扩大国内积累以保证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B.扩大国内积累以促进农业集体化 C.加快经济发展以满足人民物质生活需要 D.加快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步伐 解析:1926 年,苏联已开始了工业化建设。但当时苏联还十分落后,工业化建设缺乏必要 的资金积累,题干中的决议就是苏联为解决这一问题所采取的措施。 答案:A 6.1931 年,斯大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 50~100 年。我们应当在 10 年内跑完这段 距离。”这一思想( ) A.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 B.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 C.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 D.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 解析:尽快完成工业化进程是“这一思想”的灵魂所在,“这一思想”推动了“斯大林模式”的 形成,B 项正确。A 项错在“完全”,斯大林看到了苏联的落后,但是没有看到工业化的艰巨 性和长期性。斯大林的思想重在发展生产力、实现工业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重在变 革生产关系,两者并不一致,C 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力,斯大林的思想则重在利用政府的行政手段发展经济,D 项错误。 答案:B 7.苏联工业化资金的重要来源是农业。苏联采取的与工业化相配合的重大举措是( ) A.余粮收集制 B.征收粮食税 C.农业集体化 D.农产品自由贸易 解析:工业化建设时期与农业相关的措施是农业集体化。A 项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 措施,B、D 两项是新经济政策的措施。 答案:C 8.《全球通史》写道:“苏联虽然号称‘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主要消费品长期供 应不足……经常需要凭票供应,暗藏了通货膨胀的危险,人民生活水平从革命前的居欧洲 第 5 位下降到在(20 世纪)80 年代的居世界第 88 位。”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 ) A.“斯大林模式” B.开展工业化 C.农业集体化 D.西方国家封锁 解析:在“斯大林模式”下,苏联政府长期用牺牲农业和轻工业的方法来促进重工业的发展, 农轻重的比例严重失调,这导致人民的生活水平难以提高。 答案:A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1 年底,列宁说:“粮食税减轻了全体农民的负担,这是用不着证明的。问题不 在于拿农民多少粮食,而是在于实行粮食税以后,农民觉得心里更有数了,经营的兴趣也 提高了,实行了粮食税,勤劳的农民在提高生产力方面是大有可为的。” ——《列宁全集》第二卷 材料二 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利用国家资本主义来组织大 生产,目的是加速生产力的发展,更有效地同小资产阶级做斗争。除了国家资本主义以外, 还出现了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这些都有利于工农业的恢复和发展,沟通城乡经济,满足 广大人民群众对消费品的需求。 ——《新编苏联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苏俄实行了什么政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家资本主义的具体形式,并解释当时苏俄实行这 种政策是否改变了社会性质。 参考答案:(1)新经济政策。 (2)形式:租让制。解释:没有改变社会性质,因为国家掌握经济命脉,其目的是通过在 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生产,从而恢复农业,恢复整个国民经济,以便在生产 发展的基础上使社会主义成分战胜资本主义成分,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二、能力提升 ★1.列宁指出:“在经济战线上,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 1921 年春天我们就遭到 了严重的失败。”此“严重的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苏维埃政权农业税过重 B.苏俄政策严重脱离现实 C.分配领域的实物配给制 D.苏俄敌对势力十分强大 解析:题干中列宁的话实际上说明苏俄国内战争结束后,布尔什维克领导人将“战时共产 主义”政策当作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途径,结果引发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这种危 机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工业、流通、分配等方面的措施共同引发的。农业 税是新经济政策的措施,A 项错误。D 项与题意无关。C 项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措 施,但是它仅仅是问题之一,此“严重的失败”是由忽视了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的现实造成 的,C 项从属于 B 项,B 项是主要原因。 答案:B 2.针对曾把农民出售粮食和其他农产品视为投机倒把并予以惩办的做法,某国领导人指 出:“投机倒把活动,如果从政治经济学意义上来理解,那它和‘正当’贸易就区分不开 来。”体现该领导人这一观点的措施是( ) A.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 B.推行农业集体化 C.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 D.实行余粮征集制 解析:材料强调投机倒把活动与“正当”贸易区分不开来,说明该领导人不主张把农民出售 粮食和其他农产品视为投机倒把活动,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这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 选 A 项。 答案:A 3.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许多人认为,五年计划不过是斯大林的个人幻想,但 在相对落后的国家要想实现工业化,五年计划或许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它 却是一条有效的捷径。”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 A.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生与斯大林没有任何直接关系 B.计划经济的做法对于落后国家来说有一定的合理性 C.计划经济是所有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最佳途径 D.计划经济的做法对苏联工业化没有发挥过积极作用 解析:苏联计划经济体制是在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形成的,由 此可排除 A 项。由题干材料中的“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办法”和“是一条有效的捷 径”,可排除 C 项和 D 项。B 项符合题意。 答案:B 4.1928 年初,斯大林视察西伯利亚农村后说,苏维埃制度不能长久建立在两种不同的基础 上,即“联合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工业和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小农经济”。这 种认识在实践中体现为( ) A.提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B.建立城乡市场交换关系 C.实行农业生产关系改造 D.加快重工业的发展速度 解析:材料中斯大林认为落后的农业生产阻碍了苏联的工业化建设。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斯大林开展了农业集体化运动,实行了农业生产关系的变革,C 项正确。A、D 两项侧重 于工业化,B 项是新经济政策的特点,都不符合题意。 答案:C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8 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 自由贸易……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 ——摘自《苏联史》 材料二 我们原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 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摘自《列宁选集》 材料三 1921 年列宁说:“目前已经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 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 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摘自《苏联兴亡史》 材料四 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 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摘自《列宁选集》 (1)材料一指的是什么政策? (2)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说明列宁实施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说明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后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4)材料四中“必须再退”退到什么地步?“后退”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目的:战争需要,向社会主义过渡,按共产主义原则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 主要目的:向社会主义过渡,按共产主义原则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 (3)变化:新经济政策代替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心措施: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4)地步:由商品交换退到商品买卖,发展商品生产。目的: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