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00 KB
  • 2021-08-26 发布

【历史】江苏省常州市前黄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 1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江苏省常州市前黄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 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选题 ‎1.有学者认为:“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表明 A. 周天子是天下人的大宗 B. 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C. 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 D. 分封制隐含着使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答案】D ‎【解析】周天子是天下人的大宗或宗主,但与材料主旨无关,故A项错误;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但与材料主旨无关,故B项错误;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有弊有利,但从材料无法推断其利弊大小,故C项错误;士、庶民“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故D项正确。‎ ‎2.《庄子•天道篇》:“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两者都强调 A. 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 B.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C.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D. 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答案】C ‎【解析】材料信息“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说明了人要适应自然的发展,即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故C项正确;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是道家的主张,故A项错误;无为而治是道家的主张,不符合是荀子,故B项错误;天人感应,天人合一是董仲舒的主张,故D项错误。‎ ‎3.《史记》载:“始皇……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这表明 A. 秦始皇帝,才能非凡 B. 君相矛盾,尚不突出 C. 政权系统,尚不完备 D. 皇权至上,大权独揽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可以得出皇权至上,大权独揽。故答案为D项;A项说法与主旨不符,排除;B项说法与皇权至上不符,排除;C项说法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4.宋代活本《张生彩鸾灯传》描写了张生元宵观灯引出的爱情佳话,《张主管志诚脱奇祸》描绘了张胜与小夫人“鬼魂”的遇合,声色和娱乐成为新的文学叙事的主题。可见宋代话本 A. 具有潜移默化的教化功能 B. 动摇了传统的礼仪道德规范 C. 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D. 真实再现了北宋城市生活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声色和娱乐成为新的文学叙事的主题”并结合所学可知,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崛起,反应市民阶层价值取向的话本出现,C正确;材料并未反映出宋代话本具体对社会的影响,无法表明其具有潜移默化的教化功能,A错误;动摇了传统的礼仪道德规范的说法明显夸大,B错误;话本是艺术创作,是对北宋城市生活的升华,并未真实再现北宋城市生活,D错误。‎ ‎5.元人程钜夫《论行省》中说:“(行省)名称太过,威权太重。凡去行省者,皆以宰相自负,骄倨纵横,无敢谁何。”另据《元文类》记载,仕于(元)仁宗至文宗朝的曹元用说:“方伯(地方长官的统称)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而后行。”这两段材料 A. 反映了元朝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B. 证明了行省容易形成地方割据 C. 揭示了行省权力结构的双重性 D. 相互矛盾但并不符合历史事实 ‎【答案】C ‎【解析】由“凡去行省者,皆以宰相自负,骄倨纵横,无敢谁何”可以看出行省制体现出中央机构的特点;由“方伯(地方长官的统称)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而后行”可以看出行省是地方权力机构;综合上述可以看出行省制具有双重性的权力结构,故本题答案选C项;A项错误,行省制体现的是中央集权;B项说法错误,与“方伯(地方长官的统称)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而后行”不符;D项说法本身错误。‎ ‎6.吴晗《历史的镜子》中提及“他晚年游历北方时,有和过去知道不符合的,就立刻检书查对,力求记载的真实,他这种从实际出发,研究当前现实的学风,一反那个时代空谈性命,不务实际的学风。”材料中的“他”‎ A. 认为探究“理”,只需内心反省即可得到天理 B. 主张限制君权,学校成为决策是非的最高机构 C. 关注实地的调查和国计民生,富有时代责任感 D. 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他晚年游历北方时,有和过去知道不符合的,就立刻检书查对,力求记载的真实.他这种从实际山发,研究当前现实的学风,一反那个时代空谈性命,不务实际的学风。”可以看出这个人是一个学者,主张经世致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人是顾炎武,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错误,这是理学家的思想;B选项错误,这是黄宗羲的主张;D选项与其不符。‎ ‎7.某学者在论中国画的特质时说:“诚如诗人发现逃避都市的竞争的最好出处是自然,以及哲学家在自然里寻求道德的典范和人生的指引,画家也在悠悠的溪旁沉思,在深山中忘怀了自己,感到这种莫名的精神在这些无言而永恒的事物中,比在纷扰的人生和人们的思维中,表现得更清楚。”该学者认为中国画的特质是 A. 诗画同源 B. 典范指引 C. 类型多样 D. 崇尚自然 ‎【答案】D ‎【解析】“诚如诗人发现逃避都市的竞争的最好出处是自然”说明作者认为中国画的特点从自然出发,D正确;A属于文人画特点;B和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8.魏源在《海国图志》主张“奏仿钦天监用西洋历官之例,行取弥利坚、佛兰西、葡萄牙三国各遣头目一二人,赴粤司造船局,而择内地巧匠精兵以传习之”,“并延西洋陀师,司教行船演炮之法……工匠习其铸造,精兵习其驾驶攻击”。据此可知魏源 A. 形成了系统学习西方的思想 B. 是近代化运动实践的先驱 C. 改变了贵华贱夷的传统观念 D. 为洋务思想形成奠定基础 ‎【答案】D ‎【解析】在材料中,魏源提出了国人应向西方学习铸造和驾驶技术的具体主张,这为后期的学习西方器物的洋务思想奠定基础,抵抗派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与洋务派的“师夷长技以自强”一脉相承,故选择D选项。其他三个选项在材料中均未体现。‎ ‎9.19世纪末,进化论开始传入中国,严复翻译的《天演论》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观点,主张效法西方,维新改革,使其迅速风靡中国思想文化界。这是因为进化论 A. 与中国传统主流思想较为契合 B. 为解决当时中国社会问题提供理论 C. 准确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D. 科学地阐释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传统主流思想为儒家思想,进化论与儒家思想并不契合,故A项排除;19世纪末中国民族危机加深,效法西方进行维新改革确实是当前中国努力地方向,故B项正确;进化论强调生存竞争,并不能准确揭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故C项错误;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不等同于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故D项错误。‎ ‎10.《新青年》自第2卷刊登通告:“自第二卷第一号起,新辟‘读者论坛’一栏,容纳社外文字,不问其‘主张’‘体裁’是否与本志相合。”同时,《新青年》第1到3卷每一号的封三都刊有《投稿简章》,明确提出“来稿无论或撰或译,皆所欢迎”。此举 A. 宣告新文化运动开始 B. 体现了兼容并收的原则 C. 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 D. 大力弘扬了“五四精神”‎ ‎【答案】B ‎【解析】“容纳社外文字”、不问其‘主张’‘体裁’是否与本志相合、“来稿无论或撰或译,皆所欢迎”等信息说明《新青年》对来稿采取了兼容并包的原则,故选B;宣告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青年杂志》于1915年创刊,故A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A;题干没有提到CD,故排除。‎ ‎11.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 A. 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 B. 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 C. 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 D. 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 ‎【答案】C ‎【解析】材料信息是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大肆进行舆论宣传并得到了欧美舆论的支持,而清政府则无动于衷,这说明清政府根本不知道舆论宣传是近代外交的一种形式,即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故C项正确;欧美舆论宣传不可能会左右甲午战争的进程,故 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出日本企图变更中国的政体,故B项错误;D项是对材料信息“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的误读,排除。‎ ‎12.1912年1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中华民国实行总统制,临时大总统拥有“统治全国”等各项权力;而1912年3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则改总统制为内阁制,规定“国务员辅佐大总统,负其责任”,临时约法做出这-修正的原因是 A. 革命党内部争斗,妥协退让 B. 加强总统的行政决策权力 C. 强化议会权力防范个人独裁 D. 立宪党人和旧官僚的支持 ‎【答案】C ‎【解析】据材料“1912年3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则改总统制为内阁制,规定国务员辅佐大总统,负其责任”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为限制袁世凯专权,维护民主共和,而建立的“责任内阁制”,故C正确;据材料由临时大总统拥有“统治全国”等各项权力……1912年3月改总统制为内阁制,规定“国务员辅佐大总统,负其责任”的变化,不是革命党内部争斗,A错误;据材料“责任内阁制”,是为限制袁世凯专权,维护民主共和而建立的,B说法错误;据所学可知袁世凯之所以能够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是立宪党人和旧官僚的支持,而不是支持修正临时约法,故D错误。‎ ‎13.如下表列出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的《周恩来传》的部分目录,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表中的序号“九”应该是 目录 三 南开学校 八 黄埔军官学校 九 十二 南昌起义 二十六 坚持在重庆(上)‎ A. 五四风暴 B. 从统一广东到北伐 C. 长征 D. 抗战胜利和双十公告 ‎【答案】B ‎【解析】依据表格中黄埔军校是大革命时期,南昌起义是1917年8月。可知是北伐战争时期,故B正确;A是1919年;C是1934年;D是1945年,时间均不符合。‎ ‎14.日军战史承认,“作战始终是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进行的”,中国军队“引诱日军一直深入到长沙,集中长沙城内外的30万大军将日军包围。尔后,日军第一线部队几经苦战,……于(1942年)1月15日撤回到原驻防地。这次作战,动摇了一部分官兵的必胜信念。”中国军队的此次作战 A. 扭转了华北抗战的战略态势 B. 发生在相持阶段的敌后战场 C. 粉碎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 D. 体现出正面战场坚持抗战的精神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知,中国调动大规模部队对日军的正面作战动摇了一部分敌军的必胜信念,体现出正面战场坚持抗战的精神,因此D选项正确;湖南长沙地区的作战与华北抗战态势没有直接关系,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正面战场大兵团作战,不是敌后战场,B选项错误;C选项是1937年淞沪会战的意义,排除。故选D。‎ ‎15.中共中央在1948年4月30日,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向各个民主党派提出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协商建立新中国的事宜。5月5日,包括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内的各民主党派代表联名致电毛泽东,响应中共号召,拥护召开新政协。该宣言发表的背景是 A. 全面内战揭开序幕 B. 战略态势明显转折 C. 内战局势已然明朗 D. 北平即将和平解放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中“1948年4月30日”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6月底,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战略态势明显转折,符合题意,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全面内战爆发于1946年6月,不是这一宣言发表的背景;C选项错误,1949年1月,随着三大战役的胜利,内战局势已然明朗,不是这一宣言发表的背景;D选项错误,北平和平解放于1949年1月,不是这一宣言发表的背景。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16.有学者指出,之所以说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新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继承,首先在于这两大科学理论的立论前提是一致的。这里的“立论前提”主要是指 A. 历史伟人的特殊经历 B. 基于国情的科学分析 C. 改革开放的成功探索 D. 坚持马克思主义原理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首先在于这两大科学理论的立论前提是一致的”指的是毛泽东和邓小平都是在结合中国国情的前提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故B正确;A项历史伟人的特殊经历和D项坚持马克思主义原理不是立论前提,排除;C是邓小平理论的范畴,排除。‎ ‎17.2013年11月在中国上映的美国科幻大片《地心引力》中,女主角在一场太空灾难中借助中国太空站“天宫”和飞船“神舟”成功返回地球的场景,在中国引发热评。影片之所以如此设计很可能是因为 A. “天宫”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B. 中国航天技术引领世界航天技术潮流 C. “神舟”飞船拥有电影中所描述的能力 D. 中国载人航天技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答案】D ‎【解析】影片中女主角借助中国太空站“天宫”和飞船“神舟”成功返回地球,主要是因为中国载人航天技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故选D;197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排除A;BC不符合史实,排除。‎ ‎18.在实行改革开放的同时,邓小平提出教育应该优先发展的思想,国家制定一系列政策方针,把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首位,大量增加教育投入,即 A. 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 B. 制定《义务教育法》和启动“希望工程”计划 C. 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D. 实施“211工程”计划 ‎【答案】C ‎【解析】“把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首位”,即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据此判断,排除ABD,选C。‎ ‎19.古希腊的雕塑《掷铁饼者》、《持枪的战土》、《刮汗污的运动家》等,他们都高大雄健,英姿勃发,充满了自信和热情。据此可知,古希腊 A. 注重艺术教育提升公民素养 B 开创人类体育竞技运动先河 C. 雕塑水平成就突出领先世界 D. 追求完美的体格和人格精神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雅典的雕塑赞美了人具有高大雄健,英姿勃发,充满了自信和热情的特点,这是追求完美的体格和人格精神的体现,故D项正确。材料强调古希腊雕塑追求完美的体格和人格精神,而不是注重艺术教育提升公民素养,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开创人类体育竞技运动先河,而是借雕塑的形象强调追求完美的体格和人格精神,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古希腊雕塑水平与世界的比较,无法推断出雕塑水平成就突出领先世界,排除C。‎ 点睛:本题以人文主义为切入点,解决本题的首先正确理解“《掷铁饼者》、《持枪的战土》、《刮汗污的运动家》等雕塑作品”,然后抓住关键信息“他们都高大雄健,英姿勃发,充满了自信和热情”等,从人文主义的角度分析材料即可知道答案。‎ ‎20.“它对于整个中世纪神权的精神统治,都是一次强力反动。这个时代的理论家同时做起了实干家,思辨与实验、理论与实际开始,也正是这种结合后来敲开了科学革命的大门。”材料中的“这个时代”‎ A. 推翻了基督教会神权统治 B. 深刻地感悟到了人的伟大 C. 描绘了资产阶级理性王国 D. 直接引发了近代科技革命 ‎【答案】B ‎【解析】由“对于整个中世纪神权的精神统治,都是一次强力反动”、“思辨与实验、理论与实际开始,也正是这种结合后来敲开了科学革命的大门”等信息可知,上述时代反对中世纪神权统治而且开启了近代科学,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文艺复兴时期,故选B;A应该指的是宗教改革,C应该指的是启蒙运动,D应指的是市场需求与科技条件的具备,故排除ACD。‎ ‎21. 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A. 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B. 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C. 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 D. 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材料信息体现的是18世纪中叶时英国国王还掌握媾合与开战的权力,但是“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也就是说国王必须要让议会参加才能行使媾合与开战的权力。本题表明的现象是当时英国国王仍旧保留某些权力,但是必须让议会参见才能行使。实质上说明了在君主立宪制下,国王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由材料信息可知,关荣革命的成果并没有受到侵蚀,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出国王专权,故B项错误;此时责任内阁制已经形成,国王不能控制内阁,故C项不符合史实。‎ ‎22.1803年,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约翰·马歇尔在“马伯里诉麦迪逊案”时作出判决:法院不能行使宪法没有授予的权力,国会通过的立法如果违背宪法则无效。从而确立了最高法院有权审查国会立法或总统行政命令是否违宪的司法审查制度。该制度的确立 A. 剥夺了国会的立法权限 B. 打破了权力的制衡机制 C. 保证了总统的依法行政 D. 维护了宪法的至上权威 ‎【答案】D ‎【解析】材料“国会通过的立法如果违背宪法则无效”“最高法院有权审查国会立法或总统行政命令是否违宪的司法审查制度”可以看出,最高法院行使1787年宪法的权力,维护宪法的权威,维护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故D项正确,B项排除;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国会拥有立法权,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最高大法院的职能,没有体现出总统职能,故C项排除。‎ ‎23.《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这表明无产阶级的根本使命是 A. 武装斗争夺取政权 B.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C. 夺取资产阶级资本 D. 大力发展社会生产 ‎【答案】D ‎【解析】材料中说要“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集中生产工具,最终的落脚点在于发展生产力,所以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应为发展社会生产力,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AB两项材料中每天体现,排除。C项只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第一步,而不是根本使命,故C项排除。‎ 点睛:本题容易误选B项。考生可能对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比较熟悉,但是忽视了材料中无产阶级“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来“增加生产力的总量”的表述。‎ ‎24.有学者认为:“十月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名义、口号和理论体系进行的,与西方现代文明总危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直接的牵涉,但其渊源、性质、风格和命运却深深地植根于俄国历史土壤之中。”该观点认为十月革命 A. 仅以马克思主义为革命的旗帜 B. 是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冲击 C. 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关系不大 D. 是俄国社会内外矛盾的必然产物 ‎【答案】D ‎【解析】材料认为,虽然十月革命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进行的,但是,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等都是俄国的自身的矛盾造成的,内因才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A项明显错误,材料并非只是说明十月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C项错误,十月革命是在一战的刺激之下发生的。‎ ‎25.为反对学院派独霸艺坛,也为争取艺术独立,一群美国画家在20世纪初走到了一起,他们以真挚、热情、幽默的态度描绘贫穷肮脏的现代城市角落,被评论家称为“传播丑陋的人”,被嘲讽为“垃圾箱画派”。从艺术风格上,他们应属于 A. 现实主义 B. 浪漫主义 C. 现代主义 D. 独立主义 ‎【答案】A ‎【解析】本题材料提到,一群美国画家在20世纪初走到了一起,他们以真挚、热情的态度描绘贫穷肮脏的现代城市角落,被评论家称为“传播丑陋的人”,被嘲讽为“垃圾箱画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艺术风格上,他们应属于现实主义,因此选A。B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 二、材料解析题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学校)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 二五年春……置五经博士。八月,……征吏民有明当世之务、习先圣之术者。详延天下方闻之士,成荐诸朝。其令礼宫劝学,讲议洽闻,举遗兴礼,以为天下先。太常其议予博士弟子,崇乡党之化,以厉贤材焉。丞相弘请为博士置弟子员,学者益广。‎ ‎——摘编自《汉书·武帝纪》‎ 材料三 董仲舒的教化思想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当时客观形势的正确反映。虽然,从本质上说,这一主张是为巩固汉政权的封建统治服务的,但从客观效果来看,它不仅对当时,而且对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的统一、巩固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高春菊《董仲舒教化思想研究》‎ ‎(1)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针对教化提出的具体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倡导教化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汉武帝重视儒学的主要措施,分析其作用。‎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如何正确理解董仲舒教化思想的历史影响?‎ ‎【答案】(1)主张:兴办学校;教化人民仁、义、礼等(或通过教化移风易俗)。‎ 原因:适应统治的需要;儒家重教化的传统;教化本身的功能。‎ ‎(2)措施:设五经博士;起用儒学家参政;兴办学校,大力提倡儒学。‎ 作用:有利于巩固统治;初步建立了中央和地方的教育体系;儒学思想逐渐成为正统思想。‎ ‎(3)影响:本质上为巩固封建统治服务;但客观上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或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遏制了其他学派思想的自由发展)‎ ‎【解析】 (1)从材料一中可以直接归纳出董仲舒的教化主张即办学校;教化人民仁、义、礼;结合所学知识董仲舒倡导教化的主要原因是:适应统治的需要;儒家重教化的传统;教化本身的功能。 (2)从材料二中直接概括出汉武帝的具体举措即可;汉武帝的崇儒举措可以从对国家发展,儒学的影响以及后世的深远影响等几个方面概括。 (3)从材料三文字中可以概括出董仲舒教化思想的历史影响是:一方面,有利于巩固封建思想统治;另一方面,使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更加巩固,(或社会影响更加扩大),客观上对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束缚和阻碍作用。‎ ‎27.科举制度作为一种重要的选官方式,在北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与完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古取士无如本朝路狭,唯有进士、明经二科。虽近设制举,亦又取人不多。是三者,大抵只考文辞、念诵而已。天下之士,有大才大行而赋性不能为文辞就举试者,率皆遗之。向时天下无事,则此等人或在场屋,或在农亩,或为商贾,或为僧道,屈伏不能有所为,但怨望思乱而已。今昊(西夏王元昊)贼寇边,西陲用武,覆军杀将,中外震恐,兵寡粮匮,调发无所。当是之时,乃此等人踊跃快意,皆欲助贼为患,或更有盗贼屯聚,则为之倡首,惊劫州县,自图富贵之时也。其间忠义者,尚思因时驻屯而愿为朝廷之用者。然朝廷至今未悟,不加搜访。臣恐为他人所得,则中国处处皆为敌国也。‎ ‎——(北宋)富弼《上仁宗乞诏陕西等路奏举才武》‎ 材料二 ‎ ‎ 统治者首先是不断完善科举制度本身,力求在最大程度上解决科举考试程式方面的不公。实行锁院制、糊名制、誊录制、殿试、覆试等,尽力减少在考试过程中的人为因素,保证考试的相对公正与公平。对于考试过程中官员舞弊现象,予以严惩,以此减少落第士人的不满心理。其次是增加科举录取名额,充分发挥科举制度的縻士功效。‎ ‎——黄云鹤《唐宋落第士人抗争及政府对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北宋科举取士存在的问题及其危害。‎ ‎(2)据材料二,概括政府应对科举弊端所采取的措施。‎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科举制在促进社会发展方面的作用。‎ ‎【答案】(1)问题:录取人数少;开科少;录取标准单一;人才流失;‎ 危害:落第士子参与造反,引起社会动荡;落第士子流向少数民族政权,威胁北宋政权。‎ ‎(2)措施:完善科举制度,保证考试公正公平;严惩舞弊官员;增加科举录取名额。‎ ‎(3)作用:提高官员素养;行政效率提高;加强中央集权;形成社会重学风气;推动社会公平公正;维护社会稳定。‎ ‎【解析】‎ ‎(1)本题据材料一“本朝路狭,唯有进士、明经二科。虽近设制举,亦又取人不多。是三者,大抵只考文辞、念诵而已”,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录取人数少、开科少、录取标准单一、人才流失等方面概括北宋科举取士存在的问题。再据材料一“乃此等人踊跃快意,皆欲助贼为患,或更有盗贼屯聚,则为之倡首……臣恐为他人所得,则中国处处皆为敌国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落第士子参与造反、社会动荡、落第士子流向少数民族政权、威胁北宋政权等方面回答其危害。‎ ‎(2)本题据材料二“力求在最大程度上解决科举考试程式方面的不公……保证考试的相对公正与公平……以此减少落第士人的不满心理……增加科举录取名额,充分发挥科举制度的縻士功效”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完善科举制度、保证考试公正公平、严惩舞弊官员、增加科举录取名额等方面概括政府应对科举弊端所采取的措施。‎ ‎(3)本题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提高官员素养、行政效率提高、加强中央集权、形成社会重学风气、推动社会公平公正等方面概括科举制在促进社会发展方面的作用。‎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启蒙运动源自人们对基督教神学教条的开始怀疑。怀疑的缘由主要有两大发现:一是新大陆的发现,二是地球在围绕太阳转。《圣经》居然对这两个事实只字未提!一下子就发生了信仰危机。‎ 材料二 ‎ ‎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机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三 西方从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教会神学,其内容不是关于这个世界的问题,而是关于另一个世界的问题,身后世界的问题。任何神学的东西,只要人的思想世俗化了,理性觉醒了,那么神学的东西不管多么貌似强大,都是不堪一击的、非常脆弱的。……在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与君权平列的有教权。……一个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就可以不对封主尽义务。……西方封建时代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儒家的圣贤主张经世致用,相信可以把现实世界治理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秩序的、合理的世界,正因这样,儒家经学对我们社会的影响之深、力量之韧是罕见的。……封建时代中国的皇帝,既是君,又是神,君神合一。……一切权力都掌握在手里。除此,中国还有一个关于君权的理论,叫做“君者,法之原也”。……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 ‎——摘自吴于廑《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 ‎(1)依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发生的原因。‎ ‎(2)据材料二归纳孟德斯鸠的观念,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简要分析孟德斯鸠思想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论证“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这一观点。‎ ‎【答案】(1)新航路的开辟和近代科学的兴起引发了信仰危机。‎ ‎(2)观念:权力容易被滥用,要分权,实现权力的制约和平衡。理论影响: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律的理论基础。实践影响:美国颁布1787年宪法,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中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西方神学关注来世,束缚容易突破;中国儒学影响根深蒂固。西方有与君权平列的教权;中国是君神合一。西方君主对封臣没有绝对的权力;中国君主具有一切权力。西方法律来自社会;中国法律出于君权。‎ ‎【解析】‎ ‎(1)第一问考查启蒙运动原因,把握材料“一是新大陆的发现,二是地球在绕太阳转”即可归纳。 (2)‎ ‎ 第二问考查孟德斯鸠三权分立思想的原因及影响,把握材料“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以及其在理论实践上的反封建、为资本主义奠定基础等方面解答即可。 (3) 第三问考查中西启蒙运动的阻力不同,从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经济上自然经济占主体、思想上儒家思想根深蒂固等方面解答即可。‎ ‎29.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三位伟人,对于中国的革命和建设都作出巨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宣言《中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宜言》)通过后,孙中山对宜言的宗旨作了说明。他指出:此次通过宣言,就是“从(重)新担负革命的责任”,“计划彻底的革命”。‎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材料二 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阶段)。第一步(阶段),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阶段),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三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闻,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的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从新担负革命的责任”是指什么责任?“计划彻底的革命”是指什么革命?其指导思想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指出毛泽东在第一阶段探索出什么革命道路?结果如何?为实现第二阶段的目标,毛泽东在理论上有何贡献?‎ ‎(3)依据材料四,指出邓小平南巡讲话从理论上主要解决了哪一根本问题?邓小平的南巡讲话产生什么作用?‎ ‎【答案】(1)责任:反帝反封建。彻底的革命:国民大革命。指导思想:新三民主义。‎ ‎(2)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结果: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贡献: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采取赎买政策。 ‎ ‎(3)问题:社会主义本质和判断标准问题。作用:思想解放,为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指明方向。‎ ‎【解析】(1)责任:结合所学可知,责任是反帝反封建。彻底的革命:结合所学可知,1924年中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开展了国民大革命。指导思想:国民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新三民主义。‎ ‎(2)革命道路:结合所学可知,毛泽东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结果:结合所学可知,结果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贡献:结合所学可知,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创造性地提出采取赎买政策。 ‎ ‎(3)问题:根据“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出社会主义本质和判断标准问题。作用:可从思想解放、深化改革、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指明方向等角度分析回答。‎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