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50 KB
  • 2021-08-26 发布

【历史】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 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 期中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 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公元前892年周懿王死后,其叔姬辟方趁内忧外患形势混乱之际即位,是为周孝王。但周孝王死后,王臣、诸侯等却一致拥戴周懿王的太子姬燮继位,是为周夷王。这反映出当时 A. 分封制遭到严重破坏 B. 嫡庶观念仍较为牢固 C. 诸侯可操纵王室事务 D. 宗法意识已日趋淡薄 ‎【答案】B ‎【解析】从材料“公元前892年”“周孝王死后,王臣、诸侯等却一致拥戴周懿王的太子姬變即位”中可以看出,西周时期宗法观念仍然比较牢固,故B项正确,D项错误;材料中反映的是宗法观念的问题,没有体现出分封制的状况,故A项排除;材料“王臣、诸侯等却一致拥戴周懿王的太子姬變即位”说明贵族在维护宗法制,故C项排除。‎ 点睛:材料“公元前892年”“周孝王死后,王臣、诸侯等却一致拥戴周懿王的太子姬變即位”是解题的关键信息;从中分析出西周时期贵族的宗法意识还是比较浓厚的;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2.传说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又叫“政月”。到了秦朝,由于赢政出生于一月,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又因“正”字的读音与他的名字同音,就下令把“正月”读作“征月”。这实质体现了 A. 中央集权的建立和加强 B. 历法为封建政府服务 C. 向社会宣扬君权神授观 D. 封建皇权的至髙无上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由“政月”到“正月”再到“征月”的演变,皆与秦始皇有关.体现的是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下的避讳制度.故D项正确。中央集权反映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与材料不符.故A项排除;题干不能说明历法的政治意义,排除B项;君权神授意思是君主受命于天,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排除。‎ ‎3.‎ ‎ 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A. 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 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 削弱六部的权限 D. 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明代地方行政制度的相关内容。由“直属六部”、“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等内容巡抚的出现减少了地方处理事务的环节,能够集中权力,提高效率,故选B。‎ ‎4.清朝打破了传统回避制度按政区划分的做法,改以百里为限,即官员不得在原籍、寄籍五百里以内(包括邻省)的地区任职。其目的在于 A. 完善地方监察制度 B. 完善人才选拔机制 C. 防止地方势力做大 D. 瓦解地方宗法体系 ‎【答案】C ‎【解析】根据“官员不得在原籍、寄籍五百里以内(包括邻省)的地区任职”可知,清朝采取异地为官的制度,通过异地为官可以避免为官者在乡土形成盘根错节的社会关系,防止官员偏袒徇情结党弄权在原地“坐大”并导致尾大不掉的后果,故C正确;材料信息与地方监察制度、人才选拔机制无关,排除AB;D不是清朝采取异地为官的制度的主要目的,起目的在于加强对地方官的控制,排除D。‎ ‎5.宋代产生了中国山水画,画家从一只鸟、一朵花开始,最后扩大为对宇宙自然全面的观察研究。与宋代这一绘画风格相关最密切的是 A. 理学思想的兴起 B. 商品经济的发展 C. 市民阶层的兴起 D. 政治上重文轻武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画家从一只鸟、一朵花开始,最后扩大为对宇宙自然全面的观察研究”可知材料中的绘画风格是通过探究万事万物来完成画作,体现了理学强调“格物致知”的方法,A项符合题意。B项,题干未反映商品经济发展对绘画风格的影响,排除。C项,题干绘画风格未体现市民阶层的精神需求,排除。D项,题干绘画风格与宋代政治特征无直接联系,排除。‎ ‎6.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 A. 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B. 吸收了京剧戏曲元素 C. 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D. 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 ‎【答案】D ‎【解析】由“官腔”、“雅乐”、“盛世元音”等词汇,可以看出昆曲被官府和贵族所重视,所以在重要的宫廷活动中常有昆曲演出,官府和宫廷主要代表了封建士大夫的欣赏层次和品味,江南地方郡邑大夫的活动也以昆曲显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说明昆曲流行的原因是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位,这体现了社会等级的分明,故选D而排除C;心学强调本心体悟和致良知,主张内心反省和自我领悟,与题意不符,故排除A;京剧形成于道光年间,而昆曲在明朝就流行了,所以排除B。‎ ‎7. 柏拉图说:“一个人要想成为伟大的人,就不应该只爱他自己,也不应该只爱自己的事情,而应该只爱公正的事情,不论那件事情碰巧是他做的,还是别人做的。”这表明了柏拉图具有 A. 广泛民主思想 B. 法治思想 C. 理性主义思想 D. 人民主权思想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个人要想成为伟大的人,就不应该只爱他自己,也不应该只爱自己的事情,而应该只爱公正的事情”可知柏拉图强调应该用自己的理性来判断,对于公正的是应该要多做,所以选C项 ‎8. 钱乘旦说:“‘光荣革命’建立起一个以议会为工具进行统治的多元寡头政府制度,操纵这个政权的是一二百个贵族,他们是乡绅地主和大商人集团的联盟。”以上材料说明 A. “光荣革命”并没有带来社会的巨变 B. “光荣革命”后议会权力超过了王权 C. “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寡头政治 D. “光荣革命”使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光荣革命”的认识。从材料及所学可知,光荣革命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之间的妥协,因此“光荣革命”并没有带来社会的巨变,故A项正确。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王权与议会权力的关系,故排除;C项不符合英国的政治体制,材料只是强调光荣革命之后的英国政治的特征,故排除;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是以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为标志,故排除D。故应选A。‎ ‎9.从政治经济结构看,德意志帝国(1871—1919年)呈现的是“经济巨人、政治跛子的半资本主义或者说是半专制主义的社会形态”。以下能支持这一观点的史实不包括 A. 皇帝拥有主宰议会、创制法律等权力 B. 德意志工业化进程加快 C. 德意志皇帝是国家元首 D. 皇帝任命宰相,宰相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 ‎【答案】C ‎【解析】德意志皇帝是国家元首不能说明德意志帝国是“政治跛子”,C项不能支持材料中的观点,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项。A、D项说明德国的代议制度不彻底、不完善,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符合材料信息“政治跛子”,但不符合题意,均排除;德意志工业化进程加快,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成为“经济巨人”,B项符合材料信息,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10. 费城会议召开前,华盛顿说:“事实已经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强制力量的干预,哪怕是为人们的利益而设计的最好的制度,也难以得到很好的采纳和执行。”这表明他主张 A. 维护邦联制 B. 加强中央权力 C. 巩固联邦制 D. 保障各州的权利 ‎【答案】B ‎【解析】题中的华盛顿指出的依照“强制力量”去执行好的制度,即是针对邦联制下地方权力过大的弊端,所以他主张加强中央权力,故B项正确,A、D两项排除;1787年费城会议召开时,联邦制还没有建立(1789年建立),谈不上巩固,C项排除。‎ ‎11.参加《南京条约》谈判的清朝钦差大臣伊里布等人认为,中英双方协定后的关税要比原有的自主关税略高,所以这是外交的成功。这一认识反映了他们 A. 曲解“最惠国待遇”的规则 B. 固守天朝上国的传统观念 C. 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 D. 践行“夷师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答案】C ‎【解析】最惠国待遇是指缔约国一方现在和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的优惠和豁免,也都给予缔约国对方国家,材料不涉及最惠国待遇,故A错误;中英双方协定关税,说明天朝上国的体制已经破坏,故B错误;无论关税高低,通过“中英双方协定”即侵害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但清朝官员们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说明他们缺乏近代国家主权的意识,故C正确;“夷师长技以制夷”指学习西方先进科技以抵御西方侵略,材料没有反映这一内容,故D错误。故选C。‎ ‎12.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废除买卖婚姻.规定“凡天下婚姻不论财”;平分田地,“照人口,不论男妇”等。这从本质上反映出太平天国运动 A. 真正实现了男女平等 B. 彻底抛弃了传统文化 C. 创造了新的发展模式 D. 具有一定的反封建精神 ‎【答案】D ‎【解析】材料“废除买卖婚姻”“凡天下婚姻不论财”表明太平天国运动在一定程度是反封建的,故D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没有摆脱封建思想的影响,没有实现男女平等,也没有抛弃传统文化,故AB项错误;《天朝田亩制度》是农民阶级斗争的产物,不是新的发展模式,故C项错误。‎ ‎13.1905年,同盟会成立时主张以十八星旗(“十八”代表内地十八省,不包括满洲人居住的东北地区)为国旗,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以五色旗(象征汉满回蒙藏五个民族)为国旗。这说明 A. 资产阶级革命派具有软弱性 B. 满清贵族与革命派实现了妥协 C. 近代中国民族观念不断进步 D. 民主革命的过程艰难而又曲折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题干材料中1905年,同盟会成立时的十八星旗代表内地十八省,不包括满洲人居住的东北地区反映了排满色彩,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以五色旗,象征汉满回蒙藏五个民族,代表了中华民族,这体现了近代中国民族观念不断进步,故C项正确;其余三项均在材料未体现,应排除。故选C。‎ ‎14.‎ 五四运动亲历者陆懋德说:近三百年来,学界青年敢在天安门开会聚众,并打倒卖国贼,此为北京所见之第一次。”这一言论 A. 低估了青年学生的示范作用 B. 批评学生运动鲁莽性 C. 表明五四运动目标完全实现 D. 赞誉了学生的爱国精神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近三百年来,学界青年敢在天安门开会聚众,并打倒卖国贼,此为北京所见之第一次。”可知,他赞誉了学生的爱国精神。故答案为D项;是正确反映了,而非低估了青年学生的示范作用,排除A项;B项说法与主旨不符,排除;五四运动目标是部分实现,而非完全实现,排除C项。‎ ‎15.1922年陈独秀起草《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指出:“加给中国人民(无论是资产阶级、工人或农人)最大的痛苦的是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此宣言 A. 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 B. 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C. 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 D. 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方针 ‎【答案】B ‎【解析】依据“加给中国人民(无论是资产阶级、工人或农人)最大的痛苦的是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认识到反帝反封建的重要性,结合题干时间“1922年”可知,这是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内容,故B正确;A项是1919年五四运动的意义,不符合题意和时间,应排除;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是1924年的国民党一大的召开,与题干时间和信息不符,故C错误;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方针是在1927年八七会议上,与题干时间和信息不符,故D错误。‎ ‎16.1930年,武汉、长沙、广州等南方的大中城市,陡然增加了许多豪绅地主,尤其是江西的南昌、赣州等地,更是在短时间内涌人了十多万地主及其家属。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实践 B. 国内发生严重经济危机 C.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影响 D.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阻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0年前后,在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指导下,中共在江西等地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领导人民进行土地革命,使当地的豪绅地主大量涌人城市,故A项正确;B不是主要原因,排除;1926年北伐战争,C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D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17.“毛泽东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革命实际结合起来,领导党和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毛泽东找到“正确道路”是在 A. 大革命时期 B. 红军长征时期 C. 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 D. 抗日战争时期 ‎【答案】C ‎【解析】 “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主要指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即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这一理论提出在井冈山革命战争时期,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还没提出;B、D选项过晚。‎ 请在此输入详解!‎ ‎18.‎1945年10月12日,西安《秦风日报》发表社论说:“分裂内战的阴霾可望由此扫清,和平建国的时代可望于兹开始……”它出现的背景是 A. 《双十协定》的签署 B. 《国内和平协定》的签署 C. 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D. 抗日战争的胜利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945年10月12日”和“和平建国的时代可望于兹开始”可知,社论针对的是1945年重庆谈判达成的“双十协定”。故答案为A项。《国内和平协定》是1949年北平谈判签署的,排除B项;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是在1946年初,排除C项;从材料中的“分裂内战的阴霾”可知,社论针对的不是抗日战争的胜利,排除D项。‎ 点睛:1945年的重庆谈判,国共双方于‎10月10日签署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协定规定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等。‎ ‎19. 19世纪中叶后,中国被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人类文明演进角度看,这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A. 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 B.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C. 农民和手工业者大量破产 D 清政府被迫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19世纪中叶后”、“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最主要影响”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明显属于无关项;C项虽有一定道理,但不是“最主要影响”;D项明显属于无关项,不符合史实。进一步可知,鸦片战争后,由于外来商品的冲击,中国的棉纺织业走向衰败,B项表述客观,符合史实和题干要求。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20.成熟于同治、光绪年间,在中国众多戏曲剧种中被称为“国粹”的是 A. 徽剧 B. 越剧 C. 京剧 D. 昆曲 ‎【答案】C ‎【解析】成熟于同治、光绪年间,在中国众多戏曲剧种中被称为“国粹”的是京剧,故选C;ABD属于地方戏剧种,影响力不及京剧,排除。‎ ‎21.1903年,章太炎在《顺天时报》刊登《征婚告白》,条件:鄂籍人;大家闺秀,性情开放;要通文墨,精诗赋;双方互相平等;夫死可嫁,亦可离婚。这反映了当时 A. 报纸开始推动社会启蒙和时代进步 B. 先进的婚姻观念已经成为时代风尚 C. 传统的封建礼教受到新思想的冲击 D. 女性的社会地位得到进一步提高 ‎【答案】C ‎【解析】从章太炎征婚的要求“双方互相平等;夫死可嫁,亦可离婚”可以看出,其征婚的标准与传统的婚姻标准不一样,这从实质上反映的是对传统的封建礼教的否定,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强调报纸的作用,排除A项;“成为时尚”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不能证明女性地位的提高,排除D项。‎ ‎22.清代一派别为避免“上有所措置,不能喻之民,下有所苦患,不能告之君,则有喉舌而无喉舌”而纷纷创办报刊。该派别应属于 A. 顽固派 B. 洋务派 C. 维新派 D. 革命派 ‎【答案】C ‎【解析】顽固派盲目排外,所以创办报刊不属于顽固派的行为,故排除A项;洋务派主要意图通过兴办洋务实现富国强兵,并没有纷纷创办报刊,故排除B项;根据题意可知,这一派别创办报刊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上下之间的沟通,是维护君主制的,而革命派则是主张推翻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所以这一派别应该属于维新派,而不是革命派,故排除D项,故选C项。‎ ‎23.“这真是一条遥远漫长的道路。这不单单指从华盛顿到北京相隔的空间距离……现在西洋头号强国的总统终于万里迢迢来到了北京进行访问。”《朝日新闻》所描述的这一事件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A.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 冷战时代的结束 D. 日内瓦国际会议成功举办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材料反映的是尼克松访华。尼克松1972年访华签署了《联合公报》,中美关系正常化。故选A。B项是在1971年,在美国总统访华之前;冷战结束是在1991年;D项是在1954年。都不符合题意。‎ ‎24.1984年,邓小平指出:“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为扩大开放,中国采取的进一步措施是 A. 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B. 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C. 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D.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答案】B ‎【解析】 ‎ ‎“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说明为了经济发展需要对外开放,再结合题干所述的时间1984年及所学知识可以知道,这一年我国做出了开放沿海港口城市的决定,故选B;A属于1979年的举措,C是1985年的举措,D则属于20世纪90年代的事情,故排除。‎ ‎25.历史探究小组在介绍某国际组织时说:“成员从亚洲、大洋洲到南北美洲,有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也有现代崛起的工业国家……有的领土横贯大陆,有的是浩瀚大洋中的岛屿。”这一国际组织应当是 A. 北美自由贸易区 B. 欧洲联盟 C. 亚太经合组织 D. 东南亚国家联盟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亚太经合组织从地域来看,属于环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从成员看,既有发展中国家,也有发达国家。故答案为C。北美自由贸易区只有北美三国;欧洲联盟只是欧洲部分地区参与的经济组织;东南亚国家联盟是东南亚国家组成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故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26.20世纪70年代中国重大科技成就中,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是 A.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B. 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 C. 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D. 研制成功“银河”巨型计算机系统 ‎【答案】C ‎【解析】第二次绿色革命是指通过国际社会共同努力,运用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培育既高产又富含营养的动植物新品种以及功能菌种,促使农业生产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在促进农业生产及食品增长的同时,确保环境可持续发展。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是袁隆平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故答案为C项。其他三项与“第二次绿色革命”的含义不符,排除A、B、D项。‎ ‎27. “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 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 A. “一国两制”的提出 B. “九二共识”的确定 C. 中国困际威塑的提高 D. 中国国力的强大 ‎【答案】D ‎【解析】从“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等信息判断材料表明的是1999年12月澳门回归祖国,澳门回归祖国洗雪了中华民族耻辱的一页,而且意味着西方在中国的殖民主义统治结束,之所以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腾飞,综合国力的强大。‎ ‎28.据统计,1954年1月到4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1953年同期的5倍,为1952年同期的50倍,东北各研究所俄文书刊借阅量也大幅增加。这表明当时 A. 科学研究已与国际前沿接轨 B. 科教兴国战略已展开 C. 对苏联经验的反思蔚然成风 D. 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 ‎【答案】D ‎【解析】由时间“1954年”可知,当时我国正在开展以苏联援助为特色的一五计划,意在改变我国工业化基础薄弱的状况,故俄文书刊借阅书增加显著,故选D;当时两大阵营尖锐对峙,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敌视和封锁我国,所以我国科学研究难以与国际前沿接轨,排除A;科教兴国始于1995年,时间不符,排除B;由我国借阅苏联书刊大幅增加来看,反映出我国学习苏联经验蔚然成风,而反思苏联经验要到1956年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排除C。‎ ‎29.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的财产的多寡来规定的,于是,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氏族制度(世袭特权)遭到新的失败”。这是对雅典哪次改革的评价 A. 梭伦改革 B. 克里斯提尼改革 C. 伯里克利改革 D. 柏拉图改革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根据公民的财产多寡来划分他们的等级,不同的等级享受不同的权利,这是梭伦改革的内容,A项正确。克里斯提尼创立陶片放逐法,确立了雅典民主制,与题意不符,排除B。伯利克里改革引领雅典民主政治走上了黄金时代,与题意不符,排除C。柏拉图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代表作是《理想国》,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 点睛:抓住材料关键信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的地产的多寡来规定的”“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氏族制度(世袭特权)遭到新的失败”,结合梭伦改革的内容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 ‎30.《十二铜表法》规定:“夜间行窃,如当场被杀,应视将其杀死为合法。”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罗马法重视道德修养 B. 罗马法强调“轻罪重罚”‎ C. 罗马法维护私有财产 D. 罗马法蔑视人权 ‎【答案】C ‎【解析】行窃侵犯了私有财产,罗马法认为当场杀死行窃之人为合法,体现出罗马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选项C正确;材料未反映出罗马法对道德的强调,排除A;轻罪重罚是秦律的特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B;材料中无法看出罗马法对人权的蔑视,排除D。‎ 二、材料题(40分)‎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chóu),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汉高祖)矫秦皇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而郡县之制,无改于秦。‎ ‎——《隋书·地理志》‎ ‎(1)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高祖“矫秦皇之失策”的措施。‎ ‎(2)据材料一、二,秦汉对待诸子功臣的态度有何不同并结合所学说明原因。‎ ‎【答案】(1)原因:血缘关系疏远;周王室衰微。‎ 措施:采用郡国并行制。‎ ‎(2)不同:秦:赏赐诸子、功臣。汉:分封诸子。‎ 原因:秦朝,吸取春秋战国诸侯割据的教训,为加强中央集权,对待诸子功臣以赏赐代替分封。‎ 西汉,吸取了秦朝二世而亡的教训,为巩固统治,在郡县制的基础上,分封同姓子弟。‎ ‎【解析】‎ ‎(1)原因:根据“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可得出血缘关系疏远;根据“周天子弗能禁止”可得出周王室衰微。措施:根据“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而郡县之制,无改于秦”可得出采用郡国并行制。 (2)不同:秦:根据“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可得出赏赐诸子、功臣。汉:根据“封建王侯”可得出分封诸子。原因:根据“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chóu),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可得出秦朝吸取春秋战国诸侯割据的教训,为加强中央集权,对待诸子功臣以赏赐代替分封。根据“矫秦皇之失策”可得出西汉吸取了秦朝二世而亡的教训,为巩固统治,在郡县制的基础上,分封同姓子弟。‎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外交史上的重要事件或条约。‎ 时间 事件或条约 影响 ‎1842年 ‎《南京条约》‎ ‎“以前是中国处于命令的地位去决定国际关系”的局面发生了根衣性转变 ‎1895年 ‎《马关条约》‎ 中国面临着被“瓜分”的民族危机,传统的宗藩体制已经崩溃,华夷秩序几乎荡然无存 ‎1901年 ‎《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919年 巴黎和会 中国与外国的条约关系,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开始和另一个时代的结束 ‎1928年 ‎“改订新约”运动 减少了一些帝国主义在我国长期享有的特权,否认了领事裁判权的合法性,增加了国家的关税收入; 但又很不彻底 ‎1943年 中英、中美签订新约 取消英美通过《辛丑条约》攫取的特权;将上海及厦门公共租界之行动与管理权交与中国政府,凡关于上述租界给予英美政府之权利应予终止等 材料二 ‎ 当时,在中国享有带有不平等性质的权益的国家主要是美、英、苏三家。在具体实践中,中国政府采取了不同的对策。美国是当时与新中国最为敌对的国家。中国政府对中美商约等一系列条约采取了不予承认的立场.美国此前在中国所享有的特权至此在大陆全部丧失。这种处理干脆利落。苏联是中国最重要的盟友。对于中苏友好条约,中国政府并没有断然宣布废除,而是积极地与苏联政府重新谈判。1950年2月,中苏订立了新的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有关协定。协定规定在不迟于1952年末.苏联将中长路的一切权利及一切财产无偿移交中国,苏军从旅顺口撤出,大连行政完全由中国政府管辖,苏方临时代管或租用的财产,应由中国政府接收。至此, 可以说中国已经完全挣脱了百年之久的不平等条约的束缚 ‎——《新中国:不要“平等权利”遗留问题慢慢解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百年间在签订外交条约方面的变化趋势。‎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答案】(1)1919年之前,以不平等条约为主流;1919年以后,逐步修改或收回不平等权利 但因中国弱小等原因,没有实现平等权利。‎ ‎(2)不平等条约使中国民族危机目益严重,破坏了中国社会主权和领土的完整;阻碍了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有利于列强对旧中国的侵略和掠夺;激发了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反封建的斗志促使民族意识觉醒。近代后期收回权利或修改的不平等条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新中国完全摆脱不平等条约奠定了基础。‎ ‎【解析】‎ ‎(1)变化趋势:依据材料一表格信息从1919年为界限进行分析。据表格信息可知1919年之前,以不平等条约为主流;而1919年以后,逐步修改或收回不平等权利。‎ ‎ (2)本题分析依然从1919年时间为节点。依据材料和所学可知1919年之前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破坏中国社会主权和领土的完整、阻碍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和促使中国人民的反抗以及近代化等分析回答。依据所学围绕1919年之后的收回权利的信息从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以及为新中国完全摆脱不平等条约奠定基础等回答。‎ ‎3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以来,在列强的压力下,中国被迫开放了一系列通商口岸。自1898年至1910年,清政府又主动开设了30余个商埠。‎ 清末自开商埠分布示意图 ‎——据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编》等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有关自开商埠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 ‎【答案】评分要求:所提取信息明确清晰,必须源自材料;论据准确,史实引用合理,围绕所提取的信息;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示例:集中于沿海地区。沿海地区已有众多被迫开设的通商口岸,交通相对便利、经济相对发展;自开商埠,可分洋人之利,且可利用便利条件,促进地区发展,并抵御外侵。‎ ‎【解析】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主要考查自开商埠与约开商埠的不同,考查角度新颖。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本题的解答,首先要提取归纳材料中的一个主题,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观点必须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特别要注意,理由一定要能够充分说明观点。‎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