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3.50 KB
- 2021-08-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2020·浙江名校协作体高三联考)近代某一女性服饰样式1929年由中华民国政府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20世纪50年代以后被冷落,“文化大革命”中被视为“资产阶级情调”遭受批判,1984年再次被定为女性外交人员礼服。该服装样式是( )
A.传统满族旗袍 B.改良旗袍
C.苏式连衣裙 D.干部服
解析:选B。孙中山提出民族主义,具有反清的特色,中华民国不可能将传统满族旗袍定为国家礼服,故A项错误;中华民国确定的礼服是近代中西合璧的改良旗袍,故B项正确;苏式连衣裙流行于新中国成立后,故C项错误;干部服流行于20世纪50年代,故D项错误。
2.在南京,1912年2月,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注意到:“(浙军)带着剪刀作为武器在南京各街道上游行,剪掉所有那些仍然蓄发的中国人的辫子。……南京人民对浙军的暴行感到非常愤恨。”同期,在成都、长沙、昆明等地,也因军队强制剪辫而引发了民众恐慌,甚至发生了血案。再次一级的城市及乡村,没有革命军的强迫,剪辫者更少。材料反映了( )
A.政治革命导致社会习俗迅速改变
B.临时政府不关心民众
C.社会革命比上层政治革命困难
D.临时政府不尊重人权
解析:选C。由材料“再次一级的城市及乡村,没有革命军的强迫,剪辫者更少”可知,乡村剪辫的人很少,这说明辛亥革命对乡村影响较弱,社会革命比较困难,故C项正确;由材料可知,习俗并未迅速改变,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底层民众对革命的不理解、不关心,不是临时政府不关心民众、不尊重人权,故B、D两项错误。
3.1894年7月2日,一家商行在《天津早报》上刊登了一则广告:“本行新到洋醋、东洋竹篮仔、吕宋酸果、白兰地等,恭候光临。”材料反映了( )
A.物质生活的时尚发生变化 B.维新变法使生活观念转变
C.报纸开始刊登商业广告 D.市民衣食住行基本西化
解析:选A。据题干可知该商行有洋货的供应,说明人们物质生活的需求发生了变化,故选A项。
4.(2020·宁波十校高三联考)右图是1919年5月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湘潭学友会的合影,该图反映了中国近代初期生活变迁的主要特征是( )
A.中西合璧、土洋并存
B.删繁就简,婚姻自主
C.交汇碰撞,日新月异
D.返璞归真,渗透融合
解析:选A。从照片可以看出,人物着装有西装革履、长袍马褂,故A项正确;图片为学友会的合影,不能反映当时婚姻状况,故B项错误;静态的照片不能反映日月变迁,故C项错误;照片反映了服饰的土洋结合,与返璞归真不符,故D项错误。
5.(2020·丽水模拟)1924年印度诗人泰戈尔来华讲学,林徽因和徐志摩陪同翻译。在上海,泰戈尔可能会看到的社会现象有( )
①公共汽车的运行 ②民众观赏电视节目《吉檀迦利》 ③自由恋爱成为一种时尚 ④改良旗袍成为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选D。1924年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运行,故①正确;电视节目出现在新中国成立后,故②错误;自由恋爱成为一种时尚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故③错误;改良旗袍是在民国时期流行,故④正确。故选D项。
6.(2020·台州期末)清末的上海,“无论其为官为商为士为民,但稍有赢余,即莫不竟以衣服炫耀为务,即下至娼优隶卒,就其外貌观之,俨然望族之家”。民国初年,这种社会现象较之清末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变化表明当时( )
A.服饰西化现象逐渐风靡上海
B.政治变革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C.上海社会等级观念日益淡化
D.攀比之风盛行导致风气败坏
解析:选C。中国古代,服装是人的社会地位和身份的象征,而到了近代,只要具备经济条件,就可以穿得很好,无论地位高低以及从事何种工作,说明了服装使传统的等级尊卑观念发生了改变,故选C项。
7.(2020·嘉兴选考模拟)阅读下表。对下表的分析正确的有( )
上海市离婚原因及方式统计分析(%)(1929~1932年)
原因
年份
意见不合
不道德
虐待遗弃
经济压迫
男主动
女主动
协议
1929
77.7
9.5
5.1
1.4
20.6
20.6
58.8
1930
73.4
14.5
4.0
0.8
20.8
16.2
63.0
1931
86.4
0.5
2.5
0.5
10.0
7.5
82.5
1932
86.5
1.9
5.2
1.0
6.0
10.4
83.6
总计
78.7
7.7
4.1
0.9
15.6
14.2
70.2
①婚姻中的情感、观念等因素越来越被重视 ②男女平等已然实现 ③城市新女性表现出自信和自立 ④传统婚姻观念在城市中已悄然消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根据材料,1929~1932年上海市离婚的原因中,意见不合占“78.7%”,故①正确;材料仅是上海一地的离婚数据,不能以偏概全,反映男女已经实现平等,故②错误;根据材料,1929~1932年上海离婚案例中,男主动“15.6%”,女主动“14.2%”,协议“70.2%”,表明城市女性越来越自信、独立,故③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离婚数据,不能反映结婚数据,故④错误。选择B项符合题意。
8.(2020·丽水、衢州、湖州高三质检)近代中国交通艰难起步,步履蹒跚,而如今的交通事业成就斐然。下列有关近代以来中国交通事业发展正确的是( )
①上海轮船招商局是近代航运的开端
②20世纪40年代中国民航事业起步
③19世纪末收回利权运动使铁路事业较快发展
④20世纪早期一些沿海城市开始出现公共汽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选B。由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民航事业起步是在20世纪20年代初,排除含有②的选项,故B项符合题意。
9.1934年出版的《中国实业志·山东省》记载:“山东近年电话建设,颇有进步,而济南为电话线网之集中点。但有商办、省办、部办三种。商办者,成立最早,通话范围在济南市区,省办、部办电话,皆最近五年成立。”此记载可以佐证近代山东( )
A.通讯事业的起步早于其他省份
B.社会信息的流通速度加快
C.工商业的发展由分散趋向集中
D.经济重心从沿海转向内地
解析:选B。从山东省电话建设的发展状况可知,山东通讯事业发展很好,可以佐证社会信息的流通速度加快,故B项正确。
10.(2020·金丽衢十二校联考)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清晰地反映了社会的进步。下表所列信息,按时间(洋务运动后、辛亥革命后、新中国成立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
新式住宅、《渔光曲》、中华邮政、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
②
磁悬浮列车、“村村通”工程
③
长袍马褂、《中外纪闻》、最早的航运企业、自办有线电报
④
布拉吉、火葬、邮电部、北京地铁
A.③①②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④② D.①③④②
答案:C
11.(2016·10月浙江选考,T28)1905年,《民报》第一号刊载了四幅人物画,目录标题分别是“世界第一之民族主义大伟人黄帝”“世界第一之民权主义大家卢梭”“世界第一之共和国建设者华盛顿”“世界第一之平等博爱主义大家墨翟”。《民报》此举的根本目的是( )
A.以中西杰出人物为标杆树立人生新坐标
B.考订黄帝、墨翟、卢梭、华盛顿的历史地位
C.利用报刊媒介进行民主革命的舆论动员
D.立足三民主义理论评价中西历史人物
解析:选C。由题干材料信息“1905年”“《民报》”“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共和国”“博爱主义”等可知,此举的根本目的是利用报刊媒介进行民主革命舆论动员,故C项正确。
12.下表所列的各种文化现象中,哪一组具有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特征( )
组号
流行服饰
流行语
阅读
文娱形式
A
列宁装
最可爱的人
苏联小说
扭秧歌
B
军装
破“四旧”
毛选
学唱样板戏
C
中山装
“时间就是金钱”
古典文学
看电视剧
D
唐装
上网
时装杂志
跳交谊舞
解析:选A。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列宁装”“最可爱的人”“苏联小说”“扭秧歌”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生活场景,故A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百余年来,中国的铁路事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6年7月3日,吴淞铁路举行通车典礼,被后人称为“中国铁路建筑史的正式开端”,比西方最早修建的铁路晚了半个世纪。它是英美背着清政府擅自在中国的土地上修建的。清政府在交齐28.5万两白银将其赎回后,竟把这条有用的铁路给拆除了。
到1904年日俄战争前,1万多公里中国的铁路权益先后落入列强之手。
1909年10月,中国自己设计、自己施工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建成通车。
1910年湖北省要求准予商办川汉铁路。
从1928年至1937年七七事变的10年间,国民党政府在关内仅修建3 600公里铁路。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在西南、西北大后方,勉强修建了1 900公里铁路。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只顾发动内战,基本没有修建铁路。
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全国仅有2万多公里铁路,大都分布在东北和沿海地区,
能够维持通车的只有1万多公里。
材料二 从1952年建成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算起,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完成为止,新中国先后建成干支线6 100公里,新增的营业里程占全部营业里程的18%以上。新建的宝成、兰新两大干线以及黎湛、蓝烟、鹰厦、萧穿等线加强了西北、西南与全国的联系。
2006年4月27日,上海磁悬浮列车结束两年试运,正式投入营运。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顺利实现了全面通车,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2011年6月30日15时,京沪高铁正式开通运营。
到2015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2万公里以上,其中高速铁路1.6万公里以上。以高速铁路为骨架,总规模5万公里的快速铁路网将基本建成。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旧中国铁路发展状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
(2)与旧中国相比,新中国的铁路建设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概括这一变化的时代背景。
解析:(1)第一小问状况,结合材料中“1876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全国仅有2万多公里铁路,大都分布在东北和沿海地区”“1万多公里中国的铁路权益先后落入列强之手”“1910年湖北省要求准予商办川汉铁路”等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因素,从外部列强入侵、内部政局动荡、经济落后等方面分析。(2)第一小问变化,依据材料二,从数量增加、布局更加合理等方面分析。第二小问背景,从政治上的独立、改革开放带来经济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借鉴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等方面分析。
答案:(1)状况:起步晚;发展缓慢;列强争夺路权;由国办到商办;数量少,质量差;分布不均衡。
因素:列强入侵;政府腐败无能;战乱频繁,政局不稳;经济落后。
(2)变化:铁路数量增加;形成了覆盖全国的铁路网;运行速度提高;实现铁路现代化。
背景:民族独立;第三次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改革开放;工业化建设成就显著,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50年代后外国在华办报活动的步子日趋加快。在华外报大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是中文报刊的复兴与发展、特别是商业性中文日报的迅速发展。六七十年代后,随着外国商人、传教士以及其他人士的深入各地,在华外报由南向北、由东向西不断扩展,至九十年代维新运动兴起之前,一个以上海为中心,以广州、汉口、天津、香港、澳门等南北重要城市为基地,散布于8个省14个城市的外报网络基本建成。
1895年维新运动兴起以后,以民办报刊为主体的民族报业逐渐崛起,结束了外报长期垄断中国报业市场的局面。随着维新变法运动的全面展开,国人办报活动出现了第一次高潮。自1901年至1911年,官绅士民积极创办各类报刊,新办报刊数量与年俱增。据不完整统计,
1901年为34种,至1911年为209种。办报点也已遍布全国,计有上海、北京、天津乃至伊犁、西藏等国内60多个城市或地区。在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中,民办报刊仍然是民族报业的主体,旨在变法图强、注重政论文章的政治性报刊仍然是民族报业发展的主流。
——摘编自黄瑚《中国近代新闻史发展的三个阶段》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晚清报刊业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对于报刊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所起的作用,有人认为是中国社会动乱的帮凶;有人认为是中国社会进步的推手。请你选择其中一个观点,结合史实分析说明。
解析:(1)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分别从办报的主体、内容、阶段、种类、分布范围、意义等角度来进行阐述;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晚清时期的阶段特征来回答即可。(2)首先选择其中的一个观点,其次再列举其中的史实,然后说明论证。
答案:(1)变化:从外报为主体,到民族报业逐渐崛起;民办报刊逐渐合法化;报刊业发展呈现阶段性特征;报刊报道内容广泛;报刊种类多;办报点分布范围广,逐渐遍及全国;报纸杂志担当启蒙和救亡图存使命。
原因:政治运动推动;民族危机加深;政府政策调整;民族工业兴起;西学传入;有识之士推动。
(2)示例一
报刊是中国社会动乱的帮凶。“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期间,全国各地主要报纸杂志报道大量严重失真新闻,导致人民生产积极性下降,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出现1959~1962年三年严重经济困难。“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报刊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
示例二
报刊是中国社会进步的推手。三民主义、辛亥革命。1905年,孙中山办《民报》,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他利用各种报刊作为武器,不断宣传三民主义思想,聚集了一大批革命志士,发动革命创立共和,推动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