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6.23 KB
- 2021-08-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五部分 世界近代史
第十四单元 近代西方文明的兴起
探考情 悟真题
【考情探究】
考点
主要内容
5年考情
预测热度
考题示例
考查角度
核心素养
西方代议制
民主的确立
(1)“光荣革命”;《权利法案》;责任制内阁
(2)美国1787年宪法
2017课标Ⅱ,34,4分
美国总统的权力
历史解释
★★☆
2016课标Ⅰ,33,4分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历程
历史解释
2015课标Ⅰ,33,4分
英国国王权力的变迁
史料实证
新航路的开辟
与殖民扩张
(1)新航路开辟
(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3)世界市场的拓展
2019课标Ⅰ,33,4分
西葡和英国殖民扩张的不同影响
唯物史观
★★★
2018课标Ⅱ,33,4分
运用示意图考查奴隶贸易的影响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2018课标Ⅰ,42,12分
以小说《鲁滨逊漂流记》描述的现象为背景材料,考查近代西方的社会风貌
时空观念
唯物史观
2015课标Ⅱ,32,4分
中西方贸易的发展
历史解释
人文主义的发
展与科技文艺
(1)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2)经典力学;浪漫主义文学;浪漫主义美术;浪漫主义音乐
2019课标Ⅱ,33,4分
从15世纪欧洲出现印书坊的城市看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历史解释
时空观念
★★☆
2019课标Ⅱ,34,4分
启蒙思想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历史解释
2019课标Ⅲ,32,4分
查理二世提高英国国教会地位的目的
时空观念
历史解释
2018课标Ⅲ,33,4分
法国启蒙思想的流行
历史解释
2017课标Ⅱ,33,4分
文艺复兴的背景
历史解释
家国情怀
分析解读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由相对分散孤立,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自此,西方世界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发生一系列重大变化,欧美逐步崛起,开始领先于世界。
近几年,课标全国卷对本单元的考查主要集中在英美政治制度的特点,近代西方国家资本原始积累和人文精神的发展等主干知识上,从题型上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并重,试题多运用新史料设置新情境,引导考生运用唯物史观分析重大事件,体现素养立意,预计未来高考仍会延续这一思想。
备考建议:(1)本单元内容较多,涉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诸多方面,分散在教材多个角落,建议以西方文明崛起为主线,归纳、串联主要内容。(2)近代西方崛起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各种因素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启蒙思想与西方民主制度,政治对文学艺术的影响等,注意这种联系。(3)注意运用唯物史观审视历史重大事件。
【真题探秘】
破考点 练考向
【单元概览】
一、时空定位
二、阶段特征
从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工业革命在欧美的扩展,这一时期近代西方文明崛起。
政治方面
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逐步确立。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1721年后,责任制内阁逐渐形成,君主立宪制得到进一步发展;北美独立战争胜利后,美国颁布了1787年宪法,确立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共和制度,在一个大国确立共和制度,是一个伟大的创新
经济方面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出现并得到拓展。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成为世界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它结束了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使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欧洲与亚洲、非洲的经济联系进一步密切,与美洲开始了经济交往,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同时也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沿着开辟的新航路,葡、西、荷、法、英等国开始了殖民扩张,不仅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也使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拓展
思想方面
三大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相继发生。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是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其实质是宣传资产阶级思想;宗教改革打破了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和发展;启蒙运动以“理性”为核心,提倡民主、科学、自由和平等,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法国、欧洲、世界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科技文艺方面
科技文艺上,牛顿建立经典力学体系,浪漫主义文学、绘画和音乐产生
【考点集训】
考点一 西方代议制民主的确立
1.(2019北京文综,22,4分)1924年,英国保守党和自由党对工党政府提出了谴责动议,工党政府将它视为不信任案。按照英国政治体制,政府接下来可以( )
A.否决谴责动议,继续执政
B.要求解散议会,重新大选
C.将谴责动议提交国王裁决
D.向最高法院提起违宪诉讼
答案 B
2.据记载,18世纪初英国国王常用赏赐官职、俸禄的方式拉拢下院议员,得到职位和年金的下院议员通常对国王唯命是从,被称作“宫廷党”。由此可知( )
A.英国政党政治基本形成 B.英王权力日益膨胀
C.英王操纵了议员的选举 D.君主立宪体制尚未完善
答案 D
3.1803年,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约翰·马歇尔在“马伯里诉麦迪逊案”中作出判决:法院不能行使宪法没有授予的权力,国会通过的立法如果违背宪法则无效。从而确立了最高法院有权审查国会立法或总统行政命令是否违宪的司法审查制度。该制度的确立( )
A.剥夺了国会的立法权限 B.打破了权力的制衡机制
C.保证了总统的依法行政 D.维护了宪法的至上权威
答案 D
4.1913年,比尔德出版《美国宪法的经济观》一书,他在书中逐一列出了55个制宪人士的经济状况,并论证了他们如何从维护各自的利益出发而影响了宪法的成文,并进一步指出美国宪法是参与制宪会议的货币、公债、制造业、贸易和航运4个利益集团发起和推动的,是55个有产者利益博弈的结果。据此可知,比尔德认为,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 )
A.照搬了启蒙思想家的立国原则
B.顺应了自由主义的时代潮流
C.不能代表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诉求
D.代表了美国垄断资产阶级利益
答案 C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内阁最早出现于英国……16世纪至18世纪初的内阁还只是处于萌芽状态,最初只是国王与大臣共商国事的会议。一直到英国的乔治一世担任国王期间,由于不会说英语,他开始很少参加内阁会议,反而由大臣主持,这样就首开英国内阁制的先声。1721年,英国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出任内阁首相,责任制内阁逐步形成,后来不断发展完善。英国的内阁主要由首相提名成员名单,国王批准成立,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但实际上要对议会负责……内阁由首相主持,是英国政府的核心,是行政决策机构。
——摘编自李娜《浅议中英内阁制度》
根据材料,指出18世纪后英国内阁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此变化带来的影响。(8分)
答案 变化:由国王的咨政机构转变为独立的行政决策机构;由对国王负责转向对议会负责。
影响:完善了英国的民主政治体制;推动英国最终建立“虚君”的君主立宪制;推动了责任制内阁的形成;客观上削弱了议会的权力。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到18世纪80年代中期,“邦联显然已奄奄一息,危若累卵。邦联拥护者的最后希望也破灭了,阻止美国各主体部分的瓦解已迫在眉睫”。尽管费城制宪会议上与会代表之间存有分歧,“最终,联盟结合的重要性压倒了地方利益;9月17日这一天,毁誉参半的宪法草案呈现在美国民众面前”。
——摘编自[美]托马斯 H.考克斯
《美国宪法创制史观的演变》
材料二 美国制宪者们采取了权力分化的手段,使权力不完全掌握在任何一方,从而避免了“多数人的暴政”。在设计中央政府内部分权机制时,把行政权授予了间接选举产生的总统。制宪者们在宪法中精心设计了一套纵向和横向分权措施,通过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纵向分权和联邦内部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部门横向分权来限制政府的权限,约束政府的行为。
——摘编自庄崴《论美国宪法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邦联”“奄奄一息”的原因及影响。(5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87年宪法所规定的联邦体制的进步之处,并说明其作用。(7分)
答案 (1)原因:邦联政府软弱无力;美国面临着国内外严重的危机。
影响:严重影响了美国的国际形象;加剧了国内矛盾的激化;推动了1787年宪法的制定。
(2)进步之处:强化了联邦政府的权力;保留了地方政府的一些自主性;体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作用:有利于协调中央政府与地方各州的关系;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稳定;有利于美国经济的发展;为其他国家民主政治的构建提供了样例。
考点二 新航路的开辟与殖民扩张
1.(2018海南单科,16,2分)有关欧洲近代史的一部著作形象地描述道:挪威是他们的森林,莱茵河两岸是他们的葡萄园,爱尔兰是他们的牧场,普鲁士、波兰是他们的谷仓,印度和阿拉伯是他们的果园。这段描述可以用来说明( )
A.西班牙的殖民扩张 B.荷兰海上贸易的发达
C.拿破仑帝国的兴盛 D.英国殖民地版图广阔
答案 B
2.新航路开辟以后,来自美洲的金银大量涌入葡萄牙;葡萄牙商人变得富有,他们纷纷取得地产,购买贵族头衔。而同时期的法国则鼓励对外贸易,发展工商业,多储备金银。这些现象( )
A.加快了两国社会转型的完成
B.导致两国不同的发展轨迹
C.受两国不同的地理环境影响
D.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答案 B
3.1585年到1604年,在政府授权下,英国每年至少有一两百武装商船出海,专门在大西洋和加勒比海劫掠他国运输船队,每年的掳获收益平均可达20万英镑。这一现象( )
A.导致了英荷战争的爆发
B.推动了英国的资本原始积累
C.促成了欧洲商贸中心转移
D.反映了英国社会矛盾的缓和
答案 B
4.国家通过实施重商政策对经济进行全面控制;大力促进海外贸易,成立特许商业公司垄断贸易,制定进出口禁令或保护性关税促进本国制造业的发展;同时逐步清除阻碍国内贸易的种种中世纪羁绊,改变度量衡、币制和税收混乱局面,制定了一系列工业法规来规范生产。这些举措的实施是在( )
A.15—16世纪的中国 B.16—17世纪的英国
C.18—19世纪的英国 D.18—19世纪的美国
答案 B
5.据记载,美洲于1540年到1700年,至少产银4万吨,可能多至六七万吨,其中约80%运往了欧洲。此记载可用于研究( )
A.美洲种植园经济的发展
B.葡萄牙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
C.欧洲商业革命发生的原因
D.欧洲价格革命发生的原因
答案 D
6.下面是1601—1780年西欧金银出口量(单位:吨,银当量)
时间
到波罗
的海岸
到地中
海岸
从荷兰
到亚洲
从英国
到亚洲
合计
1601—1650年
2 475
2 500
425
250
5 650
1651—1700年
2 800
2 500
775
1 050
7 125
1701—1750年
2 800
2 500
2 200
2 450
9 950
1751—1780年
1 980
1 500
1 445
1 450
6 375
——据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由上表可推知( )
A.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B.大西洋沿岸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C.西方殖民扩张遭到抵制
D.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占优势地位
答案 A
7.据载,在整个18世纪,西欧从中国输入的茶叶翻了几倍,价值达到1.8亿两白银,其中英国人的消费占据了一半以上。推动这一情况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A.中国自然经济抑制了进口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拓展
C.清政府对对外贸易的重视 D.西欧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
答案 B
8.(2019江苏单科,23,14分)新航路开辟之后,出现了物种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被称为“哥伦布大交换”,其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美洲被征服的过程中,大量印第安人死于屠杀和折磨。更悲惨的是,新大陆没有天花、白喉等疾病,印第安人对这些疾病毫无免疫力,欧洲人带来的这些疾病造成他们死亡的数量可能更大,有的村子因此整个灭绝。据估计原来有1000万到2500万人口的新西班牙(阿兹特克帝国),到17世纪初只剩下不到200万人,同时期印加人从约700万减少到只有约50万……随着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劳动力来源日趋紧张,于是殖民者又从非洲运来黑人,迫使他们在种植园里劳动。
——王加丰《世界文化史导论》
材料二 (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依然在进行。
——[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欧洲征服美洲的后果。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征服美洲的经济动因。(6分)
(2)据材料二,概括“哥伦布大交换”的特点。(5分)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哥伦布大交换”的积极影响。(3分)
答案 答案要点:
(1)后果:大量印第安人被屠杀;新疾病肆虐;非洲黑人被贩卖;种植园经济出现。
动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对黄金等财富的渴求。
(2)特点:欧洲具有主导性;内容具有丰富性;范围具有全球性;结果具有两重性(积极和消极);时间具有长期性。
(3)积极影响:促进了全球动植物(物种)的多样化,丰富了人类经济生活;密切了世界经济的联系;有助于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考点三 人文主义的发展与科技文艺
1.(2019海南单科,15,2分)文艺复兴时期,透视、人体比例、解剖学等受到艺术家们的广泛关注。达·芬奇称画家是一切看得见的自然景物的模仿者。这表明,在文艺复兴运动中( )
A.绘画不再以宗教为主要题材
B.绘画多表现当时的日常生活场景
C.画家运用科学知识表现真实
D.画家强调捕捉光和色之下的万物
答案 C
2.某一时期,意大利人对那种表现追慕上帝的峭拔的建筑风格感到厌倦,便想起了古希腊罗马时代那些建筑,于是“战战兢兢地请出古代的幽灵”。据此可知,当时的意大利( )
A.复古思想盛行 B.宗教观念淡化
C.人性得到复苏 D.生活方式单调
答案 C
3.金观涛在《探索现代社会的起源》中指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是从不同方面刻画了同一过程。”“同一过程”是指( )
A.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B.反对教会对人性的束缚
C.宣扬俗权至上增进民族意识 D.全面批判封建意识形态
答案 B
4.某思想家指出,那些现今不可一世号称为教皇、主教、神父的人,在圣经里不过是被称为“执事”“仆人”“管家”,其实他们原是应以传道服侍人、将基督的信仰与信徒的自由教导人的。该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
A.古希腊的智者 B.14世纪的人文主义者
C.16世纪的宗教改革家 D.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
答案 C
5.军官说:不许争辩,只许操练。税吏说:不许争辩,只许纳税。神甫说:不许争辩,只许信仰。到处都有对自由的限制,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并且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启蒙。作出这一论断的思想家是( )
A.伏尔泰 B.洛克 C.康德 D.卢梭
答案 C
6.一位诗人在其文学创作中,回顾了法国大革命,想到了卢梭、伏尔泰等号召人民推翻封建暴政;缅怀了意大利古代光荣的历史,提到了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等意大利著名作家。材料表明这位诗人( )
A.反对肤浅的抒情 B.擅长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
C.追求理想的世界 D.强调文艺创作应遵从理性
答案 C
7.卢梭提出:“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这将是合法的破坏。”这主要反映的是( )
A.社会契约论 B.“人民主权”说
C.自由平等 D.三权分立学说
答案 B
8.(2017江苏单科,23,14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欧洲近代史上两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们提出并发展了人文主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为对其所向往的人性的追求,摒弃了宗教教条,将价值取向由“神”转向“人”,但它缺乏“科学”的基础,仍然无法摆脱“神”的羁绊。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对科学知识的张扬,对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鼓吹,在日后转化为一场旨在充分肯定人的根本价值、强调人的尊严的思想运动。
材料二 科学的人文主义是在保持和光大旧人文主义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给它注入旧人文主义所匮乏的科学要素和科学精神。其新颖之处在于:明白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以此作为安身立命的根基之一;对激进的唯意志论和极端的浪漫主义适当加以节制;依靠科学自身的精神力量和科学衍生的物质力量,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自我完善;科学理应是而且必须是为人的和属于人的,为的是人的最高和长远的福祉。没有人文情愫关怀的唯科学主义是盲目的和莽撞的。
——以上材料摘编自马龙闪《近现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7分)
(2)据材料二,概括“科学的人文主义”的内容。(4分)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科学的人文主义”。(3分)
答案 (1)差异:
文艺复兴:强调人性;未摆脱神学观。启蒙运动:强调理性;强调科学。
原因: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自然科学的发展。
(2)内容:树立科学的自然观(宇宙观);尊重自然规律和科学法则(反对享乐主义和过分强调人的作用);坚持科学的发展理念;提倡科学的人性化。
(3)评析:消除了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之间的对立;防止滥用科学;赋予科学主义以人文精神(情愫)。
探史料 提能力
探究一 原则与妥协——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
史料呈现
史料1 18世纪80年代,美国政治家麦迪逊写道:“全世界将初次看到一种以颠倒一切政府的基本原则为基础的政府制度;全世界将看到①整个社会的权力到处服从于各部分的权力;全世界将看到一只头脑听从四肢指挥的怪物。”
——据[美]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
史料2 (谢尔曼)提出了成为“伟大的妥协”的方法:全国立法机构由两院组成,②众议院基于人口,参议院按照各州平等的原则。麦迪逊非常懊悔这个妥协。他认为,这违反了一个共和政府的基本原则——公民的平等。富兰克林也反对这种妥协。只是当他们意识到,这是挽救邦联的唯一出路时,他们毅然接受了。
……
现在奇怪的是,一旦感觉他们自身被一个联邦参议院所保护,③许多小州代表开始支持一个强有力的联邦政府。
——[美]威廉 J.本内特《美国通史》
史料3 ④制宪和批准宪法的过程是一个利益讨价还价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对美利坚民族的政治原则和理念进行讨论和锤炼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那些平时抽象的概念——包括共和政体、人民主权、限权政府、公民权利、自由与平等——因与实际的政治机制相联系而被普及化了、大众化了、日常生活化了。它们不再是高不可攀的抽象理论,而是日常的政治实践。
——王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
读史指导
史料
主旨
史料1:美国邦联制度的弊端
史料2:制宪会议的妥协
史料3:制宪会议过程中的原则与妥协
史料
解读
唯物
史观
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中的原则与妥协体现了其进步性与局限性。三则史料说明美国1787年宪法一定程度上调和了中央与地方之间、大州与小州之间的矛盾,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美国1787年宪法允许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同白人男子相等的权利,具有历史局限性
重点
阐释
史料1:①形象描述了邦联制的弊端——国家建构松散,地方权力过大,邦联政府缺乏威信
史料2:②表明制宪会议协调了大州和小州的矛盾,实行两院制,通过参众议员选举方式的不同协调矛盾。③表明建立一个强有力的联邦政府符合小州的利益
史料3:④说明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体现了原则与妥协,使得代议制民主最终在美国确立,为美国的稳定和发展打下基础
史料
认识
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确立了联邦体制,加强了中央的权力,宪法的制定在坚持代议制民主原则的同时也作了妥协,促成了美国权力制约与平衡的政治模式
史料应用
1.根据史料1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麦迪逊所评论的政治体制及其主要特征。
答案 政治体制:邦联体制。
特征:地方权力高于中央政府权力。
2.根据史料2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谢尔曼提出的选举办法和这一“伟大的妥协”被接受的主要原因,并说明“妥协”协调了当时美国社会的哪一对矛盾。
答案 方法: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参议员每州两名(各州平等)。
原因:维护国家统一(挽救邦联)。
矛盾:大州与小州的矛盾。
3.根据史料3和所学知识,说明你对联邦宪法将“人民主权”和“限权政府”理念转化为“日常的政治实践”的理解,你认为宪法在当时有没有真正实现“公民权利”的“大众化”?说明理由。
答案 联邦宪法通过选举制、代议制等政治机制体现“人民主权”原则;通过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机制规范并限制政府权力。
没有,因为1787年宪法允许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印第安人具有同白人男子相等的权利(或种族歧视)。
4.综合上述史料,结合联邦宪法的制定,谈谈你对“妥协”的理解。
答案 “妥协”是策略,缓和了美国各利益集团间的矛盾;“妥协”有原则,宪法制定者在维护国家统一和民主立国的基础上达成了妥协。
探究二 追求自由的三重变奏——14—18世纪人文精神的发展
史料呈现
史料1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处处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①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史料2 路德的思想和教会成了自由的旗帜,②因为路德的原则是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他将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开放的、可以按照自己心愿与神对话的信仰方式,使基督教徒获得了自由,特别容易在德国和欧洲流行开来。更为重要的是,新教置宗教和教会于政府行政和国家法律的掌管之下,从而消除了教会对世俗权威的威胁,社会又恢复了它的秩序。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史料3 在卢梭看来,权利绝不是建立在暴力和强权之上,而只能建立在自由的契约之上。因此,③社会契约是一切政治自由与权利的来源。康德则认为自由的个体具备自己决定自己的性质,在理性世界中,自己的意志成为主人。一方面,自由既要求不受别人约束,同时又不去约束别人,④另一方面,自由是理性的自由,它需要服从于理性的“法则”和“要求”。
——摘编自高建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
读史指导
史料
主旨
史料1: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
史料2: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发展
史料3:启蒙思想家对自由的理解
史料
解读
唯物
史观
人文精神内涵的不断发展,说明思想具有自身的历史继承性,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向前发展
重点
阐释
史料1: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强调人性和人权,①表明人文主义者提倡追求现世的幸福,强调个人的自由
史料2:宗教改革否定了罗马教会的权威,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②反映了路德主张“因信称义”,强调信仰的自由
史料3:启蒙运动时期卢梭提出社会契约论,③表明契约是自由的来源;康德认为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④强调自由要服从理性
史料
认识
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再到启蒙运动,人文精神的内涵得到丰富和发展,对自由的认识不断深入,实现了对人本身的彻底解放
史料应用
1.据史料1,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思想主张。
答案 强调人性,反对神学束缚;追求人现世的幸福和自由。
2.根据史料2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路德的思想主张,并分析宗教改革运动在追求自由方面的进步。
答案 主张:因信称义,人人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进步:人们获得信仰方式的自由;推动自由传播到更广泛的社会层面。
3.根据史料3,比较卢梭和康德关于自由的观点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启蒙运动最大的价值意义。
答案 不同:卢梭主张通过社会契约获得自由。康德提出人要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
价值意义:追求人本身的彻底解放(或追求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
【五年高考】
A组 统一命题·课标卷题组
1.(2019课标Ⅱ,33,4分)下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欧洲( )
15世纪欧洲出现印书坊的城市
A.文化趋于活跃 B.政治变革加速
C.市民阶级出现 D.新教传播广泛
答案 A
2.(2019课标Ⅲ,32,4分)16世纪,英国自上而下地进行宗教改革,国王成为英国国教教会唯一的首脑。17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宣布实行宗教自由,强调英国国教教会的至尊地位。此举旨在( )
A.促进信仰自由 B.巩固君主立宪
C.强化专制统治 D.落实《权利法案》
答案 C
3.(2019课标Ⅱ,34,4分)法国史学家索布尔认为,从某种角度而言,法国大革命大大超过了以往的历次革命,包括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可以用来说明这一观点的是,在启蒙思想的指导下,法国大革命( )
A.创建了民主共和政体 B.以暴力为革命主要方式
C.根除了专制复辟危险 D.以社会平等为首要目标
答案 D
4.(2018课标Ⅱ,33,4分)下图可以用来说明,奴隶贸易( )
A.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
B.促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C.导致“日不落帝国”的产生
D.因白银开采的需要达到极盛
答案 A
5.(2018课标Ⅲ,33,4分)18世纪前半期的法国,先前往来于凡尔赛宫的思想家、文学家、戏剧家们,开始热衷于参加沙龙聚会,讨论的话题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思想极为活跃,上流社会不少人也乐于资助他们。这表明( )
A.启蒙思想逐渐流行 B.宫廷文化普及到民间
C.专制王权已经衰落 D.贵族与平民趋于平等
答案 A
6.(2017课标Ⅱ,33,4分)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 )
A.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 B.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C.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 D.新教理论初步形成
答案 A
7.(2017课标Ⅱ,34,4分)1800年,美国总统、联邦党人亚当斯要求政见不同的内阁成员皮克林辞职,遭到皮克林拒绝,于是亚当斯将其免职。皮克林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总统免职的内阁成员。亚当斯此举( )
A.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
B.体现了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
C.行使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
D.反映了联邦党与其他党派的斗争
答案 C
8.(2016课标Ⅰ,33,4分)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即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在当时英国( )
A.议会无权制约国王 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 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答案 B
9.(2015课标Ⅱ,32,4分)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
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答案 D
10.(2015课标Ⅰ,33,4分)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力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力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
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
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
答案 D
11.(2018课标Ⅰ,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出版于1719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鲁滨逊出生于英国一个生活优裕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冒险。他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看到当地缺少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在一次航海途中,鲁滨逊遇险漂流到一座荒岛上。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制造工具,种植谷物,驯养动物,经过十多年,生活居然“过得很富裕”。宗教信仰是支撑鲁滨逊的重要力量,且是“在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教导下,通过自己阅读《圣经》无师自通的”。后来,鲁滨逊救出一个濒临被杀的“野人”,岛上居民也有所增加,整个小岛都是他的个人财产。鲁滨逊获救回国后,还去“视察”过他的领地。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答案 示例一:
情节:鲁滨逊遇险漂流到荒岛上,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领地。
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近代早期的西欧殖民扩张。
概述和评价:近代西方殖民扩张始于新航路开辟,西欧国家在亚非拉地区依靠武力等方式强占殖民地,掠夺财富,进行移民,开展贸易。殖民扩张掠夺的大量财富流入西欧,为资本主义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给遭受侵略的地区和人民造成极大灾难,客观上带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
示例二:
情节:宗教信仰是支撑鲁滨逊的重要力量,且是“通过自己阅读《圣经》无师自通的”。
历史现象:欧洲宗教改革。
概述:16 世纪欧洲兴起宗教改革,产生了不听命于罗马天主教会的各个新教派。新教反对罗马教廷的精神垄断,主张信仰即可得救;《圣经》是信仰的唯一源泉,每个信徒都可以以自己的方式自由理解和解释《圣经》;每个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对话。
评价:宗教改革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确立了适应资产阶级的伦理规范和生活方式,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垄断,发展了人文主义,推动了思想解放,促进了科学文化发展。
示例三:
情节:鲁滨逊在巴西开办种植园,去非洲贩卖黑奴。
历史现象:欧洲殖民者在美洲创建种植园,进行三角贸易。
概述: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在美洲创办种植园、开采金银矿藏。由于美洲需要大量劳动力,贩卖黑奴的三角贸易兴起。欧洲的奴隶贩子用欧洲廉价商品到非洲换取黑奴,满载黑奴的船只越过大西洋到达美洲,换取美洲的金银和农产品,运回欧洲。
评价:种植园经济掠夺的财富成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黑奴贸易破坏了非洲社会经济的发展,使非洲丧失了大量精壮劳动力;为美洲种植园提供了大量劳动力,为美洲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
12.(2017课标Ⅰ,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中国
外国
14—15世纪
朱元璋在位期间,与占城、爪哇、暹罗等30余国进行官方贸易
废除丞相制度
郑和七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和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史上的壮举
德国人古登堡发明了最早的印刷机
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
佛罗伦萨200余家纺织工场雇佣3万余名工人
16世纪
张居正进行赋役合一、统一征银的“一条鞭法”改革
李时珍《本草纲目》刊刻
玉米、番薯、马铃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
汤显祖出生,代表作《牡丹亭》表现男女主人公冲破礼教束缚,追求爱情自由
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中国,传播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莎士比亚出生,代表作《哈姆雷特》
17世纪
朱子学在日本为官方推崇,成为显学
茶叶大量输往欧洲
宋应星《天工开物》刊刻
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郑成功收复台湾
英国入侵印度,英属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开展殖民活动
英国早期移民乘“五月花号”到达北美
——据李亚凡编《世界历史年表》等
上表为14—17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答案 参考示例:
论题:新航路开辟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阐述:新航路开辟后,中国的茶叶、瓷器大量输往欧洲,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明中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明代实施一条鞭法改革,推行货币地租,统一征收银两;美洲的玉米、番薯、马铃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有利于农产品商品化,有利于中国人口的增殖;欧洲传教士东来,传播了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同时也把中国文化带到欧洲,推动了欧洲的进步;欧洲殖民者东来,占据澳门、台湾,威胁着封建统治,损害了中国国家主权。
总之,新航路开辟既给中国带来了积极影响,又给中国带来殖民侵略的威胁。
13.(2017课标Ⅲ,40,15分)(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以后,荷兰人曾先后进攻澳门、台湾,遭到明朝官民的坚决抵抗而失败。1608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董事会发出指示:“我们必须用一切可能来增进对华贸易,首要目的是取得生丝,因为生丝利润优厚。”1621年,荷兰人得知西班牙人也计划占领台湾,遂于次年再次侵占澎湖,并于1624年侵占台湾南部。1642年,其势力扩张到台湾北部。
1661年,郑成功进军台湾,并正告荷兰驻军,台湾和澎湖列岛应由中国政府管辖,岛屿上的居民都是中国人,“他们自古以来占有并耕种这一土地”。荷兰人试图以赔款的方式换取郑成功退兵,被拒绝。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台湾根据郡县制,设立一府二县;兴建孔庙,建立学院、府学、社学等完整的学校体系;开科取士,“三年两试,照科、岁例开试儒童”;许多文人学士随之入台,写下了台湾第一批文学作品;大量移民涌入,台湾的人口迅速增加。
——摘编自陈孔立主编《台湾历史纲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荷兰侵占中国台湾与澎湖的历史背景和目的。(15分)
答案 (1)历史背景: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荷兰海外贸易快速发展;与东方的贸易利润巨大;明末战乱之际,中央政府无暇他顾。
目的:建立殖民据点;扩大对中国的殖民贸易,攫取高额利润;与西班牙进行殖民贸易竞争。
14.(2016课标Ⅰ,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议员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当人民的“办事员”。英国人“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人民主权不可分割,否则主权者将被“弄成是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
——据卢梭《社会契约论》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 参考示例:
论题:卢梭的人民主权及美国的政治实践。
启蒙运动时期卢梭发表《社会契约论》,提出人民主权构想,强调主权不可转让、不可代表、不可分割,对欧美资产阶级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北美独立战争受到卢梭等人启蒙思想的影响,北美发表《独立宣言》,建立美利坚合众国,颁布1787年宪法,规定人民享有选举权等民主权利,实行联邦制共和制,实践了人民主权的基本原则。但是在政府的具体运行上并未照搬卢梭的构想,而是采用代议制、三权分立制和两党制,为美国繁荣稳定提供了政治保障。卢梭的构想及美国的实践表明,制度构想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但政治实践不能照搬构想,需要结合国情,顺应时代不断创新。
B组 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
1.(2019天津文综,4,4分)文艺复兴时期,很多画家以希腊神话中的情节为素材进行创作。在描绘天神宙斯用一阵“黄金雨”吸引人们时,意大利威尼斯画派的代表人物提香直接用从天而降的一枚枚金币来表现。提香的这一表现方式( )
A.带有画家生活环境的烙印
B.突出了文艺复兴的精神实质
C.附和了教会宣扬的道德观
D.体现了神韵写意的绘画风格
答案 A
2.(2019江苏单科,15,3分)美国学者约翰·梅里曼认为,古罗马诗人维吉尔长篇史诗《埃涅阿斯纪》的主人公埃涅阿斯是罗马公民理想人格的典范,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对此进行神学解读,他们将埃涅阿斯的旅程诠释成基督徒的灵魂之旅。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 )
A.推崇罗马神权统治 B.利用宗教表达诉求
C.否定天主教会教义 D.主张灵魂自我救赎
答案 B
3.(2019江苏单科,16,3分)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经过长达四个月的激烈辩论,通过了联邦宪法,各州批准宪法情况见下图。据此可知,当时的美国( )
A.联邦体制确立经历艰难历程
B.各州的矛盾和分歧已经消除
C.南方与北方处于对立的状态
D.邦联政治体制尚未正式建立
答案 A
4.(2019天津文综,5,4分)“光荣革命”后直到1832年议会改革前,在英国的一些选区,地方权贵通过人为操作确定议员,议会席位可以买卖,贿选行为屡见不鲜。这说明英国( )
A.最高权力归属仍未解决 B.普选权的推行弊端众多
C.专制独裁有了新的土壤 D.民主制度建设尚需完善
答案 D
5.(2019海南单科,16,2分)19世纪60年代,美国国会通过了3条宪法修正案,禁止各州实行奴隶制和强制服役,合众国的所有合法居住者都是美国公民,各州不得剥夺公民生命、自由和财产的权利。这些修正案( )
A.取消了各州的立法权力
B.赋予了国会修改联邦宪法的权力
C.破坏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D.反映出《1787年宪法》存在缺陷
答案 D
6.(2018江苏单科,15,3分)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情绪。“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是16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这些谚语( )
A.改变人们对上帝的虔诚信仰
B.引发欧洲首次思想解放运动
C.反映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
D.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答案 C
7.(2017海南单科,15,2分)达·芬奇在绘画时常思考,一个人哭时看起来是什么样;笑的时候,身体内在的情形——肌肉、骨头和筋——又是什么样子。于是,他对人的遗体进行解剖和研究。这表明,达·芬奇( )
A.旨在进行实验科学研究 B.刻意表现奔放情感
C.探求对人体的理性认识 D.否定天主教神学理论
答案 C
8.(2017天津文综,3,4分)马丁·路德反对罗马教廷,宣扬因信仰而得救。他倡导的改革运动得到农民、手工工匠、下层僧侣的支持,推动了宗教民族主义的发展。王公贵族为扩大自身政治权力,也纷纷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这主要说明宗教改革( )
A.使社会各阶层有了共同目标
B.扩大了世俗贵族权力
C.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D.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
答案 D
9.(2017江苏单科,15,3分)英国哲学家培根倡导一丝不苟地记录经验性的实验,促进科学的发展;法国哲学家笛卡尔主张用数学法则作为表述人类理性的最高法则,从事科学研究。17世纪一位科学家承袭了他们的传统,他创立的理论体系( )
A.揭示了基本的宇宙法则
B.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理论基础
C.确立了太阳中心说理论
D.阐明了时间空间的本质属性
答案 A
10.(2017海南单科,16,2分)1689年,英国议会决定拥戴威廉和玛丽为英国国王和女王,同时选派代表将王冠连同《权利宣言》(《权利法案》的初稿)一起呈献给二人,并当面宣读,威廉和玛丽心照不宣地全部接受。这一事件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 )
A.天赋人权 B.民主共和
C.君主立宪 D.权力制衡
答案 C
11.(2016海南单科,11,2分)英国天主教神甫威廉·廷得尔因希望英国教徒可以自由阅读《圣经》而将其翻译成英文,结果于1524年被控有异端嫌疑,被迫流亡。由此可知,他( )
A.维护教皇权威 B.主张圣像崇拜
C.倡导信仰自由 D.支持宗教改革
答案 D
12.(2016江苏单科,15,3分)某学者认为:他们摆脱了对上帝的恐惧,但是仍然对神表现出尊敬的态度。他们嘲笑六天创造世界的观念,但是仍然相信宇宙是上帝按照理性计划设计的完美结合的机器,是人类永久居住的场所。“他们”是( )
A.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 B.宗教改革的发起者
C.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 D.进化理论的倡导者
答案 C
13.(2016江苏单科,16,3分)下表是美国制宪会议中出现的三个国会建设方案。
方案一(弗吉尼
亚方案)
方案二(新泽
西方案)
最终方案(康
涅狄格方案)
设立一个按人口比例分配表决权的国会
设立一个各州无论大小有同等表决权的国会
设立各州享有同等表决权的参议院和按人口数确定代表名额的众议院
最终方案的形成过程体现了( )
A.选举是民主原则的基本体现
B.国会是代议政体的权力中枢
C.妥协是现代政治的重要机制
D.分权是共和制度的关键措施
答案 C
14.(2015天津文综,3,4分)维多里诺是14—15世纪意大利的教育家。他奉行“身心发展并重”的教育理想,注重发展学生个性,重视骑马、剑术、跳舞、游泳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他还要求学生研读古罗马作品和基督教作品,视之为道德教育重要内容。这反映出( )
A.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 B.宗教制约着教育发展
C.教育摆脱了宗教束缚 D.文艺复兴尚未影响教育领域
答案 A
15.(2015天津文综,4,4分)茶叶于1650年前后引进英国时,是一种贵族享用的奢侈品,每磅售价6至10英镑,相当于一个男仆年工资2倍左右。然而一个世纪后,饮茶逐渐在英国城乡各阶层中普及,茶叶成为英国人不可缺少的普通消费品。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茶叶产量大增 B.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C.世界贸易较大发展 D.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答案 C
16.(2015江苏单科,17,3分)对西方某一美术流派有这样的批判:它看不到未来,常常把希望寄托在空想的世界里,因而与生活脱节,在把未来理想化的同时,有时也导致艺术家走向悲观的道路。据此推断这一流派是( )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主义 D.现代主义
答案 A
17.(2019天津文综,14,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5、16世纪的欧洲,手书新闻和单页印刷新闻已经较为流行。僧侣、贵族和富裕起来的资产阶级,对外界事物很关切。一些人专门搜集消息,编写“通报”,抄送给有需要的客户。消息来自一些中心城市如罗马、巴黎、伦敦,以及西班牙的马德里和葡萄牙的里斯本,内容包括当时的欧洲战事、王室消息、贸易商情。随着贸易的广泛开展,商人们越来越需要准确地了解远方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法]乔治·维尔《世界报刊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新闻流行的社会条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闻流行的历史背景。(6分)
材料二 美国独立战争时,反英报纸《波士顿公报》印数一度达到2000份,相对于当地的人口总数来说,这是个巨大的数字。以赛亚·托马斯在马萨诸塞州出版的报纸上呼吁工人投身到国家独立的事业中。有评论说:“假如没有报纸,美国革命根本不会发生。”英国人出版的报纸则鼓吹服从英国,宣传英国和北美殖民地的和解。到战争结束,美国报纸数量增加到43家,自主的造纸厂、铅字厂等也相继建立起来,摆脱了对英国产品的依赖。
——摘编自[法]乔治·维尔《世界报刊史》
(2)依据材料二,概述报纸与美国独立战争的关系。(4分)
答案 (1)特定人群的需要;出现专门的从业人员;欧洲大城市成为新闻汇集和传播中心。
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新航路开辟。
(2)报纸成为交战双方的宣传工具;独立战争推动美国报业的自主发展。
18.(2019北京文综,40,6分)(节选)古往今来,社会关怀是一个重大议题。
16世纪上半期,德国许多地区和城市颁布法令,进行济贫改革。萨克森的莱斯尼希市设立济贫公共基金,将关闭的修道院的资产以及信徒捐给教会和修会的财物转入公共基金。公共基金的日常管理由10位民主选
举产生的世俗人士负责。他们还接管了城市的济贫事务,统筹管理,对接受救济的对象进行资格审查,避免了教会和修会救济的弊端。
(1)概述16世纪上半期德国济贫改革的内容及主要特点。(6分)
答案 (1)参考答案要点:
内容:设立济贫公共基金;世俗人士负责救济事务;实施资格审查。
特点:济贫由教会主导转向世俗主导。
19.(2018北京文综,40,8分)(节选)中国和意大利都有悠久的历史,两国文化交往源远流长。
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既是歌剧的发祥地,更是文艺复兴的重镇。
(2)简述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和意义。(8分)
答案 (2)背景:意大利保存了大量古罗马文化的遗存;14、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在意大利产生;新兴资产阶级强调人的价值与尊严。
意义:文艺复兴运动弘扬了人文主义精神;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神学思想;为后世留下了大量文化遗产。
20.(2018江苏单科,23,9分)(节选)美国最高法院建立于1790年,它在政治体制的运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经济危机为罗斯福扩充总统权力扫清了障碍。为了制止危机,此时的国会对总统要求的立法都一一应允。根据司法审查权的原则,一个法律是否合乎宪法是由最高法院来作最终的裁决,而新政的政治理想没有得到最高法院的支持。从1935年开始,最高法院相继将《全国工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等宣布为违宪。罗斯福决定改组最高法院,用增加法官人数的办法将支持他的人安排进最高法院,但他的改组计划在国会遭到挫折。
——摘编自王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
材料二 在公共教育领域美国一直存在种族隔离。南方各州中小学实行黑人、白人学生分校。1896年最高法院判决的普莱西案确立了“隔离但平等”的原则,确认种族隔离制合法。二战期间,大批黑人从军参战,投身于国防工业和其他产业部门,平等意识提高。战后他们纷纷投入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黑人牧师布朗向最高法院上诉,要求结束黑白分校状况。1951年最高法院受理了布朗案。1954年最高法院判决,隔离使黑人学童“痛感社会地位低贱,进而摧折其身心至于无法弥补”,因此公共教育事业决不容许“隔离但平等”原则存在。布朗案吹响了结束种族隔离制度的号角。
——摘编自任东来等《美国宪政历
程:影响美国的25个司法大案》
完成下列要求:
(2)据材料二,指出最高法院对种族隔离制的两次判决有何变化及变化的原因,说明这两次判决的不同目的。(6分)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最高法院在美国政治运行中的作用。(3分)
答案 答案要点:
(2)变化:由肯定变为否定(由合法变为违法)。
原因:黑人力量(平等意识)的增强;黑人争取权利的斗争;法官不再固守传统。
目的:
第一次:维护种族主义者利益;第二次:缓和种族矛盾。
(3)作用:完善分权与制衡的机制;有利于社会稳定;有时也有碍民主公正。
C组 教师专用题组
考点一 西方代议制民主的确立
1.(2014课标Ⅰ,33,4分)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一规定违背了《独立宣言》中提倡的( )
A.主权在民原则 B.天赋人权原则
C.各州自治原则 D.各州平等原则
答案 B
2.(2013课标Ⅰ,27,4分)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 )
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
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
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
D.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
答案 D
3.(2013课标Ⅱ,33,4分)华盛顿在1787年3月致麦迪逊的信中说:“凡是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是必需的。我迫切希望这一问题能在全体会议上加以讨论。”这里所说的“彻底变革”是指( )
A.革除联邦体制的弊端 B.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
C.废除君主立宪制 D.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
答案 D
4.(2016北京文综,22,4分)在美国第一届联邦政府中,国务卿杰斐逊和财政部长汉密尔顿在内政外交等问题上出现严重分歧,他们的追随者之间随之发生冲突。1796年大选中,选民因地域、职业和政治倾向的差异分裂成不同的集团。这是美国一个重要制度的起源。这一制度是( )
A.邦联制 B.两党制
C.议会制 D.共和制
答案 B
5.(2015上海单科,15,2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阐明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原则的政治纲领是( )
A.《权利法案》 B.《王位继承法》
C.《独立宣言》 D.《人权宣言》
答案 C
6.(2015北京文综,22,4分)1845年,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法案:禁止总统在未经国会同意拨款的前提下授权建造海上缉私船。总统约翰·泰勒否决了该法案,但国会推翻了总统的否决。根据美国宪法,随后( )
A.这项法案将会自动生效 B.国会将自行建造缉私船
C.最高法院可废除该法案 D.总统可再次否决该法案
答案 A
7.(2014天津文综,4,4分)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这句话着重强调美国联邦宪法( )
A.创造了新的宪法体制 B.不具有普适性
C.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D.具有借鉴意义
答案 B
8.(2014北京文综,20,4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际,意大利企业家阿格涅利提出,欧洲要想和平、强大,就必须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超越邦联阶段,建立联邦制的“欧洲合众国”。能够佐证上述观点的美国历史事实是( )
①邦联政治结构松散,无力平息社会动荡
②联邦剥夺了各州的自主权,稳定了统治秩序
③邦联没有统一的关税,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
④联邦统一发行货币,促进了经济的有序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 D
9.(2014课标Ⅱ,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节选)
目 录A
第一章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一节 革命的社会经济前提
第二节 斯图亚特王朝的反动统治 革命形势的成熟
第三节 革命的开始 第一和第二次内战 共和国的建立
第四节 共和国时期的阶级斗争
第五节 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
第六节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1688年政变
第二章 (略)
——摘编自《世界通史·
近代部分》,1972年版
目 录B
第一章 16世纪资本主义曙光下的西方·同一时期东方中国和日本
第一节 世界地区隔绝状态的突破·商业革命
第二节 文艺复兴
第三节 宗教改革
第四节 欧洲诸国专制制度的形成·尼德兰革命
第五节 16世纪的中国与日本
第二章 17世纪迄工业革命前的东西方世界
第一节 17世纪英国革命·1689—1742年的英国
第二节(略)
——摘编自《世界史·
近代史编》,2011年版
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
(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正确,合理充分)
答案 评分说明
不同之处:指出的不同之处表述明确清楚;既可指出世界近代史开端不同,也可指出其他不同。(4分)
分析原因:观点正确;可以从一个或多个角度,分析合理充分。如:
历史事实角度:史实准确,言之成理,论述充分。
历史认识角度:有历史依据,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教材出版时代角度:对时代特点概括准确,辩证地看待时代对历史研究的影响,用具体例证加以说明。
综合多种角度或另有角度进行分析,酌情赋分。(8分)
示例
不同之处:世界近代史开端不同。目录A以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开端,目录B以16世纪的世界为开端。
原因分析:从教材出版时代角度分析。目录A编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中国,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历史研究和教学重视革命和阶级斗争的历史主导作用。这种对世界近代史开端的认识,反映了当时时代的特征。
目录B编于改革开放之后,思想领域拨乱反正,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增多。历史研究的视野更加开阔,从更宏观的角度认识世界近代史开端。目录B反映了21世纪初中国史学界的认识水平。
(示例说明:本示例仅就教材出版时代分析原因,为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其他角度不再示例)
10.(2015山东文综,40,4分)(节选)史学研究方法影响人们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评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世界近代史》和《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摘目
第一编 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
第一章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二章 十七、十八世纪欧洲大陆主要国家
第三章 美国独立战争和拉丁美洲各国独立战争
第四章 法国大革命
第五章 法兰西第一帝国 维也纳会议
第二编 进入工业资本主义时代
第三编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
——摘自刘宗绪
《世界近代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年版)
第一编 1500年以前诸孤立地区的世界
第二编 新兴西方的世界,1500—1763年
第三编 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1763—1914年
(一)优势的基础
第十章 科学革命
第十一章 工业革命
第十二章 政治革命
一、政治革命的格局
二、英国革命
三、启蒙运动
四、美国革命
五、法国革命
……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
世界》(上海社会科学院
出版社1999年版)
(2)据材料二,指出两本著作对英国革命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有何不同认识。(4分)
答案 (2)前者强调英国革命的开创性,把它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后者也承认英国革命的重要性,但只把它作为政治革命的一部分。
11.(2015浙江文综,39,10分)(节选)近代的民主思想和科学精神从欧洲兴起后,传播到全世界。1915年,在民主和科学的大旗下,中国新文化运动拉开了序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创建合众国的那一代人——华盛顿、杰斐逊与富兰克林等,无一不是启蒙思想的继承者。他们把新大陆作为“自由与自治”的实验场。接着,理性与自由的信念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深入。到19世纪后半期,科学知识的进步推动了技术发明与创造的空前增长。
——摘编自梁霄羽《极简美国史》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那一代人”所进行的“实验”是怎样实现“自由与自治”的。19世纪后半期美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有哪些“发明与创造”?(10分)
答案 (2)制定联邦宪法。确立“制约与平衡”的原则,避免绝对权力的出现;调和中央与地方、大州与小州、南方与北方之间的矛盾。
爱迪生发明电灯等,创建第一个发电厂;贝尔发明电话机;福特制造出美国第一辆汽车;德雷克打出世界上第一口油井。
考点二 新航路的开辟与殖民扩张
1.(2016北京文综,20,4分)有经济史学家估算,16—18世纪,荷兰与英国人均GDP年增长率均高于同时代的其他国家。这一时期荷、英经济的高增长均得益于( )
①资本市场的发展
②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③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
④海外殖民掠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D
2.(2015福建文综,21,4分)17世纪上半叶,欧洲国家纷纷到亚洲进行殖民活动,引发了亚洲海上贸易格局的变化。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
A.荷兰通过设立据点控制东亚海上商路
B.英国打败法国垄断了对印度的贸易
C.欧洲殖民扩张迫使中国放弃海禁政策
D.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西太平洋沿岸
答案 A
3.(2014大纲全国,20,4分)开辟新航路的探险家都是在西班牙或葡萄牙的资助下完成探险活动的,这主要是因为,与西欧其他国家相比,西、葡两国( )
A.王室大力支持 B.地理位置优越
C.商业资本发达 D.金银需求量大
答案 A
4.(2014天津文综,3,4分)1500年,欧洲航海家卡布拉尔率远征队准备东去印度,但途中在赤道海流冲击下离开了航道,结果飘流到南美洲东部。他登陆后宣布该地为本国领地。这位航海家应属于( )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荷兰 D.英国
答案 B
5.(2015四川文综,13,10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结合所学知识,以“交流与联系”为主题,解读材料一。(10分)
答案 (1)新航路开辟;(2分)新旧世界(或新旧大陆)之间物种交流、疾病传播;(4分)物种交流密切了各地区联系;疾病传播给人类带来灾难。(4分)
6.(2015安徽文综,37,8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在16—19世纪中叶的世界经济发展中,英国的地位步步上升,最终独占鳌头,成为世界经济体系中的最大剥削者。下表所列为英国在这一进程中的历史事件。
英国历史大事年表(部分)
1562年 英国的非洲奴隶贸易开始
1583年 英国人开始在北美殖民
1600年 伦敦商人组建东印度公司
1651年 英国议会颁布《航海条例》
17世纪中后期 三次英荷战争
1688年 英国“光荣革命”
1742年 英国与西班牙发生贸易战争
1825年 史蒂芬孙的蒸汽机车运行成功
1840年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1)结合所学知识,为材料一中的“英国历史大事年表”补充两件大事并说明理由。(8分)
答案 (1)答案示例
1588年,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理由:英国开始确立海上霸权,有利于其海外扩张。1785年,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投入使用。理由:导致“蒸汽时代”的到来。
7.(2014广东文综,39,8分)(节选)历史发展阶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概述、标识或划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的学者孔多塞将15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作为一个历史阶段。他对这一历史阶段作了如下概述:印刷术的发明,推广了人类的智慧成就,把教育从各种政治束缚和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君士坦丁堡被攻陷后,许多学者迁居欧洲,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地理大发现增进了人们的知识;宗教革命促进了思想自由。
(1)结合材料一分析孔多塞是从什么角度概述历史的?请从不同于孔多塞的角度,简述“地理大发现”的历史影响。(8分)
答案 (1)知识进步的角度,孔多塞描述历史事件时注重它们对知识的影响。(4分)
影响:增进世界各地的交往和文明融合,西欧崛起,殖民掠夺给殖民地带来灾难,世界市场略见雏形。(4分)
考点三 人文主义的发展与科技文艺
1.(2015北京文综,20,4分)1521年,德国维登堡的一家作坊印制了很多幅对帧木板画。其中一幅的左侧是基督跪在地上为门徒洗脚;右侧是高高在上的教皇伸出脚让跪在地上的信徒亲吻。这幅画意在( )
A.抨击罗马教廷 B.推销“赎罪券”
C.反对宗教改革 D.倡导宗教宽容
答案 A
2.(2015上海单科,14,2分)“一个君主的臣民,不得到君主的允许,便不能抛弃君主政体。返回乌合之众的混乱状态,也不能将他们自己的人格从承当者身上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集体身上。”持以上观点的思想家是( )
A.洛克 B.霍布斯 C.伏尔泰 D.孟德斯鸠
答案 B
3.(2015福建文综,22,4分)16、17世纪欧洲学者质疑、改变和放弃了欧洲所继承知识中最神圣化的认识。科学革命的思想巨变使他们重新考察和描述宇宙的性质及其力量。在这里,对宇宙的性质及其力量作出“革命”性描述的理论是( )
A.进化论 B.万有引力定律
C.量子论 D.相对论
答案 B
4.(2015江苏单科,15,3分)“科学革命引发了观念形态的革命:宗教神秘主义的面纱和覆盖真相的无知之幕被理性之手撩开一角,传统的权威受到撼动,人类第一次从对自然恐惧的阴影下走出来,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此处“科学革命”的代表人物是( )
A.牛顿 B.达尔文 C.爱因斯坦 D.普朗克
答案 A
5.(2015山东文综,20,4分)“这是一场人类相信自己有能力驾驭自然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完善自身的世俗运动。”这场运动是( )
A.实现人类自我觉醒的文艺复兴
B.摆脱天主教会控制的宗教改革
C.揭开宇宙运行规律的科学革命
D.规划人类理性王国的启蒙运动
答案 D
6.(2015重庆文综,10,4分)1727年春,伏尔泰参加了牛顿的葬礼,随后访问了牛顿的外甥女凯瑟琳并聆听了苹果坠地的故事。该故事通过伏尔泰的著作迅速传遍世界,成为家喻户晓的科学佳话。这则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
A.科学团体推动了欧洲启蒙运动的发展
B.跨国文化交流促进了科学思想的传播
C.18世纪早期英国启蒙运动已接近尾声
D.18世纪早期法国思想自由度逊于英国
答案 B
7.(2014江苏单科,13,3分)“佛罗伦萨人文主义派甚至采取更惊人的步骤,他们反对对财富的谴责,并且创立这样一种学说: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法。”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 )
A.鄙视贫穷 B.认为财富即道德
C.揶揄上帝 D.反对安于清贫的说教
答案 D
8.(2014山东文综,22,4分)在1543年出版的《天体运行论》中,哥白尼提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中,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理论。两种学说的共同意义是( )
A.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
B.推动了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
C.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视角
D.奠定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基础
答案 C
9.(2014课标Ⅰ,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应星(158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材料二 牛顿(1643—1727)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了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15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10分)
答案 (1)特点:传统科技的集大成;多总结,少创造。
长期实验基础上的理性探讨;突破性的科学成果。
背景:中国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发达;科举失利后的发愤之作。
科学冲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形成;长期从事科学研究。
(2)士大夫热衷于科举功名、轻视农业手工业活动;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文化专制。
重视科学的社会氛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方法。
10.(2019北京文综,37,16分)(节选)历史·记忆
历史记忆与历史书写
材料三 法国高中历史教科书(法德通用版)有关“法国大革命”的部分思考题
序号
思考题
1
阅读阿瑟·杨(当时旅法的英国人)的游记节选,作者认为1787年君主制危机主要表现有哪些?
2
持续数百年之久的旧制度为什么在几个月之内就崩溃了?
3
旧制度下,贵族和教士都有哪些特权?
4
阅读西哀士的《什么是第三等级》节选,为什么西哀士认为贵族成了“让人难以忍受的阶层”,而只有第三等级才能代表整个民族?
5
大卫通过他的画《网球厅宣誓》想传达怎样的政治信息?
6
为什么攻占巴士底狱被视为旧制度崩溃的象征?
7
阅读《人权宣言》和《独立宣言》,列表比较二者的异同。
8
组织关于《人权宣言》和《独立宣言》现实性的讨论。
9
阅读课本中的示意图,1791年的立宪君主制与现代民主制有什么异同?
10
欧洲人是如何理解和接纳法国大革命的?
11
你认为纪念法国大革命还有意义吗?
12
为什么法国大革命没有像英国那样产生一个持久的立宪君主制?
(3)①上表中思考题具有哪些特点?并简要说明。(8分)
②为“美国独立战争—华盛顿—联邦政府的建立”这一单元的学习,设计一组思考题。(8分)
(要求:设计3~6个思考题;多角度、多层次涵盖该单元的主要内容;揭示该单元三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创新性和思考深度。)
答案 (3)(略)
11.(2016北京文综,41,8分)(节选)中法两国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2016年4月至6月,第十一届“中法文化之春”在中国举行,促进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往来。
19世纪末20世纪初,孟德斯鸠、卢梭等人的思想被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广为宣传。《论法的精神》和《社会契约论》也被译成汉语出版。
(2)概括孟德斯鸠和卢梭的思想,并分析其思想在近代中国广为传播的原因。(8分)
答案 (2)思想:反对君主专制,主张三权分立,倡导平等、自由,提倡天赋人权,倡导主权在民。
原因:中华民族危机严重,需要政治变革;政治变革需要新的理论指导;西方民主思想成为中国政治变革的理论武器。
12.(2016浙江文综,39,10分)(节选)近代平等思想发端于古希腊和罗马,而追求民权平等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矢志一生的奋斗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人与人之间本来都是平等的……人类主要的天然禀赋,生命和自由……人人可以享受”;“自从人们觉察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私有制就出现了”。
——摘自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2)概括材料二中卢梭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指出,为了维护和保障人类的“天然禀赋”,卢梭在政治理论层面又作了怎样的探索?(10分)
答案 (2)自由、平等是人的天性,是自然赋予人的权利;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反对封建王权;“人民主权”说;“社会契约论”。
13.(2015广东文综,38,6分)(节选)课程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后期,神学在西欧学校教育中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一些新的学校特别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的教育。古典文学和自然科学课程的地位明显提高。
——据《外国教育史》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思潮?这一思潮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6分)
答案 (1)人文主义。中世纪西欧教育长期被教会垄断;中世纪后期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运动兴起。(6分)
【评分说明】 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14.(2015浙江文综,39,10分)(节选)近代的民主思想和科学精神从欧洲兴起后,传播到全世界。1915年,在民主和科学的大旗下,中国新文化运动拉开了序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光荣革命”到来之前,一个伟大的人发现了解释自然现象的钥匙。……人们觉得,理性也能打开人类事务之门。随后,洛克发表《政府论》,他指出:政治权力是每个人交给社会的自然状态中所有的权力,由社会委托给统治者,用来为他们谋福利和保护他们的财产。当统治者滥用权力,破坏而不是保护人民财产的时候,人民可以反抗甚至推翻它。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编写
(1)联系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伟大的人”的名字及其所发现“钥匙”的重要意义。根据材料概括洛克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主张的影响。(10分)
答案 (1)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第一次理论大综合,促进了理性思想与启蒙运动的发展。
君主及其政府的权力源于人民;建立政府的目的在于保护人民的权利;君主及其政府威胁人民的权利时,人民有权推翻它。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支持,对其他国家反对封建专制斗争产生广泛影响。
【三年模拟】
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72分)
1.(2020届河南洛阳尖子生一联,16)文艺复兴时期,一些先进的意大利人要求追求个人的充分发展。他们崇尚“全才”,不仅重思辨和理论,还追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日常生活的实际需要服务”。这些思想( )
A.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
B.表明资产阶级反对禁欲主义
C.有利于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D.容易导致个人主义思想泛滥
答案 C
2.(2020届河南洛阳尖子生一联,17)“17世纪的新兴势力——尼德兰、瑞典、英国、法国都在北部。一些成长神速的城市也一样——阿姆斯特丹、巴黎、伦敦。相比之下,地中海显得停滞不前。……16、17世纪在欧洲北部做生意比在欧洲南部有着无可争议的优势。”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 )
A.工业资本取代商业资本 B.垄断性贸易公司的建立
C.英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 D.欧洲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答案 D
3.(2020届西南名校联盟10月,29)17世纪末英国政府规定:“除去全部完工的毛纺织品外,绝对禁止输出任何形式的羊毛;禁止输出活羊,以免其在外生长并繁衍后代;禁止人们在离海滨五英里的范围内剪羊毛;禁止国内人们穿非羊毛纺织品,禁止商人从亚洲进口棉布。”据材料可知这些规定( )
A.阻断了印度棉纺织业进步 B.造成了世界市场的萎缩
C.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发展 D.促进了纺织业对外扩张
答案 C
4.(2020届安徽“皖南八校”摸底,17)英国的宪政体制从根本上解决了民族国家政府建构问题——现在是“议会中的国王”,而不再是王朝政府时“单独的国王”。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
A.国王的权力开始受到限制 B.议会与国王组成新政府
C.议会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 D.国王仅保留了形式权力
答案 C
5.(2020届四川绵阳一诊,35)18世纪六七十年代,一批德国青年作家发起了“狂飙突进运动”,他们往往取材于本民族历史,在作品中提倡自然、重视感情和个人主义。据此可知,这场运动 ( )
A.深受法国革命影响 B.对理性主义有所反思
C.旨在批判拜金主义 D.体现了现代主义风格
答案 B
6.(2020届安徽蚌埠一检,17)宗教问题是启蒙思想家关注的焦点问题。洛克认为人人皆应选择自己的救赎之道,教会对此没有垄断权;伏尔泰认为,现世中的人对于宗教和来世应有信其所愿的自由。据此可知,他们( )
A.肯定宗教的意义 B.认可因信称义理论
C.都信奉唯物主义 D.主张宗教宽容政策
答案 D
7.(2020届西南名校联盟10月,30)《论法的精神》提及“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据材料可知孟德斯鸠( )
A.促进文艺复兴发展 B.赞成实行共和体制
C.认同法官专权可行 D.强调司法权的独立
答案 D
8.(2020届安徽蚌埠一检,18)“制宪会议”是后来才叫的名字。事实上,如果一起始就打着立“新宪”的主意,起码有三分之二的代表都会裹足不前。1787年2月份在纽约召集的国会(即邦联国会)已明令费城之会“唯一且特定的任务,系修改现行《邦联条例》”。这表明制宪会议召开前,美国( )
A.旧体制更利于国家发展
B.人民抵触资产阶级宪政
C.人民大多认可邦联体制
D.各州意见一致没有分歧
答案 C
9.(2020届安徽“皖南八校”一联,19)1787年,鉴于先前对殖民地总督的认识,美国制宪会议的一些代表要求设立一个不能否决法律的行政长官,其他代表认为共和国需要一位强有力的行政长官。经过大量辩论,代表们设立了一位被宪法授予了可制衡议会的足够权力的行政长官。这一“行政长官”的设立( )
A.体现了分权制约的基本理念
B.实质上是中世纪国王的翻版
C.践行了联邦体制的基本原则
D.满足了不同阶层的政治需求
答案 A
10.(2020届清华大学标准学术能力9月测试,34)俄国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1762—1796年在位)和法国皇帝路易十六(1774—1792年在位)在公开演讲时常引用“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应当平等”“君主应当为其人民服务”等口号。统治者此举意在( )
A.倡议建立“理性王国” B.缓和矛盾维护统治
C.宣传自由平等思想 D.反对天主教会权威
答案 B
11.(2019安徽“江南十校”3月,33)文艺复兴的支持者和参加者主要是中上层阶级的人士。他们宣扬人的尊严和价值,并不包括劳动者在内,在他们看来,劳动者不过是“愚蠢无知的群氓”。由此可知( )
A.文艺复兴不能代表劳动者的诉求
B.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日益对立
C.人文主义思想并未产生实际影响
D.文艺复兴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答案 D
12.(2019百师联盟全国Ⅰ卷大联考,33)荷兰和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把投资与经营管理、商业活动分开,使投资者从经营管理的责任下解放出来,可以调动大量资金投入商业冒险事业。这种公司管理模式( )
A.是组织新航路开辟的有效力量
B.是自由主义思想的典型体现
C.标志着垄断组织的出现和发展
D.反映了商业革命的重要成果
答案 D
13.(2019东北、重庆六大名校联考,33)从欧洲思想史看,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不同,其核心是以未来的名义讨伐过去的时代。其意在强调( )
A.启蒙运动已经成为政治运动
B.启蒙运动构建了新社会的蓝图
C.启蒙运动促进了社会的转型
D.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落后性
答案 B
14.(2019陕西名校联考,32)19世纪前,英国各种公共政策的法案由议员以个人名义提出,议会立法很少给内阁优先权,而1811年《工作日程法》规定,每周一、周五只讨论内阁提出的“公议案”,后又增至每周3日,相反议员个人却很少有提出议案的机会。这种变化( )
A.反映了内阁权力不断扩大的趋势
B.推动了分权制衡机制的完善
C.说明议会对内阁的影响力增强
D.有利于提高议会的办事效率
答案 A
15.(2019安徽蚌埠一模,18)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指出,美国联邦当局与州当局间的权力划分——州政府以制定普通法为常规,而联邦政府以制定普通法为例外。这表明( )
A.州政府拥有的权力十分有限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C.联邦制是民主共和制的基础
D.联邦政府成为国家权力核心
答案 B
16.(2018河南天一大联考二测,18)有学者统计,16—18世纪从美洲流入西欧的白银总量达10万吨,但其中3.2万吨被分流到亚洲,美洲白银在西欧的实际存量只有5.7万吨。材料中的“分流”现象( )
A.缓解了欧洲货币过剩问题 B.加速了欧洲物价的上涨
C.导致了欧洲对外贸易衰落 D.不利于欧洲经济的稳定
答案 A
17.(2018河南天一大联考二测,19)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两院通过的任何法案需得到总统批准方能成为法律,“因国会休会而使该项法案不能退回,在此情况下,该项法案不能成为法律”。因而总统常借国会休会而搁置国会通过的法案,被称为“口袋否决”。“口袋否决”( )
A.明确了总统立法否决权 B.导致了总统权力扩张
C.体现了权力制衡的异化 D.削弱了国会的立法权
答案 C
18.(2018清华大学标准学术能力11月测试,34)启蒙运动时期的一些思想家谴责理性主义把感情的自发性、人的个性、天才的灵感从属于冷冰冰的理性化规则,他们把其看成是法国的文化霸权。材料意在强调( )
A.对启蒙运动的反思 B.启蒙运动根植于专制传统
C.理性主义摒弃了人文主义 D.启蒙运动的排他性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共28分)
19.(2020届天一大联考“皖豫联盟体”一测,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地理大发现为世界市场的开始形成创造了条件,率先开辟新航路的葡萄牙、西班牙成为世界首批经济强国。英国以其在工业革命上的捷足先登,在19世纪中叶成为世界头号强国。美国和德国则抓住第二次世界科技革命和统一世界市场形成的机遇,成功实现工业化的跳跃式发展,成为后来居上的世界经济大国。
——摘编自余建华《世界市场和科技革命:经济腾飞的两
个巨轮——世界经济强国盛衰的历史启迪》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论题,结合世界近现代史所学知识,加以论述。(14分。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答案 示例1:
论题:世界市场和科技革命助推经济强国崛起。(2分)
论述:纵观世界近现代史,借助国际经济联系和世界市场,依靠科技革命成果发展国民经济,是一批世界经济强国得以振兴的共同经验。最先推动地理大发现的西班牙、葡萄牙通过对欧洲与亚洲、美洲和非洲贸易的垄断,成为世界首批经济强国。在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荷兰利用其得天独厚的海上运输能力,取代西班牙,成为世界商业霸主。借助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英国在19世纪中叶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头号强国。19世纪中后期,借助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发生和统一世界市场的形成,美国和德国逐渐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二战后,日本借助“科技振兴”“贸易立国”,迅速实现经济腾飞。(12分,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2:
论题:世界经济强国的辉煌不是永久的(或世界经济霸权不是永久的)。(2分)
论述:世界近现代史表明,世界经济强国在经历一段辉煌后会被另一经济强国取代,不能永久辉煌。借助新航路开辟、对外扩张和海外贸易,16世纪葡萄牙、西班牙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和霸主。17世纪的荷兰依靠海外贸易和强大的海上运输能力以及广阔的殖民地,取代西班牙,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借助殖民战争,18世纪中期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借助第二次工业革命及第二次世界大战,20世纪,美国成为新的世界经济霸主。20世纪中后期,随着西欧、日本的崛起,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受到挑战。(12分,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仅作阅卷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20.(2019山西太原一模,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如果说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和人文主义者们开创了一种趋势的话,那么启蒙思想便是这种趋势的最高峰。启蒙思想家们力图运用理性来分析自然界、政府、宗教、法律、经济和教育,而不愿借鉴任何基督教教义,彻底摈弃了宗教界拥有圣贤的论说。他们强调个人的潜在价值,将好的现世生活视为生命的真正目的,坚信个人能够通过理性之光完善自身和社会。洛克、孟德斯鸠、卢梭等人提出了建立在全新的国家与个人关系概念之上的政治哲学,认为国家的存在不应只是聚敛权力,也应该增加人类的幸福。基于这一观点,毫无建树的君主制甚至寡头政治都越来越显得难以适应。在孟德斯鸠看来,只有划分国家的权力,才能保障人民的自由,才能避免暴君政体的出现。在卢梭看来,人民彼此都以平等身份共同签订契约,
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和自己的一切权力都转让给整个集体而非任何个人。故“人民作为整体来说就是主权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摘编自马文·佩里《西方文明史》
上述材料隐含了许多历史概念,从中提取一个相关概念,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相关知识进行阐述。(要求:提取的历史概念与材料所述内容相关,并能从概念的内涵及其形成发展和影响等方面阐述)(14分)
答案 示例:
概念:三权分立。
阐述:三权分立是资产阶级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原则之一,主张行政、立法、司法职权分明,相互独立、互相制衡。最早产生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洛克的分权学说,用以巩固革命成果;后由法国孟德斯鸠诠释为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形式;首次实践是美国颁布的1787年宪法,由总统、国会、最高法院分掌三权。“三权分立”原则是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产物,对防止专制、减少腐败、保障自由等起到了重要作用,进而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回答其他历史概念亦可,如主权在民、社会契约、启蒙运动、理性主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