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53 KB
- 2021-08-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历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春秋战国时期,“土”阶层迅速崛起,“士与一般社会成员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他们往往能超越个人经济地位和阶级背景的狭隘限定,从社会进步、国家兴旺、民众富足的宏观规模和长远目标上思考政治人生。”以下言论不能充分体现该观点的是
A、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也 B、士可杀不可辱
C、士志于道 D、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东汉学者班固在《两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通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这里的“九市”是指
A.政府严格管理的集中贸易点 B.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
C.繁华都市的商业街 D.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
3.富豪所从事行业的变化是经济发展变化的标志。《史记•货殖列传》排列从春秋到汉武帝时代众多的豪民巨富,战国和汉代炼铁行业出富豪最多,汉代就有卓氏、程 郑、孔氏、曹邴氏四家列入富豪榜。这表明汉代
A.国家实行重商政策 B.政府鼓励私人铸铁
C.政治环境造就富豪 D.铁制工具广泛使用
4.中国古代的人们认为,黑、白、红、青、黄五种色彩分别对应北、西、南、东、中五个方位,以下是某古城四座门楼上的“镇门神兽”,位于南门的应是
A.青龙 B.白虎 C.朱雀 D.玄武
5.阅读下列三段有关北魏太延四年(438年)的资料:
资料一、《通鉴》记载:北魏太武帝“下诏,沙门年五十以下者还俗。”
资料二、《通鉴》胡三省注:因为这些人身强体壮,还俗为民,还可以为国作战。
资料三、《通鉴》记载:九月,魏主伐柔然,相持不下。柔然担心魏大军将至,突围而去。
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资料一注释资料三,资料二说明动机
B. 资料二注释资料一,资料三阐释结果
C. 资料二注释资料三,资料一说明结果
D. 资料三注释资料一,资料二解释起因
6.五代僧人所著(祖堂集》记载:南朝梁武帝一心向佛,度人造寺,写经造像,达摩泛海来华武帝问达摩“何为真功德" ,达摩说:“净智妙圆, 体自空寂。”武帝不解变容不言。
后达摩离开南朝,入魏邦。对这一记载的最佳解读是
A.《祖堂集》是研究南北朝佛教第一手史料
B.佛教的迅速传播得益于南北朝政权对峙
C.《祖堂集》的记载契合南北朝的时代特征
D.佛教教义与统治思想冲突致其传播受阻
7.南宋遗民郑思肖认为,元朝的儒士处于社会底层,其地位仅高于乞丐:而当代学者张元则认为,元朝的儒士比一般的民众地位要高得多:仅次于贵族与官吏.造成两人认识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占有史料的多寡 B.研究者的立场
C.生产力发展水平 D.社会制度变革
8.清朝有学者说“元代分省建置……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故元、明二季流贼之起也,来无所堵,去无所侦”。据此可知,学者认为元代行省制度
A.使地方缺乏实行割据的地理基础 B.造成地方行政效率低下
C.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D.导致地方治安难以维持
9.白居易《上阳白发人》云:“小头鞵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外人不见见应笑,天宝末年时世妆’。从社会学的角度主要反映了
A.唐代有了明确的时尚观念 B.唐代服饰多姿多彩的特点
C.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 D.封建制度对妇女的摧残
10.中国古代一著名思想家,曾有“鹅湖之会”,与他者论辩、讲学达十日之久;曾重修白鹿洞书院廷请名师,订立书规;集注《四书》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教材。
据此判断,他是
A.陆九渊 B.朱熹 C.王守仁 D.孟子
11.有人在研究明朝皇帝世系表时发现,部分明朝皇帝的名讳体现了我国古代阴阳五行学中的五行相生说,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再生木。(见下表)
明成祖
明仁宗
明宣宗
明英宗
明宪宗
朱棣
朱高炽
朱瞻基
朱祁镇
朱见深
明太祖之子
明成祖之子
明仁宗之子
明宣宗之子
明英宗之子
木
火
土
金
水
表中所列现象所隐含的思想有
①祈盼专制政权生生不息 ②反映宗法血缘的代代相传 ③表达分封制度的世世相袭
④显示朱姓大族的尊贵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 D.②③④
12.“16世纪时,关于中国的报道几乎是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的专利,进入18世纪,法国人后来居上,那些像优秀国外数学家一类的博学的传教士,真正充当了中西学术文化交流的使者角色。”材料强调的是
A.欧洲经由传教士引介关注中国文化 B.东西方之间开启了“对话”的历程
C.西方传教士开始全面开垦中国文化 D.明清时期西学东渐现象达到了高潮
13.“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理天下者,若身之使臂,臂之使指,则小大适称而不悖焉。”与材料相符的观点是
A.中央集权 B.削弱相权 C.君主专制 D.重农抑商
14.新浪网《穿越时空的对话》一文认为同时期的历史政治人物乾隆与华盛顿谈政见,谈三权分立,双方会吵起来;谈文字狱,双方则有可能会打起来。两人的政见差异从文明史观的视角看源于
A.中美两国国家利益的冲突 B.两人人生经历的差异
C.科学教育与启蒙教育的差异 D.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环境的影响
15.魏源在《海国图志》记述“亚墨利加(即南、北美洲,是America在明清时期的中文标准译名)一土,孤悬于内,亘古未通声息,英人于前明万历年间探得之”。据此可知
A.魏源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B.宣告了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破产
C.对世界历史的认识了解尚存缺陷 D.对中国的封建君主制度提出质疑
16.《申报》对1873 年冬发生的杨乃武与小白菜案给予了连篇累牍的报道,在案件延续的
三年中,发表新闻和评论60多篇,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响应,引起了慈格太后的重视。促成
了冤案的平反。这表明《申报》
A.及时传插大量时事信息 B.深受统治阶层的重视
C.发挥了舆论监督的作用 D.推动清末司法近代化
17. 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内“世界意识”已经普遍盛行,甚至出现用以“万国”、“全
球”、“世界”等说法替代“普天之下”意义上的“天下观”,以“外国”、“异邦”等说法替代传统“四夷观”。这 -时期“世界意识”的增强
A.丰富了“中体西用"内涵 B.根源于民族危机的加深
c.开启了外交理念近代化 D.维护了官方的正统意识
18.民国时期有人认为,“自工业革命以后,商人反成为工业家的附属,不过略沾其余润,……中国推销洋货的人,即世所称买办阶级者,在中国社会,虽俨然是个富豪,而以世界眼光观之,则仍不免在小贫之列。”作者主张
A.民族独立 B.工商救国 C.抵制洋货 D.发展工业
19.从甲图到乙图,表明
A.近代生活变迁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 B.近代中国生活方式完全西化
C.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推动 D.近代立体交通格局形成
20.阅读1934年长江流域四大航运公司轮船吨位数(百分比)对比示意图。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外国控制并垄断中国的内外贸易 B.中国水运交通近代化开始起步
C.洋务企业在列强排挤竞争中求生 D.外国资本扩张制约中国社会发展
21.费孝通认为:正因为被礼治惯了,所以在乡土社会里,一说起讼师,大家会联想到挑拨是非之类的恶行。(辛亥革命后)讼师改称律师,打官司改称起诉,包揽是非改称法律顾问——这套名词的改变代表了社会性质的改变。这里所说的“社会性质的改变”当指
A.从人治社会到法治社会 B.从宗法社会到官僚社会
C.从旧民主主义社会到新民主主义社会 D.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
22.1935年,国民政府先后决定对金融和重要的战略物资进行统制。1937年7月,国民政府决定立即对粮食、资源、交通、卫生机关等进行统制,随后在上海成立了四行总处,并由资源委员会主持沿海工厂的内迁。这一做法
A.主要源于国内的经济危机 B.首创了“战时经济体制”
C.有效调配了国内战略资源 D.直接导致民族工业陷入困境
23.某同学在学习《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历程》中收集一些研究素材,其中有“抵制日货运动”、“《工业建设会发起趣旨》”、“短暂春天”等内容。符合民族工业这一发展阶段的表述有
A.民国初期的兴办实业潮 B.纺织业由黄河中下游地区向东向南发展
C.该时期重工业发展依然停滞 D.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24.下表放映的是1938年﹣1941年间,西南地区新增加的企业数量,材料表明
年份
新增加企业数
1938
240
1939
466
1940
589
1941
843
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B.抗日战争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中国形成行业齐全的工业发展格局 D.“实业救国“的热情高涨
25.1936年11月,蒋介石非法逮捕救国会七位领导人,李宗仁、白崇禧发出紧急营救电,赞扬“七君子”系爱国热情所应有之表现,要求政府“对于爱国运动似不应压迫”。这反映出
A.抗日救亡已成为当时的时代潮流 B.蒋介石已经遭到社会各阶层反对
C.国民党内部派系之间的斗争激烈 D.李宗仁等主张建立抗日统一战线
26.1942年中国远征军10万人首次入缅作战,成功解救了被困的7000多名英军,阻挡了日军向印度进军。1944年中国军队再次入缅作战,修筑了“史迪威公路”,打通了盟军由印度向东进军的通路。这说明中国军队
A.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民族牺牲 B.极大地消耗了日本的物力和财力
C.是亚太地区反法西斯盟军的重要战略支柱 D.牵制日军兵力最大、歼敌最多
27.“(在希腊)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不但尊重自由和平等,而且自由和平等是它的产物;它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这实质上放映了在古希腊
A.商业平等是政治平等的结果 B.商品经济对政治观念的影响
C.商业贸易尊重自由和平等的原则 D.海外贸易活动推动了平等观念形成
28.苏格拉底认为,一切罪恶都来源于人的愚昧无知,即使像勇敢、节制之类的优良品性,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理性的心灵来指导,也不能使人为善。这一看法
A.强调了道德标准 B.揭露了商业社会的弊端
C.揭示了人性本恶 D.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29.在古代雅典,政府官员上任前,必须接受资格审查。一般官员由公众法庭审查,执政官除由法庭审查外;还要接受议事会的审查。官员任职期满,由公民大会进行政绩审查,发现有危害国家、受贿和其他违法行为者,都要受到惩罚。这说明
A.公民大会是雅典最高权力机关 B.公民对公职人员有严格监督权
C.民众法庭与公民大会相互制约 D雅典城邦的法律体系臻于完善
30.苏格拉底认为,统治者并不是那些拥有大权和王位的人,不是那些由群众选举出来的人,也不是那些中签的人,而应该是那些懂得怎样统治的人。由此推知,苏格拉底
A. 认民众没有资格参与政治 B. 主张雅典完善法律实行法制
C. 否定雅典民主具有积极作用 D. 强调统治者要具备政治素养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共计40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大批东部沿海沿江地区的工厂、学校、人口及各种机关向西部后方迁移。这场大西迁在中华民族抗战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材料一 1933年,约30万件的故宫文物由北平运往上海。1936年12月,又从上海迁转南家。1937年8月,故宫文物奉令分三路紧急西迁,经过湖北、湖南、河南、陕西、广西等省,辗转万里,于1939年先后到达贵州、四川,并妥善保存到抗战胜利。
——摘编自段勇《国宝大迁徙;民族文化遗产保卫战》
材料二 1938年,国民政府成立了全国战时教育协会,负责全国各地学校和研究所的迁建工作。1938年2月,由北大、清华、南开组成的长沙临时大学师生穿越崇山峻岭,行程3500里,迁往昆明。学校改称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8年间,西南联大共毕业了382名学生,保存了抗战时期的重要科研力量,培养了一天批率有成就的优务人才。
——摘编自宫炳成《略论抗战初期国民政府高校的内迁》
材料三 1938年春,随着国民政府的西撤,源源不断的人流涌入宜昌,向四川撤迁的各种大型设备、军工物资、文物等也先后运到宜昌,等候换载入川。当时入川少有公路更没有铁路,惟有走长江。更为严峻的是,自10月下旬起,长江上游只有40天左右的中水位可供较大轮航行。在这紧要关头,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
调集公司的资金、船只和人员,在短短40天内,运送了人员150余万、货物100余万吨,其中包括两万吨空军器材和广东地厂的物资。之后,西南地区很快建起一系列新的工业区,构成抗战时期中国的工业命脉。
——摘编自晓真《中国抗战史上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故宫文物迁移期间国内时局发生的变化。(6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战时期大西迁以西南地区为目的地的理由。(4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大西迁克服的主要困难。(4分)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战时期大西迁的历史意义。(6分)
32. (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陈忠实先生创作的长篇小说《白鹿原》是一部描绘中国近代农村社会50年变迁的
史诗,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晚清民国时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白鹿原是陕西滋水县的一个小山村,白鹿两姓的白嘉轩、鹿子霖为族长之位长期争斗不已。“皇帝失了龙庭”后,县城警察四处剪人辫子,张榜公示禁止缠足,白鹿原陷入恐慌。十多年后,蒋介石的北伐波及滋水,白鹿两姓许多后生加入国共两党。长工黑娃带头成立了“白鹿原农民协会”,批斗两大地主白嘉轩、鹿子霖。很快,南方传来消息,蒋介石铡了许多共产党,黑娃逃匿山中。鹿子霖之子兆鹏辗转到了陕北根据地,并在中条山抗战中因功提拔为八路军团长。1948年5月,鹿兆鹏回到滋水县策动起义成功,滋水县解放。
结合晚清民国历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中国近代史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5月4 日,北京大学等校三千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集合,举行示威游行......
从6月初起,为支援学生的爱国斗争,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给北洋军阀政府重大压力。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的职务。此后,全国人民为拒签和约进行斗争,在巴黎的中国代表没有在和约上签字。五四爱国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编写一幕发生在五四运动时的人物对话场景。
(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扣紧相关政治与文化领域的重大事件;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1-5 BADCB 6-10 CBDBB 11-15 CAADC 16-20 CBDCD
21-25 ACADA 26-30 CBAB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共计40分)
31.(20分)(1)日本从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中华民族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从国内革命战争转向民族解放战争;国共两党从对峙到合作。(6分)
(2)理由:国民政府的指令;地处战略后方;地理环境有利,相对安全。(4分)
(3)困难:时间紧、任务重;路途远、交通不便;自然条件恶劣;战火逼近。
(4)保留中华文脉和工业基础;为坚持长期艰苦抗战提供了保证;改善工业布局;促
进西南地区发展;鼓舞士气;弘扬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6分)
32. (10分) 示例:
情节:滋水县警察在“皇帝失了龙庭”后,四处剪辫,张榜禁止缠足。(2分)
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辛亥革命后移风易俗现象。(2分)
概述和评价: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还废除了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等。移风易俗,冲击了封建观念,有利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妇女解放;促进社会生活的近代化。(6分)
33. (10分)示例:
主题: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民众爱国热情的高涨(4分)
对话:(6分)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这口号真是喊出了我们的心声啊。
B:是啊,从来没有过的爱国激情。大伙的觉悟真是提高了。
A:嗯,都是得益于新文化运动以来民主与科学的传播。
B:是啊,我们要和专制与愚昧说再见,真正做国家的主人。
(可以围绕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民主革命的转折、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等方面的主题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