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50 KB
- 2021-08-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一、三教合一
• 出现背景:
• 1,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
传播,儒学的发展出现了危机。
• 2, 唐宋时期,三教相互吸纳渗透,
调和之风兴盛。
• 3, 为了重兴儒学,唐宋儒家学者不
断进行思考和探索。
• (2011年广东卷文综14)“虎溪三笑”
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
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
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
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
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 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 (10年上海历史卷)宋代,儒学家
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
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角度是
• A. 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 C. 从万事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 儒家强调人世,根本目标就是强国。个人
的精力应该奉献给国家。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格物就是了解万事万物的道理即穷理!
• 致知就是心里明白了!
• 修身是用正理来指导修行的。
• 齐家是治理家族。
• 治国是治理国家。
• 平天下是治理天下。
• 道家强调自由,目标就是超脱尘世而获得
更大的自由。
• 佛教强调解脱。都想要解脱了,还在乎什
么呢?
•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
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
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二、程朱理学
• 宋代理学兴起的原因:
• 理学的概念:
• 代表人物:
“二程”(程颐,程颢)、朱熹
• 思想主张:
世界观: 1、世界本原是理
方法论: 2、通过格物至知把握理
人性论: 存天理,灭人欲
发展:
1、 朱熹编著成《四书章句集注》
2、 元朝将其作为科举考试内容
• 3、 明初确定了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
★问题探究 程朱理学被官学化的
原因是什么?
• 点拨:官学是统治者为巩固其统治服
务的。
• 答案提示:程朱理学是吸收了佛、道
哲学思想部分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新
儒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提
出了一系列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的道
德规范,适应了封建统治者的需要。
三、陆王心学
• 陆九渊
• 1. 世界观: 提出“心即理也”,(心是天
地万物的渊源,因此他的思想被称为心学)。
• 2 方法论: “发明本心”以求理,进行内心反
省。
• 王阳明
1. 世界观: “本心即理”
2. 方法论: “至良知”。 克服私欲,回复良
知。
明中期心学盛行的背景:
• 明中期,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不安,
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王守仁认为,社
会动乱的原因是人心破坏所致,只有整治
人心,才能挽救统治。
• 王守仁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成为
心学的集大成者。
• 明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
• 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
“良知”是指
•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 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予外部世界的规律
王守仁之励志诗——
象棋终日乐悠悠,
苦被严亲一日丢。
兵卒堕河皆不救,
将军溺水一齐休。
马行千里随波去,
象入山川逐浪游。
炮响一声天地震,
忽然惊起卧龙愁。
• (10年浙江卷)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
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
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
甲方做学问“太简”。下列各项中,
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
•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 C.知行合一 D.万物皆只是一
个天理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
• 点拨:心学也属于理学。程朱理学
和陆王心学的争论是理学内部的分歧。
两者最大的差异在于求“理”的方法
不同。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
• 相同点:
• ①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
内容:理;仁、礼;高调的道德主义。
• (都强调社会秩序的重要性;都认同世界本原不是
客观的物质世界,要么是“理”,么是“心”;都
强调“天理”与“人欲”的对立,要求自我修养、
克制,并积极服务社会。)
• ②两者的思想实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
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 ③影响:(详见教材最后一段)
• 不同点:
• ①认识理:程朱理学强调“理”是世界
的本原,
• 实现理: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
体验“天理”的存在,最终贯通明理”,
这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思想;(哲学范
畴)
• ②认识理:陆王心学主张“心即理”。
• 实现理:认为人天生具有良知,良知就
是本,就是理,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
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
就能成为圣贤,是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想。
(哲学范畴)
怎样区分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
主义?
• 两者的共同点是都认为“意识”是本原,所以都
是唯心主义。
• 两者的不同点在于对“意识”的主体理解不同: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这种“意识”是人的意识,我
的意识,是主观精神;
• 而客观唯心主义则认为这种意识是神的意识、上
帝的意识,是“客观精神”。
• 思考:1、老子的“道”、朱熹的“理”、王守仁
的“心”分别属于什么唯心主义?
• 2、我国古代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有哪些?其主要观
点是什么?
• (10年广东卷15)“人人自有定盘针,万
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
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 A. 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
术”
• C. 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
致用”
• (10年新课标卷26)王安石提出“形者,
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 A.“心外无物”
• B.“天地为万物之本”
• C.“夫形于天地之间也,物也”
•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四、宋明理学的影响
• 材料1:程颐:“天下只是一个
理”“万物皆是理”;朱熹:“存天
理,去人欲”。
• 1、材料1中的“理”指什么?他们认
为“天理”与“人欲”是什么关系?
• “理”指儒家伦理道德;是对立关系。
• 材料2:朱熹:“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
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
友有信”;
• 材料3:程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 材料4: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断绝学,为万事开太平”;顾炎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3、根据以上材料说明宋明理学的主张有哪
些可取和不可取的地方?我们今天对宋明
理学应采取什么态度?
• 宋明理学可取的一面:
• ①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与家庭、
与国家的和谐的意识。
• ②具有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
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
• ③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
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 ④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
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 不可取的一面:
• ①尊卑等级观念;
• ②重男轻女的观念;
• ③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
• ④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
• ⑤重礼轻法的观念等。
• 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
• 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取精,去伪
存真。
• ◆阅读与思考 (答案见〈学案〉P17)
• 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物质文明与精
神文明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缺一不可,理学主张完全消除对物质
利益的追求,不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
• 但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
格的建树,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
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
文化性格。
阅读与探究:分析宋明理学家程、朱、陆、
王分别与神秀、慧能佛偈所反映的思想之间
的同异与渊源关系。
• ①材料反映了佛教禅宗的“佛”、“法”
就在心中,“自心是佛”,“本性是佛”
的主张。
• ②神秀主张不断排除外界对内心的影响。
• ③慧能强调发掘内心的佛性,主张“顿悟”
成佛。
• ④程朱理学认为
• ⑤陆九渊认为
• ⑥王守仁认为
• 渊源关系主要体现在:
• 神秀认为只有通过长期苦修,排除杂
念,才能渐悟成佛。程朱理学吸收了
这一思想。
• 慧能认为佛在心内,只要静心自悟,
便可顿悟成佛。陆王心学承袭了这一
思想。
• 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严重动
摇,直接原因是
• A.儒学的“大一统”观念已经不再适应封
建统治的需要
• B.佛教和道教迅速传播
• C.儒学放弃了自己“仁”“礼”等基本主
张
• D.魏晋南北朝的统治者都是佛教信徒
• 2、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确立统治地位是在
• A.北宋时期 B.南宋时期
• C.唐朝中期 D.明朝初期
• 3、在朱熹看来,要把握“理”,就需要通
过“格物致知”的方法,通过接触世间万
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
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最终贯通明
“理”。“格物致知”这一概念中“格”
字的含义应是
• A.研究 B.规格
• C.人格 D.格子
• 4、佛教能在中国广为流传,但始终没有能
取代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其根本原因是
• A.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的任何一个时期都
是最进步的思想
• B.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
• C.儒家思想不断改造完善,一直能够适应
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 D.儒家宣扬的仁政思想得到了人民的拥护
• 5、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
“天理”主要是指
• A.天体运行法则
• B.社会发展规律
• C.封建道德规范的等级秩序
• D.“天人感应”理论
相关文档
-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1届高三历2021-08-265页
-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2021-08-2610页
- 高二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全部2021-08-2619页
- 【历史】2021届一轮复习岳麓版专题2021-08-2620页
-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2课堂2021-08-263页
-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三2021-08-264页
-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时2021-08-268页
-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2021-08-265页
- 2019-2020学年新培优高中人教版历2021-08-266页
- 2019新创新历史人教版必修2课下能2021-08-26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