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0.00 KB
  • 2021-08-26 发布

山东省青岛胶州市2020-2021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答案)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二历史试题 第 1 页 (共 8 页) 2020—2021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检测 高二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 2B 铅笔和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中性笔)将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 目、试卷类型填涂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中性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 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 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 5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左传》中有如下记载:“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这说明在当时 A.宗法关系趋向于瓦解 B.王位继承有内在规则 C.选官制度越来越完善 D.贤德是择君首要依据 2.汉朝的法律体系中,援礼入法是基本原则,“亲亲得相首匿”、“亲亲相隐、亲属相容隐”。这 反映出 A.儒家思想地位提升 B.汉统治者推崇法制 C.律令条文细密严苛 D.时人法律意识淡薄 3.下图为《魏晋汉人胡食》(画像砖),据图画内容可以推知 高二历史试题 第 2 页 (共 8 页) A.政府改革加速少数民族汉化 B.社会动荡导致民众生活困苦 C.民族交融促进生活方式变迁 D.经济发展推动饮食结构改变 4.唐朝中期推行两税法,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原则。这有利于 A.增加税收种类 B.增加赋税收入 C.变革缴税方式 D.固定征税时间 5.宋太祖曾下诏:“向者登科明级,多为势家所取,塞(阻隔)孤贫之路。今朕躬亲临试,以可否 进退,尽革前弊矣。”此举预示着 A.阶层流动趋势逐渐加强 B.重文轻武国策基本确立 C.重农抑商政策略有松动 D.底层民众地位快速提高 6.下表是《北宋赋税结构表》(收入单位:万贯)。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 时间 租税(正赋)收入 征榷(国家专 卖)收入 商税收入 农业税:非农业税 至道末(997 年) 2408.1 1167.7 400 61:39 天禧末(1021 年) 2641.2 2670.0 1204 40:60 熙宁十年(1077 年) 2021.3 4248.4 868.8 28:72 A.征榷收入增长说明抑商政策有松动 B.农业税比例下降说明农民负担减轻 C.非农业税比例增加导致商业日益萎靡 D.商品经济发展推动赋税结构发生变化 7.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同约的人们“每月一聚,具食;每季一聚,具酒食”,“遇聚会, 则书其善恶,行其赏罚”。乡人之间“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对该时期乡 约制度认识正确的是 A.政府加强基层治理的举措 B.有利于完善基层社会民主 C.民间自治体现了契约精神 D.政府推行宽松的文化政策 8.明代林希元在《荒政丛言》中提出“极贫之民便赈米,次贫之民便赈钱,稍贫之民便转贷”。这 说明在明代 A.出现分类扶贫观念 B.社会贫富差距拉大 C.慈善救助系统完善 D.政府财政出现困难 高二历史试题 第 3 页 (共 8 页) 9.有学者指出,明清鼎革之后,清初统治者的国家制度建设是从因袭明制开始的。最能体现这一特 点的是 A.设置内阁处理日常文书 B.设军机处应对紧急军务 C.制定奏折制度提高效率 D.开设厂卫机构加强皇权 10.鸦片战争后,受西方民主启蒙思想影响的人士猛烈批判科举制;19 世纪末,维新派称科举制 “箍人心”,“坏人才”,“毁实业”;1905 年,清政府正式废除科举制。这说明在当时科举 制 A.无法选拔优秀的人才 B.遭到民众的普遍反对 C.不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D.不利于统治基础的扩大 11.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 184 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 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 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 A.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B.改革缺乏必要社会基础 C.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 D.维新人士缺乏政治经验 12.1912 年,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临时约法》在国家机构的设置上,特意将原来的总统制改为 内阁制,规定国务员负有实际责任,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内阁副署才能发生效力。这项规定产生的 实际后果是 A.民主共和政体得以维护 B.行政权力划分陷入混乱 C.完成了政治民主化进程 D.政党政治实现高度发展 13.1928 年 6 月,南京国民政府发表《对外宣言》称:“今当统一告成之际,应进一步而遵正当 手续,实行重订新约,以副完成平等及相互尊重主权之宗旨。”对国民政府此举的目的表述错误 的是 A.废除一切不平等条款 B.缓和人民的反帝情绪 C.树立对外自主的形象 D.扩大税源,增加军费 14.下图是文物拍卖市场上展出的某时期的钞票,其作为史料可以用来研究 高二历史试题 第 4 页 (共 8 页) A.中共开始建立人民军队 B.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 C.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D.国民政府币制改革运动 15.周恩来说:“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 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呢?……我们不学他们。”新中国 成立之初“我们不学他们”主要是由于 A.我们有强大的综合国力作支撑 B.我们推行和平共处的外交原则 C.我们实行求同存异的外交策略 D.我们的国家和社会性质决定的 16.费孝通指出:“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 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对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中华民族的概念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B.中华民族的形成是列强入侵的产物 C.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有独特的发展道路 D.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的实现充满着偶然性 17.右图为 1980 年 6 月 18 日,四川广汉向阳政府“换牌” 时的 场景(补拍),当时广汉县委定了三条纪律:不准宣传,不准 广 播、不准登报。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经济体制改革遭遇挫折 B.拨乱反正工作基本完成 C.地方政府轻视舆论宣传 D.改革亟需解放民众思想 高二历史试题 第 5 页 (共 8 页) 18.早在罗马共和时期,国家就开展了不定期的人口基本情况调查。奥古斯都时代,人口普查趋于 系统化和制度化,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类似于地理考查、地图绘制、分门别类的归档、地籍管理 等行政管理技术广泛应用。这说明 A.人口普查服务于财税制度 B.国家管理水平在逐步提升 C.公民人身自由得不到保障 D.君主专制程度在不断加强 19.1264 年,英国议会诞生后运行相对稳定。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英国王位不断易手:都铎 王室是威尔士人、斯图亚特王室是苏格兰人、汉诺威王室是德意志人,英格兰从未有过自己的世 袭国王。这种局面在客观上有助于 A.议会保留较高的权力 B.国王扮演仪式性角色 C.促进封建贵族的没落 D.推动宗教改革的发生 20.1179 年,有教会规定:“要将充足的圣俸留给每个教堂,主教要告诉神职人员和学者们,教 师的需求必须满足,求知的大门向求学的人敞开”。教会如此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强化社会教化,稳定社会秩序 B.培养神职人员,维护教会利益 C.保存古典文化,传承古典精神 D.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转型 21.欧洲中世纪有一句谚语:“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这种“自由”根源于 A.城市人文气息浓厚 B.商品经济不断发展 C.文艺复兴解放思想 D.城市不受国王管辖 22.有学者指出,《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在欧洲大陆建立了一个相对均势状态的格局,但这种格局 并非是一种神圣的稳定局面。事实上,各国的兴衰更替以一种令人目眩的速度进行着。局面不能 持久稳定的根源在于 A.各国综合实力发展不平衡 B.体系自身存在严重的弊端 C.近代外交制度出现并发展 D.和约并没能完全制止战争 23.1862 年 9 月,美国总统林肯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1865 年 1 月,美国国会通过第 13 条宪法修正案,保证黑人及他们的后代不再沦为奴隶。对此理解正确的 是 A.种族歧视观念在美国被摒弃 B.美国共和制走向稳定与成熟 C.黑人从法律上获得平等地位 D.天赋人权理念被普遍的接受 24.1883 年,俾斯麦提出的疾病保险法案在议会获得高票通过。这部法案规定,疾病保险的对象 是从事工业生产的工人……工人生病时的医疗和药品都免费。俾斯麦此举意在 高二历史试题 第 6 页 (共 8 页) A.缓和社会矛盾 B.提升工人地位 C.完善社会保障 D.美化政府形象 25.下图为描绘 20 世纪 70 年代欧洲“乞丐行乞”的漫画,这说明 A.欧洲崛起取代了美国地位 B.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 C.美元不再是世界主要货币 D.世界贸易体系遭遇了挫折 第 II 卷(非选择题,共 50 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4小题,26题12分,27题14分,28题12分,29题12分,共计50分。 (2)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或答题卡范围之外的无效。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50 分。 26.(1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金代科举考试题目出处频次统计表 ——裴兴荣《金代科举考试题目出处及内涵考释》 材料二 西夏人庆三年(1146),仁孝帝十分尊崇孔子,重视儒学,直接诏封孔子为“文宣 帝”是为历代对孔子的最高谥号。同时,仁孝下令各州、郡皆立文庙,学官祭祀,庙堂殿 庭,宏敞高大,“如同帝制”。 ——杨满忠、何晓燕《从历代孔子谥号看西夏儒学的发展与贡献》 概括指出两则材料所蕴含的共同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12 分) 高二历史试题 第 7 页 (共 8 页) 27.(14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二十世纪初中国社会大事记 1901 年,《辛丑条约》签订。 1901 年,清政府逐步推出各项“新政”,改革官制、兵制、学制,奖励工商。 1905 年 8 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骨干在日本东京组成同盟会,孙中山阐发 三民主义。 1905 年 9 月,清廷废除科举制,大办新式学堂。 1905 年 10 月,清廷派载泽、端方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 1906 年 9 月,清廷正式宣布“预备仿行宪政”。 1906 年 12 月,湖南、江西交界爆发萍浏醴“革命军”会党起义。 1907 年 5 月-1908 年 4 月,仅同盟会在华南沿海和沿边地区就连续发动了六次武装 起义。 1908 年,清廷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1909 年 10 月,除新疆奏明缓办外,各省咨议局相继成立,咨议局议员选举是中国 历史上第一次民意代表选举。 1911 年 4 月,黄花岗起义。 1911 年 5 月,“皇族内阁”成立,预备立宪骗局被揭穿,清廷空前孤立。 1911 年 10 月,武昌起义爆发。 ——据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20 世纪初,除清政府外,有两股政治势力在思考中国的出路,指出是哪两股势力。(4 分) (2)托克维尔说:“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结合材 料中清末新政的相关史实,论证托克维尔观点的合理性。(10 分) 高二历史试题 第 8 页 (共 8 页) 28.(1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法治是目前人类能够认识到的最佳治国理政方式。回溯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法治建 设改革展之路,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保障作用, 又有力地推动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摘自宋婷《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法治建设成绩斐然》 回顾新中国的法制建设进程,结合相关史实,撰写一篇历史演讲稿。(12 分)(要求:主题清 晰,逻辑严密,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29.(1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 世纪初到 19 世纪中期,孤儿避难所成为照料贫困家庭儿童的一种普遍方式,教会及慈善人 士通过建立孤儿院、儿童救助站等福利机构对儿童予以救助。但在工业革命后,由于城市中孤儿与 弃婴数量的增多带来了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机构养育也因其缺乏家庭养育氛围等种种弊端遭到诟 病。因此,自 19 世纪 50 年代开始,一些城市中的贫困儿童开始基于反机构化、反城市化的理念被 高二历史试题 第 9 页 (共 8 页) 安排到农村家庭去。然而进入 20 世纪,特别是经济大萧条对美国社会福利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从前人们认为社会福利主要依靠自救与互助的想法被抛弃,民众要求政府担责。 1935 年,美国《社会保障法》颁布,以法律的形式正式确立了对儿童权利的保护。同年,实施 了面向孤儿、单亲家庭或失能父母家庭儿童的“家庭援助计划”,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共同向儿童 支付津贴,联邦政府承担总支出的 50%-79.6%。 ——据满小欧等《美国儿童福利政策变革与儿童保护制度》 (1)根据材料,概括 19 世纪以来孤儿救助方式的变化。(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社会保障法》颁布的意义。(6 分) 高二历史试题 第 10 页 (共 8 页) 2020-2021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模块检测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 案 B A C B A D C A A C D B A B D 题 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 案 C D B A B B A C A B 二、非选择题:第 26 题 12 分,第 27 题 14 分,第 28 题 12 分,第 29 题 12 分,共 50 分。 26.(12 分) 历史信息:儒家思想被少数民族政权接受。(2 分) 阐释:各少数民族政权重视儒学,是因为汉文化的先进性,同时也是为了巩固统治。(4 分) 各少数民族政权对儒学的重视,巩固了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丰富了儒学的内涵,推动了儒学 的发展;促进了汉文化的传播,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推动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进程;促进了民族交融。(6 分,任意三点即可) 27.(14 分) (1)立宪派、革命派(4 分) (2)清政府奖励工商,推动了资产阶级发展壮大;废除科举制,大办新式学堂,培养了新式人 才;预备仿行立宪、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设立咨议局,为民主制度的建立做了准备;成立“皇族 内阁”,预备立宪骗局被揭穿,推动越来越多的人同情革命;新政各项措施的落实需要大量资金,苛 捐杂税越来越多,推动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10 分) 28.(12 分) (1)演讲稿应包含以下三个角度: ①主题(2 分):主题明确,紧扣新中国的法制建设进程 ②史实(6 分): 20 世纪 50 年代,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确立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制度、立法制度、司法 制度,初步奠定了中国法制建设的基础。 改革开放后,我国通过了 1982 年宪法,还制定了一批基本法律,中国的法制建设进入新的发 展时期。 90 年代,中共十五大第一次完整的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999 年将 依法治国写入宪法。2010 年,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贯彻落实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依法治国方针, 全面依法治国进入一个新阶段。 2018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 法,体现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 2020 年,民法典的颁布,体现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 (说明:史实部分每一阶段 2 分,考生需列举至少三个阶段,具体表述可不拘泥于上述文字, 但需史实正确,史论结合,总分不超过 6 分;考生如围绕新中国法制建设进程中的某一具体事件展 开论述,也可得分,但需史实正确,史论结合,总分不超过 4 分) ③认识(2 分): 中国的法制建设经历曲折完善的过程;法制建设为社会主义发展提供重要保障;法制建设推动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任一点 2 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高二历史试题 第 11 页 (共 8 页) (2)逻辑分 2 分,表述成文才能给逻辑分。简简单单罗列三五行不得分。 29.(12 分) (1)变化:19 世纪上半叶是受到教会及慈善人士的救济;19 世纪下半叶因反城市化倾向而下 乡;20 世纪初民众要求政府担责而进行救助。(6 分) (2)意义:有助于保护儿童的权利;改善民众的生活;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经济恢复发展等。 (6 分,任意三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