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00 KB
  • 2021-08-26 发布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17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作业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练案[17]  必修一 第四单元 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第17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选择题 ‎1.(2019·湖南师范大学附中)1949年9月30日,毛泽东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委托起草了会议宣言,在宣言的最后提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的口号。这一口号( B )‎ A.反映了新政协中隐藏的封建残余 B.表达了对建设新中国的坚定信心 C.表明解放战争在全国的彻底结束 D.促进了新中国政权的迅速稳定 ‎[解析]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民主的政权,不含有封建残余,故A项错误;题干中“毛泽东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委托起草了会议宣言,在宣言的最后提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的口号”,体现了毛泽东对新生政权的充分自信,故B项正确;解放战争在全国大陆的彻底结束应该是1950年解放西藏,故C项错误;新中国政权建立于1949年10月1日,此时政权还未建立,故D项错误。‎ ‎2.(2019·北京丰台期末)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这一变化的背景是( D )‎ A.国民经济根本好转 B.一五计划的完成 C.三大政治制度确立 D.向社会主义过渡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共同纲领》颁布后,新中国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并非社会主义社会,三大改造建立单一公有制,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D项符合题意;国民经济根本好转为社会主改造奠定基础,与题干无直接关联,排除A项;一五计划集中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未涉及社会性质的变革,故排除B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下的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性质民主形式的具体体现,而非社会主义性质确立的原因,故排除C项。‎ ‎3.(2019·安徽皖江名校联盟)1954年6月,基层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选举完成参加选举的选民占登记选民总数的86%。6月至8月,逐级召开了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分别选出出席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最后选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226人。这说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 A.建立在直接民主基础之上 B.代表了全国人民的意志 C.标志着中国迈入社会主义 D.发扬了政治协商的优点 ‎[解析] 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时经过逐级选举选出来的,属于间接民主,而非直接民主,故排除A项;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经由全国大多数人民逐级选举选出,代表了全国人民的意志,故选B项;标志着中国迈入社会主义的是三大改造的完成,故排除C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不是政治协商会议,故排除D项。‎ ‎4.(2018·天一大联考)1954年宪法草案审定时,在文字表述上将原先条文中的“为、时、应、得、其、凡”等字,全部改为“是、的、时候、应当可以、他们或它的、任何或一切”,“规定之”中的“之”也都去掉了。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B )‎ A.力求表述更加准确 B.更好地体现人民性 C.强化宪法的权威性 D.尽量体现社会转型 ‎[解析] 1954年宪法体现出人民民主的原则,材料中为、时、应、得、其、凡的修改体现出服务于人民的特点,故B项正确;A项不是主要目的;C项权威性不符合材料主旨;D项是1956年。‎ ‎5.(2019·江西红色七校)1959年台湾外交部发文:今后凡对外提及大陆时,改“红色中国”“共产党中国”为“中共政权”;提及自己时,将“自由中国”改称“中华民国”。这一变化反映出( B )‎ A.对“一国两制”原则的认同 B.“一个中国”的政治理念 C.放弃了敌视大陆的立场 D.释放出谋求两岸和解的信号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红色中国改为中共政权,说明台湾当局认为大陆的中共政权只是中华民国里面的政权之一,这实际上体现了其“一个中国”的理念,故B项正确;“一国两制”80年代才提出,排除A项;1959年,当时台湾当局与大陆关系紧张,没有放弃敌视大陆的立场,也没有释放出谋求两岸和解的信号,故C、D两项错误。‎ ‎6.(2018·江苏苏北四市模拟)2018年,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在新年贺词中说“新的一年里,我们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扎实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决心不会改变”。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 B )‎ A.“和平统一”方针 B.“一个中国”原则 C.“政治协商”制度 D.“一国两制”构想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改革开放后,在邓小平的“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下,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要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必须坚持的前提和基础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故选B项;A、C、D三项不符合“政治基础”,排除。‎ ‎7.(2019·江苏南京调研)1983年6月邓小平指出,台湾问题的核心是祖国统一,和平统一是海峡两岸执政党的共同语言,也是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基础;一个中国前提下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并存;自治不能损害统一的国家利益,‎ 统一后的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拥有包括立法和党政军系统在内的高度自治权。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 A.两岸合作的前提是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 B.实现国共合作是解决台湾问题唯一途径 C.大陆承诺不以武力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D.统一后的台湾拥有立法和外交自治权力 ‎[解析] 由材料“一个中国前提下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并存”,可见两岸合作的前提是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故选A项;由“和平统一是海峡两岸执政党的共同语言”可见两岸执政党的合作而不限于国共两党,排除B项;大陆主张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但绝不承诺不以武力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排除C项;外交权只有主权国家才有,台湾回归后,将作为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可以有立法权,但不具有独立的主权,排除D项。‎ ‎8.(2018·湖北百所重点学校联考)在“一国两制”方略和基本法的制定过程中,中央政府郑重做出了“中央不干预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范围的事务”的政治承诺,自我规限本来可由中央行使的某些本源性权力。这反映出( B )‎ A.特别行政区享有完全的自治权 B.中央政府对我国统一问题的重视 C.联邦制下中央与地方的权力架构 D.中国单一制国家结构发生了变化 ‎[解析] 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而不是完全的自治权,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央“自我规限本来可由中央行使的某些本源性权力”,说明中央政府为了统一大业,给予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体现了中央政府对我国统一问题的重视,故B项正确;我国实行的是单一制,不是联邦制,故C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世界最大的单一制国家,即各地方行使的权力来源于中央授权,并不是地方固有,地方的自主权或自治权是由国家整体通过宪法授予的,中国虽然实行“一国两制”,但并没有改变国家单一制的结构,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9. (2019·邯郸摸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自古以来非常重视民族关系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材料一 羁縻制度既是唐王朝处理边疆民族问题的一项重大政策,又是在边疆民族地区实行的一种行政制度。依据少数民族社会经济的特点,“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是我国中原王朝统治周边少数民族的传统政策。唐朝立国之初就在西南、东北诸沿边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羁縻府州,但是,大规模地普遍设立羁縻府州则是在贞观四年(630)平定东突厥以后,到开元年间设置黑水都督府于黑水鞣竭部为止,百余年间,唐王朝先后在东北、北方、西方、西南、南方设置了八百五十六个羁縻府州。‎ ‎——摘编自林超民《羁縻府州与唐代民族关系》‎ 材料二 民国时期的政府对蒙古、西藏、新疆等边疆地区的事务日益重视,设置了对应的事务机构,并且在中央设立了专门机构来进行管辖。例如,北洋军阀政府于1912年在内务部设立了蒙藏事务处,专门管辖蒙古、西藏等少数民族事务。‎ ‎——朱敏《试论我国近代民族政策的特点 及其对边疆地区稳定发展的影响》‎ 材料三 毛泽东同志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1952年,中央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并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尔后,建立了省级自治区5个,地区级自治州30个,县级自治县122个。‎ ‎——杨秀珍《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羁縻府州设置的特点,并分析其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民国时期政府设立专门管辖少数民族地区机构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答案] (1)特点:涉及地区逐步扩大;体现因俗而治和因地制宜的原则;在承认中央王朝统治的前提下,具有高度的自治性;设置时间长,规模大。‎ 积极作用:加强民族联系,稳定边疆社会秩序;促进民族融合,发展边疆经济生产;扩大了统治区域,巩固了国防,维护了唐朝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地位。‎ ‎(2)历史背景:民族危机不断加剧,帝国主义势力渗透;社会动荡,边疆分裂势力猖獗;民国成立,民族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整体意识不断深化。‎ ‎(3)意义:保障了少数民族地区人民平等的民主权利和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力;促进了少数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进一步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巩固了国家统一。‎ ‎[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依据少数民族社会经济的特点”“百余年间,唐王朝先后在东北、北方、西方、西南、南方设置了八百五十六个羁縻府州”的信息从涉及地区、设置时间和规模以及设置的特点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所学从加强民族联系,稳定边疆社会秩序、促进民族融合,发展边疆经济生产以及扩大了统治区域,巩固了国防等角度思考回答。‎ ‎(2)依据材料二“民国时期”“北洋军阀政府”的时间和所学从民族危机、社会动荡,边疆分裂势力猖獗以及民国成立后民族意识强烈等角度思考回答。‎ ‎(3)依据材料三“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设立的意义从政治、经济以及民族凝聚力等角度思考回答。‎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