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0.50 KB
- 2021-08-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 15 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学业达标]
一、选择题
1.“交通是经济命脉,汽车是交通脉搏,乘客是脉搏血液,血液能流通全国。”
近年来,有关各大城市中交通拥堵的报告不时见诸报端。这种状况开始于( )
A.20 世纪初 B.20 世纪 50 年代
C.20 世纪 90 年代 D.21 世纪初
答案 C
解析 20 世纪 90 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我国经济迅速发展,汽车工业
也飞速发展,汽车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庭,因此会造成全国各大城市不断出现交
通拥堵的现象。故答案为 C 项。
2.下图是吴淞铁路公司于 1876 年发行的“铁路火轮车”招贴画。据记载,
当“火轮车”通车时,人们纷纷涌来,争相乘坐。图文材料说明( )
A.近代交通工具首现中国
B.国人观念发生彻底改变
C.铁路火车影响人们生活
D.广告公司广揽旅游业务
答案 C
解析 近代交通工具首现中国是在鸦片战争后,故 A 项错误;人们纷纷乘坐
火车,表明国人的观念发生变化,但不是彻底改变,故 B 项错误;人们纷纷乘坐
火车,表明人们的生活方式有所改变,铁路火车影响了人们生活,故 C 项正确;
广告公司广揽旅游业务材料没有涉及,故 D 项错误。
3.“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
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歌词
中的“天路”指的是( )
A.兰新铁路 B.宝成铁路
C.京九铁路 D.青藏铁路
答案 D
解析 由材料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可知与西藏有关,而四个选项中只
有青藏铁路符合题意,故 D 项正确。
4.中国的火车经历了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磁悬浮列车的
进程,这说明了( )
①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②我国交通领域的不断进步 ③我国科学技术
不断发展 ④西方对我国经济侵略加深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
答案 C
解析 图片是生动的历史,从蒸汽机车到磁悬浮列车的演变说明了我国经济
的不断发展和科技以及交通工具的不断进步,①②③正确;交通工具的变化无法
体现出西方对我国经济侵略的加深,④错误。故选 C 项。
5.小说《京华烟云》的主人公姚木兰在民国六年(1917 年)从北京出发到上海、
杭州游历,当时她不可能选择的交通工具是( )
A.火车 B.轮船 C.飞机 D.汽车
答案 C
解析 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开通是在 1920 年,所以民国六年(1917 年)姚木兰不
可能乘坐飞机从北京到上海、杭州游历。故选 C 项。
6.“举头铁索路行空,电器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
此诗赞扬的是中国近代哪一事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
A.航海事业 B.铁路运输
C.航空事业 D.电报电讯
答案 D
解析 从“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可知反映的是与通讯有关的
电报电讯业,故 D 项正确。
7.20 世纪初,某总公司为了把实业救国的精神传达给各子公司,下列方式中
最经济有效快捷的是( )
A.通过有线电报传达会议精神
B.乘坐火车到子公司召开会议
C.发送电子邮件传达会议精神
D.通过无线电报传达信息
答案 D
解析 当时中国的有线电报主要用于军事,排除 A 项;火车速度较慢,往返
时间长,排除 B 项;20 世纪末,中国才接入互联网,排除 C 项;20 世纪初,无线
电台在中国各地陆续开设,主要用于官商通报,故选 D 项。
8.下列一组图片是小明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查找的。请推断其研究的领域和
方向应为( )
A.近代中国交通运输工具的变迁
B.新中国通讯事业的发展
C.改革开放后交通运输的发展
D.新中国成立后交通运输的发展
答案 D
解析 三幅图片都是交通方面的,且都是新中国成立后的成就,故选 D 项。
A 项“近代”错误;B 项“通讯事业”错误;C 项错在“改革开放后”。
[等级提升]
9.“初犹缓缓,数秒后即如奔马不可遏,车外屋舍、树木、山冈、阡陌皆疾
驰而过,不可逼视。”清朝官员斌椿在《乘槎笔记》中写下了他 1866 年赴欧洲考
察第一次乘坐某交通工具时的感受。该交通工具最有可能是( )
A.汽车 B.电车 C.火车 D.马车
答案 C
解析 解答本题需抓住关键信息“1866 年”。19 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
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问世,以内燃机为动力,人们研制出了汽车,排除 A 项;
1866 年,发电机刚研制成功,故当时不可能出现电车,排除 B 项;由“如奔马不
可遏”可排除 D 项;火车符合材料中交通工具的特征,故选 C 项。
10.“洋楼层叠,大厦云连。电线铁道,纵横如网。汽车马车,往来如梳(梭)。
广大公园,环植四时花木。烟筒林立,上矗霄汉。机声轧轧,声闻于天。曰文明
文明,其在是矣。”材料反映出当时部分中国人眼中“文明”的核心是( )
A.交通工具近代化 B.物质生活近代化
C.城市生活近代化 D.工业发展近代化
答案 B
解析 材料反映出城市建筑、交通、自然环境、工业等的变化,总体上体现
出的是物质生活的近代化,故 B 项正确。A、C、D 三项仅体现材料部分内容,故
错误。
11.下图是中国近代上海轮船招商局的经营广告,其上部文字是“发展中国
航运,促进对外贸易。预定客货舱位,代客报关装货,代理水火保险,办理仓储
堆栈,欢迎监督,接受批评”等。从材料中能够获取的信息是( )
①中国近代航运业已经出现 ②轮船招商局业务范围较大 ③列强垄断中国
航运的局面彻底改变 ④中国近代航运业发展受西方影响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④正确;在半殖民地半封建
的近代中国,轮船招商局不可能彻底改变列强垄断中国航运的局面,③错误。故
选 A 项。
12.下列有关近代中国交通的现象,体现出社会进步的是( )
A.“男女杂处,不以为嫌”
B.“如果华人马车从后面赶超洋人马车,即以违法处理”
C.“拉人力车的讨厌马车、汽车,赶马车的又讨厌汽车”
D.“华人之坐马车,大率无事之人居多,故马车若专为游观而发”
答案 A
解析 “男女杂处”说明了人们开始改变传统的观念,且具有进步意义,故
选 A 项。B、C、D 三项都未能体现题意,故排除。
13.下表实质反映出近代中国( )
A.对西方发明的接受进程很缓慢
B.仅在大城市传播西方发明
C.与世界市场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D.内地大量采用西方发明成果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中西方发明时间与传入上海、成都的时间呈现逐渐缩短的趋
势,可知中国对西方发明接受进程逐渐加快,表明近代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越
来越密切,故选 C 项,A 项错误;材料仅仅是以上海和成都作为东西部的代表,
但相关发明并非仅局限于上海、成都使用,故 B 项错误;“内地大量采用”不能由
材料得出,故 D 项错误。
14.通讯工具的变迁和电讯事业的发展产生的影响是( )
①使信息传递快捷、简便 ②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
③影响人们的社会生活 ④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正确答案为 D 项。
15.沈葆桢上奏:“台洋之险甲诸海疆,欲消息常通,断不可无电线。计由福
州陆路至厦门、由厦门水路至台湾,水路之费较多,陆路之费较少。”1887 年,清
朝自主设计的首条海底电缆——福州川石至台湾沪尾的电报水线建成。可见,清
政府修建该海底电缆的真实意图是( )
A.加强东南沿海的边防
B.解决海峡两岸的交通
C.掌握台湾更多的信息
D.降低电报铺设的成本
答案 A
解析 依据材料“台洋之险甲诸海疆,欲消息常通,断不可无电线”及近代
列强对中国侵略的不断加剧等史实可知,A 项最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16.近代以来,中国的交通发生了巨变,加快了现代化进程。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轮船招商局创办之后,依靠政府的支持,于 1877 年以 220 万两白银
收购美国旗昌轮船公司的产业,船只由 12 艘增至 30 余艘,实力大增。外国的轮
船公司于是联合起来以削减运价来挤压招商局。李鸿章利用政治资源采取多种措
施,促使外国轮船公司不得不与上海轮船招商局达成协议,协同价格。上海轮船
招商局转危为安,在中国的航运业力压外国公司,第一次在对外国公司的商战中
占得上风。
材料二 20 世纪初,上海首次出现了两辆从德国引进的汽车,很多人前往观
看,人群中传来这样的议论:
“想不到我泱泱大国,竟然要用这等洋玩意儿,真是有辱国格!”
——保守大臣
“完了!这东西要多起来,我就没生意啰,到时候一家人的生计可就没着没
落了!”
——黄包车夫
“真是了不起的奇迹啊!要是中国人自己能制造出来就好了。”
——开明人士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轮船招商局迅速发展的原因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分析汽车的传入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答案 (1)原因:依靠清政府的支持;引进西方先进的科技。
意义:打破了列强垄断中国水上交通的局面。
(2)影响:极大地冲击了封建思想,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冲击了传统交通
运输业及其从业人员的生活;有利于改变中国交通落后的面貌,从而促进中国社
会经济的发展。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抓住材料一中的第一句话和轮船招商局自身的属性
——洋务派创办的近代民用工业,即可得出答案;第二小问直接根据课本知识即
可回答。第(2)问,要抓住材料二中保守大臣、黄包车夫、开明人士这三种不同阶
层的人对汽车的不同看法来谈汽车传入中国的影响。
相关文档
- 2019-2020学年历史高中人教版必修12021-08-264页
- 【历史】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2019-22021-08-2614页
- 2019-2020学年名师同步人教版历史2021-08-267页
- 2021届高三一轮复习通关检测历史试2021-08-2613页
- 2019-2020学年高一人教版历史必修2021-08-2611页
- 【历史】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头高级中2021-08-2616页
-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2021-08-266页
-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练2021-08-264页
-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2021-08-265页
-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三江2021-08-26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