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50 KB
- 2021-08-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一、单选题
1. 有史学家在评价某一事件时说:“……那个时代,他们只具有极大的‘改朝’的机运,而无‘换制’的机运。”你认为 史学家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A. 太平天国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民主主义革命
【答案】A
【解析】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和抓关键词的能力。题干中“改朝”指的是改朝换代, “换制”指的是改变政治制度,B、C、D三项都要变革旧的制度,建立新的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太平天国运动是要推翻清朝统治,建立的农民政权也没有改变当时的政治制度,故选A项。
2.美国《1787年宪法》具有“一定的民主性”,其内容中最能体现出这一性质的是
A. 三权分立
B. 总统和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
C. 允许奴隶制存在
D. 人民有言论、出版、集会和信仰自由
【答案】B
【解析】民主性最重要的是主权在民,人民当家做主。而总统、议员由人民选出正体现了这一点。三权分立是指根据人民意愿组成的政府如何来管理国家,行使权利;如果这一政府违背人民意愿,人民有权推翻它,所以三权分立只是政府如何行使权利。CD同样都是指政府的权利或构成,不能体现民主性。因此选B。
3.某中学几位同学到博物馆参观中国古代陶瓷展,看到以下藏品后,分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A. 珐琅彩瓷是元朝吸收外国技法制造的瓷器
B. 宋朝的五大名窑均分布在黄河流域
C. 唐朝时,瓷器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D. 瓷器在唐朝时大量输往国外,同时,欧洲国家开始生产瓷器
【答案】C
【解析】珐琅彩瓷属于清代,不是元代,故A错误;宋朝的五大名窑并不是都分布在黄河流域,也有长江流域,故B错误;瓷器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属于唐代的特征,故C正确;从17世纪开始,欧洲国家陆续生产瓷器,而不是唐朝,故D错误。故选C。
4.曾经考取了晚清的状元,但却选择了实现救国之路的是
A. 冯济川 B. 陈启源 C. 周学熙 D. 张謇
【答案】D
【解析】四个选项中只有张謇符合题意。张謇是晚晴状元,主张“实业救国”。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被称为“状元实业家”。故选D。
5. 2008年热播的电视剧《闯关东》中提到,“朱开山一家……将山东较为先进的农耕技术传授给了当地人,当地人也与他们结成了生死弟兄。”朱家传过去的农耕技术中使用的工具基本定型的组合,正确的是
A. 铁农具——春秋时期 B. 耧车——战国时期
C. 犁——西汉 D. 曲辕犁——唐朝
【答案】D
【解析】曲辕犁的出现是我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的标志,在唐代的南方出现。故选D。AB项时期农业生产得到很大的发展,但是生产工具并未定型;C项出现了犁壁,犁耕才得到进一步的推广。
6.陈旭麓说:“新民主主义思想和理论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接续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未竞的事业,又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表现了新旧革命的嬗变,同时,它赋予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以社会主义的未来前途。”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解正确的是
A. 革命任务与旧民主主义革命不一致
B. 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
C. 革命性质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D. 未来前途是资本主义
【答案】B
【解析】由“新民主主义思想和理论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接续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未竞的事业”可知,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革命任务是一致的,都是反封建反帝,故A项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故B项正确;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革命性质是一样的,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故C项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未来前途是社会主义,故D项错误。
7.
鸦片战争后,“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这表明
①中国棉纺织业水平下降 ②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③手工生产难以与机器生产竞争
A. ①②③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
【答案】C
【解析】 “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反映了棉纺织业的衰败,是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表现,也说明手工生产难以与机器竞争,②③符合题意;材料内容不能说明中国棉纺织业下降,①不符合题意。故选C,排除ABD。
8.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进程中出现过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标志这一局面结束的事件是
A. 二月革命的发生 B. 七月事件的发生
C. 《四月提纲》的提出 D. 十月革命的胜利
【答案】B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根据教材可知,结束俄国十月革命前两个政权并存特殊局面的标志性事件是七月流血事件的发生,七月流血事件使布尔什维克党转入地下,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故选B。A项最终导致的是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C项是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目标,但是当时提出的是用和平的手段进行的;D项是标志着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之前已经结束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9.“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忠诚的官员”的主要职能是
A. 协理奏章 B. 参与决策 C. 执行政令 D. 监察百官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明太祖废除丞相大权独揽后,“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感觉“负担”过重“无法承担”,需要“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去协助他处理“无法承担”的工作,所以题干中的“中级官员”是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因此选项A正确;明太祖希望将权力牢牢抓在自己手中,因此“中级官员”不可能参与决策,排除B;根据所学可知,明太祖时期负责执行的是六部,负责监察的是都察院、通政司等机构,因此不需要再召集官员,选项C、D排除。
10. 1992年底,全国城乡共有个体工商户1 533.9万家,从业人员2
467.7万人,其中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13.9万家,从业人员达到231.9万人。1997年,全国个体工商户高达2 850万户,从业人员5 441万人,私营企业达96万家,从业人员1 349万人。这些变化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 我国社会就业结构发生了变化
B. 个体经营成为我国经济结构的主体
C. 我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变
D. 我国非公有制经济飞速发展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等关键信息可知,这些都是属于非公有制经济,这也就说明了我国非公有制经济飞速发展,逐渐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本质上说我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变。所以答案选C,排除D。从材料并不能得出我国社会就业结构发生了变化,排除A;国有经济依然是我国经济结构的主体,非公有制经济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排除B。
11.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压,静养就走不出一条好路,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事业。”从后来的实践看,“好路”“新路”的路标是
A.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答案】C
【解析】1992年初,邓小平先后在南方视察了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除了论述社会主义的本质、姓“资”姓“社”的标准等问题外,还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同年10月,中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召开,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选C;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978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80年代初提出“一国两制”构想,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12.美国学者费正清曾说:“1949年以来的中国革命,从其牵涉的人数或从其变革的广度和速度来说,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对世界外部地区来说,这也是现代一次最少为外人所知的事件。”在他看来,这一事件
①人民革命政权替代了反动的封建政权
②中国革命的胜利极大地增强了世界和平的力量
③中国革命的伟大意义在当时没有被西方世界认识
④新中国的建立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社会大变革
A. ①③ B. 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美国学者对1949年及之后中国社会变革的评价中,强调了“牵涉的人数或从其变革的广度和速度”之大,并且“最少为外人所知”,再结合所学可知,这一事件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故③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指出政权变化及性质,也没有给予中国革命正面、积极评价,①②说法不符合题意,与之组合的ACD三个是错误的。
13.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茶叶和生丝的出口量猛增。这一现象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 B. 茶叶和生丝日益商品化
C. 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 中国逐渐掌握对外贸易的主动权
【答案】C
【解析】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日益沦为列强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因此茶叶和生丝的出口量猛增。故选C。A项明显错误;B项说法正确,但是不是说的出口量迅速增加的原因;D项说法明显错误。
14. 1909年,《京华百二竹枝词》曰:“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中央’、‘大同’均为当时报纸名称)。”这一描述表明
A. 报纸宣传成为变革根本动力 B. 描述者倡导报纸产业多元化
C. 描述者肯定报纸的教化功能 D. 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控制
【答案】C
【解析】由题目中的信息“报纸……最有功……教民智渐开通”即可选出C项。近代中国变革的根本动力应为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不断激化,故A项表述错误;题目中无法看出报纸产业的多元化,也无法看出专制政府对报刊业的压制。故排除B、D两项。
15.下列对古代的分封制和郡县制比较的表述最为恰当的是
A. 都突出了最高统治者的中心地位,强化了最高统治者的权力
B. 都属于地方管理制度,但长官的出任方式不同
C. 都淡化了血缘宗族色彩,长官都由最高统治者任免
D. 都适应了统治的需要,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答案】B
【解析】分封制和郡县制都是古代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郡县制的郡守、县令是由中央皇帝任命的且随意调遣。分封制下的诸侯王是世袭的,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大权,在地方上享有很强的独立性。故本题选B选项。A选项分封制体现不出;C选项分封制不符合;D选项分封制不符合
16.现在有网友认为,“你的粉丝超过了100,你就是一本内刊;超过1000,你就是个布告栏;超过1万,你就是一本杂志;超过10万,你就是一份都市报;超过100万,你就是一份全国性报纸;超过1000万,你就是电视台。”这从侧面反映了互联网
A. 促进了信息传播的平等性
B. 将取代传统的传播媒体
C. 成为思想解放的主要手段
D. 激发了信息技术的革新
【答案】A
【解析】“粉丝”此处意为追随者或关注者,“粉丝”数量多说明关注面广,也说明网络渗透性强,材料实际反映了互联网促进信息传播的平等性,故A正确;B中取代明显错误,不符合事实;C中主要手段说法绝对;互联网就是信息革命的产物,故D错误。
17.下表为20世纪前期中国对外贸易出入超变动表.表中数据变动可以用来佐证表格出超(+),入超(-);单位:百万元
年份
美国
英国
法国
俄国(苏联)
1909-1911
0
-90
+56
+46
1919-1921
-89
-110
+32
+14
1929-1931
-205
-76
+40
+53
A. 美国逐步加强对华经济侵略
B. 英国对华贸易优势逐步加强
C. 法国强化对华转嫁经济危机
D. 俄国(苏联)对华贸易稳步增长
【答案】A
【解析】有表格可以看出,这一时期中国对美国和英国的贸易表现为入超,而对法国和俄国(苏联)的贸易则是出超,据此可以推断出CD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中国对美国的入超额是逐渐提高的,故A符合题意;中国对英国的入超是先增后减,而且与美国相比,由高于美国到低于美国,故B的表述不合题意,排除B。
18.“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唯一的君主。”材料中“共主”到“独主”的变化反映了
A. 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
B. 集体统治到君主专制的转变
C. 诸侯割据到国家统一的实现
D. 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的建立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天下共主”说的是分封制,能够被分封的都是贵族,分封制下,各诸侯国在自己的疆域内还可以自己再分封;而天下“独主”是指皇权独尊,中央官员和地方官员的任命都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所以这体现的是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演变。故答案为A项。B项,集体统治到君主专制的转变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CD项,题干体现的是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过渡,没有体现诸侯割据到国家统一的实现、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的建立,排除。
19. 在我国古代,“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的官僚体系”。材料意在强调
A. 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B. 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C.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D. 古代中国不可能实行民主政治
【答案】C
【解析】由材料“影响中国命运”“促使中国要采取……”可知,其重在强调自然环境、经济形态对政治的影响,故选C;A与B虽正确,但并非材料主旨;D是对材料的曲解。
20.江泽民同志曾说,中国经济与国际经济的联系日益密切;中国经济的发展,不仅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而且也为国际市场提供了丰富的产品和技术;中国的发展需要世界,世界的繁荣需要中国。这表明
①中国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②中国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③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正在增强
④中国会继续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国经济的发展,不仅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而且也为国际市场提供了丰富的产品和技术”说明①③正确;从“中国的发展需要世界”等信息判断④正确;②结论虽然是正确的但与题干材料无关。所以答案选B。
二、问答题
21.(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甲午战争前,即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原先的“扬气”“今则竟曰‘洋气’了”。
——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材料三 20世纪末,中国百姓生活中,电话从“摇着打”到“走着打”,汽车从奢侈品到代步工具。世界名牌服饰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可供选择的服饰多了,将服饰产品打造成国内甚至国际品牌,成了众多服饰厂家的经营诉求。世界服装艺术中的中国元素也得到更多体现。
——摘编自严昌洪《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等
(3)对比材料二与材料三,分析中国人在对外态度上有何进步。
【答案】(3)进步:19世纪后期,中国人被动接受西方文化和简单模仿西方生活方式;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人积极主动地学习并融入世界。
【解析】(3)进步:根据所学可知,材料二中出现的现象是因为19世纪后期,中国在鸦片战争后被迫接受西方的生活方式,民众也只是简单的模仿;材料三中20世纪末,“世界服装艺术中的中国元素也得到更多体现”可以看出,中国文化也在影响世界,更加自信的融入世界,中国人在积极主动的学习并融入世界。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为筹集资金开始发行股票。人们来到公司办公室,在本子上记下自己借出的钱,公司承诺对这些股票分红,这就是股票的由来。1609年,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诞生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成千上万的国民愿意把安身立命的积蓄投入到这项利润丰厚也存在着巨大风险的商业活动中,一方面是出于对财富的渴望,更重要的是,因为荷兰政府也是东印度公司的股东之一。在东印度公司成立后的短短五年时间里,它每年都向海外派出50支商船队,这个数量超过了西班牙、葡萄牙船队数量的总和。到17世纪中叶,荷兰联省共和国的全球商业霸权已经牢固地建立起来。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17世纪前期荷兰股票交易迅速发展的原因。
【答案】原因:新航路开辟,国际贸易发展;荷兰逐渐成为“海上马车夫”;海外贸易带来了丰厚的利润;政府的支持。
【解析】原因:由材料“国民愿意把安身立命的积蓄投入到这项利润丰厚也存在着巨大风险的商业活动中”可知,海外贸易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因此人们愿意投资,从而推动股票交易的迅速发展;由材料“荷兰政府也是东印度公司的股东之一”可归纳为政府的支持;由材料“到17世纪中叶,荷兰联省共和国的全球商业霸权已经牢固地建立起来”可归纳为荷兰逐渐成为“海上马车夫”;由材料“东印度公司成立后的短短五年时间里……这个数量超过了西班牙、葡萄牙船队数量的总和”并结合所学可知,股票交易发展迅速的原因是新航路开辟后,国际贸易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人们一般认为,太平天国对清王朝封建统治的打击,有助于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近年来,在研究深入的同时,人们努力对太平天国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有学者一针见血地指出,作为发生在近代时期的农民起义,我们更要注重从现代化的角度去重新审视。从这个角度衡量,太平天国建立的政权,沿袭了封建的君主制、等级制;它借用西方基督教的形式并将其中国化,在将其作为号召和发动农民的工具的同时,又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专制政权。太平天国反对清王朝,只不过是要用一个封建王朝去取代另一个封建王朝。太平天国从宗教出发所采取的反孔政策,它所引起的长达十几年的内战,对中国探求现代化的进程都是一个冲击。——《近代史史学新观点》
评论材料中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观点判断
第一种:太平天国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促进统治集团内部的调整和更替,客观上为洋务派的出台创造了条件;太平天国肩负时代的使命,在反封建的同时还反侵略,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太平天国的领导者们在思想上提出了《资政新篇》,勾勒了中国近代化蓝图,具有开拓性的划时代意义。
第二种观点判断:从太平天国的领导阶级、主力、政策等方面来看,仍然是旧式的农民起义;《天朝田亩制度》企图在自然经济的基础上实行公有共享和绝对平均主义,违背历史潮流;运动长期集中在长江流域,破坏了中国最先进省份的生产力;颁布的《资政新篇》虽是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文件,但并没有付诸实践。
【解析】本题属小论文的写作题,材料的核心观点是如何看待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即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是起推动作用还是阻碍作用。就高中历史小论文的写作大体可以分作两个步骤进行:首先要确定材料中的核心观点,在此基本上明确表达学生自己的态度,即表明是赞成或是反对的态度;然后,接着寻找相关的史实论据进行论证,在论证过程中要往往采用正反论证或多角度,多方面论证两种模式。需要说明的是学生往往对提炼或概括材料中的核心观点有一定的困难,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或根本不会概括,这种情况需要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多下功夫,勤加实践,同时也需要综合提高语言文字的素养和水平。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周时期,周王自称“天之子”,其所居之地称为“中国”(即中央之国),文献准确记载的区域大致在黄河流域。古希腊人认为,他们的主神宙斯的居住地就是世界中心。文献中明确记载的地理范围不超过地中海周边地区。罗马人则说,众神选择并指引罗马成为世界中心,罗马帝国初期所能明确认识的地理范围已远远超过了古希腊,但仍限于欧洲、非洲北部和亚洲中西部。上述三个文明对于远离其统治区域的地方则认识模糊。
概括材料中各文明对世界认知的共同之处。
【答案】各文明都认为神灵在世界中占有统治地位;都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所能清晰认知的世界范围相对狭小;与其他文明之间缺乏交往和认识。
【解析】紧扣材料“周王自称‘天之子’,其所居之地称为‘中国’(即中央之国)”“古希腊人认为,他们的主神宙斯的居住地就是世界中心,文献中明确记载的地理范围不超过地中海周边地区”“罗马人则说,众神选择并指引罗马成为世界中心”“上述三个文明对于远离其统治区域的地方则认识模糊”等,分析、认知注意把握到以下方面:各文明都认为神灵在世界中占有统治地位、都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所能清晰认知的世界范围相对狭小、与其他文明之间缺乏交往和认识等。
三、材料题
25.赫鲁晓夫上台后,苏联开始对旧的经济模式进行修正,同时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方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赫鲁晓夫面临着十分复杂的局面和艰巨的任务。正如苏联著名政论家费奥多尔·布尔拉茨基指出的,放在当时赫鲁晓夫面前的斯大林所留下的苏联是:“越来越贫困的、实际上半崩溃的农村、技术上落后的工业、最尖锐的住房短缺、居民生活的低水平、数百万人被关押在监狱和集中营、国家与外部各界的隔绝——所有这一切都要求有新的政策和彻底的变革。”
——【苏】尤里·阿法纳西耶夫编《别无选择》
材料二鉴于许多重要农业部门的情况不佳,苏共中央全会认为必须刻不容缓地采取一系列重大的措施,把落后的农业部门、集体农庄、国营农场和地区提高到先进的水平,以保证整个社会主义农业的蓬勃发展。我们的任务是在最近两三年内充分地满足我国居民对各种食品的日益增长的需要,并保证轻工业和食品工业的原料供应。
——齐世荣《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第一分册
材料三1962年,叶·利别尔曼在《真理报》发表了《计划·利润·奖金》一文,史称“利别尔曼建议”。他认为,“如果只把按品种的产量计划和交货期限计划下达到企业,就可以做到这一点。”“企业根据所接到的产量和品种的任务应当自己编制充分完整的计划,其中包括劳动生产率、工作人员数、工资、产品成本、积累、投资和新技术各个方面。”为了能让企业在编制计划时能主动、积极、充分地挖掘企业的生产潜力,利别尔曼提出的基本办法是加强利润刺激……采用这个办法的基本原则是:
(1)“赢利率越高,奖金就越多”;
(2)“企业自己编制的赢利计划越高,奖金也就越多”。
——陈之骅《苏联兴亡史纲》
(1)根据材料一,指出赫鲁晓夫上台后面临的经济问题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提高农民和农庄的生产积极性,赫鲁晓夫采取了哪些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利别尔曼建议”与赫鲁晓夫改革的相同之处。试从理论和实践的视角分析“利别尔曼建议”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
【答案】(1)问题: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人民生活水平较低。根源:“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2)措施: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3)相同:给企业部分权力;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
影响:理论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实践上推动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或者勃列日涅夫改革。
【解析】(1)问依据材料中文字“半崩溃的农村,技术上落后的工业”可知是苏联农业和轻工业处于落后状态,“最尖锐的住房短缺、居民生活的低水平”说民当时人民生活水平困苦,产生问题原因主要从苏联体制上分析作答。
(2)问注意题干问法,是为提高农民和农庄生产积极性,所以考查的赫鲁晓夫改革关于农业方面的措施,从农产品的收购方式、农产品的价格和对于集体农庄经营方式等方面回答即可。
(3)问属于比较类型题,解题方法可以用“求同法”,材料三中的文字“把按品种的产量计划和交货期限计划下达到企业”“加强利润刺激”说明是给企业一定的自主权,所以比较点从企业自主权方面作答。影响一定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去组织答案,即对斯大林模式和对后来苏联改革影响来组织答案。
四、综合题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街市制开始形成,“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在宋代之前,这是不可想象的。海外贸易高度繁华,当时整个大宋国的海岸线,北至胶州湾,南至广州湾,再到琼州海峡,都对外开放,与西洋南洋诸国发展商贸。市舶司每年从海上贸易中抽税近200万贯,进出口总额约为2000万贯。商业信用非常发达,从北宋到南宋,陆续出现了便钱(类似于银行汇票)现钱公据(类似于现金支票)茶引、盐引、香药引、矾引(类似于有价证券)交子与会子(法币)等商业信用。如果没有发达的商业信用,大宗的或者跨区域的市场交易是不可能达成的。
——摘编自吴钩《宋:现代的拂晓时辰》
材料二
地理大发现对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首先引起了“商业革命”,表现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和扩大,流通的商品种类和数量大大增多,商路及贸易中心的转移变化,商业经营方式的改变和商业、实业组织的发展。
——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商业革命”与16世纪欧洲“商业革命”的影响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1)表现:商业活动突破时间、空间限制;海外贸易繁荣,商品交易量大;信用票据的出现和大量使用(金融服务业或商业信用的出现并使用)。
背景: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交通、科技的发展;政策较为开明
(2)不同影响:
宋代“商业革命”促进了农耕文明的繁荣,但没有促进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2
欧洲“商业革命”加速了封建制度的瓦解,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西欧向近代社会转型。
原因:
宋代: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2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阻碍商业的进一步发展2。欧洲:随着新航路的开辟,2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封建地主的地位下降,资产阶级实力上升。
【解析】(1)第一小问“表现”,依据材料一中“街市制开始形成,“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表明商业活动突破时间、空间限制,据“海外贸易高度繁华,……市舶司每年从海上贸易中抽税近200万贯,进出口总额约为2000万贯。”表明海外贸易繁荣,商品交易量大,据“商业信用非常发达,……如果没有发达的商业信用,大宗的或者跨区域的市场交易是不可能达成的。”表明信用票据的出现和大量使用。第二小问“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宋代经济发展的表现作答即可。
(2)第一小问“不同”,依据材料二中“首先引起了“商业革命”,表现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和扩大,流通的商品种类和数量大大增多,商路及贸易中心的转移变化,商业经营方式的改变和商业、实业组织的发展。”可以总结宋代商业革命和西方商业革命的不同点,可以看出宋代“商业革命”促进了农耕文明的繁荣,没有推动社会转型;西方的商业革命推动了社会的转型。第二小问“原因”,结合宋代的时代背景分析即可,宋代原因,结合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分析欧中的原因即可。
27.有人认为,现代社会的许多特征都从英国开始,英国率先敲开了通向现代世界的大门。
材料一 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材料二 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第一届世界工业品博览会,……当时最受参观者瞩目的展品是英国展出的蒸汽机、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等技术型产品。
——《走进世博会》《上海世博》杂志编辑出版
材料三 19世纪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进行了多方面调整。如英国1909年颁布的一项法案授权成立工资管理处,负责确定在“流汗行业”工人的最低工资;另一项法案授权成立一个行业管理局,为失业者提供就业信息;1911年提出国家保险法法案,对失去健康和生病者提供了保险。 ——吴于廑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1)结合史实概述18世纪至19 世纪中期,英国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主要史实。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科技三方面概括说明“英国率先敲开了通向现代世界的大门”。
(3)根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在社会领域内所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措施对当时英国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答案】(1)18世纪形成责任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1832 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大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
(2)政治上,光荣革命后,逐步确立君主立宪制度(或资本主义代议制);经济上,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科技上,经典力学体系确立,近代科学形成。
(3)措施:通过立法手段,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或保障工人权益,改善工人生产生活条件。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有利于发展社会经济。
【解析】(1)可结合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与完善、1832年的议会改革等史实进行分析说明。
(2)政治上可由材料“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可归纳为光荣革命后,逐步确立君主立宪制度;经济上可由材料“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第一届世界工业品博览会……蒸汽机、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等技术型产品”可归纳为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另外再结合所学可知,科技方面的主要表现是近代科学的形成。
(3)措施:由材料“国1909年颁布的一项法案授权成立工资管理处,负责确定在‘流汗行业’工人的最低工资……1911年提出国家保险法法案,对失去健康和生病者提供了保险”可归纳为通过立法手段,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工人权益,改善工人生产生活条件。
影响:结合所学可从发展社会经济、稳定社会秩序、缓和社会矛盾等方面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