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00 KB
  • 2021-08-26 发布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单元分层检测:(10)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夯实基础)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四单元检测 A 卷 1、在 1843 年的虎门谈判中,英方要求中国对香港贸易自由化。中方为此发布告示:“若内地 商民愿赴该岛(香港)买卖,即就近报明各海关,应照新例完纳货税,请领牌照,乃方准出口营 生;若不请牌照辄往买卖者,查出以私贩及违禁下海论罪。”这表明清政府( ) A.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 B.历行闭关锁国政策 C.同意实行“协定关税” D.尝试维护国家权益 2、据统计,19 世纪 40 年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 易总额由 3100 万元下降到 1600 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 93 艘下降到 70 艘。上述现象出 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广东人民抵制洋货 B.《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 C.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缩减 D.清政府限制广州对外贸易 3、《天津条约》中规定:“英国自主之邦与中国平等”“(大英钦差大臣)在京师租赁地基或 房屋,作为大臣等员公馆,大清官员亦宜协同襄办”“待大英钦差公馆眷属、随员人等,或有 越礼欺藐等情弊,该犯由地方官从严惩办”。这表明( ) A.英国据此获得领事裁判权 B.列强控制北京,设立使馆区 C.传统的华夷观念受到冲击 D.列强于北京设租界,由各国共管 4、胡绳曾写道:“过去,人们是在建立人间天国的号召下团结起来,进行斗争的,这种号召 在太平天国领袖集团的分裂和相杀中黯然失色了。过去,太平天国的革命政治和革命思想是 以宗教的语言表达出来,自经天京大变乱后,这些宗教的语言也不能不丧失其魅力了。”胡 绳认为( ) A.太平天国运动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 B.天京变乱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标志 C.天京变乱动摇了太平天国革命信仰 D.太平天国运动深受封建思想的影响 5、有人认为《资政新篇》的价值在于,它在近代条件下给农民革命提示了一条摆脱封建羁绊, 甩开落后空想.继续前进的方向和道路。这说明《资政新篇》( ) A.为中国民主革命找到了正确的道路 B.是农民革命斗争的产物 C.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具有超前性 D.在当时有实施的可能性 6、在《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 ) A.开辟新的内河航线 B.在苏杭富庶地区开放新的通商口岸 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D.给予日本巨额赔款 7、下面“打鬼烧书图”是 19 世纪末流传于山东的反洋教斗争的宣传画。下列对此解读正确 的是( ) A.图中的“鬼”指的是八国联军 B.烧的“书”都是西方科学著作 C.深刻揭示了中西文明水火不容 D.这种行为具有笼统排外的性质 8、“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国务员辅佐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 统提出法律案、 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此项规定( ) A.源于孙中山先生的新三民主义 B.主张实施美国式的总统制共和制 C.根本目的在于维护民主共和政体 D.付诸实施并极大推进民主化进程 9、1912 年中华民国成立,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 权力;其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对总统权力做出严格限制。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 ( ) A.立法服从于政治 B.行政服从于司法 C.从人治走向法治 D.民主政体臻于完善 10、《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这一规定体现了孙中 山的什么思想( ) A.君主立宪制 B.三权分立 C.主权在民 D.民族平等 11、五四运动期间,一家理发店门前贴出布告“国事如此,无心整容,请君不必光顾。”这说 明五四运动( ) A.市民阶层是运动的先锋 B.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C.资产阶级是运动的主力 D.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12、1922 年 9 月,中共机关刊物《向导》发文指出,在军阀割据的现状下,战乱是不可避 免的,只有建立“统一全国的中央政府,然后国内和平才能够实现”。这表明,“打倒军阀” 正在成为( ) A.人民的迫切愿望 B.国民政府的执政理念 C.知识分子的共识 D.全体国民的共同选择 13、某同学做了一张关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知识复习表,把党的探索历程总结为“三次变 化”.表中甲、乙两处应为( ) 三次变化 开始于 革命方式的变化 甲 革命道路的变化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中央领导的变化 乙 A.八七会议、七届二中全会 B.南昌起义、长征胜利会师 C.秋收起义、遵义会议 D.南昌起义、遵义会议 14、1927 年 8 月 7 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开 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下面对“八七会议”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已对国民大革命有所总结和反思 B.为中国民主革命指明了正确道路 C.滋生了"左"倾思想倾向 D.在危机关头稳定了党的思想和组织 15、1942 年,中共中央规定:“一切尚未实行减租的地区,其租额照抗战前租额减低百分之二 十五”“在游击区及敌占点线附近,可比二五减租还少一点,只减二成、一成五或一成。”这 一规定旨在( ) A.打击封建地主经济 B.加强各阶层的抗日大联合 C.削弱国民党在敌后的势力 D.纠正王明"左"倾路线 16、1927 年,一位国民党领导人说:“现在可有一种危险,是国民党差不多专做上层的工作, 中央党部、国民政府都是国民党的同志多。至于下层的民众运动,国民党员参加的少,共产党 员参加的多,因此形成一种畸形的发展。”由此可知,当时( ) A.工农运动决定战争走向 B.国民革命运动已经失败 C.国共合作存在分裂隐患 D.国民党开始重视工农运动 17、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 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 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 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这一记述表明,抗日根据地( ) A.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 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C.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 D.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 18、抗日战争爆发后,原先割据一方的地方军阀纷纷请缨杀敌,电报如雪片般飞向南京。抗战 期间,川军、滇军、晋军、桂军等地方杂牌部队奋战在抗日前线,撑起了抗日战争的半边天。 这反映了( ) A.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B.全民族抗战局面正式形成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巩固 D.中国的民族意识空前加强 19、毛泽东在多次谈话中做出判断,“党的统一战线的成分正在发生变化,一部分人减少了, 一部分增加了”“减少的是地主……增加的是中间派”“在新的形势面前,全国各阶级、各 党派必须考虑自己的立场,计算将来出路”。毛泽东所说的“新的形势”是指( ) A.工作重心逐渐转移到农村 B.中日民族矛盾的日益尖锐 C.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D.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20、据 1948 年 3 月的统计,我南线三路大军共吸引敌 90 个旅于自己的周围,而大别山地区敌 人兵力最多时 (1947 年 12 月)为 33 个旅。这说明( ) A.刘邓大军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B.大别山根据地有效地牵制了国民党军队 C.刘邓大军是参加淮海战役的主力军 D.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形势已经成熟 21、下列选项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意义的是( ) A.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 B.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C.彻底结束列强对中国领土的占领 D.标志着新中国正式迈入社会主义阶段 22、民族意识即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是指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凝结起来的表现在民族 文化特点上的心理状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五四运动……成为每个中国人自我认同、民族意识崛起的契机。五四运动后不久, 梁启超也改变了自己过去的看法,将 “中华民族”的概念扩大为所有民族的共同体。 材料二 如果说五四运动主要是民族精英的动员,面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和亡国的危险, 中国这个总体上仍属前现代的落后农业大国,众志成城,动员起全民的力量,集合起规模空前 的数百万军队,与装备精良的日本侵略者苦战十四年,最后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支持 下终于取得了百年来反侵略战争的第一次全面胜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成为每个中国人自我认同、民族意识崛 起的契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抗日战争使中国的民族主义得到了怎样的发展?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巍峨的遵义城,屹立在乌江边。云消雾散霞光闪,捧出红日照山川。毛泽东, 伟大的领袖,英明的舵手,拨正船头,升起风帆,引导我们胜利向前,向前。拨正船头,升起风帆, 引导我们胜利向前,向前。 ——《遵义城头霞光闪》 材料二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 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 材料三 长征一结束,新局面就开始了。 ——毛泽东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云消雾散”指什么?毛泽东成为“舵手”指什么? “拨正船头…胜利向前”又 指什么? 2.材料二体现了怎样的长征精神? 3.结合历史背景,分析长征结束后,开始了怎样的“新局面”? 答案以及解析 1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对英国提出的要求清政府并未完全接受,而是制定相关规定仅给予有 限的许可,这表明清政府尝试维护国家利益,因此 D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材料中涉及的是 自由贸易的问题,与国家领土主权无关;B 选项错误,依据材料“若内地商民愿赴该岛(香港) 买卖,即就近报明各海关,应照新例完纳货税,请领牌照,乃方准出口营生”可知清政府允许 内地商民按照规定进行贸易活动,说明闭关锁国政策已经有所松弛,并未厉行;C 选项错 误,1842 年《南京条约》的签订清政府已经同意实行“协定关税”,材料中并未体现“协定 关税”的问题。故正确答案为 D 选项。 2 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鸦片战争前,英国货物输入中国时,主要是在广州。 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规定五 口通商,造成输人广州的货物减少。 3 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英国从《南京条约》附件中取得了“领事裁判权”,与《天津条约》不符,A 项错 误;B 项无法由材料推出;由“英国自主之邦与中国平等”“待大英钦差公馆眷属……由 地方官从严惩办”等可知,中国传统“贵中华,贱夷狄”的观念受到冲击,故 C 项正确; D 项与《天津条约》不符。 4 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 5 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本题从近代化史观角度考查《资政新篇》的影响。《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 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由于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加之当时处于 战争环境,因此具有一定的空想性,但其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且具有超前性,故 C 项正确。 6 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 7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义和团运动。由“19 世纪末”“山东”“反洋教斗争”可知,这反映的是义 和团运动,据所学知识可知 A、B 两项错误。它反映了中西文化的冲突,体现了山东人民的反 帝精神,但是这种行为具有笼统排外的性质。因此 C 项解读错误,本题选 D。 8 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由题干信息“国务员辅佐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须副署之”可知这是《中 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关于“责任内阁制”的规定,其目的在于限制袁世凯的特权,维护民主 共和制,故 C 项正确。 9 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据材料中从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到对总统权力做出严格限制,结合袁世凯当上临时大总 统的背景分析,目的是为了防止袁世凯的独裁,可见立法服从于政治的需要,故 A 项正确; 行政服从于司法的主张材料未体现,故 B 项错误;从材料中“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可见并未 实现从人治走向法治,故 C 项错误;这时民主共和政体刚刚确立,因此臻于完善的说法错误, 故 D 项错误。故答案选 A。 10 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A 项错误;三权分立是中华民国的政治 体制,B 项错误;由“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可知,C 项符合题意;D 项与题意无关。 11 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略 12 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材料中“统一全国的中央政府,然后国内和平才能够实现”与当时中国革命的目标相 差甚远,只能是人民的一种愿望,故 A 项正确。 13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 14 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 15 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材料信息体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减租减息运动,其目的是为了团结各阶层 人民抗日,不是为了打击封建地主经济,所以本题答案为 B 项,排除 A 项和 C 项;王明“左 倾”错误被纠正是在整风运动上,故 D 项错误。 16 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从材料可知,这种畸形的发展不利于国共团结,容易使国共合作走向分裂,故选 C 项,材料不能体现 A 项;从当时情况可以看出,国民党和共产党都在为革命工作,只是分工 不同,此时国民革命并未失败,排除 B 项;材料并不是说国民党开始重视工农运动,而是认 为这种畸形结构不合理,排除 D 项。 17 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由材料信息“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 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可知,抗日根据地中中共的政策符合农民愿望,激 发了抗日根据地农民的抗日热情,故选 A 项;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是在 1952 年土地改 革完成之后,故 B 项排除;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与农民个体的解放无关,故 C 项 错误;材料未涉及国民党影响等内容,可排除 D 项。 18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1928 年底东北易帜后,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1937 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爆发, 故 A 项错误;1937 年 9 月,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国共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全民族 抗战局面正式形成,而材料反映的是国民政府内部矛盾的变化,故 B、C 两项错误;原先割据 一方的地方军阀奋勇参加抗战,表明他们以民族利益为重,中国的民族意识空前加强,故 D 项 正确。 19 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解放战争时期,随着解放区“土改”的逐步开展, 地主数量明显减少,此时广 大民主党派由起初对国民党抱有政治幻想到逐渐与国民党决裂,使得中间派增多,这 符合题干中的信息。由此可知,毛泽东描述的“新的形势”即解放战争的战略反攻时 期,故选 C 项。A 项是在井冈山斗争时期, 当时支持中共的中间派几乎没有,故排除。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要团结各阶层力量抗日,地主数量不可能减少,排除 B 项。 1956 年,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彻底消灭了资产阶级,故中间派不可能增多,排除 D 项。 20 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A 项发生在 1947 年 6 月,与题意不符。B 项与题干材料内涵相符。C 项不正确,淮海战 役发生在 1948 年 11 月。D 项与题干材料不符。 21 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本 题 考 查 新 民 主 主 义 革 命 的 意 义 。抗 日 战 争 的 胜 利 是 中 国 人 民 第 一 次 取 得 反 侵 略 斗 争 的 完 全 胜 利 ,A 错 误 ,排 除 ;新 民 主 主 义 革 命 的 胜 利 ,推 翻 了 帝 国 主 义 、 封 建 主 义 和 官 僚 资 本 主 义 三 座 大 山 , 结 束 了 中 国 半 殖 民 地 半 封 建 社 会 的 历 史 , B 正 确 ; C 中 “ 彻 底 结 束 ” 说 法 不 准 确 , 当 时 的 香 港 、 澳 门 仍 然 在 帝 国 主 义 统 治 之 下 , 排 除 C;中 闯 正 式 进 入 社 会 主 义 阶 段 的 标 志 是 1956 年 底 三 大 改 造 的 基 本 完 成 , D 错 误 。 22 答案及解析: 答案:(1)原因:19 世纪中期以来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导致五四 运动爆发,反帝爱国是五四运动的鲜明主题;这次运动由爱国学生发起,商人、工人阶级相 继加入,群众基础广泛。(2)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全民族的大团结与总动员,增强了 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抗日战争的胜利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中国的国际 地位得到提高。 解析: 23 答案及解析: 答案:1.纠正错误的军事路线。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扭转了 长征初期被动挨打的局面,革命形势开始转危为安。 2.①不怕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②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3.①冲出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保存了革命的力量。 ②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 ③纠正了“左" 倾错误,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解析:1.注意抓住关键信息,即“遵义城”,在遵义会议上糾正了王明的“左”倾错误路线,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由此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使中国革命形 势转危为安。 2.从材料二即可以看出作者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结合历史背景来看,长征前革命处于一种危险被动局面,而长征结束后则实现了战略转移, 保存了革命力量, 同时也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