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2.00 KB
  • 2021-08-26 发布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检测:第九单元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建议用时:20 分钟) 一、选择题 1.19 世纪末,清政府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主要表现在( ) ①财政危机 ②吏治腐败 ③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激化 ④人民起义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 D。结合 19 世纪末清政府内忧外患的现实,四个小项都是其统治危机的表现。 2.下表中的内容摘自中国近代的一部论著,它应该是( ) A.魏源的《海国图志》 B.严复的《天演论》 C.梁启超的《瓜分危言》 D.孙中山的《建国方略》 解析:选 C。材料中把中国的这三项权力被哪些国家瓜分写得直截了当,因此很明显是梁 启超的《瓜分危言》,选择 C 项。 3.面对日益严重的财政危机,下列哪一项不是清政府采取的节支增收的措施( ) A.增加税收额度 B.降低官员薪俸 C.裁减军队 D.将沉重的负担转嫁到人民身上 解析:选 D。结合基础知识,A、B、C 三项都是清政府节支增收的措施,所以符合要求 的是 D 项。 4.甲午战争后,日本提出在华设厂、产品内销时免缴内地税的要求,美国“门户开放” 政策要求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的现行税率纳税。这两种要求的共同点是( ) A.为列强商品输华创造平等条件 B.为列强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C.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以获取高额利润 D.列强联合起来压低中国关税 解析:选 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日本在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要求对外输出 资本和扩大商品输出,以便攫取高额利润,甲午战争后提出在华设厂、产品内销时免纳内地 税就反映了这种要求。19 世纪末的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首位,急于扩大海外市场和寻求 资本输出的场所,“门户开放”政策就是这种要求的反映。美、日的要求都是要为本国资本家 获取高额利润。 5.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的近代化内容出现新的变化,开始由“政策创新”转向“体制 创新”。导致这种转变的内在因素是( ) 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西方民主思想的广泛影响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D.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 解析:选 C。紧扣“内在因素”分析,A、B 两项是外因,D 项内容在当时还未出现。 6.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对中国社会进步影响最大的是( ) A.使中国出现了近代工业 B.造就了新兴的阶级力量 C.阻止了外国经济侵略 D.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解析:选 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民族 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掀起了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运动,而无产阶级则在此 后又领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二、非选择题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甲午战争以后清政府向列强借债情况表 时间 债主 借款额 年息 折扣 年限 1895 年 俄、法银行团 4 亿法郎 4 厘 94 36 1896 年 英、德银行团 1 600 万英镑 5 厘 94 36 1898 年 英、德银行团 1 600 万英镑 4.5 厘 83 45 (1)根据表格,归纳 19 世纪末中国向列强借款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 19 世纪末中国的借款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解析:第(1)问,根据表格中的各项数目,从借款数额、利息、折扣的数目和归还期限的 长短等方面概括回答。第(2)问,从列强获得在华特权、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及对 民族资本主义的阻碍等方面回答。 答案:(1)借款数额大;利息高;回扣盘剥重;归还期限长。 (2)通过借款,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获取了一系列的政治权利,中国半殖民地化 的程度进一步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阻碍。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近代企业 时间 类别 厂矿数 (家) 资本额 (千元) 占总资本额 的百分比 甲午 战争前 商办 53 4 704 22.4% 官督商办、 官办 19 16 208 77.6% 甲午 战争后 商办 63 12 465 70% 官督商办、 官办 18 5 345 30% 材料二 据统计,19 世纪末,华商在上海创办了六家丝厂,资本总额 120 万元,而同一 时期,法国商人在上海开办的宝昌丝厂一家就有资本 110 万元,接近上海六家华商丝厂资本的 总和。 材料三 陈启沅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被官府和地方势力视为异端,1881 年,南海知县 曾下令封闭,致使陈启沅被迫迁厂于澳门。李福明因拒绝官府关于撤销北京机器磨坊的命令, 1895 年被捕交刑部“照例治罪,以儆刁顽”。 (1)材料一中不同时期中国近代企业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问 题出现的原因与影响。 (2)从材料二、三中可以看出,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存在哪些问题? 解析:(1)第一小问需要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仔细分析,对比甲午战争前后数据变化不难 看出,甲午战争后出现兴办中国民族工业的热潮;第二、三小问则需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 答。(2)根据材料,从资金、所处社会环境等方面分析存在的问题。 答案:(1)说明问题:甲午战争后中国出现了兴办民族工业的浪潮,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 步发展。 原因:列强侵略的加剧,促使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爱国工商人士“实业救国”呼声的 促进;清政府允许民间设厂政策的鼓舞。 影响: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要求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掀起了一场拯救民族危亡的 维新变法运动。 (2)一是无法与实力雄厚的外商企业竞争,随时有破产和倒闭的危险;二是受到本国封建 势力的压迫。 教材答疑·名师指津 一、本课测评(教材 P127) 1.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主要反映在哪些方面? 提示 (1)西方列强通过资本输出,掠夺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来瓜分中国。 (2)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使列强建立了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 2.简述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状况。 提示 (1)甲午战后商办企业在总资本额上占中国产业资本总额的 70%,而官督商办、官办 企业仅占 30%。说明当时出现了一个兴办民族工业的浪潮,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2)随着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的加深,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双重 压迫下,依然举步维艰。 二、学习延伸(教材 P127) 阅读与思考 结合梁启超这段话,分析一下甲午战争后中国所面临的危机。 提示 (1)条约规定了巨额战争赔款,使清政府大借外债,而列强通过附有苛刻政治条件的 贷款,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 (2)割地规定不但使中国失去大片国土,而且使数百万台湾同胞长期处于日本殖民统治的 深重灾难之中。 (3)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社会政治制度,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挽救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从此掀起了拯救民族危亡的维新变法运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