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6.50 KB
- 2021-08-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朱元璋在总结元亡时说:“主荒臣专,威服下移,由是法度不
行,人心涣散,遂至天下大乱。”朱元璋认为元亡的主要原因是( )
A.皇权旁落,丞相专权 B.干弱枝强,地方割据
C.法度不行,人心涣散 D.元行暴政,农民暴动
解析:“主荒臣专”是说皇权丧失,丞相专权。并认为这是导致“天
下大乱”的根源。
答案:A
2.明太祖朱元璋曾在八天之内,平均每天批阅奏章两百多件,处
理国事四百多件。为减轻负担,他设置了( )
A.御史大夫 B.中书省
C.殿阁大学士 D.军机处
答案:C
3.“(明)太祖不设丞相,而朝廷之事皆分六部,阁下诸臣但以备顾
问而已,然各衙门章奏皆送阁下票旨,事权所在,其势不得不重。”材
料反映了内阁( )
A.地位提升权力扩大 B.获得统领六部的权力
C.大学士拥有决策权 D.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
解析:从“然各衙门章奏皆送阁下票旨,事权所在,其势不得不
重”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内阁权力重大,地位提升,故 A 项正确。
答案:A
4.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
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这一机构是( )
A.汉朝的内朝 B.宋朝的通判
C.明朝的内阁 D.清朝的军机处
答案:D
5.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
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
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若此观点成立,
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 )
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解析:钱穆主张政府和王室应该分离,政府的代表是丞相,王室
的代表是皇帝,两者相互牵制。明清时期,丞相被废除,与钱穆的观
点相悖。
答案:D
6.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得到空前加强,中央机构有所变化。阅读下
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图 1、图 2。
图 1
皇帝尚书省礼部户部吏部兵部刑部工部中书省门下省
图 2
材料二 (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
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
——《明史·职官志》
材料三 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机
大臣均由钦定,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因而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
皇帝手中。
——高中历史教科书人民版必修一
(1)根据材料一,图 1 所示的中央政权组织创立于哪一朝代?图 2
所示的唐朝中央官制在历史上被称作什么制度?
(2)根据材料二,明太祖为加强皇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3)军机处设置于哪一朝代?根据材料三,归纳军机处的主要职能。
(4)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演变的趋势。
答案:(1)秦朝。三省六部制。
(2)废除丞相;裁撤中书省,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设殿阁大学士。
(3)清朝。主要职能:辅助皇帝处理政事,秉旨办事。
(4)皇权不断强化(或相权逐渐削弱,直至被废除,君权不断加强;
或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基础巩固
1.明太祖朱元璋为整顿吏治加强集权策划了四大案件,其中之一
是诛杀宰相胡惟庸,此后明朝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发生的一个重大变化
是( )
A.设置三省六部 B.废除宰相制度
C.设置军机处 D.废除科举制度
答案:B
2.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
会导致“天下骚乱”。由此可知朱元璋废丞相主要是因为( )
A.宰相胡惟庸乱政 B.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
C.朱元璋性格多疑 D.儒家仁政思想的影响
答案:B
3.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
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
题,明太祖( )
A.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B.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
C.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
D.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答案:A
4.明朝自宣德以来,中央机构互相倾轧。英宗登基后,太皇太后
委政内阁,令大学士杨士奇等对题奏本章拟出处理意见,交皇帝裁定,
明朝票拟走向制度化。这主要反映了( )
A.内阁地位逐渐提高 B.明英宗时期初设内阁
C.废丞相后政治腐败 D.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历史现象的能力。材料主要表明了
明朝的政局由互相倾轧到内阁大学士拟出处理意见,表明了内阁的政
治地位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B、D 两项表述错误,C 项在材料中没有
反映。
答案:A
5.明末冯元飙说:“(阁臣)夫中外之贵,孰大于票拟,有汉唐宰相
之名,而更代天言……柄用专者莫如今日。”反映出明朝内阁( )
A.控制了国家决策大权 B.上升为法定的行政中枢
C.权力和地位日益提高 D.阁臣专权超过汉唐宰相
解析:由材料“柄用专者莫如今日”可知,明朝内阁的权力和地
位日益提高,但是国家决策权依然是掌握在皇帝手中,所以排除 A 项,
答案选 C 项。内阁是皇帝为加强专制而建立的政治机构,它始终没有
取得法定的地位,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所以 B 项说法
有误;D 项材料并没有体现,排除。
答案:C
6.自秦以后,君权逐步加强,曾有一些大臣说:“昭代本无相名,
吾侪止供票拟。上委之圣裁,下委之六部。”这些大臣应是( )
A.秦代的三公 B.唐代的三省长官
C.明代的内阁大学士 D.清代的军机大臣
解析:从材料“本无相名”“票拟”“六部”从中可推断出其为明
代的内阁大学士。
答案:C
7.康熙帝时期,清朝中央机构出现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下列图示
正确的是( )
解析:康熙帝时期,清朝中央机构主要是议政处、内阁、南书房,
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答案:B
8.史学家赵翼在描述我国古代某机构职能时说:“即承旨诸臣亦
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该机构是( )
A.尚书省 B.门下省 C.内阁 D.军机处
答案:D
能力提升
9.“品”是我国古代官吏的级别。在隋唐时期六部最高长官是正
三品,到了明代提升为正二品。直接原因是明代( )
A.废宰相权分六部 B.官员晋升相对容易
C.科举选拔趋向严格 D.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解析:明代废除丞相制度,六部直接归属皇帝统领,所以其地位
提高,故选 A 项。
答案:A
10.明成祖时,宫中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参议机构,用来弥补废丞
相后中枢决策留下的空缺,这个机构就是“内阁”,其性质是内廷秘书
班子。这反映出“内阁”( )
A.是执行机构 B.其阁员位卑权重
C.有助于合理决策 D.是中枢决策机构
解析:根据材料中内阁是“参议机构”“内廷秘书班子”可知在废
除宰相制度后设立的内阁,为皇帝决策提供服务,故 C 项正确。
答案:C
11.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 100 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
宫只有 50 米。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宫的这一过程,从本质上体现
了( )
A.皇宫建筑布局愈益合理 B.政府行政效能不断提高
C.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解析:从明代到清代,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宫,实际是为了
便于皇帝随时召唤,体现了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故选 D。
答案:D
12.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
映这一情况的是( )
A.秦朝三公九卿制下,对于军国大事决策一般先进行朝议
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参与军国大事
C.唐代三省六部制下,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三省相互牵制
D.清初“军国机要”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解析:清朝初年,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使皇权受到
限制。其他三项都有利于加强皇权。故选 D。
答案:D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
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
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
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材料二 “只因宋初太祖太宗不识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
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
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反对的也只晓得唐制不如此而已,并未能
通览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
——以上材料均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
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
指什么?
(2)根据材料二,宋朝在政治体制上未能有“大变动”的原因有哪
些?
(3)用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三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
点。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第(1)问,秦汉时
期我国从传统的贵族分封制走向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唐代以“三
省六部制”为代表的制度标志着中国中枢权力体制的成熟与完善。第(2)
问,依据材料回答。第(3)问,“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说明明清时期
君主专制的极端强化,联系史实加以说明。
答案:(1)秦汉: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的确立、三
公九卿、郡县制)。唐朝: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三省六部制)。
(2)缺乏人才;唐朝政治体制的影响。
(3)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制,皇帝为丞相起(立);晋、六朝及唐,君臣皆坐;唯
宋(群臣)乃立,元乃跪,后世从之。
——康有为《拟免跪拜诏》
材料二 艺祖(宋太祖)继位之日,宰执范质等犹坐,艺祖曰:“吾
目昏,可自持文书来看。”质等起,进呈罢,欲复位,已密令中使去其
坐矣,遂为故事。
——邵博《邵氏闻见后录》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汉代至明清君臣相见礼节的演变历程。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演变历程反映的本质问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唐宋、明清三个时期君
权、相权的变化,概括其趋势。
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将其历程划分为汉代、晋唐、宋代、元
明清四个阶段进行概括,并分析出其本质。第(2)问,结合三个时期宰
相的具体职责,回答君权、相权的变化;从君权和相权的消长上概括
出其趋势。
答案:(1)演变历程:汉代,君为臣起立(相迎);晋唐,君臣皆坐;
宋,君坐臣立;元明清,大臣须跪见皇帝。本质问题:皇权独尊,专
制主义政治逐渐走向极端。
(2)变化:秦汉——秦始皇集大权于一身,设丞相,使其协助处理
朝政;汉代设内朝(中朝)等,意在改变相权过重的传统。唐宋——设三
省六部、参知政事等,分散相权。明清——废丞相,设内阁、军机处
等,权力高度集中于皇帝手中。
趋势:君权逐渐强化,相权逐渐削弱直至消亡。
相关文档
-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练2021-08-264页
- 【历史】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第二中2021-08-268页
-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练2021-08-264页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9中国社会主2021-08-267页
- 2020版同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培2021-08-265页
- 2019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同步练2021-08-267页
-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练2021-08-264页
- 2019-2020学年历史高中人教版必修12021-08-265页
- 2019-2020学年名师同步人教版历史2021-08-267页
- 2019-2020学年历史高中人教版必修12021-08-26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