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8.50 KB
- 2021-08-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阶段综合测评(三) (第五、六单元)
(时间:90 分钟,分值:10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共产党宣言》宣称:“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
才能达到。”文中所要达到的目的是( )
A.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B.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C.改造落后的生产关系
D.建立如圣西门所说的理想王国
B [《共产党宣言》中说的“现存的社会制度”是指资本主义制度,推翻现
存制度的目的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2.《共产党宣言》中提到:“他们(工人)并不是随着工业的进步而上升,而是
越来越降到本阶级的生存条件以下。工人变成赤贫者,贫困比人口和财富增长得
还要快。”马克思旨在表明( )
A.工业革命后,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
B.工业革命暴露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
C.工业革命使殖民者和殖民地的矛盾加剧
D.工业革命必然导致社会离心离德
B [据材料可判断出,马克思认为工业革命使工人变成赤贫者,贫富分化加
剧,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加剧,这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故 B 项正确。
A、C、D 三项均不符合材料主旨。]
3.列宁自称为巴黎公社的继承者,他曾评价“巴黎公社走了具有全世界历史
意义的第一步,苏维埃政权走了第二步”,高度赞扬了公社的( )
A.革命首创精神 B.团结无畏精神
C.英勇战斗精神 D.高尚乐观精神
A [根据“巴黎公社走了具有全世界历史意义的第一步”可看出,列宁高度
赞扬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
试。故选 A 项。]
4.有学者对某一历史事件评价道:“它是法国在 19 世纪的最后一次革命”,
“是 19 世纪法国的革命史诗的顶点和终点,从此巴黎通过革命迫使全法国接受新
制度的时代被画上句号”。这一历史事件( )
A.进行了建设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
B.使法国共和制度在法律上得以确立
C.标志着工人运动的兴起
D.宣告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A [依据材料中的“法国在 19 世纪”“巴黎通过革命迫使全法国接受新制
度”等信息可以看出,材料反映的是巴黎公社革命。A 项指出了其历史意义,而 B、
C、D 三项都与巴黎公社革命不符。故选 A 项。]
5.巴黎公社用革命方式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国家机器;由民主选举
产生的代表组成最高权力机构——公社委员会;所有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熟
练技术工人的工资;等等。这些做法给我们留下的经验主要有( )
①无产阶级专政原则 ②人民民主原则 ③工农联盟原则 ④人民公仆原则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D [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农联盟原则”在材料中未体现,故③
错误。排除含有③的选项。]
6.据统计,1917 年 3 月,全俄产生了 600 个工人、农民、士兵和水兵代表苏
维埃,在 90 个城市建立了统一的工兵代表苏维埃。这表明( )
A.无产阶级掌握了俄国的政权
B.二月革命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C.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已被推翻
D.俄国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已结束
B [1917 年 3 月,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各地工兵代表苏维埃
的建立就是在这种革命形势的推动下出现的。因此,B 项正确。]
7.1917 年俄国相继发生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分别定义为资产阶级民主革
命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得出该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选项 区别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
A 革命背景
沙皇统治矛
盾重重
和平夺权
化为泡影
B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C 革命任务 推翻沙皇统治 推翻临时政府
D 革命结果 两个政权并存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C [革命任务决定革命性质,故选 C 项。]
8.《列·托洛茨基自传》中写道,“在布尔什维克领导下……消除人类躁狂精
神病周期性发作的悲剧,并为人类最高的文明奠定基础”。材料中的“基础”奠
定于( )
A.推翻了沙皇专制 B.二月革命的胜利
C.十月革命的成功 D.“四月提纲”的提出
C [材料“人类最高的文明”指共产主义文明,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
制,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与工兵苏维埃两大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A 项不符
合题意;二月革命的胜利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但俄国国内又出现两大政权并存
的特殊局面,B 项错误;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是在布尔什维克的领导下,推翻
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奠定了共产主义文明的
基础,C 项正确;“四月提纲”为布尔什维克指明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
社会主义革命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推动社会主义革命的进行,但不是共产主义
文明的基础,D 项错误。]
9.有人说:“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
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历史的引领者。”“历史的引领者”是指( )
A.否定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
B.借鉴了资本主义的民主制
C.促进了俄国社会转型的迅速完成
D.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道路
D [根据题干“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历史的引领者”可
看出,十月革命后的俄国开创了与西方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成为人类文明发展
进步的引领者,故选 D 项。]
10.十月革命四周年时,列宁说:“我们有权自豪,而且我们确实很自豪,
因为我们有幸能够开始建设苏维埃国家,从而开创全世界历史的新时代,由一个
新阶级实行统治的时代。”材料中的“新时代”是指( )
A.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B.在俄国开辟出实现现代化的道路
C.人类社会开始进入社会主义时代
D.不再参加帝国主义战争
C [题干对“新时代”的描述是“开创全世界历史”“新阶级实行统治”,C
项与这些信息相符。A 项是实现“新时代”的途径,B 项与信息不符,D 项与题
干无关。]
11.有位国家领导人曾经这样评价某次会议:“这是中国光辉灿烂的人民的
新世纪的开端。这是全中国人民空前大团结的会议。这个会议宣告了旧中国的永
远灭亡和新中国的伟大诞生。”这次会议( )
A.制订了新中国的施政纲领
B.提出了多党合作的政治制度
C.通过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D.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
A [第一届政协制定了《共同纲领》,这是新中国的施政纲领,A 项正确;政
协会议的召开初步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是提出了
多党合作的政治制度,B 项排除;第一部宪法制定于 1954 年,C 项排除;社会主
义公有制形式确立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D 项错误。]
12.1949 年 10 月 21 日,中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宣布成立,其人员组成情
况如下表
类别 副总理
政务院领
导成员
政务院下属机
构正副职
总人数 4 人 21 人 109 人
民主人士数 2 人 11 人 49 人(其中 15
人为正职)
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没有民主党派的参与就不能建立新中国
B.是共产党与民主党派联合执政的有益尝试
C.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D.体现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推行
D [材料中民主人士在政府中的构成反映了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作用,这是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推行的结果。故 D 项正确。]
13.“1953 年,三大改造运动全面开始,中国在经济层面上跳步进入社会主
义。相应地,在政治法律层面上,中国共产党则为中国延续数千年的人治历史画
上了句号。”下列历史活动起到材料中“画上了句号”作用的是( )
A.中央人民政府的组建
B.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C.国民党的统治被推翻
D.政治协商制度的初步建立
B [材料中“政治法律”“人治历史画上了句号”等信息表明新中国法律制
度建设取得了较大成果,即颁布了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故选 B 项。]
14.毛泽东说:“这个宪法(1954 年)草案的特点,有两条,一条是总结了经
验,一条是结合了原则性、灵活性。” “宪法草案”所体现的原则是( )
A.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 B.民主集中和自由平等
C.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 D.中央集权和人民主权
A [1954 年宪法体现的原则是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其余选项与史实不符。]
15.毛泽东在《关于政协的性质和任务》(1954 年)一文中写道:有些人认为
政协的作用不大了,政协是否还需要成了问题,现在证明是需要的。政协的继续
存在是因为( )
A.《共同纲领》的规定 B.政协具有立法权
C.多党制优于一党制 D.有利于完善民主政治
D [政协在 1954 年以后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这有利于完善社
会主义民主政治。A 项在 1954 年后即被宪法取代,B 项与史实不符,C 项与题干
无关。]
16.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意为青
色的城),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的牧场)。这说明新中国
( )
A.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B.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D.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
D [归绥、迪化等是旧中国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带有一定征服心态的称
呼,具有强烈的大汉族主义色彩,新中国改称呼是切实贯彻各民族平等原则的体
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施的自治制度,改名不能体现这一
制度,排除 B 项;改名体现了人民政府尊重少数民族,但未能体现其对生态环境
的保护和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排除 A、C。]
17.以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相关历史发展的图片,这些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
是 ( )
第一届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
中国人民政治
协商会议会徽
西藏自治区成立
40 周年纪念章
A.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 B.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
C.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D.坚决维护祖国的统一
A [三幅图片分别反映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反映的共同主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民主
政治建设成就,故选 A 项。]
18.刘少奇被揪斗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
A.中国社会出现了严重混乱
B.红卫兵的出现使人民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
C.阶级斗争已发展到党内
D.“文革”期间中国的民主与法制横遭践踏
D [注意题干中“本质问题”,D 项符合题意,其余选项都是历史现象。]
19.1982 年我国颁布了新宪法,还进行了多次修订,并相继出台了《选举法》
《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各种法律法规,这表明( )
A.我国人民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
B.我国的法律法规越来越多
C.我国建立了完备的法律体系,不必再完善
D.我国法制建设的步伐大大加快
D [材料说明新时期我国的立法工作取得巨大成就,法制建设步伐加快,故
D 项正确。]
20.“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
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
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为解决上述问题,我国新时期( )
A.逐渐建成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B.把“依法治国”写入了宪法
C.积极推行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D.确立“民告官”的法律基础
B [依据题干“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
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可知,强调了依法治
国的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彻底否定人治,
确立法大于人,法高于权的原则,为此我国新时期把“依法治国”写入了宪法,
故 B 项正确。A、C、D 三项均不符合题干主旨,应排除。故选 B 项。]
21.最近两年“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监督小组”“村民理财小组”等名
字不断涌现。这些称呼来源于各地农村,虽然名称不同,但性质一样,都是村务
监督机构。这反映出(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以健全
B.依法治国理念深入广大农村
C.基层民主制度逐步走向完善
D.村民已真正实现了自治
C [根据“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监督小组”“村民理财小组”可知,这
些都是基层民主制度的体现,说明基层民主制度逐步走向完善,所以 C 项正确。]
22.由博客演化而来的微博,被网民戏称为“围脖”。如今,人大代表、政
协委员带着“围脖”出席“两会”,成为“两会”上的一道风景。有人说:“正是
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进步,才燃起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参与政治生活的热
情。”对这一说法评价正确的是( )
A.强调只有掌握现代科技才能提高参政的积极性
B.认为网上交流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了解民意的唯一途径
C.正确揭示了科技发展对民主进程的直接推动作用
D.没有看到问题的实质在于我国民主化进程的加快
D [通过微博参政议政说明科技有助于社会民主政治的发展,但 A、B 两项
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材料内容反映的是科技对政治民主化的间接推进,排除
C 项;D 项揭示了材料内容所反映的本质。]
23.有的学者认为:“一国两制”构想突破了原有的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
建立了以社会主义为主体的允许港、澳、台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的新的国家结构。
下列各项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A.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
B.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C.统一后允许台湾保留军队
D.统一后的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B [由“建立了以社会主义为主体的允许港、澳、台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的新
的国家结构”可知,B 项正确。]
24.“瞧米字落黄昏,彭总督徒瞪双目……颂美景,昌盛繁荣,遍地荆花吐
馥”。这是人们为庆祝香港回归写作的一阙词。下列关于香港回归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
A.它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运用
B.香港特别行政区能独立行使主权
C.它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
D.它为澳门回归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B [香港特别行政区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它有高度自治的权力,但不能独
立行使主权,故 B 项说法错误。]
25.以下是少儿读物《新三字经》中的片段,“为大计,方针活,□制度,存
□国。九□年,香港归,九□年,澳门回”。依次补全该片段应该填入( )
A.两、一、七、九 B.一、两、五、七
C.两、两、七、八 D.一、五、七、两
A [根据材料“香港归”“澳门回”可知后面两个空缺部分应填写七和九,
因为香港、澳门分别于 1997 年、1999 年回归,前面两空为“一国两制”,故选 A
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其中第 26 题 16 分,第 27 题 20 分,第 28
题 14 分,共 50 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4—1917 年,俄国有一千五百万人被强征入伍;未成年人和妇女
被赶进工厂,工人们每天被迫工作十小时以上。物价飞涨,工人实际收入不断下
降。截至 1917 年 3 月,俄国约有一百五十万人死于战争,四百万人伤残。
材料二 1917 年 3 月,一场突如其来的革命犹如火山爆发,在短短几天之内
就推翻了统治俄国长达 300 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这次革命历史上称为“二月革
命”。
材料三 立刻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不付任何赎金。
——《土地法令》
(1)据材料一指出俄国参加了什么战争,分析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的内在联系。
(6 分)
(2)二月革命的性质是什么?革命后,俄国的政治形势有何突出特点?这又引
发了什么革命?(6 分)
(3)根据材料三,十月革命后,苏俄是通过什么方式来消灭私有制的?(4 分)
[解析] 第(1)(2)问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根据所
学知识作答即可。第(2)问,根据材料三回答即可。第(3)问“方式”,根据材料三,
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 (1)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 年爆发的世界大战,进一步激化了俄国社
会的各种矛盾,导致了二月革命的爆发。
(2)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突出特点: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但临时政府
掌握着实际的权力。十月革命。
(3)没收地主的土地,实现土地国有化,分配给劳动者使用。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创造了一整套民主政治制度,
这些民主政治制度完全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反映了人民的意愿,
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
材料二 伴随新中国成立,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已构建起
来。但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先进
性和优越性未能充分显现出来, “法治”欠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没有得
到健康的向前发展。
材料三
法律名称 时间和会议
第一部刑法 1979 年 7 月 1 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
第一部刑事诉
讼法 1979 年 7 月 1 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
第一部民事诉
讼法 1982 年 3 月 8 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
第一部义务教
育法 1986 年 4 月 12 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
第一部民法通
则 1986 年 4 月 12 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
第一部行政诉
讼法 1989 年 4 月 4 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
第一部行政许
可法 2003 年 8 月 27 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最大特点。(2 分)
(2)材料二中提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没有得到健康的向前发展”,以新中
国成立以来的史实,举一例说明。(8 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时期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措施和
意义。(10 分)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的叙述提炼要点,强调适应中国国情。第(2)问,
“没有得到健康的发展”要以“文化大革命”中对民主政治的践踏史实为例说
明,可以列举“文化大革命”期间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协制度遭到破坏为例。
第(3)问,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表现要从平反冤假错案、民主建设的恢复和
法制建设的加强等角度进行分析。
[答案] (1)适合中国国情,反映中国人民意愿。
(2)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连续十年没有召开,人民代
表无法正常行使权利 (也可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也不
能实行)。
(3)措施:①平反冤假错案。②1982 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全面修订了《中
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③制定了一大批法律及法律有关的规章,形成了一个以宪法
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④重新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恢复与完善人民政协工作。⑤更加重视民族工作。⑥扩大基层民主。
意义: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天,实现中国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世界上普遍承认
只有一个中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台湾当局一
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独立”。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立场,合作的基
础……中国政府已经命令人民解放军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台湾海
峡目前仍然存在着双方的军事对峙……首先应当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
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这种军事对峙状态,以便为双方的任何一种范围的交往接触
创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环境。
——《告台湾同胞书》(1979 年)
材料二 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
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
度……有人担心这个政策会不会变,我说不会变。核心的问题,决定的因素,是
这个政策对不对。如果不对,就可能变。如果是对的,就变不了。
——邓小平《一个国家,
两种制度》(1984 年)
材料三 “一国两制”方针在港澳的成功实践,是全世界公认的,对两岸关
系发展具有启示性意义……在未来两岸关系发展中,“一国两制”方针也将不断丰
富和发展。在“一国两制”方针实践上,香港走出第一步,许多困难是过去从未
遇到的,这些经验都可以在交流交往中提供给台湾同胞,以便今后做得更好、设
计得更好。
——《访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基本法
委员会副主任梁爱诗》(2009 年)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 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设想有何相同点?又有何发
展?(6 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香港、澳门在回归后取得的成绩说明了什么?指出“一
国两制”构想与港澳问题、台湾问题之间的关系。(6 分)
[解析] 第(1)问,由材料一中“中国政府已经命令人民解放军从今天起停止
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即可得出答案。第(2)问,根据材料一中“世界上普遍承认
只有一个中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首先应当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这种军事对峙状态,以便为双方
的任何一种范围的交往接触创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环境”和“一国两制”的内
容即可得出答案。第(3)问,从香港、澳门保持繁荣稳定证明了“一国两制”的正
确性这一角度展开回答。
[答案] (1)变化:由军事对峙到和平统一。
(2)相同点: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和平统一。发展:明确提出“一国两
制”的观点(或明确提出在祖国大陆和台湾分别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
度);“一国两制”政策具有稳定性。
(3)说明:“一国两制”方针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关系:“一国两制”
方针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首先在港澳问题上成功实践;港澳“一国两制”的
成功运用可以为台湾问题的解决提供借鉴。
相关文档
- 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第2021-08-266页
- 2019版历史人教版必修2训练:第六单2021-08-266页
- 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跟踪检2021-08-267页
- 【历史】陕西省榆林市绥德中学20192021-08-2616页
- 浙江省衢州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12月2021-08-2611页
- 2020春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2练习检2021-08-267页
-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021-08-2611页
- 2020版新素养同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2021-08-267页
- 2019-2020学年名师同步人教版历史2021-08-267页
-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练2021-08-26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