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00 KB
  • 2021-08-26 发布

2019-2020学年历史高中人教版必修3检测: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 4 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基础巩固 1 明清时期产生带有民主色彩思想的原因,除封建制度日趋没落之外,还在于 ( ) A.抗清斗争高涨 B.社会相对安定 C.西方思想的影响 D.商品经济的发展 解析:明清时期产生的带有民主色彩的思想是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在意识 形态领域的反映。故选 D 项。 答案:D 2 李贽认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理”就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其思想 ( ) A.实质上否定了“理”的存在 B.是对正统思想的大胆挑战 C.仍是传统意义上的民本思想 D.是对君主专制的猛烈抨击 解析: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而李贽强调人正当的私欲,这是对正统思想的挑战。 答案:B 3 李贽一方面对以儒家经典作为科举考试内容进行猛烈抨击,但同时自己又花了 十几年的心血著成《藏书》一书,希望此书“经筵当以进读,科场当以选士”。这体现 了李贽( ) A.对儒家经典猛烈抨击 B.对科举制度的否定 C.未能冲破传统的束缚 D.希望得到后人认可 解析:根据材料“希望此书‘经筵当以进读,科场当以选士’”,可知李贽在批判儒家 经典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的同时,又希望自己的学说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C 项正确; 李贽反对以儒家经典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不能体现他对儒家经典的批判,A 项错误; 李贽反对的是将儒家经典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并非反对科举考试,B 项错误;根据 材料“经筵当以进读,科场当以选士”,可知李贽希望得到当时士人的认可,D 项错误。 答案:C 4 提出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来限制君权的思想主张出现于( ) A.秦汉时期 B.魏晋南北朝 C.隋唐时期 D.明末清初 解析: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 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答案:D 5 黄宗羲指出:“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 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表明他主张( ) A.工商皆本 B.反对礼教 C.反对君主专制 D.注重实学 解析:黄宗羲认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这明显是一种反对君主专制的观点。 答案:C 6 在江苏昆山亭林公园内有一位思想家的墓葬,墓前镌刻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八个大字,彰显着他的思想火花光照后世。这位思想家应是( )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解析:“亭林”是顾炎武的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顾炎武思想的精髓。 答案:C 7 顾炎武曾说:“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这说明他主张( ) A.格物致知 B.尊崇道统 C.心外无理 D.经世致用 解析:“明道”“救世” 体现了力求解决关乎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的思想,这符合经世 致用的思想内涵。 答案:D 8 王夫之认为“天下唯器则已矣”“据器而道出”“无器而道毁”“无其器则无其道”。 他所说的“器”指的是( ) A.客观存在的事物 B.人们的感知器官 C.科学实验的仪器 D.万物发展的规律 解析:王夫之是一位唯物思想家,他所说的“器”指的是客观存在的事物,“道”是人们 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意识。 答案:A 9 明清之交是一个“天崩地解”的时代,“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 的反思,期望为当时的社会找寻某种解决问题的方案。 请完成: (1)“一些最敏锐的心灵”主要是指哪些思想家? (2)他们为什么要进行反思? (3)他们思考了哪些重要问题? 参考答案:(1)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2)明朝灭亡,清朝建立,受时势的刺激,检讨明朝灭亡的原因。 (3)顾炎武: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主张 “明君贤相”(或答以“天下之法”代替皇帝的“一家之法”)。王夫之:建立起较为完整的 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 能力提升 1 五四运动时期进步的思想家把李贽当作反孔的先驱。冯元仲称赞他“手辟洪蒙 破混茫,浪翻古今是非场。通身是胆通身识,死后名多道益彰”。以下观点哪一项最 有可能是李贽的主张(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 C.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D.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解析:李贽是一位“离经叛道”的思想家,根据这一标准衡量,可知 B 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正确答案。 答案:B 2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立足于时代发展的需要,对传统思想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 批判。以下各项最能体现黄宗羲思想特色的是( ) A.夫私者,人之心也 B.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C.天地之化日新 D.天下之主在君,君之主在心 解析:黄宗羲的思想特色是反对君主专制,B 项主张君臣平等,共同治理天下,与黄宗 羲的思想相符。 答案:B 3 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 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材料反映了( ) A.顾炎武意识到宋明理学的危机 B.王阳明倡导“经世致用” C.顾炎武主张摒弃孔孟儒学 D.王阳明深受西方思想影响 解析:根据材料,顾炎武认为王阳明的心学存在种种缺陷,已不是儒学的正宗派别,这 实际上反映出当时的理学已走向极端,面临着危机。 答案:A 4 颜元(1635—1704)针对宋明镜花水月的理学思想,提出要破除“浮文”,重视孔门 “六艺”之学的思想。据此可知,他( ) A.反对佛学思想 B.主张复古先秦儒学 C.提倡经世致用 D.具有离经叛道的性格 解析:材料中颜元主张破除“浮文”,实际上是要求文章应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这与 顾炎武的经世致用思想类似,C 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宋明理学而非佛学,A 项错误; 材料强调的是重视“六艺”,即古代的六种基本技能而非复古先秦儒学,B 项错误;材 料强调的是经世致用思想而非反对封建统治经典和教条的离经叛道,D 项错误。 答案:C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窃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 吾见其日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顾炎武《顾亭林文集》 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 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 ——王夫之《思问录》 根据材料,分别概括李贽、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 参考答案:李贽:反对盲从孔子,认为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顾炎武: 注重实学,主张经世致用。王夫之:强调“天地之化日新”,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 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