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7 MB
- 2021-08-2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一节 中国古代圣人孔子
●新课导入
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他有一套虽不周密而相当完整的思想体系
和政治见解。孔子思想中最光辉的一点,是提倡“仁”,仁就是“爱
人”。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反映了由于奴隶制的渐趋瓦解而产生
的当时庶人(广大人民)的抬头。孔子首先把文化知识普及到人民中间
去,就是这种现实以及反映这种现实的人道精神的具体表现。 孔子对于中国历史还有哪些贡
献?为什么被称为“圣人”?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走进本课的学习。
●教法案例
本节课分六个框目对先师孔子的生平和贡献进行了讲述。建议教师在授课时将其整合成
三个大方面的内容:勤奋好学,终成大才;孔子的主要活动;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第一个大的方面“勤奋好学,终成大才”,其实就是对教材第一个框目“自幼勤奋好学”
的处理。本目主要把握两个关键点:(1)出身寒微,自强不息。(2)勤奋好学,终成大才。
第二个大的方面“孔子的主要活动”,主要涉及对教材第 2—5 目的处理。(1)兴办私学。
主要从七个方面进行把握:①首创私学;②“有教无类”的教学思想;③以“六艺”为主要
教学内容;④“言传身教”“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⑤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⑥诲人不倦
的教学态度;⑦“弟子三千,贤人七十有二”的教学成果。(2)创立儒学。主要把握两个方面,
一是“正名”;二是“仁”的思想。此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必修 3 已经学过的相关内容,
从联系的角度进行讲授。①“正名”,就是恢复已经被破坏了的周礼,从而恢复混乱的社会
秩序;②“仁”,就是“以德治国”“克己复礼”。
(3)周游列国。孔子带领弟子,不畏艰辛,周游列国 13 年,但终不得用。此处教师应该
点拨出深层次的原因:当时社会处于大动荡大变革时期,诸侯争霸,礼崩乐坏。孔子倡导的
“仁”的思想不利于在争霸战争中取胜。因此,其思想在当时得不到推广。(4)整理古籍。①
首先知道孔子所整理的六部古籍;②其次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对六部经书的内容作大致了解;
③教师点明孔子整理这些经书的深层次原因——将其作为治国救民的重要工具;④教师可以
从中华文明传承的角度,点拨“六书”对于中华文明的传承起到的巨大作用。
第三个大的方面“孔子思想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实际上是对孔子思想的定位与评
价。讲授时,应该以教材最后一目为基础,联系前两个部分的内容,综合审视孔子的一生,
回顾其在教育、思想等方面的主张,对孔子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此处,建议教师引用曲阜
孔子文化节等新颖材料来说明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及其世界地位。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把握以
下四点:(1)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2)孔子所创立的儒学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结
构的重要因素。(3)儒学思想具有世界影响。(4)对待儒学的正确态度。
课程标准
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
的地位和影响
重点难点
1.孔子的主要思想观点及其历史地位(重点)
2.对孔子及其思想的评价(重难点)
自幼勤奋好学与兴办私学
1.自幼勤奋好学
(1)从小养成了勤奋好学的习惯,长大后为官之余抓紧时间学习。
(2)利用时机,认真学习周礼。
(3)善于抓住机会向他人学习。
2.兴办私学
(1)授徒办学:兴办私学;后来做官从政、周游列国,均未停止授徒;晚年坚持办学。
(2)教育主张
①教学原则:孔子主张“有教无类”。
②教学内容:礼、乐等“六艺”。
③教学方法:主张循循善诱、教学相长、因材施教和启发式教学,强调要学思结合。
(3)历史影响:对当时和后世中国各项事业的进步,特别是对孔子思想的传播和儒学的发
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创立儒学
1.背景:春秋晚期是一个社会秩序“礼崩乐坏”的时代。
2.内容
(1)强调“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以实现天下太平并长治久安。
(2)必须首先“正名”,只有通过道德教化,用礼制来规范人们的言行。
(3)思想的核心是“仁”。
①从“德”的角度来说就是“爱人”。
②从“礼”的角度来说,他认为是“克己复礼为仁”。
(4)主张“爱民”“富民”“教民”“化民”和“安民”。
3.地位
汉武帝时期之后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正统,成为统治者“治国理民”的工具。
周游列国与整理古籍
1.周游列国
(1)目的: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希望能找到发挥自己政治才能的地方。
(2)经过:先到卫国,然后游历曹、宋、郑、陈、蔡等国,后来到楚国。
(3)结果:周游列国 13 年,终不见用。
2.整理古籍
孔子晚年编订出《诗》《书》《礼》《乐》《易》《春秋》6 部著作。
孔子思想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1.地位
(1)在汉武帝后,成为封建社会理论化的意识形态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脉。
(2)在封建社会里,儒学对于维护国家统一与社会稳定,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3)儒学在中国周边国家广泛传播,传到西方也受到应有的重视。
2.态度
(1)原因:进入近代社会,儒学不断受到批判和否定。
(2)态度:其内容虽有糟粕,更有精华,必须批判地继承。
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1.孔子的思想既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
核心内容。从汉代开始,几乎所有的封建统治者都尊崇孔子思想,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成为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脉。
2.以仁、礼、道义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内涵,经历代的损益,积淀下来,渗透到社会秩序
和个人行为规范中去,对塑造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观和价值观产生了深远影响。
3.在教育方面,孔子不仅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的传统模式,并且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
办学形式等诸方面影响深远。他打破了以往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为教育的推广创造了条件。
私学的教育形式也保证了中国文化免受朝代变迁的影响,从而连续不断地发展下来。
4.孔子的思想对亚洲一些国家的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儒学对近代欧洲思想的发展也发
生了一定影响,欧洲一些思想家从儒学中得到启发和鼓舞。
下列对孔子思想的历史地位的评价,正确的是( )
A.在春秋时期受到统治者的推崇
B.在春秋时期形成了儒家思想体系
C.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
D.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解析】 孔子的思想在春秋时期并未得到推崇,故 A 项不正确;儒家思想体系也不是
在春秋时期形成的,故 B 项也不对;孔子的思想代表的是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并未适应当时
社会发展的需要,故 C 项也不正确。孔子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他
的思想经后世发扬、改造,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故选 D 项。
【答案】 D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
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
卓越的贡献。
——《论孔子思想》
材料二 孔子在历史文化领域有杰出成就,他的“爱人”“仁民”观念以及他的教育思
想,表现出新兴地主阶级的进步性,他想回到西周,只是因为不敢公开反对当时还比较强大
的奴隶制,表现出他怯懦的方面。
——《略论孔子思想的阶级性》
(1)两则材料都涉及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孔子在教育方面有何贡献?
(2)材料一、二评价孔子时,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不同?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思路分析】
考查角度 孔子思想的内容以及历史地位
材料解读
材料一:既指出了孔子认识的局限性,又指出了其伟大的历史贡献。材料二:既
指出了孔子思想的先进性,又说明了孔子思想保守性的根源所在
解答思路
第(1)问可从兴办私学、教育方法、学习方法等方面回答。第(2)问比较两则材料,
看出两则材料采用的相同方法是论从史出,采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一分为二地评
价历史人物。第(3)问回答时要注意从原题引用的材料观点和所掌握的评价历史
问题的一般方法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论证
【尝试解答】
(1)教育贡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相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评价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兴办私学,扩大受教育者的范围;提出了一些今天仍然受益的教学和学习
方法;继承、整理和传播历史文化典籍。
(2)相同方法:阶级分析法、两分法。不同结论:材料一:维护奴隶制的保守主义者,但
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材料二: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在历
史文化领域有杰出成就,但也表现保守的一面。
(3)运用正确的观点全面分析历史人物,看其对社会潮流的推动或阻碍作用。
一、选择题
1.“三十而立”是孔子对自己 30 岁时所达到的人生状态的自我评价。30 岁的孔子( )
A.开办私学,聚徒讲学 B.步入政坛,政绩显赫
C.周游列国,展示抱负 D.整理典籍,专攻教育
【解析】 孔子 50 岁时步入政坛,后弃官周游列国,晚年整理典籍,B、C、D 三项的时
间在孔子 50 岁之后。
【答案】 A
2.季氏大夫擅自用天子之礼,跳“八佾舞”,孔子愤慨地说:“是可忍孰不可忍”?材
料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主张是( )
A.仁者爱人 B.忠恕之道
C.克己复礼 D.因材施教
【解析】 鲁国季氏用天子的乐舞违反了周礼,而孔子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
序。因此材料反映的孔子主张是克己复礼。
【答案】 C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确指出:促进公平,采取
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等举措。这体现了孔子教育思想和原则中的( )
A.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
C.启发式教学 D.温故而知新
【解析】 本题考查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打破了只有贵族接受教育
的局面,促进了教育的普及和公平。
【答案】 A
4.孔子教育思想中客观上与其维护原有统治秩序的政治主张相矛盾的是( )
A.知之为知之 B.有教无类
C.学而不思则罔 D.因材施教
【解析】 解题注意关键信息“客观上与其维护原有统治秩序”相矛盾,而“有教无类”
是指不论身份高贵与低贱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这与维护社会等级秩序相矛盾。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 1 孔子
游历图
图 2 孔子
教学图
图 3 邮票中
孔子的形象
材料二 儒家学者之重视教育是有目共睹的,私塾、书院乃至老师弟子的直接传授形式,
是儒者实行教育的主要手段。而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本来就是一个大教育家,自孔子始教育就
不再是少数贵族阶级的特权,而把受教育的对象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阶层。
请回答:
(1)据图 1 分析孔子周游列国对孔子及其弟子一行的作用。
(2)据图 2 分析孔子教育思想中值得我们继承的地方。
(3)据上述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被称为“圣人”且受到后人敬仰的原因。
【解析】 第(1)问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回答,既可以答最直接的作用,如增长见识等,也
可以从长远的角度来回答,如为儒学的创立打下基础等。第(2)问要结合现代教育实际来作答,
注意要抓住孔子教育思想中的精华。第(3)问要从总体上分析孔子受人尊敬的原因,可以结合
所学的知识回答。
【答案】 (1)增加了阅历,增长了见识;传播了孔子的思想,为儒学的创立打下了基础。
(2)“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实事求是”“学思结合”“反复温习”的学习思想;
“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
(3)孔子的思想在当时并未受到太多重视,后来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
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封建社会理论化的意识形态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脉,其博
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响。
一、选择题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可见孔子主张( )
A.谦虚好学,并不盲从 B.博学多才,见多识广
C.雄才伟略,实事求是 D.成人达己,志向高远
【解析】 由材料“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说明其勤奋好学,以及“择……”可以看出
A 项正确。
【答案】 A
2.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表明他提倡( )
A.启发诱导,反对注入式的教育方式
B.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
C.因材施教,主张依据实际而进行教学
D.为国举贤,宣传“仁”为核心的思想
【解析】 资质上等的人可以告诉他深奥的道理,资质中等以下的人,不可以告诉他深
奥的道理,这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
【答案】 C
3.“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
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为解决上述问题,孔子的主张是( )
A.按照周礼的制度把当时已混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名正言顺
B.统治者要爱惜民力,以求得人民的拥护,使其统治名正言顺
C.要求东周统治者承认强大的诸侯国的霸主地位,使他们号令诸侯名正言顺
D.给世间万物确定稳定的名号
【解析】 为匡正被破坏的名实关系,孔子提出了“正名”的主张。
【答案】 A
4.杨绛在《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中说:“孔子出门必坐车。”孔子的这一行为
最能体现儒家思想中的( )
A.“礼” B.“仁”
C.“仁政” D.“德治”
【解析】 儒家思想中的礼是外在的社会规范,是西周等级制度。“孔子出门必坐车”
反映的是行为与身份等级相符。
【答案】 A
5.“定六艺于杏坛,绍虞夏商周之统;藏诸经于鲁壁,开关闽濂洛之传。”这是黑龙江
省哈尔滨市文庙大成殿的一副对联,与该对联相关的历史人物的主张是( )
A.“制天命而用之”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人者,仁也,亲亲为大”
D.“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解析】 “六艺”是指孔子编订的“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杏坛”传说是孔子聚徒讲学的地方。故题干对联歌颂的历史人物是孔子,结合所学知识可
知 C 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6.针对鲁国公室衰微,私家强盛,季孙氏、孟孙氏和叔孙氏三卿擅权,孔子提出的主张
是( )
A.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忠君尊王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孔子主张“忠君尊王”,向鲁君提出强公室、抑三卿的
建议,以裁抑三家的势力。
【答案】 D
7.“弗乎弗乎,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孔子为
此而采取的行动是( )
A.做管理仓库和牛羊的小官
B.收徒授业,整理文化典籍
C.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政治理想
D.提出“正名”主张
【解析】 孔子为使自己的学说传于后世,专心于文化教育事业,并且收集古代文化典
籍,整理成“六经”。
【答案】 B
8.孔子之所以被尊称为“圣人”主要是因为( )
A.孔子的思想在春秋时盛极一时
B.孔子广收门徒,社会影响力大
C.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脉
D.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解析】 孔子之所以被称为“圣人”,是因为其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渗透到社会生
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脉。故 C 项正确。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有关孔子的材料:
材料一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
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材料二 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
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而教育
家不足以尽孔子。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
海而皆准,俟百世而不惑也……吾将以政治家尊孔子……而政治家不足以尽孔子。食政治家
之赐者,不过一国……不过百年,而孔子之因时的政治,可以善当时之中国,可以善 2000 年
迄今之中国……
——梁启超《世界伟人》
材料三 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孔子
之道,又流行于欧美。英、法、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日烈……就
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
——[日]儿岛献吉朗《诸子百家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主要政治观点。
(2)材料二从哪些方面评价了孔子?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作者评价的主要依据。
(3)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谈谈“孔子之道”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地位。
【解析】 第(1)问在回答时要准确提炼材料一信息。回答第(2)问时注意材料二中“教
主”“教育家”“政治家”等信息。回答第(3)问时要注意从中国和世界两个方面入手。
【答案】 (1)主张贵贱有序的等级观念;提倡“仁”,主张以德治民。
(2)儒学创始人,中国人深受孔子思想影响;教育家,教育思想影响深远;政治家,孔子
的政治主张不受时代的限制。
(3)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部分,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具有世界影响。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
材料二 孔子因抱改革天下之宏愿,故政治活动之外更注意于教育……孔子是开始传播
贵族学到民间来的第一人。孔子修诗、书,订礼、乐,赞易而作春秋,此所谓“六经”。其
先皆官书也,经孔子之手而流布于民间。
——钱穆《国史大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的思想对中国封
建社会产生的政治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孔子是怎样“传播贵族学到民间”的。
【解析】 本题考查孔子的思想及其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答案】 (1)核心:“仁”。
影响: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2)兴办私学;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对文化的垄断;修诗书,订礼乐,赞易作春秋。
相关文档
-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021-08-2713页
-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2021-08-277页
- 2020版新素养同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2021-08-274页
-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新同步人教2021-08-274页
-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新同步人教2021-08-274页
- 高中历史必修2同步练习:5课开辟新航2021-08-274页
- 2019-2020学年新指导同步人教版高2021-08-278页
-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2021-08-273页
-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2021-08-275页
-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2021-08-27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