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4.00 KB
  • 2021-08-27 发布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5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5‎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新中国外交的根本原则是( A )‎ A.独立自主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加强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 D.改革开放 解析: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是独立自主,故A正确;B是外交基本原则;C是目的;D属新时期外交原则制定依据。‎ ‎2.1949年10月2日,苏联政府第一个宣布决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并断绝同国民党政府的外交关系。随后,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等10国相继与新中国建交。这表明( C )‎ A.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十分激烈 B.美国遏制新中国政策的失败 C.新中国推行“一边倒”外交 D.新中国杜绝与西方国家交往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与中国建交的都是社会主义国家,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故C正确;1955年华约的成立标志着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形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中国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建交,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仍坚持遏制中国的政策,故B错误;新中国成立初期主要是和社会主义国家建交,并不代表杜绝与西方国家交往,故D错误。‎ ‎3.毛泽东认为:“1950年《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的签订,便利我们放手进行国内的经济建设和共同对付可能出现的帝国主义侵略,争取世界的和平。”这表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A )‎ A.是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结合 B.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 C.已经发生了根本改变 D.取决于中苏地缘政治 解析:新中国建立初期为了巩固新生政权和进行国民经济建设,外交上实行“一边倒”政策。“放手进行国内的经济建设和共同对付可能出现的帝国主义侵略”说明这一政策体现出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结合,故A项正确。“一边倒”属于革命外交,不具有包容性,故B项错误。“一边倒”属于新中国初期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体现,故C项错误。“一边倒”政策是国家利益体现,故D项错误。‎ 5‎ ‎4.1949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中苏关系是密切的兄弟关系……只要一有机会就要公开发表文告说明这点。”下列外交政策体现了这一指导思想的是( A )‎ A.“一边倒”‎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另起炉灶”‎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析:材料强调了中苏关系的重要性,这是“一边倒”外交政策的主要特点。建国之初,我国处于美国与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冷战”之中,为了使我们的新中国不至于在外交上孤立,我们采取了这一外交方针。‎ ‎5.1949年4月23日,国民政府南迁广州,要求各国大使馆随迁,除苏联随迁外,美国及其他国家均留南京,等待与中国共产党建立外交关系,新中国对上述现象采取的外交方针是( C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B.“另起炉灶”‎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D.“一边倒”‎ 解析:“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体现,主要指的是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材料中“美国及其他国家均留南京”符合中共取消帝国主义特权外交方针,故C项正确。A是摒弃意识形态外交原则,不符合题意;“另起炉灶”是针对国民党政府签订外交条约不予承认,故B项错误。“一边倒”是倒向社会主义国家和苏联,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6.习近平指出:“总结国际关系实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这主要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 )‎ A.符合世界各国人民和平发展的愿望 B.得到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接受和支持 C.由爱好和平的社会主义中国倡导实施 D.与《联合国宪章》的重要精神一致 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突破意识形态的外交思维,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A正确;“得到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接受和支持”并非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B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强大生命力并不是因为由爱好和平的社会主义中国倡导实施,C错误;与《联合国宪章》的重要精神是否一致,这也不是“强大生命力”的主要原因,D错误。‎ ‎7.1954年6月27日,尼赫鲁在欢迎周恩来的宴会上谈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时说:“这些原则不但对我们两国适用,而且对其他国家也适用,对其他国家来说,这些原则很可以作为一个榜样。”下列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说法最准确的是( B )‎ A.是中印友好关系的历史见证 B.具有超越社会制度的包容性 C.体现处理大国关系的灵活性 5‎ D.是不结盟运动的指导思想 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限制,具有极强的包容性,“不但对我们两国适用,而且对其他国家也适用”正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点,B正确;材料论述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该原则并不是中印友好关系的历史见证,A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仅是处理大国之间关系,C错误;中国不是不结盟运动成员国,D错误。‎ ‎8.1954年6月,周恩来访问印度,中印两国总理会谈后发表联合声明,重申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时间在印度“印中人民是兄弟”和“五项原则万岁”的呼声高涨,中印友好掀起热潮。这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 A.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B.成为中印两国人民永久友好的保证 C.得到了中印两国人民的高度认可 D.是新中国开展外交活动的指导原则 解析:材料中的“一时间在印度‘印中人民是兄弟’和‘五项原则万岁’的呼声高涨,中印友好掀起热潮”,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当时得到了中印两国人民的高度认可。故答案为C项。日内瓦会议上中国代表团的积极作用,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排除A项;B项说法绝对,排除;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是新中国开展外交活动的指导原则,排除D项。‎ ‎9.越南胡志明主席曾说:“在会议上,……由于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国代表团的帮助,我们取得了一个伟大的胜利,法国政府承认了我国的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胡志明所说的这次会议 ( B )‎ A.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 B.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 C.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 D.周恩来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析:胡志明所说的会议是1954年召开的日内瓦会议。A、C两项的表述属亚非会议;D项是周恩来1953年12月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故选B项。‎ ‎10.周恩来总理强调,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和威胁,同苏联结盟是必要的,但“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这最能表明 ( A )‎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新中国外交的基本方针 B.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始终是我们的外交目标 C.“求同存异”是我们与一切国家处理外交问题的基本准则 D.与苏联结盟保证了我国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 解析:分析材料中“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求同存异”等信息可知,我国在处理对外事务中,既坚持独立自主,又追求和平共处,这与我国始终坚持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相符合。‎ ‎11.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原则,其中“存异”主要是指保留各国的 ( C )‎ 5‎ A.风俗习惯 B.宗教信仰 C.社会制度 D.文化传统 解析:“求同存异”的“同”指的是有共同的任务,即摆脱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任务。“异”指的是国家制度、政治制度的差异。‎ ‎12.著名的加拿大学者罗纳德·基斯在谈到万隆会议时说:当时“甚至连美国国务院的情报机构也承认,共产主义中国在万隆会议上所留下的良好印象应该归功于周恩来娴熟的外交技巧。在万隆会议上,美国的外交又输掉了具有重大意义的一仗,败在了一个共产主义者的手下”。这表明( C )‎ A.万隆会议帮助一些亚非国家开始摆脱美国控制 B.具有个人魅力的外交家征服了美国 C.万隆会议促使许多亚非国家开始正确认识中国 D.社会主义运动趋势在世界明显增强 解析:万隆会议促使许多亚非国家开始正确认识中国,是中国外交方面的一个胜利,所以选项C符合题意,正确;选项A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并未明确表述“征服了美国”,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体现出社会主义运动趋势的问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国际关系有时会影响国家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包括服饰的流行。“布拉吉”(如下图)本是苏联地区妇女们春夏季的日常服装。有段时间曾在我国广为流传。‎ 材料二:据说美国组织对中国进行围堵……会议开始时,许多代表赞扬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但不久,伊拉克的发言人开始疯狂地攻击共产主义……绕道缅甸而来的周恩来总理作了“求同存异”的回应……误入歧途的会议在妥协中又回到了正确的轨道。‎ ‎——《凤凰大视野》‎ ‎(1)请举出当时我国影响“布拉吉”广泛流行的重大外交活动,并据此归纳当时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10分)‎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中国在万隆会议受到责难的原因。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列举中国政府为“求同存异”观点所作的铺垫。(16分)‎ 答案:(1)外交活动:中国和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建交,形成新中国第一次外交高潮;中国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形成中苏同盟关系。特点:“一边倒”。‎ 5‎ ‎(2)原因:美苏两极对峙,中国倒向苏联一边;美国对共产主义进行敌对宣传,使中国形象受损。铺垫:参加日内瓦会议,提出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建议;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实现睦邻友好;绕道缅甸,取得周边国家支持。‎ 解析:(1)根据材料“‘布拉吉’本是苏联地区妇女们春夏季的日常服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联想到当时影响“布拉吉”广泛流行的外交因素是中苏友好关系的建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建国初期,新中国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伊拉克的发言人开始疯狂地攻击共产主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美国对外政策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第二小问铺垫,根据材料“绕道缅甸而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成就等方面来分析。‎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我们亚非各国人民争取自由和独立的过程是不同的;但是,我们争取和巩固各自的自由和独立的意志是一致的。不管我们每一个国家的具体情况如何不同,我们大多数国家都需要克服殖民主义统治所造成的落后状态,我们都应该在不受外来干涉的情况下按照我们各国人民的意志,使我们各自的国家获得独立的发展。‎ ‎——《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上的发言》‎ 请回答:‎ ‎(1)亚非会议在何时何地召开?(6分)‎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亚非会议召开的目的。(10分)‎ ‎(3)周恩来总理在会上阐明了什么方针?这一方针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否矛盾?请说出你的理由。(10分)‎ 答案:(1)1955年4月,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2)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3)“求同存异”的方针。不矛盾。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是“求同存异”方针的基础;“求同存异”则具体灵活地贯穿此原则。‎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亚非会议于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 ‎(2)结合材料“我们争取和巩固各自的自由和独立的意志是一致的” “我们大多数国家都需要克服殖民主义统治所造成的落后状态”可知会议召开的目的是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恩来总理在会上阐明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求同存异”方针的基础,故两者不矛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