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50 KB
  • 2021-08-27 发布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3-4-2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作业)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二讲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 单项选择题 ‎1. (2018·河北邯郸一模)陈独秀在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时,敏锐地意识到“当下的革命阻力已不再是表面上的制度与体制是否与现行的社会政治形势相一致,而是体制层面的价值体系是否符合民众之心理”。陈独秀强调的是 (  )‎ ‎                     ‎ A. 辛亥革命完成了政治革命的任务 B. 民主共和的观念尚未深入人心 C. 提高国民觉悟是政治变革的前提 D. 辛亥革命后中国政治生态优化 ‎2. (2018·湖南衡阳二模)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封面从结构上分为两部分:上面由副标题为“LA Jeunesse”(法语:青年)与一群讨论的青年组成;下面是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的头像。据陈独秀解释,设计这样的封面并非偶然。对此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  )‎ A. 宣传实业救国思潮 B. 借媒体发动留学生 C. 突出兼容并包方针 D. 高举民主科学旗帜 ‎3. (2018·广东茂名二模)民国初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规定,学校不准祭孔、不准尊孔读经。袁世凯上台后,下令尊崇伦常,提倡礼教,尊孔之风甚嚣尘上,章太炎等首先站出来反对。针对孔教的争议 (  )‎ A. 造成了立宪派与革命派之间的论战 B. 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学的对立 C. 引发了中国思想文化层面深刻变革 D. 推动中国由君主立宪走向民主共和 ‎4. (2019·山东青岛期初)陈独秀明确表示,不主张完全否定孔子,并完全承认孔子的历史地位,只是反对以“孔子之道”统一当代中国人思想。胡适晚年一再指出,他从不贬低孔子和儒学的正当地位。这反映新文化运动 (  )‎ A. 观点对立导致思想混乱  ‎ B. 继承传统并且大力发扬儒学 C. 批判传统但不否定传统  ‎ D. 打着孔子旗号进行托古改制 ‎5. (2019·广东百校联考)1917年5月,陈独秀说,若就“吾国之恢复帝政,垂辫缠足,罢学校,复科举,一切布旧除新之事”。征诸国民,难保“不为多数赞成”。材料可用来说明 (  )‎ A. 国人仍有浓厚的封建思想  ‎ B. 传统文化孕育着巨大价值 C. 专制主义已为社会所淘汰  ‎ D. 民主政治是社会发展潮流 ‎6. (2019·广东湛江调研)古代文书不加标点,会给未加训练者造成阅读困难,因此1919年胡适等人联名提出了《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是用白话和新式标点写作的第一部“新书”。标点符号的使用,表明 (  )‎ A. 近代出版业的蓬勃发展  ‎ B. 白话文完全取代了文言文 C. “尊孔复古”受到批判  ‎ D. “文学革命”的影响扩大 ‎7. (2018·安徽蚌埠二模)新文化运动期间,辜鸿铭指出:“中国和欧洲文明都不是绝对完美的文明”,他还批评“中国文人”,并不真正懂得“兼收并蓄”或“扩展”思想。这表明他 (  )‎ A. 理性看待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 B. 反对西方文化侵蚀中国传统文化 C. 摒弃传统文化全盘吸收西方文化 D. 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认识相一致 ‎8. (2018·安徽合肥二模)1919年10月,沈仲九在《五四运动的回顾》中指出:“前清时候的学生也有做革命事业的,但他们都是离了学生的地位,而且是个人行动的,若用学生的资格,大家联合起来,去做关系国家社会的事业,是没有的。”这一变化主要缘于 (  )‎ A. 学生社会地位的提高  B.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 C. 新文化运动解放思想  D. 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增强 ‎9. (2018·湖南衡阳一模)袁伟时指出,新文化运动的初衷是通过普及西方的现代文明知识,帮助中国人冲破意识形态牢笼,实现思想变革,为自由、民主在中国生根奠定基础。这表明新文化运动旨在 (  )‎ A. 普及西方的现代文明知识 B. 动摇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C. 为自由民主国家奠定基础 D. 推动中国人民获得解放 ‎10. (2018·河北石家庄二模)1923年,邓中夏在《中国现在的思想界》一文中指出:“新文化运动者后来也分了家……一个叫‘科学方法派’,一个叫‘唯物史观派’。……唯物史观派,他们亦根据科学,亦应用科学方法……所不同者,只是他们相信物质变动(老实说,经济变动)则人类思想都要跟着变动,这是他们比上一派尤为有识尤为彻底的所在。”据此可知作者认为唯物史观 (  )‎ A. 应与科学方法进行严格区分 B. 能够揭示出历史发展的本质 C. 否定资产阶级文化的先进性 D.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 ‎11. (2019·广东惠州一调)辛亥革命前后,中国思想界仍采用 “体”“用” 范畴来说明东西方文化的关系。1919年以后,瞿秋白等人以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衡量不同文化高下的标准,打破了东西方文化的截然划分。这反映出 (  )‎ A. “中体西用”已被彻底抛弃  ‎ B. 民主科学思想深入人心 C. 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  ‎ D. 中西文化逐渐走向融合 ‎12. (2019·河北邢台月考)观察右下图,由图中信息可以推知在20世纪初期 (  )‎ ‎“麦喀士(马克思),日耳曼人,社会主义之泰斗也”,“今之德国,有最占优势之二思想,一曰麦喀士之社会主义,二曰尼志埃(尼采)之个人主义。麦喀士谓:‘今日社会之弊,大多数弱者为少数之强者所压服’。”‎ ‎——梁启超《新民丛报》1902年 A. 马克思主义已经在华传播 B. 梁启超认可了社会主义理论 C. 马克思主义已在华产生影响 D. 梁启超思想开始出现巨大转变 二、 非选择题 ‎13. (2019·广东惠州一调)“中华民族复兴”是近代百年来中国人的梦想,而中国梦就是民族复兴的梦,是中国人为世界作出贡献的美好愿望和梦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晚清以来, 在东西方列强的持续侵略和残酷压迫中, 现代“民族”观念逐渐引入。革命党人反对国内民族的压迫, 立宪派人士则宣传建立彼此相依的大民族共同体。1917年李大钊比较明确地提出了“民族复兴”的思想,“当以中华民族之复活为绝大之关键”。孙中山在“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中也批评列强“不准弱小民族复兴”的观念。九一八事变爆发至整个抗战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成为中国最为响亮的政治口号和社会性全民话语之一。‎ ‎——据黄兴涛等《民国时期“中华民族复兴”观念之历史考察》等 材料二 “中国梦”是百年来的“现代化”梦想,包含两个层次:一是许多中国人的个人梦——财富、名誉、地位;二是中华民族的国家和集体之梦——大国梦、强国梦。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梦想,将自己的梦想与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结合在一起,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成就自己的梦想。提到“中国梦”,很多人自然而然得想到“美国梦”。美国梦的核心观念是,“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认为美国提供了人人都能成功的机会,成功取决于自己的才能和努力而不是家世和背景,人人都拥有平等的权利,人人都有信仰的自由。‎ ‎——据程美东、张学成《当前“中国梦”研究评述》‎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华民族复兴”这一观念形成的背景。‎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异同。‎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梦”提出的意义。‎ ‎14. (2018·山东泰安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五四时期,在四周一片“打倒孔家店”的文化氛围中, 梁漱溟以“仁”为核心重新诠释儒学,高度赞美儒家的“直觉人生”,反对西洋“理智人生”和“功利人生”。同时,他以一种开放的视野对待西方文化,充分肯定了西方的民主和科学,做出科学和民主是有绝对价值、普遍价值的判断,对于这两种精神不但要无批评无条件的承认,而且应该加以引进。梁漱溟反对全盘西化,对国故保守不屑一顾,也不同意梁启超为代表的中西调和。他试图从儒学中发掘出具有普遍意义和永恒价值的精神资源,来弥补在新文化运动中被遗弃的传统儒学所包含的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因素。‎ ‎——聂慧丽《梁漱溟“五四”时期儒学思想的现代价值》‎ 材料二 作为启蒙精神的儿子,卢梭无疑属于启蒙运动的行列,但他批判的深刻性远远超出了启蒙运动的主流思想,卢梭承认理性对于人的意义,肯定文明的进步与科学发展对人类社会的推动作用。但反对启蒙主义者把道德的进步植根于理性与知识的进步之上,并对理性的扩张、知识的增长和文明的进步怀有深切的忧虑。他忧虑理性的批判在成功地摧毁教会的信条与权威之后进而破坏对人类生活来说必不可少的信仰与德行。在他看来,启蒙运动所欢呼的理性的胜利和文明的进步是以人性的异化和精神的败坏为代价的,它们破坏了作为人类社会之精神基础的虔诚、信仰和道德的直觉。‎ ‎——刘莘《卢梭与启蒙理性批判》‎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漱溟思想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漱溟和卢梭思想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并说明二者不同之处分别产生的影响。‎ 第二讲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 C 【解析】 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B项错误;由材料“革命阻力……而是体制层面的价值体系是否符合民众之心理”可知革命的阻力在于民众思想觉悟水平,说明陈独秀认识到提高国民觉悟的重要性,故C项正确;辛亥革命后中国民主政治依然艰难曲折,故D项错误。‎ ‎2. D 【解析】 实业救国是指兴办工业挽救民族危亡,材料信息未能充分体现,故A项错误;借媒体发动学生更不符合新文化运动的宗旨,故B项错误;兼容并包是当时北大的办学方针,故C项错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就是民主与科学,一群讨论的青年体现民主精神,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的头像体现科学的精神,故D项正确。‎ ‎3. C 【解析】 “民国初年”革命已经发生,没有立宪与革命之争,故A项错误;“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规定,学校不准祭孔、不准尊孔读经”没有体现传统文化与西学的关系,故B项错误;“袁世凯上台后,下令尊崇伦常,提倡礼教,尊孔之风甚嚣尘上,章太炎等首先站出来反对”之后,全国掀起了追求民主、科学的新文化运动,故C项正确;“民国初年”可以确定已经是民主共和,故D项错误。‎ ‎4. C 【解析】 “陈独秀明确表示,不主张完全否定孔子,并完全承认孔子的历史地位”没有说明思想混乱,故A项错误;“反对以‘孔子之道’统一当代中国人思想”不能体现“大力发扬儒学”,故B项错误;“陈独秀明确表示,不主张完全否定孔子,并完全承认孔子的历史地位,只是反对以‘孔子之道’统一当代中国人思想”是对传统的扬弃,故C项正确;“反对以‘孔子之道’统一当代中国人思想”不属于托古改制的内容,故D项错误。‎ ‎5. A 【解析】 由材料“吾国之恢复帝政,垂辫缠足,罢学校,复科举,一切布旧除新之事”“不为多数赞成”可知封建思想的根深蒂固,故A项正确;材料中强调的是封建陋习而非传统文化,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封建习俗而非专制主义政治制度,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社会习俗而非民主政治,故D项错误。‎ ‎6. D 【解析】 材料主要强调的是白话文标点符号的采用,而不是强调近代出版业的发展情况,故A项错误;据材料“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是用白话和新式标点写作的第一部‘新书’”可知此时白话文并未完全取代文言文,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白话文标点符号的使用,而未涉及“尊孔复古”的批判新道德的情况,故C项错误;据材料“白话和新式标点写作”体现了新文学的规范使用,说明文学革命的影响在扩大,故D项正确。‎ ‎7. A 【解析】 据材料“‘中国和欧洲文明都不是绝对完美的文明’,他还批评‘中国文人’,并不真正懂得‘兼收并蓄’或‘扩展’思想”得出辜鸿铭理性看待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故A项正确。‎ ‎8. C 【解析】 学生社会地位在1919年前后并没有显著的变化或者提升,故A项错误;清政府的统治在1912年就已经被推翻,故B项错误;在1919年的新文化运动之后,青年学生的民族民主意识极大增强,开始采取联合的方式去谋求国家独立与民族富强,故C项正确;这一时期,虽然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的确增强,但究其根本原因,则还是1919年新文化运动的结果,故D项错误。‎ ‎9. C 【解析】 普及西方的现代文明知识是一种手段,不是宗旨,故A项错误;动摇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故B项错误;据材料“新文化运动的初衷是通过普及西方的现代文明知识,帮助中国人冲破意识形态牢笼,实现思想变革,为自由、民主在中国生根奠定基础”得出新文化运动旨在为自由民主国家奠定基础 ,故C项正确;推动中国人民获得解放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故D项错误。‎ ‎10. B 【解析】 从材料“唯物史观派,他们亦根据科学,亦应用科学方法”,可知作者认为唯物史观与科学方法派有很多相同之处,故A项错误;从材料“唯物史观派……这是他们比上一派尤为有识尤为彻底的所在”,可知作者认为唯物史观能够坚持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更为彻底,故B项正确;材料仅对比了两种思想,不能体现否定了资产阶级文化的先进性,故C项错误;材料仅体现了新文化运动形成的两种思想认识,不能体现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故D项错误。‎ ‎11. C 【解析】 题干主要述及评判东西方文化标准的变化,而“中体西用”思想不仅仅是指文化方面的标准,故A项错误;民主科学思想与题干无关,故B项错误;把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衡量不同文化高下的标准,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体现,故C项正确;题干没有体现出中西方文化融合,故D项错误。‎ ‎12. C 【解析】 根据材料“出自1902年《新民丛报》”可知,梁启超较早介绍马克思主义,说明马克思主义已在华产生影响,C项正确。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是在1917年的十月革命之后,排除A。材料涉及梁启超较早介绍马克思主义,不等于梁启超认可了社会主义理论,排除B。梁启超代表资产阶级维新派,坚持君主立宪,没有体现梁启超思想开始出现巨大转变,排除D。‎ ‎13. (1)背景:列强侵略,民族危机加深;内忧外患;西方近代民族观念的传入;资产阶级各派论战,促进民族观念的形成和传播;孙中山等先进知识分子的推动。‎ ‎(2) 异:中国梦强调个人梦想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的结合,是二者的共赢。美国梦更强调个人主义。‎ 同:都是两国人民的美好愿景和共同努力的结果;都顺应了国内的实际情况和时代的变化。‎ ‎(3) 意义:激发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勇气;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打开新视野;为推动世界和谐发展注入活力,是对世界文明和人类的贡献。‎ ‎14. (1) 特点:崇尚传统儒学;重视发掘儒学的现实意义;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文化;既反对全盘西化,又反对中西调和。‎ 原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与深厚感情;中国知识分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西方思想传播的影响;新文化运动前期存在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绝对否定,对西方文化绝对肯定的倾向。‎ ‎(2) 相同点:其思想都具有包容性(或开放性),都承认先进思想的积极意义;都主张吸纳优秀文化的精华部分。‎ 不同点:梁漱溟重视发掘传统文化的作用;卢梭侧重对理性主义弊端的批判。‎ 影响:梁漱溟的思想有助于树立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借鉴意义;卢梭的思想有利于理性主义思想的正确发展,有利于思想解放。‎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