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5 MB
  • 2021-08-27 发布

2020学年度高中历史 第2单元第6讲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6讲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考试内容 考核要求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瓜岛战役、意大利投降、库尔斯克会战、诺曼底战役及其影响 c 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公告》及其主要内容 c 德国、日本法西斯的投降 b 一、盟军的反攻 ‎1.太平洋战场 ‎(1)1942年8月,美军率先展开反攻,夺占所罗门群岛的瓜达尔卡纳尔岛,牢牢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 ‎(2)1945年初,日军的海空军主力基本被消灭。‎ ‎2.北非战场 ‎(1)时间:1942年11月开始。‎ ‎(2)战况 ‎①美英联军在西北非实行代号为“火炬”的两栖登陆。‎ ‎②1943年5月,被困于突尼斯的德意军队投降。北非战事结束。‎ ‎③1943年7月,盟军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登陆,意大利墨索里尼政府垮台。‎ 11‎ ‎(3)影响:意大利退出战争,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 ‎3.苏德战场 ‎(1)战况 ‎①1943年7月,德军大规模进攻库尔斯克,双方在普罗霍罗夫卡地区发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坦克会战,德军损失惨重。‎ ‎②1944年1月起,苏军对德军发动10次大规模进攻。‎ ‎(2)影响 ‎①德军从此一蹶不振,失去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 ‎②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等法西斯仆从国退出战争。‎ ‎[思维点拨]‎ ‎1.北非战场是美英盟军配合作战;太平洋战场主要是美军单独作战;苏德战场是苏联红军单独作战。但在整体上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各国互相配合。‎ ‎2.作为法西斯集团成员国之一,意大利发生政变,新政府率先退出战争,标志着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 二、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1.政治合作:召开会议 ‎(1)开罗会议 ‎①召开:1943年11月,美、英、中三国政府首脑罗斯福、丘吉尔、蒋介石在开罗举行会议,签署了《开罗宣言》。‎ ‎②内容:日本所窃取于中国的领土,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2)德黑兰会议 ‎①召开: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德黑兰举行会议。‎ ‎②内容:决定1944年5月由美英军队在法国北部登陆开辟第二战场,三国还就战后处置德国和成立国际组织等重要问题交换了意见。‎ ‎2.军事行动:开辟第二战场 ‎(1)过程 ‎①‎1944年6月6日,由美国的艾森豪威尔指挥,代号为“霸王行动”的战役打响。‎ ‎②美英盟军在法国北部诺曼底地区的滩头强行登陆,1944年8月,巴黎光复。‎ ‎(2)影响:法西斯德国处于东西两线作战的被动局面中,加速走向灭亡。‎ ‎[概念阐释]‎ 第二战场是指英美在欧洲开辟的反对德国法西斯的战场,即以英国为基地,横渡英吉利海峡,在欧洲西部登陆,开辟一个与苏德战场相呼应的欧洲第二战场,直接对德国作战。‎ 11‎ 三、德国法西斯的覆亡 ‎1.雅尔塔会议 ‎(1)召开: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苏联的雅尔塔举行会议。‎ ‎(2)内容:会议对加快战争进程、战后对德国的处理以及确保战后世界的和平与安全等重大问题做出了一系列重要安排。‎ ‎2.欧洲战事结束 ‎(1)1945年春,在粉碎了德国在阿登地区的最后一次反攻后,西线英美盟军强渡莱茵河,在鲁尔区围歼了西线德军主力。‎ ‎(2)东线的苏军也发动强大攻势,兵临德国首都柏林城下。4月,美苏军队在易北河会师。同时苏军对柏林发动了最后进攻。‎4月30日,苏军终于攻克柏林。‎ ‎(3)‎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争结束。‎ 四、日本投降和大战的结束 ‎1.背景 ‎(1)1945年初,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军已日益逼近日本本土。‎ ‎(2)波茨坦会议 ‎①召开:1945年7月,苏、美、英三国首脑会晤于柏林附近的波茨坦。‎ ‎②内容:会议重申了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的精神,并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波茨坦公告》。‎ ‎(3)中美苏的最后一击 ‎①‎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分别投下一颗原子弹。‎ ‎②‎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对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予以毁灭性打击。‎ ‎③中国抗日军民也发动战略反攻。‎ ‎2.投降:‎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胜利结束。‎ ‎[思维点拨]‎ ‎1.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国家的配合,不仅表现在战场上、军事上的分工与配合,同时也表现在各国在政治、经济领域的相互配合与合作,表明世界上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可以团结合作。‎ ‎2.欧亚各国人民方式多样的抵抗斗争,牵制了德、意、日法西斯的力量,配合了反法西斯主要盟国的军事行动,成为欧亚各国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主题一 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11‎ 史料一 1942年4月,罗斯福给丘吉尔的信中说:“你我两国人民要求开辟一个战场,以便卸下俄国人肩上的压力……即使还没有得到完全成功,这毕竟是一个巨大的收获,必须实现这个计划。”‎ ‎(1)体现了罗斯福力主开辟第二战场,以利于战争形势的发展。‎ ‎(1)从史料一来看,对于1942年开辟第二战场问题,罗斯福的主张是什么?为什么他这样主张?‎ 答案 罗斯福主张1942年开始开辟欧洲第二战场。苏联和美英军队可以从东西两个方向进攻德国,减少牺牲和损失。‎ 史料二 1942年5月,丘吉尔在给苏联的《备忘录》中写道:“我们正在为1942年8月或9月登陆一事进行准备……事前很难预料到到时候是否具备实现登陆的条件。因此,我们无法在这方面做出许诺。”‎ ‎(2)体现了丘吉尔包藏私心,拒绝开辟第二战场,让苏德相互削弱。‎ ‎(2)从史料二来看,对于1942年开辟第二战场的问题,丘吉尔持什么态度?他持这种态度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 态度:丘吉尔和英国政府拖延甚至拒绝1942年开辟第二战场。目的:让苏德军队互相削弱,德军的削弱可以减少英国的牺牲,苏军的削弱可以减少以后苏联同英国的对抗。‎ 史料三 1942年8月,斯大林给丘吉尔的《备忘录》中写道:“1942年在欧洲组织第二战场是莫洛托夫(苏联外长)在伦敦逗留期间早已经决定的……我们还了解到组织第二战场的目的是使东线德军撤往欧洲……英国政府拒绝在1942年开辟第二战场……我和我的同事们认为1942年存在着开辟第二战场的最有利条件。”‎ ‎(3)有利条件是指当时德国军队主力集中于苏德战场,而德国在西线的军事力量比较薄弱。‎ ‎(3)从史料三来看,斯大林为什么主张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他所说的“1942年存在着开辟第二战场的最有利条件”是什么?‎ 答案 原因:斯大林认为开辟第二战场可以减少苏联的压力,同时东西夹击可以迅速消灭德国法西斯。有利条件:当时德国军队主力集中于苏德战场,而德国在西线的军事力量比较薄弱。‎ 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原因及作用 11‎ ‎(1)原因 ‎①军事力量对比有利于同盟国,希望尽早结束战争。‎ ‎②力图限制苏联影响。‎ ‎③争取在战后欧洲取得有利地位。‎ ‎(2)作用 ‎①第二战场的开辟,拖住了德国法西斯的大批兵力,有力地支持了苏军的反攻作战,也消除了德军跨海征服英国的直接威胁。‎ ‎②它鼓舞了欧洲人民的斗志,促进了抵抗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从此以后,德国法西斯陷于东西夹击、腹背受敌的困境之中,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主题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国际会议 史料一 彩虹是由各不相同的颜色组成的,但它们汇集在一起,就成了一条绚丽夺目的彩带。我们的国家也是如此。我们有不同的习惯、哲学和生活方式。……我们的理想是可以汇成一个和谐的整体的……当我们结束这历史性的聚会,我们定能在世界的天空上看到那条希望的彩虹。——德黑兰会议期间罗斯福的演讲 ‎(1)说明不同制度意识形态可以合作。‎ ‎(1)结合德黑兰会议的背景,说明史料一中“彩虹”的寓意是什么?“我们”有什么共同的“理想”?‎ 答案 寓意:合作。共同理想:打败法西斯,实现世界和平。‎ 史料二 “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的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二战全景纪实》‎ ‎(2)说明从法律上肯定了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领土,从而奠定中美英合作的政治基础。‎ ‎(2)史料二中的“三国”是指哪三国?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史料二的积极意义。‎ 答案 三国:中、美、英。意义:三国一致合作抗日。‎ 史料三 ‎1945年2月11日,《苏、美、英三国关于日本的协定》正式签署,苏、美、英三大国领袖同意,在德国投降及欧洲战争结束2个月或3个月内苏联将参加同盟国方面对日作战。‎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争结束。‎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派遣远东红军出兵日军控制下的中国东北,与此同时,美国、中国也加紧了反击日军的步伐,到了15日,日本天皇就发表了《终战诏书》。‎ 11‎ ‎(3)说明雅尔塔会议解决了苏联对日作战问题,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灭亡和二战的结束。‎ ‎(3)谈谈你对史料三的看法。‎ 答案 雅尔塔会议解决了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问题,体现了世界反法西斯各国的政治合作与军事合作,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灭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具有积极意义。‎ 11‎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四次重要的国际会议 时间 主要背景 参加国 作用 开罗会议 ‎1943年11月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根本转变 中美英 三国协同对日作战,《开罗宣言》为战后中国收回台湾提供了法律依据 德黑兰会议 ‎1943年冬天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根本转变 苏美英 使三国得以协同对德作战,加速了德国的灭亡 雅尔塔会议 ‎1945年2月 欧洲第二战场开辟,苏军与英美盟军东西夹击德国 苏美英 进一步协调了盟国的行动,加速了德、日法西斯的灭亡 波茨坦会议 ‎1945年7月 德国投降,太平洋战场美军向日本进逼,中国战场开始反攻 苏美英 对维护战后欧洲和世界和平起了积极作用,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灭亡 ‎1.(2018·杭州高二检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日双方在下图所示地点发生过长达半年的激烈争夺战。该战役(  )‎ A.拉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序幕 B.导致太平洋战争开始出现转折 C.推动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D.使美军此后牢牢掌握太平洋战场主动权 答案 D 11‎ 解析 解读图片可知,图中的岛屿是瓜达尔卡纳尔岛,在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后,日军最终完全丧失了战略主动权,此后美军牢牢掌握太平洋战场主动权,D正确。日本偷袭珍珠港,拉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序幕,A错误。中途岛海战后,太平洋战争开始出现转折,B错误。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直接推动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C错误。‎ ‎2.1943年7月,德军集中精锐部队又一次对苏联军队发动战略性进攻。苏军调集重兵严阵以待,双方展开空前规模的坦克大战,德军损失惨重并从此失去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这次战役是(  )‎ A.莫斯科战役 B.库尔斯克战役 C.阿拉曼战役 D.斯大林格勒战役 答案 B 解析 结合材料中“1943年7月”“苏德战场的主动权”等信息,可知为库尔斯克战役。‎ ‎3.(2017·温州高二检测)仔细阅读右图所示历史漫画。该漫画发表的直接历史背景是(  )‎ A.阿拉曼战役的结束 B.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C.北非德意军队投降 D.美军转入对日反攻 答案 C 解析 材料反映出1943年墨索里尼政权的倒台。阿拉曼战役结束时,北非战事还未结束,墨索里尼政权还存在,故A错误;1944年欧洲第二战场开辟时,墨索里尼政权已经倒台,故B错误;1943年北非德意军队投降,为盟军在西西里岛登陆和墨索里尼政权的倒台提供条件,故C正确;太平洋战场的美军转入对日反攻,与欧洲墨索里尼政权的倒台无直接关系,故D错误。‎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日本真正战败的原因,当事者和历史学家意见不一……有两个不变的压倒一切的因素早已决定了日本的命运:首先是日本经济的弱点——它的经济潜力只有美国的15%……但是美国人——这是第二个决定的因素——出色地动员和发挥自己的力量,对日作战,美国拥有军事优势……而这是根本的。——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 11‎ 材料二 我们所想到的是日本人以武士道的精神,拼命抵抗,至死方休……要一个人一个人地消灭日本人的抵抗,一寸土地一寸土地地征服那个国家,很可能要丧失100万美国人和50万英国人的生命。——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材料三 ‎8月6日,美国以第一颗原子弹投到日本海军基地——广岛……事后调查该市死伤总数,死者计6万人,伤者10万余人,而伤者亦大多数无法治疗。‎ ‎——《日本拒绝乞降受降目击记》‎ ‎(1)材料一认为日本战败的原因是什么?‎ ‎(2)你对日本人民遭受原子弹轰炸的悲剧如何认识?‎ 答案 (1)日本的经济潜力不如美国。美国拥有军事优势。‎ ‎(2)许多日本人是原子弹的受害者,造成这一悲剧的元凶是日本法西斯集团,美国政府也负有一定的责任。‎ 解析 本题给出了三段材料,探究日本战败的原因,在解答时要紧扣材料,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回答。‎ ‎1.1941年,希特勒骄傲地打开“戈培尔唱机”,鼓吹“闪电战”的丰功伟绩。1943年,希特勒颓丧地坐在唱机旁,疲惫不堪的戈培尔也累得脱了形。1943年,导致希特勒颓丧的事件有(  )‎ ‎①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失败 ②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 ③北非德意军队防线的崩溃 ④诺曼底登陆成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①②③发生于1943年,④发生于1944年。‎ ‎2.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苏联的雅尔塔举行会议。关于这次会议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结束 ②声明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③奠定战后两极格局的基础 ④讨论了战后对德国的处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D 解析 根据雅尔塔会议的内容可知,这次会议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结束,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础,讨论了战后对德国的处理,①③④正确,故D正确;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是《波茨坦公告》,②错误,故A、B、C错误。‎ 11‎ ‎3.下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次著名战役示意图,该战役(  )‎ A.发生在1943年7月 B.是代号为“火炬”的两栖登陆战 C.将开罗会议的具体决定付诸行动 D.使德国处于东西两线作战局面 答案 D 解析 结合材料中的“英吉利海峡”可判断为诺曼底登陆,它使德国处于东西两线作战局面。‎ ‎4.‎1944年6月6日,盟军将领巴顿将军在给儿子乔治的信中写道:“BBC电台今天早晨说,盟军空降部队和登陆艇大规模在海岸登陆。虽然没有亲自参加此次军事行动,但我率领的这支英雄部队很快就会在那里了。”信中所提的“此次军事行动”(  )‎ A.表明反法西斯盟国开始联合行动 B.成为了二战的主要转折点 C.推动巴黎的光复和法国的解放 D.促使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 答案 C 解析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于1942年,在此之后的反法西斯战争都属于盟国之间的联合行动,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二战的转折性战役都发生于1942年,故B项错误;从“1944年”“盟军空降部队和登陆艇大规模在海岸登陆”可知是诺曼底登陆,其意义是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同年8月,盟军进入巴黎,法国光复,故C项正确;促使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的事件是1943年美英盟军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登陆,迫使意大利投降,故D项错误。‎ ‎5.丘吉尔说:“英国的政策并不考虑企图称霸欧洲的国家究竟是哪一个国家……它唯一关心的是,谁是最强大的或具有支配力的暴君。因此,我们不要怕别人说我们亲法反德。如果情况有变,我们同样可以亲德反法。”这一说法反映出来英国奉行的外交原则是(  )‎ A.民族自决 B.势力均衡 C.绥靖主义 D.严守中立 答案 B 11‎ 解析 从丘吉尔的说法中可以看出,英国外交最关心的是哪个欧洲国家最强大、哪个欧洲国家足以在欧洲称霸,企图维持欧洲大陆“势力均衡”,维护英国的国家利益。‎ ‎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盟国召开代号为“公共交通起讫点”的会议,杜鲁门认为它“只是一次炒冷饭,是一次把已有的协定付诸实施的会议”。杜鲁门指的是(  )‎ A.开罗会议 B.德黑兰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波茨坦会议 答案 D 解析 解答本题时,抓住题目中的“炒冷饭”“把已有的协定付诸实施”这一特征,即可明确杜鲁门所指的会议一定是最后召开的会议。故正确选项为D。‎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3年德黑兰会议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无奈地自嘲:“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材料二 ‎1945年6月26日,《联合国宪章》庄严宣布:“欲免除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重申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以及男女与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信念。”‎ ‎——材料一、二均据《世界近代现代史精要》‎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展起来的先进军事科学技术,又为战后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到来准备了条件。战后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三大尖端科学——电子计算机、原子能和航天技术的发展,就是由二次大战中发展起来的先进军事科学技术奠定的基础。‎ ‎——张跃铭、蔡翔《第二次世界大战通鉴》‎ 请完成:‎ ‎(1)材料一中德黑兰会议的军事决定是什么?材料二中的“战祸”是指哪些战争?‎ ‎(2)依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影响有哪些?‎ 答案 (1)军事决定: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2)英国丧失世界一流强国的地位;美国和苏联的国际地位得以提高;民主、人权与和平的思想深入人心;推动了联合国的正式诞生;促进了二战后新科技革命的兴起。‎ 解析 第(1)问中的“军事决定”可结合所学知识直接回答,“战祸”需要依据材料二中“‎1945年6月26日”等信息展开思考;第(2)问可依据材料一、二、三中“可怜的英国小毛驴”等信息,从国际格局、思想观念、科学技术等方面进行分析和归纳。‎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