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5.00 KB
  • 2021-08-27 发布

西藏拉萨市拉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西藏拉萨市拉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是 A. 英雄、侠客、隐士、君子 B. 君子、侠客、隐士、英雄 C. 英雄、隐士、侠客、君子 D. 君子、侠客、英雄、隐士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提倡“仁爱”,注重自身修养和伦理道德,体现君子之风;墨家主张“兼爱、非攻”,不分等级,反对侵略战争,与侠客对应;道家主张“无为而治”,与隐士对应;法家主张“法治”,强调依法治国,与英雄对应,故B正确;儒家理想人格不是英雄,故AC排除;法家理想人格不是隐士,故D排除。‎ ‎2.无数儒家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表中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一组是.甲:“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要“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乙:“工、商皆民生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丙:“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丁:“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A. 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B. 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 C. 王守仁、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D. 王夫之、程颢、王守仁、顾炎武 ‎【答案】C ‎【解析】‎ ‎【详解】“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是王阳明思想,“天下为主,君为客”是黄宗羲提出,“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是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是顾炎武思想,C正确;A、B和D 项人物思想不符合,排除。‎ ‎3.有位哲学家认为“知识就是感觉”。因为人们的感觉是真实的、可靠的、准确无误的,所以感觉就是事物的本来面目,就是真相,也就是知识。他以此为出发点,提出了著名的哲学命题 A. “人是万物的尺度” B.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C. “美德即知识” D.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人们的感觉是真实的、可靠的、准确无误的,所以感觉就是事物的本来面目,就是真相,也就是知识”可知该哲学家以人的感觉作为衡量的标准,即“人是万物的尺度”,故选A项;BCD强调了伦理道德和思维智慧的重要性,并不是以人的感觉作为唯一标准,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 ‎4.马丁·路德说:“除非《圣经》或理由清楚地说服我。我受所引用的《圣经》约束,我的良心受神的话捆绑。我不能,也不愿收回任何的意见,因为违背良心既不安全,也不正当。我不能那样做。这是我的立场求神帮助我。”材料主旨是 A. 反对罗马教会的存在 B. 信仰以对《圣经》的理解为准 C. 反对出售“赎罪券” D. 树立《圣经》的绝对权威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除非《圣经》……说服我,我受所引用的《圣经》约束”等内容可知马丁·路德强调了《圣经》的重要性,对宗教的信仰和理解要以《圣经》作为标准,故选B项;材料主旨并不是反对罗马教会的存在,排除A项;材料信息不涉及“赎罪券”,排除C项;马丁·路德是强调信仰以对《圣经》的理解为准,而不是树立《圣经》的绝对权威,排除D项。‎ ‎5.西方启蒙思想家将可能作恶的权力称为“无赖”“非天使”“有限理性”等,核心指向一点:即认为权力领域充满危险和变数,统治者的道德、人品并不可靠。要解决“可能作恶的权力”,他们主张 A. 推翻君主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 B. 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真正平等 C. 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 D. 削弱中央权力,实现公民自治 ‎【答案】C ‎【解析】‎ 据材料“权力领域充满危险和变数,统治者道德、人品并不可靠。要解决可能作恶的权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启蒙运动主张权力制衡,以权力来制约权力,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推翻君主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的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也未涉及消灭私有制的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也不能反映削弱中央权力,实现公民自治的主张,故D项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扣住材料关键信息“权力领域充满危险和变数,统治者的道德、人品并不可靠”,学生据此可以联系启蒙运动关于权力制衡的思想主张,即可排除干扰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6.“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的沉淀与累积,又是现存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而文化反过来又能给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带来巨大的影响。”下列文化现象与封建商品经济发展及市民阶层的扩大关系密切的是 ‎①唐诗的繁荣 ‎②理学的形成 ‎③宋词的兴盛 ‎④明清小说的兴起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②‎ ‎【答案】C ‎【解析】‎ 将商品经济发展与市民阶层的扩大相联系来思考文学现象,可知市民阶层壮大并产生与之相对应的文学、艺术现象主要发生于宋元明清阶段,故③④正确,答案为C。‎ ‎7.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18世纪和19世纪中后期我国所译西书变化图》,从中得出的推断是 ‎① 自然科学书籍增长显著 ‎ ‎②学习西方成为社会思潮 ‎③维新变法思想兴起 ‎ ‎④马克思主义成为社会思潮的主流 A. ①③正确,②④不正确 B. ①②③正确,④不正确 C. ①②④正确,③不正确 D. ①②正确,③④不正确 ‎【答案】B ‎【解析】‎ 马克思主义成为社会思潮的主流是在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因此④错误;图中显示科学类明显上升,翻译的科学类和人文类逐渐增多,说明学习西方称为社会思潮。19世纪末维新变法思想出现导致学习西方思潮增多,选择B正确。‎ ‎8.白话文在维新变法时期就得到了充分重视。‎1897年11月7日,《演义白话报》在上海诞生;不久,《无锡白话报》创刊。此后,以“白话”命名的报刊竞相面世。维新派推广白话文的根本目的是( )‎ A. 反对愚昧,提倡民主科学 B. 开启民智,推动思想启蒙 C. 募集资金,壮大变法队伍 D. 效法西方,发展新闻事业 ‎【答案】B ‎【解析】‎ 白话文容易让普通群众接受,更好地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故答案为B项。提倡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排除A项;“募集资金”,材料不能反映,排除C项;D项不是维新派推广白话文的根本目的,排除。‎ ‎9.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下列能同时体现“与时俱进”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 ‎①工农武装割据 ‎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③社会主义两类矛盾学说 ‎④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工农武装割据”是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井冈上革命斗争相结合,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故①符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任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主张国共合作打败日本侵略者的正确策略,故②符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两类社会矛盾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的产物,故③符合;马克思在其《共产党宣言》中就指出社会主义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因此④不属于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与发展,排除。故选①②③组合,排除BCD,选A。‎ ‎10.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近现代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李鸿章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1865年)‎ 章太炎 ‎“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1903年)‎ 毛泽东 ‎“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1956年)‎ 邓小平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1992年)‎ A. 实行民主政治 B. 推动中国现代化 C. 实现中国工业化 D. 启蒙与救亡并重 ‎【答案】B ‎【解析】‎ 李鸿章的主张是学习西方技术;章太炎主张革命论;毛泽东提出多党合作制度;邓小平提出发展生产力,四者均是从不同视角推动中国的现代化,故B正确;A不适于李鸿章;C不适于章太炎;D不适于邓小平思想。‎ ‎11. 不同时期宣传画体现了不同时代的历史主题。与下图所反映的时代相符的历史主题是( )‎ A.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B. 教育为工农兵服务 C. 放卫星,大跃进 D. 科教兴国 ‎【答案】D ‎【解析】‎ 由题中图片中的“创新”“神六”(2005年10月发射)以及火箭图形,可知该图片与新时期的科研成果有关,由此排除A、B、C三项;D项符合题意,正确。故选D。‎ ‎12.20世纪50年代,我国调整高等院校:“人文学科受到了抑制,许多所工科学院创办起来,而综合性大学则被削减……1960年,中国的25万科学家和工程师中,有90%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培养出来的”。这一史实说明 A. “双百”方针得到顺利实施 B. 国家工业化建设急需专业人才 C. 高等教育深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 D. “三个面向”和“科教兴国”战略得到贯彻 ‎【答案】B ‎【解析】‎ ‎20世纪50‎ 年代,我国实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需要工业化的人才,所以导致工科人才比例增加,故B项正确;A主要是文化方面措施;C中传统教育不符合材料主旨;D是20世纪80年代和1995年提出。‎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普罗泰格拉 材料二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材料三 信徒的获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更不靠赎罪卷,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的正道。‎ ‎——《路德选集》‎ 材料四 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那么人民的自由虽说可用法律加以保障,但它原是天所赐予的,为任何人所必不可少,如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 ‎——卢梭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普罗泰格拉观点的积极意义。‎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中发生的哪一重大变革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的核心思想与材料一的关系。‎ ‎(3)材料三中马丁·路德提出了什么学说?如何理解该学说的人文主义色彩?‎ ‎(4)材料四是怎样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根据以上材料分析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内涵的发展实化。‎ ‎【答案】(1)强调了人价值和决定作用,体现古希腊文化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2)文艺复兴运动。关系:它是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复兴”与发展(或继承与发展)。‎ ‎(3)学说:“因信称义”。‎ 理解:该学说否定教皇的权威,打破了教会的精神柳锁,使人们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宗教信仰的自主权,树立了人文主义宗教观。‎ ‎(4)发展:自由是天赋予人的权利,不可侵犯,要以法律作为保障。‎ 内涵变化:由人文精神发展到人文思想再到人权思想 ‎【解析】‎ ‎【详解】(1)根据“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可知普罗泰戈拉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其积极意义结合所学可从强调人的价值、传播人文主义的角度进行作答。‎ ‎(2)根据“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可知反映的是文艺复兴。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因此它和材料一的关系是继承发展的。‎ ‎(3)根据“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的正道”可知马丁·路德提出了“因信称义”的主张。对该主张的人文主义色彩应该从否定教皇权威、打破教会的精神枷锁、使人们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树立人文主义宗教观的角度进行总结概括。‎ ‎(4)根据“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可知材料四认为自由是人天赋的权利,不可侵犯。结合以上各则材料和所学内容可知,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内涵的发展变化体现在由人文主义精神到人文主义思想再到人权思想。‎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三、四年的时候,复古主义披摩一世,什么忠孝节义,什么八德的建议案,连篇累牍地披露出来,到后来便有帝制的结果。可见这种顽旧的思想,与恶浊的政治往往相因而至。‎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 古今万国,政体不齐,治乱各别。其拨乱为治者,罔不舍旧谋新,由专制政治,趋于自由政治;由个人政治,趋于国民政治;由官僚政治,趋于自治政治。此所谓立宪制之潮流,此所谓世界系之轨道也。进化公例,适者生存。吾国欲图世界的生存,必弃数千年相传之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也。‎ ‎——摘编自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三 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拒的。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人类的历史,是共同心理表现的记录。一个人心的变动,是全世界人心变动的征兆。一个事件的发生,是世界风云发生的先兆。一七八九年的法国革命,是十九世纪中各国革命的先声。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须知今后的世界,变成劳工的世界。‎ ‎——李大钊《庶民的胜利》‎ ‎(1)由材料一可知,民国初年的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现象?‎ ‎(2)根据材料二,归纳陈独秀的思想观点。‎ ‎(3)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中李大钊的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 ‎【答案】(1)袁世凯梦想恢复帝制,废除临时约法,实行独裁统治;在思想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2)民主代替君主,自由代替专制,乃是新陈代谢的必然规律,是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中国要想强大,屹立于世界之林,必须抛弃数千年的专制政治,而代之以民主政治。‎ ‎(3)认识到俄国十月革命对世界的深远影响,主张向俄国学习,改造中国 ‎【解析】‎ ‎【详解】(1)根据“这种顽旧的思想,与恶浊的政治往往相因而至”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此时袁世凯梦想恢复帝制,掀起了尊孔复古逆流。‎ ‎(2)根据“欲图世界的生存,必弃数千年相传之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也”可知陈独秀主张用民主代替君主,用民主代替专制,中国要想屹立在世界上,必须抛弃专制政治,代之以民主政治。‎ ‎(3)根据“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须知今后的世界,变成劳工的世界”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李大钊认识到了俄国十月革命对世界的深远影响,主张向俄国学习。‎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代以来,中华文化经历了“古今之辩”和“中外之争”。‎ 梁启超曾说:“中国自数千年以来,皆停顿时代也,而今则过渡时代也。”严复认为:“中之人好古而忽今,西之人力今以胜古。”王国维认为:“学问之事本无东西。”孙中山说:“余之谋中国革命,其所持之主义,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 从上述材料中选取一个角度,运用中国近代史有关史实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材料中的一个或多个观点进行论述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答案】示例1:中华文化在近代逐渐从传统向现代化过渡。传统文化核心为儒学,强调伦理纲常,植根于自然经济,主要为封建专制服务。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文化传入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中华文化逐渐增添了民主、自由、法治、宪政等现代化因素,传统文化中强调尊卑等级和血缘关系的成分逐渐减少。中华文化走向进步。‎ 示例2:近代以来,中华文化以自身传统和西方近代文化逐渐交融、结合,呈现兼收并蓄的发展趋势。鸦片战争以后,西学在中国广泛传播,从林则徐、魏源、曾国藩、李鸿章到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都重视对西方文化的学习,不断汲取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先进的知识分子立足于传统,兼采中外,贯通古今,以批判性态度反思中国传统文化,指出其自身局限,用西学中的积极因素来改造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解析】‎ 试题分析:第一小问角度,根据材料梁启超认为中国文化是从传统向近代过渡的,严复和王国维探讨的是中西文化的差异和共同性,孙中山强调融合中西文化进行再创造,以上角度任选其一即可;第二小问探讨,按照题目要求“中国近代史有关史实“这一限制条件进行,列举的史实首先必须是中国近代史的内容,其次是材料隐含的思想文化方面的内容。‎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