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6.50 KB
- 2021-08-2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最新】精选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本试题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I卷
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梁启超曾这样评价孔子:“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呆,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这主要反映了
A. 儒家学说博大精深,内涵丰富
B. 儒学对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的作用
C. 儒家学说与皇权结合而政治化
D. 儒家思想融入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
【答案】D
- 26 - / 26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先秦儒家思想。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后来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儒家思想融入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对个人的为人处世影响很大,是其他学说无法相比的,所以梁启超说: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故选B。AC是儒家学说影响形成的原因,D项对政治的影响在材料中没有反映。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 《老子》中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孝经》中说:“天地之性,人为贵”《左传》中记载:“夫民,神之主也。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以上资料的共同点是
A. 说明中国古代没有宗教和神学
B. 体现了中国古代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C. 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
D. 说明了中国古代要求统治者重视民意
【答案】C
【解析】《老子》揭示了天、地、人之间的关系,《孝经》肯定了人性,《左传》表述了天、神、人之间的关系,材料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了对人自身的关注和人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重要性,是中国古代人文精神最鲜明的体现,故C项符合题意,AB D三项只反映了材料中的某一个方面的特性,而不是共同点。
【点睛】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在诸子百家中都有所反映,只不过各家论述的内容各有侧重而已,这充分说明中国古人在对自身的思考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有着深邃的思想,并不逊色于古希腊人文精神。
3. 陈红映在《先秦诸子起源新探》中说,先秦学术思想发展的途径,大致是由国家官吏掌握的学术思想,经过畴人(精通天文历法的学者〉、结绅的传诵与集结而成六经,再传而为私人百家据此可知作者认为
- 26 - / 26
A. 诸子百家相互融合
B. 儒学思想深刻影响了百家思想
C. 诸子百家同根同源
D. 古代思想都有学术下移的规律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大致是由国家官吏掌握的学术思想,……再传而为私人百家”,可知作者认为诸子百家的源头都是“国家官吏掌握的学术思想”,诸子百家是同根同源。故答案为C项。材料探讨的是诸子百家的源头,并非诸子百家形成后的融合,排除A项;B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D项说法绝对,排除。
4. 先秦某位思想家主张=“不富无以养民情,不教无以理民性”。其意在说明
A. 政治教化以百姓富裕为前提
B. 改善民生与思想教化相辅相成
C. 以德治民与依法治国相结合
D. 重义轻利的观念利于国家统治
【答案】B
- 26 - / 26
【解析】材料中强调改善民生和思想教化对加强统治的作用,故B项正确;材料中的思想主张来自于荀子,荀子在材料中提出使百姓富裕和教化百姓对调养百姓思想感情和整饬百姓本性的重要性,而没有提到富裕百姓与政治教化孰先孰后的问题,故A项错误;荀子的治国理念的核心为礼法并重,然而材料中并没有提到德治与法治,故C项错误;;材料中改善民生并不能体现重利轻义的观念,而且也不能全面体现材料内涵,故D项错误。
5. 刘泽华先生评述说z“他的理论是现实生活的高度抽象,在这种高度抽象的图画中,既肯定了现实的等级、君臣、剥削与被剥削以及家族关系,又为这些关系涂上了一道轴彩,显得温情脉脉。”这里的“他”很有可能是指
A. 韩非
B. 墨瞿
C. 孟柯
D. 庄周
【答案】C
........................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孟子
6. 《苟子》:“君者,民之据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独。故布社理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由此可见,苟子主张
A. 施行仁政
- 26 - / 26
B. 礼法并施
C. 君民共治
D. 民贵君轻
【答案】A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荀子的思想,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根据题干中“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可知是指君应该爱民、利民,即要求统治者施行仁政,符合题意的是A项,BCD项不符合题意。
7. 赵翼《廿二史札记》曾说,汉人“上书无忌讳”,“多狂悖无忌讳之语”,而“帝受之,不加谴怒,且叹赏之,可谓圣德矣!”同时“汉诏多惧词”,诏书中经常有“肤甚自愧”“联以无德”“是皆肤之不明”等语。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儒生群体进入政权
B. 皇权接受儒家指导制约
C. 士人官僚的“规谏”
D. 皇权受到制度严格规范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没有提及儒生参政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中“朕甚自愧”“朕以无德”“是皆朕之不明”体现董仲舒“天人合一“的思想,说明皇权受到儒家思想的指导,故B项正确;士人官僚的“规谏”不是材料中反映的主旨信息,故C项错误;皇权受到制度严格规范说法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 26 - / 26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皇权接受儒家指导制约
【名师点睛】董仲舒的新儒学中的可取和需要批判之处
(1)“大一统”主张有积极意义,反映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加强和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维护统一,对今天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有重要现实意义。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有利于思想统一,维护中央集权,但限制其他学术流派发展的做法不可取,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
(3)“君权神授”和“天人感应”学说,属于唯心主义、无稽之谈,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和防止暴政。
(4)“三纲”充满封建意识,应当摒弃。“五常”推崇仁、义、礼、智、信,抛弃其中的封建成分,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信”是今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需要。
8.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方意识形态不再有向心力,一些人崇尚一种被后人称之为“魏晋风流”的人生范式,他们“非汤武而薄周孔”,一味放任性情,自由自在。这表明当时
A. 儒学失去了正统地位
B. 三教合一有了新的发展
C. 道家思想被普遍奉行
D. 文化观念呈现多元化
【答案】D
- 26 - / 26
【解析】儒学在汉武帝时期成为官方意识形态以后,一直居于正统地位。官方意识形态受到挑战,说明文化观念上不再是儒学一统天下,也就是文化观念的多元化,故D项正确。儒学从未失去正统地位,故A错误。佛、道、儒三教合一应在魏晋以后,故B错误。当时只是一些人崇尚“魏晋风流”的人生范式,并不能说明道家思想被普遍奉行,故C错误
9. 二程、朱嘉也知道今世非古时可比,不存在一套能强迫人人顺服的体制。因此,他们向佛法禅学借来了“修心”的理念,宣扬“改良个人为改良社会之本”。这说明程朱理学
A. 致力于社会稳定
C.融儒释道为一体
B. 意在束缚人的行为
【答案】A
【解析】A.致力于社会稳定 B.意在束缚人的行为 C.融孺释道为一体 D.主张改良社会体制
根据“改良个人为改良社会之本”可知程朱理学借佛教“修心”理念来稳定社会,故A项正确;此举意在通过改良个人来稳定社会,并非束缚人,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道家思想,故C项错误;此举意在通过改良个人,进而改良社会,达到稳定社会的目的,并非主张改良社会体制,故D项错误。
D.主张改良社会体制
10.
- 26 - / 26
陆九渊说:“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他认为做学问假如想求得根本,就不要拘泥于对古代经书的追根究底。这说明陆九渊
A. 杏定了“六经”的权威地位
B. 强调自身的修习与领悟
C. 反对儒家思想对人的束缚
D. 主张自由阐释儒家经典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基不要拘泥于对古代的追根究底”,结合陆九渊心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他强调自身的修习与领悟,故B项正确心学没有否定“六经”的权威地位,故A项排除。陆九渊心学也属于儒家思想发展,故C项排除。心学不等于自由阐释儒家经典,故D项排除。
【点睛】本题考查心学的有关知识,属于备考重点。心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最早可推溯自孟子,而北宋程颢开其端,南宋陆九渊则大启其门径,而与朱熹的理学分庭抗礼。至明朝,由王守仁首度提出“心学”两字,并提出心学的宗旨在於“致良知”,至此心学开始有清晰而独立的学术脉络。王阳明继承宋代陆九渊强调“心即是理”,即最高的道理不需外求,而从自己心里即可得到。
11. 古希腊某一思想家认为,“一切别的东西都系于灵魂,而灵魂本身的东西,如果它要成为善,就都系于智慧”。该思想家
A. 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B. 提出“美德即知识”
C. 鼓励人们独立的理性思考
- 26 - / 26
D. 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卓越成就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即知识”,这一主张与题干材料“如果它要成为善,就都系于智慧”相一致,B项正确;A项是智者学派的主张,忽视了人的道德;CD项与题意不符。故选B项。
考点: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苏格拉底的思想
12. 亚里士多德曾说:“人在达到德性的完备时是一切动物中最出色的动物。”下列言论与亚里士多德思想一致的是
A.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B. 志不强者智不达
C. 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也
D. 以道观之,物无贵贱
【答案】A
【解析】A出自儒家孟子,意思是“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时就使天下都能这样”。因此A符合题意。B出自墨子,意思是志向不坚定的人,智慧就得不到充分的发挥。C出自法家,主张严刑峻法;D出自道家庄子,意思是从宇宙本体之道的高度俯观万物,万物没有贵贱。
13.
- 26 - / 26
“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捷生命是信仰之本.”下列观点与此精神相符的是
A. “万物都由水生成,又复归于水”
B. “一个国王、一种法律、一个信仰”
C. “教皇是太阳,国王是月亮,国王的权力借自教皇”
D. “任何人都不愿成为一个不幸者,这是违背人的本隘的”
【答案】D
14. 柏拉图提出:“要同时设立两位主而不是一位,从而使他们的权力有更加合乎比例的限度。......你们的统治者仍旧会有狂热之举,就设法限制王族的专横,让二十八位长老在处理国务时发出与国王同等的声音“•引入一个礼仪宫的职位,由抽签决定,作为一种约束.,,
这一主张与下列哪位启蒙运动思想家主张相似
A. 伏尔泰
B. 孟德斯坞
C. 卢梭
D. 康德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设立两位王而不是一位,从而使他们的权力有更加合乎比例的限度”、“限制王族的专横”、“作为一种约束”等信息不难判断柏拉图提出了对王权进行分权和制衡的思想,相比较洛克、孟德斯鸠的分权思想,故B项正确。其他启蒙思想家主张与题意不符。
15.
- 26 - / 26
近代西方有一位思想家主张:“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人们遵守同样的制约,享受同样的权利,以此反对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这一主张是
A. 天赋人权说
B. 三权分立说
C. 人民主权说
D. 社会契约论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利用材料信息并结合卢梭的思想主张回答。从卢梭的前半句话“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中,可以分析出卢梭主张社会契约论,故D项正确。AC与题干核心思想不符;B不对,卢梭主张民主共和,但反对分权制衡。所以答案选D。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卢梭
16. 南宋宋慈在法医学著作《洗冤集录》中试图把个别的具体事例进行全体性,系统性综合。12、13世纪,“金元四大家”对医学进行体系化建设,将身体内部各种机能和病理进行统一的、整体的说明。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民族政权并立有利于文化交流
B. 印刷术发展促进科学技术进步
C. 儒学哲理化推动科学体系构建
- 26 - / 26
D. 宋元时期中国科技处于巅峰期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正确解答本题,关键在于把握住材料时间段“12世纪”。可知,这个时期南宋,而南宋理学影响深远。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表述本身具有片面性;B项“印刷术发展”与题干主旨没有直接关联;D项属于误选项,表述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干主旨。南宋理学注重哲学思辨,客观上推动科学体系构建。本题正确答案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南宋理学及其对科学体系构建的影响
17. “白板印经史之流行,寒士得书日易,此与教育之普及,相辅相成当时尤有一事可注意者,即书籍之保存,多在东南,此区域均为寒士之新土。”这反映出
A. 科技发展推动文化传播
B. 南方印刷技术更为发达
C. 南方成为当时文化中心
D. 教育改变社会阶级构成
【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了印刷术发明之后,学子读书相对容易,教育得到发展,故选A项。题目中未涉及南北印刷技术和文化中心的比较,故排除BC项;D项在材料中并无体现。
18.
- 26 - / 26
明代的《农政全书》既总结了历代科技经验,又汲取了西方思想和方法,开展农业科技实验,《本草纲目》则按无机界、植物界、动物界三个层面,“从微至巨”“从贱至贵”排序分类这表明明代科学
A. 完全突破了只求实用的局限
B. 普遍吸取西方科学成就
C. 受到“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
D. 已具备明显的近代特征
【答案】D
【解析】A项中用词绝对,排除;《农政全书》总结了中国历代的科技经验,《本草纲目》是中医学巨著,都没有普遍吸取西方科技成就,所以B项错误;“经世致用”思想出现于明朝末期,时间不符合,故C项错误;两书都对相关的科技内容进行了总结分类,具备了近代特征,故选D项。
19. 下列书法作品中,能够体现“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酒活泼”书体特色的是
A.
- 26 - / 26
B.
C.
D.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及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是行书,A项正确,B项是小篆,C项是草书,D项是楷书。故选A项。
- 26 - / 26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中国的古代艺术·出鬼入神的艺术
20. 下图说明
A. 三教合流成为社会潮流
B. 中外文明碰撞神突不断加剧
C. 艺术作品日益世俗化
D. 外来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天王送子图》,又名《释迦降生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外来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即佛教与道教等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故D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儒学,故不能说明三教合流成为社会潮流,故A排除。材料主旨不在于中外文明碰撞冲突不断加剧,故B排除。《天王送子图》也不能说明艺术作品日益世俗化,故C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天王送子图》
21. 在1543年出版的《天体运行论》中,哥自尼提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中,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理论。两种学说的共同意义是
A. 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
B. 推动了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
C. 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视角
- 26 - / 26
D. 奠定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基础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近代自然科学。此题可用排除法。哥白尼的“日心说”是天文学领域成就,与“人”无关,A项排除;B项是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发表的作用,1859年《物种起源》出版时,近代科学体系早就形成了,排除;哥白尼的“日心说”反对天主教会宣扬的“地心说”,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否定了教会宣扬的上帝造人说,这些都是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视角,C项正确;17-18世纪的启蒙思想奠定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基础D项排除。故选C。
考点: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历程·近代科技·近代科技的影响
22. 《泰西水法》是介绍西方水利科学的著作,由意大利在华传教士与明未士大夫徐光启合译。.《四库全书总目》介绍此书并指出:“西洋之学,以测量步算为第一,而奇器次之,奇器之中,水法尤切于民用,视他器之徒矜工巧,为耳目之玩者又殊。固讲水利者所必资也。”这说明
A. 传统科技观念影响了西学东渐
B. 意大利成为世界科技创新的中心
C. 近代西方科技在中国广泛传播
D. 明末政府己突破闭关政策的局限
【答案】A
- 26 - / 26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科学技术与西学东渐。材料反映了《四库全书总目》收录此西书的原因,是认为此书“切于民用”,而“重实用”恰恰是中国古代传统科技的一个重要理念,A项正确;材料并不能说明意
大利成为世界科技创新的中心,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一本西书在中国被介绍且局限于政府方面,C项错误;
闭关不等于禁绝中西交流,只是严格限制,更谈不上突破,D项错误。故选A。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古代科技·西学东渐。
【名师点睛】中国古代科技发展有哪些特点?
①实用性: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直接服务于生产和巩固统治的需要。
②经验性:中国古代科技著作大多是对生产经验的直接记载或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描述,具有较强的经验性。
③封闭性:古代科学理论的技术化倾向严重,而这些技术又不具有开放性,没有转化为普遍的生产力。
23. 孟德尔为了证明上帝的存在而从事研究工作,在培育豌豆时偶然发现了遗传定律,他以此否定进化论,认为基因特征从其亲代就有而非后天获得,进而提出,包括人类在内的世界万物都是上帝一次性创造的,并且永恒不变。这说明
A. 实验方法成为神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B. 神学研究成为自然科学发展的动力
C. 科学发展中存在着和宗教神学的斗争
D. 神学成果可以弥补自然科学的缺陷
- 26 - / 26
【答案】C
【解析】仅孟德尔通过实验验证上帝存在的个例,不能说明实验方法成为神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故A项错误;神学与自然科学本身就是一对矛盾,科学是在不断否定神学中前进,而不是动力,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孟德尔为了证明上帝的存在而从事研究工作……他以此否定进化论,……包括人类在内的世界万物都是上帝一次性创造的”可知, 神学与自然科学间存在着相互的斗争,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在培育豌豆时偶然发现了遗传定律”可知,是神学研究过程中发现的科学成果,非神学成果,故D项错误。
24. 钱乘旦、许洁明合著的《英国通史》中说:“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计算,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这说明
A. 火车的发明引发了技术创新的连锁反应
B. 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C. 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D. 科学发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答案】B
- 26 - / 26
【解析】材料没有涉及技术创新的连锁反应,故A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交通运输有了很大的变化,火车使人们有了守时的习惯,而且“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携带一块表”,这些都是工业化对人们生活方式影响的表现,因此反映了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故B项正确。第一次科技革命时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故C项错误。材料的中心意思是工业革命对人们生活观念的改变,而不是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故D项错误。
点睛:结合题干信息“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等,说明工业革命的到来,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第II卷
本卷共4小题,其中第25题10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6分,共52分。
25. 阅读下列材料z材料一孟子和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他们又加入自己对儒术的理解孟子认为人生来就具备仁、义、礼、智四种品德;“仁者元敌”,实行王道就可以元敌于天下苟子认为人性“生而有好利焉”、“生而有疾恶焉”,希望借助圣人的教化,通过人的主观努力,“其礼义,制法皮”,转化人的“恶”性;提出了“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的命题.材料二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一一张岱年等《中国文化概论》
- 26 - / 26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的孟子和苟子是如何继承并发展孔子学说的?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
【答案】(1)孟子:主张性善论;提出仁政学说,要求统治者爱民、重民,主张民贵君轻。
荀子:主张性恶论;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主张礼法并施。
(2)原因:①儒家思想的二重性,即:在维护封建礼教伦常的同时,又有发展创新的特点,易于社会各阶层接受;
②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改造和发展;
③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的接纳与强力推行.
【解析】结合所学孟子和荀子关于人性和民本思想主张回答即可。
依据材料二中“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新社会秩序巩固”的信息并结合所学从“加强中央集权”的角度回答。
26.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 26 - / 26
材料一朱嘉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王守仁认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材料二黄宗截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式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藏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二说明朱嘉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据所学知识说明二者思想是否存在本质差别。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末清初儒家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的思想主张。
【答案】(1)朱熹:主张“格物致知”,即通过实践、学习明事理;
王守仁:主张“致良知”,即通过自我反思,恢复良知.
二者没有本质差别.二者都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理”,其本质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
(2)思想主张: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
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
学术上:主张经世致用。
【解析】依据材料一中“一物不格”“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的信息并结合朱熹和王阳明求理的途径方式回答即可;第二小问目的结合维护封建专制回答即可。
依据材料二中“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为学应求务实”的信息归纳回答即可。
【点睛】朱熹、王阳明等人汲取佛、道的精神,儒家思想完成了理论化和思辨化的过程,从理学到心学,儒家思想更加适应统治者统治的需要。
- 26 - / 26
27. 人文主义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文艺复兴中人们重视人的价值、重视现世的生活以及反对“权威”的精神,都在当时人中间唤起了对于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的怀疑及反感。......文艺复兴运动培养了大批人才.这些人中有的被称为基督教人文主义者、人文主义泰斗,有的被誉为宗教改革的先驱,他们在各自不同的领域对宗教改革运动的发生和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林涛《浅议文艺复兴对宗教改革的影响》材料二西欧的宗教改革家认为,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信徒得救与否全凭信仰,只有信仰上帝和行善才能进入天堂,以此来否定天主教的等级观念和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力.材料三(启蒙运动)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0......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一一“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天主教会及其神学”遭到“怀疑及反感”的原因。
(2)材料一、二在体现人文主义方面的共同点是什么?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在人文主义体现形式上的最大不同点是什么?
- 26 - / 26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的思想主张。
【答案】(1)原因:教会自身的黑暗和腐朽;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资产阶级的成长;人文主义的兴起;自然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2)共同点:都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都抨击天主教会。
不同点:由思想主张发展为反天主教会专制统治的政治运动(或材料一是思想文化领域,材料二是政治领域)。
(3)主张:宗教上:反对神权统治,主张宗教信仰自由;
政治上:直接批判专制制度;主张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主张自由平等、天赋人权;宣扬理性主义;提倡三权分立(或分权)等。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得出教会自身的黑暗和腐朽,根据所学知识得出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资产阶级的成长;人文主义的兴起;自然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小问共同点从人文主义的角度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不同点发展,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主要反对宗教神学思想,矛头主要对准罗马教皇和天主教会,结合材料中一是从思想领域,材料二是从政治领域回答即可。
据材料三“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可以得出宗教上,反对神权统治,主张宗教自由; “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可以得出政治上,社会契约、人民主权;
28. 阅读下列材料
- 26 - / 26
材料一人之是非,初元定质,成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贵《藏书》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去F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去真人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见:见识)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人之间尽短,又岂可乎?
——李贵《梵书》
材料二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世俗的权利受上帝委托未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世界中执行他们的职权不要加以任何限制不论任何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女、修士,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马丁•路德
材料三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巍、唐氛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制度.
一一张岱年、方克立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李贺和路德都被称为“异端”,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他们的“异端”思想和矛头指向。
- 26 - / 26
(2)根据所学知识,从社会背景分析“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为什么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
【答案】(1)思想:
李贽:反对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权威;倡导个性解放,思想自由(反对封建礼教,提倡男女平等,婚姻自由:提倡“童心说”);反对理学空谈,提倡功利主义(或强调人的正当私欲)。
路德:指责教会贪婪腐败,主张“信仰基督即可得救”(或信仰得救、因信称义、因信得救);《圣经》高于一切,《圣经》面前人人平等;简化宗教仪式:世俗王权高于教权,并最终支配教权(或教随国定);建立本民族教会。
矛头指向:传统儒家思想;罗马天主教会。
(2)背景:经济上:小农经济仍然占据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政治上:封建专制日益强化,统治黑暗腐败;
思想文化上:程朱理学和科举制度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八股取士,思想守旧,文化专制);
阶级上:市民阶层扩大,但尚未形成新兴资产阶级。
【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夫童心者,绝假纯真”“男子之见尽长,女人之间尽短”的信息归纳李贽思想;依据材料二“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 26 - / 26
(2)本问考查的是李贽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依据所学,分别从经济、政治、思想以及阶级等三方面答题即可。
【点睛】背景材料题只要抓住题干中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从背景或者原因角度思考作答即可。
1.读题:对题目要全读、细读,领会题意。
2.审题:审准与课本知识的关系,诱发联想,启迪思路。问答题的内容大多数依托课文,因此课本上有关的“蛛丝马迹”往往会是解题的重要依据。考生应尽可能把题目与课本知识对照,找出内在联系,诱发联想,启迪思路知识定位准确,审题定位这一步方告结束。
3.答题:要求语言准确”“逻辑严谨”以体现科学性、准确性、严谨性。此外,在文字表述的形式上,要做到“三化”即:序号化、要点化、段落化。
- 26 - / 26
相关文档
- 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国古2021-08-274页
- 2020高中历史 第4单元第17课 解放2021-08-276页
- 2020版高中历史 第1单元 古代中国2021-08-272页
- 2020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20课对外开2021-08-275页
- 2020高中历史 第4单元课时分层作业2021-08-275页
- 2020版高中历史 第3章 古代希腊、2021-08-273页
- 高中历史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练习2021-08-276页
- 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国古2021-08-274页
- 2018-2019学年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2021-08-2715页
-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2021-08-27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