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6.00 KB
  • 2021-08-27 发布

2018届二轮复习:专题11近代世界政治(讲)-学案

  • 1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届二轮复习:专题11 近代世界政治(讲)-学案 考向一 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 1. 讲高考 ‎(1)考纲要求 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内阁制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的特点;了解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基本条件,掌握“光荣革命”的基本概况;阐释《权利法案》的基本内容和影响,理解“光荣革命”前后英国国王和议会关系变化的实质;归纳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过程,认识君主立宪制的基本特点。‎ ‎(2)命题规律 ‎ 今后高考命题内容仍会侧重于《权利法案》和责任内阁制的考查;主要考查的内容有:一是“光荣革命”;二是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三是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四是英国政治的民主化发展;五是英国代议制的特点和作用。以上考查内容均以选择题为主,材料题为辅。‎ ‎(3)备考点睛 全国卷在本考点的命题主要集中于英美立足各自国情,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历史传统等方面,认识其政治特点形成的原因及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民主的社会转型的体现,同时2017年备考不可忽视以下几点:‎ (A)英国是现代议会制度的发源地,《权利法案》的颁布是议会制度真正开始的标志。‎ (B)《权利法案》颁布后,英王还掌握着行政权,国王可以依法行政。英王失去行政权,成为“虚君”是在责任制内阁形成以后。‎ (C)君主立宪制下国王作为国家元首,仍享有法律上的广泛权力。‎ 例1(2017年江苏卷单科历史16)1832年,在两次否决改革法案后,英国议会上院第三次表决时,国王以增加上院贵族人数相威胁,加上强大的民意压力,反对派议员接受国王的劝告,采用缺席的方式回避了投票,使法案得以通过。改革法案的通过表明 A.国王仍拥有重要的政治权力 B.上院在议会中有决定性作用 C.保守势力最后时刻做出让步 D.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形成 ‎【答案】C ‎【考点定位】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832年英国议会选举改革 ‎【名师点睛】不能认为《权利法案》颁布后,英王就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权利法案》只是剥夺了国王的立法权、财政权及军权,国王仍然掌握行政权,只是国家权力中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后来,随着责任制内阁的确立,国王的行政权才逐渐被剥夺,英王才真正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2.讲基础 从人治→法治,从专制→民主,从臣民→公民、分权制衡→政党政治 ‎1.1688年光荣革命——政治前提 ‎(1)背景: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国王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厉行专制;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受到侵犯。‎ ‎(2)内容:英国议会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她的丈夫荷兰执政威廉承袭英国王位,共同统治英国。‎ ‎(3)意义:英国资产阶级确立了统治地位;有利于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英国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2.1689年《权利法案》——立法权、司法权的转移 ‎(1)背景:光荣革命后,议会的权力大增。‎ ‎(2)内容: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 ‎(3)意义: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3.18世纪初责任内阁制确立——行政权的转移 ‎(1)背景:国王有在宫中召集大臣等开会、商讨国家大事的传统。‎ ‎(2)内容:内阁的首脑是首相,内阁成员是各部大臣。内阁成员集体负责,与首相共进退。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 ‎(3)意义:内阁逐渐成为英国现代政治权力的中心,英国成为典型的君主立宪制国家。首相握有行政与立法大权,事实上成为国家的领导者。‎ ‎4.19世纪中期议会改革——议会主导权的扩大与转移 ‎(1)背景: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兴起,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 ‎(2)内容:富有农民和城镇有产者获得选举权;新兴工业城市的代表席位增加。‎ ‎(3)影响: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席,大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5.英国君主立宪制度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体。特点:①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国王必须根据国会意愿行使行政权力。君主是名义上的世袭国家元首,实际上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其存在主要作为国家的象征。与封建专制制度下拥有绝对权威的封建君主相比,立宪君主只能是依法而治的君主。②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议会拥有立法权、财政权和对行政的监督权。③国王必须信奉英国国教(新教徒),天主教或同天主教徒结婚者不得继承王位。立宪制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真正归宿,其根本属性是资产阶级的。它是适合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的。‎ ‎6.国王的作用:①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②各派可以通过议会斗争,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并使其政治斗争在一个有序的状态中,对社会的稳定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③使英国走上了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代表了历史发展的趋势。④英国国王的政治作用主要体现在,作为国家元首,在对外交往中代表英国;英国国王是国家的人格化,成为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作为英联邦首脑,英国国王还起着维系英联邦的纽带作用。⑤对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建立新的制度,也有巨大的影响。‎ ‎3.讲典例 ‎【例1】(2017年海南卷单科历史16)1689年,英国议会决定拥戴威廉和玛丽为英国国王和女王,同时选派代表将王冠连同《权利宣言》(《权利法案》的初稿)一起呈献给二人,并当面宣读,威廉和玛丽心照不宣地全部接受。这一事件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A.天赋人权 B.民主共和 C.君主立宪 D.权力制衡 ‎【答案】C ‎【考点定位】欧美代议制的确立和扩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君主立宪制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考生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认识和理解,考查考生提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本题考查到了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天赋人权和权力制衡等名词的概念,考查的是教材基本知识,这就要求我们对教材的重要概念一定要掌握清楚,学会区分。‎ ‎【趁热打铁】(2016年浙江卷文综历史21)20世纪初,英国首相阿斯奎斯说:“‎ 我们现在有一个牢固确立了两百年的传统,即归根到底,王位的占有者接受其大臣的建议并据此行事。”这一传统的确立,使一个以小农业和手工业为主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成为欧洲各国效仿的对象。各国效仿的理由是 A.英国经济上的成就得益于其制度设计 B.殖民主义深刻影响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 C.英国“光荣革命”宣告了欧洲新社会政治制度的诞生 D.英国启蒙思想奠定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政治的理论 ‎【答案】A ‎ ‎【解析】‎ 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影响 ‎【名师点晴】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和基本历史理论。本题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的逻辑分析与归纳,正体现了新课标高考高于教材、脱离教材的命题思路。本题反映的逻辑现象是先进的制度建设,是经济建设的保障,找出两者的准确关系即可获取正确答案。这就告诉我们在平时的复习过程中,要加强能力型试题的解题训练,加大理论分析与归纳。‎ ‎【例2】(山东省菏泽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英国政治制度史》中写道:“在17世纪末和18世纪初,当国王有权根据个人好恶任免大臣时,还不会出现两党制度下的责任内阁。所谓内阁制,只是处于萌芽状态。”据此可知 A. 内阁制度的发展受王权影响较大 B. 当时内阁是君主专制的附属机构 C. 君主专制制约了内阁制度的发展 D. 内阁最初是两党的行政机构 ‎【答案】A ‎【解析】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之后,国王仍有一定的权力,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力,责任内阁制由此产生,A正确;内阁是民主政治的产物,B错误;内阁制产生是君主制的结果,C错误;内阁是首相的行政机构,D错误。‎ ‎【趁热打铁】(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18届高三上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1701年,英国《王位继承法》规定,一切保障人民权利和自由的法律和法令,由国王陛下商得贵族院和平民院议员的同意,以他的权力加以批准和确认。这反映出当时的英国 A. 议会权力超过了王权 B. 王权重新得到加强 C. 国王与议会相互制约 D. 国王处于统而不治 ‎【答案】C ‎3.讲方法 在做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的题目时,考生首先要识记与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密切相关的史实:《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832年议会改革;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以及代议制的本质特征等。其次考生在做题时要注意前后知识点的纵向联系,在对比中得出答案。学生应当从宏观上的把握考点,同时,又要做到对知识点的细化。‎ ‎5.讲易错 ‎【题目】英国与德意志帝国都实行君主立宪制民主政治,它们的相同点有 ‎①国王或皇帝是世袭②国王或皇帝是国家元首 ‎③首相或宰相由议会选举产生④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错选】A或D ‎【错因】考生对英国和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政体区分不清。‎ ‎【答案】C ‎【反思】复习中要注意用比较的方法比较英国君主立宪和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的不同。‎ 考向二 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美国总统制联邦制民主共和政体 1. 讲高考 ‎(1)考纲要求 从前提、必要性和理论来源三个方面去认识美国联邦宪法——1787年宪法,制定的背景,认识到实行民主共和制是新生美国的必然选择,符合其国情。了解1787年宪法的基本内容,理解其民主性和进步性的表现及其历史意义。比较分析联邦制和邦联制、美国总统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正确评价三权分立体制的历史作用。‎ (2) 命题规律 今后高考命题在考查内容上仍会以上面三点为重点。重点考查《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考查热点上,侧重于美国联邦制体制创新对世界民主政治的贡献。考查的题型有选择和材料题。在备考阶段应该重点复习《1787年宪法》以及美国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提升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例1(2017年新课标Ⅱ卷文综历史34)1800年,美国总统、联邦党人亚当斯要求政见不同的内阁成员皮克林辞职,遭到皮克林拒绝,于是亚当斯将其免职。皮克林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总统免职的内阁成员。亚当斯此举 A.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 B.体现了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 C.行使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 D.反映了联邦党与其他党派的斗争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总统作为政府首脑有权任免内阁成员,因此材料中的事件只是总统行使职权的表现,C项正确。材料所述亚当斯将皮克林免职是行使总统根据宪法享有的权力,不能反映联邦政府行政权力的加强,排除A项;根据宪法,总统有权任命政府高级官员包括内阁成员,内阁是总统的下属和辅助机构,权限明确,排除B项;材料并未说明皮克林是其他党派,也未反映出其是因党派之争导致被免职,排除D项。‎ ‎【考点定位】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和发展·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总统的权力 ‎【名师点睛】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了三权分立的体制,总统掌握行政大权,与国会和最高法院互相制约。美国宪法没有规定内阁的必然存在,但从政治实践来看,总统领导内阁,人员任命由总统决定;内阁只对总统负责,无需对国会负责,因为总统根据宪法规定是政府首脑。总统掌握行政权,作为总统下属机构的内阁,其成员由总统决定去留是总统行使宪法赋予的职权的表现。‎ ‎2.讲基础 主要涉及美国联邦制共和政体的史实 ‎1.背景:美国独立后建立的邦联体制存在严重的缺陷,无力解决国内外贸易、偿还债务、国家安全等问题,面临着维护共和制及加强中央集权的问题。‎ ‎2.确立:1787年宪法确立了联邦制及三权分立的总统共和制政体。‎ ‎3.原则:①中央集权原则:一个统管所有地区、指挥全部军事力量的最高行政长官,即总统;一个全国性的议会,掌管着统一的联邦财政;一个权力在各州司法体系之上的联邦司法体系。②分权制衡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约。立法权属于两院制国会(参议院、众议院)。国会拥有税收、发行货币、宣战等权力。国会的决议须总统批准。如未获批准,经国会再次以2/3多数通过,即可直接生效。行政权属于总统,总统身兼海陆军最高统帅,有权任命政府官员、缔结对外条约等,但须经参议院同意。司法权由最高法院掌握。由总统任命、参议院同意的法官是终身任职的。国会还可根据需要设立下级院,其法官也为终身职。 ③民主原则: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民选产生,宪法确立了美国的资产阶级共和政体。‎ ‎4.评价:①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发展看:通过1787年宪法,美国率先建立了联邦制、三权分立制和民主共和制。联邦制巩固了国家政权;三权分立制度对于防止专制独裁、保障资产阶级民主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民主共和制的确立从形式上把主权在民的理论付诸实践,并从制度上根本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对后来的资本主义国家起到了示范作用。②从对美国发展的影响看:宪法调整了大州与小州的矛盾、南方与北方的矛盾,使美国在政治上获得了长期稳定的发展;一系列治国原则的确立,使美国完成了广泛的政治改革,建立了相对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为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③从其局限性看:宪法允许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广大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同白人相等的权利,这就违背了《独立宣言》中人人生而平等的原则,深深地打上了种族歧视的烙印,深刻地说明维护资产阶级利益是这部宪法的本质所在。‎ 3. 讲典例 ‎【例1】(河北辛集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模拟考试十二历史试题)美国1787年宪法第六条规定:“本宪法及依本宪法所制定之合众国法律;以及合众国已经缔结及将要缔结的一切条约,皆为全国之最高法律……”;1792年第十条修正案规定:“本宪法所未授与合众国或未禁止各州行使之权力,均由各州或由人民保留之。”这表明美国的政治体制 A. 加强了各州的自主权 B. 构建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C. 体现了联邦制原则 D. 有效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 ‎【答案】C 点睛:1787年宪法:一、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二、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采用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 ‎【趁热打铁】(湖南省怀化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认为:“美国革命(独立战争)实际是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运动内部的一场冲突。”这一认识的主要依据是 A. 革命的历史任务是争取美利坚民族独立 B. 革命的指导思想是卢梭的主权在民学说 C. 革命的历史使命是改造本土王权的统治 D. 革命的对象是实行民主的资产阶级国家 ‎【答案】D ‎【解析】美国独立战争的对象是英国,当时英国实行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故体现了“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运动内部的一场冲突”,故D正确;争取美利坚民族独立的任务不能说明“民主政治创制运动内部的冲突”,故A错误;革命的指导思想也未涉及斗争双方的国家性质,故B错误;美国本土没有王权存在,故C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题干关键词“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运动内部的一场冲突”,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英国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的角度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例2】(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模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历史)2017年1月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一项名为“保护国家阻止外国恐怖分子进入美国”的行政命令(媒体渲染为“禁穆令”),但不久即遭到华盛顿州西区联邦地方法院裁决暂停在全美范围内实施。以上材料体现了美国宪法的 A. 联邦制原则 B. 分权制衡原则 C. 两党制原则 D. 人民民主原则 ‎【答案】B ‎【趁热打铁】(山东省寿光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1984年,美国青年约翰逊在一次抗议中焚烧了美国国旗,被达拉斯地方法院据德州州法判处有期徒刑和罚款;德州法院判决约翰逊言行受宪法保护,且德州州法违究,随后受到最高法院支持;但国会指出约翰逊言行违反《国旗保护法》;最后,最高法院指出《国旗保护法》无效。这一诉讼案 A. 反映了州权主义占据上风 B. 体现国会可借助立法干预司法 C. 推动美国建立司法审查制度 D. 表明最高法院享有宪法解释权 ‎【答案】D ‎【解析】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的政体,国会拥有立法权,最高法院负责司法权。“最高法院指出《国旗保护法》无效”说明美国最高法院负责司法的解释权,D正确;美国实行联邦制,州权主义占据上风不符合事实,A错误;国会负责立法,不是干涉司法,B错误;C不符合材料主旨。‎ 点睛:‎ ‎4.讲方法 本考向考查形式上会以多种题型出现,应注重把握具体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上的联系和区别,诸如联邦制的特征、民主共和制与代议制的联系、1787年宪法的“分权制衡”‎ ‎(多以图片形式出现,具体体现在中央与地方两个方面)等务必重点掌握,并能够灵活运用。‎ ‎5.讲易错 ‎【题目】钱满素在《美国掀翻:分权·制衡·民主化进程》中写道,杰斐逊曾经说过:“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制宪者们精明地设置障碍,使权力不能集中在任何一个人或一个部门之手,以避免胡作非为或盲动。控制的办法主要是使每个部门都在别的部门中发挥一定作用,有能力延缓甚至阻止其他部门的行动。对材料理解最正确的是 A.猜疑的实质是权力的相互制衡 B.政府分权与制衡降低行政效率 C.总统对国会负责避免盲目行动 D.联邦制使中央和地方相互制衡 ‎【错选】B ‎【错因】考生对1787年宪法的核心原则把握不清晰 ‎【答案】C ‎【反思】复习中要注意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了联邦制原则、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原则。其中分权有两层含义:一是联邦政府内部分权,二是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之间分权。 考向三 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洲大陆的发展 ‎1.讲高考 ‎(1)考纲要求 熟悉法兰西共和制确立的过程,理解法国共和制的特点;了解德意志统一的道路与其专制主义、军国主义的内在联系,认识近代德意志君主立宪制政体的特点及形成原因;比较分析德意志、法国与英美政体的特点,认识世界政治文明进程的多样性特征;认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2)命题规律 在本考向上,今后高考题型会多样化,多种题型均围绕近代欧美代议制资产阶级民主命题。考查方向上,以横向联系和比较近代欧美国家政体的异同作为考查重点。‎ 例1(2017年新课标Ⅲ卷文综历史33)雨果在小说《九三年》中描述1793年法国唯一的最高权力机关国民公会,“既是正式选举会议又是十字街头,既是权威机关又是平民大众,既是法庭又是被告”。这里的国民公会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A.三权分立 B.君主立宪 C.人民主权 D.法律至上 ‎【答案】C ‎【考点定位】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法国民主政体的确立·法国民主政体的特点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的突破点是材料时间“1793年”,同时正确理解“既是权威机关又是平民大众”的含义。‎ ‎2.讲基础 ‎ 一、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核心词:共和政体VS帝制政体 ‎1.背景:法国大革命后,君主制与共和制进行了长期的斗争;普法战争后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2.过程:法国共和制和帝制的斗争激烈,政权在两者之间交替频繁、政局动荡。‎ ‎3.特点:具有曲折性。共和派与君主派经过长期的斗争,最终确立了共和制政体。‎ ‎4.曲折性的四大成因 ‎(1)政治原因:法国封建势力强大,专制主义的观念根深蒂固。‎ ‎(2)经济原因:法国小农经济发达,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 ‎(3)阶级原因:法国国内阶级关系错综复杂,派别众多;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还不够强大。‎ ‎(4)外部原因:欧洲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的国家武装干涉法国革命。‎ ‎5.确立:1875年法国议会以一票优势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6.内容:宪法规定行政权力归于总统。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出,任期7年,可连选连任。有权任命部长和一切军政要员,缔结并批准条约,有特赦权,而且在参议院赞同下有权解散众议院。立法权属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参议员由地方参议会代表组成的选举委员会间接选出,众议院由普选产生。众议院可提出并通过法案,但受总统和参议院的控制。‎ ‎7.影响:1875年宪法颁布后,资产阶级各个集团在国家政权中都占有自己的席位,共和政体得以最终确立,促进了法国工业资本的发展。‎ 二、德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核心词:铁血政策→联邦制→君主立宪制→军国主义 ‎1.背景: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结束德意志四分五裂的状态。在俾斯麦的领导下,经过三次王朝战争,建立了德意志帝国。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2.内容:①德国为联邦制的君主国家。中央帝国政府控制了各邦的军事、外交、刑法等大权,各邦只保留了教育、卫生、地方行政权力,也保留了邦的君主政府和议会。②宪法授予皇帝巨大权力。他是国家元首,有权宣战、媾和、缔约、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统率三军。③宰相是内阁首脑,主持政府工作,拥有绝对权力,他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而。④两院制的议会作为立法机构。联邦议会是帝国的最高权力机构,实际上是上议院,权力巨大,未经联邦议会同意,任何法律均无效。帝国议会虽行使立法权,但权力较小,它无法通过任何一项不利于政府的法案,也不拥有任何行政监督权。‎ ‎3.《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特点 ‎①德意志是名义上的君主立宪制,德意志皇帝控制行政权和军队,拥有广泛的权力。‎ ‎②德意志宰相由皇帝任命,宰相主持内阁工作并担任联邦议会议长,但只对皇帝负责。‎ ‎③德意志帝国议会是立法机构,但无实权,法律须经联邦议会和皇帝批准。‎ ‎④立宪为虚,专制为实,具有浓厚封建专制、军国主义色彩。‎ ‎4,德国代议制民主存在缺陷的原因 ‎①德国是容克地主(封建地主)阶级通过王朝战争方式实现国家统一,统一后保留了浓厚的军国主义传统和封建专制残余。‎ ‎②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依赖性强,工人阶级力量不够强大,因此德国的民主制度徒有其表。‎ ‎3.讲典例 ‎【例1】(2017年海南卷单科历史17)一位在狱中受过军事队列训练的德国老鞋匠,在1906年刑满释放后的某日,打扮成一名少尉,带领在街头偶然遇到的一小队士兵,来到某镇财务所,说:“我是皇帝派来的,赶快把钱给我。”财务官员立即把钱交出,老鞋匠敬了一个标准军礼,拿着钱带着士兵扬长而去。这一事件反映出当时德国 A.社会秩序陷入混乱 B.专制体制臻于极盛 C.政府官员纪律松弛 D.军国主义弥漫社会 ‎【答案】D ‎【考点定位】欧美代议制的确立和扩展••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军国主义色彩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考生对德国君主立宪制的认识和理解,考查考生提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时空意识和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德国的君主立宪制是新课标高考的高频考点,其特点有,①皇帝是国家的元首,拥有任命官吏、创制法律、统率军队、决定帝国对外政策以及主宰议会等大权;②宰相只对皇帝负责,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力;③议会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联邦议会是帝国的最高机构,实际上是拥有权力的上议院,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但作用很小。④君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军队在国家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趁热打铁】(湖北省荆州中学、宜昌一中等“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2018届高三2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以下是两位史家关于德国统一的历史论述:甲说:“发生在1871年的‘统一’与其说是德国民族主义发展的结果与表现,倒不如说是普鲁士实行扩张主义、并与被排斥在外的奥地利竞争的一种方式。”乙说:“俾斯麦是个彻头彻尾的普鲁士人,他对普鲁士的认同高过对德国统一的渴望。只不过俾斯麦明白,普鲁士若要以强权姿态迎向未来,必然就得扮演起德国这个民族国家的领导人。”下列选项与论者观点一致的是 A. 都不认为民族主义是德意志统一的最主要因素 B. 乙认为俾斯麦统一德国的理想高于普鲁士意识 C. 都肯定普鲁士自始至终追求德意志统一的说法 D. 两位史家关于德意志统一动因的看法相互冲突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倒不如说是普鲁士实行扩张主义、并与被排斥在外的奥地利竞争的一种方式”和“俾斯麦是个彻头彻尾的普鲁士人,他对普鲁士的认同高过对德国统一的渴望”,说明论者都认为普鲁士的扩张是推动德意志统一的重要因素,民族主义反而不是德意志统一的最主要因素。故答案为A项。从“他(俾斯麦)对普鲁士的认同高过对德国统一的渴望”来看,B项说法错误,排除;C、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均排除。‎ ‎【例2】(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仿真历史试题(B卷))学者张芝联说:“这样一部不伦不类,伸缩性很大的宪法既能适应君主制也能适应共和制。”这部宪法是指 A. 1689年英国的《权利法案》‎ B. 美国1787年宪法 C.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D. 法国1875年宪法 ‎【答案】D 点睛:解答本题要对“既能适应君主制也能适应共和制”有一个深刻的理解。我们要注意到这部宪法中应该既有民主制的成分,又有君主制的可能。所以排除B、D选项。A选项《权利法案》对君主权力的限制已经很多很严格,所以不满足题意。‎ ‎【趁热打铁】(北京市丰台区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下图为法国政体演变过程示意图,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 妥协是法国政治文明的特点 B. 法兰西第一帝国是封建王朝 C. 君主派和共和派长期反复较量 D. 通过渐进的制度改革走向共和 ‎【答案】C ‎4.讲方法 本考向主要以选择题为主,辅之以材料题。考生在备考“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洲大陆的发展”这一考向时,应该秉承“同中求异”的理念,首先重点认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核心(本质特征),其次,认识不同国家不同历史传统以及现实国情的诸多因素对资产阶级代议制形成的影响。诸如,相关国家实行共和制政体与君主立宪制政体的原因,以及即便在同一种政体下,针对不同国家,相关政治权力也存在巨大的差异性(政治文明的多样性特征)。‎ 3. 讲易错 ‎【题目】下面是19世纪晚期欧洲某报刊上登载的一幅《俾斯麦的议会》的漫画。此漫画 A.讽刺了德国议会民主的虚伪 B.揭露了俾斯麦的专制和独裁 C.赞扬了俾斯麦的“铁血政策”‎ D.批评德国没有实行议会民主 ‎【错选】B或D ‎ ‎【错因】考生对1787年宪法的核心原则把握不清晰 ‎【答案】A ‎【反思】复习中要注意德意志帝国宪法的性质、局限等方面的复习,认识德意志帝国的君主专制是实,民主立宪是须。‎ 考向四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1.讲高考 ‎(1)考纲要求 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基本条件,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识记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认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熟悉巴黎公社革命的背景和主要革命措施,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和教训。‎ ‎(2)命题规律 在本考向上,今后高考题型以选择题为主。其中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意义以及巴黎公社仍会作为考查重点;考查方向上,会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命题,因此,复习时不能够忽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史的发展特点。‎ 例1(江西省新余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下图为《共产党宣言》两个时期的不同版本。《宣言》修正观点的依据是 A. 德国立宪政体的完善 B. 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C. 英国议会制度的改革 D. 世界市场体系的形成 ‎【答案】B ‎2.讲基础 ‎ 核心词: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偶然性,首创性 ‎1.19世纪中期——马克思主义诞生(由空想到科学)‎ ‎(1)历史背景: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日益暴露;三大工人运动奠定阶级基础;空想社会主义奠定思想基础。‎ ‎(2)历史进程:1848年《共产党宣言》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3)历史影响:国际无产阶级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是19世纪最重大的理论成果,深刻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 ‎2.19世纪后期——巴黎公社(由理论到实践)‎ ‎(1)两大矛盾:民族矛盾——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普鲁士大军压境;阶级矛盾——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要解除巴黎人民武装国民自卫军。‎ ‎(2)两个措施:政权建设——废除旧的国家机器,建立工人阶级的治安、司法和立法机构,公职人员由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社会经济——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实行八小时工作制。‎ ‎(3)两个失败原因:主观——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没有同外省的革命者取得联系,没有发动农民;客观——临时政府力量强大,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发展阶段,无产阶级革命条件不成熟(根本原因)。‎ ‎(4)两大经验:坚持暴力斗争;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实现无产阶级专政。‎ ‎(5)两个教训:必须由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革命政党领导;必须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争取广大农民的支持。‎ ‎(6)四个特点:突发性、自发性、政治性、革命性。‎ ‎(7)三点意义 ‎①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②巴黎公社的革命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③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是国家社会主义运动的宝贵财富。‎ ‎3.讲典例 ‎【例1】(广西钦州市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2016年是巴黎公社145周年纪念。11月29日,法国国民议会依据宪法规定,通过了“为所有遭镇压的1871年巴黎公社社员平反”的决议。法国国民议会此举 A. 体现了对爱国精神和追求民主的认可 B. 反映了法国无产阶级和平地掌握政权 C. 行使了宪法赋予的行政决策与执行权 D. 消除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间的矛盾 ‎【答案】A ‎【解析】巴黎公社是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不断激化的产物,巴黎公社革命体现出维护国家利益和追求民主的精神,所以,2016年法国国民议会为其平反体现了对爱国精神和追求民主的认可,故A正确;迄今,法国仍为资本主义国家,故B错误;根据法国宪法规定,国民议会掌握立法权,总统和内阁掌握行政权,故C错误;D项中“消除了”的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 ‎【趁热打铁】(山东省济宁市2017-2018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马克思在评价巴黎公社时说,它“不过是在例外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而且公社的大多数人根本不是社会主义者,也不可能是社会主义者”。其评价反映出巴黎公社发生时 A. 马克思主义理论还未得到广泛传播 B. 世界无产阶级尚未实现联合 C.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还不成熟 D. 马克思没有对公社亲自指导 ‎【答案】C ‎4.讲方法 本考向主要以选择题为主,辅之以材料题。考生在备考“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这一考向时,首先应该重点识记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及时间、第一国际与第二国际成立的时间。其次,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基本条件以及“巴黎公社发生的偶然性,失败的必然性”。复习时,应注重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工人运动实践结合起来思考与分析。‎ 3. 讲易错 ‎【题目】(2017届辽宁省鞍山市一中高三上第二次模拟历史试卷)巴黎公社被革命的追随者不断反思与总结思考其失畋原因大都从以下几点出发:公社没有—个坚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没有没收法兰西银行,没有彻底粉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没有与农民结盟并与其他地区革命团体取得联系;没有乘胜追击,使资产阶级得以恢复元气等。这些认识 A.科学完整地分析了公社失败原因 B.忽视了公社所处的时代背景 C.指出了成熟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性 D.指出公社缺乏与国际工人的联合斗争 ‎【错选】A或C ‎ ‎【错因】考生对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不能正确的分析 ‎【答案】B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巴黎公社·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 ‎【反思】复习中要注意把握巴黎公社的偶然性和失败的必然性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