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4.00 KB
  • 2021-08-27 发布

历史卷·2018届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中学高二11月月考(2016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河北辛集中学2016——2017学年上学期11月月考 ‎ 高二文科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5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75分)‎ ‎1.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这一现象反映出 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 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 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 D.官民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 ‎2.右图中的四个数字分别代表中国古代的重要都城,‎ 其中发生在③处的历史事件是 ‎ A.嬴政创立皇帝制度 B.汉武帝设立内朝 C.明太祖废除丞相制 D.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3.著名历史学家钱穆曾说:“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真不免为独裁专制之黑暗所笼罩者,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这里所说“完成于清”的历史依据是清朝 A.沿用议政王大臣会议 B.沿用明朝的内阁制度 C.创建军机处 D.设立总理衙门 ‎4.公元前133年,多次朝议后,汉武帝决定发兵30万征匈奴,企图诱敌深入、围而歼之。但终因汉朝官吏“具告单于”,匈奴全师而退,使汉军无功而返。据此推测,汉武帝此后采取的针对措施有可能是 A.实施推恩令 B.建立中朝 C.推行察举制 D.设置刺史 ‎5.元代设立陕西行省,将一直属于巴蜀故地的汉中地区划入陕西行省,使汉中进入以西安为中心的文化辐射圈。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今汉中地区虽然仍保留一些蜀地旧俗,但其西北关中氛围也更加明显了。对以上材料解释最合理的是 A.区域文化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重要原则   B.行政区划有利于增强行政区内的文化认同 C.区域内的文化趋同有利于行省制度的推行   D.行省制度有利于扩大元朝的统治疆域 ‎6.民国学者蒋廷黻指出:“中国当初的目的全在禁烟。……故鸦片战争的发生,‎ 非中、英两国所预料,更非两国所预谋。战争虽非偶然的、无历史背景的,然初不过因禁烟而起冲突,继则因冲突而起报复,终乃流为战争。”下列观点与材料一致的是 A.禁烟运动是鸦片战争的诱因 B.战争是英国预谋已久的 C.国人预料到禁烟会导致战争 D.社会制度差异是战争的起因 ‎7.某条约对中方赔款作如下规定:条约签字后中方交付600万银元;其后分三年六次偿付,癸卯年六月和十二月各交付300万银元;甲辰年六月和十二月各交付250万银元;乙巳年六月和十二月各交付200万银元。该条约应该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8.有西方学者这样概括鸦片战争“英国决心迫使中国违背自己的意愿而进入现代的、工业化的全球经济,并且向中国出售鸦片,以此换取中国的丝绸和茶叶。这一做法遭到了中国的强烈反对。最后,英国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据此,下列陈述正确的是 A.“违背自己的意愿”反映了中国人对鸦片走私的不满 B.“现代的、工业化的全球经济”指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换取中国的丝绸和茶叶”表明英国对华严重经济依赖 D.“向中国出售鸦片”是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根本目的 ‎9.著名的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材料中的“转折点”是指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法战争 ‎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0.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天下,树墙下以桑。凡妇,蚕绩缝衣裳。凡天下,每家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此规定反映了太平天国 A. 要求社会平等的愿望 B. 追求绝对平均主义 C. 具有鲜明的小农意识 D. 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11.1919年8月《青岛潮》描述火烧赵家楼的情景:“时正酉正,电灯已燃。未几,火起,众大愤,始知曹将烧死学子,以为泄怨计。”而亲历者杨振声在《回忆五四》中说:“(学生)搜索到下房,有人发现半桶煤油,就起了‘烧这些杂种’的念头。”这说明 A.报刊报道比回忆录真实可靠 B.该报意在淡化学生的责任 C.两位作者政治立场截然相反 D.回忆录加入个人猜测因素 ‎12.一个历史事件由若干历史事件构成,事件又可以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由此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A.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狂人日记》发表 B.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临时约法》颁布 C.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D.维新变法—预备立宪—剪辫易服 ‎13.195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规定政协“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由此可以看出 A.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B.政治协商制度已经初步建立起来 C.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 D.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发生了转变 ‎14.1975年3月,中国艺术团拟赴美巡回演出,美国国务院要求中方取消艺术团预备曲目中的《台湾同胞——我的骨肉兄弟》,因为歌词里有“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美方难以接受。中方坚持“宁可不去,也不能不唱”。这一现象说明了 A.美国反对一个中国原则 B.“文革”左倾错误影响中国外交 C.美国违背了《中美建交公报》 D.美国对外政策坚持霸权主义 ‎15.公元前406年,雅典取得阿基纽西海战胜利,但也造成了数千士兵因船破沉没溺水身亡。在随后的公民大会上,指挥这次战役的6位将军被指控救援不力。在没有听取6位将军个人申辩的情况下,就将他们判处死刑。这反映了当时雅典 A.公民大会掌握城邦司法权 B.公民大会的决定具有至上权威 C.被告人没有法庭申辩权利 D.军队与公民大会之间存在冲突 ‎ ‎16.公元前357年,罗马把借贷的最高利息限定为1/12,10年以后又把原有利率减半。公元前344年,通过延期债务偿付令,宣布禁止高利贷。公元前326年,通过新的法案,“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是人身作为其借款的抵押品”。这些变化说明了古罗马 A.依靠习惯法来调整社会关系 ‎ B.坚持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和自由平等的原则 C.不断完善公民法,调整借贷关系 ‎ D.制定万民法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17.梁启超曾从一个中国人的角度来考察美国的宪政制度,他在《新大陆游记》中写道:“彼美国者有两重之政府,而其人民有两重之爱国心者也。质而言之,则美国者以四十四之共和国而为一共和国也。”这里主要是指美国实行 A.共和制 B.联邦制 C.代议制 D.三权分立 ‎18.美国联邦政府没有设立国立大学,美国的大学分为私立大学和公立大学(公立大学主要为州立),在最高水平的大学中,私立大学占主要位置。这一局面反映了 A.人民主权原则 B.分权原则 C.三权分立原则 D.民主共和原则 ‎19.法国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认为:美国联邦制是“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对此观点理解最全面的是 A.联邦制加强中央政府权力 B.地方各州自治权不断增强 C.中央权力与地方分权结合 D.三权分立实现了分权制衡 ‎20.俾斯麦在回忆录中写下了最后的忏悔和期盼:“我过去的尽职行为也许恰巧是造成德意志走向衰落、没有骨气的原因。现在我们最要紧的事情就是巩固帝国议会,使它不再退化。”这表明,俾斯麦期望 A.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B.强化德皇的政治权威 C.完善德国民主政治 D.提升宰相的政治地位 ‎21.20世纪六十年代,美苏两国提出要“和平竞赛”,商定在对方的首都办展览。苏联人办了炫耀其宇航技术的展览,美国人看了很害怕。而美国人到苏联办了个美国家庭的厨房展览,非常现代化。苏联人一看,大为震惊:原来生活可以这样!觉得美国人很幸福,内心向往美国。这一情形反映出 A.美苏实际上放弃争夺世界霸权       B.美苏两国在科技上的差距巨大 C.美国取得对苏联的绝对优势        D.美苏冷战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22.著名学者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在《生活在后美国世界》中指出:“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的胜利,但它确实是个灾难。”文中“灾难”的含义主要是指 A.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B.俄罗斯与美国分庭抗礼 C.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D.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23.据史书记载,“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指的是 A. B. C. D.‎ ‎24.古丝绸之路是一条文化之路、商贸之路、友谊之路。在中国西北地区的丝绸之路上发现大量古代的遗迹、遗物。下列遗物中,可能出现在汉代的是 A.葛布、曲辕犁 B.玉米种子、水排 C.丝织物、罗马金币 D.棉织物、定窑孩儿枕 ‎25.宋代的农业亩产量比唐代提高了1.5倍,租佃关系盛行。宋代佃户拥有人身自由,与地主地位平等。地租形式分为分成租和定额租。分成租随产量而波动,定额租则佃农在交够地租的前提下可以完全自主经营。这反映宋代农业发展的原因是 A.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B.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 C.“不抑兼并”政策的推行 D.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26.唐朝时已出现白瓷,邢窑白瓷名满天下。《匍说》记载:古代烧制白瓷,必先用磁石在釉水中搅动,吸走铁屑,这样烧制出的白瓷才不会有黑斑,这种方法开创了现代磁法选矿的先河。这表明 A.中国古代科技推动手工业发展 B.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形成 C.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享誉世界 D.中国古代科技应用十分广泛 ‎ ‎27.江南农业经济在东晋南朝、唐后期五代及南宋三个时期得到很大发展,其共同的原因是 A.推广普及铁制农具提高生产效率 B.官府组织民众屯田扩大耕地面积 C.政府改革税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D.黄河流域人口因动乱大规模南迁 ‎28.“自西医发明齿科之学,世之患齿病者,皆受其益。至其所镶之齿,有磁制者、有金制者。金制者价较昂贵,最觉璨然可观,于是此风盛行。即平日并非无齿男女亦有彼此镶嵌二三粒”。这种现象表明了当时社会 A.盛行外来文明冲击下的拜金之风        B.审美观念呈现出多样化 C.口腔医学受到了国人的追捧          D.全盘西化的偏激文化心态 ‎29.据考证,“到1937年,中国所有陆军装备的轻武器几乎都可以自给了”,同时一些复杂的重型装备也被大批生产出来。这反映了中国 A.近代民族工业的起步 B.国防近代化在持续推进 C.对抗日战争已稳操胜券 D.国际地位得到显著提升 ‎30.1981至1995年,我国集体农机站逐步解散,国家对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的直接投入逐渐减少,农机平价柴油供应等优惠政策逐步取消,大中型拖拉机和配套农具保有量停滞不前,田间机械利用率低,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缓慢。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B.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向城市倾斜 C.这一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缓慢 D.工业化水平较低制约农业发展 ‎31.观察右面“三角贸易示意图”,下列说法正 ‎ 确的是 ‎ ①推动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 ‎ ②给美洲带去廉价的劳动力 ‎ ③美国是最大奴隶贸易贩子 ‎ ④给非洲带来巨大人口损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2.西班牙萨拉曼卜学派提出了“价格革命”一说,认为发生于西班牙的物价飞速上涨是由于美洲金银大最进口所致。后来的绝大多数人接受了这个观点。而美国经济学家费雪提出了货币数量方程式,即“PT=MV”( P、T、M、V分别代表价格、交易量、货币、流通速度),认为在均衡条件下价格水平是货币供给量的函数。费雪的观点 A.从根本上否定了“价格革命”     B.从理论上充实了“价格革命”‎ C.认为“价格革命”并没有发生       D.认为“价格革命”由贸易决定 ‎33.“1849年(英国)国会废除了臭名昭著的《航海条例》,这一决议从1850年开始生效……1840—1860年间,英国继续削减关税,许多商品的关税甚至被取消。……1863—1866年间,通过与法国签订条约,大多数欧洲国家加入了自由贸易络,即所谓的‘科布登——谢瓦利埃条约’络。”材料反映了 A.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 B.自由主义思想被多数国家接受 C.英国殖民霸主地位动摇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34.有资料表明,罗斯福就任总统的头一年,失业率是25%。到1937年时,失业率已稳步下降到15% 左右。这反映出罗斯福新政 A.以解决工人就业为根本目的 B.推动了经济的有效恢复 C.巩固了美国的经济地位 D.告别了“自由放任”政策 ‎35.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她说的“安全”是指 A.社会保障体系      B.强化国防保障 C.发展粮食生产     D.劳动安全保护法 ‎36.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给苏联经济造成的困难,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到戈尔巴乔夫,都进行了经济改革。他们改革的共同点是 A.优先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 B.调整所有制结构发展个体经济 C.发展重工业以进行军备竞赛 D.力图解决计划经济造成的弊端 ‎37.20世纪90年代,国务院扶贫办向世界某机构申请长期贷款,成功实施了西南扶贫、山西扶贫、秦巴山扶贫等项目。此机构应该是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世界贸易组织 C.世界银行 D.亚太经合组织 ‎38.近年来,在中东、亚洲乃至南美洲,许多国家的不少民众因为对外关系矛盾而开展了各种“抵制”活动:如开着日系车到处宣传抵制日货,拿着苹果手机围堵肯德基、麦当劳快餐店……对此,正确的看法是 A.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不可逆转     B.表达爱国的态度不在乎结果 C.借鉴了近代抵制外货的经验     D.表明这些人爱国主义热情高涨 ‎39.唐人王维所画《伏生授经图》形象生动地反映了学者伏生(公元前260年——公元前161年)受 聘官府讲经的场景。画面中的伏生年过九十,著头巾,头微侧,坐于蒲团上,右手持卷,左手指点,双目圆睁,似乎讲经正到紧要之处。伏生所 授之“经”应为 A.法家学说 ‎ B.儒家著作 ‎ C.佛教典籍 ‎ ‎ D.道教经书 ‎40.武德七年(624年),唐高祖到国子监行释奠礼(古代学校的祭祀典礼),“命博士徐旷讲《孝经》,沙门慧乘讲《心经》,道士刘进喜讲《老子》”。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唐朝初年 A.思想一统 B.佛道主导 C.三教并存 D.儒学式微 ‎41.清朝袁枚(1716 - 1797年)曾创办随园,收女弟子。章学诚1783-1801年)斥曰:近有无耻妄人,以风流自命,蛊惑士女,大率以优伶杂剧所演才子佳人惑人。大江以南,名门人家田阁多为所诱,征诗刻稿,标榜声明,无复男女之嫌。殆忘其身之雌性炙。此等闺娃,妇学不修,岂有真才实学可取?而为邪人拨弄,浸成风俗,人心世道,大可忧也。这一现象实质上反映 A.女权运动成为时代潮流 B.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理学思想受到冲击 D.教育平等的观念成为共识 ‎42.鲁迅曾撰文评论某主张时说:“西方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习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持这种主张的是 A.顽固派 B.洋务派 C.维新派 D.革命派 ‎ ‎43.近代中国某政党在会议中提出自己的奋斗目标是:“(1)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 国内和平;(2)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3)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该会议是 A.同盟会成立大会 B.中共二大 C.国民党一大 D.中共七大 ‎44.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载:“臣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立定宪法,同受制焉。”这反映了康有为认为 A.应建立三权分立共和制 B.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C.君主拥有至高无上权力 D.议会与君主是国家根本 ‎45.列宁在辛亥革命后指出,孙中山的思想首先是同“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结合在一起的”。列宁具体指的是孙中山的 A.民族主义思想 B.民权主义思想 C.民生主义思想 D.国民革命思想 ‎46.柏拉图说:“事物对于你白己,就是它向你呈现的样子,对于我,就是它向我呈现的样子。”柏拉图的这段话 A.解释了“人是万物的尺度”     B.重申了“美德”的重要意义 C.强调“认识自我”的理性精神     D.体现了唯物主义哲学观 ‎47.英国天主教神甫威廉·廷得尔因希望英国教徒可以自由阅读《圣经》而将其翻译成英文,结果于1524年被控有异端嫌疑,被迫流亡。由此可知,他 A.维护教皇权威 B.主张废除天主教 C.倡导信仰自由 D.支持宗教改革 ‎48.康德曾说: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这说明启蒙的真谛在于 A.思想自由 B.人身自由 C.自由平等 D.民主法治 ‎49.有人认为牛顿的经典力学“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在法国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迄今为止,还没有第二个重要的科学和学术理论,取得过如此重大的成就。”这种看法 A. 认为自然科学促进了文明进程      B. 准确概括了经典力学的内涵 C. 认为经典力学推动了人类文明      D.对经典力学的作用有所夸大 ‎50.美国学者杰里·本特利所著《新全球史》中有这样一段话:“19世纪下半叶,受进化论和科学分类学的影响,西方史学家倾向于把世界各民族分为不同类型,并孤立考察各自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不同名目的‘文明史’在世界史著作中占据主导地位。20世纪以后,随着相对论的传播,西方史学家的注意力向不同民族和地区之间的‘相对性’和‘关联性’转移,体现‘全球互动’的世界史便应运而生。”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文明史观与全球史观都是当前研究世界历史的主要方法  B.在相对论基础上产生的全球史观比文明史观科学合理  C.研究西方史学必须精通西方自然科学理论  D.西方近代史学发展与科学方法论的发展密切相关  ‎ 二、材料阅读题(共计25分,51题10分,52题15分)‎ ‎51、(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无论在古代希腊还是现代西方,公投都是一种常见的民主形式。公投即由人民自己做决断,或者说暂时悬置议员或行政首脑们做决定的权力,它就是一种人民直接行使主权的方式。可藉以解决重大的政治和道德争议,从而避免棘手问题在议会里久议不决;可借以鼓励公民直接参与国家意志的形成,提高其参政水平和政治责任感。公投虽然一人一票,但投票议题往往被设置为简单化的“是”或者“不是”,而且以多数人意志为转移,成为一种“排除了少数权利的、地地道道的多数统治”的制度。在这种民主形式中,是否能看到实实在在的人民?作为一种“纯粹的零和决策机制”,从理论上讲,公投可以否决多达49.99%的投票人口的政治意志,将其排除在人民之外。公投也可能意味着眼下一代人为了暂时的好处而牺牲子孙后代的利益。因为有长远眼光者终究是少数。公投还往往成为政客们追求私利推卸政治责任的手段。‎ ‎——摘编自阮炜《英国脱欧与民主政治》‎ (1) 根据材料,概括公投的基本特点。(4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公投这一民主形式。(6分)‎ ‎52、(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康、雍、乾长达一个多世纪中,社会总体稳定,清政府取消了人头税,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额,减轻了下层百姓负担。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们将林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人口从清初的1.8亿增加到鸦片战争前夕的4亿之众,引起了一系列变化;一些地区“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与前”“田地责少,寸土为金”,水土流失和草原沙化现象凸显,农业人均收入递减,各地民变此起彼伏。‎ 材料二: 为解决人口压力,康有为认为,西北诸省土旷人稀,东三省、蒙古、新疆疏旷益甚,人迹既少……早谋移迁徙”。严复则认为兴办现代实业较垦荒辟田有效得多。到民国时期,有人认为,人口增加是无休止的,食疗的增加是越来越困难的,即使我们能开垦荒地改良实业、增加生长,总是赶不上人人口增加的快“‎ ‎;至于工业化一途,因需要大量投资,短期内难以高程,因此很多人认为,解决人口问题的治本方法是迟婚与节育。‎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其影响。(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学者缓解人口压力等等主张,并加以简要评价。(8分)‎ 河北辛集中学2016——2017学年上学期11月月考 ‎ 高二历史答案 ‎1—5 BDCBB 6—10 AABDC 11—15 BADDB 16—20 CBBCC ‎21—25 DDCCD 26—30 ADABA 31—35 CBDBA 36—40 DCABC ‎41—45 CBBBC 46—50 ADACD ‎51.(1)(4分)特点:[]‎ 人民直接行使主权;少数服从多数;选项彼此对立,民主选择形式单一。‎ ‎(2)(6分)评析:‎ 积极:直接民主效率高;民主参与面广,能够体现民主的广泛性。‎ 消极:多数人的暴政,只能满足多数人利益而忽视少数人利益,容易造成社会对立;只重视短期利益忽视长远利益;成为政客推卸责任的手段。‎ ‎52.(15分)‎ ‎(1)原因:统一与稳定;耕地面积增加;精耕细作;高产作物的推广;税收制度的变革。 影响:人地关系紧张;土地过度开发,环境破坏;贫困化,社会矛盾加剧。(7分) ‎ ‎(2)主张:向人口密度低的地区移民;发展实业吸收劳动力;增加耕地,改良农业生产;节制生育。 评价:可以总体评价,也可以就主张分别评价。 总体评价:多角度提出缓解人口压力的办法,为后世提供了借鉴;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分别评价:康有为的主张是缓解人口压力的传统方法,但向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大量移民不可行;严复的主张符合时代发展方向,但当时条件尚不具备;节制生育有可取之处,但未认识到人口因素的积极面。(8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