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8 MB
- 2021-08-2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课时分层作业(十五)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练]
1.1881年开平煤矿请英国人设计铁路,顽固官僚认为火车的轰鸣与震动会“损伤地脉”,最后竟不行机车,而出现右图所示骡马拖载车辆的运煤情景,变成了“马车铁道”,这条铁路应该是 ( )
A.吴淞铁路 B.京张铁路
C.唐胥铁路 D.粤汉铁路
C [吴淞铁路是英国资本集团擅自修建的,与“开平煤矿请英国人设计的铁路”不符,故A项错误;京张铁路是1905年詹天佑主持的中国人自行设计和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唐胥铁路是当时开平煤矿为运煤而修建的,清政府以机车行驶震及皇帝陵园为由,只准许以骡、马曳引车辆,故C项正确;粤汉铁路是1900年动工的从广东广州到湖北武昌的铁路,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2.下图是吴淞铁路公司于1876年发行的“铁路火轮车”招贴画。据记载,当“火轮车”通过时,人们纷纷涌来,争相乘坐。题干图文材料说明( )
A.近代交通工具首现中国
B.国人观念发生彻底改变
C.铁路火车影响人们生活
D.广告公司广揽旅游业务
C [人们纷纷乘坐火车,这表明人们的生活方式有所改变,铁路火车影响了人们生活,故选C项。近代交通工具首现中国是在鸦片战争后,故排除A项;人们纷纷乘坐火车,这表明国人的观念发生变化,但不是彻底改变,故排除B项;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3.19世纪六七十年代,江苏沿江居民到上海,最有可能乘坐的交通工具是( )
【导学号:07182148】
A.江南制造总局的汽车
B.洋人发明的火车
C.轮船招商局的轮船
D.福州船政局的军舰
C [由材料信息“19世纪六七十年代”“江苏沿江居民到上海”可以判断居民最有可能乘坐的交通工具是轮船招商局的轮船,故选C项。汽车开始出现在中国的时间是20世纪初,
- 6 -
且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19世纪70年代在中国出现的铁路是淞沪铁路,不在江苏省内,故排除B项;军舰是军事专用,不可能用于商业运营,普通人更不可能乘坐,故排除D项。]
4.近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在《今别离》一诗中写道:“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中心忧……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诗中反映的是( )
A.社会剧变导致人口的大量迁徙
B.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的生活
C.马车及木船是人们出行的工具
D.近代以来出国留学热潮的兴起
B [根据题干材料“眼见双轮驰,益增中心忧”“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可知,这反映了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的生活,故选B项。A、C、D三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
5.《上海洋场竹枝词》写道:“往来如织密如麻,满眼汽车与电车”“欲保安全维秩序,认明红绿两边灯。”材料反映了( )
【导学号:07182149】
A.中国交通设施发展迅速
B.工业革命促进交通发展
C.交通发展引发观念转变
D.近代交通的半殖民地色彩
C [根据题干中《上海洋场竹枝词》这一信息可知,题干只体现了上海这一地区交通设施的变化,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工业革命,故B项错误;题干中“欲保安全维秩序,认明红绿两边灯”说明交通发展引发观念转变,故C项正确;题干中并未体现半殖民地色彩,故D项错误。]
6.近代某诗人写道:“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扬的是( )
A.电报电信业 B.航海事业
C.航空事业 D.铁路运输
A [根据材料“举头铁索路行空”“音书万里一时通”可知此工具需架设电线,另外还有传播信息的功能,符合题意的只有A项。]
7.19世纪70年代,中国第一条电报线架设于( )
A.天津 B.广东
C.上海 D.台湾
D [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是福建巡抚在台湾主持架设的,故选D项。]
8.近代有大量竹枝词对西方新事物进行了赞叹,如“最是称奇一线长,跨山越海度(渡)重洋。顷刻音书东海来,机关错讶有神仙”。该材料反映的是( )
A.电报传输 B.无线电传输
- 6 -
C.电话传输 D.因特网传输
C [材料中“一线长”“音书……来”说明了它描述的是近代中国由西方传入的电话,故选C项。电报不能传播声音,与材料中“音书”不符,故排除A项;无线电传输主要是靠电波,与材料中“一线长”不符,故排除B项;因特网是现代新事物,与材料中“近代”不符,故排除D项。]
9.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缩短”了人类的空间距离,大大加速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步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轿子 马车 轮船
火车 飞机
新旧并存的近代交通工具
材料二 随着大吨位轮船在海上开始取代帆船……铁路网的建设,极大地降低了货物的运输费用,便利了国际间的贸易,使各国的国内市场逐渐汇合成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扩大了世界商品的行销空间。
——黄鲁成《国际贸易》
材料三
奔驰公司制造分工图
(1)观察材料一,与传统交通工具相比,新式交通工具有何进步之处?
(2)根据材料二,归纳近代交通运输工具革新对世界贸易的影响。
(3)材料三所示的这种交通工具最早出现在哪次工业革命中?
【解析】 第(1)问,应注意从交通工具的动力、速度、运力、费用和国计民生等角度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归纳。第(2)问,要注意从费用、范围等角度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归纳。第(3)问,应根据图先确定交通工具的种类,再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回答。
- 6 -
【答案】 (1)牵引动力变化;运输更便捷;更有利于国计民生;速度更快;运力更大;费用更低廉。
(2)降低运输费用;便利国际贸易;推动世界市场形成;扩大商品行销空间。
(3)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冲A挑战练]
10.1879年,李鸿章奏请修建一条唐山至北塘的铁路,清廷不准。为此,李鸿章想出一个办法,在奏折里特别声明只修以骡马为牵引动力的“快车马路”。几经周折,清政府才勉强同意。这一过程体现了( )
A.统治集团的愚昧无知
B.民族工业的艰难起步
C.近代化与传统观念的冲突
D.顽固派对洋务运动的破坏
C [“1879年,李鸿章奏请修建一条唐山至北塘的铁路,清廷不准”的描述中,李鸿章也是统治集团成员,故A项错误;李鸿章是洋务派,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清廷不准。为此,李鸿章想出一个办法,在奏折里特别声明只修以骡马为牵引动力的‘快车马路’”“几经周折,清政府才勉强同意”,这体现了近代化思想与传统保守思想的冲突,故C项正确,D项错误。]
11.轮船进入中国与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通商口岸的开放相联系;铁路的开通是与清政府大量举借外债、丧失路权相始终的;近代最早的公路又是在被称为“国中之国”的租界出现的。材料现象表明( )
A.西方控制了中国近代交通
B.外国侵略阻碍了近代交通发展
C.近代中国的交通事业发展缓慢
D.晚清中国交通事业发展丧失独立性
D [材料未体现西方国家控制了中国近代交通,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在外国侵略的过程中,中国近代交通获得了发展,B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材料未体现近代中国交通事业的发展速度,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了晚清时期中国交通是在外国侵略的过程中发展的,这说明受到了西方列强的影响,因而其发展丧失独立性,故D项正确。]
12.1872年,上海公共租界当局张贴了沪上第一张交通告示,内容包括“凡马车及轿子必需于路上左侧行走”“凡小车必由左边往来,唯不许走路旁相近之路中心行走”“凡马车于十字路口必得走慢”等等。这说明( )
A.当时租界的交通规则由上海地方当局制定
B.汽车在中国已经出现
C.交通规则呈现中西合璧的特征
D.近代交通文明开始在上海逐步确立
- 6 -
D [根据题干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的主旨是在说明近代交通文明已经在上海逐步确立,故选D项。A、B、C三项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
13.清代某一谕旨中有以下内容:“又谕,电寄张之洞等。日本约内改造土货一节关系最重,江浙等省如丝斤花布可否于出产处先抽厘金方准运出,并招商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上述谕旨中的“电”应是指( )
A.电车 B.有线电报
C.电话 D.无线电报
B [A项是交通工具,与题意不符,排除;19世纪70年代,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了第一条有线电报线,而材料所反映的史实是《马关条约》签订后的情况,故B项符合题意;C项是有声通讯工具,与题意不符;无线电报出现在20世纪初,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07182150】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根据《南京条约》,外轮得行驶中国领海,根据……外轮得行驶长江。商旅乐其便捷,趋之若鹜,于是内江外海之利尽为之占。光绪初,英人无视中国主权,擅筑上海铁路达吴淞;光绪末年,外人又攘夺中国铁路利权。日本一弹丸之国,恃有铁路,遇事与我为难;中法战争,因运输不便,军事几败。有识之士痛利权之外溢,恨国势之积弱, 呼吁创办轮船公司,修筑铁路、马路,开办邮政电信。
——严昌洪《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
材料二 19世纪以来,直到20世纪中期,我国传统的独轮车、骡车、轿子等交通工具,一直在广泛使用。19世纪末引进西式马车,并于1895年开始铺设“马路”;19世纪末引进人力车(1874年)、自行车(1886年);20世纪初引进各种汽车(1901年小轿车、1920年出租汽车、1922年公共汽车与长途汽车)和电车(1906年有轨电车、1914年无轨电车)……
材料三 中国用6年左右的时间跨越了世界铁路发达国家一般用30年的历程,形成了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
(1)材料一中“外轮得行驶长江”是通过什么条约获得的权益?根据材料一,概括外国轮船和铁路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城市交通的特点。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促使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城市交通工具变化的原因。
(3)对比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对材料三中我国交通取得的成就的认识。
【解析】 第(1)问,“外轮得行驶长江”是通过《天津条约》获得的;外国的轮船和铁路进入内地,也使得帝国主义的势力深入到内地,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对中国近代化的交通的出现起了重要的作用。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归纳即可;第二小问,主要从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面临的民族危机等方面分析,此外,国际上的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也要考虑。第(3)问,从近代中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交通业的发展情况进行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 6 -
【答案】 (1)《天津条约》。
影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导致中国在对外战争中失败;客观上便捷了国人的交通出行;同时也刺激了国人救亡图存、创办近代交通的爱国热情。
(2)特点:中西结合,传统与现代并行。
原因:中国此前交通落后;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不断加深,救亡图存意识强化;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逐步发展,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洋务运动、新政等运动的促进;此前西方列强交通工具(火车、轮船)的示范效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发明(内燃机、电)的影响。
(3)实现民族独立,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交通发展的重要前提;实行改革开放,国力迅速增强为交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政府高度重视交通建设,科技不断创新是交通发展的关键因素;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化,不断交流学习是交通发展的外部条件。
- 6 -
相关文档
- 2020版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2021-08-2760页
- 2020高中历史 第4单元第12课 甲午2021-08-275页
-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2021-08-276页
- 2020高中历史 第5单元 第16课 雅典2021-08-273页
- 2020版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2021-08-2738页
- 2020学年度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单元2021-08-275页
- 2020高中历史 专题6 罗斯福新政与2021-08-276页
- 2020秋高中历史专题一梭伦改革一雅2021-08-2716页
- 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272021-08-274页
- 2020学年度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苏联2021-08-27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