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4.00 KB
  • 2021-08-27 发布

历史卷·2019届重庆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2017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秘密★启用前 重庆一中高2019级高二上期半期考试 历史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本卷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周礼·夏官》:“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这反映出 A.周朝社会动荡战争频繁 B.周王室的军队数量庞大 C.天子产格控制诸侯军队 D.分封制下等级秩序森严 ‎2.陕西周原董家窖藏裘卫盉(盉: 酒器),盖内刻有铭文132个字,记载了西周一个名叫矩伯的奴隶主为换取觀见周王的礼器和礼服,分两次付给了裘卫1300亩土地。裘卫把这件事情报告了执政大臣,得到了大臣们的认可,还进行了授田仪式,从而确认了转移土地归属的合法手续。从中可以看出 A.青铜铸刻铭文成为社会风尚 B.商品经济发达,商人地位高 C.原有的社会秩序出现了动摇 D.井田制瓦解,土地买卖频繁 ‎3.先秦有学者主张“不尚贤,使民不争”。与这一主张最为接近的是 A.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B. “尚贤者,天鬼百姓之利,而政事之本也”‎ C.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D. “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 ‎4.据《汉书》记载:“景帝末,(文翁) 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修起学官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为除更徭,高者以补郡县吏,次为学弟力田。……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为之始云”。文翁重教活动 A.标志蜀中私家儒学教育的兴起 B.推动了汉代地方官学的发展 C.体现了王国控制范围日益扩大 D.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5.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是因为撰写的时代与商相隔久远,其内容的真实性常被人怀疑。甲骨文的发现,证明《史记·殷本纪》所载殷王世系是基本可靠的。由此可见 A.没有考古辅证的古籍必有争议 B.考古发现与古籍有互证作用 C.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成熟文字 D.《史记》所载都是真实可靠的 ‎6.谱牒即家谱,是一种记录宗族谱系的书籍。魏晋“人尚谱系之学,家藏谱系之书”,“家之婚姻,必有谱第”,谱学研究成为风尚。导致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魏晋时期 A.重建夏商同宗法制度 B.九品中正制度的推行 C.回家分裂制据的状况 D.佛道传播冲击了儒学 ‎7.唐代诗人白居易主张“立采诗之官,开讽刺之道,察其得失之政,通其上下之情”,强调诗歌在社会生活中成发挥“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积极作用。他的这一思想继承了 A.《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 B.楚辞的浪漫主义风格 C.汉赋的慷慨激昂、文采华丽 D.魏晋文学的抑郁隐逸 ‎8.宋初,一县的最高行政长官称为“知县”或“县令”,其中“知县”全称为“权知某县事”,多以京朝官或大使臣充任。北宋“知县”这一官职的设立体现了 A.天下分裂战乱频仍 B.朝廷分权制衡的原则 C.中央集权得以加强 D.重文轻武的治国策略 ‎9.北宋理学大师张载曾庄严宣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反映出理学家们注重 A.道法自然、修身养性 B.“存天理、灭人欲”‎ C.天人合一、和谐处世 D.社会责任、历史使命 ‎10.“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材料所述机构应为 A.唐代尚书省 B.元朝行中书省 C.明朝都察院 D.清朝军机处 ‎11.“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三五步遍行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这里描述的是 A.戏剧艺术的象征虚拟 B.诗词歌赋对仗工整 C.思想与科技成就显著 D.文人绘商抒信达意 ‎12.顾炎武在《亭林余集》中指出。“士当求实学,凡天文地理兵农水火及一代典章之故,不可不熟究。这反映的精神实质是 A.民贵君轻 B.重农抑商 C.格物致知 D.经世致用 ‎13. 历史上作为基层政区的县有等第之分,案汉主要以户口多寡來划分,唐代分等标准明确为地位、户口和地理条件的综合,明代以缴钱纳粮的数量、事务繁简来分等,清代则以冲(地当要道)、繁(政务纷纭)、疲《赋多逋欠)、难(民刁俗悍、命盗案多)四字考语作为分等方法。县级政区分等方法的发展变化说明 A.北方行政区划发生重大变革 B.划分依据以业绩为重 C.中央政府管理水平不断是高 D.专制皇权的空前强化 ‎14.中国古代科技高作有以“经”为名、采用注经式编写体例的传统,例如《黄帝内经》、《周髀算经》、《神农本草经》等,这反映出古代科技 A.是儒家经典的组成部分 B.注重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C.受到儒家学术方法影响 D.切合生产生活的实用特征 ‎15.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是“承古萌新”,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其“新”的是 A.科学技术,集大成,总结性 B.文学艺术,小说成主流,反封建性 C.哲学思想,进步思潮,民主性 D.西学东渐,西方文化传入,新颖性 ‎16.1757年,乾隆降旨限定广州一口通商,并从乾隆中期开始,清廷相继制定了《防范外夷规条》、《交易章程》等一系列全面约束管制外商活动的正式章程。该政策 A.旨在保护民族工业的发展 B.养成了国民的安自尊大心理 C.客观上迟滞了中国近代化 D.成为近代列强侵华的导火索 ‎17.被称为“东方伽利略”的晚清名臣、开眼看此界的先驱之一徐继畲曾在《赢环志略》里提到:“米利坚合众国之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候之号,不循世袭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这体现作者 A.主张效仿美国建立共和制度 B.全面认识了两方强盛的原因 C.挣脱封建束缚接受西方思想 D.介绍西方制度、走在时代前列 ‎18.右图所示的《遐迩贯珍》是近代中国境内出现的第一个中文期刊,在香港、广州等地发行,对西方近代文明的宣传和介绍,涉猎极其广泛,囊括历史学、文学、地质及地理学、天文学、物理学等领域。它的创办 A.有利于中国人了解西方、传递讯息 ‎ B.是近代“西学东渐”开始兴起的标志 C.为林则徐编举《四洲志》提供翔实资料 D.反映了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向西方学习的愿望 ‎19.1860年前后,“江渐两省绅商士庶从集沪城”,上海人口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加。据统计,1866年上海人口达到70万人,其中英美法租界入口就净增10万人以上。导致上述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上海成为通商口岸 B.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C.民族工商业的兴起 D.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20.19世纪中期,围绕是否采兼西方文化变革救世的问题,洋务派与顽固派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下列对洋务派与顽固派思想主张的认识,最恰当的是 A.“中体西用” B.“殊途同归” C.“志同道合” D.“立宪改良”‎ ‎21.某条的签订后,“法人窥粵,英人效滇,俄人西窥新疆,东窥三省,四夷入侵,各示所欲。”下列属于该条约内容的是 A.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 B.增开天津为商埠 C.“日本臣民得在中国……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D.允许外国公使驻京 ‎22.19世纪后期报刊上诸如《论中西历之所以不同》、《中西饮食异宣说》、《论中西民情不同》、《中西政情之别》一类的文章展见不鲜,中西比较的范围在逐渐护大,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习俗、法律、思想、学术等各个领域。这些现象表明中国知识分子 A.摒弃陈旧腐朽的需家文化 B.改变中体西用的思想观念 C.提倡全而学习西方的文化 D.对西学的了解认识更深入 ‎23.下面四幅地图分别是19世纪七八十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机、五四运动前后以及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学生留学路线示意图。其中符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学生留学路线的是 ‎24.1910年,清政府设立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资政院议员部分由皇帝钦定,部分由选举产生。其职责包括议决国家军政大事、审议财政预算和修订法神等。此次改革表明 A.近代法制在理论和政治上得以确立 B.维新变法最终得到了清王朝认可 C.清政府采取了体现民主精神的举措 D.清王朝加强了君主个人独裁专制 ‎25.下表罗列了民国初年的部分政党。据此可知 名称 创立时间 代表人物 宗旨 中华民国自由党 ‎1912.3‎ 林与乐、谢树华 ‎“维持社会之自由,扫除共和之障碍”‎ 中华民国宪政党 ‎1912.3‎ 伍延芳 ‎“博采民国宪法,确定纯释中华政体”‎ 统一党 ‎1912.3‎ 章太炎、张謇 ‎“巩固全国之统一,促进共和政治”‎ 共和党 ‎1912.5‎ 黎元洪 ‎“防止分裂,便利政务进行,实行共和政治”‎ 国民党 ‎1912.8‎ 孙中山、宋教仁 ‎“促成政治统一,维持国际和平”‎ 民主党 ‎1912.8‎ 梁启起、汤化龙 ‎“搁护法赋自由,调和社会利益”‎ A.白由党是民国时期最早成立的政党 B.民国初年处于政治转型的重要阶段 C.民国初年政党林立,党派纷争激烈 D.辛亥革命确立的共和制度不新完善 ‎26.李大钊论及中国的民主政治时说:“余之抨击孔子,非抨击孔了之本身,乃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抨击孔子,乃押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这表明李大钊 A.能够批判认识儒家传统文化 B.对中国传统文化态度自相矛盾 C.要求全盘否定儒家传统文化 D.已经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27.《中国图民党第一次全同代表大会究言》:“……(十)改良农村组织,增进农人生活。(十一) 制定劳工法,改良劳动者之生活状况,保障劳工团体,并扶助其发展。”这表明中国国民党 A.联合工农阶级,壮大革命力量 B.开展土地革命,实现平均地权 C.主张民主革命,推翻帝国主义 D.发展资本主义,建立经济基础 ‎28.1927年8月,毛泽东提出:“要在湖南形成一师的武装,占据五、大县,形成一定政治基础,发展全省的土地革命,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由此可知,毛泽东 A.萌发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B.最早提出了土地革命的主张 C.意识到建立人民军队的重要性 D.总结了秋收起义失败的教训 ‎29.在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中,毛泽东指出“在我们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矛盾”。这一论断旨在 A.加快实現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B.学习苏联的社会主义道路 C.诉动各阶层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 D.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 ‎30.1952年,教育部对高等院校进行调整,裁撤、合并了一些大学及人文,大量增设了工科专业,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20世纪90年代先后提出高等教育发展的“211工程”“985工程”,2016年教育部又提出建设“双一流”大学。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高校改革都是在大规模经济建设背景下展开 B.高等教育改革适应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C.政治因素是决定高等教育改革中的主要原因 D.培养优秀人才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指导思想 ‎31.袁隆平培育出的杂交水稻为解决粮食短缺问题作出了重大贡献。下列新中国科技成就与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成功培育同时代的是 A.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B.“东方红一号”入造地球卫泉顺利发射 C.每秒亿次运算速度的巨型计算机诞生 D.“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 ‎32.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中称赞“南方谈话”是“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深刻回答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这评价主要是因为南方谈话 A.解决了推进改革深入开展的关键问题 B.正式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C.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建设经验 D.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正式形成 第II卷 (综合题共52分)‎ 本卷共3小题,第33题25分,第34题12分,第35题15分,共计52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我们同样可以发现官僚体制从秦汉起,就成为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制度,正如很多人指出的那样,中国政治的中心可以归结为选举,通过选举制度以及相应的文化,官员选拔的金字塔居然将整个社会來凝结到一起,并且利用选举保证着社会秩序的稳定;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宏观上表现有行政、监察与军事上的三权分立,微观上有相权的分割和每个部门的权限细分,以及与各个部门之间权限的模糊和相互渗透。‎ 一张鸣《中华帝国: 制度的断想》‎ 材料二 1895年,户部奏请“各省挑精壮三成,其余老弱一概裁撒”。甲午战后到戊戌变法前,清政府编练的新式陆军有四支:“定武军”(后改称“新建陆军”)、“自强军”、“武毅军”、“湖北护军营”。新军仿照德国陆军编制,按照德国的训练方法训练军队。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财政困难,大力发展工商实业,以增加税源。1896年,清政府通饬各省设立商务局,1897年创立了中国第一家银行一一中国通商银行。1896年,总理衙门议奏:“兴学诚自强本计,请由各省督抚的拟办法,或既就原有书院量加课程,或另建书院肄习专门,”此后,各省创办了不少新式学堂。1897年,经总理衙门议奏后开设经济特科和岁举专科,以满足对国家对变法人才的需求。‎ ‎——摘编自陈长江《甲午战后至戊戌变法前清政府的改革》‎ 材料三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初期,随着考试院的成立和《公务员考试法》、《公务员任用法》等一系列法规的颁布,公务员制度逐渐形成,这是我国引进西方近代文官制度。建立近代人事管理制度的一次重要尝试。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包括考选制度和铨叙(指按资历或劳绩授官或升迁)制度两大部分,由考试院具体负责管理公务员的考试、任用和铨叙,1935年《公务员任用法》规定:“曾于中华民国有特殊功勋,或致力国民革命十年以上而有功劳者,经证明属实”即可免试任为公务员。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规定,政府公职人员必须加入国民党,重要职住的公务员“应由该管长官督促研究党义,随时介绍入党”,“与党无深切关系,特非所宜”。‎ ‎——摘编自姚琦《论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隋唐官祭选拔制度是怎样“保证社会秩序稳定的”。举例说明北宋时期如何实现“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10分)‎ ‎(2)根据材科二,归纳1895--1898年清政府改革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分析这次改革的主要原因。 (7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制度的特点并作简要评价。(8分)‎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人的现代化是社会整体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思想观念的现代化,是人的现代化的灵魂。有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社会。20世纪初梁启超《新民说》强调:“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责任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 无新政府? 无新国家? 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1923年,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指出:“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考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 结合材料,围绕“人的思想观念的现代化和社会整体现代化的关系”,提出一个观点并运用中国近现代史实加以论证。(要求: 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35.(15分)‎ 材料 冯梦龙(1574-1646),苏州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家富藏书,辑著甚丰,《三言》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短篇小说集的合称。冯梦龙把三部短篇小说集分别取名为“喻世”、“警世”、“醒世”,是要让它们发挥劝喻世人世人、警诚世人、唤醒世人的的作用。小说这种文学体裁为当时一般文人所不齿,冯梦龙则认为小说的社会教育作用大过儒家经典,《三言》内容广泛,从各个角度,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生活面貌和思想感情,表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价值观念,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堪称中国中世纪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凌檬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在《三言》的影响下产生,但其内容远不能与《三言》相比,不过也有一些描写手工业者和商人的作品,颇具时代特色。‎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元明清卷》等 ‎(1)根据材料,概括冯梦龙《三言》小说的主要特点。(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以“三言”为代表的世情小说盛行的历史背景。(8分)‎ ‎1-5:DCCBB 6-10:BACDB 11-15:ADCCA 16-20:CDADB 21-25:CDDCB 26-30:AAACD ‎31-32:BA ‎33.(25分)‎ ‎(1) 隋唐: 科举制打破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扩大政府官史来源,有利于阶层流动;选拔公开公平,緩和社会矛盾;选拨权由地方集中到中央,加强中央集权;提高官吏的素质,有利于统治。(6分)‎ 北宋:以二府三司制为例。设置中书门下负责行政权,枢密院执掌军政权,三司掌管财政权,从而实现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乙制约地方为例。派文官做知州,转运使掌财赋,通判负责监察,从而实现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任一4分)‎ ‎(2)内容:仿照德国编练新式陆军;大力发展工商业;创办莉式学堂,改革科举制度。(3分)‎ 原因:甲午战败,暴露出清王朝旧式军队落后、财政经济困难、近代教育滞后(政府推行改革等要人才) 。(4分)‎ ‎(3)特点: 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形成;受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影响;选拔与考核方式比较完备;重视任用对民国和国民革命有特殊贡献的人;与国民党关系密切。(4分)‎ 评价:是近代人事管理制度的重要尝试,有利于政治稳定,为后世提供借鉴。但是突出国民党一党地位,容易造成政治腐败、专制独裁。(4分)‎ ‎34.(12分)‎ 观点:人的思想观念的现代化推动社会整体走向现代化。‎ 论据: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十一届三中全会,南方讲话等。‎ ‎(评分要求: 准确立意,言之成型,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35.(15分)‎ ‎(1) 特点: 短篇小说集 ‎ 具有很强的社会教化作用;内容题材丰富,反映世俗生活和市民价值观念。(7分)‎ ‎(2)背景: 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社会矛盾激化;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城市繁荣;市民阶层壮大对文化的需求;印刷业的发展;儒家思想的影响;末元话本莫定的基础。 (8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