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8.00 KB
  • 2021-08-27 发布

2018-2019学年江西省南昌市三校(一中、十中、铁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 历史 word版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南昌市三校(一中、十中、铁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 历史试卷 考试时长:100分钟 试卷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 ‎1.学者许倬云在《西周史》中认为:“西周的分封并不只是周人殖民队伍分别占有一片东方的土地,分封制度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领了不同的人群。新封的封国,因其与原居民的揉合,而成为地缘性的政治单位,遂逐渐演变为春秋的列国制度。”该观点认为分封制( )‎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是对东方的殖民活动 C.推动地方融合发展 D.埋下春秋动荡的隐患 ‎2.东汉崔窦曾在《政论》中引用了一句当时流行的俚语:“今典州郡者,自违诏书,纵意出入……州郡记,如霹雳;得诏书,但挂壁。”上述俚语折射出东汉( )‎ A.豪强地主把持政权 B.朝廷权威危机重重 C.察举制度流于形式 D.地方管理效率低下 ‎3.罗马人把法律划分为公法和私法两大类,“法不进家门”的说法盛行,同时又出现了“当儿子成为高级官吏时,可能审判涉及其父的契约事件,惩罚其父的违法行为”等现象。由此可知,罗马公私法的划分导致( )‎ A.公法和私法范畴相互融合 B.家子身分与公民身分对立 C.公民个体相对于家长独立 D.血缘关系与契约关系等同 ‎4.右图为近代漫画家杜宇所作,名为《贪食小犬,死不足惜》。漫画中左下方之手粗壮有力,袖口有“抵制日货”字样;右上方之手细软无力,袖口有“政府”字样;鱼身上有“青岛”字样。该漫画( )‎ A.最有可能出现于国民革命运动北伐之时 B.主要批判巴黎和会不尊中国主权的行径 C.鲜明讽刺了清政府丧权辱国的丑陋嘴脸 D.见证了群众运动下民族觉醒的历史事实 ‎5.有历史学家认为雅典“每个公民都深切地感到城邦不是异己的、外在的实体,而是个人生活和权力在集体环境中的扩张和放大。在这些条件下,个人经历被广泛分享之后不仅未丧失其私人性质,反而扩展了人类个性的新天地,释放出新鲜的集体力量去缔造繁盛的古典希腊文化。”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雅典民主政治中( )‎ A.城邦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B.城邦是公民个人集合体 C.人类个性得到无限扩展 D.个人经历缺乏隐私保护 ‎6.1875年1月30日,法国国民会议以一票的多数通过了大学教师瓦隆提出的政权组织法,间接承认法国为共和国,而当时738名代表中仅有200人赞成民主制。反映了( )‎ A.共和政体的确立艰难曲折 B.民主政治是发展潮流 C.保皇派在斗争中彻底失败 D.法国政体极不完善 ‎7.“在布拉克本,停止运转的织机超过7,000台,几乎有14,000人要靠慈善机关救济,而当地人口总共才21,000人。……全城景况凄惨万分。穷人濒于饿死,各阶层居民都苦于时运不济。”(《泰晤士报》1826年4月4日)材料描述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A、生产资料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 B、早期三大工人运动 C、资本主义制度弊端的暴露 D、马克思主义诞生 ‎8.“比较”是历史学习、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下表中①②③中对应正确的是( )‎ 文件 产生背景 主要内容 历史地位或评价 ‎《共同纲领》‎ ‎①‎ 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 具有临时宪法性质 ‎1954年宪法 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全面展开 ‎②‎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982年宪法 改革开放,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规定我国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确定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 ‎③‎ A.①新中国成立后②规定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B.①解放战争胜利发展②正式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C.①解放战争胜利发展②正式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D.①三大战役胜利②规定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9.1964—1978年,国家在川贵、云、陕、甘、宁、青等中西部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设施建设,新建了1100多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沿海一些工业企业也搬迁到西部和西北地区,这就是“三线建设”。“三线建设”旨在( )‎ A.改变旧有工业布局 B.加快发展内地经济 C.备战应对国际局势 D.创新科技调整经济 ‎10.《大博弈:全球政治觉醒对美国的挑战》一书认为,北约关注阿富汗战争打击所谓的“恐怖主义”,但北约不是为阿富汗这样的国家而设计的;并进而认定“我们面对一个新世界,用的却是并非为这个世界而设的体制。”上述观点旨在反思( )‎ A.两极格局 B.国际恐怖主义 C.国际政治旧秩序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1.明清时期我国城市化出现“离心现象”——在其它国家,城市人口比重愈来愈高,也愈来愈集中,小城市变大,大城市变得更大;但在中国,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小农经济的发展 B.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C.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 D.新航路开辟 ‎12.1883年卡尔建立了奔驰汽车公司,1890年哥德利普建立起戴姆勒汽车公司。后为了生存,合并成立戴姆勒一奔驰汽车公司,铸就了名扬世界的品牌——梅赛德斯一奔驰。这反映了( )‎ A.企业组织形式发生变化 B.生产集中会改变企业命运 C.汽车工业成为主导产业 D.垄断组织促进生产力发展 ‎13.有学者指出:事实上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从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下列史实中,最能佐证材料观点的是( )‎ A.发动农业合作化运动 B.“大跃进”运动的掀起 C.确立了人民公社体制 D.农业生产责任制萌发 ‎14.晚清时期的革命刊物《湖北学生界》有一篇文章宣扬说,西装之精神在于发奋踔厉,雄武刚健,有独立之气象,无奴隶之根性,穿了它可振工艺,可善外交,可以强兵强种云云。下列对于该文章的观点分析正确的有( )‎ ‎①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西方文明的向往 ②对西装的作用有夸大之嫌 ‎③反映了革命党人挽救民族危机的迫切心情 ④凸显了服饰的社会功能 A.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5.下表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 世纪末英国经济霸权的更迭演变过程。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英国( )‎ 崛起中的霸权 ‎1789-1815‎ 霸权的胜利 ‎1815-1850‎ 霸权的成熟 ‎1850-1873‎ 衰落的霸权 ‎1873-1897‎ A.在崛起阶段奠定了世界科技中心地位 B.在胜利阶段加强了世界经济中心地位 C.在成熟阶段大力推行了自由主义政策 D.在衰落阶段经济的发展速度徘徊不前 ‎16.在1981年底以前最早创办的48家合资企业中,属于华侨、华裔、港澳华商投资的共28家,占60%。香港、新加坡和其他城市的华人实业界和金融界人士与中国合办的合营企业所取得的成功,引起西方企业家们的注意。这一现象从侧面反映出( )‎ A.实施经济特区战略十分科学 B.单一的公有制开始发生改变 C.西方企业错失投资中国机遇 D.海外华侨推动改革开放启动 ‎17.美国人卡尔·德格勒曾指出,胡佛与罗斯福“都认为大企业需要控制,他们有个时候曾经都相信企业与政府间的合作是实现这种控制的最佳途径”,“他们认为做某些事情来对付经济危机是政府的责任”……胡佛“是打破政府(对经济)漠不关心和软弱无力的习俗的第一人”。据此可知,卡尔·德格勒认为胡佛改革( )‎ A.为罗斯福新政提供借鉴 B.以有限干预经济应对危机 C.坚持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D.无法应对经济危机的冲击 ‎18.英国学者李约瑟(1900-1995)曾说:“也许,最现代化的‘欧洲’的自然科学理论基础应归功于庄周、周敦颐、朱熹等人的贡献,要比世人至今所认识到的更多。”如庄子“通天下一气耳”,周敦颐通过《太极图说》等阐发宇宙的本原。李约瑟肯定的中华文化基本精神的内涵是( )‎ A.人文精神 B.多元包容 C.整体思维 D.格物致知 ‎19.马丁·路德说:“世俗的权利受上帝委托惩治奸邪、保护善良。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世界中执行他的职权,不要加以任何限制。不论任何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女、修士,世俗权利都有权管他。”这一主张( )‎ A.宣传了平等自由的原则 B.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力 C.否定了君权神授 D.代表了广大民众的利益 ‎20.先秦某位思想家谈到人性时指出:“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该思想家还提倡( )‎ A.事异则备变 B.无为而治 C.仁政 D.制天命而用之 ‎21.1783年剑桥大学学监约翰·米歇尔在《伦敦皇家学会哲学学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出:“一个质量足够大,并且足够紧致的恒星可能具有如此强大的引力场,以至于连光线都不能逃逸,任何从恒星表面发出的光,还没到达非常远的距离即被恒星的引力吸引拉拽回来。”这被现代物理学家称作黑洞。约翰·米歇尔的这篇文章( )‎ A.推动了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 B.从引力论预言出宇宙的黑洞 C.科学回答了时空的本质属性 D.建构了现代物理学理论基础 ‎22.右图为商务印书馆1978年12月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一个词条。它反映出当时( )‎ A.对“大跃进”运动有了客观认识 B.“拨乱反正”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C.“左”倾思想影响依然比较严重 D.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3.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在给胡适的回信中说:“中国近来产业发达,人口集中,白话文完全是应这个需要而发生而存在的。适之等若在三十年前提倡白话文,只需章行严一篇文章便驳得烟消灰灭。此时章行严的崇论宏议有谁肯听?”据此可知,陈独秀认为( )‎ A.白话文运动的兴起有其历史必然性 B.文学革命是思想解放运动的工具 C.文学革命推动了文化的传播与普及 D.白话文运动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24.学者朱维之在《外国文学史》中说,“他们反对文学反映客观现实生活,反对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强调表现人对周围世界的主观感受,热衷于揭示人的内心世界和潜意识活动”。材料中“他们”创作的文学作品属于( )‎ A.古典主义流派 B.现实主义流派 C.浪漫主义流派 D.现代主义流派 二、材料解析题(共3小题,第25题20分,第26题16分,第27题16分,共52分)‎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17世纪中叶,欧洲出现了以法律条约为基础的新型国家平等关系秩序。然而这一新的国家秩序在殖民主义和资本主义的驱动下,又形成了向外扩张的“世界国家秩序”。西方将暴力强权贯注到条约形式之中,用有悖于国家主权原则的条约制度,不断将更多的国家纳入新的“世界国家秩序”之中。18世纪末英国商人和政府开始谋划与中国建立条约关系;1816年带着“将公司贸易建立于安全、稳固和平等的基础上”‎ 的使命来到中国的英国代表阿美士德却连嘉庆的面都没有见到便被送回。此时英帝国开始放弃长期实行的和平协商方式,用武力与中国建立条约制度的舆论在鸦片战争爆发之前已普遍形成。‎ ‎——摘编自王建朗《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 材料二:英国人这样描述清政府早期对条约的态度:“中国代表们并不细加审查,一览即了。”因为条约在清政府看来,通商权利原本就符合施之(夷狄)以恩惠的羁縻之道。60年代后,英、美等国分头向清政府递交一项声明,对各省执行条约的状况表示不满,并向清政府提出警告。1864年,清政府刊印《万国公法》,对此李鸿章认为为民族挽回权益计,遵守与应用《万国公法》应成为时代之必需。1884年,总理衙门表示:“惟我中国办事,均系十分遵约,依本万国公法而行。”至20世纪初,驻俄公使明确提出效法日本,改革内政,以修改约章。‎ ‎——摘编自王建朗《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 ‎(1)根据材料一,归纳西方“世界国际秩序”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中期英国将中国纳入“世界国际秩序”的历史背景。(1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待近代条约态度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变化做出简要评价。(6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物流虽然是一个现代概念,但早在先秦时期,中国就存在传统的物流活动。‎ 材料一 《左传》记载,奚仲担任夏朝的“车正”官职,主管战车、运输车的制造、保管和使用,是我国官办物流运输最早的记载。秦汉时期已有成熟的快递网络,当时用车快递叫“传”,用马速递称“驿”,传递文书的机构多称“驿置”。秦汉创立了漕运,秦始皇征服百越时,开凿灵渠,方便军粮漕运。由于大运河的开凿,隋代水路快递更为突出。唐代驿站的设置已经达到了辽东。宋代,陕西粮食由惠民河转汴河入京,江淮粮食由淮水转汴水入京,山东粮食由五丈河入京。元朝初年,设京畿都漕运司、江淮都漕运司,秩正三品。明代通过运河和近海航运,将江南粮食经海路到海河,至京师。明代设漕运府总兵官、总督,设立漕运衙门。清代漕运管理职责上分明,正式将漕运总督纳入官制。‎ ‎——摘编自赵志浩《中国古代物流业的发展与模式》‎ 材料二 随着通商口岸的开放,中国传统的物流方式不能满足商品与物资的流通。轮船招商局的设立开中国股份制公司的先河,打破了外国资本主义轮船运输势力对中国的垄断,是中国传统物流向近代物流转变的里程碑事件。1903年清政府成立了工商经济管理专门机构——商部,次年又专门成立了邮传部,统管全国航运、铁路、道路、邮政等事业。清末以来,‎ 形成了由破产农民与手工业者为主体的近代劳动力市场,为物流这种劳动密集型行业提供了充足的廉价劳动力。‎ ‎——摘编自贾杉《中国近代物流业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物流业发展的基本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物流业发展的积极作用。(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近代物流业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6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春秋时,孔子对西周礼乐文明进行多方面阐述,形成了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战国时,一大批思想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汉武帝独尊儒术,确立儒学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正统地位。魏晋玄学,唐朝佛学繁荣,传统儒学受到挑战,也促进了儒学的创新和发展。到了宋代,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形成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派——理学。宋元时期,科技、史学、文化、艺术高度繁荣。明清之际,个性解放的思想出现。清初,君主专制高度发展,文字狱愈演愈烈,禁锢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摘编自冯天瑜《中国文化史》‎ 材料二 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以改造国民性为主要目的的新文化运动。他们认为,国民性的改造归根到底是革除旧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建立新的与共和制度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其根本之点就在于重视“人的价值”、树立“独立人格”。为此,他们喊出三个响亮的口号:个性主义、科学、民主。新文化运动中,他们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批判“吃人礼教”,提出要“以科学和人权并重”。中国文化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大体实现了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变。‎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期传统文化向近代转变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10分)‎ 南昌市三校(一中、十中、铁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 历史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C B C D B B A B C C C B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D D C A A C B D B C A D 二、材料解析题(共3小题,第25题20分,第26题16分,第27题16分,共计52)‎ ‎25.(20分)‎ ‎(1)特征:以欧洲强国之间相对平等、尊重主权的国家关系为基础;在对欧洲对外不断殖民扩张过程中形成;以战争和不平等条约作为秩序的维系手段;世界国际秩序伴随着强国力量对比与殖民扩张加剧处于不断调整变化中。(6分)‎ 背景:工业革命对市场的需求急剧扩大(英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工业优势形成后自由贸易思潮的推动;英国与中国和平协商市场开放的失败,英国对华贸易逆差局面未能改变;英国以印度为中心的亚洲殖民体系的初步形成;中国传统朝贡体系(华夷秩序)与西方“世界国际秩序”的内在冲突;清王朝走向衰落。(8分)‎ ‎(2)变化:从因对国际法的无知而漠视条约到有意识遵守、利用国际条约再到谋求修改不平等条约。(2分)‎ 评价:清政府对近代条约由漠视、遵守到合理利用,一方面是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反映,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加深的见证。另一方面也使中国被动融入世界,客观上推动了中国对外关系的近代化和中国社会的进步。(4分)‎ ‎26.(16分)‎ ‎(1)特点:起源早,历史悠久;以粮食和军事物资运输为主;政府主导,以政治、军事功能为主;管理呈现专业化倾向;水陆并用。(每点2分,答3点即给满分,总分不超过6分)‎ 积极作用: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统治;对后世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借鉴。(每点2分,答2点即给满分,总分不超过4分)‎ ‎(2)传统物流弊端显露,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西方列强入侵,近代物流思想和管理制度传入;近代交通运输业发展;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思潮推动(洋务运动、清末新政等改革运动的推动);自然经济逐渐瓦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每点2分,6分)‎ ‎27.(16分)‎ ‎(1)特点:传承性,从春秋战国到明清时期,儒家思想贯穿始终。多样性,古代传统文化领域广阔,有思想、文学、艺术、科技等。包容性,传统文化在历史上不断吸收其他文化,形成新的文化成果。本土性,传统文化根植于中国传统社会。重伦理,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注重人伦秩序。(6分) ‎ ‎(2)表现:由维护封建礼教转变为批判礼教;由压抑人的个性转变为重视人的个性;由为专制统治服务转变为适应民主政治;由重等级秩序转变为重自由平等。(6分)原因:民族危机的严重;北洋军阀统治下政治黑暗;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国思想的传播;民族资本主义的进-步发展;西方思想的传播,冲击了国人的思想。(4分)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