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82 KB
  • 2021-08-27 发布

2017年秋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三课后作业:第5单元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基础达标]‎ ‎1.下列内容中属于三民主义的思想渊源的有(  )‎ ‎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 ②中国传统思想 ③进化论思想 ④“单税社会主义”思想 ⑤马克思的《资本论》‎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2.从理论上解决了当时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问题的是孙中山的(  )‎ A.民族主义 B.民主主义 C.民权主义 D.民生主义 ‎3.中华民国国歌唱道:“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建大同……”这里所说的“吾党所宗”的核心是(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4.1912年2月15日,即清帝宣布退位三天后,孙中山率临时政府文武官员赴明孝陵,祭奠明太祖朱元璋。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孙中山革命思想中的(  )‎ A.民族主义思想 B.民权主义思想 C.民生主义思想 D.实业救国思想 ‎5.1905年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其中民生主义的核心内涵是(  )‎ A.扶助农工 B.平均地权 C.推翻清政府统治 D.反对帝国主义 ‎6.据台湾《联合报》报道,有83%的台湾民众认为孙中山是“中华民国”的“国父”。这主要是基于孙中山(  )‎ A.发动和指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 B.为维护民主共和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 C.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 D.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7.孙中山在新三民主义纲领中提出“平均地权”“节制资本”的主张。该主张(  )‎ A.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B.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内容一致 C.体现了对劳动阶级的关注 D.反映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 ‎8.(2016·广东学业水平考试)1924年召开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宣言,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对此发挥最主要作用的国民党领导人是(  )‎ A.孙中山 B.宋教仁 C.蒋介石 D.陈独秀 ‎9.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 A.都代表工农群众的利益 B.《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C.新三民主义 D.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 ‎10.(2016·山东学业水平考试)1924年,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  )‎ A.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B.推动了中华民国的建立 C.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D.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能力提升]‎ ‎11.“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是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其中的“驱除鞑虏”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 A.发展资本主义 B.推翻专制统治 C.建立民主政治 D.实现民族独立 ‎12.文学家沙汀在回忆故乡——川西北的绵阳在辛亥革命后服装的变化时说:“那时,大家把辛亥革命称为光复,意思是兴汉灭清。男的一般装束是用黑绫子、黑纱帕包头,后头吊半截,说是给崇祯皇帝(明朝末代皇帝)戴孝。”这作为个案可以反映(  )‎ A.民族主义被民众狭隘理解 B.民权主义获得广泛认同 C.民众的审美情趣发生变化 D.民生主义最为当时所需 ‎13.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现代文明国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题,实较种族政治两大问题同一重要。我国虽因工商业尚未发达,而社会纠纷不多,但为未雨绸缪计,不可不杜渐防微,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欲解决社会问题,则平均地权之方法,乃实行之第一步。”由此可见(  )‎ A.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 B.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民生主义更重要 C.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 D.实现民生主义先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14.国民党一大召开前夕,孙中山向记者表示:“吾人已对美、英、法或其他列强之协助丧失希望,唯一对南方表现诚意的国家是苏俄……只要他们愿意协助我们推翻北京,我并不在乎他们是否民主呢!”孙中山认为(  )‎ A.联俄是进行革命的现实需要 B.苏俄并未表现出应有的诚意 C.欧美列强是中国革命的最大障碍 D.应该选择民主国家作为合作对象 ‎15.1925年,《纽约时报》特派记者警告说:“激进党”(指国民党)决心废除“所有外国特殊地位、特权和治外法权。”据此可知当时国民党“激进”的表现是(  )‎ A.重新解释民族主义 B.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C.彻底实现民生主义 D.极力破坏国共合作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材料二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材料三 在《遗嘱》中,孙中山总结数十年的革命经验:“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他指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 ‎ ‎ ‎(2)材料二体现的是三民主义的哪一目标?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制定的宪法是什么?该宪法确立了怎样的资产阶级政体?‎ ‎ ‎ ‎ ‎ ‎(3)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晚年的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孙中山晚年思想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 ‎ ‎ 答案精析 训练25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1.C [本题主要考查孙中山民主思想的渊源,所给选项都符合题意。]‎ ‎2.C [民权主义是指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解决了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 ‎3.C ‎4.A [清帝退位后,孙中山率官员祭奠明太祖,反映了孙中山“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思想,即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 ‎5.B [材料要求回答民生主义的核心。A项是新三民主义民生主义的内容;C项是民权主义;D项是民族主义;故B项正确。]‎ ‎6.A ‎7.C [孙中山在新三民主义中加入了“节制资本”的内容,其目的在于联合劳动阶级进行革命。故C项最符合题意。]‎ ‎8.A [1924年孙中山在国民党一大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故A项正确。]‎ ‎9.C ‎10.C [新三民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这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故C项正确。]‎ ‎11.B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是要推翻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 ‎12.A [关键信息:“光复”“兴汉灭清”“给崇祯皇帝戴孝”,表明当时民众的革命观是排满革命。B、C、D三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 ‎13.C ‎14.A [由材料中“唯一对南方表现诚意的国家是苏俄”可排除B项;由“只要……‎ 我并不在乎他们是否民主呢”可排除D项;C项有一定难度,孙中山只是对欧美列强失望,并没有认识到其是中国革命的最大障碍。]‎ ‎15.A ‎16.(1)民族革命是指推翻以满洲贵族为首的清政府。政治革命是指推翻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实行民权主义,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社会革命是指实行民生主义,消除贫富不均。‎ ‎(2)体现的是民权主义;制定的宪法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3)变化: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变化的原因: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屡次失败;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中共和共产国际的帮助。‎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