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9.00 KB
  • 2021-08-27 发布

历史卷·2018届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b卷)(解析版)

  • 3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6-2017学年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B卷)‎ ‎ ‎ 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如图是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该图案所反映的抗日斗争(  )‎ A.由国民党爱国将领冯玉祥亲自指挥 B.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C.多次击退日军进攻迫使日军三易主帅 D.消灭大量日军取得抗战以来最大胜利 ‎2.近现代中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重大变迁,以下各项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吸收西方服饰的长处改良旗袍 ②土葬开始向火葬改革 ‎③国人自行设计第一艘轮船建成 ④国人自办有线电报开始。‎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③④①② D.③②①④‎ ‎3.历史学家牛军认为:“新的对外政策的出发点是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其特点是通过在周边地区建立集体和平秩序和扩大和平地区,争取在中国与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形成安全缓冲地带。 ”这一“新的对外政策”最早提出是在(  )‎ A.1953年 B.1954年 C.1955年 D.1956年 ‎4.如图为新中国某历史时期工农业总产值变化图,从中可以看出(  )‎ A.“一五”计划开局之年农业总产值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B.“三大改造”期间的工业总产值始终不及农业总产值 C.“大跃进”、“人民公社化”使农业总产值进一步下降 D.20世纪50年代我国国民经济呈现持续健康发展趋势 ‎5.2007年度“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某著名科学家的颁奖词中写道:“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这位科学家是(  )‎ A.钱学森 B.袁隆平 C.吴阶平 D.华罗庚 ‎6.1978年至1992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重要法律230多部。其中主要包括1982年《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这一立法高峰的出现(  )‎ A.为社会主义民主初步建立奠定法律基础 B.是认真吸取文化大革命历史教训的结果 C.说明我国进入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新时代 D.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完善 ‎7.历史学家指出,“在罗马法中很普遍的一个观点是:虽然奴隶制度是一种合法的社会制度,但它是和‘本性’相矛盾的”。材料中的“本性”指的是(  )‎ A.自然法精神 B.自然的人性 C.公民的参政意识 D.理性精神 ‎8.18世纪伟大诗人蒲柏这样评价牛顿,“以他在研究自然、古物和圣经中的勤奋、聪明和虔诚,他依据自己的哲学证明了至尊上帝的万能,并以其个人的方式表述了福音书的简明至理。人们为此欣喜:人类历史上曾出现如此辉煌的荣耀。”该诗人认为牛顿的最大贡献是(  )‎ ‎①牛顿运动三定律 ②万有引力定律 ‎③证明上帝的万能 ④证明《圣经》的正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卢梭主张教育目的是培养自然人。他反对封建教育戕害、轻视儿童,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这反映了卢梭的思想主张是(  )‎ A.社会契约论 B.主权在民说 C.天赋人权说 D.人生而自由 ‎10.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或战舰。不得与他州或外国缔结协定或盟约”。这说明(  )‎ A.联邦政府与地方各州是上下级关系 B.美国形成了典型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C.联邦政府成为地方各州的中央政府 D.地方各州失去自治权不能保持独立 ‎11.某同学采用图表法学习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如图),其中▲处最合理的应该是(  )‎ A.国际交流 B.蒸汽动力 C.关税保护 D.火车轮船 ‎12.如图为一幅20世纪30年代某一年的欧洲形势图。以下所列历史事件发生在这一年之前的是(  )‎ A.英法策划慕尼黑阴谋 B.英法苏构建欧洲集体安全落空 C.英法推行“不干涉”政策 D.苏德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3.1936年罗斯福说,“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据此说明这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有助于(  )‎ ‎①克服经济大危机 ‎ ‎②巩固美元中心地位 ‎③遏制法西斯势力 ‎ ‎④进入“新经济”时代。‎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4.二战中某次国际会议公报说,“关于我们的陆军和空军要从东边、西边、北边和南边向德国心脏发动的新的更加强有力的打击的时间、规模和协作,都已商得完全同意,并已详细拟定计划。”该会议是(  )‎ A.开罗会议 B.德黑兰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波茨坦会议 ‎15.1947年,英、法、苏三国商讨参加马歇尔计划事宜。苏联提出援助应建立在各国分别提出要求的基础上,反对联合的欧洲援助计划。英法不同意。苏联退出会议。对这一史实解读正确的是(  )‎ A.马歇尔计划促进了欧洲各国的经济复苏与发展 B.马歇尔计划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欧洲一体化进程 C.苏联担心受到美国经济控制而退出马歇尔计划 D.社会主义国家一开始就被马歇尔计划排除在外 ‎16.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认为:“历史学家的任务是揭示人类作为有理性的活动者的活动及其规律,并追问他们为何这样做。”希罗多德在此强调的是(  )‎ A.历史研究要客观公正 B.历史研究需寻根究底 C.历史研究应寻找真相 D.历史研究的史鉴功能 ‎17.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指出:“没有人可以想象一个存在于没有时间与空间的世界中的物体,因此他强调没有时间与空间,经验就是不可能的,这两者先于一切”。 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 A.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与知识来源于人的经验 B.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与知识来源于人的理性 C.知识是人类同时透过感官与理性而得到的 D.知识是人类运用自己的理智进行独立思考 ‎18.1834年,英国颁布《济贫法修正案》,严格限制受助范围和资格,规定穷人不得无条件接受施舍,而要以相应劳动来换取。这说明该法案(  )‎ ‎①有助于建立社会福利制度 ‎ ‎②为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③使无产阶级地位大大提高 ‎ ‎④为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提供自由劳动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有学者认为,列宁在领导十月革命过程中能够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革命问题。下列属于列宁“创造性”的是(  )‎ ‎①提出落后的俄国可以首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②提出俄国革命要取得胜利需分两步进行 ‎③提出俄国可以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 ‎④提出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策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某条约有如下规定:“缔约各方应个别或集体地保证按照以下条款的规定,德国和比利时、德国和法国间边界领土维持现状,按照1919年6月28日凡尔赛和约所规定的上述边界不受侵犯,以及上述条约……关于非武装区的规定得到遵守。”该条约(  )‎ A.使法国的安全得到真正的保障 B.从根本上解决了法德之间矛盾 C.使德国立即成为世界政治大国 D.减弱了苏联对西方国家的信任 ‎21.孟子说,“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这表明孟子(  )‎ A.将孔子的政治主张发展为仁政 B.主张良知良能是人的本性 C.以儒家伦理道德纲常约束社会 D.将儒家思想哲学化体系化 ‎22.司马迁在《史记》中提到,西汉时期“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条件相对优越 B.黄河治理不够到位 C.耕作方式比较落后 D.重农抑商政策推行 ‎23.西汉时期司法审判时,是以儒家思想为断狱的指导思想,要求司法官吏在审判案件的时候,用儒家经典,特别是《春秋》作为分析案情、认定犯罪的根据。又称“引经断狱”。由此可见(  )‎ A.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 B.西汉时期的司法程序已经相当完善 C.《春秋》是司法审判唯一依据 D.儒家思想逐渐渗透到司法审判领域 ‎24.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直接封拜官职,因心怯,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 A.分散相权加强了君权 B.对皇权形成一定制约 C.促使行政决策民主化 D.提高了政府办事效率 ‎25.近代著名美术家、艺术教育家陈衡恪先生在论及中国古代某一画派时,认为该画派的风格是“不在画中考究艺术上之功夫,必须于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据此判断他评论的是(  )‎ A.山水画 B.花鸟画 C.人物画 D.文人画 ‎26.1886年8月7日《纽约时报》发表文章,对上海租界作了如下描述:“租界之内,三国(指英、美、法)享有独立的行政权力。美国和英国的租界联合起来,成立了类似于市政府的工部局,还有由纳税人选举产生的议会。法租界则有法国人建立的公董局。世界上很少有城市的市政管理像上海这样运转良好。”这说明上海租界的市政管理体制(  )‎ A.全盘照搬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 B.直接推动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 C.客观上推动上海城市的现代化 D.保证上海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 ‎27.据统计,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的平均年增长率为15%.出现这一现象因素不包括(  )‎ A.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实业救国”的推动 D.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28.李泽厚在论述近代某思想家时说,“与康有为有所不同……表现在(其)愤怒呼号中的,是对革命的相望和民主的渴求,这也正是改良派左翼激进派的特色所在。”这位近代思想家是(  )‎ A.梁启超 B.严复 C.谭嗣同 D.陈独秀 ‎29.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指出,“恰好这时候,西力东渐(即西学东渐),和西洋人的社会渐渐地接触多了,关系密了;始而认识它的社会,和我们的组织不同;继而认识它的那种组织,我们实在不得不仿效。”这种“仿效”开始于(  )‎ A.洋务运动 B.维新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30.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说:“长沙近郊菜园农民进城卖菜,老被警察欺负。现在,农民可找到武器了,这武器就是三民主义。当警察打骂卖菜农民时,农民便立即抬出三民主义以相抵制,警察没有话说。”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发生于下列哪一时期(  )‎ A.五四运动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土地革命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 ‎ 二、非选择题:(共2题每题20分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洋务派和顽固派最激烈的论争共有三次:第一次是1867年(同治六年),围绕着同文馆培养洋务人才,应否招收正途出身学员问题的论争;第二次是1874年(同治十三年),围绕着设厂制造船炮机器和筹备海防的论争;第三次是1883年(光绪八年)开始的围绕着建筑铁路问题的论争6‎ 材料二维新派把西方进化论与中国传统《公羊》三世变易说会通起来,有力地批判了顽固派的社会不变论。他们认为社会历史的进化、更新是社会发展的原理:“夫物新则壮,旧则老;新则鲜,旧则腐;新则活,旧则板;新则通,旧则滞;物之理也。”‎ 材料三进步知识分子团结在《新青年》周围,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从政治观点、学术思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等方面向封建复古势力进行猛烈的冲击。他们集中打击作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思想基础的孔子学说,掀起“打倒孔家店”的潮流。‎ 材料四自今人视之,倡导新文化的人们对中西文化的比较未必算得上百分之百的正确,而存在着明显的偏向……但他们代表那个时候最进步的认识。‎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洋务派和顽固派之间论争的关键在哪里?‎ ‎(2)四则材料中的洋务派、维新派、新文化运动的知识分子在对待“西学”上分别是怎样的态度?各有什么样的行动?‎ ‎(3)简要分析其在“西学”这一追求过程中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32.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多年前, 欧洲兴起中国文化热。在宗教的欧洲,人的心灵是神的奴隶,人们以为心中如果没有上帝,便有罪恶感。然而,中国儒家文化中的无神论和理性主义,让欧洲人看到了一个不信仰上帝的国度,人民有着积极向上和快乐的心灵。这促进了理性主义哲学的思考。儒家文化中君为轻,民为重,民心决定政权的思想, 成为民主思想的源头。当时的欧洲, 国家主要由皇权和贵族统治,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 更没有参与政治的权利, 欧洲人对中国通过公开考试在平民中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 极为椎崇。‎ 材料二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 ‎﹣﹣康德 材料三(启蒙 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1)依据材料一,‎ ‎ 概括指出中国文化中可供欧洲人借鉴的元素。并进一步分析200多年前欧洲中国文化热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的含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指出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的变化。‎ ‎ ‎ ‎2016-2017学年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B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如图是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该图案所反映的抗日斗争(  )‎ A.由国民党爱国将领冯玉祥亲自指挥 B.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C.多次击退日军进攻迫使日军三易主帅 D.消灭大量日军取得抗战以来最大胜利 ‎【考点】抗日战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一二八事变中的淞沪抗战,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要区分1932年的淞沪抗战和1937年的淞沪会战.‎ ‎【解答】根据题干材料“1932年”“十九路军”可知这是一二八事变中国民党十九路军抗击日军侵略,多次击退日军进攻迫使日军三易主帅,故C项正确;‎ 十九路军在1930年的中原大战,助蒋介石击败冯玉祥及阎锡山,番号改为十九路军,由蒋光鼐为总指挥,蔡廷锴为军长.故A项错误;‎ 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是1937年的淞沪会战,故B项错误;‎ 消灭大量日军取得抗战以来最大胜利的是台儿庄战役,故D项错误.‎ 故选C.‎ ‎ ‎ ‎2.近现代中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重大变迁,以下各项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吸收西方服饰的长处改良旗袍 ②土葬开始向火葬改革 ‎③国人自行设计第一艘轮船建成 ④国人自办有线电报开始。‎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③④①② D.③②①④‎ ‎【考点】近现代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分析】本题考查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重大变迁.需要对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重大变迁史实的时间的识记.‎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旗袍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土葬开始向火葬改革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人自行设计第一艘轮船建成是1865年;国人自办有线电报开始是1877年,因此先后顺序是③④①②,故C项正确.‎ 故选C.‎ ‎ ‎ ‎3.历史学家牛军认为:“新的对外政策的出发点是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其特点是通过在周边地区建立集体和平秩序和扩大和平地区,争取在中国与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形成安全缓冲地带。 ”这一“新的对外政策”最早提出是在(  )‎ A.1953年 B.1954年 C.1955年 D.1956年 ‎【考点】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需要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时间、背景和内容,解题时注意抓住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 ‎【解答】注意限定信息“最早” ,根据题干中“新的对外政策的出发点是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其特点是通过在周边地区建立集体和平秩序和扩大和平地区,争取在中国与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形成安全缓冲地带”,结合所学可知,该新的对外政策实施背景为新中国建立初期,国际形势是以美苏冷战为背景下的美国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的政策.在这样的国际形势下,新中国积极同邻国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1953年12月,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其内容为“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即符合建国初期“新的外交政策”的意图.因此时间是1953年,故A项正确.‎ BCD三项不符合“最早”,应排除.‎ 故选A.‎ ‎ ‎ ‎4.如图为新中国某历史时期工农业总产值变化图,从中可以看出(  )‎ A.“一五”计划开局之年农业总产值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B.“三大改造”期间的工业总产值始终不及农业总产值 C.“大跃进”、“人民公社化”使农业总产值进一步下降 D.20世纪50年代我国国民经济呈现持续健康发展趋势 ‎【考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超越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群众觉悟的思想水平,不切合实际,搞平均主义,实际了损害了广大群众的利益,最终造成生产混乱、生产力水平下降,破坏了国民经济,人民生活十分困苦.它实际是大跃进在农村的翻版和扩大.‎ ‎【解答】“一五”计划是1953年开始的,农业总产值并未呈现明显下降趋势,故A错误;‎ B错在“始终”,排除;‎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是在1958年,农业总产值进一步下降,故C正确;‎ D错在“持续健康”,排除.‎ 故选C.‎ ‎ ‎ ‎5.2007年度“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某著名科学家的颁奖词中写道:“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这位科学家是(  )‎ A.钱学森 B.袁隆平 C.吴阶平 D.华罗庚 ‎【考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成就.‎ ‎【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科学技术.需要掌握钱学森的经历和科学成就.解题时注意抓住关键信息“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结合钱学森的经历和科学成就解答即可.‎ ‎【解答】依据题干“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可知,此人是钱学森,结合所学可知,钱学森1950年开始争取离美回国,历经5年回到祖国,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研制的技术领导,故A项正确.袁隆平是我国的杂交水稻专家,与航天无关,故B项错误.‎ 吴阶平是我国泌尿科专家,与航天无关,故C项错误.‎ 华罗庚是我国数学科学家,与航天无关,故D项错误.‎ 故选A.‎ ‎ ‎ ‎6.1978年至1992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重要法律230多部。其中主要包括1982年《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这一立法高峰的出现(  )‎ A.为社会主义民主初步建立奠定法律基础 B.是认真吸取文化大革命历史教训的结果 C.说明我国进入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新时代 D.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完善 ‎【考点】现代民主与法制建设.‎ ‎【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需要掌握改革开放以来新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的成就和意义,解题时注意抓住题干时间“1978年至1992年”,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 ‎【解答】由材料时间“1978年至1992年”可知,这是发生改革开放以后对民主制度的重建和完善,主要是吸取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破坏的教训,使中国建立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故B项正确.‎ 为社会主义民主初步建立奠定法律基础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故A项错误.‎ 依法治国战略是在1995年提出,故C项错误.‎ D项错在“已经完善”,应排除.‎ 故选B.‎ ‎ ‎ ‎7.历史学家指出,“在罗马法中很普遍的一个观点是:虽然奴隶制度是一种合法的社会制度,但它是和‘本性’相矛盾的”。材料中的“本性”指的是(  )‎ A.自然法精神 B.自然的人性 C.公民的参政意识 D.理性精神 ‎【考点】罗马法.‎ ‎【分析】本题考查古罗马法的相关知识.本题材料设置难度较大,结合所学知识正确解读材料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结合所学在可知,作为罗马法基础的自然法思想,肯定包括奴隶在内的所有人都是自由平等的;但现实社会中,古罗马的奴隶是没有人身自由的.据此依据材料“虽然奴隶制度是一种合法的社会制度,但它是和‘本性’相矛盾的”可知“本性”指的是自然法精神.故A正确.‎ B属于无关项.故排除.‎ CD与雅典人文主义精神有关,故排除.‎ 故选A.‎ ‎ ‎ ‎8.18世纪伟大诗人蒲柏这样评价牛顿,“以他在研究自然、古物和圣经中的勤奋、聪明和虔诚,他依据自己的哲学证明了至尊上帝的万能,并以其个人的方式表述了福音书的简明至理。人们为此欣喜:人类历史上曾出现如此辉煌的荣耀。”该诗人认为牛顿的最大贡献是(  )‎ ‎①牛顿运动三定律 ②万有引力定律 ‎③证明上帝的万能 ④证明《圣经》的正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考点】牛顿的主要科学成就.‎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牛顿的评价,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题干材料的中心意思.‎ ‎【解答】根据题干材料“证明了至尊上帝的万能”“以其个人的方式表述了福音书的简明至理”可以看出该诗人认为牛顿的最大贡献是③证明上帝的万能和④证明《圣经》的正确;‎ ‎①②也是牛顿的科学贡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D.‎ ‎ ‎ ‎9.卢梭主张教育目的是培养自然人。他反对封建教育戕害、轻视儿童,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这反映了卢梭的思想主张是(  )‎ A.社会契约论 B.主权在民说 C.天赋人权说 D.人生而自由 ‎【考点】卢梭的思想主张.‎ ‎【分析】本题考查卢梭的思想主张,在《爱弥儿》中体现的卢梭对教育的观念﹣﹣﹣自然主义,深深地影响了现代教育理论.他降低书面知识的重要性,建议孩子的情感教育先于理性教育.他尤为强调通过个人经验来学习.‎ ‎【解答】“培养自然人”“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表明卢梭主张人生而自由,故D正确;‎ ABC均是卢梭的思想,但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D.‎ ‎ ‎ ‎10.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或战舰。不得与他州或外国缔结协定或盟约”。这说明(  )‎ A.联邦政府与地方各州是上下级关系 B.美国形成了典型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C.联邦政府成为地方各州的中央政府 D.地方各州失去自治权不能保持独立 ‎【考点】美国《1787年宪法》.‎ ‎【分析】本题考查美国的政治制度.解答的关键是要正确解读材料信息信息.本题有一定的难度.‎ ‎【解答】从宪法的条文当中可以看出,各州的权力受到了明显的制约,体现的是中央集权的原则.中央集权的原则即是联邦制的原则.故C正确.‎ 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独立行使权力,不受对方干涉.故排除A.‎ B说法明显错误,故排除.‎ 地方各州有一定的自主权,故排除D.‎ 故选C.‎ ‎ ‎ ‎11.某同学采用图表法学习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如图),其中▲处最合理的应该是(  )‎ A.国际交流 B.蒸汽动力 C.关税保护 D.火车轮船 ‎【考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需要掌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解题时注意对题干图示的解读,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 ‎【解答】依据题干图示,结合所学可知,世界市场的形成,需要各国加强交流合作,避免各自独立发展,因此▲处最合理的应该是国际交流,故A项正确.‎ 蒸汽动力属于物质条件的范畴,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 世界市场的形成需要各国降低关税,推动国际贸易发展,而不是关税保护,故C项错误.‎ 火车轮船属于交通运输范畴,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故选A.‎ ‎ ‎ ‎12.如图为一幅20世纪30年代某一年的欧洲形势图。以下所列历史事件发生在这一年之前的是(  )‎ A.英法策划慕尼黑阴谋 B.英法苏构建欧洲集体安全落空 C.英法推行“不干涉”政策 D.苏德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考点】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 ‎【分析】本题考查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需要掌握英、法、美等国绥靖政策及其主要表现.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图示的解读判断出时间,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 ‎【解答】根据地图可知,德国已经吞并奥地利,尚未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可知时间是1938年,慕尼黑阴谋发生于1939年与设问不符,故A项错误.‎ 慕尼黑阴谋使苏联不再信任英法,谋求集体安全的愿望落空,转而开始自保,同样发生在1939年,与设问不符,故B项错误.‎ 根据所学,1937年张伯伦就任英国首相,并联合法、美实行不干涉政策,发生于1938年前一年,故C项正确.‎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于1939年签订,晚于1938年,故D项错误.‎ 故选C.‎ ‎ ‎ ‎13.1936年罗斯福说,“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据此说明这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有助于(  )‎ ‎①克服经济大危机 ‎ ‎②巩固美元中心地位 ‎③遏制法西斯势力 ‎ ‎④进入“新经济”时代。‎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考点】罗斯福新政.‎ ‎【分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具体知识点是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和影响,注意结合材料和问题来分析得出答案.‎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①克服经济大危机符合史实,罗斯福新政有助于缓解经济危机,①是正确的;‎ 罗斯福新政实现美元贬值故 ②巩固美元中心地位是错误的;‎ 罗斯福新政缓和了社会矛盾,故③遏制法西斯势力是正确的;‎ 新经济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故④进入“新经济”时代是错误的;‎ 故①③正确 故选B ‎ ‎ ‎14.二战中某次国际会议公报说,“关于我们的陆军和空军要从东边、西边、北边和南边向德国心脏发动的新的更加强有力的打击的时间、规模和协作,都已商得完全同意,并已详细拟定计划。”该会议是(  )‎ A.开罗会议 B.德黑兰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波茨坦会议 ‎【考点】雅尔塔会议.‎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雅尔塔会议.1943年底,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了最后结束的阶段,德意日法西斯败局已定,随着反法西斯盟国军事行动的发展,结束战争和安排战后世界而产生的一系列政治问题需要迅速解决,特别是应该制定盟军在反希特勒德国战争最后阶段的协同一致的军事行动计划,处置战败的德意志“帝国“的基本原则,对日作战,实现战后世界国际安全问题的基本原则,客观上愈加迫切地需要三大盟国举行新的最高级会晤.‎ ‎【解答】根据题干材料“向德国心脏发动的新的更加强有力的打击的时间、规模和协作,都已商得完全同意,并已详细拟定计划”可知这是雅尔塔会议.‎ 开罗会议主要是商讨反攻日本的战略及战后国际局势的安排,制定盟军合作反攻缅甸的战略及援华方案;‎ 德黑兰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开辟第二战场问题;‎ 波茨坦会议是为了商讨对战后德国的处置问题和解决战后欧洲问题的安排,以及争取苏联尽早对日作战.‎ 故选C.‎ ‎ ‎ ‎15.1947年,英、法、苏三国商讨参加马歇尔计划事宜。苏联提出援助应建立在各国分别提出要求的基础上,反对联合的欧洲援助计划。英法不同意。苏联退出会议。对这一史实解读正确的是(  )‎ A.马歇尔计划促进了欧洲各国的经济复苏与发展 B.马歇尔计划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欧洲一体化进程 C.苏联担心受到美国经济控制而退出马歇尔计划 D.社会主义国家一开始就被马歇尔计划排除在外 ‎【考点】马歇尔计划.‎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对欧洲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解答】由“苏联提出援助应建立在各国分别提出要求的基础上,反对联合的欧洲援助计划.英法不同意.苏联退出会议”可知英法和苏联围绕是否应该援助欧洲产生矛盾,主要原因在于苏联担心受到美国经济控制,最终退出马歇尔计划,故C项符合题意;‎ ABD三项题干材料不能反映.‎ 故选C.‎ ‎ ‎ ‎16.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认为:“历史学家的任务是揭示人类作为有理性的活动者的活动及其规律,并追问他们为何这样做。”希罗多德在此强调的是(  )‎ A.历史研究要客观公正 B.历史研究需寻根究底 C.历史研究应寻找真相 D.历史研究的史鉴功能 ‎【考点】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题干材料的中心意思.‎ ‎【解答】公正涉及历史评价问题,材料并未涉及相关信息,故A项错误;‎ 根据材料“有理性的活动者的活动及其规律,并追问他们为何这样做“,突出的是理性的活动者,非简单的寻根究底,故B项错误;‎ 寻找真相,仅涉及尽最大限度还原历史事实,故C项错误;‎ 根据题干材料“历史学家的任务是揭示人类作为有理性的活动者的活动及其规律,并追问他们为何这样做”可知该历史学家强调的是历史研究的史鉴功能,故D项正确.‎ 故选D.‎ ‎ ‎ ‎17.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指出:“没有人可以想象一个存在于没有时间与空间的世界中的物体,因此他强调没有时间与空间,经验就是不可能的,这两者先于一切”。 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 A.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与知识来源于人的经验 B.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与知识来源于人的理性 C.知识是人类同时透过感官与理性而得到的 D.知识是人类运用自己的理智进行独立思考 ‎【考点】启蒙运动.‎ ‎【分析】‎ 本题考查启蒙运动,启蒙运动就是启迪蒙昧,反对愚昧主义,提倡普及文化教育的运动.但就其精神实质上看,它是宣扬资产阶级政治思想体系的运动,并非单纯是文学运动.它是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反封建、反禁欲、反教会斗争的继续和发展,直接为一七八九年的法国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解答】”他强调没有时间与空间,经验就是不可能的,这两者先于一切“表明知识是人类同时透过感官与理性而得到的,故C正确;‎ AB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C.‎ ‎ ‎ ‎18.1834年,英国颁布《济贫法修正案》,严格限制受助范围和资格,规定穷人不得无条件接受施舍,而要以相应劳动来换取。这说明该法案(  )‎ ‎①有助于建立社会福利制度 ‎ ‎②为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③使无产阶级地位大大提高 ‎ ‎④为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提供自由劳动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考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需要掌握在工业革命影响下应该为适应工业社会发展需要采取的措施.解题时注意抓住关键信息“英国颁布《济贫法修正案》”、“严格限制受助范围和资格,规定穷人不得无条件接受施舍,而要以相应劳动来换取”进行分析理解即可.‎ ‎【解答】依据题干“英国颁布《济贫法修正案》”可知,这有助于建立社会福利制度,为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故①②正确.‎ 依据题干“严格限制受助范围和资格,规定穷人不得无条件接受施舍,而要以相应劳动来换取”可知,以法律形式为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提供自由劳动力,但是不能体现无产阶级的地位大大提高,故③错误,④正确.故B项正确.‎ 故选B.‎ ‎ ‎ ‎19.有学者认为,列宁在领导十月革命过程中能够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革命问题。下列属于列宁“创造性”的是(  )‎ ‎①提出落后的俄国可以首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②提出俄国革命要取得胜利需分两步进行 ‎③提出俄国可以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 ‎④提出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策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考点】列宁的贡献.‎ ‎【分析】本题考查列宁的贡献.需要对列宁的“创造性贡献的识记.‎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列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提出可以在一国内率先实行社会主义,故①正确.‎ 俄国十月革命中先是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然后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故②正确.‎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失败,说明俄国不能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故③错误.‎ 列宁根据俄国的国际国内形势提出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进行解决国内矛盾的社会主义革命,故④正确.故C项正确.‎ 故选C.‎ ‎ ‎ ‎20.某条约有如下规定:“缔约各方应个别或集体地保证按照以下条款的规定,德国和比利时、德国和法国间边界领土维持现状,按照1919年6月28日凡尔赛和约所规定的上述边界不受侵犯,以及上述条约……关于非武装区的规定得到遵守。”该条约(  )‎ A.使法国的安全得到真正的保障 B.从根本上解决了法德之间矛盾 C.使德国立即成为世界政治大国 D.减弱了苏联对西方国家的信任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分析】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需要掌握《洛迦诺公约》的内容和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材料的解读与分析,判断出公约的名称,结合该公约的影响解答即可.‎ ‎【解答】‎ 依据题干材料可知,这是《洛迦诺公约》的内容,结合所学可知,《洛迦诺公约》公约保证德国与邻国的边界现状,对改善法德关系,稳定欧洲局势有积极意义;公约使法国受到削弱,德国取得了与其他国家平等的地位,为其恢复政治大国地位奠定了基础,减弱了苏联对西方国家的信任,故D项正确.ABC三项不符合《洛迦诺公约》的影响,应排除.‎ 故选D.‎ ‎ ‎ ‎21.孟子说,“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这表明孟子(  )‎ A.将孔子的政治主张发展为仁政 B.主张良知良能是人的本性 C.以儒家伦理道德纲常约束社会 D.将儒家思想哲学化体系化 ‎【考点】孔子和孟子.‎ ‎【分析】本题考查孔子和孟子,孟子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解答】材料的意思:人不用学习就能的,是良能;不用思考就知道的,是良知.两三岁的小孩子没有不知道亲爱他父母的,等到他长大,没有不知道尊敬他兄长的.表明孟子主张良知良能是人的本性,故B正确;‎ 材料未涉及仁政、伦理道德,故AC错误;‎ D是宋明理学的特点,排除.‎ 故选B.‎ ‎ ‎ ‎22.司马迁在《史记》中提到,西汉时期“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条件相对优越 B.黄河治理不够到位 C.耕作方式比较落后 D.重农抑商政策推行 ‎【考点】中国古代小农经济.‎ ‎【分析】本题考查西汉时期江南农业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实际考查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原因的主次之分.‎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小农经济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较强,江南自然环境相对较好,故出现题干信息.故A.‎ B与江南经济发展无关,故排除.‎ C只是表面原因,故排除.‎ 重农抑商政策在黄河流域照样推行,故排除D.‎ 故选A.‎ ‎ ‎ ‎23.西汉时期司法审判时,是以儒家思想为断狱的指导思想,要求司法官吏在审判案件的时候,用儒家经典,特别是《春秋》作为分析案情、认定犯罪的根据。又称“引经断狱”。由此可见(  )‎ A.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 B.西汉时期的司法程序已经相当完善 C.《春秋》是司法审判唯一依据 D.儒家思想逐渐渗透到司法审判领域 ‎【考点】儒家思想的形成.‎ ‎【分析】本题考查汉代儒学,根据所学知识,春秋决狱是汉代的一种司法制度.汉代以董仲书为代表儒家学派为了改变法家思想主宰司法领域的现状,通过皇权的力量要求司法官在遇到律无正文或虽有条文但不符合儒家道德的案子时,根据《春秋》经义断案,实际上赋予《春秋》经义极高的法律效力.‎ ‎【解答】A.根据材料“要求司法官吏在审判案件的时候,用儒家经典”,把儒家思想引入司法审判,故A项错误;‎ B.材料涉及司法审判的依据问题,与司法程序无关,故B项错误;‎ C.根据材料“以儒家思想为断狱的指导思想,特别是《春秋》作为分析案情,认定犯罪的根据”,儒家思想只是司法审判的重要依据,但不是唯一依据,故C项错误;‎ D.根据材料“司法审判时,是以儒家思想为断狱的指导思想”,儒家思想成为司法审判的重要依据,渗透到了司法领域,故D项正确.‎ 故选D.‎ ‎ ‎ ‎24.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直接封拜官职,因心怯,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 A.分散相权加强了君权 B.对皇权形成一定制约 C.促使行政决策民主化 D.提高了政府办事效率 ‎【考点】隋唐三省六部制.‎ ‎【分析】本题考查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解题的关键是对“斜封墨敕”的解读.本题材料设置有一定难度.‎ ‎【解答】依据材料“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直接封拜官职,因心怯”可知皇权的实施受到相权的制约,故A错误,故B正确.‎ C与题干主旨不符,故排除.‎ 材料“斜封墨敕”体现的是权力的制约,与办事效率无关,故排除D.‎ 故选B.‎ ‎ ‎ ‎25.近代著名美术家、艺术教育家陈衡恪先生在论及中国古代某一画派时,认为该画派的风格是“不在画中考究艺术上之功夫,必须于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据此判断他评论的是(  )‎ A.山水画 B.花鸟画 C.人物画 D.文人画 ‎【考点】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起源和演变.‎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绘画艺术,注意掌握中国古代文人画、人物画和山水画的特点,运用知识解读材料.‎ ‎【解答】A.山水画是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强调的是绘画内容,与材料 “于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不符,故 A 项错误;‎ B.凡以花卉、花鸟、鱼虫等为描绘对 象的画成为花鸟画,同样强调绘画的内容,故 B 项错误;‎ C.人物画是绘画的一种,以人物 形象为主体的绘画之通称,亦在强调绘画内容,故 C 项错误;‎ D.文人画指中国封建社会中 文人、 士大夫所作之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 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 与材料 “于 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相符,故 D 项正确.‎ 故选D.‎ ‎ ‎ ‎26.1886年8月7日《纽约时报》发表文章,对上海租界作了如下描述:“租界之内,三国(指英、美、法)享有独立的行政权力。美国和英国的租界联合起来,成立了类似于市政府的工部局,还有由纳税人选举产生的议会。法租界则有法国人建立的公董局。世界上很少有城市的市政管理像上海这样运转良好。”这说明上海租界的市政管理体制(  )‎ A.全盘照搬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 B.直接推动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 C.客观上推动上海城市的现代化 D.保证上海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 ‎【考点】近现代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分析】本题考查近代物质生活的变迁.需要掌握近代物质生活的变迁的表现、原因、影响等知识.解题时注意抓住关键信息“租界之内,三国(指英、美、法)享有独立的行政权力.美国和英国的租界联合起来,成立了类似于市政府的工部局,还有由纳税人选举产生的议会.法租界则有法国人建立的公董局.世界上很少有城市的市政管理像上海这样运转良好”进行分析理解即可.‎ ‎【解答】依据题干“世界上很少有城市的市政管理像上海这样运转良好”可知,并非全盘照搬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故A项错误.‎ 依据题干“租界之内,三国(指英、美、法)享有独立的行政权力”可知,仅指上海租界,因此不能直接推动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故B项错误.‎ 依据题干“成立了类似于市政府的工部局,还有由纳税人选举产生的议会.法租界则有法国人建立的公董局.世界上很少有城市的市政管理像上海这样运转良好”可知,英法美管理体制客观上推动上海城市的现代化,故C项正确.‎ 依据题干“租界之内,三国(指英、美、法)享有独立的行政权力”可知,只有租界内的英、法、美享有权力,而上海人民不能享有权力,故D项错误.‎ 故选C.‎ ‎ ‎ ‎27.据统计,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的平均年增长率为15%.出现这一现象因素不包括(  )‎ A.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实业救国”的推动 D.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考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甲午中日战争后,由于帝国主义竞相对华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解答】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是在一战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错误,符合题意;‎ ACD均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 ‎28.李泽厚在论述近代某思想家时说,“与康有为有所不同……表现在(其)愤怒呼号中的,是对革命的相望和民主的渴求,这也正是改良派左翼激进派的特色所在。”这位近代思想家是(  )‎ A.梁启超 B.严复 C.谭嗣同 D.陈独秀 ‎【考点】维新思想.‎ ‎【分析】本题考查维新思想,谭嗣同的思想理论的主流,之所以超过康、 梁, 正是由于他能大胆地突破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政治偏见,而在一定程度上表 达了要求对清朝封建统治进行比较彻底改革的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的愿望.‎ ‎【解答】”对革命的相望和民主的渴求,这也正是改良派左翼激进派的特色所在“指的是谭嗣同,故C正确;‎ 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 ‎ ‎29.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指出,“恰好这时候,西力东渐(即西学东渐),和西洋人的社会渐渐地接触多了,关系密了;始而认识它的社会,和我们的组织不同;继而认识它的那种组织,我们实在不得不仿效。”这种“仿效”开始于(  )‎ A.洋务运动 B.维新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考点】维新思想.‎ ‎【分析】本题考查维新思想,早期维新派在经济上主张振兴工商业,在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他们有的还主张在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 ‎【解答】”始而认识它的社会“指的是学习西方的制度,在我国最先“仿效”开始于维新运动,故B正确;‎ A只学习西方的科技,排除;‎ C晚于维新运动,排除;‎ D学习西方的思想,排除.‎ 故选B.‎ ‎ ‎ ‎30.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说:“长沙近郊菜园农民进城卖菜,老被警察欺负。现在,农民可找到武器了,这武器就是三民主义。当警察打骂卖菜农民时,农民便立即抬出三民主义以相抵制,警察没有话说。”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发生于下列哪一时期(  )‎ A.五四运动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土地革命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考点】国民大革命.‎ ‎【分析】本题考查国民大革命.需要掌握国民大革命的背景和国共合作的相关知识,解题时注意抓住关键信息“农民可找到武器了,这武器就是三民主义”进行分析理解,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 ‎【解答】依据题干“农民可找到武器了,这武器就是三民主义”可知,反映了国共合作的史实,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是国民革命时期,故B项正确.‎ 故选B.‎ ‎ ‎ 二、非选择题:(共2题每题20分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洋务派和顽固派最激烈的论争共有三次:第一次是1867年(同治六年),围绕着同文馆培养洋务人才,应否招收正途出身学员问题的论争;第二次是1874年(同治十三年),围绕着设厂制造船炮机器和筹备海防的论争;第三次是1883年(光绪八年)开始的围绕着建筑铁路问题的论争6‎ 材料二维新派把西方进化论与中国传统《公羊》三世变易说会通起来,有力地批判了顽固派的社会不变论。他们认为社会历史的进化、更新是社会发展的原理:“夫物新则壮,旧则老;新则鲜,旧则腐;新则活,旧则板;新则通,旧则滞;物之理也。”‎ 材料三进步知识分子团结在《新青年》周围,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从政治观点、学术思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等方面向封建复古势力进行猛烈的冲击。他们集中打击作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思想基础的孔子学说,掀起“打倒孔家店”的潮流。‎ 材料四自今人视之,倡导新文化的人们对中西文化的比较未必算得上百分之百的正确,而存在着明显的偏向……但他们代表那个时候最进步的认识。‎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洋务派和顽固派之间论争的关键在哪里?‎ ‎(2)四则材料中的洋务派、维新派、新文化运动的知识分子在对待“西学”上分别是怎样的态度?各有什么样的行动?‎ ‎(3)简要分析其在“西学”这一追求过程中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考点】洋务思想;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 ‎【分析】(1)本题考查洋务派和顽固派之间论争的关键,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争论主要在于要不要学习西方的问题.‎ ‎(2)本题考查洋务派、维新派、新文化运动的知识分子在对待“西学”上的态度,洋务派学习西方的技术,而维新派学习的是西方的制度,新文化运动时期学习的是西方的思想.‎ ‎(3)本题考查“西学”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解答】(1)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争论主要在于要不要学习西方的问题,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顽固派坚决反对,但是二者在维护清政府的统治方面是一致的.‎ ‎(2)本题的第一小问“概括洋务派、维新派、新文化运动领袖们‘向西方学习’的主要主张、社会实践和各自特点”,即为概述型题.第二小问“指出他们在目标追求上的共同之处”,就是通过比较求取共同点,属比较型题.‎ ‎(3)“分析这一追求过程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属论述型题.整题是一道综合型问答题. ‎ 故答案为:‎ ‎(1)洋务派主张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科学技术,顽固派则坚持中国的封建传统,反对西学.‎ ‎(2)态度:①洋务派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以“自强”“求富”为名,掀起洋务运动.②维新变法中的维新派以宣传西方的“进化论”思想来挽救民族危亡,宣传自己主张,发动了戊戌变法.③以陈独秀等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吸收西方思想文化,提出“民主”与“科学”两大口号,发起了新文化运动.‎ ‎(3)影响: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现)代化;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人们的觉醒,促进中国社会的进步.但是单纯的“西学”不能改变中国的落后状况.‎ ‎ ‎ ‎32.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多年前, 欧洲兴起中国文化热。在宗教的欧洲,人的心灵是神的奴隶,人们以为心中如果没有上帝,便有罪恶感。然而,中国儒家文化中的无神论和理性主义,让欧洲人看到了一个不信仰上帝的国度,人民有着积极向上和快乐的心灵。这促进了理性主义哲学的思考。儒家文化中君为轻,民为重,民心决定政权的思想, 成为民主思想的源头。当时的欧洲, 国家主要由皇权和贵族统治,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 更没有参与政治的权利, 欧洲人对中国通过公开考试在平民中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 极为椎崇。‎ 材料二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 ‎﹣﹣康德 材料三(启蒙 ‎ 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1)依据材料一, 概括指出中国文化中可供欧洲人借鉴的元素。并进一步分析200多年前欧洲中国文化热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的含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指出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的变化。‎ ‎【考点】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分析】(1)本题考查中国文化对欧洲的影响,注意把儒家文化和欧洲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联系.‎ ‎(2)本题考查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的比较,注意对背景、内容、意义的理解和把握.‎ ‎【解答】(1)第一小问要求学生提炼材料中值得欧洲借鉴的因素,从材料中的“中国儒家文化中的无神论和理性主义”、 “理性主义哲学”、“君为轻,民为重,民心决定政权”、“科举制度”等方面去概括;欧洲主要看好中国的“理性思想”、“民主观念”和科举制度,所以这些都有利于欧洲的近代启蒙.‎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等信息可以概括出答案;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重视人到理性.‎ 故答案为:‎ ‎(1)元素:儒家文化中的无神论和理性主义;儒家文化中“民贵君轻”思想;公平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意义:促进了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中国文化成为欧洲启蒙思想动的一个重要思想动力,成为欧洲知识界反封建和反宗教的利器. ‎ ‎(2)含义:①独立思考、理性判断;②抨击天主教会,反对专制;③提倡真理、正义、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 变化:从肯定人性、尊重人的价值发展到提倡科学与自由平等.(从崇拜人性发展到崇拜理性).‎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