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5.50 KB
  • 2021-08-27 发布

历史卷·2018届河南省许昌市三校( 许昌高中、长葛一高、襄城高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2017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许昌市三校联考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考试 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共25道题,每道2分,共计50分)‎ ‎1. 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在东周之世,社会上即已发生一种思潮:主张节制资本,‎ 其具体办法是大事业官营;大商业和民间的借贷,亦由公家加以干涉。”该思潮属于 ‎﹙ ﹚‎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2. 孟子说:“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 教得民心。”这表明他﹙ ﹚‎ A.肯定道德教化对统治的重要        B.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 C.否定了孔子以德治民的主张        D.主张以礼法思想来治国 ‎3. 李贽在《史纲评要》中说:“(李斯建议焚书的上书)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 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下 列最符合李贽原意的是﹙ ﹚‎ A.统治者必须以果断的措施实现自己的政策 ‎ B.思想上的统一必须服务于政治的统一 C.李斯作为宰相,其所作所为无可厚非 ‎ D.君主专制制度的建立是历史的必然 ‎4. 秦始皇亲近法史,儒家没能占据统治者的主流体系,但在云梦秦简秦始皇时期的文献 ‎《为吏之道》中,对官吏的种种训导,恰恰充斥了儒家式的劝诫。出现这一现象的原 因是﹙ ﹚‎ ‎ A.下级官吏抵制中央坑儒政策 B.儒家思想获得了进一步发展 C.法家思想不足以支撑其政权 D.郡县制度未能得到儒家支持 ‎5. 两宋时期,乡村伦理建设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张载弟子所创制的乡约,强调邻里互助 与道德互勉;一种是朱熹所改进的乡村族约,主要是宗族内部的改过迁善教育。这从 一个侧面反映了两宋时期﹙ ﹚‎ A.理学的理论化 B.教育的平民化 ‎ C.社会的宗族化 D.儒学的社会化 ‎6.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 “理学并不仅仅是对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 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全新的创造”是指 ‎﹙ ﹚‎ A.强化了儒家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B.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 C.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形成新的理论体系 D.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 ‎7. 清朝末年,黄宗羲的思想受到了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的高度关注和大加赞赏,甚 至谭嗣同等人还把《原君》等名篇节抄并散发。这反映了﹙ ﹚‎ A.黄宗羲的思想实质上是民主思想 B.黄宗羲的思想是引入西学的桥梁 C.改良思想根植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古代民本思想成为近代民主思想 ‎8. 15世纪后期以来,古登堡(注:西方活字印刷术发明人)版《圣经》发行,学者们能得 到可靠和标准的《圣经》进行讨论和争论,阅读《圣经》的人也越来越多,这是以前 从未有过的。由上述材料推断﹙ ﹚‎ A.科学知识为神职人员垄断 B.宗教迷信在欧洲广泛流行 ‎ C.文艺复兴开阔了人们视野 D.印刷技术推动了宗教改革 ‎ ‎9. 一般而言,中世纪的艺术家即使设计了一座大教堂或一面彩色玻璃墙,都是匿名的,‎ 而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哪怕设计了一个盐罐或烛台,都要署名。这一现象说明 ‎(  )‎ A.艺术由个体创作转向了集体创作 B.艺术家的个性和艺术风格得以凸显 C.创作的题材由宗教转向世俗为主 D.小型设计成为必须遵守的创作原则 ‎10.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写道:“十五世纪中叶到十六世纪初,意大利文艺复兴中的主要 事实便是:教皇与世俗的宗教批评者之间的冲突是以容许新人的某种不敬神的精神进 入僧侣统治集团为代价而得到避免。”与材料观点最为吻合的是﹙ ﹚‎ A.人文思想的传播,缓和了教会与世俗社会的冲突 B.资本主义萌芽时期,资产阶级与教会矛盾未激化 C.文艺复兴只限于社会上层,对天主教会冲击有限 D.宗教改革传播人文思想,冲击人们对上帝的信仰 ‎11.陈衡哲评论某历史运动:“后来社会秩序渐定,人民渐有余暇去运用他们的思想和感 情,他们对于教会的出世观念,不免就发生了一种反动。”这里的“反动”主要是指 ‎﹙ ﹚‎ A.反对君主专制 B.享受现世人生 C.追求高雅精致 D.否认宗教神学 ‎12.近代以来,西方的个人经历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先是从神的权威下解放,再从人 的权威下解放,个人逐步从外在束缚中得到了解放。其中“从人的权威下解放”‎ ‎﹙ ﹚‎ A.复兴了古希腊人文精神 B.取得了人与上帝直接沟通的权利 C.揭示了宇宙运行的奥秘 D.奠定了人类理性的主体地位 ‎13.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民族的基督教贵族书》中写道:“教皇须让我国不再受他的 不堪忍受的劫掠和搜括,教皇须交还我们的自由、权利、财产、荣誉、身体和灵魂。‎ 教皇须让皇权成为名副其实的皇权。”材料主要反映了马丁·路德﹙ ﹚‎ A. 为德意志民族利益消除教皇干预 B.认为罗马教皇是万恶之源 C.主张用暴力反抗教皇干预德意志 D.艺术的人文性获得社会的重视 ‎14.有人认为,西方先哲们在人类社会发现了“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 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 和享受幸福的自由。其中,第三大定律的思想集中体现为﹙ ﹚‎ A.自由平等 B.论人民主权 C.社会契约 D. 天赋人权 ‎15.有学者研究发现,18世纪早期,许多启蒙思想家因为作品而遭到囚禁,大多数人的作 品都受到过政府审构,而1770年以后,许多人都接受政府津贴,并能控制所建立的 思想团体。这表明﹙ ﹚‎ A.王权统治有利于启蒙思想传播 B. 启蒙思想未过分强调反对封建王权 C.启蒙思想家被专制政府所收买 D.启蒙思想深刻改变了欧洲人的观念 ‎16.经宋初百余年发展,雕版刻书业已形成了产业规模,官刻、家刻、坊刻书各有市场;‎ 宋仁宗年间(1041—1048)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印刷拆版后无法再印,而雕版印 刷虽刻板费工,但书版可长期保存,随时可印,因此延至清末仍盛行不衰。材料可以 得出﹙ ﹚‎ A. 雕版印刷术比活字印刷术先进 B.雕版印刷在宋以后成为主流 C.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并行发展 D.活字印刷发明后未得到推广 ‎17.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 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 随手拾起再造,名曰还魂纸。”由此可知,还魂纸﹙ ﹚‎ ‎①生产遍布全国各地 ②降低了生产成本 ③制造工艺更加复杂 ④扩大了原料来源 ‎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18.牛顿学说表明存在一种简单而统一的自然规律。孟德斯鸠受此影响,在研究“法”时,‎ 希望确定支配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这说明近代科学的发展(  )‎ A. 对社会科学的进步意义重大 B.导致人治被法治所取代 C.将人类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D.论证了天赋人权的法则 ‎19.1865年,赫德在进呈给清政府的《局外旁观论》中说道:“通经原为致用,而今之士 人,书籍非不熟读,诗文非不清通,使之出仕,而于人所应晓之事,问之辄不能答,‎ 一旦身居民上,安能剔弊厘奸。”赫德实质上揭示了近代中国﹙ ﹚‎ A.洋务运动缺乏人才资源 B.倡导学习西方科技文化 C.官员执政能力普遍薄弱 D.传统教育与安邦治国脱节 ‎20.中国古代家训灌输忠孝观念,强调治家理财,重视耕读立业。到了近代,则强调经世 致用,重视培养工商业意识,注重培养世界视野。这种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政府的引导宣传 B.家族发展繁荣的需要 ‎ C.民族危机加深的影响 D.自然经济的解体 ‎ ‎21.1925年3月20日,俄国革命家马林在一篇文章中说:“孙中山在法文月刊《社会主义 运动》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阐述中国革命的性质,提到他不期望资本主义式的繁荣,‎ 而希望看到‘新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中国’。”这则材料表明孙中山﹙ ﹚‎ A.改变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理想 B.反对资本主义经济生产模式 C.与中国共产党革命纲领趋于一致 D.追求社会平等保障工农利益 ‎22.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里说:孙中山思想早期倾向于卢梭、林肯等人,1913年以后,‎ 思想转变,甚至对卢梭的天赋人权也大加诟病;论调无形中与列宁的(武力统一)已 渐趋一致。这反映出﹙ ﹚‎ A.人的思想会随着时代变化 B.中国尚不具备民主法治的条件 C. 三民主义理论得到了发展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为传播 ‎23.三民主义是国民党一直标榜的政治符号,从发动反清革命到反抗北洋军阀建立国民政 府,再到领导全国抗战,三民主义是联合各种社会政治力量和知识分子的重要思想基 础。这显示出三民主义﹙ ﹚‎ A.迎合了中国革命的阶段性需求 B.为国民党赢得广泛的群众基础 C.是近代中国革命胜利的保障 D.成为中国反侵略的指导思想 ‎ ‎24.毛泽东曾说:“大革命失败以后,官逼民反,共产党被‘逼上梁山’,那个时期我们不 大讲孙中山,不把孙中山丢开自己就站不起来,如同五四时期打倒孔家店一样。”毛 泽东的这段话反映了﹙ ﹚‎ A.三民主义的内容存在局限性 B.三民主义与中共的革命目标不符 C.国共两党的革命领导权之争 D.中共更加重视对革命道路的探索 ‎25.美国作家尼克为解释某一小说流派举例说,“某个被判绞刑的人,在临上绞架前,指 着绞刑架故作轻松地询问侩子手:“你肯定这玩意儿结实吗?”于是引起轰笑。既然 面对的是死亡、是荒诞,那只能痛极而笑,化痛为笑,只能不以为然地拿痛苦开玩笑,‎ 以喜剧的方式去表现悲剧的内涵,从而酿就了苦涩阴郁的笑。”这一小说流派属于 ‎﹙ ﹚‎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代主义 D.现实主义 二、非选择题(共3道题,26题23分,27题12分,28题15分,共计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3分)‎ 材料一 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在中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飞跃,是人类精神的大觉醒时期。诸子百家基于对人性、自然、社会及历史所作的不同的理论反省与思考,才提出各种不同的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方案和纲领的。而且诸子百家思想学说的鲜明的多元特征与强烈的原创精神 ,对后来大一统王朝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这些思想家发展学术思想的共同宗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宗旨的原因。(9分)‎ ‎ ‎ 材料二 秦汉以后,儒家思想获得了统治地位,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直到明清之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发展与儒家思想发展是密切相关的,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一些比较重要的代表人物,如汉代的董仲舒,宋代的二程和朱熹,明代的王守仁等等,贯穿这些思想家的一条主线,就是儒家思想学说日益走向哲理化的过程,宋明理学的出现标志着这一过程的完结。‎ ‎——《葛兆光谈“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试从儒学自身角度分析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原因。(4分)‎ ‎ ‎ 材料三 16世纪前后欧洲人向中国文明的学习,先从科学技术开始,这不仅包括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四大发明”,还包括陶瓷、冶金、纺织等技术,以及军事技术和兵法等。之后又逐步深入到文化,即价值观、思想和道德。“东学西渐”对于欧洲而言,并不是被迫的,而是主动的。此时的欧洲,封建领主制的统治本身,已出现了矛盾,为了争霸,欧洲诸国就必须加强实力;另一方面,则是针对天主教罗马教廷的“宗教改革”,强调教徒的个性和自由,反对教廷及其分支机构的统治。在这种情况下开始的“东学西渐”,就有了内在的驱动力,即设法学习中国的先进文明,以增强国力,并突破天主教的专制。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欧洲人都愿意接受中国文明。封建统治者(包括教会)对中国是采取排斥、抵制的态度;主张引进并改造、吸收中国文明的,主要是代表新兴资本势力的变革者。 ‎ ‎——摘编自刘永拮《“东学西渐”与“西学东渐”》 ‎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16至18世纪欧洲“东学西渐”与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现象的相同之处。(6分) ‎ ‎(4)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东学西渐”对欧洲社会的重大影响。(4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清王朝丧权辱国,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背离世界潮流,走上了人类历史的分水岭。……而救亡图存的进步思想最重要的就是西方的进化论。维新派思想家要以“变易”思想和“进化论”,来取代传统的“中庸之道”‎ ‎,这是一个社会价值观的改变。……严复热情宣传了进化论思想,特别是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而推演出的“自强保种”之类的爱国主义思想,同时,他还大力介绍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极力宣传要用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来改变中国的封建制度。……几年之中,这种思想像野火一样,燃烧着许多少年人的心和血。 ‎ ‎——摘编自《浅谈进化论对中国近代思想的影响》 ‎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近代“救亡图存进步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6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救亡图存进步思想”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6分)‎ ‎28.【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发起新生活运动,规定条目分明,内容琐碎,如“有暇时常至野外旅行”;“年未满六十岁者,不得设宴祝寿”;提倡“冷水洗浴”、节约运动、升降旗礼、清除垃圾和污水、灭蝇竞赛、禁毒等。“礼义廉耻”是其理论基础,着力服务当前工作一直是新生活运动的主要目标。1939年2月,蒋介石在演说中重新诠释“礼义廉耻”,如“义”应该由原来“正正当当的行为”发展成为“慷慷慨慨的牺牲”。 ‎ ‎——摘编自刘利民《新生活运动:构建社会理性的尝试》 ‎ 材料二 如果用蒋介石集团当初定下的新生活运动的目标和准则来衡量,三年多的新生活运动既没有能够使“五四”以来日趋没落的儒家文化得以复兴,也没能实现所谓国民食衣住行方面的生活革命……甚至连最基本的整齐清洁也无法普遍做到,当然更谈不上“挽救危亡,复兴民族”。事实上,到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前,新生活运动已基本走向衰落,归于失败。 ‎ ‎——摘编自关志钢、赵哲《抗战爆发前新生活运动的衰落及其原因探析》 ‎ ‎(1)据材料一,概括新生活运动的特征。(6分) ‎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生活运动失败的原因。(9分)‎ 许昌市三校联考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考试 历史试题答案 ‎1—5 DABCD 6—10 CBDBA 11—15 BDACD 16—20 CBADC 21—25 DBADC ‎26(1)宗旨:为统治阶级服务(或为国君提供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方案)。(3分)‎ 原因:旧的统治秩序的崩溃;农耕经济的发展;诸侯争霸,社会动荡不安;人的社会地位发生重大变化。(任答三点6分)‎ ‎(2)儒学的政治主张有利于维护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的需求;儒学随着时代需求的变化不断吸收新思想,使儒学长期成为统治阶级的政治哲学。(4分)‎ ‎(3)相同点:①都经由科技逐渐转向文化、制度的学习历程;②都存在变革势力与保守势力的矛盾与斗争③都与本地区的社会变革相结合;④都存在对外国文明的改造与利用。(任答一点2分,共6分)。‎ ‎(4)影响:推动欧洲启蒙运动的开展(或推动了欧洲思想解放的潮流);推动欧洲政治制度(或人才选拔制度)的创新;为反封建、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提供思想武器。(任答一点2分,共4分)‎ ‎27(1)背景:清王朝政治腐败,民族危机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中国人进行救亡图存的探索。(任答三点6分)‎ ‎(2)影响:促进了中国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推动了政治思想的近代化;激发了民众的爱国主义思想;加速了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任答三点6分)‎ ‎28(1)特征:条目分明,内容琐碎;继承儒家文化传统;与国家政治生活紧密结合。(6分)‎ ‎(2)原因:回避社会问题;宣扬封建文化糟粕,背离时代潮流;缺乏民众的支持;推行者言行不一。(9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