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9 MB
- 2021-08-2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乌兰察布分校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二
高二年级历史试题
( 分值 100分 时间 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西周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完善的重要时期,下图体现的是西周一项政治制度。该制度是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礼乐制 D. 禅让制
2.天京变乱后,太平天国士兵中流传着“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打起包裹回家转,依旧做长工”的歌谣。这表明此时的太平天国
A. 领导核心空前加强 B. 军事形势全面好转
C. 军心涣散、盛衰转折 D. 全面落实土地改革
3.研读具有时代特征的图像史料,是提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途径之一。下图是某历史学习小组搜集、整合的图文资料。据此推测,他们关注的历史事件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1954年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此确立了我国根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是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政治协商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制 D. 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5.1971年底,一位拉丁美洲外交官描述道:中国人到联合国来,就好像他们从月球或火星上来的—是素不相识或神话般的人物。这一描述所指的事件是
A. 中国实现与拉美各国的友好往来 B. 新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 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矛盾从此消除 D. 中国对西欧北美发达国家全面开放
6.学者陈乐民说“我认为它(雅典民主政治)是一种没有修饰过的民主,带有相当大的本能性:群众说了算。”这种民主政治根植于古希腊
A. 人文思想严重缺失的蒙昧国情 B. 小国寡民特色凸显的政治土壤
C. 法律体系非常完备的法治环境 D. 商品经济十分落后的发展水平
7.1871年宪法规定:普鲁士国王是世袭的联邦主席,享有“德意志皇帝”的称号;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立法机构,统率帝国军队;首相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据此说明此时的德意志帝国
A. 内阁首相全面控制国家军队 B. 正在努力构建民主共和制度
C. 立法机构掌握国家实际权力 D. 皇帝居于国家权力中心地位
8.汉高祖时“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明太祖时规定农民可以穿绸纱绢布,商贾之家只能穿绢布。由此判断,这一脉相承的政策应该是
A. 工商并举政策 B. 重农抑商政策 C. 体恤民生政策 D. 限制服饰政策
9.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描述鸦片战争后的社会情景“洋布、洋纱、洋花边等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柏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这种情景说明
A. 西方商品涌入冲击自然经济 B. 中国工业崛起抵制西方侵略
C. 洋务运动推动民族工业繁荣 D. 资本输出终止中国工业步伐
10.为了迎接学业水平考试,某同学在复习中设计出一份图表。根据图表所呈现的内容,在?处应标注
A. 国有企业改革 B. 农村经济改革 C. 经济特区设立 D. 乡镇企业发展
11.据《世界文明史》数据(如下表)表明,苏联在第一个五年计划(1928~1932年)》中取得重大成果。此成果的进步作用,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工业总产值增长
1.3倍
国民收入增长
86%
劳动生产率提高
38%
新建大型企业
1500个
A. 加速了苏联工业发展的进程 B. 构建起苏联初步的工业体系
C. 奠定了卫国战争胜利的基础 D. 使苏联真正成为世界的霸主
12.学者马克垚在书中这样比较了两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多半是由有才能的技工完成而非科学家做出……1870年以后,科学家进入工业研究的实验室,几乎所有的工业部门都受到科学的影响。马先生表达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一个显著特点。这个特点是
A. 多国几乎同时开始了技术革命 B. 技能是成就大工业的唯一要素
C. 凸显出科学与技术结合的趋势 D. “电气时代”取代了“蒸汽时代”
13.工业生产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主要指标。下图所示经济状况影响巨大。对其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二战后的美国经济优势明显 B 其他国家必须永远屈从美国
C. 西欧失去原有经济中心地位 D. 美国借此主导世界经济体系
14.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重视民生、办实事,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满意,真正使群众成为利益的主体。习近平表达的这一治国理念传承了百家争鸣时期
A. 法家“中央集权”的思想 B. 兵家“知已知彼”思想
C. 儒家“民本、和谐”的思想 D. 道家“祸福相倚”的思想
15.董仲舒《着秋繁露》云:“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董仲舒强调思想是
A. 天人感应 B. 独尊儒术 C. 君舟民水 D. 君臣平等
16.孙中山强调“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文中体现出的思想应归属于
A. 民族主义 B. 民权主义 C. 民生主义 D. 改良主义
17.有着深厚人文哲学造诣的学者苏格拉底,在被雅典司法机构宣判死罪后本可逃走,但他认为逃走是不正义的行为,对他做出不正义的审判是出于无知。据此判断苏格拉底的观点是
A. 美德即知识 B. 人是万物的尺度 C. 认识你自己 D. 追求现世幸福
18.第二次工业革命后,随着西方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出现重要变革所示美术作品正是这个时代的产物,它呈现出
A. 规范、均衡、理性的特点 B. 奔放、多彩、浪漫的特点
C. 夸张、变形、抽象的特点 D. 写实、批判、精细的特点
19.“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A.宗法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
20.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发展水平 B.绘画技术进步 C.政治权力干预 D.儒家思想影响
21.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这一制度
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 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
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22.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由此可知,当时江南
A.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B.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
C.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D.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
23.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这一做法
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 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
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 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
24.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独秀意在
A.主张国家至上 B.批判封建伦理C.反对西方民主 D.传播马克思主义
25.20世纪30年代中期,《新中华》载文:“现在你随便拉住一个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问他中国经济性质如何,他就毫不犹豫地答复你:中国经济是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知识界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相同 B.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迅速膨胀
C.经济理论问题引起民众的普遍关注 D.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得到传播
26.图4是1953年创作的年画。该作品
图4 《数他劳动强》
A.继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作的基本风格B.描绘了农民参与社会主义生产的场景
C.体现了“双百”方针提倡的创作精神D.倡导了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社会新风
27.16世纪,英国自上而下地进行宗教改革,国王成为英国国教教会唯一的首脑。17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宣布实行宗教自由,强调英国国教教会的至尊地位。此举旨在
A.促进信仰自由 B.巩固君主立宪 C.强化专制统治 D.落实《权利法案》
28.恩格斯在评价某一文学艺术流派时说:“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属于这一流派的作品是
A.《哈姆雷特》B.《等待戈多》C.《人间喜剧》D.《西风颂》
29.1947~1948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这反映出
A.三权分立体制存在重大缺陷 B.意识形态影响政府政策
C.执政者力图重塑国家精神 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
30.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法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由2.6%下降到1.3%,物价上涨了1倍。1981年,密特朗就任总统后,推行包括国有化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其结果
A.加剧了经济恶化B.实现了物价下降 C.推动了通货紧缩D.放弃了经济自由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从公元前1世纪建立,到公元4世纪末分裂,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设置行省管理意大利半岛之外的地区。罗马民族在政治上处于主导地位,意大利以外的人(希腊人除外)被称为“蛮族”。什么是罗马民族呢,那就是罗马人和意大利人,他们在语言、经济和文化上关系密切,也是共同打下帝国天下的核心力量。据一种比较适中的估计,整个帝国人口约5 400万,意大利约有人口600万。行省拥有不同程度的自治权。不断成熟的罗马法通行于帝国全境,但整个帝国的罗马化程度很浅,罗马人使用的拉丁语,在帝国东部只在政府机关和城市中通行,广大农村则仍是各自语言的世界。
——摘编自刘家和、王敦书《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
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至东汉末,全国百余郡,实施统一制度、法令。通过察举制度的实施,构建起研习儒经、崇尚教化、执行统一政策的士大夫官僚队伍。汉朝盛时“编户齐民”有5 900多万人,儒家倡导的忠义孝悌等伦理,成为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汉朝境内的百姓,不复以
“燕人”“齐人”“秦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他们虽方言有异,却使用着统一的不因语言差异而改变的文字。经历两汉四个多世纪的统治,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在先秦以来华夏融合的基础上,汉朝境内的人们逐渐被称为“汉人”。
——据《汉书》《后汉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帝国与汉朝在国家治理上的异同。(1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朝国家治理对中国历史的意义。(9分)
32.[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甲午战后,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开议院。随着维新运动的高涨,康有为认为“民智未开”,开议院为时过早。1898年,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提出:设制度局,负责“审定全规,重立典法”,“撰叙仪制官制诸规则”,甚至“酌定宪法”;制度局议定章程之后,交由法律局、税计局、学校局、农商局等12个专局来负责执行;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议事程序是“派王大臣为总裁,体制平等,俾易商榷,每日值内,同共讨论”,最终由皇帝裁决。开制度局的建议得到了光绪皇帝的重视和支持,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最终未能实现。
——摘编自《戊戌变法档案史料》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康有为从主张设议院转向开制度局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所设计的制度局的特点。(9分)
1-
-5 ACDAB 6--10 BDBAA
11- -15 DCBCA 16--20 BACAD
21- -25ACB BD 26--30DCCBA
22- 31.(1)同:建立了疆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制定了统一的法律;建立起行政管理制度。
异:汉朝郡县严格执行统一的制度法令,罗马帝国行省权力较大;汉朝实现了文字统一,罗马帝国未能实现语言文字的统一;汉朝强调教育、教化和伦理规范的作用,罗马帝国重视法律的作用;汉朝制度上对各地区民众同等对待,罗马帝国境内民族区别对待较明显。
(2)确立了中国的基本疆域;强化了民族认同;形成了追求统一的价值观;创立了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基本模式。
32.【答案】(1)减少变法的阻力;争取光绪皇帝的支持;自身认识的转变。(6分)
(2)变法的核心机构;注重维护皇帝权威;一定程度上具有议院的性质。(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