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0.00 KB
- 2021-08-2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学习目标]
1.掌握从汉至元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演变的史实。
2.理解古代中国主要的选官制度及其特点。
3.认识从汉至元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趋势,说明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1.重点:三省六部制、行省制、科举制等重要的政治制度。
2.难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
[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1.西汉
(1)背景:汉初郡县与封国并存,封国有时会与朝廷对抗。
(2)措施: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3)作用: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2.唐朝
(1)唐中期:在地方设置节度使,其在政治上享有较大自主权,发展为割据势力。
(2)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3.宋朝
措施
军事
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又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
行政
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
财政
地方赋税大部分由中央掌控
影响
加强了中央集权,但也导致北宋“积贫积弱”
4.元朝
(1)措施
①地方实行行省制度。除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央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
②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
(2)作用
①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②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
1.汉朝
(1)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
- 7 -
(2)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削弱相权。
2.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三省体制。
3.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确立与完善
(1)措施:唐朝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2)影响
①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②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
4.宋代
(1)措施: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后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2)作用:削弱了宰相的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
5.元朝
(1)措施: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2)后果:元朝后期,宰相的权势越来越大,有时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的继承。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14“学思之窗”,思考:宰相李沆与宋真宗的这段故事,能说明些什么问题?
【提示】 ①北宋从宋真宗开始,相权逐步强化,对皇权有所限制。李沆抵制宋真宗扩大财权的企图,不仅想维护相权,也是从有利于治国的角度出发的。②中国古代相权与皇权的消长,总体上虽然朝着强化皇权的方向演变,但其间也有相权强化的时候,并非简单的直线发展。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1.汉朝:实行察举制,令郡国每年举荐人才,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2.魏晋:采取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步入仕途,朝廷要职多由世家大族担任。
3.隋唐
(1)内容: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2)影响
①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②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知识网络(教师用书独具)
知识精要
- 7 -
1.从汉至元,通过分割、限制地方权力,中央集权不断强化。汉朝颁布“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北宋将军权和财权收归中央,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2.汉朝实行中外朝制度,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元朝设中书省。通过削弱相权,君主专制得到加强。
3.从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的发展,反映了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演变。
[合 作 探 究·攻 重 难]
中央集权的发展
[史料一] 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
(1)依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并分析其意义。
该则史料再现了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第一层的核心语句是“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第二层的关键信息是“国除”;第三层应着眼于“律令”和“限制”。
[提示] 措施:颁布推恩令,分割王国封地;剥夺犯法诸侯王封地,改为郡县;颁布律令,加强对诸侯的防范。
意义: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巩固了国家统一。
[史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败。
——朱熹《朱子语类》
(2)根据史料二,指出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作者对此有何看法?
本则史料主要反映了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第一层介绍了各项措施对州郡的影响;第二层分析的是对军事的影响。
[提示] 表现:军事、财政、行政。看法: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同时削弱了北宋的军事实力。
- 7 -
从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特点
(1)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地方不存在独立的行政体系。
(2)地方服从于中央,中央服从于皇帝。
(3)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管理。
(4)地方权力分散。
(5)中央控制地方官吏的任免、监督、考核。
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史料一] 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后汉书·百官志注》
(1)史料一中的选官标准是什么?这种选官制度有哪些弊端?
史料一概括的是察举制的选官标准,提取关键信息“德行”“刚毅”可以判断其标准。其弊端主要联系其主观性回答。
[提示] 标准:品德和才能。弊端:缺乏具体标准,容易被权势家族控制,致使官场腐败,不利于政局稳定。
[史料二] 唐人沈既济说:“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
——《隋唐五代史论集》
(2)根据史料二概括科举制的历史作用?
本则史料主要阐述了科举制的作用,对个人、对官场、对社会都产生了积极影响。第一层,可从对社会风气、官场影响的角度分析。第二层“不浃旬而周闻天下”主要是对个人的影响。
[提示] 推动社会向学(读书)风气的形成;科举成为当时人们走向官场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提高个人政治影响力。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及影响
(1)演变
(2)趋势
①选官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发展为才学。
- 7 -
②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为公开考试。
③选拔形式:逐渐制度化,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
(3)影响
①有利于维持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正常运转。
②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大一统”局面。
③对国家选拔出真正适合统治需要的人才有利。
④推动了官员素质的不断提高,有利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⑤明清的八股取士禁锢了思想,阻碍了科学的发展。
唐代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及评价
(1)特点
①相权三分:中书省制定政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这样既能相互制衡,也能分工合作,从而提高行政效率。
②职权分明:三省职权按行政程序划分,一切政令从起草(中书省)、审核(门下省)至执行(尚书省),都经由三省处理。
③加强皇权:分散了宰相及中央机构的权力,互相牵制;同时,将尚书省权分六部,既限制了地方割据势力的产生和发展,又推动了部门牵制与机构运转。
④节制君权:皇帝所颁政令,未经政事堂通过,不能施行,以相权节制君权,可弥补君主才干的不足。
(2)评价
①三省六部制是一套较为完备严密的封建官僚体系,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防止个人权力过分膨胀,加强了中央统治力量。
②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使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更加完善,为此后历代王朝沿用。
③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恶性发展或朝政腐败,权力失去制约和平衡,三省六部制也就失去了维护封建统治的积极作用。
[当 堂 达 标·固 双 基]
1.历史学家黄仁宇说:“(汉代)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仍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据材料判断,汉代实行 (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D [“(汉代)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仍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指汉代沿袭秦朝的郡县制。“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指汉代实行的封国制,D项符合题意。]
2.唐末五代,中央集权大为削弱。为扭转这一局面,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 )
- 7 -
【导学号:84162020】
A.文官任知州 B.设三司使
C.设枢密院 D.施行将兵法
A [“扭转这一局面”即是指加强中央集权,中央集权主要是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言,即中央政府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削弱地方自主性。设三司使、设枢密院是分割宰相的财政权和军权,有利于君主专制的加强,但与中央集权无关,排除B、C两项;施行将兵法是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之一,将各路的驻军分为若干单位,每单位置将与副将一人,专门负责操练军队,使兵知其将,将练其兵,以提高军队素质,排除D项;宋初派文官任知州,以防止武将在地方专权、割据称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因此选A项。]
3.唐代,“三省常合在一个政事堂内议事,并没有三个机关分立的样子”。唐朝统治者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
A.使宰相互相牵制以加强皇权
B.便于皇帝监督以制约相权
C.提高行政效率并遏制专制皇权
D.节省政府开支以减轻人民负担
A [三省的长官虽然合在一起办公,但是他们分工明确,能够互相牵制,这有利于专制皇权的加强。]
4.“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这反映了元朝在地方管理上设( )
【导学号:84162021】
A.三省六部 B.郡县
C.宣政院 D.行省
D [从材料中“省”的信息可以判断元代在地方管理上设行省,故D项正确。]
5.右图是清朝江南贡院的一副对联。该对联反映的选官制度是( )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D [从图片信息“唯才是举”“明经取士”可知是科举制,故选D项。]
6.宋太祖在殿试时举人们说:“向者登科名级,多为势家所取,塞孤贫之路。今朕躬临亲试,以可否进退,尽革前弊矣。”这说明宋代“殿试”( )
A.解决了豪门把持政权问题
B.杜绝了科举的舞弊行为
C.有利于寒门学子参与政权
D.确立了重文轻武的国策
- 7 -
C [“豪门把持政权问题”在封建社会始终没有很好解决,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的舞弊行为”任何时候都不可能杜绝,宋代“殿试”也做不到,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向者登科名级,多为势家所取,塞孤贫之路,今朕躬临亲试,以可否进退,尽革前弊矣”可知C项是对材料的正确解读,正确;重文轻武的国策在宋朝存在,但材料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隋、唐而上,官有簿状,家有谱系,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簿系……所以人尚谱系之学,家藏谱系之书。自五季(五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故其书散佚而其学不传。
——(南宋)郑樵《通志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唐之前重视谱系之学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谱系之学逐渐衰落的因素。
[解析] 本题考查选官用官制度。第(1)问提取省略号之前的“官之选举……家之婚姻……”解答。第(2)问从最后一层“取士不问……”回答。
[答案] (1)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在这一制度下,选拔官员完全按照门第高低,在此基础上逐渐兴起了谱系之学。
(2)长期的战乱使世家大族受到冲击;庶族地主的不断崛起冲击了世家大族;科举制的实行直接打击了世家大族。
- 7 -
相关文档
- 2020高中历史第一单元3从汉至元政2021-08-274页
- 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2021-08-2710页
- 2018-2019学年福建省宁德市高中同2021-08-2711页
- 2020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2021-08-275页
- 2020高中历史 第2单元 古代希腊罗2021-08-279页
- 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第3课 走2021-08-2712页
- 2020版高中历史 第6单元 世界资本2021-08-274页
- 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282021-08-275页
- 2020高中历史 第5单元 现代中国的2021-08-271页
- 历史卷·2019届广西桂梧高中高二上2021-08-27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