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9.50 KB
  • 2021-08-27 发布

2018-2019学年河南省南阳市六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 1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南阳六校 2018-2019 学年(上)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历史 一、选择题:本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战国时期,法家打破了原来“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传统,提出了“法不阿 贵”“刑无等级”的执法原则,且要求吏民共同守法。由此可知,当时法家 A. 代表了广大下层民众要求 B. 具有建立社会新秩序构想 C. 吸收了儒家的“民本”思想 D. 要求实现国家政治的统一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法家思想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 及理解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法家打破了原来“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传统,提出了“法 不阿贵”、“刑无等级”的执法原则,且要求吏民共同守法,这体现了法治的原则,具有建 立社会新秩序构想,B 项正确;法家代表的是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A 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民 本”思想,排除 C;材料未表达出要求实现国家政治的统一,D 项排除。故选 B。 2.春秋战国时代,诸子思想家们纷纷把目光从神转向了人,形成了关于人性的大讨论,并以 此来构建自己的政治学说。这说明 A. 百家争鸣存在着共同的基础 B. 儒家人性说占据了主导地位 C. 传统文化分裂倾向日益加剧 D. 思想文化日益突出人文色彩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 及理解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把目光从神转向了人,形成了关于人性的大讨论,并以此来 构建自己的政治学说”,这表明诸子百家都把研究人作为自己思想的基点,表明百家争鸣存 在着共同的基础,A 项正确;B 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是表明百家争鸣的共同之处,不 是分裂倾向,排除 C;材料只是百家争鸣,不能推出思想文化日益突出人文色彩,D 项排除。 故选 A。 3.汉初,丞相萧何为了流失人口快速回到原有工作岗位上以及减少多余的政策支出和浪费, 制定出“与民休息”“轻徭薄赋”“清静俭约”三大政策方针,作为西汉初年的政府政策大 纲。据此可知,汉初 A. 经济发展迅速 B. 崇尚道家思想 C. 社会秩序稳定 D. 阶级矛盾消除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汉初治国思想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的解读和 分析及理解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与民休息”、“轻徭薄赋”、“清静俭约”,这体现了 道家的无为思想,表明汉初推行无为而治,B 项正确;汉初处于经济恢复时期,A 项错误;汉 初推行无为而治,就是要稳定社会秩序,C 项排除;D 项消除表述错误。故选 B。 4."汉初不任儒者,(汉)武帝始以公孙弘为丞相,封候,天下学士靡然多风。……自后公卿 之位,未有不从经术进者。"这一变化 A. 导致了非儒学思想的消亡 B. 推动了“独尊儒术”的提出 C. 表明了学术环境日益宽松 D. 加速了儒学的国家意识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汉代儒学发展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的解读和 分析及理解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所述,汉初不任儒者,但是到了汉武帝开始以公孙弘为丞 相,封候,自此天下学士和官员都尊奉儒学,这种变化加速了儒学的国家意识化,D 项正确; A 项消亡表述错误;“独尊儒术”是董仲舒提出的,B 项不符合题意;C 项材料无法体现,且 汉武帝时期是“独尊儒术的”。故选 D。 5.下表是魏晋至唐宋时期有关佛教的论述记载,据此可以认定的历史事实是,佛教 A. 冲击了儒学地位 B. 日趋世俗化 C. 受到理学的批判 D. 呈现中国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佛教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及理 解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助王化于治道者也”、“在家亦得”、“孝”等信息,可以 得出佛教已经和中国的社会相结合,体现了佛教的中国化趋势,D 项正确;A 项材料无法体现, 排除;B 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 项从材料的信息无法得出,排除。故选 D。 6.宋代士人在热情参政的同时,又非常注重自我人格修养的完善,积极追求经过道德自律的 自由。这反映出,宋代士人 A. 追求道家的精神自由 B. 深受理学思想的影响 C. 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 D. 追求心外无物的理想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学影响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 及理解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宋代的士人非常注重自我人格修养的完善,积极追求经过道 德自律的自由,这主要是由于理学注重人的思想和道德人格修养的培养的结果,B 项符合题意; 材料反映的是理学的影响,理学属于儒学,A 项错误;C 项不符合材料的信息,排除;D 项是 心学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故选 B。 7.李贽曾轻蔑地评说六经和《论语)《孟子》,说这些书要么是史官、臣子的过分褒美,要么 是迂腐懵懂的弟子的胡乱记录。据此可知,李贽 A. 是明代离经叛道的第一人 B. 认为孔孟之道有悖天理 C. 敢于挑战封建伦理纲常观 D. 其有一定的反权威精神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李贽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及理 解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所述,李贽轻蔑地评说六经和《论语》、《孟子》,直言这些书要么是 史官、臣子的过分褒美,要么是迂腐懵懂的弟子的胡乱记录,这主要体现对孔子的权威的挑 战,表明李贽据有一定的反权威精神,D 项正确;A 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B 项不是材料的 主旨,排除;C 项从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故选 D。 8.王夫之说:“礼虽纯为天理之节文,而必寓于人欲以见……离欲而别为理,其唯释氏为然, 盖庆弃物而废人之大伦矣。"这一思想在当时 A. 抵制了佛教对中国文化的渗透 B. 彻底否定了朱熹对儒学的改造 C. 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的启蒙性 D. 适应了工商业经济发展的需要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王夫之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及 理解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王夫之的“礼虽纯为天理之节文, 而必寓于人欲以见,故终不 离人而别有天,终不离欲而别有理也。”观点,是王夫之对“理”的阐述体现了朴素唯物精神, 具有个性解放的色彩,这主要是由于当时工商业经济发展的需要,D 项正确;A 项材料信息无 法体现,排除;B 项彻底表述错误,排除;C 项从材料信息中无法体现,排除。故选 D。 9.“民主制保护思想自由和表达自由的权力,对于无论是学术还是政治上的批评言论都予以 容忍”这说明智者学派的兴起 A. 与宽松的政治环境有关 B. 根本上得益于民主制发展 C. 推动了民主制度的确立 D. 促使古希腊出现百家争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智者学派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 及理解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所述,材料表明智者学派是诞生于古代希腊的民主制度的环境 下,这种制度是一种宽松的政治环境,A 项符合题意;材料是强调宽松的政治环境,不是说明 根本上得益于民主制发展,B 项错误;是民主制度下诞生了智者运动,C 项错误;D 项材料无 法说明,排除。故选 A。 10.据记载,苏格拉底在被同胞以“不敬神”之罪判处死刑时仍在大谈“遵道德、重公义、法 律至宝、法制为费”,并自愿为此献出自己的生命。这说明,苏格拉底 A. 具有崇尚法治的人文精神 B. 认为人的无知是犯罪根源 C. 缺乏与不公正斗争的勇气 D. 意在揭露宗教迷信的虚伪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苏格拉底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 及理解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所述,苏格拉底在被处死刑时,仍在大谈“遵道德、重公义、 法律至宝、法制为贵”,并自愿为此献出自己的生命,说明其尊重法律的判决,具有崇尚法 治的人文精神,A 项正确;B 项材料未体现,排除;材料表明苏格拉底坚持自己的独立和自由, 表明与不公正斗争的勇气,C 项错误;材料同迷信无关,排除 D。故选 A。 11.14 世纪,在意大利的社会生活中,才干、手段和金钱代替了出身门第。成为任何出身的人 爬上社会高层的阶梯,体现了“真正的贵族并非天生,而是自为的”。这说明,当时意大利 A. 具有追求平等的理性意识 B. 金钱主义导致了道德沦丧 C. 已摆脱了宗教禁欲的束缚 D. 洋溢着资产阶级进取精神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人文主义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 及理解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时间“14 世纪”,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处于文艺复兴运动 时期,注重人的人文主义思想流行,资产阶级锐意进取,证明了“真正的贵族并非天生,而 是自为的”,D 项正确;A 项材料无法说明,排除;C 项已摆脱表述错误。故选 D。 12.德国宗教改革家路德认为,在属灵生活方面,不必依靠别人或神甫,“信徒都是神甫”, “我们凡做基督徒的,都是祭司”。这反映出他 A. 极力维护教会的神圣地位 B. 要求强化教徒的服从意识 C. 具有自由平等的宗教理念 D. 反对以世俗权力管理宗教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宗教改革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 及理解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信徒都是神甫”、“我们凡做基督徒的,都是祭司”,这体 现了对教皇权威的挑战,反映了他具有自由平等的宗教理念,C 项正确;材料不是维护教会的 神圣地位,排除 A;B 项材料未体现,排除;材料就是主张宗教的世俗化,D 项错误。故选 C。 13.孟德斯鸠不太在意权力是被分成三种、四种还是五种,他更在意的是权力是否守法,是否 受限、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孟德斯鸬 A. 特别反对权力大于法 B. 注重权力之间的制约与平衡 C. 是分权学说的创立者 D. 特别关注国家权力分配同题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启蒙运动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 及理解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不太在意权力是被分成三种、四种还是五种,他更在意的是 权力是否守法,是否受限”,可知材料强调的是权力的分散和制约,表明孟德斯鸠注重权力 之间的制约与平衡,B 项正确;材料是强调权力的制约与平衡,A 项错误;分权学说是洛克提 出的,排除 C;D 项不是材料重点强调的问题,排除。故选 B。 14.17-18 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不仅创造出了诸如现实小说、哲理戏剧、讽刺诗歌等丰富多 彩的艺术形态,而且还发行了书籍、报刊和小册于等大量印刷品。由此可知,当时法国 A. 已具有追求自由的社会氛围 B. 启蒙思想家们垄断了话语权 C. 思想启蒙与科技进步相结合 D. 文化传播呈现出平民化趋势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启蒙运动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 及理解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所述,启蒙思想家不仅创造出了诸如现实小说、哲理戏剧、讽 刺诗歌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态,而且还发行了书籍、报刊和小册于等大量印刷品,这种变化 体现了文艺由高雅走向了平民化,D 项正确;A 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B 项材料无法表明, 排除;材料同科技无关,排除。故选 D。 15.唐人柳疵在《家训)中说:“余为中书舍人。旬休,阅书于重城之东南。其书多阴阳、杂 说、占、相宅、九宫、五纬之流,又有字书小学,率雕版印纸,浸染不可尽晓。“据此可推 知,当时 A. 国家鼓励民间进行图书印制 B. 科举制加速了版印制推广 C. 版印技术仍有待于完善 D. 民间盗版印副书籍非常普遍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四大发明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 及理解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所述,当时印刷术有字书小学,率雕版印纸,浸染不可尽晓, 可见版印技术仍有待于完善,C 项正确;A 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同科举制无关,排除; 材料未涉及盗版,排除 D。故选 C。 16.美国学者曾赞叹中国古代某一科技成就说:“回顾古代观测天象,如此精勤,实属惊人。 他们观测日斑,比西方早的 2000 年,历史上记载不绝,并且都很正确可信。”该学者所赞叹 的成就属于 A. 农学 B. 天文学 C. 历法 D. 中医学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天文学成就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 的解读和分析及理解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古代观测天象,如此精勤,实属惊人。他们观 测日斑,比西方早的 2000 年”,由此可见,这是对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的赞叹,B 项正确;A、 C、D 三项同材料天文学无关,排除。故选 B。 17.汉武帝时代,汉赋不仅形成了“尚奇””尚繁”“以大为美”的风尚,而且“或以抒下情 而通讽喻,或以宣上德而尽忠孝”。这说明,当时汉赋 A. 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先河 B. 旨在宣扬封建伦理纲常 C. 迎合了封建统治者需要 D. 实现了各种文体的结合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汉赋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及理 解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汉赋不仅有“尚奇”、”尚繁”、“以大为美”的风尚,而且“或 以抒下情而通讽喻,或以宣上德而尽忠孝”,作为一种文学形式,这些特性迎合了封建统治 者需要,C 项正确;浪漫主义先河是楚辞,排除 A;汉赋不是旨在宣扬封建伦理纲常,B 项错 误;汉赋没有把各种文体结合,D 项错误。故选 C。 18.宋代话本小说打破了长期以来以文言文为文学语言的传统,首次将民间的语言(白话)作 为小说的语言进行创作,体现了一种“亲民化”倾向。这说明话本小说 A. 体现了文学的平民化发展 B. 加速了传统文学的衰落 C. 旨在向民众宣扬理学思想 D. 开创了章回体小说先河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古代文学发展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的解读和 分析及理解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宋代话本将民间的语言(白话)作为小说的语言进行创 作,体现了一种“亲民化”倾向,这说明文学的平民化趋势,A 项正确;B 项材料无法体现, 排除;材料无法得出向民众宣扬理学思想,排除 C;话本不是章回体小说,D 项错误。故选 A。 19.清代宋曹在评论某书体时说:“如云行流水,纤间出,非真非草,离方置圆,乃隶之捷 也。……字虽不连气候相通,墨纵有徐肥相称”。下列属于此评论的书体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古代书法艺术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的解读和 分析及理解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如云行流水,纤间出,非真非草,离方置圆,乃隶之捷 也”、“字虽不连气候相通,墨纵有徐肥相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对行书的描述,B 项属于行书,符合题意;A 项是篆书,排除;C 项是楷书,排除;D 项是草书,排除。故选 B。 20.姚茫父在《中国文人画之研究》的序中说王维“援诗入画,然后趣由笔生,法随意转,言 不必宫商而邱山皆韵,义不必比兴而草木成吟。”这反映文人画的特点是 A. 讲究笔墨意趣 B. 追求形象逼真 C. 强调通俗朴实 D. 注重工整细致 【答案】A 【解析】 文人画,兼诗、书、画、印为一体,通过其作品,托物言志,抒发情怀,故A项正确;形象 不是文人画特点,故B项错误;强调通俗朴实和注重工整细致均不是文人画最大特点,故C 和D项错误。 21.“普朗克的假说与经典的光学说和电磁学说相对立,使物理学发生了一场革命,使人们对 物质的粒子性和放射性有了更深的了解,这说明此”假说 A. 推动了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B. 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 C. 完善了经典物理学的框架 D. 直接促进了相对论的提出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量子论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及 理解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普朗克的量子论,使物理学发生了一场革命,使人们对物质的粒 子性和放射性有了更深的了解,使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深入到了微观世界,A 项正确;B、C 项是爱因斯坦的成就,排除;D 项直接表述错误,排除。故选 A。 22.1803 年 5 月,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在演讲时指出:“大自然有足够的时间、空间、以及环 境让最初的生命形式不断地发展与改进……并且增殖分化成现今所看到的生物。“此观点 A. 旨在支持达尔文的学说 B. 批判了上帝创世的观点 C. 体现了生物进化的思想 D. 意在说明生物遗传理论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近代生物学发展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的解读 和分析及理解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让最初的生命形式不断地发展与改进……并且增殖分 化成现今所看到的生物”,这体现了物种的不断进化,是一种生物进化的观点,C 项正确;材 料强调进化,不是遗传,D 项错误。故选 C。 23.达尔文“使生物学和人类学发生了革命,且因而改变了我们对人类在世界的位置的看 法”。这主要是由于达尔文学说 A. 指明了人类高于其他动物 B. 成功地解释了各自然现象 C. 建立了完整的生物学体系 D. 否定了上帝的“创世”学说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达尔文的进化论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的解读 和分析及理解知识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达尔文进化论否定了“神创论”,把神从有生命 的领域中驱逐出去,D 项符合题意;A 项不是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排除;进化论是生物学理 论,不能解释了各自然现象,B 项错误;C 项不是主要的依据,排除。故选 D。 24.1816 年,工厂主罗伯特・皮尔爵士说:“当阿克莱特的机器刚刚出现的时候一一那些希望 进入这一行业并从这种技术进步中获利的人们,都在那些有瀑布、河流的乡村地区建立了工 厂。”材料中的状况改变于 A. 水力纺纱机的广泛使用 B. 改良蒸汽机的创制与推广 C. 铁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D. 近代工厂制度的普遍建立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 及理解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都在那些有瀑布、河流的乡村地区建立了工厂”,结合所学 知识可知,瓦特改良蒸汽机,使人类动力摆脱了自然力的限制,使工厂可以建在任何地方,B 项正确;A 项然然使用水力,排除;C 项同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 项是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 B。 25.互联网之父伦纳德・克兰罗克说:“人人都有自已的声音。即使你是矮穷挫,委身于地下 室,香蕉皮等垃圾盖满地板,你却和那些坐在游泳池里的高富帅、有着同样的声音,只要你 能上得了网。”这说明互联网 A. 加速了人们的信息交流 B. 增强了人们的交往能力 C. 客观上有利于人的平等 D. 实现了海量信息的共享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互联网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及 理解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人人都有自己的声音。即使你是矮穷挫,委身于地下室,香蕉 皮等垃圾盖满地板,你却和那些坐在游泳池里的高富帅、有着同样的声音,只要你能上得了 网。”,这表明在互联网技术下,打破了人之间的交往的身份的限制,在互联网下有利于人 的平等的实现,C 项正确;材料不是强调信息交流,排除 A;材料未表明人类的交往能力如何, 排除 B;D 项从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故选 C。 二、非选择題:本題共 4 小题,共 50 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西周春秋时代,讲究礼仅、学习礼仪、从事国家治理这样的政治活动是世袭 的特权,平民不能侧身其间。孔子继承周礼并对其进行革新,主张德治于民,突破了“礼不 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限制,将周礼中用来调节统治阶级内部关系的礼延伸到老百姓,将 只有统治阶级才有资格学习的礼传授给普通的老百姓。 ——摘自罗璇《孔子礼教思想研究》 材料二 朱熹以其对古代礼制的深入研究为基础,结合当时的民俗,为宋代社会礼仪特 别是重建家族制度设计了新的规范。他在《朱子家礼》的开篇位置、就阐明了建立祠堂的最 具创性的举措。朱熹说:“今以根本反始之心,祖家敬宗之意,实有家名分之首,所以开业 传世之本也。故特著此,冠于篇端,使览者知所以先立乎其大者。”在倡道敬宗收族的同时, 朱熹在(家礼)中对于民间社会的诸如婚丧嫁娶等各个方面习俗规范都进行了比较详尽的描 述,以期社会有所遵行。 ——摘编自陈支平《朱子学·理学:唐宋变革与明清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礼教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礼制的发展趋向,结合材料一说明朱熹与孔 子礼制思想的相同之处。 【答案】(1)特点:根植于周代的文化传统;将礼下移到平民百胜;注重以礼调节社会关系。 (2)趋向:儒家礼制进一步世俗化、平民化平;社会礼仪日益与社会民俗相结合。 相同之处:都推动了儒学思想的传播;都注重以礼来规范人们社会行为;都欲通过礼制来 维护社会等级秩序;都注重礼制与时代需要相结合。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孔子礼教思想的特点,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的解读和分 析及理解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一“孔子继承周礼并对其进行革新”、“将只有统治阶级才 有资格学习的礼传授给普通的老百姓”、“将周礼中用来调节说治阶级内部美系的礼延仲到 老百姓”等信息,可以概括出特点。 (1)本题考查宋代礼制的发展,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及比较问题 的能力。趋向一问,根据材料“朱熹在(家礼)中对于民间社会的诸如婚丧嫁娶等各个方面 习俗规范都进行了比较详尽的描述,以期社会有所遵行”、“结合当时的民俗,为宋代社会 礼仪特别是重建家族制度设计了新的规范”等信息,可以概括出趋向。相同之处一问,根据 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相关信息,可以从对儒学的传播、对社会礼仪的规范、两者的目的、与时 俱进等角度回答。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徒,与中世纪那些墨守成规、慑服于教会权威、不敢作世 俗斗争的宗教徒已大不相同。他们不再束缚其自由思想。如:薄伽丘着意攻击教会的丑行; 瓦拉无情地揭露教会的谎言。文艺复兴总的说来是还没有否定宗教。 ——摘编自尹红《略论欧洲文艺复兴的历史作用》 材料二 以自然神论者自居的伏尔泰对基督教的组织体系、教义信条和神职人员进行无 情的批判,到了年轻一代的百科全书派思想家那里,对教会体制和神学教义的批判进一步发 展为对基督教信仰本身的批判,从而把伏尔泰等老一辈启蒙思想家的自然神论推向了公开的 无神论。在狄德罗、霍尔巴赫等人眼里,基督教乃至一切宗教都被看作是愚昧加欺骗的产物, 是理性遭受蒙蔽的结果,狄德罗认为自然是一个自己发生、自己生长的独立体系,并不需要 上帝来充当初始原因。 ——摘编自赵林《理性与信仰在西方启蒙运动中的张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艺复兴时期宗教徒对宗教的态度和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相比对宗教态度的变化, 并说明此变化的影响。 【答案】(1)态度:敢于与教会的束缚进行斗争;揭露并批判教会的腐败与黑暗;不否定宗教。 原因:欧洲历史上宗教传统的影响;新兴资产阶级力量还较弱小;近代自然科学处于刚兴起 之时。 (2)变化:由批判教会的腐败转向对神学教义的批判;由承认宗教转向否定宗教。影响:进 一步宣扬了理性主义精神;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有利于推动近代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文艺复兴时期宗教徒对宗教的态度和形成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 学知识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及理解知识的能力。态度一问,根据材料一“他们不再束缚其自 由思想”、“着意攻击教会的丑行;瓦拉无情地揭露教会的谎言”、“文艺复兴总的说来是 还没有否定宗教”等信息,可以概括出态度;原因一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从传统 宗教的影响、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近代自然科学刚刚兴起等角度回答。 (1)本题考查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相比对宗教态度的变化及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 识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及理解知识的能力。变化一问,根据材料二“对基督教的组织体系、 教义信条和神职人员进行无的批判”、“基督教乃至一切宗教都被看作是愚昧加欺骗的产 物”等信息,可以概括出变化;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宣扬理性主义精神、促进人 们思想解放、推动近代科学的进一步发展角度回答影响。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伽利略的科学纲领……确实是富有革命性的,而且,它还包含了有可能会影响 所有科学的方法和结果……伽利略做出了大量发现,不过,他的革命活动主要在以下这四个 独特的领域著称于世,即望远镜天文学,运动原理和运动规律,数学与经验的关系的模式以 及实验科学或实验法科学。伽利略在另一个领域也很著名,这第五个领域就是科学哲学,然 而,伽利略在这方面颇具革命特征的思想,都包含在实验科学和数学与经验的关系方面了。 许多证据都可以证明伽利略在运动学领域进行了富有革命性的工作。 材料二 时常有人断言,牛顿把诸如开普勒、伽利略或胡克等科学家们完全不同的思想 或原理汇集在一起,并对它们进行了综合……18 世纪的让・西尔万・巴伊写道,“牛顿推翻或 改变了所有思想”,他的“哲学导致了一场革命”……牛顿思想的冲击是巨大的;无论对它 们的理解正确与否,启蒙运动的整个纲领,尤其是在法国,是有意识地以牛顿的原理和方法 为基础的,同时,它从他那惊人的成果中获得了信心并由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美]科恩《科学中的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伽利略在科学领域做出了哪些“富有革命性的工 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牛顿的科学成就与思想所产生的主要影响。 【答案】(1)富有革命性的工作:创立了科学研究的新方法—实验科学;实现了数学知识与 物理学的密切结合;发现了运动原理和规律。 (2)影响:牛顿实现了对前人物理学成就的综合;牛顿力学建立起了完整的近代物理学体 系;牛顿科学研究中的理性思想促进了启蒙运动的发展;牛顿对自然现象的研究成就使自然 科学进一步摆脱了神学的束缚。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近代物理学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的解读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一“即望远镜天文学,运动原理和运动规律,数学与经验的关 系的模式以及实验科学或实验法科学”、“都包含在实验科学和数学与经验的关系方面了”、 “许多证据都可以证明伽利略在运动学领域进行了富有革命性的工作”等信息,再结合所学 知识,可以从科学研究的新方法、数学知识与物理学的密切结合、发现运动原理和规律概括 出答案。 (2)本题考查牛顿的科学成就与思想所产生的主要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 的解读和分析及理解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二“汇集在一起,并对它们进行了综合”、“启 蒙运动的整个纲领,尤其是在法国,是有意识地以牛顿的原理和方法为基础的”等信息,再 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对前人物理学成就的综合、建立起了完整的近代物理学体系、促进了 启蒙运动的发展、使自然科学进一步摆脱了神学的束缚角度回答。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上表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阶段特征,指出其中一个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 成的原因。 【答案】示例: 特征:公元 1-16 世纪长期保持领先。 原因:最早建立封建制度并不断完善;国家统一时间长;社会相对稳定;各民族间相互学 习并吸收外来先进文化;发达的农业、手工业的推动;国人不断的辛勤创造。 示例 2: 特征:16 世纪到 19 世纪中期相对急剧衰落。 原因: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君主专制空前加强;重农抑商传统与闭关锁国政 策的影响;八股取士制度和文字狱的实施。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科技特点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的解 读和分析及综合阐述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根据材料中的科技成就,特别是从时间进 行分期,提炼出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阶段特征,如:公元 1-16 世纪长期保持领先、16 世纪到 19 世纪中期相对急剧衰落;然后根据当时的时间段的社会大背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对外关系、劳动人民的努力等角度论述说明即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