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7.00 KB
  • 2021-08-27 发布

历史卷·2018届浙江省湖州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解析版)

  • 1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6-2017学年浙江省湖州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一、单选题:共30题 ‎1.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说:“世界(19世纪末)的每一个角落现在几乎均已为人所知,也都或详细或简略地被绘制成地图,除了无关紧要的例外情形,探险不再是‘发现’,而是一种运动挑战……”上述材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A.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 B.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C.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列强瓜分世界狂潮。根据所学内容可知,世界地理大发现不是导致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原因,故排除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是经济形态的变化,与材料无关,故排除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故排除D;根据“探险不再是‘发现’,而是一种运动挑战”并结合所学可知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故选C。‎ ‎ ‎ ‎2.历史时局图常常以地图为基础,通过漫画形式反映作者对当时国际或地区政治局势的看法。以下对图的主题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巴尔干地区成为火药桶 B.三国同盟对抗三国协约 C.一战已进入到相持阶段 D.反法西斯联盟协同作战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根据漫画内容可知范围涉及的是整个欧洲,而非仅仅是巴尔干地区,故排除A;根据题干内容可知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的对抗,而非是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故排除B;根据图片中的时间“1915”可知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法西斯联盟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故排除D;根据图片内容可知各国之间的对抗进入相持阶段,故选C。‎ ‎ ‎ ‎3.“美国船只被击沉,美国公民葬身海底, 消息传来令人震惊。但其它中立或友好国家的船只和人员在海上遭到相同的厄运,没有什么差别。……我们的动机既非为复仇也不是为耀武扬威而仅仅是为维护权利,维护人权,在这场斗争中我们国家仅仅是一名斗士……”这段话可能出自 A.威尔逊 B.罗斯福 C.艾森豪威尔 D.杜鲁门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威尔逊。根据所学内容可知题干材料是威尔逊在1917年发表的《关于宣战对国会的演讲》,故排除B、C、D,故选A。‎ ‎ ‎ ‎4.坦克作为一战期间出现的新式武器,首次使用在下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坦克首次使用是在索姆河战役中,索姆河战役爆发于法国北部,故排除C、D;①位于索姆河战役范围之外,故排除A;②位于法国北部,是索姆河战役中坦克首次投入使用的地方,故选B。‎ ‎ ‎ ‎5.1917年出现于欧洲的厌战和失败主义情绪在俄国表现得最为强烈、最为普遍。在俄国3月和11月爆发了两次革命,深刻影响了战争的进程。这种“影响”可以理解为 A.俄国建立苏维埃政权,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B.德国集中军事力量在西线,重新夺回了战略主动权 C.欧洲东线战事基本结束,加速了一战的进程 D.签订《布列斯特和约》,标志着一战的结束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建立苏维埃政权不是对战争进程的影响,故排除A;俄国在一战中的军事力量主要集中在东线,故排除B;签订《布列斯特和约》标志着俄国退出一战,故排除D;俄国国内爆发的两次革命最终推动了俄国社会主义政权的建立,俄国退出一战,从而加速了一战的进程,故选C。‎ ‎ ‎ ‎6.关于一战结束后英国妇女地位的两则材料:“女性还不明白一件事,先前离开家庭杂事进入工厂,如今被要求回到她们原来的锅、盘世界中。”;“把选举权视为是对战争中女性作出贡献的报偿,这是很简单的解释。”据此分析,当时提高女性地位的呼声兴起的背景包括 ‎①工业革命带来了女性工作能力的提升     ②战场上女性作出的杰出贡献 ‎③女性在一战中社会劳动地位的提升       ④男女政治权利在当时的不平等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欧洲妇女地位的提升。工业革命的进行提升了女性的工作能力,所以①说法正确;根据“离开家庭杂事进入工厂”可知一战中妇女社会劳动地位提升,所以③‎ 说法正确;根据“把选举权视为是对战争中女性作出贡献的报偿”可知男女政治权利在当时还是不平等的,所以④说法正确;根据“离开家庭杂事进入工厂”可知女性的贡献主要是在社会劳动中,所以②说法错误。故排除A、B、D,故选C。‎ ‎ ‎ ‎7.当威尔逊将其“十四点原则”带到巴黎兜售时,克里孟梭说:“威尔逊谈起话来像个基督耶稣,做起事来,却像个劳合·乔治。”对克里孟梭的评论理解正确的是 ‎①威尔逊和劳合·乔治一样想竭力控制欧洲 ‎②威尔逊打着维护世界和平的旗号,实质上是力图控制世界霸权 ‎③威尔逊和劳合·乔治均反对制裁德国 ‎④法国竭力削弱德国的政策遭到英美的反对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④ D.②③‎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巴黎和会。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威尔逊提出的“十四点原则”实际上想控制欧洲,进而谋求世界霸权,所以①②说法正确;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威尔逊和劳治·乔合并不反对制裁德国,但反对过分削弱德国,所以③说法错误;根据“做起事来,却像个劳合·乔治”可知法国竭力削弱德国的政策遭到英美的反对,所以④说法正确。故排除A、C、D,故选B。‎ ‎ ‎ ‎8.国际联盟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它也为后世提供了深刻的教训,包括 ‎①建立在对战败国宰割的基础上,没有消除国际矛盾②一开始就没有包括某些大国在内,始终缺乏一个世界性组织所要求的普遍性③决议的通过以一致表决为原则,其活动缺乏灵活性④长期被大国所操纵,难以发挥世界组织所应有的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作为维护和平的国际组织,必须做到公平、公正,真正起到消除国际矛盾的作用,维护所有国家正义,不被少数国家操控。国际联盟的出现及失败,给我们今天维护世界和平提供的教训是宝贵的。①②③④正是国际联盟的失败之处,也是留给我们的教训。‎ ‎ ‎ ‎9.1935年《英德海军协定》规定,德国可以拥有等于英联邦成员国海军总吨位35%的军舰和45%的潜水艇。该协定 A.违反了《凡尔赛和约》 B.突破《五国条约》海军军备的限额 C.拉开了绥靖政策的序幕 D.推动了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的形成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凡尔赛和约》。根据所学内容可知《五国条约》主要是限制英、美、法、意、日之间的军备,与德国无关,故排除B;拉开绥靖政策序幕的是慕尼黑协定,故排除C;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希特勒的上台,故排除D;“德国可以拥有等于英联邦成员国海军总吨位35%的军舰和45%的潜水艇”的规定违反了《凡尔赛和约》中对于德国军备的限制,故选A。‎ ‎ ‎ ‎10.近代某国际会议通过的一项条款说:“(4)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以下对这一条款的相关理解正确的是 ‎①发生在巴黎和会上                  ②反映了美国外交的胜利 ‎③出自《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      ④使中国回复到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 A.②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华盛顿会议。根据所学内容可知题干中条款的内容实际上体现了美国主张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这样的条款制订于华盛顿会议,所以①说法错误,故排除C;这个条款的通过反映了美国外交的胜利,所以②说法正确;这个条款不是出自《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而是《九国公约》,所以③说法错误,故排除A、D;“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使中国回复到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所以④说法正确,故选B。‎ ‎ ‎ ‎11.“缔约各方应个别或集体地保证按照以下条款的规定,德国和比利时间、德国和法国间边界维持现状,按照1919年6月28日凡尔赛和约所规定的上述边界不受侵犯,以及上述条约……关于非武装地区的规定得到遵守。”这一条款应当出自 A.《色佛尔条约》 B.《拉巴洛条约》 C.《相互保证公约》 D.《非战公约》‎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洛迦诺公约》。根据所学内容可知,题干中所列条款出自1925年德、比、英、法、意、波、捷等七国在瑞士洛迦诺签订的《莱茵保安条约》,又称《相互保证公约》,与《色佛尔条约》、《拉巴洛条约》、《非战公约》无关,故排除A、B、D,故选C。‎ ‎ ‎ ‎12.1932年,英国外交大臣张伯伦在评论国际形势时说:“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好的程度,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又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与上述评论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A.美国经济危机波及世界 B.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C.纳粹党在德国上台执政 D.日本广田弘毅上台组阁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美国经济危机。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分别是在1894和1935年,故排除B;纳粹党在德国上台执政是在1933年,故排除C;日本广田弘毅上台组阁是在1936年,故排除D;根据“1932年”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当时的历史背景主要是美国经济危机的爆发和蔓延,故选A。‎ ‎ ‎ ‎13.二战前在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的背景中,德国不同于日本的是 A.国内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B.法西斯势力借经济危机的混乱趁机而起 C.建立政党赢得国会选举 D.法西斯势力对内进行独裁对外进行扩张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策源地的形成。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受美国经济危机的影响,德日两国的国内阶级矛盾都异常尖锐,故排除A;法西斯势力的上台都是借助经济危机,故排除B;法西斯势力上台后都推行对内独裁对外扩张的策略,故排除D;与日本依靠军事政变上台不同,德国主要是通过建立政党赢得国会选举上台,故选C。‎ ‎ ‎ ‎14.阅读下图,该漫画的主题应当是 A.讽刺“三国同盟”的形成 B.抨击德、意法西斯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 C.反对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的侵略 D.揭露慕尼黑会议的阴谋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欧洲的形势。由漫画可知,两只从德国和意大利伸出的拳头正握着锥子刺向西班牙,据此推理出B项与此吻合,答案为B。‎ ‎ ‎ ‎15.阅读下图。纳粹德国控制图中①、②、③、④区域的先后顺序为 A.①②④③ B.①③②④ C.②③④① D.③①②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在欧洲的扩张。根据所学内容可知,①为莱茵非军事区,被希特勒于1936年占领;②为捷克苏台德地区,被希特勒于1938年10月占领;③为奥地利,被希特勒于1938年3月吞并;④为波兰地区,被德国于1939年9月闪电占领。故纳粹德国控制的先后顺序为①③②④,故排除A、C、D,故选B。‎ ‎ ‎ ‎16.二战爆发后,号称欧洲第一陆军强国的法国不堪一击,在短短的六个星期内就宣告投降,其主要原因包括 ‎①法国政府长期推行绥靖政策,缺乏充分的军事准备 ‎②坚持消极防御战略,对德国的主攻方向判断失误 ‎③迷信阵地战和马其诺防线,忽视航空兵和装甲兵的作用 ‎④综合国力不如德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二战中法国的战败。根据所学内容可知,二战爆发之前,英法推行绥靖政策,对德国警惕性不足,而且法国迷信马奇诺防线和阵地战,最终导致失败,所以①②③说法正确。但并不是法国的综合国力不如德国,所以④说法错误,故排除B、C、D,故选A。‎ ‎ ‎ ‎17.下列有关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苏德战争的爆发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② 1941年8月,罗斯福和丘吉尔联合发表《大西洋宪章》 ③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美国逐渐改变了以往的"中立"态度  ④1942年初,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背景及历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④是符合题意的;而美国是在二战爆发后,特别是西欧战事发生后逐渐改变以往的"中立"政策的。‎ ‎ ‎ ‎18.1941 年11 月7 日苏联莫斯科红场阅兵。与此同时 A.莫斯科战役正在进行 B.美国国会通过《租借法》‎ C.英军在阿拉曼一带发动反攻 D.太平洋战场形势开始发生重大转折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二战中的莫斯科战役。美国国会通过《租借法案》是在1941年3月,故排除B;英军在阿拉曼一带发动反攻是在1942年10月,故排除C;太平洋战场形势发生重大转折是1942年6月的中途岛海战,故排除D;莫斯科战役发生于1941年10月至1942年初,故选A。‎ ‎ ‎ ‎19.下列二战时各国领导人话语中反映的史实,按其发生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我要求国会宣布……合众国与日本帝国之间就已存在着战争状态 ‎②法国的事业没有失败……法兰西的抵抗火焰不能熄灭,也决不会熄灭 ‎③第二战场的开辟对苏联有多重要呢?……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④在阿拉曼战役前我们战无不败;在阿拉曼战役以后,我们是战无不胜 A.①④②③ B.②①④③ C.②①③④ D.①②④③‎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我要求国会宣布……合众国与日本帝国之间就已存在着战争状态”反映的是1941年12月的日本偷袭珍珠港;“法国的事业没有失败……法兰西的抵抗火焰不能熄灭,也决不会熄灭”反映的是1940年法国的投降;“第二战场的开辟对苏联有多重要呢?……比任何事情都重要”反映的是1944年6月的诺曼底登陆;“在阿拉曼战役前我们战无不败;在阿拉曼战役以后,我们是战无不胜”反映的是1942年10月的阿拉曼战役,所以正确的排列顺序为②①④③,故排除A、C、D,故选B。‎ ‎ ‎ ‎2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①②③④召开了四次重要的反法西斯国际会议(下图),其中对战后国际政治关系产生最深远影响的会议发生于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A ‎【解析】二战中四次重要的国际会议分别为:开罗会议(图中的②)、德黑兰会议(图中的③)、雅尔塔会议(图中的①)、波茨坦会议(图中的④)。二战后所形成的国际关系格局被称为雅尔塔体系,雅尔塔会议影响最为深远,雅尔塔会议对协调盟国在反法西斯战争最后阶段的步伐以及对战后国际和平的维护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 ‎ ‎21.二战后美国一位将军说过:“我们的世界是核子的巨人,道德侏儒的世界。”这警示我们 A.科学的发展加快了人类道德沦丧 B.人类因为掌握核武器成为了巨人 C.应该正确地对待和运用科学技术 D.科学技术必定带来全人类的毁灭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人类道德的沦丧与科学发展没有必然关系,故排除A;“人类因为掌握核武器成为了巨人”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B;“科学技术必定带来全人类的毁灭”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D;根据题干内容可知科学的发展带来了人类的发展,但应该正确对待和运用,故选C。‎ ‎ ‎ ‎22.法西斯挑起二战,对人类犯下了滔天罪行,战后盟国对法西斯罪犯进行审判,以下对纽伦堡审判阐释正确的是 A.此次审判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审判 B.被告席上可能有东条英机这个重要罪犯 C.被告席上的战犯有些可能以违反人道罪被起诉 D.军事法庭对战犯的审判没有法律依据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纽伦堡审判。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审判是东京审判,故排除A;东条英机等日本战犯是在东京审判中受审,故排除B;军事法庭对战犯的审判有法律依据,故排除D;根据所学内容可知,被告席上的战犯有些可能会以违反人道罪被起诉,故选C。‎ ‎ ‎ ‎23.最能说明在二战中“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这一结论的是 A.中国受到美国等大国的援助 B.中国参加了重要国际会议,废除了一些不平等条约 C.中国的抗战拖住了日军主力,作出了重大牺牲 D.中国人民反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二战中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受到大国援助和拖住了日军主力,作出了重大牺牲并不能体现国际地位的提高,故排除A、C;中国人民反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不是在二战中,故排除D;中国参加了重要国际会议,废除了一些不平等条约是国际地位提高的表现,故选B。‎ ‎ ‎ ‎24.下列发生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先进科技与战役不相匹配的史实是 A.凡尔登战役中德军出动了飞机和飞艇,使用了毒气弹。‎ B.日德兰海战被称为“大炮巨舰的高峰”。‎ C.不列颠之战中德军使用了高射炮与雷达设施。‎ D.在普罗霍罗夫卡地区发生二战中规模最大的坦克会战。‎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两次世界大战。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德军出动了飞机和飞艇,使用了毒气弹是在一战中的索姆河战役中,故排除A;日德兰海战达到了大炮巨舰主义的最高潮,故排除B;1943年,苏联军队和德国军队在库尔斯克会战中,在普罗霍罗夫卡地域展开坦克大战,这也是二战中规模最大的坦克会战,故排除D;不列颠之战是德国轰炸英国的空战,故德国不会使用高射炮和雷达设施,故选C。‎ ‎ ‎ ‎25.在1943年被运往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吉普赛人卡尔·斯托艾卡曾说:“将我拖走挨打的不是希特勒、戈林等人。而是鞋匠、邻居、送牛奶的人。然后他们得到一身制服、一根腰带和一顶帽子,然后他们就成了统治人种。”材料所要说明的是 A.法西斯首要分子是种族屠杀的制造者 B.当时德国人民坚决反对希特勒的种族主义理论 C.对法西斯的姑息纵容是导致惨剧发生的根本原因 D.对犹太人等民族的迫害,实为德国对其他民族的集体犯罪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二战中纳粹德国的种族灭绝政策。法西斯首要分子是种族屠杀的制造者,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A;根据“而是鞋匠、邻居、送牛奶的人”可知“德国人民坚决反对希特勒的种族主义理论”的说法是错误的,故排除B;对法西斯的姑息纵容是导致惨剧发生的根本原因,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C;根据“而是鞋匠、邻居、送牛奶的人。然后他们得到一身制服、一根腰带和一顶帽子”可知对犹太人等民族的迫害,实为德国对其他民族的集体犯罪,故选D。‎ ‎ ‎ ‎26.下列有关历史情景的表述不符合历史真实的是 A.公元前230年的某一天,一官员上朝见到嬴政后高呼大王 B.公元前220年,太仆张某奉秦始皇之命购买上等良马 C.公元前216年某月,李某被任命为某郡郡守,负责该郡的民政、军事和监察 D.公元前206年某月,身在咸阳的方某用小篆给家人写了封平安信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秦始皇。联系所学知识,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后,采用“皇帝”称号,自称“始皇帝”,而秦王统一六国是在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因此公元前230年,赢政还只是秦王,故A项表述正确,排除。而公元前220年,秦王赢政号称秦始皇,故B项表述正确,排除。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确定以郡县制作为中央控制地方的制度,其中“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区域,“郡”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职官,分掌行政、兵事、监察等职责,因此C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后,统一文字,以小篆为通用的字体,故D项表述正确,排除。‎ ‎ ‎ ‎27.唐太宗打败突厥后,在其故地设置羁縻府州。下列有关该制度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对民族地方的直接统治方式        ②由少数民族首领担任都督、刺史 ‎③都督、刺史官职可以世袭          ④当地居民要编户籍、上贡赋 A.①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唐太宗。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唐太宗设置的羁縻府州是唐代在周边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一种带有自治性质的地方行政机构。由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刺史或都督,不是对民族地方的直接统治,所以①说法错误,故排除A、D;由于羁縻府州是带有自治性质的地方行政机构,所以当地居民不需要编户籍、上贡赋,所以④说法错误,故排除C,故选B。‎ ‎ ‎ ‎28.中俄《尼布楚条约》中说,“凡岭南一带土地及流入黑龙江大小诸川,应归中国管辖;其岭北一带土地及川流,应归俄国管辖”。对条约中的“中国”理解正确的是 ‎①这里的“中国”指中原地区          ②清朝第一次使用了“中国”国号 ‎③清政府对外不再使用“大清”的朝号  ④表明清朝行使和维护的是中国的主权 A.①②④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中俄《尼布楚条约》。根据所学内容可知这里的“中国”指的是主权意义上的中国,不是中原地区,所以①说法错误,故排除A、B;这也是清朝第一次使用“中国”国号,所以②说法正确;清政府在使用“中国”国号的同时依旧使用“大清”的朝号,所以③说法错误,故排除D;“中国”国号的使用表明清朝行使和维护的是中国的主权,所以④说法正确,故选C。‎ ‎ ‎ ‎29.“孔子象征着什么?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观念,还是一种财富?”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经常思索的话题。下列关于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孔子主张的“礼”指周礼,其等级尊卑思想为后来封建统治者所倡导 B.孔子强调“仁”,要求统治者关爱百姓 C.孔子提出“中庸”的思想,要求对君主绝对服从 D.孔子主张平民教育和因材施教,教育的目的是“成人”‎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孔子的思想。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孔子的“礼”指的是周礼,后来被封建统治者所利用,故排除A;孔子强调“仁”,主张统治者要关爱百姓,故排除B;孔子主张“因材施教”,故排除D;孔子的“中庸”思想是指不偏不倚,而不是对君主的绝对服从,故选C。‎ ‎ ‎ ‎30.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这句话表明他和柏拉图之间存在分歧。他们在哲学方面的分歧主要在于 (  )‎ A.人是否要追求现世的幸福 B.现实世界是否具有真实性 C.是否要确定哲学的研究对象 D.人是否要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哲学思想的不同点。柏拉图的理念论不承认现实世界的真实性,认为理念是世界的本原;亚里士多德不仅肯定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而且认为客观世界是人类认识的来源。故答案为B。‎ 二、综合题:共4题 ‎31.政治演说往往是正义与邪恶交错,真理与谎言相融,成为鼓动、演说者渲染和辅佐政治的手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公开的和平条约,必须公开缔结......‎ ‎2.领海以外......必须保持公海航行的绝对自由……‎ ‎3.……尽可能地消除一切经济壁垒,建立平等的贸易条件。‎ ‎4.……各国军备必须裁减至符合维持国内安全的最低限度。‎ ‎5.对所有殖民地的要求做出自由的、坦率的和绝对公正地调整......殖民地人民与当地代管政府有政治上的自治权。‎ ‎14.为了大小国家都能互相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必须成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 ‎——威尔逊1918年1月8日在美国国会的演说 材料二 若问我们的政策是什么?我的回答是:在陆上、海上、空中作战。尽我们的全力,尽上帝赋予我们的全部力量去作战,对人类黑暗、可恶的罪恶史上空前凶残的暴政作战。若问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回答,胜利。不惜一切代价……不惧一切恐怖,不论……如何艰苦,去夺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不能生存。‎ ‎——丘吉尔1940年5月13日在英国下院的演说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威尔逊演说的内容在《凡尔赛和约》中的实践情况。‎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丘吉尔演说的背景,结合史实说明英国“在陆上、海上、空中作战”的成效。‎ ‎【答案】(1)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萨尔煤矿15年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符合原则第5点中民族自决原则;殖民地问题的最终安排不符合原则第5点“绝对公平地调整一切殖民地”,通过委任统治,英法最终取得德国的绝大多数殖民地;限制军备符合原则第4点;第十四点原则的国联倡议成为和约的一部分。‎ ‎(2)背景:二战全面爆发,德军在西线进攻;丘吉尔上台,英国放弃绥靖政策。‎ 举例:在陆上,阿拉曼战役,扭转北非战场形势;在海上,敦刻尔克撤退,为盟军反攻保存了力量;三大登陆战,加速了法西斯的灭亡;在空中,不列颠之战,迫使德国无限期搁置“海狮计划”,侵略计划第一次未能得逞。‎ ‎【解析】本题考查了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和二战中英国的反法西斯斗争。‎ 第(1)问,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威尔逊希望通过十四点原则控制欧洲,进而谋求世界霸权。但巴黎和会最终为英法所控制,威尔逊的主张有些得到实现,有些未得到实现。如民族自决原则、限制军备原则和成立国联的倡议得到实现,但有关殖民地的分配原则未能实现。‎ 第(2)问,根据“丘吉尔1940年5月13日在英国下院的演说”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丘吉尔演说的背景主要是二战全面爆发,德军在西线大举进攻,丘吉尔上台,英国放弃了绥靖政策。根据所学内容可知英国在陆上主要进行了阿拉曼战役,在海上主要是敦刻尔克撤退、诺曼底登陆等,在空中主要是不列颠之战等。‎ ‎ ‎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永远改变了欧洲,但对大多数欧洲人来说,世界变得更大,但欧洲在世界上的作用本质上没有改变。在帝国主义国家仍然统治着它们旧的殖民地和新的保护国的情况下,欧洲的全球霸权看起来更加安全。然而,这与现实不符。‎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二 二战后,不可阻挡的革命浪潮席卷诸殖民帝国,极其迅速地结束了欧洲的统治。……由于数百万殖民地居民在盟国和日本的军队和劳改营中的服役,这种世界范围的殖民地觉醒进一步加速。……如同一战期间,老百姓还受到了盟国关于自由和民族自决的宣传的影响。‎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1)为什么材料一中说“欧洲的全球霸权看起来更加安全”是与历史现实不符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二战对国际政治格局和原来的世界殖民体系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答案】(1)一战使欧洲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力减弱;一战德、奥战败,英、法等也受到重创;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激励了欧洲各国的革命;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掀起新高潮;美国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增大,日本趁机崛起等。‎ ‎(2)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西欧列强主宰世界的时代结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苏联的军事力量和国际地位空前提高;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超出一国范围;世界殖民体系迅速瓦解。‎ ‎【解析】本题考查了一战和二战的影响。‎ 第(1)问,根据“一战永远改变了欧洲”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一战貌似使“欧洲的全球霸权看起来更加安全”,但实际上在一战中欧洲的传统强国都受到大幅度的削弱,从而使得欧洲对世界的控制大大减弱,殖民地半殖民的民族解放运动不断高涨,在一战中美国、日本崛起,对欧洲对世界的控制都形成了强有力的挑战,所以说“欧洲的全球霸权看起来更加安全”的说法与现实是不符的。‎ 第(2)问,根据所学内容可知,二战对国际政治格局和原来的世界殖民体发生的影响主要有欧洲衰弱,西欧列强主宰世界的时代结束,美国和苏联在二战中力量大大加强,最终形成了美苏两极对峙的局面,社会主义制度超出一国范围,世界殖民体系则迅速瓦解。‎ ‎ ‎ ‎33.【加试题】时势造英雄,英雄影响时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功(攻)战日作,流血于野……乃今皇帝,‎ 一家天下。兵不复起,灾害灭除。黔首(百姓)康定,利泽长久。‎ ‎——《秦峄山刻石》‎ 材料二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人教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10页 ‎(1)材料一歌颂了秦始皇什么功绩?应怎样看待“秦峄山刻石”中的内容?‎ ‎(2)材料二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华夷”观?该观念在当时有何积极影响?‎ ‎【答案】(1)功绩:结束分裂,实现统一。‎ 评价:肯定石刻当中对国家统一的评价,但统一只提供了社会安定局面的可能性;与历史上秦实行严刑峻法、沉重徭役赋税等引起的农民起义相矛盾。‎ ‎(2)观念:民族团结,华夷一体。‎ 影响:促进民族交流和融合、统一与发展;有利于“贞观之治”局面形成。‎ ‎【解析】本题考查了秦始皇和唐太宗。‎ 第(1)问,根据“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灾害灭除”可知歌颂了秦始皇结束分裂,实现统一的功绩。根据“黔首(百姓)康定,利泽长久”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秦始皇完成统一确实为国家的安定和人民生活的稳定提供了条件,这是秦始皇不可否认的功绩。但实际上秦朝的严刑峻法和沉重徭役也引发了不断的农民起义,最终导致秦朝二世而亡。‎ 第(2)问,根据“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可知唐太宗在民族观念上坚持民族团结,华夷一体。就当时来讲,这样的民族观念有利于促进民族融合与交流,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 ‎ ‎34.【加试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一个惊人的现象,开天辟地的人类智能大师们,都诞生在2500年前:孔子、释迦牟尼、亚里士多德……。‎ ‎——余秋雨《中华文明一定是21世纪文明图谱中的主角》‎ 材料二 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俟百世而不惑也……吾将以政治家尊孔子。……而政治家不足以尽孔子。食政治家之赐者,不过一国……不过百年,而孔子之因时的政治,可以善当时之中国,可以善2000年迄今之中国。‎ ‎——摘自梁启超《世界伟人》‎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孔子、亚里士多德在各自国家学术史上的地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孔子的认识。‎ ‎(3)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孔子、亚里士多德在个人经历等方面有哪些相似之处。‎ ‎【答案】(1)孔子:儒家文化创始人。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 ‎(2)思想家:创立儒学,成为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之中;教育家: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传统(或开创了私学之先河),教育思想影响深远;政治家:政治主张奠定了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但主张维护西周的等级制度,具有一定保守性。‎ ‎(3)相似之处:创办学校(学园),发展教育;提出中庸主张;维护奴隶制度。‎ ‎【解析】本题考查了孔子和亚里士多德。‎ 第(1)问,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孔子是中国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 第(2)问;根据“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俟百世而不惑也……吾将以政治家尊孔子。……而孔子之因时的政治,可以善当时之中国,可以善2000年迄今之中国”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从思想角度来说,孔子创立的儒家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从教育角度来说,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从政治角度来说,孔子的政治主张奠定了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但孔子主张克己复礼,特别是恢复周礼是具有一定保守性的。‎ 第(3)问,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孔子和亚里士多德都开创了私学,发展教育,他们都主张维护旧有的奴隶制度等。‎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