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3.95 KB
- 2021-08-2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
一、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1)原因
①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经济势力入侵,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
②列强大量收购中国农副产品(丝、茶)。
(2)表现
①洋纱取代土纱——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纺”与“织”分离;
②洋布取代土布——中国家庭“织”与“耕”的分离;
③服务于国际市场:中国农副土特产品日趋商品化。
(3)地位: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但在近代中国仍占主导地位
(4)影响
①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②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③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
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原因、表现和特点
(1)原因
①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瓦解了自然经济;
②西方经济势力的入侵,使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③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于近代工业;
④统治者思想的转变(清末“新政”)
(2)表现
①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使传统手工业部门遭受重大打击;
②商品经济日益发展,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外贸中心由广州转向沿海开放城市,特别是上海,买办商
人开始出现;
③近代机器生产开始出现,使得外资企业、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陆续兴起。
(3)特点
2
①生产方式的改变;
②产业资本构成的变化;
③主要生产部门的变化;
④新兴社会阶层的出现;
⑤生产管理方式和制度的改变;
⑥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
二、洋务运动
1.洋务运动
(1)概念:“洋务运动”是指 19 世纪 60~90 年代,洋务派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而掀起的一场运动,其
主张采用西方的先进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网
(2)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境况。
(3)目的: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4)代表:①中央——奕;②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5)内容: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
后期,以“求富”为口号,①兴办民用工业;②筹划海防;③创办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
(6)结果:甲午战争的惨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7)失败原因
①单纯引进西方技术而不变革落后的制度;
②洋务派力量分散,缺乏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难成大业;
③顽固派仇视洋务派,百般阻挠和破坏洋务运动;
④西方列强不希望中国走上富强道路,阻挠中国掌握先进技术。
(8)评价
积极性:引进技术、培养人才;刺激资本主义的发展;抵制外国经济侵略;瓦解封建经济;标志着中国早
期近代化的起步
消极性:根本目的是维护落后的封建制度,只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不能使中国走向富强[ZB)][BG)F][HT]
2.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1)促进工业近代化:洋务派首先在中国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后来创办民用工业,开启了近代化的先河。
(2)促进技术近代化:引进了西方技术,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积累了管理经验。
(3)促进军事近代化:筹划海防,创建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新式海军,为军事近代化创造了条件。
(4)促进教育近代化:创办新式学堂,其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与旧式教育有很大的区别,奠定了新式教育
3
的基础;选派留学生,开留学风气之先河。@网
(5)促进思想近代化: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近代化思想,冲击了“礼义至上”的传统伦理思
想的权威地位,是鸦片战争后思想界的一大进步。
三、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发 展
状况
时间 原因 影响
产生 19 世纪六七十年
代
内因:中国封建社会已孕育出资本
主义萌芽;受外商企业刺激,中国
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开始引进外
国先进技术和机器,投资于近代企
业。
外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洋务
运动的诱导
①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
②壮大了无产阶级队伍,促进
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③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
济侵略;
④推动了政治民主化进程
初 步
发展
19 世纪末
①列强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自然
经济;
②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
制
①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
舞台;
②使中国的近代化由器物层面
开始转向制度层面(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短 暂
春天
一战期间
①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除
了一些障碍;
②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得到提
高;
③北洋军阀政府实行较为宽松的经
济政策;
④“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和群众性
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⑤欧洲列强
暂时放松对华的经济侵略(主要原
因)
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
迅速壮大,推动中国由旧民主
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
变,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
了阶级基础
曲 折 国 民 ①南京国民政府实现了国家的基本
4
国共十年
对峙
统一;
②国民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有利于民
族工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如“国民
经济建设运动”
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抗战时期 ①日本在沦陷区的经济掠夺;
②国统区官僚资本的压制;
③国民政府战时体制
官僚资本膨胀,民族企业萎缩
发展 政 府
统 治
时期
解放战争
时期
美国的经济掠夺;官僚资本的挤压;
苛捐杂税,通货膨胀
民族工业陷入绝境,工厂纷纷
倒闭
考向一 全面认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2.原因
(1)资本主义的入侵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疯狂
地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2)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是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条件。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商品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商
品流通空前活跃。国内市场的扩大,特别是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在流通中的比重加大,不断诱使农业由自然
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
(3)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以及航运、铁路等交通事业的发展,加强了城乡经济的联系,是
促使自然经济解体的重要因素。
(4)自然经济自身的局限性是其解体的内部根源。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分散的个体手工业生产,技术水平
低下,生产规模小,分工和协作不发达,生产的发展、成本的降低、质量的提高,都受到了限制,终究抵
挡不住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的强有力的进攻。学*
3.特点
(1)动力:主要来自外国资本主义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2)速度:国内发展不平衡,东南沿海尤其是通商口岸远比内地迅速。
5
(3)结果:在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中,一直没有建立起有序的商品经济体制。
4.评价
(1)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从根本上冲击着封建专制制度,是历史的进步。
(2)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大量的雇佣劳动力、必要的财富积累,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确
立的前提条件。
【典例引领】煤油,在19 世纪 60 年代只有极少量为供应外国侨民需用而输入中国。1878 年的输入量是 1570
万公升,1891—1893 年平均每年煤油输入量已增加到 1 亿 7 千 6 百余万公升。这种变化反映了
A.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发生了质变
B.外国侨民数量的增多
C.中国社会进一步卷入世界市场
D.世界科技进步的推动
【答案】C
考向二 全面理解洋务运动开启中国近代化历程
(1)思想上
洋务派面对新的形势,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最早的近代化思想,表明了统治阶级已经承
认“中学”的不足,也使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开始向“现代”转变,开启了中国思想的近代化。
(2)经济上
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尤其是民用企业,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方式,培养了科技人才,开启了近
代中国工业文明的先河;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
(3)外交上
洋务运动使中国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加强了清
朝同外国的联系。
(4)军事上
洋务运动创建近代海军,开始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历程。
6
(5)教育上
洋务运动设立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军事方面的人才,开启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典例引领】以下是 1861—1884 年总理衙门总署大臣、军机处军机大臣、其中总署大臣兼任军机大臣情况
统计表。这种安排
时间 总署大臣人数 军机大臣人数 其中总署大臣兼任军机大臣人数
1861—1868 年 7 5 3
1869—1875 年 10 5 4
1876—1881 年 12 5 5
1882—1884 年 12 6 4
A.加深了清政府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B.推动了政治近代化进程
C.有效抑制了地方官僚势力的崛起
D.有利于洋务政策的推行
【答案】D
考向三 全面理解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1.一个特点: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2.两个阶级和两面性:壮大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妥协性和革命性。
3.民族资本主义的两个“三”
(1)三个产生原因——资本主义的入侵、外商企业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
(2)三次发展机遇——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辛亥革命的推动、一战期间欧洲列
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网
4.民族资本主义的“两个因素”
(1)推动因素
①西方列强的侵略在给中华民族带来沉重灾难的同时,也不断地冲击着中国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
7
观念,分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某些条件和可能。
②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的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
③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使实业救国具有日益广泛的社会基础,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
动不断兴起,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2)阻碍因素
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
展的主要因素。
②民族工业自身存在局限性。先天不足,自它产生之日起就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等;后天畸形,地
区分布不平衡,工业结构不合理,并且始终没有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④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近代民族工业不断发展的动力。
⑤重农抑商等传统思想的束缚。
⑥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5.四个发展阶段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甲午中日战争后初步发展,一战期间和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发展较快,抗日战争和
解放战争时期日益萎缩并陷入困境。
【典例引领】近代一批仁人志士提出“商战”,发展实业,以争取利权,挽救民族危亡,可称之为“中国近代
经济民族主义”,其发展与抵制洋货运动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9 年“五四”运动期间的抵制日货运动,上海华商纱厂盈利迅速提高,并出现了建立新厂、增加
设备的热潮,形成了中国棉织业发展史上的所谓“黄金时期”。与此同时,华商烟厂、火柴厂等也得到了相应
的发展……据统计,1919 年在农商部注册的工商企业达到 104 家,超过历年最好水平,1920 年更达到 142
家。其中注册的工业公司在 1919 年为 65 家,资金 44728300 元,也是亘古未有。
材料二 1925 年上海发起了抵制日货运动……由于运动期间禁止提取洋栈货,引起煤荒和粮价上涨,既严
重影响了民族工业的商业利润,又波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上海人民出现心理恐慌,运动难以持续下去,于
是,在资产阶级各团体的纷纷要求下,上海总商会同意提取英日货。同时,帝国主义为了反抵制,工部局
停供华商电力达 2 个月之久,导致上海 13 家华商纱厂被迫停工,工人失业 6 万多人,损失 326 万元以上,
严重危及上海民族纺织业的生存。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李宗超《近代中国经济民族主义的理性与非理性》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据材料二,指出 1925 年抵制日货运动“难以持续下去”
的原因。
8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中国近代经济民族主义”。(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
辑严密,表述清晰;200 字左右)
【答案】(1)特点:发展迅速;私营为主;轻工业为主。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帝国主义的破坏;民
众生活困难(心理恐慌)。
(2)观点:中国近代经济民族主义是时代的产物,但不能使中国独立富强。
史实: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和抵制洋货运动等相关史实。
评述:①背景或根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积极作用:促进了民族工业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增强了民族
凝聚力等。
③消极作用:抵制日货运动影响民族工业发展;造成人民生活困难;未能使中国真正走上独立富强道路等。
1.1865 年李鸿章上书总理衙门主张:“铁路与铜线,事同一律,万难允许”。1875 年李鸿章正式提出,铁路
电报等西方新式物件,要“酌度时势……择其至要者,逐渐仿行”。导致李鸿章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A.清政府开始自强求富的改革
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求
C.西方对中国的侵略逐渐加重
D.资本输出导致自然经济解体
2.下表为江南口岸城市人口(1891—1911 年)统计表。据此可知
城市名称 1891 年 1901 年 1911 年
镇江 135000 140000 184000
苏州 500000 500000 —
杭州 700000 350000 —
宁波 250000 255000 350000
温州 80000 80000 100000
A.江南城市化进程呈现不平衡性
9
B.通商口岸经济发展迅速
C.苏州成为长江中下游区域中心
D.江南自然经济瓦解加速
3.18 世纪中叶以前,中国进口商品以奢侈品为主,之后……进口商品转以棉花、棉布、棉纱为大宗……19
世纪 30 年代,棉布、棉纱已经成为中国进口洋货中的重要商品,进口货值不断增加。这反映了
A.中国社会自然经济已逐步瓦解
B.手工业棉纺织品质量的下降
C.西方国家加紧海外市场的扩张
D.民众传统生活用品结构改变
4.抗战结束后,国民政府宣布美国来华投资企业“应课征之税捐与本国人民同”,“将来亦不致颁布足以阻碍
获得合理利润之新税则”。国民政府的这些规定
A.抑制了美国对华的商品倾销
B.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C.巩固了官僚资本的主导地位
D.推动中国积极融入世界
5.甲午战前,外国在中国的投资总额不过二三亿美元。甲午战后,投资总额不断增长,1902 年达 15 亿美
元。1914 年增至 22 亿美元,比战前提高 9 倍之多。1841—1894 年间,外资在华投资设厂共计 142 家,
1895—1914 年间,设厂就增至 322 家。列强在华投资设厂的迅猛增长
A.促使自然经济彻底走向解体
B.缓和了列强争夺中国的矛盾
C.开始改变近代中国经济结构
D.严重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6.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后,有一份杂志刊载了一幅中美贸易的漫画,画的是长
嘴鹤在一只长颈瓶里喝水,对蹲在旁边的猫说: 我们是平等的,都可以自由地在这瓶里喝水。这一漫画反
映了
A.中美贸易遭到了全国各阶层的反对
B.平等互惠是战后世界遵循的共同原则
C.先进国人追求经济合理秩序的愿望
D.战后国际经济制度化不利于自由贸易
10
7.1935 年 12 月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了《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大纲案》,其中规定:“国民经济
之建设……凡基本工业之创办,重大工程之建筑,均须择国防后方之安全地带而设置之。”据材料可知
A.经济建设布局受政治形势影响
B.为“剿共”而调整经济政策
C.消除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控制
D.为了遏制官僚资本的膨胀
8.1948 年 8 月,国民党政府发行了新货币——金圆券。阅读右图漫画,对该漫画的解读正确的是
A.展示了国统区恶性通货膨胀政策的惨状
B.该现象有助于提高民族工业的经济效益
C.暗示了美国忙于冷战已放弃国民党政府
D.该现象说明美国已垄断了中国资本市场
9.驻华大使司徒雷登 1947 年 9 月下旬给马歇尔的内部报告中称:“(中国)到 8 月底,通货比 5 月底膨胀
了 64%……1947 年的头 5 个月一直维持着这样高的通货膨胀率,从年初始,预算赤字与通货膨胀几乎同步
上升……”这一现象对民族工业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
B.改变了民族工业分布于沿海地区的布局
C.美国商品挤占中国市场
D.民族工业无法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1.(2018 年江苏卷)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他
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有些洋匠不懂技术,招摇撞骗,因造不出
火药,竟称“中国天气异于外国,与造此药不宜”。这表明,洋务企业
A.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B.过度依赖西方技术
11
C.逐渐成为外资企业
D.所雇洋匠皆为外行
2.(2018 年全国Ⅱ卷文综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89 年,两广总督张之洞从英国预购炼铁机炉,有人提醒先要确定煤、铁质地才能配置合适的机炉,
张之洞认为不必“先觅煤、铁而后购机炉”。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购得大冶铁矿,开始筹建汉阳铁厂,由于
找不到合适的煤,耗费六年时间和巨资,仍未能炼出合格的钢铁。盛宣怀接手后,招商股银 200 万两,并
开办萍乡煤矿,但由于原来定购的机炉不适用,依然未能炼出好钢,只得贷款改装设备,才获得成功。通
过克服种种困难,汉阳铁厂成为中国第一家大型的近代化钢铁企业,1949 年后收归国有。*网
——摘编自陈真等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等
材料提供了一个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案例,蕴含了现代化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
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3.(2015 年海南高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民国元年至十年,政争兵乱,无年无之,举清末奖励实业政策之成绩尽破坏之,而无以为继。
各省军人官吏不仅不能提倡保护其省内之实业,且加之以削剥摧残;故就政府对待实业之态度与影响言,
清末之九年为黄金时代,而民国初之十年为黑暗时代。幸而欧战发生,吾国工业乃得千载难逢之自动发展
机会。欧战既终,险象即生,吾国工业因参战所得之利,能永久存在不为昙花一现者,窃恐甚少也。
——摘编自陈真、姚洛《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二 1912—1920 年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不平衡。统计出的 9 个华资占比重较大的行业,一般
的发展速度在 12%—13%之间。这个增长率比之初步发展时期,并不更高,大战时期“黄金时代”之说,更多
是指利润优厚,非必指增长速度。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1912—1920 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912—1920 年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12
【考点冲关】
1.【答案】C
2.【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据表格信息可知,镇江、宁波、温州人口增多,杭州人
口下降,苏州人口不变,可见江南城市化进程呈现不平衡性,故 A 正确;“通商口岸经济发展迅速”与材料
信息不符,排除 B 项;材料没有反映“苏州成为长江中下游区域中心”,排除 C 项;“江南自然经济瓦解加速”
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D 项。
3.【答案】C
4.【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材料中对美国的来华投资企业给予丰富的优惠,并
不是阻碍其商品倾销,故 A 项错误;材料中对美国的企业给予优惠,对中国的民族工业的发展极为不利,
故 B 项正确;官僚资本在这一时期已经占据主导地位,故 C 项错误;中国积极融入世界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故 D 项错误。
5.【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自然经济在近代中国没有彻底走向解体,故 A 项错
误;列强在华投资设厂,会引发争夺资本输出场所的矛盾,故 B 项错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开始改变是在
鸦片战争后,故 C 项错误;列强在华投资设厂的迅猛增长,与民族工业争夺劳动力和市场,严重阻碍了民
族工业的发展,故 D 项正确。
6.【答案】C
13
【解析】本题考查国民政府统治晚期的民族工业的发展。依据材料中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及中美
贸易的漫画中“我们是平等的,都可以自由地在这瓶里喝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尽管《中美友好通商航海
条约》规定了中美双方的自由贸易,但由于中美双方经济存在巨大的差距,中国并不能取得对等的经济利
益,表明了先进国人追求经济合理秩序的愿望,故选 C。A、B 两项均在材料信息中无反映,故排除;D 项
说法明显错误,故排除。
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经济的发展。材料中“凡基本工业之创办,重大工程之建筑,均须择国
防后方之安全地带而设置之”说明当时工业的布置与日本侵华有一定关系,故 A 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剿
共”信息,故 B 项错误;C 项表述过于绝对,故 C 项错误;实施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主要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
并未涉及遏制官僚资本,故 D 项错误。
8.【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948 年国统区通货膨胀严重,国民政府进行币制改
革,用金圆券取代法币,漫画显示骨瘦如柴的国民政府在美国帮助下想抓住金圆券这根救命稻草,但化为
泡影,反映了“国统区恶性通货膨胀政策的惨状”,故 A 项正确;金圆券的发行加速了国民政府的垮台,不
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排除 B 项;C 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C 项;材料不能反映美国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垄断,
排除 D 项。*网
9.【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材料反映了 1947 年国统区通货膨胀率急剧上升、赤字惊
人,必然导致苛捐杂税猛增,国民购买力下降,致使民族工业陷入困境,故选 A。B、C、D 项均与材料信
息无关,故排除。
【直通高考】
1.【答案】B
【解析】材料信息“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 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说明洋务企业
管理极为不完善,故 A 项错误;“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说明洋务企业过渡依赖西方技术,
故 B 项正确;洋务企业是中国人采用机器生产经营的近代企业,故 C 项错误;“有些洋匠不懂技术”不代表
所有洋匠都为外行,故 D 项错误。
2.【答案】略
14
3.【答案】(1)状况:受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民族工业快速发展,利润较高;发展不平衡;工业发展基
础薄弱,内力不足。
(2)因素:政争兵乱,政局不稳,工业发展环境恶化;政府推动不力;外国资本的挤压。
【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中“幸而欧战发生,吾国工业乃得千载难逢之自动发展机会”得出第一次世界
大战期间,民族工业迅速发展;据材料二中“1912—1920 年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不平衡”得出中国
的民族工业发展不平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的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如纺织业和面粉业,
未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工业基础仍然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