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7.50 KB
  • 2021-08-27 发布

2019-2020学年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一)历史试题 word版

  • 1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一) ‎ 历 史 试 题 ‎2019.10‎ 第Ⅰ卷 (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孟子指出: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养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荀子认为:“筐箧已富,府库已实,而百姓贫。夫是之谓上溢而下漏人不可以守,出不可以战,则倾覆灭亡可立而待也。”这表明儒家主张(  )‎ A.藏富于民 B.勤俭节约 C.忠孝为本 D.国富民贫 ‎2.《全球通史》在论述中国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因此不可宽容待之。”文中的“他们”指的是(  )‎ A.儒家学派 B.道家学派 C.法家学派 D.墨家学派 ‎3.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评价先秦某一思想“对当日政治之狂澜不能挽救,只能使明达的人退而为隐士”。这一思想应为(  )‎ ‎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4.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对这一思想最准确的理解是(  )‎ A.认为民性本善,君权神授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 D.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5.古代治国讲“帝道”(尧舜禹汤治理之道)、“王道”(德政)、“霸道”(法家)。融合此“三道”思想且被当朝统治者采用的是(  )‎ A.孟子的民本思想 B.荀子的政治思想 C.董仲舒的新儒学 D.二程朱熹的理学 ‎6.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  )‎ A.法家思想的衰微 B.黄老之学被推崇 C.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D.程朱理学的盛行 ‎7.“儒学的三次话语转向,即儒学在汉代经学中完成的政治转向、在宋明理学中所完成的形而上学转向……”材料中的“政治转向”是指(  )‎ A.意在规劝皇帝实行仁政 B.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C.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D.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8.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9.下图为两汉以来我国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统计柱状图,导致图中节妇烈女人数开始剧增的主要原因是(  )‎ A.专制统治的加强 B.商品经济的繁荣 C.科考制度的影响 D.思想控制的强化 ‎10.顾炎武在其《日知录》中,列举了历史上大量的“称臣下为父母”“人臣为人君”“人臣称万岁”的例子。这表明他(  )‎ A.提出经世致用的思想 B.宣传三纲五常等级秩序 C.提出初步的民主思想 D.否定封建礼教传统 ‎11. 儒者之学全无头脑”,“鄙儒无识,俗儒无实,迂儒未死而臭,名儒死节殉名”。说这番话最有可能是(  )‎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12.马克壵认为:明清之际中国在经济和政治方面出现的新思想是很重要的,如果按照这种思路发展下去,则可以有助于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目标。下列思想与之对应的有(  )‎ ‎①黄宗羲“工商皆本” ②陆九渊“心即理也” ③顾炎武“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④王夫之“循天下之公”‎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北宋时期,文人山水画从注重写实变为更加注重意境,主要的社会因素是(  )‎ ‎①“重文轻武”使文人阶层不断壮大 ②理学兴起,文人更注意内心修养 ③政权偏安江南一隅,“残山剩水”画出现 ④商品经济发展,文化普及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14.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音,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15.普罗塔哥拉说:“神是不可知的,人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发明语言,造出房屋、衣服、鞋子和床,并且从土里取得养生之资的。”这突出体现了(  )‎ A.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体系 B.人要探索自然奥秘,否定基督教的影响 C.否定神对于人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 D.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不再信奉传统的神 ‎16.苏格拉底提出“知识即美德”,认为德性的根据在于知识,有知识就有德性。王阳明提出“致良知”,认为德性的根据在于“良知”,良知是是非善恶的标准。以下评述准确的是(  )‎ A.都强调知识在美德形成中的主导性B.都坚持德性在政治活动中的关键性 C.都遵循逻辑在理论体系中的建构性D.都重视道德在个人修养中的重要性 ‎17.《西方思想史》写道:“(公元前5世纪)对雅典城邦传统诸神的信仰,此时正逐渐受到损害,而一种更具批判性的、更为世俗的精神正在强有力地上升。”这种“精神”的主要社会作用是(  )‎ A.中断了古希腊的法制建设 B.促使古希腊个人意识觉醒 C.阻碍了古希腊的民主制度 D.使得神学思想逐渐绝迹 ‎18.《论语》载:“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与这场对话体现的观点最接近的是(  )‎ A.知识即美德    B.认识你自己 C.因信称义 D.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 ‎19.建筑是社会文化的折射。在中世纪,由于人们关心死者的灵魂能否得救,因此修建陵墓时大多注重表现死者生前的功德和对上帝的虔诚。到十五世纪时,陵墓的修建则突出了世俗因素,更多地表现死者生前的生活和业绩。这一转变主要是由于(  )‎ A.科学技术的进步 B.建筑风格的改变 C.思想解放的影响 D.宗教束缚的消失 ‎20.近代西方有一位思想家主张:“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而同时又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自由。”这一主张属于 (  )‎ A.天赋人权说 B.人民主权说 C.三权分立说 D.社会契约论 ‎21.梁启超说:“欧洲之所以有今日,皆由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一洗思想界之奴性,其进步乃沛乎莫能御”,对梁启超的话理解准确的是(  )‎ A.自然哲学使人们具有了自主意识 B.智者学派树立了人的尊严 C.文艺复兴打破了中世纪的神学桎梏 D.宗教改革挑战了教皇的权威 ‎22.右图是16世纪漫画《灵魂的运输车》,画中恶魔抡着木槌,将人的灵魂塞入大桶中,装在牛车上向地狱驶去。车身是教皇的身体,车轮辐条分别由主教、枢机主教和修士构成。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依靠神职人员帮助,灵魂才能得救 B.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 C.人们要求摆脱宗教束缚 D.主张通过苦行升入天堂 ‎23.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使人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为了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宗教改革家坚决反对(  )‎ A.灵魂得救只需靠个人虔诚的信仰 B.灵魂得救是上帝预先的安排 C.灵魂得救必须靠个人的行事修为 D.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 ‎24. “人只有一种天赋的权利,即与生俱来的自由。自由是独立于别人的强制意志,而且根据普遍的法则,它能够和所有人的自由并存,它是每个人由于他的人性而具有的与生俱来的权利。”与此主张一致的是(  )‎ A.人没有真正的自由 B.人享有法律范围内的自由 C.法律纵容自由泛滥 D.法律的制定以自由为原则 ‎25.卢梭认为:“法律应该由全体公民集体讨论并通过,英国人自以为是自由的,‎ 他们是大错特错了,他们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这表明卢梭(  )‎ A.认可精英政治 B.推崇代议制 C.崇尚直接民主 D.反对三权分立 ‎26. 14-17世纪,人文精神的旗帜在欧洲高扬;而到了18世纪理性之光照亮了欧洲近代发展的道路。导致这种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 A.仁人志士的追求 B.人文主义的魅力 C.资本主义的发展 D.自然科学的进步 ‎27.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和欧洲,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 A.“百家争鸣”和宗教改革 B.“罢黜百家”和文艺复兴 C.“罢黜百家”和启蒙运动 D.“百家争鸣”和智者运动 ‎28.帕尔默在评论西方近代某思想解放运动时说:“如果说人文主义者因此而发起一个崇古运动,那是由于他们看到其中有与自己相仿的精神。”他所评价的思想解放运动(  )‎ A.为西方近代科学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B.从根本上打破了天主教会对西欧的一统局面 C.为理性社会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构想 D.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了最基本的理论依据 ‎29.普罗塔哥拉等称自己为智者或“有知识的人”,苏格拉底则“自知自己无知”。这种差异反映出(  )‎ A.前者的文化素养更高    B.后者兼顾知识与道德 C.两者受教育程度不同 D.两者对知识认识不同 ‎30.古希腊哲学家朗吉努斯的著作《论崇高》里有这样一段文字:“天之生人,不是要我们做卑鄙下流的动物,它带我们到生活中来,到包罗万象的宇宙中来,要我们做万物的观光者,所以它一开始便在我们心灵中植下一种热情——对一切伟大的,比我们更神圣的事物的渴望。”这段材料反映的主要观点是(  )‎ A.强调人性至上,反对宗教信仰 B.肯定人的价值,强调发展个性 C.提倡个人奋斗,鼓励发展私有 D.要求自由平等,反对神学世界观 ‎31‎ ‎.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写道:“十五世纪中叶到十六世纪初,意大利文艺复兴中的主要事实便是:教皇与世俗的宗教批评者之间的冲突是以容许新人的某种不敬神的精神进入僧侣统治集团为代价而得到避免。”与材料观点最为吻合的是(  )‎ A.文艺复兴只限于社会上层,对天主教会冲击有限 B.宗教改革传播人文思想,冲击人们对上帝的信仰 C.人文思想的传播,缓和了教会与世俗社会的冲突 D.资本主义萌芽时期,资产阶级与教会矛盾未激化 ‎32.某一时期的艺术“用古希腊罗马的方法展现人体美和自然美,突破了宗教对人体的禁忌,以世俗人物的形象刻画宗教人物,以市民阶级的审美标准来诠释世界”。可见这一时期的艺术(  )‎ A.标志着人文精神的起源 B.披着宗教的外衣反专制 C.以宗教形式宣扬人文思想 D.摆脱了宗教和专制束缚 ‎33.文艺复兴……虽然许多新成就的基础是古典文化,但是它们很快地超越了希腊、罗马影响的范畴。……文艺复兴包括一些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理想和看法,使文艺复兴印上了一个独特社会的标记。总的说来,这些理想和看法中特别突出的是乐观主义、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这里面“独特社会”的含义是(  )‎ A.工商业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 ‎ B.罗马天主教会势力日渐衰落 C.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纷纷兴起 D.人们热衷于追求理性、民主、自由 ‎34.严格地说,是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纱作坊,而不是达·芬奇的绘画作坊养育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这说明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在意大利兴起的根源是(  )‎ A.意大利保留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 B.意大利最早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C.意大利具有丰富的人才资源 D.意大利的中世纪神学思想淡薄 ‎35.加尔文教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主要是因为(  )‎ A.宗教改革迎合了资产阶级的需要 B.《基督教原理》是宗教改革时期的经典作品 C.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 D.否定先定论就是否认上帝 ‎36‎ ‎.在马丁·路德看来:“真正的基督徒是个勇士,他仅以上帝将信仰恩赐于世人这一信念做武器,进行着艰苦的获得拯救的探索。”下列现象没有受到其影响的是(  )‎ A.德意志宗教改革 B.薄伽丘发表《十日谈》‎ C.加尔文宗教改革 D.英国宗教改革 ‎37.“这是对上帝的宣战书,它像一把利剑刺向上帝的心脏,又如一颗重型炮弹,打破了被宗教神学长期盘踞着的顽固堡垒,沉重地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从根本上推翻了‘神创论’。”这段话评论的是(  )‎ A.哥白尼的日心说 B.路德的因信称义 C.卢梭社会契约论 D.达尔文的进化论 ‎38.“人应当知道什么?人应当做什么?人可以希望什么?要回答这些问题,必须依靠人类理性加以判断。”下列哪两位思想家在上述命题的研究上接近(  )‎ A.伏尔泰和卢梭 B.孟德斯鸠和卢梭 C.苏格拉底和康德 D.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39.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 A.宗教信仰意识淡薄 B.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 C.理性占据主导地位 D.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 ‎40. 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  )‎ A.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 B.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C.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 D.新教理论初步形成 第II卷 (非选择题 共40分)‎ ‎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 材料一 史料: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他说:“天下之乱治,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 史论: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 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 材料二  人生来平等,这是自然赋予每个人的权利……国家最高权力属于全体人民……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 “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6分)‎ ‎(2)概括材料二中卢梭的主要思想(3分)‎ ‎(3)试从社会转型角度来阐述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和欧洲启蒙运动分别产生的影响(4分)‎ ‎4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符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象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 ‎——摘自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 材料二 16—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 ‎ ‎ ——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据材料一,概述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儒学的态度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者之间的本质目的有何相似。(6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外启蒙思想家提出革新的社会方案有何不同。(4分)‎ ‎(3)据材料二分析两者主张出现差异的原因。(6分)‎ ‎4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1分)‎ ‎ 材料一 200多年前, 欧洲兴起中国文化热。在宗教的欧洲,人的心灵是神的奴隶,人们以为心中如果没有上帝,便有罪恶感。然而,中国儒家文化中的无神论和理性主义,让欧洲人看到了一个不信仰上帝的国度,人民有着积极向上和快乐的心灵。这促进了理性主义哲学的思考。儒家文化中君为轻,民为重,民心决定政权的思想, 成为民主思想的源头。当时的欧洲, 国家主要由皇权和贵族统治,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 更没有参与政治的权利, 欧洲人对中国通过公开考试在平民中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 极为椎崇。‎ ‎(1)依据材料一, 概括指出中国文化中可供欧洲人借鉴的元素。并进一步分析200年前欧洲中国文化热的意义。(5分)欧洲国家的“中国热”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怎样的时代要求?(2分)‎ 材料二 下表是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及其主要成就 中国 西方 宋应星(1587-约1666)编写了总结性的农业手工业科学技术巨著《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他反对不切实际的科举之学,提倡有实用价值的学问 牛顿(1643-1727)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这充分展示了科学的巨大魅力,对以后的技术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理性主义的思想深入人心 ‎(2)根据上表分别说明17世纪中外科技成就的特点。并指出牛顿的科技成就对近代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4分)‎ 二〇一八级阶段性测试(一) ‎ 历史试题答案 ‎1、答案:A ‎【解析】从题中材料可以看出,孟子主张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人民的私有财产,荀子反对剥削太重而使国富民贫,故A符合题意。B、C两项从题中材料无从体现。D项说法错误。所以应选A。‎ ‎2、答案:C ‎【解析】由材料“军事力量”“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等关键信息可知,采用的是重农抑商和燔诗书而明法令,这是属于法家的思想,所以答案选C。‎ ‎3、答案:B ‎【解析】古代百家思想中主张避世成为隐士思想的是道家思想,故选B。A项是主张积极进世的;墨家思想主张兼爱非攻;D项是主张变法革新。‎ ‎4、答案:A ‎【解析】在董仲舒看来,人之本性存有“善”的潜“质”,但未有“善”的体现,要使人之善的本性表现出来,就必须有一个高高在上的皇帝来教化他们,这是“天意”。这段话的意思就是民性本善,君权神授。故选A项。‎ ‎5、答案:C ‎6、答案:C ‎【解析】汉代士人政府崇尚文治,重视儒学的道德教化功用,由此很多士人凭借儒学入仕,飞黄腾达。由此可以看出士人政府给儒学带来的影响是儒学的日渐功利化。A项表述错误,且材料无法体现;B项与题意不符;D项是到了宋明理学阶段出现的现象。所以应选C。‎ ‎7、答案:D ‎【解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儒学在汉代经学中完成的政治转向指的是董仲舒的新儒学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所以也就成为统治者治理国家的一个工具,也就完成了“政治转向”。所以本题选D。‎ ‎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相同点,两者都属于理学,都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目的都是维护封建统治。‎ ‎9、答案:D ‎【解析】从图中可见,节妇烈女在宋代之后,尤其明清时期增长迅速,与该时期思想控制加强的趋势吻合,故D项正确。‎ ‎1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能力。这些例子明显不符合传统的三纲五常思想,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故选C项。‎ ‎11、答案:A ‎【解析】材料文字表达了作者对儒家学者具有各种弊端的批判,结合所学可知备选项中李贽具有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对道学家的伪善作过激烈的讽刺和批判,符合题意和史实,所以答案选A。B、C、D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他们发扬了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和务实学风,并无批判儒家学者的激烈言论。‎ ‎12、答案:D ‎1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宋代文人山水画兴起的原因,③反映的是南宋时期,④是风俗画兴起的原因,故选C。‎ ‎1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材料旨在说明小说通俗易懂,流传广泛,并依据材料信息“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可知这是因为城市经济的发展,导致市民阶层壮大,从而推动了小说这类世俗文化的发展。选择C项。‎ ‎15、答案:C ‎【解析】材料“神是不可知的”“人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取得养生之资的”,说明智者学派否定神对于人的作用,宣扬人的尊严和权威。‎ ‎16、答案:D ‎【解析】苏格拉底强调“知识即美德”,而王阳明强调的是“良知”,故A项错误;王阳明的思想是侧重个人修养,并未突出其在政治活动中的关键性,故B项错误;C项与题干无关,故C项错误;苏格拉底主张通过知识来提高德性,王阳明主张致良知来提高德性,两人都强调德性的重要性,故D项正确。‎ ‎17、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的时间与内容,可以判断这种“精神”就是古希腊智者学派的人文主义精神,它的出现促使了古希腊个人意识觉醒,故选B。A项错在“中断”;C项错在“阻碍”;D项错在“逐渐绝迹”,皆排除。‎ ‎18、答案:C ‎【解析】解读题干材料,意思是人事尚未处理好,不必考虑鬼事,尚未知生,何能知死,欲知死后的状况,应当先知生前的状况。这与认识你自己的观点最接近,故选B项。“知识即美德”强调道德,与材料不符,A项错误;“因信称义”强调信仰得救,与材料不符,C项错误;“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强调内心自我反省,与材料不符,D项错误。‎ ‎19、答案:C ‎【解析】选C。据题干可知,十五世纪陵墓修建“突出了世俗因素”,结合时代特征,无疑文艺复兴解放了思想,帮助人们摆脱宗教束缚,树立新的观念,这是上述变化发生的原因,故选C项。科技的进步与是否世俗之间没有关系,故A项错误;建筑风格的改变只是表面原因,深层次主要是价值观念的改变,B项错误;十五世纪宗教束缚减弱而非消失,D项错误。‎ ‎20、答案:D ‎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强调要按照人们共同的意愿来结合,保障每个人的利益;“又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自由”,联合的原则又是对自己意愿的遵守,体现民主思想。‎ ‎21、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十四五世纪”“古学复兴”可以判断指的是欧洲的文艺复兴。‎ ‎22、答案:B ‎【解析】解读题意,可知反映的是天主教会把灵魂带向地狱,是对天主教会的不满,故A项错误;B项符合题意。16世纪宗教改革只反对天主教会和教皇的特权,不是要摆脱宗教束缚,C项错误;D项不符合题意。‎ ‎23、答案:C ‎【解析】宗教改革家提出“因信称义”,反对“因行称义”。“因行称义”即灵魂得救必须靠个人的行事修为。‎ ‎24、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中“能够和所有人的自由并存”等信息可知,自由必须在法律范围内享有,故选B。A、C、D均与材料不符,排除。‎ ‎25、答案:C ‎【解析】据材料信息“法律应该由全体公民集体讨论并通过”,可以得知,卢梭主张直接民主,故选C项。据材料信息可以得知卢梭强调所有公民参政,并不是只有少数精英,A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可以得知卢梭认为代议制存在严重弊端,B项错误;在材料中不能体现卢梭对三权分立的态度,D项错误。‎ ‎26、答案:C ‎【解析】理性之光是人文精神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C项。‎ ‎27.解析:选D。抓住时间断限“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在思想界,中国有“百家争鸣”、西方有智者运动,故D项正确;中国的“罢黜百家”的时间为公元前2世纪,西方的文艺复兴的时间为14—17世纪,宗教改革的时间为16世纪,启蒙运动的时间为17—18世纪,故A、B、C项错误。‎ ‎28.解析:选A。结合材料“人文主义者因此而发起一个崇古运动”,可以判断该运动指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冲击了宗教神学,扫除了科学发展障碍,为近代科学的 兴起创造了条件,故A项正确;欧洲宗教改革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出现了新教派,打破了天主教会对西欧的一统局面,故B项错误;为理性社会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构想的是启蒙思想,故C项错误;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了最基本的理论依据的是近代科学的发展,故D项错误。‎ ‎29.解析:选B 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即美德”,但他很谦虚,自知自己无知,兼顾知识与美德,故B项正确。‎ ‎30.解析:选B 从材料中的“要我们做万物的观光者”“在我们心灵中植下一种热情”从中可知朗吉努斯肯定人的价值,强调发展个性。‎ ‎31.解析:选C “……以容许新人的某种不敬神的精神进入僧侣统治集团……”指的是人文主义对僧侣统治集团的影响,缓和了教皇与世俗的宗教批评者的矛盾。‎ ‎32.解析:选C 依据材料推断其为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这一时期的艺术以宗教形式宣传“人体美和自然美”、“世俗人物的形象”,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故C项正确。‎ ‎33.解析:选A 从材料描述中可以看出文艺复兴在继承古典文化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代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独特社会”的含义就是指资本主义的发展。‎ ‎34.解析:选B 从材料中的“纺纱作坊”养育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可知是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资产阶级思想的产生,B项正确。‎ ‎35.解析:选A 注意是对资产阶级革命提供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加尔文教有利于人文主义思想的进一步传播,进一步促进了思想解放,为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做了准备。‎ ‎36.解析:选B 马丁·路德是德意志宗教改革的代表人物,薄伽丘是14世纪文艺复兴代表人物,出现于马丁·路德之前,故B项没有受到其影响;A、C、D三项皆受到马丁·路德的 影响。‎ ‎37.‎ 解析:选D 日心说是相对于地心说而提出的,因信称义是相对于因行称义提出的,材料都没有涉及,故A、B两项错误;社会契约论主要是针对封建君主专制而提出的,材料没有涉及,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其推翻了“神创论”可以推测其为进化论,故D项正确。‎ ‎38.解析:选C 根据材料可知,命题强调了两个方面,一是重视人的价值,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了人本身之上;二是用理性研究人,主要是人要思考,进而去认识、判断理解事物,C项符合题意。‎ ‎39.解析:选B。利用“神”来弘扬人文思想体现了人文思想与传统文化的融合,B项正确。神话传说不等于宗教信仰,A项错误,排除;启蒙运动时期,理性主义占据主导地位,C项错误,排除;题干材料并未体现神话影响的削弱,D项错误,排除。‎ ‎40.解析:选A。从材料看,教会在扩建教堂时特别强调市民的意志,说明市民得到了重视,这反映了佛罗伦萨工商业阶层的力量壮大,A项正确。佛罗伦萨的变化不能反映人文主义“广泛传播”,B项错误。教会重视市民的意志,说明教会力量的削弱,C项错误。材料与新教理论关系不大,D项错误。‎ ‎41.(1)“不脱儒家思想理路”:以民为本(民主思想,民贵君轻);保留君主制。新见;反对君主专制(君臣分治);法治。(6分) (2)主要思想: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社会契约。(3分)  (3)影响:前者对当时的封建专制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没有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与转型;后者极大地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4分)‎ ‎42.答:(1)态度:伏尔泰尊崇儒学;孟德斯鸠、卢梭批判儒学;(4分)‎ 目的:批判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宣传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发展资本主义。 (2分)‎ ‎ (2)思想主张不同:中国启蒙思想家是修补封建专制制度,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描绘出资产阶级国家的新蓝图。(4分)‎ ‎ (3)原因:①政治上,中国封建专制空前强化,封建统治仍十分稳固,还未形成资产阶级力量;而西欧已进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封建统治风雨飘摇,资产阶级力量发展壮大。②经济上,明清之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而欧洲资本主义手工工场迅速发展。③文化上,中国封建传统文化仍占据统治地位;欧洲资产阶级文化迅速传播。(6分)‎ ‎43.[答案] 【答案】(1)元素:儒家文化中的无神论和理性主义;儒家文化中“民贵君轻”思想;公平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 意义:促进了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中国文化成为欧洲启蒙思想动的一个重要思想动力,成为欧洲知识界反封建和反宗教的利器。(5 分)‎ 时代要求:提倡理性;追求民主和平等。(2分)‎ ‎ 中国:总结性的科技成果,体现出实用性。(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西方:自然科学取得创造性的突破。(2分)‎ 影响:为技术革命(工业革命的技术进步)准备了条件,科学理性影响了启蒙运动。(2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