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1.50 KB
  • 2021-08-27 发布

2018-2019学年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2019学年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考号、姓名、考场、座位号、班级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A. 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 B. 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 C. 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 D. 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 2. 台湾学者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说:“最重要的问题是权力的继承,……父亲遗留下的财产,每一个儿子都有一份。但父亲遗留下来的如果是一个不能均分的宝座,或是一个不能均分的世袭爵位,只能由一个儿子继承时,问题就发生了。必须有适当的方法解决,才可以保持国家和家族的完整。”西周时“适当的方法”应该是指 ‎ A. 禅让制 B. 嫡长子继承制 C. 王位世袭制 D. 礼乐制 3. 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鼎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记载盛况,这种礼俗至今仍然有一定影响。周礼记载:“天子用九鼎”,但考古人员在春秋时期的诸候墓中发现也有九鼎,这说明当时 A. 诸候争霸,胜者为王 B. 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 C. 尊王攘夷,号令诸候 D. 大国诸候饮马黄河,问鼎中原 4. ‎ “贡院”,就是古代选拔人才贡献给皇帝的那座院子的简称,民间称之为“考棚”。当时选拔人才的制度是指 A. 世卿世禄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5. 学者张鸣指出春秋开始孕育的一种制度实际上要算是“公司架构”,“所有的官员(管理者),都是皇帝的雇员”,“可以动员比封建制国家更大的力量,从事战争或者其他规模较大的建设事业”。这表明张鸣认为 A. 郡县制下国家机器更有效率 B. 科举制下官员成为皇帝雇员 C. 封建制下国家机器更加稳定 D. 内阁制下皇帝拥有更大权力 1.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自秦汉以来就采取了集权于上而分权于下的方式,以内侍、贵戚监督和逐渐代替重臣,以近臣演变为重臣,以辅佐皇帝办事的部门发展为正式的国家机关,取消或削减原来国家机关的实权并逐渐架空之。以下机构的设置体现这种趋势的是 A. 中朝 内阁 军机处 B. 御史府 内阁 军机处 C. 中朝 御史府 军机处 D. 尚书台 都察院 内阁 2. 某班同学自编自导了一部历史短剧,剧中我国古代的帝王穿越历史隧道谈论起自己的丰功伟绩。其中的台词有与史实不符的地方,它是 A. 秦始皇:“我首创了一套沿用2 000多年的政治制度,功高盖世!” B. 唐太宗,“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了我的独尊地位。” C. 宋太祖:“我设立内阁,感到大权在握很踏实。” D. 雍正帝:“我设置了军机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了我的手中。”‎ 3.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在《中国近世史》中谈到唐朝中央官制时,评价某机构为“天子的秘书官”,该机构应是 A. 尚书省 B. 门下省 C. 中书省 D. 吏部 4. 历史学家吕思勉说,秦以后由封建时代进入郡县时代。此后,虽然出现过“封建的四次反动”,但都以失败告终。“封建的四次反动”应包括 A. 秦朝的焚书坑儒 B. 明朝的特务统治 C. 唐朝设置节度使 D. 汉初分封同姓王 5. 下图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地方权力强弱变化图,较为正确的是 A. B. C. D. ‎ 6. ‎“牛背当年暖似衣,饥寒永在耳边提。大开黎庶通天路,剥尽人间狼子皮。”此诗描写了中国古代某朝皇帝的经历。为巩固专制统治,他采取的措施有 A. 废除丞相制度 B. 成立议政王大臣会议 ‎ C. 建立内阁制度 D. 设立三司使分宰相财权 1. 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如此安排的主要原因是 ①军机处官员能更好地照顾皇帝的生活起居    ②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 ③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                  ④受外界干扰少,办事效率较高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2. 在封建社会,皇帝与丞相之间容易产生矛盾。从汉至元,历代皇帝曾经采取过的限制相权的措施包括 ‎①秦朝时期御史大夫兼理监察事务 ‎②唐朝的三省长官同为宰相,使之相互牵制 ‎③北宋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④元朝设置宣政院,分割宰相的军权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3. ‎“上海由于地处入海口,已经成为西方渗透的大本营。”这一现象开始出现的标志是(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4. 美国根据1906年国会通过的立法成立驻华法院,在美国司法系统中其地位与联邦区法院相等。英国根据1925年枢密院令,在上海设立最高法院。这些规定与哪一权利有关 A. 领事裁判权 B. 协定关税权 C. 租赁土地特权 D. 片面最惠国待遇 5. 近代由于教民矛盾重重,义和拳遂逐渐壮大起来,由天津至涿州、保定都有拳民起坛请神,烧教堂,杀洋人,杀清军,并到处毁坏铁路及电线杆等洋物。涿州知府衙门更被三万名拳民占据。1900年6月20日,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代表各国前去总理衙门要求保护,途中被清兵伏击击毙。这发生于 A.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 B.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 中日甲午战争时期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 6. 近代清廷曾赐给邓世昌母亲一块用1.5公斤黄金制成的“教子有方”大匾,拨给邓家白银10万两以示抚恤。邓家用此款在原籍广东番禺为邓世昌修了衣冠冢,建起邓氏宗祠。与此相关的是 A. 三元里人民抗英 B. 义和团反帝斗争、 ‎ C. 黄海海战 D.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1. ‎1900年,英国和德国就中国问题签订了《英德协定》,主张中国各口岸自由开放,反对列强在中国获得任何领土利益。这一协定 A. 维护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 B. 加剧了列强争夺中国的矛盾 C. 导致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D. 加深了中国殖民地化的程度 2. ‎《新中华报》发文称“蒋氏的谈话,指出了团结的深切意义,承认了共产党人在全国的合法地位”。这一文章出现的背景是 A. 国民党一大召开 B. 国民大革命开始 C. 抗战的全面爆发 D. 重庆谈判启动时 3. ‎“道光后期以来,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与“转折点”直接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4. ‎1938年,蒋廷黻先生在所著《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这些条款”最早出现于 A. 鸦片战争后 B.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 中法战争后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5. 鸦片战争期间,一些民众向英军出售粮食、畜禽、淡水,以图获利,还有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至于英军在行进甚至开战之时,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这难得一见的“西洋景”,更是在英方文献中屡见不鲜。材料反映了 A. 英方诋毁中国民众 B. 民众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思想 C. 英军发展海外贸易 D. 民众尚未形成民族国家意识 6. ‎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被外国史学界称之为:像一次组织纪律不强的“联合国维和部队”的行动。这里的“维和”是指 A. 推翻清朝政府的统治 B. 疯狂镇压义和团运动 C. 打击京津改良派势力 D. 向清朝政府勒索赔款 7.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于1900年8月12日说他“同情中国人”,11月23日更公开宣称他“也是一个义和团员”,“无论何时都站在义和团一边,义和团是爱国者”。马克•吐温上述言论的主要依据是因为义和团运动 A. 与太平天国斗争目标一致 B. 导致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 直接将矛头对准帝国主义 D. 盲目排外违背近代历史潮流 1. ‎1927年到1937年是中国由国内革命战争走向中日民族战争的十年,在这十年间中国共产党 ‎①工作中心由城市转向农村        ②由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到联蒋抗日 ‎③由幼稚走向成熟                ④主要活动区域由南方转向北方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④ D. ①②③④‎ 2. 中共“二大”最重要的贡献是确定了 A.以工人运动为中心的任务  B.制定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 C.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D.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目标 3. 国民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突出特点有 ‎①采用武装斗争方式②有广大人民群众参与③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任务④以国共合作为基础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4. 以下词组可以用来概括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关节点,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A. 五四起风雷  遵义定决策    卢沟燃烽火  渡江夺胜利 B. 遵义定决策   五四起风雷  渡江夺胜利  卢沟燃烽火 C. 五四起风雷   卢沟燃烽火   遵义定决策  渡江夺胜利 D. 渡江夺胜利   卢沟燃烽火    遵义定决策    五四起风雷 5. 下列表述中能确切反映组图的共同主题的是 虎门销烟 左宗棠收复新疆 ‎“致远”号撞向敌舰 刘永福与台湾军民誓师抗日 A. 寻求救国之路 B. 反抗外来侵略 C. 进行民主革命 D. 推翻清朝统治 1. ‎“中国梦”记录着中华民族饱受屈辱到赢得独立解放的非凡历史;“中国梦”承载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探索的伟大历程。据此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判断下列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A.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 B.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富强梦启航—建国梦成 C.天朝惊梦—-自强梦碎—--专制梦醒—-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 D.天朝惊梦—-富强梦启航—-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 2. 下列重大历史事件与下图中2006年中国国家博物馆限量发行“70周年纪念金条”的铸制具有直接关系的是 ‎ A. 中央红军开始实行战略转移 B. 中共中央胜利召开遵义会议 C. 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 D. 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 3. 据《清代野记》记载:“咸丰十年(1860年),庚申科会试,各省士子到京者,不及往年之半……边省竟有全无一人者。”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太平天国运动冲击 B. 内忧外患政局动荡 C. 清朝政治信誉扫地 D. 科举制失去吸引力 4. 陈旭麓先生指出:“爱国主义永远是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但从爱国主义出发走向近代化和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确乎并不同义。”材料中所说的后一种“爱国主义”的典型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清末新政 D. 辛亥革命 5. 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各项中,属于观点表述的是 A. 1931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了沈阳 B. 日本“七三一”部队是一支细菌战部队 C. 1949年北平国共和谈最终破裂 D. 国共两党,合则利,分则弊 6. 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 ‎。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辛丑条约》 B.《辛丑条约》、太平天国、甲午战争 C.太平天国、《辛丑条约》、甲午战争 D.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 1. 八路军第129师师长刘伯承在战士不情愿换掉红军装、五星帽,而要佩戴青天白日帽徽时说:“这帽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和红军帽告别吧!”他这样说的目的是 A. 倡导国共合作,进行国民革命 B. 争取党内合作,保障抗战胜利 C. 结成统一战线,争取民族解放 D. 开辟正面战场,彻底消灭日军 2.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下列孙中山活动的先后顺序是①就任临时大总统②领导成立中国同盟会③建立兴中会④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 ③①②④ B. ③②①④ C. ②③①④ D. ③②④①‎ 3. ‎《临时约法》没有赋予总统解散国会的权力,但规定了临时参议院对总统、内阁有质问、弹劾的权力。这样国会处于绝对安全的地位,而总统、内阁的地位极不稳固。这说明《临时约法》‎ A. 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B. 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缺乏有效的制衡 C. 实践了主权在民的政治思想 D. 制定的根本的目的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4.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是中国共产党人得出的重要革命经验。到何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将庆祝建军90周年( ‎ A. 2016年8月1日 B. 2017年8月1 日C. 2018年8月1日 D. 2019年8月1日 5. 下表主要反映了 战争初期 战争中期 战争结束时 中国战场 亚洲其他战场 中国战场 亚洲其他战场 中国战场 亚洲其他战场 ‎35个师团 ‎17个师团 ‎37个师团 ‎15个师团 ‎111多万人 ‎10.9万人 A. 日军在各战场兵力分配不均衡 B. 日军始终存在兵力不足的状况 C. 日军对亚洲其他战场不够重视 D. 中国战场牵制了大量日军主力[‎ 二、材料题(41题17分,42题12分,43题11分,共40分)‎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 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     ‎ ‎——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 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曰:“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国大者,跨州兼郡,连城数十,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材料四  若元(元朝),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 ‎ ——《元史·地理志》‎ 请回答:‎ (1) 材料一反映西周实行分封制度的原因是什么?并依据材料指出分封的主要对象。‎ ‎(5分)‎ ‎(2)材料二中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制度在当时的主要作用。(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汉初又分封王侯的原因及影响。(4分)‎ ‎(4)据材料四概括元朝疆域为此,统治者实行了怎样的地方管理制度?有什么意义?(4分)‎ ‎ ‎ ‎ ‎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自今以来,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1842年8月29日 材料二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1895年4月17日 材料三 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由诸国分应主办……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道无断绝之虞。……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 ‎——1901年9月7日 请回答: ‎ ‎(1)根据材料归纳这些条约的主要内容。(6分)‎ ‎(2)根据上述材料分别说明其对中国社会的深刻影响。(6分)‎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 太平天国革命不仅借助外来的思想武器,动员、鼓舞、组织了革命力量,而且在自己的政治纲领中,表现了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因素。        ‎ ‎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 材料二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 ——《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材料三 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意义。             ‎ ‎ ——《井冈山的斗争》‎ ‎(1)指出材料一中的“政治纲领”是?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它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因素”的表现。(3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完整意义上的民主革命的名称及其领导阶级。(2分)‎ ‎(3)根据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三则材料所反映的近代中国三种政治力量及其主要的革命思想理论。(6分)‎ ‎.‎ 高一历史期中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A B B D A A C C D C A B B A 题号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答案 A D C D C D A D B C D B C A 题号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C D B B D A C B B B D ‎41. (1)原因:西周疆域广大、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对象:姬姓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2)制度:郡县制。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实现了对地方有效的控制,有利于巩固统一。 (3)原因:惩戒亡秦孤立之败(或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影响:形成与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据势力、影响中央集权。 (4)制度:行省制度。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 ‎42. 【答案】(1)材料一五口通商;材料二: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往中国内地免征内地税;材料三: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战略要地;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反帝斗争。‎ ‎(2)材料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材料二: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材料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3. (1)名称:《天朝田亩制度》。表现: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或平均分配土地)或平均分配劳动成果。 (2)辛亥革命;资产阶级。 (3)农民阶级:绝对平均主义(拜上帝教)。资产阶级:三民主义(民主革命思想)。无产阶级: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或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