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1.50 KB
- 2021-08-2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2019学年辽宁省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题
一、选择题:
1.《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周王姓姬)独居五十三。”这段材料能够说明西周分封制中分封的主要对象是
A. 周王的亲族
B. 在战争中立功的将士
C. 周王的姻亲
D. 商朝的王族和贵族
【答案】A
【解析】
注意题干信息“立七十一国,姬姓(周王姓姬)独居五十三”,说明西周分封对象以同姓亲族为主,因此选A。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将士;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中贵族范围太广。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2.读下图,它反映的是
A. 宗法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图中大小宗,主干与分支,嫡长子与其他儿子的等级关系,指向的制度是宗法制,所以A项为正确答案。因为图中不是相关权力、地位的具体世系传承关系,B项错误;图中没有涉及土地和人口的分配,以及不同阶层的权力与义务,C项错误;图中是天子—诸侯—卿大夫—
士的等级和主次关系,不是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D项错误。
【点睛】宗法制是按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形成严密的等级,以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3.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A. 焚书坑儒
B. 推行郡县制
C. 攻打匈奴
D. 修筑长城
【答案】B
【解析】
【详解】焚书坑儒是秦始皇的文化专制政策,与题意主旨不符,故排除A项;根据“又复立国,是树兵也”可知秦始皇是为了解决地方割据攻战,所以其采取的措施是实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故选B项;攻打匈奴和修筑长城都是秦始皇稳定北方边境的措施,与题意主旨不符,故排除CD项。
【点睛】“又复立国”指的是重新进行分封,而分封制是导致春秋战国时期地方割据,诸侯争霸的主要原因,秦始皇为避免出现地方割据,因此废除了分封,实行郡县制。
4.秦朝确立的丞相制度在唐朝进行了重大的调整。这主要是
A. 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B. 设立三省,分散相权
C. 设枢密院,分割相权
D. 设立内阁,强化君权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废除丞相,权分六部是在明太祖时期;设立三省,分散相权是在隋唐时期;设枢密院,分割相权是在宋朝时期;设立内阁,强化君权是在明成祖时期。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君主专制的演进 。
5.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天津条约》
D. 《马关条约》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A项为正确答案。排除BCD.
6.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这段话说明宋朝
A. 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B. 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
C. 政治和理学思想紧密结合
D. 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鉴五代藩镇之弊”可知是指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是指加强中央集权,A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而是中央政府收回财权,排除;材料主旨强调加强中央集权与政治和理学思想紧密结合无关,排除C;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是在北宋之前,北宋之所以这么做就是吸取藩镇割据成的血的教训,排除D。所以选A
点睛:纵观材料不难发现,“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才是本题题眼,材料多次提到“收了”收到哪里去了?运用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7.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主要依据是
A. 中国的社会性质
B. 中国革命性质
C. 苏联的革命经验
D. 农民是主力军
【答案】A
【解析】
【详解】革命道路是由国情决定的,影响中国选择革命道路的最根本的国情是中国的社会性质,A项为正确答案。中国革命的性质和农民是革命主力军等都是由中国社会性质决定的,B、D两项不能作为主要依据;苏联的经验是客观因素,C项不能起决定作用。
【点睛】社会性质决定社会矛盾和革命任务,革命任务决定革命性质。
8.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基本政治制度有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④一国两制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初期的基本制度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三个,所以A项①②③是正确答案;因为一国两制形成于20世纪八十年代,属于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④说法不符合题目要求,内容不全和有④的组合,即BCD三项均为错误选项。
9.“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是一句英国格言,典型地说明了民主宪政的特点。宪政就是让“两个魔鬼”友好地相处并相互制约,把恶作剧减少到最低的程度。这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的关键和核心是
A. 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
B. 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C. 公民选举权的大小
D. 议会改革的彻底程度
【答案】B
【解析】
“两个魔鬼”指的是两个政党,两个政党相互制约,执政党自然不敢违反民意为所欲为,B项符合题意。代议制的含义就是不可能让全体公民都参与,因此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不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关键和核心,A项错误;C、D两项与题意不符。
10.《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本质意义
A. 以法律形式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
B. 确立三权分立的原则
C. 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D. 实行内阁政治
【答案】A
【解析】
【详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宪法的形式规定“主权在民”,本质意义在于以法律形式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所以正确答案是A项,本题没有规定具体的三权,无法得出三权分立和权利制衡的原则,B项不符合题意;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根本目的,不是客观上的本质作用与意义,C项错误;实行内阁政治是具体的政治体制,不是本质意义,D项错误。
【点睛】《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从法律上肯定了主权在民,否定了主权在君的合法性。
11.曾为美国《独立宣言》、法国《人权宣言》提供理论基础的是
A. 民主制
B. 贵族制
C. 罗马法
D. 民法典
【答案】C
【解析】
【详解】美国《独立宣言》、法国《人权宣言》共同点在于宣扬天赋人权和自由、平等的原则,所以为其提供理论基础的是罗马法的自然法精神,正确答案为C项,民主制和贵族制作为国家的管理制度,不是理论,AB项错误;1804年的民法典颁布的时间比两者都晚,D项错误。
12.我国彻底结束了列强对中国领土占领的标志性事件是
A. 新中国的成立
B. 西藏和平解放
C. 香港回归祖国
D. 澳门回归祖国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彻底结束了列强对中国领土占领的标志性事件是1999年12月20日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正确答案为D选项。新中国的成立,西藏和平解放,香港回归祖国的时间晚,并且A、B
两项属于中国内政,C项不符合“彻底”的要求。
13.1953年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为了处理
A. 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B. 同邻国和新兴民族国家的关系
C. 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 D. 朝鲜战争的遗留问题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知识,1953年12月,中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来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故选B。新中国成立之初,正值世界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对峙和激烈斗争时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采取敌视态度,新中国外交政策一开始就倒向社会主义阵营,所以C项可以排除,新中国诞生不久(1949年10月2日),立即和苏联建交结盟,选项A也不是正确答案,选项D有关“朝鲜遗留问题”是1954年日内瓦会议讨论的议题,与题干要求不相符。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4.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突破的关键是
A. 中国重返联合国
B. 中美关系的改善
C. 中苏关系的改善
D. 中日邦交正常化
【答案】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关键”是中美关系的缓和,因为西方国家大多追随美国的外交,中美关系改善直接推动西方等国家与中国的建交,故B项正确;中国重返联合国主要标志着美国孤立中国外交失败,故A项错误;中苏关系的改善是20世纪80年代,故C项错误;中日邦交正常化直接原因是中美关系改善,故D项错误。
点睛:中美关系的演变:敌视对抗、关系断绝→抓住契机、逐渐缓和→关系正常化、正式建交。中美关系的缓和是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关键,但不是根本原因。中日关系正常化符合中日双方的利益。
15.罗马法中具有超越时间、民族、地域的永恒价值的法律观念是
A. 人人平等
B. 共同富裕
C. 绝对平均
D. 个人至上
【答案】A
【解析】
【详解】罗马法中具有超越时间、民族、地域的永恒价值的是其自然法精神,从题目中给出的法律观念中,与自然法精神一致的是人生而平等,所以正确答案A项,B项是奋斗目标,不是法律精神;C项“绝对平均”是小农的思想,不能超过时空;D项“个人至上”体现的是资产阶级的人生观,不具有普遍意义。
16.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A. 选举和议会立法
B. 君主立宪制
C. 各国都有最高法院
D. 总统制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主要特征是民主选举和议会立法,所以正确答案是A项;君主立宪制是政治体制、总统制是国家元首制度,各国都有最高法院是司法独立,这些都不是代议的特征,BDC三项错误。
17.从《南京条约》到《马关条约》反映出列强侵华趋势主要
A. 从经济侵略到政治侵略
B. 从开埠通商到割占土地
C. 从单独侵华到共同侵华
D. 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南京条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签订的条约,反映的是列强商品输出的要求,而《马关条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签订的条约,反映的是资本输出的要求。故选D。ABC项都与史实不符。
考点:近代列强经济侵略的变化
点评:近代以来,随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的不断加剧,清政府被迫同列强签订了一个个的不平等条约,中国的主权不断地丧失,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不断的加深。在这一过程中,列强的侵略的要求和方式也不断的发生变化。与此相关的知识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的线索,主要有抗争史和侵华史等。
18.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的内涵是
A. 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革命
B. 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 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
D. 推动了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
【答案】B
【解析】
本题材料提到,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涵是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因此选B选项。A、C、D选项不能体现开辟新纪元,故排除。
点睛:回答本题要充分认知有关十月革命的知识。在二月革命后,工人和士兵组织了自己的领导机构:苏维埃。资产阶级在苏维埃中没有任何权力。武装也掌握在工人和士兵苏维埃的手中。苏维埃掌握了实际的权力,却还有一个临时政府凌驾在他们之上。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四月提纲主张发动革命,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19.有人说:一个民族觉醒条件之一就是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死无法保持下去。在1931年中华民族面对的严重危机是
A.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B. 九一八事变
C. 七七事变
D. 一二九运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在1931年中华民族面对的严重危机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所以正确答案是B项,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七七事变和一二九运动分别发生在1927年、1937年和1935年,从时间上,ACD三个选项都不符合题目要求。
20.“小球推动大球转”指的是中国外交史上的一段佳话――乒乓外交。它在外交史上的作用是
A. 中日邦交正常化
B. 中美邦交正常化
C. 打开中美交往的大门
D. 中苏关系改善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乒乓外交”在外交史上的作用是推动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所以正确答案是C项;乒乓外交是中美交流,与日本和苏联无关,所以AD两项错误;中美邦交正常化的实现是1979年初的中美正式建交,B项不符合题意。
【点睛】“乒乓外交”带动了中美的接触,尼克松访华是破冰之旅。
21.中国古代传统农业生产的基本形式是
A. 集体经营
B. 个体经营
C. 地主经营
D. 国家经营
【答案】B
【解析】
【详解】中国古代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存在最多的是大量的自耕农,所以传统农业生产最基本的形式是个体经营,B项正确,集体经营主要存在于春秋战国以前,地主和国家经营相对较少,ACD项错误。
22.陆游《杂赋》中的“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说明了
A. 政府对“草市”实行行政管理
B. 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C. “草市”已经具备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D. 富室大户在水运方便的“草市”往往相聚而居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中的诗句描写的是诗人行走于街市喝酒的场景。这句诗经常被用在中学历史试卷,作为宋代商业经济的一个侧面描写,一般是用来表明宋代的街市已经打破了严格的场地划分,开始形成繁华的综合市场,各种饮食服务设施也已经齐全。故选C。ABD在题干诗句中没有反映出来,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宋代草市
【名师点睛】自周秦迄唐代,凡县治以上的城市,都有官设的市作为交易场所,设市令或市长管理。市处于城中的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商业交易受到官府的严格控制。县城以下,一般禁止设市,否则视为非法的私市。这时期,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场的规模不大。唐代长安城承袭西周以来的城市布局并加以完善,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西周官府对市场交易直接管理,与这一时期实行的“工商食官”政策密切相关。商人都是官府(贵族)的奴仆,为官府服务,商业活动自然也由官府统一管理。春秋战国时期,出现许多自由商人。但历代统治者出于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需要,继续推行对商品交易场所进行严格控制的政策。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到宋代,市墙、坊墙均被拆毁,坊市界限不复存在。市分散在城中,面街设市,形成街市。宋代,原先禁止设市的城郭乡村,也被允许置市贸易了。市的启闭也不再由官方统一规定时间,出现了夜市、晓市、鱼市等。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视,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23.下列对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有利于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
B. 压抑了社会经济的活力
C. 阻碍了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
D. 有利于民主思想的产生
【答案】D
【解析】
古代重农抑商政策主要是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需要,这种政策压抑了社会经济的活力,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当然不利于民主思想的产生,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A、B和C都是关于重农抑商政策正确表述,排除。
点睛:古代中国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这三种经济政策都是中国封建制度的衍生物。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是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封建制度的束缚是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根本原因。
24.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第一个高潮出现在
A. 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夕
B. 抗战期间
C. 甲午战争到一战前夕
D. 一战以后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第一个高潮,出现甲午战争到一战前夕所以正确答案为C项;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夕,中国近代民族业还没有产生,A项错误;抗战时期和一战以后,分别由于日本、西方帝国主义的侵略加强,民族工业发展受到打击,没有出现发展的高潮,B、D两个选项错误。
25.下列关于近代民族工业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有关
B. 近代民族工业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前后
C. 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D.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是在“夹缝中求生存,斗争中求发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因为中国的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是在一战期间,而不是国民党统治后期,所以符合“说法错误”要求的选项是C项,结合所学可知ABD三个选项所做出的历史叙述都是正确的,不符合题目要求。
26.19世纪90年代,天津武举李福明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官府见生意兴隆、就存心勒索。李福明去官府讲理,结果被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武举功名,“交刑部治罪”。面粉厂被迫关闭。这一材料说明民族工业
A. 发展迅速
B. 受到本国封建势力的压制
C. 内部管理不善
D. 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
【答案】B
【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民族资本家开办面粉厂,遭到封建官府势力勒索,告官被治罪,面粉厂被迫关闭,故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受封建势力压迫严重,B项正确。官僚资本存在的时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题干没有提到面粉厂内部管理问题和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压榨,排除CD。综上所述,本题答案为B。
2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A. 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 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C. 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D. 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做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D项是正确的;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上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十四大上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十三大上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A、B、C三项不符合题目要求。
28.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阶段,其主要标志是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 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
C.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 中共十五大的召开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材料“20世纪90年代初”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论述,才使人们对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发展所独有的经济手段,市场经济并不直接与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相关联这一命题有了准确的认识,在随后召开的中共十四大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被正式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故B项正确;A项是1978年12月召开的,排除;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把党的十四大确定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加以系统化、具体化,故C项排除;D项是1997年召开的,排除。
【点睛】“20世纪90年代初”是解题关键。
29.图中的中央第一代领导人的服饰是
A. 长袍马褂 B. 西装
C. 中山装 D. 列宁装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图片可知,它是中山装。衣服外四个口袋代表“国之四维”(即礼、义、廉、耻),前襟的五粒纽扣和五个口袋(一个在内侧)分别表示孙中山先生的五权宪法学说(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考试权,还有监察权在领口(纽扣)和内侧(口袋),以彰显监察权的人民监督作用);衣领为翻领封闭式,表示严谨的治国理念;衣袋上面弧形中间突出的袋盖,笔山形代表重视知识分子,背部不缝缝,表示国家和平统一之大义,C选项符合题意。长袍马褂、西装和列宁装与材料无关,ABD选项排除。
30.近代中国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①推动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②促进了信息快捷和简便的传递,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③深刻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④牵引动力由人力、畜力向机械的演进,是交通近代化的趋势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分析,①②③④这四个说法,都与近代中国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相关,①②③是意义,④是特征,正确答案是C项。
【点睛】近代交通的特点是机械动力,立体格局。
31.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重大变化,下列叙述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 汽车在马路上奔驰
B. 人们可以坐火车外出
C. 人们可以在电影院看电影
D. 人类实现了在空中翱翔的梦想
【答案】B
【解析】
【详解】1814年火车发明以后,不久英国人即可以乘坐火车出行,B项正确;汽车、电影放映机和飞机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不符合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社会变化的要求,ACD三项均错误。
【点睛】英国的工业革命从1765年珍妮纺纱机的发明开始到1840年前后完成。
32.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 纽约股市的大崩溃
B. 生产与销售的矛盾
C.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D. 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和历史上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一样,根本原因都是因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所以正确答案是C项;股市崩溃是危机爆发的标志;产销矛盾是大危机的主要原因;自由放任的政策是大危机的政策原因,都不是最根本原因,ABD三项错误。
33.20世纪30年代,有人在纽约的中学生中做了一次民意测验,结果发现,罗斯福总统最受欢迎,他的票数远远高于位居第二的上帝。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罗斯福
A. 是美国的第32任总统
B. 打败分裂势力,维护了美国统一
C. 实行新政,使美国渡过经济危机
D. 领导美国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不对,罗斯福是美国的第32任总统与其受人民爱戴直接关系; B不对,打败分裂势力,维护了美国统一是林肯的功绩;D不对,领导美国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在40年代而非30年代;C符合题意,1933年罗斯福上台后,实行新政,使美国渡过经济危机
考点:罗斯福新政
点评:罗斯福新政的影响1、直接影响:新政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2、间接影响:新政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3、深远影响: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34.罗斯福新政的“新”主要体现在
A. 加强国家对经济全面干预
B. 重视稳定社会秩序和缓和社会矛盾
C. 政府全力推行国有化政策
D. 开始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政策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最主要的新特征是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所以正确答案是A项;重视稳定社会秩序和缓和社会矛盾是新政的目的和作用,B项错误;罗斯福新政中尽力避免国有化,政府没有“全力推行国有化政策”,C项不符合史实;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政策在胡佛总统时期就已经出现,D项错误。
35.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
A. 国家控制经济命脉
B. 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C. 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经济
D. 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新经济政策“新”在了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经济,C项正确;国家控制经济命脉和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是两个政策的前提和共同点,AB项错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是两个政策的共同目的,D项错误。
【点睛】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共同点都是在国家控制政治和经济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调整,目的都是要实现社会主义。
36.对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评价,错误的是
A. 在斯大林时期形成的
B. 这种体制后来严重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
C. 这种体制存在严重的缺点和弊端
D. 这种体制从未起过积极作用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对于苏联战后恢复和改变落后、稳定政局和发展科教,都曾起过重要作用,D项不符合史实,在斯大林时期形成,存在严重的缺点和弊端,后来严重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是正确说法,ABC三项与题目要求“评价错误”不符。
【点睛】评价历史事物,要严格遵守唯物史观。
37.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率先推行“新经济体制”的改革者是
A. 斯大林
B. 赫鲁晓夫
C. 戈尔巴乔夫
D. 勃列日涅夫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中,率先推行“新经济体制”的是勃列日涅夫,正确答案是D项。斯大林不是改革者;赫鲁晓夫没有宏观规划;戈尔巴乔夫提出的是加速发展战略,ABC三个选项都不符合要求。
38.导致苏联解体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
B. 戈尔巴乔夫实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
C.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
D. “八一九”事件
【答案】A
【解析】
【详解】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正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最主要的原因,所以正确选项是A项,戈尔巴乔夫实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是苏联解体的客观原因;“八一九”事件使苏联解体的进程加快,BCD三个选项不正确。
39.下列图片体现了亚太经合组织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题目的第四幅图为2001年10月在上海举行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时的照片,所以正确答案为D项; 第一至三幅图片分别表示欧盟、欧元和东南亚国家联盟,都与亚太经合组织无关,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40.20世纪八九十年代,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欧洲联盟等相继成立。这些组织的建立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不包括
A. 推动了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发展
B. 促进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
C. 进一步推动了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D. 有利于形成多极化世界格局
【答案】B
【解析】
A选项是这三个组织的共同影响,是区域集团化的积极影响;B选项错误,贸易保护主义是不利于经济区域化、经济全球化的;C选项是区域性合作组织的积极影响;D选项是经济对政治的影响。
二、多选题(每题4分共20分)
41.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A. 西周实行分封制
B. 西汉设置刺史
C. 唐朝实行三省制
D. 宋朝设立参知政事
【答案】C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唐代三省分权和宋朝参知政事做副相,均属于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所以正确答案是CD两项;分封制是对地方的管理,刺史制度是对地方高官和诸侯王的监察制度,均不属于“直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AB两项是错误的。
42.下列对于《十二铜表法》的论述不正确的有
A. 是在罗马帝国初期制定的
B. 始终是古罗马的基本法
C. 对平民都没有任何好处
D. 包括民法、刑法和诉讼程序等,内容庞杂
【答案】AC
【解析】
【详解】《十二铜表法》是在罗马共和国时期制定的,一定程度是保障了平民的利益,故AC错误,符合题意。BD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43.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特点是
A. 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B. 国家元首掌握国家最高权力
C. 国家元首由议会选出
D. 首相不对议会而对君主负责
【答案】ABD
【解析】
【详解】由所学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可知,德意志帝国皇帝掌握国家最高权力;首相不对议会而对君主负责;专制主义色彩浓厚,ABD三个说法属于其内容和特点,是正确的,德意志国家元首由普鲁士国王出任,而非议会选出,C项是错误的。
【点睛】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受当时国情的影响,带有军国主义和专制色彩。
44.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其中发展最快的行业是
A. 钢铁业
B. 采矿业
C. 纺织业
D. 面粉业
【答案】CD
【解析】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其中发展最快的行业是轻工业,结合所学可知,应该是CD;AB属于重工业,在近代中国发展非常缓慢,故排除AB。
45.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活动产生的影响有
A. 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新科技
B. 有利于亚洲资本的原始积累
C. 使白银大量流入欧洲,刺激了欧洲经济的发展
D. 人类从各民族分散孤立的发展开始走向整体发展
【答案】CD
【解析】
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活动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灾难而非新科技,有利于欧洲而非有利于亚洲资本的原始积累,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活动的确使白银大量流入欧洲,刺激了欧洲经济的发展,也的确使人类从各民族分散孤立的发展开始走向整体发展,故本题选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