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50 KB
- 2021-08-2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乾安七中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
高二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孙中山民权主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推翻封建帝制
②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
③政治革命的根本
④建立民主共和国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民权主义。其中①④是其内容;③是民权主义的地位,因为三民主义从理论上解决了当时资产阶级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所以是政治革命的根本,是三民主义理论的核心。②则是民族主义的内容。由此分析可知①③④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
2.三民主义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展的表现是
①推动民主革命高潮武昌起义的到来
②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
③指导制定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④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建立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孙中山的思想。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在它的指导下,爆发了武昌起义,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后孙中山又将其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基础。所以应选A。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三民主义的作用
3.新三民主义和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根本区别在于
A. 中国民主革命的道路问题
B. 中国人民的民主权利问题
C. 对待工农革命的态度问题
D. 民主革命胜利后的前途问题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新三民主义和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根本区别。根据所学知识,新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的革命纲领,最终要建立的是资本主义社会,而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最终要建立的是社会主义,故两者的根本区别是民主革命胜利后的前途问题,D项正确;新三民主义和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在民主革命道路上都主张进行武装革命,在中国人民的民主权利问题上都主张给予人民权利,在对待工农革命的态度上都是支持的,故排除A、B、C项。故选D。
4.以下对三民主义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利益
B. 集中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C. 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D. 在它的指导下颁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提出的,代表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治、经济利益,不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A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三民主义集中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B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三民主义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指导思想,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C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辛亥革命进行,颁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D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
5.孙中山说:“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血液。”为此,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 接受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B. 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C. 建立黄埔军校培养新式军事干部
D. 同共产党合作改组国民党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言论是在孙中山进行了一系列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失败后所说,他认识到了要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就必须改组国民党,实现国共两党的合作,D项符合题意;孙中山也是坚持反帝反封的,A项表述错误;B项是为实现国共合作,在国民党一大上提出的,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是国共合作后进行的培养军事人才的措施,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6.孙中山在遗嘱中说:“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这个遗嘱的原则与孙中山以下哪一主张一致
A. 同盟会的章程和纲领
B. 三民主义
C. 三大政策
D. 新三民主义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最能体现“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的是指“联俄”,体现“唤起民众”的是“联共”“扶助农工”。
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是孙中山三大政策的内容,故选C。A项主张反满革命;B项主张创立民国;D项主张反封反军阀,进行北伐战争。ACD项并未体现出孙中山的联共唤起民众的内容。
考点: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
点评:三民主义是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但是,三民主义并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内容,也没有给予民主民主权力,没有深入的发动群众起来革命,致使革命运动没有得到群众的支持最终失败。1924年,国民党一大,改组了国民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目标,制定了三大政策。
7.关于毛泽东思想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②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
④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毛泽东思想是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指导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新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据以上分析可知,①②③④表述均正确,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都缺少部分正确选项的表述,排除。故选D。
8.下面是有关中国共产党某次会议场景的描写:主席台上方“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的横幅和会场后面“同心同德”四个大字交相辉映。会场两侧张贴着“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标语,四周二十四面党旗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走过的二十四个春秋。该会议应是
A. “八七”会议
B. 遵义会议
C. 中共七大
D. 中共八大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的横幅和会场后面“同心同德”四个大字交相辉映。会场两侧张贴着“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标语,四周二十四面党旗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走过的二十四个春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会议应是1945年中共七大。故选C。AB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内容
9.以下是毛泽东在不同时期的著作或讲话,请按时间顺序排列
①《新民主主义论》
②《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③《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④《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A. ①②③④
B. ②④③①
C. ②④①③
D. ④②①③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①《新民主主义论》发表于抗日战争时期;②《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发表于大革命时期;③《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于新中国成立后;④《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写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C。
考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点评: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1)萌芽:中共创建-----国民革命时期(1921--1927)
著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
(2)初步形成:土地革命时期(1927年—1937年)
鉴于以城市为中心开展武装斗争一再失败的教训,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地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3)形成:抗日战争时期(1935—1945)
毛泽东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等文章,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作论述:他提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步走: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创造性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
1945年,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它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4)发展: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1945-1956)
在解放战争即将胜利前夕: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做了重要报告,同年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新中国的重大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等报告,创造地提出两类矛盾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10.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根据中国近代社会的特点,指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两步: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下列事件属于革命进程第二步的是
A. 辛亥革命
B. 国民革命
C. 解放战争
D. 三大改造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民主主义革命是反帝反封革命,因此A、B、C属于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是指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时期的革命,其任务是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故D正确
考点:三大改造
点评:对农业的改造实行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方式进行的,土地由私有制变成公有制。三大改造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改造完成,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一五计划和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都需要掌握,知道这一时期执行的是社会主义改造同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并举的路线。
11.毛泽东的诗词是珍贵的史料,下列可用于研究抗日的诗句是
A. “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B.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C. “浴血冬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竞殒命,壮志也无违。”
D.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毛泽东的诗词相关历史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属于土地革命时期,故A排除。“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属于解放战争时期,故B排除。“浴血冬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竞殒命,壮志也无违。”,属于抗日战争时期,故C正确。“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属于长征时期,故D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抗日战争·特点
12.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包含的内容有
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③实现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④“一国两制”的构想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根据所学知识,邓小平是指导中国进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这一体系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关于祖国统一的理论等理论内容,①②③④均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都缺少部分正确的表述,排除。故选D。
1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他们都
①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
②反映了近现代中国的时代要求
③揭示了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
④包含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都是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都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都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①正确;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成为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反映了近现代中国的时代要求,②正确;邓小平理论是指导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③错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的总结,④正确。结合上述分析可知,①②④表述正确,C项符合题意;③错误,排除A、B、D。故选C。
14.关于邓小平理论历史地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
B. 是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旗帜
C. 是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
D. 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邓小平理论是社会主义新时期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不是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A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邓小平理论是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是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旗帜,B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C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邓小平理论是继毛泽东思想后的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D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
15.歌曲《走进新时代》唱道:“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歌词内容分别对应了我们中共的三代领导人,以他们为代表的三代领导人为核心所形成的理论成果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分别是在下列的哪次会议确定的
A. 遵义会议、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
B. 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
C. 遵义会议、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
D. 中共七大、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六大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中共的三代领导人分别对应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中共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写进党章;中共十六大确立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思想。
考点:本题考查中共重大理论成果。
点评:梳理中共历次重要会议的知识点。
1、 中共一大:1921,上海。宣告中共成立。
2、 中共二大:1922,上海。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3、 中共三大:1923,广州。制定革命统一战线(第一次国共合作)方针。
4、 八七会议:1927,汉口。纠正陈独秀右倾错误,决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对派和开展土地革命。
5、 遵义会议:1935,遵义。纠正王明“左”倾错误,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第一代领导集体)。
6、 瓦窑堡会议:1935,瓦窑堡。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第二次国共合作)方针。
7、 洛川会议:1937,洛川。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8、 中共七大:1945,延安。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毛的《论联合政府报告》。
9、 七届二中全会:1949,西柏坡。一个“炮弹”: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进攻。两个“务必”: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一个转变:工作重心:乡村——城市。总任务:农业国—工业国、新革命—社革命
基本政策:政治、经济、外交方面。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10、 新政协会议:1949。讨论新中国成立问题(《共同纲领》、国旗、国歌、首都、领导)
11、 一届人大:1954。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12、 中共八大:1956。社会主要矛盾;党的主要任务;经济建设方针。
13、 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14、 中共十二大:1982:邓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5、 中共十三大:198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党的基本路线、三步走。
16、 中共十四大:1992:江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17、 中共十五大:1997: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注意:
1、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形成: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四大。
2、党的三次工作重心转移:文家市决策、七届二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
3、三次纠正党内的重大错误:八七会议、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
4、两次制定国共合作方针:中共三大、瓦窑堡会议。
5、三位领导人的理论成果被确立为指导思想:七大(毛泽东思想)、十五大(邓小平理论)、十六大(三个代表)
16.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8年提出了“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 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B. 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C. 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D. 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
【答案】D
【解析】
【详解】1958年,由于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急于求成,党中央错误地发起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后,随着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成熟,党提出了“发展是硬道理”、科学发展观等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故D正确;ABC三项说法正确,但A是推动新理论出现的原因之一,B是理论的特点,C是材料反映的现象,都不是材料反映的实质,排除。
17.1978年底,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这两次讲话都
A. 推动了经济特区的发展
B. 深化了体制改革
C. 加速了对外开放的进程
D. 冲破了思想樊篱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1978年底,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指导思想,当时改革开放还未进行,与A、B、C项均不符合;1992年邓小平发表发表了《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讲话针对人们思想中普遍存在的疑虑,重申了深化改革、加速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提出了新思路,有了新突破,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两次讲话都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故选D。
18.中共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思想路线的肯定和发展。这里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A.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B.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C. 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部署
D.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思想路线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而十三大系统提出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并第一次系统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邓小平理论的概念已经提出,理论体系已经初步发展,这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思想路线的“肯定和发展”。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保持社会主义方向,须理解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A项是基本路线的内容,但不是主要体现,排除A项;分三步走实现代化的战略并不是在十三大提出的,C项排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在十四大,D项排除,故选B。
考点:邓小平理论的发展过程
点评:本题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与中共十三大的比较分析为切入点,考查邓小平理论的发展过程。解答的关键是知道党的基本路线、思想路线,进而根据邓小平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关系,考查阐述历史事物的能力。
19.某教材在“世界高科技”与“中国科技成就”两课内容中均有关于“神舟5号”的描述,对此理解最确切的是
A. 中国航天技术特殊,独树一帜
B. 中国已成为世界科技与经济大国
C. 中国航天技术超过了欧洲和美国
D. 中国航天技术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神舟5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2003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飞船搭载航天员杨利伟,它的成功发射与返回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把人送入太空的国家,标着着中国航天技术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D项正确;A项的技术特殊,独树一帜表述错误,排除;“世界高科技”与“中国科技成就”的标题无法体现B项内容,排除;C项的超过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D。
20.
1958年4月,《人民日报》发表《大规模地搜集全国民歌》的社论,各地报刊纷纷开辟民歌专页、专栏,仅半年时间,全国正式出版的民歌集就近800种。数月内旅客们在上海列车段“旅客意见簿”上写下的诗歌达5300多首。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 新中国文化教育水平迅速提高 B. 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了文化进步
C. 政治活动强烈影响到文化艺术 D. 社会主义的文学创作空前繁荣
【答案】C
【解析】
1958年《人民日报》的社论号召搜集民歌,这属于政治事件,接着全国各地掀起搜集民歌的热潮,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教育水平和经济发展的问题,排除AB;搜集诗歌不是文学创作,排除D。
【考点定位】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21.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正确理解应是
①一切文化艺术都可以不受批评地自由发展
②在学术研究上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
③在艺术创作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
④强调作者“文责自负”,让各种各样的作品都能自由出版
⑤这是促进我国文化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
A. ①②④⑤
B. ①③④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956年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提出,“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是指学术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据此可知,②③④⑤表述符合双百方针的内涵,C项符合题意;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是说一切文化艺术都可以不受批评地自由发展,此说法表述错误,①错误,排除A、B、D。故选C。
22.“×××,教授。1940年1月出生,1946—1949年为地主家放牛,1950—1956年进小学读书……1969—1978年作为知识青年到苏北上山下乡,1978—1985年在南京大学读书,后任南京财经大学教授……1996—1997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该段个人履历反映了
①新中国的成立为他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
②“文化大革命”对他的学术造诣起了积极作用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获得了进大学深造的机会
④1972年中美建交为他进行对外学术交流创造了条件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1956年进小学读书”得益于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为他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①正确,“1978—1985年在南京大学读书”得益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获得了进大学深造的机会,③正确,D项符合题意;“1969—1978年作为知识青年到苏北上山下乡”的文革期间,知识分子上山下乡,浪费了大好的读书时间,对他的学术造诣起了阻碍作用,故②表述错误,排除带②的A、B两项;中美建交是在1979年,故④错误,排除C项。故选D。
23.教育承载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教育指导思想往往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下列建国后不同时期的教育指导思想中,为适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需要而提出的是
A.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B. “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
C.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D. “为工农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这就是当前实行新民主主义教育的中心方针”
【答案】A
【解析】
【详解】A项“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体现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培养合格劳动者的需要,符合题意;B项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教育思想,排除;C项是改革开放时期的教育思想,排除;D项是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教育思想,排除。故选A。
24.我国制定的“211工程”计划,着手发展的是
A. 职业教育
B. 基础教育
C. 义务教育
D. 高等教育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211工程”,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于199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后正式启动,故D项表述正确;“211工程”是发展高等教育,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25.中国工程院成立于1994年。据统计,首批院士96人中留学归国的有46名,占总数的48%。199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23名,其中21名是归国学者。这最能说明
A. 教育被摆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B. 中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
C. 留学教育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
D. 留学教育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答案】C
【解析】
整个材料介绍的是留学归国的学子为现代化建设作出的重大贡献,选择C项。
26.罗素指出“浪漫主义者注意到了工业主义在一向优美的地方正产生的丑恶,注意到了那些在‘生意’里发了财的人(在他们认为)的庸俗,憎恨这种丑恶和庸俗”。可见,浪漫主义兴盛的主要原因是
A. 抒发个人情感追寻理想世界的驱动
B. 商品经济发展导致拜金主义盛行
C. 工业革命使“理性的胜利”成为谎言
D. 浪漫主义者对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注意到了工业主义在一向优美的地方正产生的丑恶”“憎恨这种丑恶和庸俗”的信息可以看出,工业革命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使“理性的胜利”成为谎言,故C项正确;AB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考点: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浪漫主义·浪漫主义兴起的原因
27.“迷惘一代”一语源自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小说《太阳照常升起》。小说写的是一战后,一群流落法国的美国年轻人,由于战争给他们造成了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巨大伤害,他们空虚、苦恼和忧郁,对社会不满,对前途失望,只能在沉沦中度日。由此可以看出《太阳照常升起》属于下列哪一文学流派
A. 浪漫主义
B. 现实主义
C. 印象主义
D. 现代主义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艺术。从材料中“对社会不满,对前途失望,只能在沉沦中度日”可知反映了人们的精神危机,因此《太阳照常升起》属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故选D;浪漫主义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的期待,强调表达内心的情感,A项不符合题意;现实主义主要是对现实的反映,B项不符合题意;印象主义主要是体现在绘画上,是直接描绘阳光下的物象,追求强烈的个人感受,根据自己的眼睛的观察和感受,来表达微妙的色彩变化,C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28. 毕加索曾这样形容自己的艺术风格:“让优美绝灭吧!”这种艺术风格是( )
A. 古典主义 B. 现实主义 C. 现代主义 D. 浪漫主义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29.有一天,阳光明媚,某画家在同一个地点,同一处景物,同一个角度,画出的三幅作品景物色彩却不一样,你认为他的画最有可能属于
A. 山水画派
B. 风俗画派
C. 现代画派
D. 印象画派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阳光明媚,某画家背着画夹到野外写生,在同一个地点,同一处景物,同一个角度,画出的三幅作品景物色彩却不一样”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强调捕捉光和色之下世界万物的“瞬间印象”,联系所学可知,这属于印象派的特点,故此题应选D项;山水画派主要是对自然风光的描写,A项不符合题意;风俗画派主要是描写社会生活和习俗的,B项不符合题意;现代画派主要是表现现代人们(包括艺术家们自己)的精神创伤和变态心理,表现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消极、悲观和失望的情绪,C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30.“青少年不仅喜欢电影,还把电影当成一种学校。他们模仿电影明星,讲电影上的笑话,摆演员的姿势,学习两性之间的微妙举止,因而养成了虚饰的老练。”这段材料表明电影对青少年产生的最为重要的影响是
A. 电影成为青少年重要的娱乐方式
B. 电影是教育青少年积极向上的学校
C. 电影对青少年的生活方式具有引导作用
D. 电影提升了青少年的审美情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青少年模仿电影明星的动作反映了电影对青少年的生活方式具有引导作用。故答案选择C项。题干所提供的材料表明青少年模仿的主要是明星的谈吐、姿势、举止,这些都属于日常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娱乐、审美,而明星们在电影中的谈吐、举止未必都是正面的,因此也不能得出“教育青少年积极向上”的结论。材料反映的是电影的消极影响,因此B、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近代以来的影视艺术。
点评:影视艺术既反映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进步,又直接敏锐地回应、影响文明的发展和社会风尚的变化,满足人们各式各样的审美需要和精神追求,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深刻和广泛。在复习备考时,要注意把握影视艺术的发展历程,同时也要注意与政治、经济、科技之间的联系。
二、非选择题:(其中31题14分,32题11分,33题15分,共40分)
31.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先生1905年指出:“近时志士,舌救唇枯,唯企强中国以比欧美。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革命……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社会革命主要内容什么?具体办法是什么?
材料二全国的立法权属于参议院,临时大总统行使职权,须有国务员副署,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法官有独立审判的权力。同时规定人民享有人身.财产.言论.通信.居住和信教等自由。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相关内容
(2)材料二确立了什么政体?概述材料二颁布的重大意义。
材料三孙中山明令废除清朝实行的叩拜、相揖、请安、拱手等旧式礼节,代之以鞠躬、脱帽、握手之礼;书信落款中的“顿首”、“再拜”及带有封建等级色彩的称谓,以新式名词代替;过去常用的大人.老爷之称均被革除。他要求民间称呼官员均学习西洋或东洋,称为“先生”或“君
——据《令内务部通知革除前清官司厅称呼文》等
材料四辛亥革命后,中山装和旗袍开始流行……吃西餐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当时的妇女唱道:“大脚好,大脚乐,去操作,多快活。又不裹来又不缠,又不疼痛又省钱。”
(3)材料三体现了孙中山的什么思想?材料三、四反映了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
材料五:1920年,孙中山先生在执信中学开学典礼上说:“愿诸生人人皆学执信先生之毅勇果敢以求学,蹈行予自由、民主、均富之理念,以改造未来之社会。完成一庄严璀璨之中华民国。”
(4)执信中学是孙中山先生于1920年为纪念近代民主革命家朱执信先生而亲手创办的纪念性、示范性学校,为了维护中华民国自由、民主、均富之理念,在这之前,孙中山先生进行了哪些努力?
【答案】(1)主要内容是平均地权。
具体办法:主张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2)政体:民主共和政体;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具有进步意义。
(3)思想:反对封建等级观念,提倡国民平等。
影响:促使人们转变观念,移风易俗,社会风气逐渐开放。
(4)二次革命、护国运动、第一次护法运动。
【解析】
试题分析:(1)据材料“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所说的社会革命即民生主义的主张,也即平均地权。据所学可知其具体内容为:主张核定全国地价,现有的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2)材料所述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结合其内容“全国的立法权属于参议院,临时大总统行使职权,须有国务员副署,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法官有独立审判的权力”可知临时政府根据三权分立的原则,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颁布的意义。
(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理解提取信息的能力。材料反映了孙中山主张进行社会习俗的改革,废除原有的封建等级观念等旧有的社会习俗,体现了其提倡平等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对社会习俗的改革,促使人们转变观念,移风易俗,社会风气逐渐开放。
(4)本题强调的是辛亥革命失败后,袁世凯建立起了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妄图复辟帝制,孙中山为维护民主共和,进行了一系列斗争,先后进行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第一次护法运动等,但这一系列斗争均以失败告终,促使了孙中山向新民主主义的转变。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发展演变。
32.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奋斗九十年的峥嵘岁月和光辉业绩,如同一幅逶迤而又气势磅礴、雄浑而又绚丽多彩的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先后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成为我党的指导思想,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国之内,在四围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1)材料一体现了毛泽东的什么思想?对中国革命有何重要作用?
材料二1945年4月,在七大预备会议的报告中,他(毛泽东)又说:“决议案《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上把好事都挂在我的账上,所以我对此要发表点意见。写成代表,那还可以,如果只有我一个人,那就不称其为党了。”此外,在很多场合他都说过:“如果同志们要把这种思想找一个人的名字作代表,我可以接受,但是必须说明,这不是我个人的思想,这是中国革命的产物,是中国革命长期斗争积累的经验教训的结晶,是很多同志的正确思想集合而成的。”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材料三1945年中共七大召开
材料四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作《论十大关系》的讲话。
(3)材料三对树立党的理论旗帜有何贡献?
(4)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丰富和发展,体现了其思想精髓是什么?
材料五研究邓小平的外国学者,根据邓小平在当代扮演的重要角色,从四个方面对邓小平历史地位做出了积极评价。其一,最成功的改革家;其二,“中国现代化之父”;其三,世界和平的维护者;其四,“社会主义思想(即社会主义事业)的救星”。
——《国内外邓小平理论研究之比较》
(5)外国学者关于邓小平历史地位的评价是否符合实际?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理由。
【答案】(1)思想:“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或者说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作用: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
(2)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其中毛泽东的贡献最大。
(3)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4)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5)态度:符合。
理由:实行改革开放,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主张不与任何大国结盟,坚定不移地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解析】
【详解】(1)思想一问,根据材料“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国民大革命失败后,在三大起义后,中国共产党把队伍带往农村,创立了井冈山根据地,毛泽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作用一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2)根据材料二的信息可以看出,毛泽东认为不能把好事都挂在我的账上,这不是我个人的思想,这是中国革命的产物,是中国革命长期斗争积累的经验教训的结晶,是很多同志的正确思想集合而成的,由此可以得出毛泽东的贡献最大,但是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3)根据材料三“中共七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的中共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4)根据所学知识,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就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5)根据材料五的信息,外国学者根据邓小平在当代扮演的重要角色,从四个方面对邓小平历史地位做出了积极评价,是符合实际的;理由要从改革开放、新时期外交方针的调整、邓小平理论等相关知识来进行说明即可。
33.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总结20世纪中国革命进程时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
(1)指出“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分别是谁?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分别是指什么?
(2)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三位思想巨人的共同特点,试举例分析说明。
(3)请说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探索民族发展之路的模式
(4)三位伟人的共同道路是什么?
【答案】(1)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2)孙中山总结了革命失败的教训,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现了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
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并以和平方式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
邓小平总结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3)孙中山:走欧美(美国式)式道路;毛泽东:由走俄国式道路到走自己的道路;邓小平: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4)三位伟人的共同道路是救国、建国、强国的道路,是振兴中华、振兴国家的道路。
【解析】
【详解】(1)伟大人物一问,根据所学知识,20世纪中国历史上的三位伟人是: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历史巨变一问,根据所学知识:第一次巨变是孙中山的辛亥革命,结束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第二次是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三次是邓小平时期的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2)根据题干信息“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结合所学知识,孙中山主要从总结革命教训,发展三民主义,实现国共合作思考;毛泽东主要从建国前的创立“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建国后以和平方式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回答;邓小平主要从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角度回答。
(3)根据所学知识,孙中山主要要建立资本主义社会,走欧美(美国式)式道路;毛泽东主要是由开始由走俄国式道路到走符合国情的自己的道路;邓小平主要是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4)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时代背景和三人的思想,可以从救国、建国、强国、振兴中华、振兴国家等角度来归纳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