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8.93 KB
  • 2021-08-27 发布

高考历史考点28 汉至清儒家思想的发展及演变

  • 1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 汉代儒学的发展 一、历史背景 1.汉武帝即位初期,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加剧,匈奴为患。 2.汉初统治者吸取道家学派“无为而治”的思想而采取的与民休息的政策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注意】汉初的“无为而治”思想强调“无为而无不为”,既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主张发挥人的主 观能动性,倡导“待时而动”“因时制宜”,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 3.为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的需要。 4.出现了适应当时社会发展形势的思想——新儒学。 二、董仲舒的新儒学 1.内容及作用 核心主张 作用 “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 儒术” 积极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维护国家统一; 消极作用:文化专制统治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积极作用:有限制君权、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的客观作用; 消极作用:为儒学披上了神学外衣,带有封建迷信色彩 “三纲”“五常” 积极作用:除去封建纲常成分,其积极部分成为中华民族 传统美德的组成部分; 消极作用:充满封建意识,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2.特点 (1)从思想内涵看,糅合了阴阳五行家、黄老之学及法家的思想。 (2)强调君主权威,赋予君权以神权色彩。 (3)宣扬君权神授的同时,又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 (4)承认现实政治秩序的合理性,维护现实政治。 3.影响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对于扭转内外松弛的局势十分有利,深受汉武 帝的赏识;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践。董仲舒的儒学思想 2 4.评价 汉代董仲舒改造的新儒学,既有精华,也有糟粕。 (1)他认为“大一统”思想是天地之常理、国家之需要,这符合时代潮流。 (2)“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纯属唯心主义,但是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有利于抑制君 权的过度膨胀,有利于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网 (3)“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虽然是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角度出发的,但它有利于中国封建经济的 发展,对当前政府更好地解决民生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4)“三纲”充满着封建意识,应当摒弃。“五常”推崇的仁、义、礼、智、信,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 部分,应该批判继承。 三、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政治上 汉武帝起用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 2.思想上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受到汉武帝的全面肯定并付诸实施。 宋明理学 一、理学兴起的背景 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信徒众多,儒学的发展逐渐出现危机。 2.隋朝 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3.唐朝 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二、程朱理学 1.主要代表 北宋的程颢、程颐和南宋的朱熹。 2.思想主张 (1)程颢、程颐 3 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把知识、道德 和天理联系起来,认为“进学则在致知”“穷理格物”,掌握天下之理,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 (2)朱熹(理学之集大成者) 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三纲五常),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强调“存天理,灭人欲”;认为“格物致知”的 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学. 3.地位 程朱理学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4.特点 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儒学走向成熟。 【注意】儒家的“三纲五常”在宋代披上了哲学色彩(理学)的外衣 理学在社会道德规范上是儒家的三纲五常。“二程”认为“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 定理”,其意思即三纲五常是天理。朱熹主张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人 性与天理一致,具有仁、义、礼、智、信等美德。朱熹的观点是要人们接受封建道德观念(存天理,灭人 欲),可见儒家的三纲五常在宋代披上了哲学色彩的(理学)外衣。 三、陆王心学 1.创立及含义 (1)陆九渊 ①地位 心学的创立者。 ②主要思想主张 “心”是万物的本原,“心”就是“理”;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 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2)王阳明 ①地位 心学的集大成者。 ②主要思想主张 吸取佛教的“心外无佛,即心是佛”思想,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在认识论上,提出“致 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4 (2)消极方面 尊卑等级观念、重男轻女观念、因循守旧观念和重理轻法观念等属于封建糟粕,应予以批判、抛弃。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1.历史背景 (1)经济: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根本原因) (2)阶级: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阶层队伍壮大,要求反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 (3)政治:封建专制空前强化,封建社会走向衰落。 (4)思想文化:理学束缚人们的思想和“西学东渐”的影响。 2.主要思想家及其主张 思想家 主张 李贽 ①反对神化孔子。 ②批判道学家伪善。 ③倡导个性自由发展 黄宗羲 ①批判君主专制,提倡“天下为主,君为客”。 ②提倡“法治”,反对“人治”。 ③“工商皆本” 顾炎武 ①主张“经世致用”。 ②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王夫之 ①世界是物质的。 ②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3.评价 5 (1)李贽的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反映,是我国反封建专制思想的 先驱。 (2)明清之际思想家的思想强烈冲击了君主专制统治,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具有解放思想 的历史进步性。*网 (3)经世致用的学风,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4)但这种批判思想并没有成为时代主流思想,未能推动社会的政治变革。 考向一 “外儒内法,剂之以道”的治国理念的形成 1.形成过程 (1)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动荡,实现统一后的秦朝,难以用儒家思想实现大统一,而法家思想却能收到较 好的社会效果。 (2)历经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战争的西汉,面临着生产遭破坏、社会经济凋敝的局面,实行道家的“无为 而治”思想,有利于恢复和发展生产。 (3)汉武帝时,国家稳定,步入正轨,不能再实行严刑酷法,而以比较温和的儒家思想为宜。汉武帝一方 面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另一方面“崇儒尚法”,逐渐形成了“外儒内法,剂之以道”的治 国模式,即以儒家文饰政治,以法家支持政治,以道家调剂政治。 2.发展 这种思想尤其体现在存在时间较长的汉、唐、明、清等封建统一王朝。 3.影响 儒、道、法家的治国思想是中国古代极其 【典例引领】《汉书·元帝纪》:“孝元皇帝(汉元帝)柔仁好儒,见先帝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绳下…… 尝侍燕(宴),从容曰:‘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宣帝作色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 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这主要反映了 A.汉家“外儒内法”的统治思想 B.儒学教育更加官方化和制度化 C.汉宣帝时儒学失去了正统地位 D.汉宣帝时各学派间的融合交流 【答案】A 6 考向二 宋明理学的特点及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 (1)特点 ①儒学进一步思辨化。 宋明理学家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另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利用的因 素,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儒学概念,如“太极”“天理”“心”等,从而使传统儒学的道德信条式的语 录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 ②更加强调伦理道德的核心作用。理学特别强调义理,其实就是强调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无论是哲学层 面上的各种各样的本体论,还是作为道德基础的人性论、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 圣的境界论、由修齐而治平的功能论,都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 ③更多地吸收了佛道因素。宋明理学作为儒学发展的一个阶段,带有明显的佛学化特点,例如,吸收禁欲 主义思想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 (2)异同比较 相同点 ①范围:同属儒学范畴,都是对儒学的发展。 ②主张:同属唯心主义思想体系,都强调意识(理、心)第一,物质第二。 ③目的:都要求人们克服私欲,从而维护封建统治的社会秩序。 ④影响:都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大成就,都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对后世产生了重大 而深远的影响。 不同点 ①宇宙构成:理学认为理先而气后,是客观唯心论;心学认为任何事物不可离开人的意识存在,是主观唯 心论。 ②道德主张:理学主张“格物致知”,以外在的天理作为行为规范;心学主张“致良知”,通过人的内心反省, 从而为善。 7 【典例引领】宋明理学说的是儒家思想,使用的是儒家术语,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宋明理学特别是陆王心 学,所借以建构思想理论体系的,是佛教本体论的思维模式。因此,如果不懂中国佛学,对于理学的理解 和研究,只会是隔靴搔痒。这表明宋明理学的特点是 A.三教合一 B.儒表佛里 C.重理轻法 D.格物致知 【答案】B 考向三 明清之际民主思想的特点及影响 1.特点 (1)反对封建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他们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这些思想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2)提倡经世致用。 他们主张为学应该求真务实,致力于社会变革,力图扭转明末清初不切实际的学风。 (3)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时代要求。 黄宗羲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 2.影响 (1)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进步意义。 (2)“经世致用”思潮影响深远。其实事求是、博学考据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而立足现实、 学以致用的观念也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 (3)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他们的思想在其后数百年间仍具有振聋发聩的启蒙作用,给后世 民众以深刻的启迪。学. (4)对儒学的继承与批判,促使我国传统文化焕发了新的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3.认识 8 黄宗羲等人的早期民主思想不等同于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前者是商品经济发展及资本主义 萌芽产生、发展的产物,但由于明清时期中国的资本主义尚处于萌芽阶段,所以这一时期的民主思想家们 还没有提出推翻封建制度的要求,其思想也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尽管他们激烈反对传统思想,反对 理学中的不合理部分,但他们的思想仍属于儒家思想的范畴。 【典例引领】有学者认为:“清初三大儒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哲学思想是对明末道德人心危机的坚 强回应。他们不约而同地批评程、朱、陆、王……他们全部的哲学努力,既不是什么启蒙,也不是对理学 的接着讲,而是扬弃或终结理学,以呼唤儒家基本价值观念的重新回归。”从中可知 A.理学不利于约束道德人心 B.清代儒学回归孔孟本源 C.理学失去了传统主流地位 D.儒学在危机中努力重建 【答案】D 考向四 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与西欧启蒙思想的区别 1.形成条件不同 (1)政治条件 明清之际中国封建专制空前强化,而西欧已进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2)经济条件 明清之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受到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而西欧资本主义普遍发展。 (3)文化条件 中国封建传统文化仍占统治地位;欧洲的文艺复兴使资产阶级文化迅速传播,有力地冲击了封建文化。 9 3.本质不同 中国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没有发展为独立的资本主义经济,这就决定了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在本 质上还未跳出传统儒学的范畴,在根本上有别于西欧的启蒙思想,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而西欧启蒙 思想是纯粹的资产阶级政治思想。 【典例引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儒学自 16 世纪始大规模西传入欧,到 17、18 世纪在欧洲掀起了“中国文化热在宗教、哲学领城, 欧洲的启蒙思想家们从孔子的“天追自然观”中找到了中国存在原始自然信仰的证据,他们认为,这种信仰不 是天神论,而是“自然的道理”,并据此来批判 被他称为“理性之大敌”、“文明之恶棍”的基督教神学。在道 德伦理、政治制度方面,儒学 的突出特征是侧重于道德伦理,并使之与社会政治相结合,以达到国家的“仁 政德治”。伏尔泰对此无比推崇,百科全书派代表霍尔巴赫也呼吁“欧洲政府非学中国不可”,他们借此反对 旧道德,期许建立新的社会秩序。而此时,中国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家们也在积极地从先秦儒学中汲取营 养。黄宗義指出,“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经营者,为天下也”,得出“为天下之害者,君而 已矣”的结论,这是对孟子“民贵君轻”民本思想的重新阐发;王夫之则对维护君主专制的宋明理学给予坚决 批判,他认为“人欲”不能扼杀,“天地之产,皆有所用,饮食男女,皆有所负”,这是对先秦儒家“性也,天 之就也”(《孟子·解获》) 的“人性天就论”思想的重新焕发。 材料二 17、18 世纪中西方社会均处于较剧烈的变动之中,生产力发展的张力鼓动着先进的阶级或阶层要 突破传统政治的腐败和官方哲学的愚昧,因此,中国和欧洲的启蒙思想家们取用儒学精蕴的社会基础存有 某种相似性。但因二者的现实环境却存在着根本区别,欧洲正处于新旧思想,新旧力量激烈交锋的状态, 而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并未发生根 本变化,这就注定了二者产生的影响迥然不同,儒家学说在启蒙运动中 产生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进而促进了欧洲社会的巨大变革,而中国的启蒙活动却未能形成一种推动社会进 步的强有力的思想运动。 ——以上均摘编自谈家胜《17、18 世纪中西启蒙思想家取用儒学精蘊及其影响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指出 17、18 世纪中国和欧洲的启蒙思想家借助儒家思想进行现实批判的不同之处。结 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批判出现的相似社会基础。 10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 17、18 世纪中国和欧洲的启蒙思想家对现实进行批判产生影 响迥异的历史原因。 【答案】(1)不同:欧洲启蒙思想家取用儒学的“天道自然”和“仁政德治”思想来抨击神学,反对封建统治; 中国的启蒙思想家拾取儒学的民本思想和“人性天就”思想来批判君主专制和程朱理学的虚伪。 社会基础: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阶级矛盾尖锐;封建思想文化的严重束缚;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受到阻碍。学% (2)原因:欧洲: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自然科学的发展,思想解放不断深入;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 新兴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 中国:封建专制统治空前强化;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微弱,工商市民阶层不够强大; 理学地位稳固,科技发展步履维艰。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启蒙运动。 第(2)问,根据材料二“欧洲正处于新旧思想,新旧力量激烈交锋的状态”,结合所学,从经济、政治、 文化等方面归纳表现;根据材料二“而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并未发生根本变化”,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 文化等方面分析。 11 1.汉武帝时期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举措;汉元帝主张:“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 可见,汉代统治政策的特点是 A.尊儒学为正统,灭绝其它思想 B.儒法并用,把二者放到同等地位 C.实行外儒内法,以儒学为正统 D.无为而治,儒学与黄老之学并用 2.有学者认为:“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长期被推祟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 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里,“法家的一个胜利”指的是 A.儒法合一、外儒内法 B.儒家不再强调“民本”思想 C.新儒学吸收了法家思想 D.法家思想专制原则的胜利 3.清康熙帝说:“宋儒朱子,注释群经,阐发道理,凡所著作及编纂之书,皆明白准确,归于大中至正, 今经五百余年,学者无敢疵议。朕以为孔孟之后,有裨斯文者,朱子之功最为宏钜!”据此可知,明清时期 的程朱理学 A.得到各个阶级和阶层的一致认可 B.开始成为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C.理论体系日渐完善并走向科学化 D.对维护君主专制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4.下框为王守仁在其著作《传习录•全书》卷一中说的话。这表明 A.“心即理”构筑起陆王心学体系 B.陆王心学没有冲破程朱理学藩篱 C.“性即理”成为陆王心学的根基 D.陆王心学承继程朱理学核心理念 5.明末清初学者唐甄在《潜书•室语》中说:“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杀一人而取其匹布斗 12 粟,犹谓之贼;杀天下之人而尽其布粟之富,而反不谓之贼乎?”王夫之指出:“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 之公,天下非夷狄盗贼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家一姓之私也。”“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 也。”上述两人的思想主张从根本上反映了 A.社会治安恶化导致民不聊生 B.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诉求 C.民本思想代替君主专制观念 D.反封建的民主思想成为主流思潮 6.清史专家黄爱平指出:“明末清初,是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传统学术发展演变的重 要转折阶段……在天地翻覆的磨难中,中国传统学术(儒家思想)完成了由宋明时期的思辨哲学向清代传 统经学的转变。”对出现这种“转变”理解不正确的是 A.这种转变表现为理学向经世致用思想转变 B.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是这种转变的根源 C.明清学术思想的发展受政治环境的变化影响 D.明清儒学冲破了宋明理学的弊端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原始儒学在孔子之后就有性善性恶之争,董仲舒向往的是一个完善和谐的大一统官学体系,当然 不能容忍这种争端的继续存在……率先批判了孟子的性善说。他认为,性善与王道教化有着不相容的矛 盾……对于荀子主张的……圣人性恶论,他认为这必然会破坏君主专制赖以成立的重要支柱,即圣人代天 立道和行道的灵符。所以他舍弃孟子和荀子的说法,他认为人性有善恶之分。 ——屠承先、陈增岳《论董仲舒对原始儒学的改造和发展》 材料二 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 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如果一种思想成为拥有权力的意识形态而笼罩一切,这时,会有一些空洞的套话反复,这些话语 不仅会常常写在书里而且会成为背诵的教条,甚至当作生活的金科玉律……我曾经相当注意明代和清朝初 期,皇权运用普遍主义的真理观念对思想的垄断和遏制。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导论•思想史的写法》 (1)据材料一,指出董仲舒对前贤人性论思想的态度及其理由。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董仲舒对儒学的补充 和发展。 (2)据材料二并结合唐宋之际思想界的状况,分析儒学为什么要走向“精微”,概括这一时期儒家思想在 13 发展中呈现的特征。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中国思想界存在的问题,说明这一时期儒学的新发展。 1.(2018 年天津卷)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 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这一说法 A.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 B.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 C.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D.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2.(2017 年海南卷)“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 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 A.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 B.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 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2016 年江苏卷)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 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 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 14 【考点冲关】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汉代儒学。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汉代统治政策的特点为以儒家思想为主,外儒内法, 兼有道家、阴阳家等思想,C 项说法正确;A、B、D 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可以排除。*网 2.【答案】D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程朱理学。依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见,清朝康熙帝所说的话表明了朱子儒学受到封 建统治者的尊崇,说明明清时期的程朱理学对维护君主专制制度起到重要作用,故选 D。程朱理学只是得 到封建统治阶级及阶层的认可,故 A 项错误;南宋以后程朱理学就开始成为封建统治的官方哲学,故 B 项 错误;理学存在着反科学的成分,故 C 项错误。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王阳明的心学。材料中认为“有孝亲之心,即有孝之理……有忠君之心,即有忠之理”, 说明陆王心学并未超出程朱理学的范畴,仍是在理的范围内的发明本心,故 B 项正确。 5.【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根据材料信息“凡为帝王者,皆贼也”“一姓之兴亡,私也, 而生民之生死,公也”可知,唐甄批判君主专制,王夫之指出了亡国与亡天下的不同,这都是明清之际出 现的新思想,从根本上反映了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诉求。A、C、D 三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B 项 表述符合题意,正确。 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明清之际进步的儒学思想。依据材料信息及所学可知,在明清之际的社会大转变的情况 下,明清儒学尽管出现了一些划时代的进步思想,但仍未能摆脱传统儒学的范畴,宋明理学仍处于统治思 想的地位,且其思想也有对宋明理学扬弃的成分,可见明清儒学仍不能冲破宋明理学的弊端,故选 D。A、 B、C 三项均是对明清儒学“转变”的正确理解,故排除。学@ 7.【答案】(1)态度:批判。 15 理由:原始儒学不适应时代要求。(如依据材料答具体原因亦给分) 发展: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君权神授;三纲五常。 (2)原因:儒学受到佛教、道教的冲击。 特征:吸收佛道思想,以重建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 (3)问题:理学走向僵化;思想文化专制。 发展:批判君主专制;提倡工商皆本;主张经世致用。 【解析】本题考查儒学的发展演变。 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中“如果一种思想成为拥有权力的意识形态而笼罩一切,这时,会有一 些空洞的套话反复”得出理学走向僵化;根据材料三中“皇权运用普遍主义的真理观念对思想的垄断和遏制” 得出当时思想文化专制。第二小问,结合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在政治、经济和思想上的主张回答即可。 【直通高考】 1.【答案】B 【解析】据材料可知,朱熹认为国家以民为本,社稷是为民而设立,而君主的地位,取决于国家社稷的存 亡。民既然为国家的根本,那么统治者就要努力去争取民心,从而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故 B 项正 确;材料中强调君主的地位取决于国家社稷的存亡,并非强调君主至尊的观念,故 A 项排除;依据已学知 识可知,“存天理,灭人欲”旨在强调用儒家伦理道德规范约束人的行为,维护封建统治,与材料中的民本思 想不符,故 C 项排除;材料中强调的是民本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存在,与“新发展”不符,故 D 项 排除。 2.【答案】A 16 3.【答案】C 【解析】李贽批判儒家思想,不致力于儒学,故 A 项错误;明代妇女地位低下,李贽主张男女平等思想, 故 B 项错误;材料中“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信息说明李贽违背传统的礼教,显然是想冲破封建传统的束 缚,故 C 项正确;超然物外的自由不是李贽追求的思想,故 D 项错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