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9.00 KB
  • 2021-08-27 发布

黑龙江省安达七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寒假考试(6)历史试卷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历史试卷六 ‎ 一、单选题 ‎1.我国南方原来在农历六月过小年,东汉时政府安排在冬季,唐代才逐渐固定在腊月二十四日。材料中南方小年曾在农历六月的原因最可能是( )‎ A.专制政府的强制要求 B.南方农作物大多是一年两熟 C.盼望美好生活的愿望 D.尽可能地减少对农时的影响 ‎2.宋代徐州冶铁业计有“三十六冶……冶各百余人”;信州铅山等地铜铅矿作坊主人“常雇募集十余万人……得铜铅数千万斤”;韶州铅银锡等矿区“四方之人弃农……慕利而至者不下十万”。从材料可以看出( )‎ A.宋代各地手工业规模明显扩大 B.宋代手工业内部分工更加明细 C.宋代手工业保持世界先进地位 D.宋代手工业经济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3.明代熊人霖《南荣集》曾载闽浙一带的“寮主经济”:寮主者,汀之久居各邑山中,颇有资本者,披寮蓬以待菁民之至,给所执之种,俾为锄植而征其租,菁民者,汀、上杭之贫民,每年数百为群,赤手至各邑,依寮主为活,而受其值。这反映了当时(   )‎ A.经济作物大量入市     ‎ B.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C.雇佣关系开始出现     ‎ D.农业生产关系调整 ‎4.明朝范濂的《云间据目抄》记载:“松江旧无暑袜店,暑月间穿毡袜者甚众。万历以来,用尤墩布(一种细密、柔软的棉布)为单暑袜,极轻美,远近争来购之。故郡治西郊,广开暑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筹取值,亦便民新务。”下列各项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松江成为丝织业中心 ②纺织业技术水平提高 ‎③松江出现了雇佣关系 ④官府鼓励手工业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1500年前后,欧亚大陆区域间的奢侈品贩运,被来自海洋的必需品的大规模贸易所替代。欧洲的商业城市、贸易中心也在逐渐发生着转变。对这一转变下列排序准确的是( )‎ A.威尼斯―里斯本一安特卫普―巴黎 ‎ B.威尼斯―塞维尔―阿姆斯特丹―伦敦 C.热那亚―安特卫普―里斯本―伦敦 ‎ D.热那亚―伦敦―阿姆斯特丹―纽约 ‎6.在历史上,英国曾是拥有最大的殖民地的国家,但在1852年英国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却说:“殖民地是挂在我们(英国)脖子上的沉重磨盘。”这深刻反映了(   ) A.当时的英国已无力统治更多的殖民地 B.不同时期的英国面临的发展需要不同 C.自由贸易的发展改变殖民掠夺的方式 D.北美独立导致英国殖民大国地位丧失 ‎7.晚清时期在工商和社会服务业领域,已远不是“三百六十行”所可形容。晚清民初中国的职业分化现象,其初兴虽近乎西方,然本土的市场、知识及制度因素却使不同职业体现出不同的行业特征。材料说明( )‎ A.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进入资本输出阶段 B.传统社会士农工商结构出现了严重分化 C.自由职业群体的兴起大大推动政治变革 D.工业化和城市化使社会分工更趋于细化 ‎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1钱。这一举措( )‎ 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9.下图是1912年—1936年全国水田价格变动趋势图,据图可知( )‎ A.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B.农村资本流动受当时国际形势影响较大 C.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时期经济衰退 D.当时农民对土地的依附关系进一步加强 ‎10.下表是中国19世纪70—90年代进出口商品价值简表,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 (单位:万海关两)‎ 年份 进出口总值 进口总值 出口总值 出超或入超 ‎1871(同治十年)‎ ‎13695‎ ‎7010‎ ‎6685‎ 入超325‎ ‎1876(光绪二年)‎ ‎15112‎ ‎7027‎ ‎8085‎ 出超1058‎ ‎1881(光绪七年)‎ ‎16336‎ ‎9191‎ ‎7145‎ 入超2046‎ ‎1886(光绪十二年)‎ ‎16469‎ ‎8748‎ ‎7721‎ 入超1027‎ ‎1891(光绪十七年)‎ ‎23495‎ ‎13400‎ ‎10095‎ 入超3305‎ ‎1896(光绪二十二年)‎ ‎33367‎ ‎20259‎ ‎13108‎ 入超7151‎ A.西方国家利用科技进步和流通的发展,对中国展开巨大贸易攻势 B.外国商品输入的优势主要依靠鸦片贸易获得 C.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己经无法抵挡外国资本主义商品的洪流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对外国资本主义有一定的抵制作用 ‎11.1956年,一汽总装线装配出第一辆卡车,毛泽东给新车起了个名字叫“解放”;1958年,根据中国的民族特色改制成了一辆高级轿车,吉林省委第一书记吴德给轿车命名为“红旗”,毛泽东欣然题字。这反映了( )‎ A.社会建设急于求成倾向 B.新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 C.工业化的基础得以巩固 D.计划经济下的政治色彩 二、材料题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沃德·巴特雷在《1450一1800年世界白银流动》中说“整个殖民地时期(1492年到1820年),西班牙从美洲殖民地榨取的白银超过40亿比索,即14万多吨。”而据厄尔·汉米尔顿的研究,就有约2亿比索通过明朝在马尼拉一带的贸易站流向了中国,36亿比索则流向了西欧诸国,差不多又有一半流向了中国,而西班牙自己仅存2亿比索。‎ ‎——摘编自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  在17、18世纪的杭州,徽商云集,他们与官府关系密切,依仗特许权从事垄断性经营。米市桥、黑桥俱是米行,孩儿巷、官巷口则俱是布行,清河坊则俱是药行,而铁犁、纺车无从寻觅。参茸、瓷器、龙井、丝绸、西洋奇物则更是无所不有。各行各业,主要买家俱为衙门,米市布行亦在其列。店主兴衰荣辱全依官府,苛捐杂税自不待言,飞来横祸亦未可知。‎ ‎——摘编自《杭州市志》‎ 材料三  丁不分上下,一体出银,此丁之条鞭。地不分上下,一体出银,此地之条鞭。其名虽同,而其实不相盖也。敝邑所谓条鞭者,税粮不分廒口,总收起解,差役则除去三等九则之名,此照地偏派,丁不论贫富,每丁出银若干,地不论厚薄,每亩出银若干,上柜征收,如募应役,而里甲之银附焉。此敝邑条鞭之略也。‎ ‎——摘自《西园闻见录》卷23‎ 材料四  俄罗斯总理普京1日(2011年8月)表示:美国就是世界经济的“寄生虫”。尽管美国国会民主、共和两党就提高债务上限问题达成一致,但这只是推迟了更加综合解决方案的采用。“14万亿甚至更高的巨额债务,说明美国在靠举债生活,这对于世界主要经济体之一来说是非常糟糕的。这意味着,他们入不敷出,并把自己问题的部分负担转嫁到全球经济头上……过着寄生虫的生活。”普京同时表示,美国债务问题一旦发生,……一些国家,如俄罗斯和中国的外汇储备持有大量美国债券,将会因此遭受重大损失。普京透露说,一些专家认为,美国的兴趣在于据此宣布美元贬值,并为自己国家主导型出口行业创造更加优惠的条件和解决国内问题。‎ ‎——中国新闻网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流入西欧诸国的36亿比索的白银“差不多又有一半流向了中国”的原因。 ‎ ‎(2)白银大量流入式的变革对当时的中国并未产生根本性影响,请结合材料二、三中商业发展的特点和农业与商业的互动关系加以说明。 (3)结合材料四与所学知识回答,美国成为世界经济的“寄生虫”具体依靠的是什么?美国债务问题一旦发生,俄罗斯和中国等国将会遭受重大损失的原因有哪些?‎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 在20世纪,成功与失败共存,幸福与痛苦相伴,荣耀与耻辱同在。可以这样说,20世纪是一个充满悖论的世纪。有学者进行了如下总结:‎ ‎  悖论之一:殖民主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  悖论之二:水火相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 ‎  悖论之三:科技进步——幸福与灾难的双刃剑 请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其中的一个或多个观点进行论证;也可以对观点进行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14.材料 隋唐时期,是我国历史上选官制度发生巨大变革的时期,科举制取代了九品中正制,成为选官的主要途径。武则天在革故鼎新时,并未废除科举制,但又打开其他的选官之门。这一时期选官的公开和开放,在中国古代史中,是极为罕见的,几乎到了人人都有资格当官的地步。主要途径有自举、告密、试官、贡试中废糊名制、殿试以及开武举等。她深知官员的冗滥必然导致腐败,造成致命的危害,因而采取了各种措施加以防范纠正。例如,她大力鼓励告密行为。这往好处说,就是充分发挥群众对官员的监督作用。凡举报犯有罪行过失的官员,一经查实,不管举报者以前是干什么的,一律授官。特别应强调的是,即便举报无实,举报者也无须承担任何责任。“于是四方告密者蜂起,人皆重足屏息。” ‎ ‎——摘编自贾三强《武则天时代的廉政建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武则天的选官措施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武则天推行告密措施的效果。‎ ‎15.材料 ‎ 布留赫尔,是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苏俄内战和反抗外国武装干涉的英雄。1924年10月,应孙中山之邀,被政府选派来华,化名“加伦”。到达广州后,加伦成为孙中山及后来的国民革命军的军事顾问团团长,广州中国革命政府总军事顾问,协助孙中山主持军务。他积极推动兴办黄埔军校,并帮助国民革命军进行整编,建立先进的党代表(政委)体制,使军队面貌焕然一新。他立即组成军事委员,倡议组织立即讨伐陈炯明的第一次东征,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北伐战争期间,加伦将军亲自参与制定了“先湖广,后江浙”的总战略,把主攻方向放在军阀吴佩孚身上。加伦虽贵为首席军事顾问,但他总是出现在战斗的第一线。他作战勇敢且有谋略,在北伐军中树立了很高的威信。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蒋介石希望加伦能助自己一臂之力。但加伦化装成外轮上的水手,秘密潜回苏联。加伦在回国首,曾参加中共的南昌起义准备会议。‎ ‎   叶剑英元帅在1957年访苏时,回忆起曾在布留赫尔指挥下参加训练的情景,挥笔写下诗篇:“不见加伦三十年,东征北伐费支援。我来伯力多怀旧,欲到红河认爪痕。”在那一代中国人的心中,始终铭记着“加伦将军”的名字。‎ ‎——摘编自朱岩《加伦将军:孙中山首席军事顾问的悲惨结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布留赫尔来华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加伦”将军。‎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我们要明确年这个节日是在农闲时候才有的,所以从年节的时间的变迁可以看出南方农历六月是农闲时节,也就是说南方农作物大多是一年两熟,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没有理解材料的含义;C选项与时间改变无直接关系;D选项说法没错,但不是最可能的因素。‎ 点睛:解答本题要明确节日产生的原因。中国的节日受到小农经济的影响都具有明显的农耕文明的特征。因此我们要从农业情况来分析春节的文化意义,由此得出其现实依据,这样本题就容易回答了。‎ ‎2.答案:D 解析:由材料“常雇募集十余万人”和“慕利而至者不下十万”,说明宋代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的存在,故选D;材料知识涉及若干地方手工业发展状况,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手工业分工的信息,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宋代手工业技术问题,排除C。‎ ‎3.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可知,反映的是明代寮主经济的发展,说明农业生产关系的调整,故D项正确. 经济作物大量入市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 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故B项错误. 雇佣关系开始出现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 故选D.‎ ‎4.答案:C 解析:题中只是描述了松江地区纺织业发达,并未提到松江成为丝织业中心,故①错误;“万历以来,用尤墩布(一种细密、柔软的棉布)为单暑袜,极轻美,远近争来购之”体现了纺织业技术水平提高,故②正确;“故郡治西郊,广开暑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筹取值,亦便民新务。”体现了雇佣关系,故③正确;题中没有官府鼓励手工业发展的信息,故④错误,C项符合题意。‎ ‎5.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之后使传统商路及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A项中巴黎并不在大西洋沿岸,所以错误;B项符合题目所给条件所以正确;C项中里斯本相比安特卫普更靠近地中海沿岸,葡萄牙是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倡导者,故应在安特卫普之前,所以错误;D项中纽约在这个时期并未形成,因此错误。‎ ‎6.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是强调随着自由贸易的发展、殖民掠夺的方式的改变,殖民地会成为英国的负担,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当时的英国仍然是强国,仍然有力统治更多的殖民地,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在材料中无从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1852年北美早已经独立,选项D在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7.答案:D 解析:从“已远不是“三百六十行”所可形容”可以看出晚清时期中国的社会分工更加细化,说明中国随着近代化的过程的推进,城市化和工业化不断发展,从而促进了社会分工,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材料无法体现;B选项材料没有体现农业的结构分化;C选项错在材料没有体现它对政治的影响。‎ ‎8.答案:A 解析:A.材料反映出,近代中国国内民营煤矿企业较之外国,煤矿企业的税收要重,洋务运动在开办民用工业的时候,为了减少受到外资企业的压力,故而李鸿章奏请政府减轻税收,这是利用行政手段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B.材料中没有看出加强对开平煤矿的管理,主要涉及到的是对税收制度的调整.C.开平煤矿,有利于抵制洋美对中国的影响,但选项说摆脱了列强对中国煤矿的控制,太绝对,不准确.D.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开平煤矿的个例,不能说明整个煤矿业的发展情况.故选A.‎ ‎9.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图示可知,从1931年到1936年,由于日本的侵略,使得中国水田价格逐渐下降,由此可知,农村资本流动受当时国际形势影响较大,故B项正确.题干图示只是反映1912年-1936年全国水田价格变动趋势,不能得出各个时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故AC两项错误.D项从图示中不能得出,应排除.故选B.‎ ‎10.答案:A 解析:‎ 据题干“19世纪70—90年代”可知这一时期,西方国家正在进行工业革命,而此时我国进口总值大多高于出口总值,由此可知,西方国家利用科技进步和流通的发展,对我国开展了巨大的贸易攻势,故A项正确;材料中无法看出鸦片贸易是外国商品输入的优势,故B项排除;依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但在一定程度上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仍然有一定的抵制作用,故C项排除;材料中无法得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对外国资本主义有一定的抵制作用”,故D项排除。‎ ‎11.答案:D 解析:“解放”“红旗”体现出政治色彩,1956年中国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故D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社会建设急于求成倾向”,排除A;BC材料无法体现,排除BD。‎ ‎12.答案:1.原因:新航路开辟后,东西方交通和商路发展;白银流入西欧,促使金银贬值,消费能力提高;中国手工业生产水平高;西欧对中国丝绸、瓷器、茶叶等产品的需求大;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对外国产品需求量不大。 2.特点:官商经营为主;生活性消费和奢侈品消费为主;政府消费为主互动关系:赋役征银虽然有利于商业的发展,但农业与商业没有形成良性互动,白银主要是官府掠夺的工具,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3.依靠的是:现今国际货币体系中,美元依然是国际储备货币(或美元的垄断地位或美元在国际货币中的主导地位)。损失的原因:经济全球化;外汇储备中持有大量美国债券;美国的美元贬值政策。‎ 解析:1.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清时期世界经济发展相关概况,旨在考查解读材料信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紧扣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注意从“西欧”和“中国”两个方面展开分析和认知。关于“西欧”,重点把握到:交通和商路便利、消费能力提高等。关于“中国”,重点把握到:手工业水平高,产品外销、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形态等。 2.本问考查的是对明清时期经济状况特征的认识与理解,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归纳、概括以及分析、认知的能力。审题的时候,要注意明确题干要求,避免答非所问。关于“特点”,紧扣材料二、三信息“他们与官府关系密切,依仗特许权从事垄断性经营”、“参茸、瓷器、龙井、丝绸、西洋奇物则更是无所不有”、“各行各业,主要买家俱为衙门,米市布行亦在其列”,分析、认知,重点把握到以下方面:官商经营为主、生活性消费和奢侈品消费为主、政府消费为主等。关于“互动关系”,结合相关史实,围绕以下方面展开:赋役征银虽然有利于商业的发展,但农业与商业没有形成良性互动、白银主要是官府掠夺的工具,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等,所组织的答案符合相关史实,言之有理即可。 3.本问考查的是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问涉及到两个小问,具有一定难度。关于第一小问的“具体依靠”,紧扣材料四信息“14万亿甚至更高的巨额债务,说明美国在靠举债生活”、“他们入不敷出,并把自己问题的部分负担转嫁到全球经济头上”等分析、认知即可把握到答案。关于第二小问的“损失的原因”,紧扣材料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重点围绕以下方面展开::经济全球化、外汇储备中持有大量美国债券、美国的美元贬值政策等,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概况;古代中国的经济·自然经济形态·概况及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影响;二战后的世界经济格局·经济全球化趋势·全球化下存在的问题 ‎13.答案:参考1:观点:20世纪殖民主义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使东方从属于西方;但殖民侵略客观上促进了殖民地的发展,殖民地人民拿起殖民者手中的武器,赢得独立,走上富强之路。‎ 论述:20世纪初,凭着军事的、经济的和政治的优势,西方殖民者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资本主义国家在输出商品、掠夺原材料的同时,直接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输出资本,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西方对殖民地的侵略同时也产生它当初无法预料的适得其反的后果。一方面,西方的殖民侵略客观上给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制度、思想观念;另一方面,侵略也进一步促使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从沉睡中惊醒,他们有选择地吸收某些对他们有用的东西,以便更有效地抵抗西方的入侵。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兴起了巨大的民族解放斗争风暴,殖民地纷纷独立,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上的瓦解。如1949年新中国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实现了民族的独立。新兴独立国家要求改变不合理的国际关系格局,积极谋求维护自身独立、主权、发展与和平的有效途径。‎ 小结:殖民主义一方面推动欧洲的发展和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另一方面客观上推动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发展,进而又带来了殖民体系的瓦解。‎ 参考2:观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截然相对的性质决定了它们长期势不两立;但在发展过程中,两种制度又相互学习和借鉴,共同发展。‎ 论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后,资本主义列强曾纠集武装向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发动疯狂的进攻,妄图把苏俄扼杀于襁褓之中。二战前夕的慕尼黑阴谋,英法推行绥靖政策,以牺牲小国弱国利益来换取对德的和平幻想,并企图祸水东引,诱导德国进攻苏联。二战后,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拉开“冷战”的序幕,美国“杜鲁门主义”的出台,美苏之间“冷战”正式开始,进而逐渐形成美苏的两极对峙。‎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面对法西斯的疯狂侵略,水火不容的西方资本主义与世界东方社会主义国家首次联合起来,互相支持,协同作战,并最终赢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在经济发展方面,当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横扫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时,处于混乱、恐慌甚至绝望中的西方发现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竟然完全免疫。西方国家纷纷检讨自己,学习苏联,加大国家对经济宏观控的力度,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中国在改革开放中逐渐正确认识到计划和市场都只是调节经济的手段,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小结:20世纪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既有斗争又有合作和学习、借鉴。在现阶段,两种社会制度应该相互学习和借鉴,共同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参考3:观点:20世纪,第二次和第三次科学技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但另一方面,科技进步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灾难。‎ 论述: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城市的面貌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灯使城市的夜晚亮如白昼,电车使城市居民出行更加方便,电影和电视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互联网时代,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乐趣,改变了人们的社会交往方式等。‎ ‎20世纪以来,随着工业的发展,特别是石油、天然气、化学工业的增长和扩张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全球生态失衡和环境污染问题;科技的进步,也促进了医学的发展和粮食产量的提高,使人口呈爆炸性增长态势,从而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许多问题;还有核武器问题、基因技术问题等。‎ 小结: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是20世纪人类身处其中的一个怪圈。我们应该合理利用科学技术为人类发展造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解析:‎ ‎【关键点拨】‎ 从全球史观(整体史观)角度看,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全球经济发展呈现出“半球化”的发展模式,即世界上主要存在着两种经济模式,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二者本质不同, 但是都借鉴过对方经济制度的长处,其实质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例如,新经济政策中规定中小企业允许私人经营,允许自由贸易,但其最终目的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罗斯福新政的最大特点是实行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部分借鉴了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但其本质仍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14.答案:1.措施:完善科举制;提倡自荐;鼓励告密授官;等等。‎ 影响:扩大了官员选拔的途径,有助于社会才能之士的涌现,有助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但是,这也导致了官员众多、鱼龙混杂,容易滋生腐败等行为。 2.简评:告密措施对防止和抑制腐败、稳定统治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造成了人人自危的局面,不利于官员积极性的发挥;告密也成为一些人谋取私利的手段,造成冤假错案的发生;等等。‎ 解析:‎ ‎15.答案:1.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国民革命运动开展;孙中山确定了“联俄”的政策;苏联局势相对稳定。 2.推动了中国军事教育的发展,促进了革命武装建立;有力地帮助了中国的民主革命,是杰出的军事家;具有国际主义精神。‎ 解析:‎ ‎ ‎